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大通道宁波中心城门户地区城市功能研究与概念设计_82PPT
- 格式:ppt
- 大小:44.54 MB
- 文档页数:82
宁波市中心城快速路系统规划发布日期: 2009-12-11一、规划背景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连岛工程的通车,沪杭甬铁路客运专线的启动,城市轨道一号线的开工,火车南站枢纽的建设,加上市域“一环六射”高速公路主骨架的基本建成,海、空港综合枢纽的逐步形成,宁波已进入大规模交通发展阶段。
宁波将由历史上长三角南翼区域交通末梢的不利地位转变为东南沿海地区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重要交通节点,宁波的交通格局面临极大机遇和挑战,亟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综合交通体系。
快速路是城市道路网中等级最高的道路,为城市中、长距离的快速交通提供服务,是城市交通运输的主动脉。
快速路、高速公路与快速轨道组成城市“双快”交通体系,是实现宁波交通“内通外联”的主要保障和支撑,一方面加强宁波与周边城市的交通可达性,另一方面加强宁波内部各组团间的快捷交通联系。
在《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已基本确定“三横四纵一沿海”的城市快速路网总体格局,但实施缓慢,至今仍未建成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快速路。
现状已建路段呈现出零星分布、路网不完善、功能定位不清晰、技术等级不高及分期建设不达标等特点。
随着近年来宁波市经济的持续迅猛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东部新城、鄞州新区建设带来了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居民的出行方式、出行距离和出行次数相应激增,居民对出行的舒适、快捷和便利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城市的这些发展要求对快速路网的规模、布局进行进一步完善,将快速路的新、改、扩建工作提上日程。
为此,需要编制一个科学、合理、系统的快速路网系统规划,来指导快速路下一步的规划控制与建设发展工作。
本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路网为基础,顺应城市发展方向,提出更为切合“中提升”发展战略要求的中心城快速路系统格局及建设模式,达到完善城市道路系统,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提升城市建设品位的目的。
二、规划的主要内容(一)功能定位通过对现状、历史和原有规划的分析,快速路系统将作为核心城区的屏蔽网络、片区间连接的主要通道、对外联系的主要网络和公交骨架网络的支撑体系,成为宁波市中心城道路网络的骨架,与快速轨道共同构成中心城的快速交通系统。
余慈中心城功能组团结构图姚北-周巷片分区规划■本报记者王岚宁波杭州湾新区:接轨大上海的“桥头堡”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宁波市域北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因大桥而建,因大桥而兴。
2009年下半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的重大决策,对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定位、规划和开发建设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
此举旨在深入贯彻国家新一轮沿海开发开放战略,更好更快地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加快推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上浙江”的发展部署,加快实施“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战略;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促进区域经济转型提升,培育经济新的增长极。
今年2月23日,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
宁波杭州湾新区区域规划陆域面积23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0平方公里,是浙江省首个海洋经济发展大平台,承担着引领浙江科学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的重大使命。
其发展定位为“国家统筹协调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亚太国际门户的重要节点区、浙江省现代产业基地、宁波大都市北部综合性新城区”。
目标是通过10年到20年的努力,把杭州湾新区建设成为宁波和浙江省发展起点最高、速度最快、协调性最好的区域。
在主导产业上,杭州湾新区将以高端化、新兴化、集群化、高产化为方向,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为龙头,以低碳排放和循环经济为特色,加快形成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先进制造业方面,加快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
依托空间资源、便捷交通和发达的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具有较高土地容量要求的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海洋设备、交通设备、节能环保设备等装备制造业,积极培育智能家电和IT制造、光伏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新兴战略性产业。
在高端服务业方面,依托桥头区位、生态资源和广阔市场腹地,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体育健身、物联网、现代物流、研发设计及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依托丰富的民营经济资源,建设浙商民企总部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