倾转旋翼机模态转换的鲁棒H∞增益调度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842.01 KB
- 文档页数:13
第53卷第2期2021年4月Vol.53No.2Apr.202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Astronautics直升机切换LPV鲁棒跟踪控制张绍杰1,李硕1,严鹏1,鲁可1,2(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南京211106;2.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直升机旋翼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景德镇333001)摘要:针对直升机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依赖平均驻留时间(Mode‑dependent average dwell time,MDADT)切换信号的线性变参数(Linear variable parameter,LPV)控制方法。
在直升机全飞行包线内选取可以表征直升机飞行特性的状态作为增益调度变量,利用“小扰动”假设将全量方程进行线性化处理并对其配平求解,将复杂的非线性模型转化为可以计算求解的线性模型。
采用雅可比线性化方法在非线性模型平衡点处进行线性化处理,使用数据拟合的方法在理论上建立与非线性模型动态接近的LPV模型。
对时变参数进行区间划分,结合参数依赖的多Lyapunov函数和MDADT方法,给出了保证切换LPV系统全局一致指数稳定的充分条件。
考虑时变参数的渐变特性,以及由于测量误差和参数飘移等因素而造成的控制器增益变化,得到了在MDADT切换信号限制下的切换律。
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律能有效动态跟踪直升机前飞的不同状态量,验证了所建模型和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直升机;线性变参数建模;切换多胞系统;跟踪控制;模态依赖平均驻留时间中图分类号:V24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615(2021)02‑0260‑07Switching LPV Robust Tracking Control for HelicoptersZHANG Shaojie1,LI Shuo1,YAN Peng1,LU Ke1,2(1.College of Automation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Astronautics,Nanjing211106,China;2.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Rotorcraft Aeromechanics Laboratory,China Helicop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Jingdezhen333001,China)Abstract:A linear parameter‑varying(LPV)control scheme under the mode‑dependent average dwell time(MDADT)switching signals is proposed.In the full flight envelope of the helicopter,the state vectors that can describe the fligh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licopter are selected as the gain scheduling variable,and the “small disturbance”hypothesis is used to linearize the mathematic model.The Jacobian linearization is used to get the linear model,and the LPV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data bined with the parameter‑dependent multi‑Lyapunov function and the average dwell time method,the time‑varying parameters are divided into intervals,and a sufficient condition to ensure the global uniform exponential stability of the switching LPV system is given.Considering the gradual change of time‑varying parameters,the switching law in the limitation of the MDADT switching is obtained.On the other hand,the gain change of the controller caused by measurement error and parameter drift is also considered.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and the control method.Key words:helicopter;linear variable parameter(LPV)modeling;switching polytopic system;trackingcontrol;mode‑dependent average dwell time(MDADT)DOI:10.16356/j.1005‑2615.2021.02.013基金项目:航空科学基金(201957052002)资助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201291)资助项目。
基于LPV的航空发动机鲁棒变增益控制张弛【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航天航空技术标准越来越高,对于航空发动机运转工况的鲁棒性和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航空发动机变增益设计步骤繁琐,不能将发动机置于整个航空器的运转去考虑设计,使发动机变增益缺乏相应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易出现系统问题;为此,提出一般基于LPV的航空发动机鲁棒变增益控制系统,依据航空发动机结构参数,考虑到航空器在空中负载特性,计算出新的约束极点H模糊变增益,在航空器发动机工作范围连续增益,避免了传统增益切换情况,在转速控制上确定误差等因素,将非线性控制设计分解为多个线性子问题,使航空器控制系统能够沿着LPV参数轨迹保持良好的运转,保持稳定性能;仿真实验证明,提出的基于LPV的航空发动机鲁棒变增益控制系统控制效果优于传统方法,在航空器发动机转速改变时,控制精度能够满足要求,改变航空器负载时,有效对目标进行变增益控制;提出的控制方法对航空发动机鲁棒变增益控制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办法,具有较大应用价值.【期刊名称】《计算机测量与控制》【年(卷),期】2016(024)012【总页数】4页(P89-92)【关键词】航空发动机;鲁棒;变增益;控制【作者】张弛【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沈阳 1108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263.6随着航空器性能的不断提高,对航空器内部重要部件之一的发动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动机运行的稳定性和整体的适应性,在整个航空系统中地位不可忽视。
航空器工作状态下,发动机必须要保持恒定的转速,控制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输出电压,要适应在不同的温度下平衡运转。
航空器在飞行控制过程要求精度非常高,其控制系统必须在非线性参数范围内变化[1-2]。
对于航空器发动机非线性控制最常用的传统方法就是变增益控制系统。
传统的航空器发动机变增益控制系统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首次应用,控制系统主要是基于航空器的局部系统进行设计,在对发动机控制的每个工作点上具有较好鲁棒稳定性能,但由于系统是基于局部进行设计,不能保证发动机在整个航空器制系统的鲁棒性,有时连稳定性能也不能保证。
一不基于模型用PID。
有个问题,那就是虽然不用考虑饱和(因为不基于模型,那么饱和环节可以看作被控对象的一部分),但需要考虑过饱和。
二基于模型或输入输出数据(系统辨识)PID和H无穷都可以。
而且其实三阶以上系统,H无穷的参数空间是大于PID 的。
乍一看,H无穷的优化指标确定了,被控对象的模型确定了,控制器的结构也确定了(一般是个线性时不变的K),没有什么需要调的了啊(其实也有可调的,比如weight)?但其实在这个时候,重要的一环是被控对象模型的确定,其实有很多trick。
不论是建模还是辨识,确定参数的误差准则怎么选?模型不确定性如何刻画?干扰如何刻画?等等。
在这一点上,有点像卡尔曼滤波,初看起来,对于一个问题,直接套公式就可以了,没有什么需要调的了(当然也可以调weight等)。
但实际却是,Q、R、初值的确定有很多trick。
而这里的Q、R不就是对干扰的刻画吗,初值不就是对被控对象的刻画么。
其实PID 也一样,初看起来,如果PID的调参方法或优化指标确定了,被控对象的模型确定了,也就没有什么需要调的了啊?问题的核心也是在于模型与干扰的确定。
当然,优化指标的选取本身也是个大问题。
这里再插一句,其实滤波(确切地说,是最小方差状态估计)跟控制(确切地说,是输出反馈的最小方差控制)是同一个问题(当然严谨地说,是对偶问题)。
因此,两者在设计跟分析方面,都可以互通有无。
三基于模型或输入输出数据,用H无穷准则调PID简单地说,就是控制器的结构不是一般的线性时不变的K,而是个PID(其实参数空间比K小了)。
之后按照H无穷准则求取。
另外,对于以上二、三来说,饱和问题同样存在。
但很多时候是被忽略了,因为一考虑饱和,整个系统就是非线性的了,就不存在传递函数了。
也有很多trick 可以处理这个问题。
话说回来,很多时候,如果对模型跟干扰无法较满意地刻画,那其实还不如用不基于模型的PID。
优势、劣势的话。
PID可以不基于模型,是优势;但如果模型与干扰刻画较准确,那H无穷可以做得比PID更鲁棒(比如H无穷可以最优全频段干扰抑制的最差值,当然也有其它的H无穷),是优势。
专利名称:输入受限的航空发动机鲁棒增益调度容错控制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缑林峰,蒋宗霆,刘志丹,孙楚佳
申请号:CN202010544469.7
申请日:20200615
公开号:CN112377311A
公开日:
2021021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出一种输入受限的航空发动机鲁棒增益调度容错控制器。
鲁棒控制器组容错控制模块产生控制向量v并输出给输入限制模块,输入限制模块产生限制后的控制输入向量u并输出给航空发动机本体,气路部件故障诊断模块诊断发动机的气路部件故障,解算得到发动机的健康参数h,并输出到鲁棒控制器组容错控制模块;鲁棒控制器组容错控制模块根据输入的健康参数h以及调度参数α,利用内部设计的若干鲁棒控制器计算得到适应的鲁棒控制器。
本发明能够在保证发动机安全工作的前提下,在发动机机气路部件故障的情况下依旧对真实发动机进行良好控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并且保证发动机安全工作,充分发挥发动机的性能,提高飞机的安全性和性能。
申请人:西北工业大学
地址:710072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127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低速巡飞器倾斜转弯鲁棒反演控制律设计低速巡飞器倾斜转弯(bank-to-turn)鲁棒反演控制律设计是一种考虑
噪声的机动控制策略,它可以根据飞行器和环境的状态量或参数进行调整,以提高飞行器的反演控制性能。
该反演控制律的设计重点是微分滤波;通
过建立一个动态模型,识别哪些变量对飞行器倾斜转弯性能有重大影响,
并估计出飞行器对这些变量的动态响应,考虑了环境中存在的噪声和扰动
因素。
然后,通过调整参数,以最佳反演控制律的形式提供最佳鲁棒性和
不同环境条件的可靠性。
倾转旋翼机模态转换的鲁棒H∞增益调度控制蔡系海,付荣,曾建平*(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福建厦门 361005)摘要:本文研究了某小型倾转旋翼无人机模态转换阶段的飞行控制问题。
基于鲁棒H∞控制,给出了一种模态转换飞行的增益调度方法,其设计条件具有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形式。
针对模态转换飞行阶段存在的操纵冗余问题,给出了一套实用的舵效分配策略。
最后,对该飞行器转换模态纵向动力学系统进行仿真研究。
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可以确保飞行器能准确地按照预定轨迹完成模态转换飞行,并对模型中存在的气动参数摄动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且能够有效的抑制阵风等外部扰动。
关键词:倾转旋翼无人机;控制分配;增益调度;鲁棒H∞控制中图分类号:V249.1文献标识码:A1 引言倾转旋翼机是一种独特的飞行器,它在常规固定翼飞机的基础上安装了可倾转的旋翼。
因此,它既具有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悬停和低空低速飞行的能力,又具有像固定翼飞机一样的高速、远距离巡航能力[1]。
鉴于这些优势,该机型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兴趣,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美国军方早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大力研制倾转旋翼机,由贝尔直升机公司设计的XV-3验证了倾转旋翼机的原理[2]。
在XV-3的基础上,1973年贝尔公司设计了方案验证机XV-15,该机型验证了倾转旋翼机方案的可行性和任务的适应性[3]。
基于美国军方提出的“多军种先进垂直起落飞机”要求,贝尔公司和波音公司于1983年开始研制军用型V-22“鱼鹰”[4]倾转旋翼机。
为进一步探索倾转旋翼技术,土耳其学者Ertugrul Cetinsoy设计了一架油电混合动力的具有变形机翼的倾转四旋翼无人机,在综合考虑旋翼倾转受力、油量变化和机翼变形的影响后,建立其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该机的控制策略[5]。
Farid Kendoul等学者针对拥有一对能够纵向和横向偏转旋翼的倾转旋翼无人机,验证了使用双旋翼进行悬停的可行性,并使用back-stepping方法设计了无人机的增稳和轨迹跟踪控制器[6]。
磁悬浮储能飞轮线性变参数鲁棒增益调度控制陈峻峰;刘昆;肖凯【期刊名称】《控制理论与应用》【年(卷),期】2011(028)011【摘要】针对强陀螺效应的磁悬浮储能飞轮转速快变引起的模型变化而带来的控制问题,设计了线性变参数增益调度鲁棒控制器.根据飞轮的线性变参数模型,设计的鲁棒增益调度控制器,能够保证其全转速范围内的鲁棒稳定性和性能.为降低控制器设计的保守性,在设计控制器时,可缩小转速区间,使控制性能得到提高.与按照非时变模型设计的鲁棒控制器相比,线性变参数鲁棒增益调度控制器可以实现以转速为参数的自适应调节,在全转速范围内,其鲁棒稳定性和性能均具有显著优势.仿真结果验证了此控制器的有效性和先进性.%A linear parameter-varying gain-scheduled robust controller design method is developed to deal with the model-varying problem in controlling the active magnetic bearings of the flywheel energy storage system with strong gyroscopic effect.Model-varying phenomenon is induced by the rapid change in flywheel rotation speed.Thus,a speed-dependent linear parameter-varying model of flywheel is derived;and a gain-scheduled robust controller is designed which guarantees the robust stability and performance in the entire speed range of the flywheel.To reduce the design conservation,the speed range can be limite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in the controllerpared with the robust controller based on linear time-invariant model,the linear parameter-varying gain-scheduled robust controllerrealizes the adaptive parameter adjustment with the varying speed,and has remarkable advantages in robust stability and performance in the entire speed range.The simulation validates the effectiveness and advancement of the designed controller.【总页数】4页(P1641-1644)【作者】陈峻峰;刘昆;肖凯【作者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3;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3;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3【相关文献】1.变体飞行器切换线性变参数鲁棒H∞控制器 [J], 何墉;章卫国;王敏文;史静平;吕永玺2.风电交直流通道互联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线性变参数鲁棒反馈控制 [J], 李岩;滕云;冷欧阳;苑舜3.电网调频型飞轮储能系统自适应鲁棒充电控制方法研究 [J], 武鑫;滕伟;柳亦兵4.高超声速飞行器鲁棒多目标线性变参数控制 [J], 蔡光斌; 赵阳; 张胜修; 杨小冈5.基于线性变参数建模的汽车横摆力矩增益调度控制 [J], 杨秀建;王增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航空发动机H_∞状态反馈控制的鲁棒稳定界
王曦;曾庆福
【期刊名称】《航空动力学报》
【年(卷),期】2001(16)4
【摘要】对于航空发动机结构参数不确定性系统 ,引用文献 [1 ]的代数 Riccati不等式负定裕度的概念 ,给出了按基准模型设计H∞ 状态反馈控制器时确定鲁棒稳定界的方法及其扫描搜索算法。
【总页数】3页(P408-410)
【关键词】反馈控制;不确定系统;干扰;鲁棒控制;航空发动机;Riccati不等式;稳定界【作者】王曦;曾庆福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06教研室;西北工业大学七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233.71
【相关文献】
1.状态反馈控制器鲁棒镇定界的估计 [J], 马毅;王素霞
2.航空发动机结构参数和非结构参数不确定系统鲁棒H_∞输出反馈控制 [J], 王曦;曾庆福
3.两级倒立摆的鲁棒H_∞状态反馈控制 [J], 翁正新;张钟俊;王广雄
4.航空发动机鲁棒H_∞/PI状态反馈控制 [J], 王曦;韩乃湘;李喜发;李运华
5.离散线性系统的鲁棒H_∞状态反馈控制 [J], 蒋丽英;李平;王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倾转旋翼机模态转换的鲁棒H∞增益调度控制蔡系海,付荣,曾建平*(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福建厦门 361005)摘要:本文研究了某小型倾转旋翼无人机模态转换阶段的飞行控制问题。
基于鲁棒H∞控制,给出了一种模态转换飞行的增益调度方法,其设计条件具有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形式。
针对模态转换飞行阶段存在的操纵冗余问题,给出了一套实用的舵效分配策略。
最后,对该飞行器转换模态纵向动力学系统进行仿真研究。
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可以确保飞行器能准确地按照预定轨迹完成模态转换飞行,并对模型中存在的气动参数摄动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且能够有效的抑制阵风等外部扰动。
关键词:倾转旋翼无人机;控制分配;增益调度;鲁棒H∞控制中图分类号:V249.1文献标识码:A1 引言倾转旋翼机是一种独特的飞行器,它在常规固定翼飞机的基础上安装了可倾转的旋翼。
因此,它既具有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悬停和低空低速飞行的能力,又具有像固定翼飞机一样的高速、远距离巡航能力[1]。
鉴于这些优势,该机型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兴趣,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美国军方早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大力研制倾转旋翼机,由贝尔直升机公司设计的XV-3验证了倾转旋翼机的原理[2]。
在XV-3的基础上,1973年贝尔公司设计了方案验证机XV-15,该机型验证了倾转旋翼机方案的可行性和任务的适应性[3]。
基于美国军方提出的“多军种先进垂直起落飞机”要求,贝尔公司和波音公司于1983年开始研制军用型V-22“鱼鹰”[4]倾转旋翼机。
为进一步探索倾转旋翼技术,土耳其学者Ertugrul Cetinsoy设计了一架油电混合动力的具有变形机翼的倾转四旋翼无人机,在综合考虑旋翼倾转受力、油量变化和机翼变形的影响后,建立其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该机的控制策略[5]。
Farid Kendoul等学者针对拥有一对能够纵向和横向偏转旋翼的倾转旋翼无人机,验证了使用双旋翼进行悬停的可行性,并使用back-stepping方法设计了无人机的增稳和轨迹跟踪控制器[6]。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在倾转旋翼机方面的研究时间较短。
近十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倾转旋翼机的研究,尤其是一些高校和研究所正在积极进行相关理论的探索,并在旋翼/机翼气动干扰[7-8]、旋翼/短舱/机翼耦合气弹稳定性[9-10]、倾转过程飞行控制方法[11]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倾转旋翼机因其独特的构造使其气动特性和稳定性会随着倾转角的改变发生显著的变化,其变化过程不仅是时变的,还是强非线性、强耦合的,整个模态转换飞行阶段存在严重的操纵冗余问题。
国外虽已有这些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实验数据[3],但因涉及过多的倾转旋翼飞行器核心技术机密,并没有太多资料可查阅。
收稿日期:2015-10-21录用日期:2015-11-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6137403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720150177)*通信作者:jpzeng@本文以某小型倾转旋翼无人机纵向系统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增益调度方法完成飞机模态转换飞行控制。
考虑到气动参数摄动和阵风干扰,在各工作点设计了鲁棒H ∞控制器。
针对该类飞行器既具有拉力矢量操纵又存在气动舵操纵的复杂特性,给出了一套实用的舵效分配方案。
最后,通过数字仿真验证该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2 倾转旋翼无人机纵向模型2.1 转换模态纵向动力学方程倾转旋翼无人机含有直升机模态、固定翼模态和介于两者之间的转换模态三种不同的飞行方式。
如图1所示,该飞行器在常规固定翼飞机机翼内侧装有可倾转的栅板,并在两侧栅板上安装旋翼,随着栅板的倾转,旋翼的方向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飞机的飞行模态。
图1 无人倾转旋翼机机体轴示意图 Fig1. Body axis of tilt rotor UA V以油门中值pe δ、升降舵偏z δ和倾转角中值te δ为输入,以速度V 、迎角α、俯仰角ϑ、俯仰角速率q 以及高度H 为状态量,倾转旋翼无人机纵向动力学方程为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q q q z m V m V m Vq qq I H V V αααααϑαϑαϑ⎧=-⎪=--⎪⎪=⎪⎨⎪=⎪⎪=-⎪⎩xt yt xt yt zF F F F M (1) 其中,q m 为飞行器的质量,z I 为俯仰转动惯量,xt F 和yt F 为机体所受到合力在机体轴系t x 和t y 轴的分量,z M 为合力产生的俯仰力矩,表示为=++z zJ zX zS M M M M其中,zJ M 、zX M 和zS M 分别为机体气动力、旋翼拉力以及栅板气动力产生的俯仰力矩。
倾转旋翼机所受的合力包括机体气动力、旋翼拉力、机身重力以及栅板气动力。
机体阻力Q 、升力L 以及机体气动力产生的俯仰力矩zJ M 分别为22122122x ySV C S V C ρρ⎛⎫= ⎪⎝⎭⎛⎫= ⎪⎝⎭Q L2122A z SV b m ρ⎛⎫= ⎪⎝⎭zJ M其中,x C 、y C 分别为机体对应的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ρ为给定高度的大气密度,S 为机翼面积,z m 为机体俯仰力矩系数,A b 为平均气动弦长。
左右旋翼所产生的拉力L T 和R T ,以及旋翼产生的俯仰力矩zX M 分别为14.750.819pL δ=-L T 14.750.819pR δ=-R Tcos cos L L T R R T T y T y ττ=--zX M其中,pL δ、pR δ分别表示左右油门,L τ、R τ分别表示左右栅板倾转角大小,T y 为旋翼拉力作用点相对重心的垂向位置。
栅板气动力和力矩表达形式与机体气动力及力矩表达式基本一致,只是对应的力和力矩系数不一样,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列出。
倾转旋翼机根据旋翼的状态分为三种飞行模态,不同的飞行模态对应的控制输入亦不相同。
当飞机处于直升机模态时,纵向主要以油门中值和倾转角中值控制为主;处于固定翼模态时,纵向控制操纵变量主要以油门中值和升降舵偏为主;处于模态转换阶段时,固定翼气动舵和直升机的旋翼拉力矢量两套操纵机制同时存在,即整个飞行过程中存在操纵冗余。
0τ=时为固定翼飞机模态,78τ=时对应为直升机模态。
在模态转换飞行阶段,以倾转角τ的变化引导飞机模态的转换。
为了模态转换平稳安全,本文采取定高模态转换飞行。
油门中值pe δ和倾转角中值te δ表示为2pL pRpe δδδ+=,2L Rte ττδ+=。
在设计控制器时,为解决转换飞行阶段的操纵冗余问题,给出以下假设:假设1 将该飞行器等价于一固定翼飞机,即由虚拟油门p δ∆和虚拟升降舵z δ∆作为纵向操纵控制输入,然后通过分配策略将虚拟舵效分配给实际舵面。
2.2 线性不确定性模型合理选取模态转换飞行过程中一系列平衡点作为工作点,在这些工作点将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线性化。
令[]TVq H αϑ=x ,Tz te p δδδ⎡⎤=⎣⎦u ,则纵向动力学方程(1)可简记为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q q z m Vq m f q I V V αααααϑαϑ-⎡⎤⎢⎥⎢⎥⎢⎥+⎢⎥-⎢⎥==⎢⎥⎢⎥⎢⎥⎢⎥⎢⎥⎢⎥-⎣⎦xt yt xt yt z F F F F x x u M (2)考虑到被控对象中存在的参数摄动,则平衡点(),trim trim x u 处的倾转旋翼无人机纵向线性化不确定模型可表为()()1=+++x A A x B B u ∆∆ (3)其中,[]TV q H αϑ=-=∆∆∆∆∆trim x x x 为状态变量增量,1Tztep δδδ⎡⎤=∆∆∆⎣⎦u 为控制变量的增量,trimx x fx=∂=∂A 和trimu u fu=∂=∂B 为标称对象的参数矩阵,A ∆、B ∆为不定参数矩阵。
为了简化控制器设计,根据假设1,引入虚拟控制输入,则式(3)可改为()()22=+++x A A x B B u ∆∆ (4)式中,Tzp δδ⎡⎤=∆∆⎣⎦u 为虚拟控制量增量,2B 为虚拟控制输入阵,A ∆、B 2∆为不定参数矩阵,并假设它们是范数有界的,且满足如下形式[][]==a b AB E F E F F 2∑∑∆∆ (5)式中,E 、a F 和b F 是适维已知矩阵,反映了不确定参数的结构信息,∑为适维不确定矩阵,且满足{}∈Ω=≤T I ∑∑∑∑其中,I 为单位矩阵。
参考文[12]方法,倾转旋翼无人机纵向线性化不确定性模型(4)的结构参数矩阵可选为100010000001000⎡⎤⎢⎥⎢⎥⎢⎥=⎢⎥⎢⎥⎢⎥⎣⎦E ,110001*********⎡⎤⎢⎥=⎢⎥⎢⎥⎣⎦aF ,011111⎡⎤⎢⎥=⎢⎥⎢⎥⎣⎦b F注1 相比于区间描述法,上述参数不确定性刻画的保守性较小。
该方法的关键是找出引起参数摄动的外界因素σ和摄动参数之间的关系。
这时不确定矩阵就是关于σ的一些函数,摄动结构阵E 、a F 、b F 均为一些低阶矩阵,可有效减小计算量。
2.3 鲁棒H ∞控制问题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会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飞行品质,如阵风会影响气动力的生成,进而影响动力学特性。
统一把这些因素以及未建模动态视为系统的外部扰动,则系统(3)可改进为()()=++++x A A x B B u B w ∆∆221 (6)其中,B 1为扰动输入矩阵,w 为外部扰动信号。
对于任意给定的0T >,设w 满足TT dt <∞⎰w w对给定的加权阵0≥Q 和0>R ,标量0γ>,H ∞控制是指设计控制器=u Kx ,使闭环系统内稳定,且对于任意给定的0T >,有()20TTT T T dt dt γ+<⎰⎰x Qx u Ru w w (7)加权矩阵可用来调节干扰抑制效果和控制输入指令之间的关系,0γ>越小意味着系统对w 的抑制性能越好。
定义被控输出信号为0:0⎡⎤⎡⎤=+=+⎢⎥⎢⎥⎢⎥⎢⎥⎣⎦⎣⎦R z C x D u x u Q 1211122 (8)联立方程(6)和方程(8),可得广义被控对象为()()=++++⎧⎨=+⎩x A A x B B u B wz C x D u221112∆∆ (9) 本文控制目标:针对广义被控对象(9),在考虑参数摄动以及外部扰动的情况下,设计合适的舵面偏转指令z δ和油门输入指令p δ,使得倾转旋翼无人机能按照预定轨迹平滑稳定的完成模态转换飞行。
3 倾转旋翼无人机鲁棒H ∞增益调度设计倾转旋翼无人机是一种具有强非线性、强耦合的时变飞行器,由第2部分分析可知,该飞行器随着倾转角的改变动力学特性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经过几十年的工程应用,增益调度(gain-scheduling )控制被认为是处理该类控制问题十分有效的方法[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