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设计的研究文献综述
- 格式:docx
- 大小:16.51 KB
- 文档页数:10
漳州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密码锁的设计与实现姓名:×××学号:×××××系别: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年级:××级指导教师:林凡****年*****月*****日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论文全文避免抄袭!以下各点,以后的毕业论文要求相同。
文献综述一、前言(介绍跟课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研究目的等)随着社会科技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防盗这一问题也变的尤其的突出,锁已发展到了密码锁、磁性锁、电子锁、激光锁、声控锁等等。
在传统钥匙的基础上,加了一组或多组密码,不同声音,不同磁场,不同声波,不同光束光波,不同图像(如指纹、眼底视网膜等)来控制锁的开启,从而大大提高了锁的安全性。
电子密码锁以其其保密性高,使用灵活性好,安全系数高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喜爱。
尤其是采用遥控技术的电子密码锁更受人们的欢迎[1]。
(文献的引用符号,非常重要,要求采用方括号[]内加编号,并至于右上角角标,全文必须>=10处引用,编号依次顺延。
如重复引用同一篇文献,则以第一次出现的编号为准)红外电子密码锁是一种以高强度密码序列为基础,在单片机上实现的密码开关。
它以红外光作为信息媒体,从而实现了遥控,也可以配备一个结构简单的接触式通讯接口,坚固并且防损。
适用于那些正常人体不宜接近的特殊场合,比如高辐射区、高传染区等[2]。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及对文献的学习,简要介绍红外线的传输原理和收发模块常用电路,并阐述毕业设计方面的构想。
二、主体(可包括课题涉及的电子学原理,基础理论,芯片资料,芯片应用,典型电路参数分析等,不需要根据自己的设计框图,只要针对别人的文献中跟自己的课题相关且感兴趣、觉得值得借鉴的地方进行介绍即可。
要求:分级清晰,内容多少不做限定)采用密码锁集成电路设计的红外线遥控电子密码锁,具有密码预置、保密性强、误码报警、耗电省等特点,适合住宅、办公室用锁要求,有实际开发价值[3]。
衡水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数字签名技术研究与仿真学生姓名 : 杨伟系: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年:2010级专接本级学: 201020513101号指导教师 : 李玲衡水学院教务处印制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附:衡水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打印时请将此页删除)为了促使学生熟悉更多的专业文献资料,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及独立开展科研活动的能力,现对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提出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具体要求如下:一、文献综述的概念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文献综述主要用以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其撰写格式一般包含以下内容:即题目、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照以上几部分内容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忌用前言、主题、总结字样作为综述开篇语)。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简明扼要地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
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文献综述——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和研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只有遵循心理学的认知规律,依据课标要求,从单元整体角度设计英语课堂,才能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因此,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和研究是未来英语教学的重要方向。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需要整体把握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分解单元内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单元内各课时的特点,形成侧重点不同的各种课堂教学形式,促进学生语言研究的整体发展。
单元整体教学的定义是在考虑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一个单元,教师整体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安排教学时间和主题作业。
此外,单元整体设计应具有整体性、相关性、阶梯性和综合性。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经历了从传统的字词教学向语篇教学的过渡,到XXX老师关于“文本再构”、“应用性独立语段教学”理念的更替,再到基于单元整体设计教学的阶段。
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孤立地制定每节课的目标,单课时之间缺乏相关性、延续性和阶梯性等。
单元整体设计教学有利于教师实现多样化教学方式的统一,整合时间资源,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篇信息的能力,合理认知组块建构,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实施单元整体设计教学的原因包括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
从理论上讲,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研究需要在整体、部分和细节之间进行转换,单元整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英语语言知识。
同时,单元整体教学也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需求和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二、整体性原则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应该以语篇为核心,将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语言研究过程。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循序渐进原则语言研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语言能力,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文献综述——基于音乐喷泉的计算机辅助设计(除综述题目外,其内容一般包含前言、主题、总结、参考文献四个部分,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1. 前言为了使设计更具有合理性、前沿性和实践性,我参考了音乐喷泉系统控制、音乐喷泉历史形态以及其相关的部件等一大批相关资料。
在此基础上对音乐喷泉相关的系统控制有了一定意义上的了解,从中去糟取精,从而对我所查阅的文献资料做出了如下的概述与总结。
2.主题假山、楼阁、喷泉自古以来就是园林景观中的经典,喷泉跟音乐的结合,也就是音乐喷泉,它的出现更是园林学上的一大进步,声、光、水、色的完美结合从形、色、韵、感等多方面展示了它的独特魅力,刺激了人们的感光,丰富了人们的美感,特别是彩色音乐喷泉。
音乐喷泉主要用于建造公园、广场等休闲场所以营造气氛为目的,广泛适用于大型商场、星级宾馆、音乐厅等室内外,它不仅可以增加周围空气湿度,减少空气中的尘埃,降低空气温度,更为人们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同时喷泉的细小水珠同空气分子撞击,能产生大量的负氧离子,有益于改善城市面貌和增进居民身心健康。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居住环境的改善和美化,在城市建设与规划中,人们对休闲场所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各种休闲广场、公园的建设也越来越美化,其中音乐喷泉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大、中城市已争相建设音乐喷泉、并向小城市发展。
目前很多广场和公园等也采用音乐喷泉美观设计,个类花样的喷泉、色彩的灯光和优美的音乐形成了一幅宜人的夜景而吸引着人们,使得音乐喷泉系统日渐被推广应用。
音乐喷泉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利用喷泉来表现音乐的美,令人赏心悦目。
早期的音乐喷泉其音乐和喷泉并无密切关系,目前发展趋势是喷泉随着音乐变化改变其形态,呈现丰富多彩的花型变化,经由视觉和听觉共同感受音乐丰富的内涵。
每支乐曲所表达的情感不同,喷泉的花型变化也应不同。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音乐喷泉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特殊的功能,愈来愈成为城市休闲娱乐产业中一项重要产品。
三维动画场景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在本文综述中,我们对三维动画场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文献综述。
我们主要关注了三维动画场景的设计、建模、渲染和动画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我们选择了以下几篇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对它们的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和创新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1. 文献1:《基于虚拟场景的三维模型重建方法研究》这篇文献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虚拟场景的三维模型重建方法。
作者首先对场景进行了拍摄和扫描,然后使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最终生成了高质量的三维模型。
文章中提到了一些关键技术,如点云配准、表面重建和纹理映射等。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重建复杂的三维场景,并获得真实感和逼真度较高的模型。
2. 文献2:《基于物理模拟的三维动画场景设计方法研究》这篇文献介绍了一种基于物理模拟的三维动画场景设计方法。
作者通过使用物理引擎和动力学模拟技术,可以模拟真实世界中的物理效应,如重力、碰撞和流体动力学等。
文中对于如何使用物理模拟来设计复杂的场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提供了一些实际案例和实验结果。
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三维动画场景的真实感和逼真度。
3. 文献3:《基于光线追踪的三维动画场景渲染方法研究》这篇文献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线追踪的三维动画场景渲染方法。
作者通过模拟光线在场景中的传播和反射,可以模拟真实世界中的光照效果和阴影效果。
文中详细介绍了光线追踪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并给出了一些实验结果和比较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渲染质量和真实感,能够有效地提高三维动画场景的视觉效果。
综上所述,以上三篇文献对于三维动画场景的设计、建模、渲染和动画效果等方面进行了重要的研究。
它们提供了一些创新的方法和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三维动画场景的真实感和逼真度。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和改进这些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三维动画制作中。
产品设计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引言:产品设计是将创意、技术和商业需求相结合的过程,通过研究和分析用户需求,并运用设计原则和方法,创建出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本文将对产品设计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以期为产品设计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人机交互与用户体验研究人机交互是产品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关注如何设计人与产品之间的有效交互界面。
许多研究聚焦于用户体验,通过重视用户需求、界面设计和交互方式,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和满意度。
例如,Smith等(2017)提出了一种用户体验模型,结合了功能性、可用性、情感和参与度等方面的要素。
他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产品设计中用户参与的重要性。
二、协同设计与团队合作产品设计通常需要团队的协同工作。
研究人员关注如何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和设计产出。
Friedman等(2019)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反馈的协同设计方法,鼓励团队成员互相交流和提供反馈。
他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团队合作的效果和创意设计的质量。
三、可持续设计与环境友好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可持续设计成为产品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
研究者探索如何减少产品的环境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Smith等(2018)提出了一种基于生命周期评估的设计方法,帮助设计师评估和优化产品的可持续性。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显著减少产品的环境负荷。
四、创新设计与市场竞争力创新设计是产品设计领域的核心关注点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市场竞争环境和用户需求,提出了一系列的创新设计方法和策略。
Jones (2016)对多家成功企业的案例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创新设计的成功要素,包括观察用户需求、关注市场趋势和提升产品差异化等。
结论:通过对产品设计领域的文献综述,我们可以看到人机交互与用户体验、协同设计与团队合作、可持续设计与环境友好以及创新设计与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重要性。
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应该进一步关注这些方面,从而提高产品设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用户和市场的需求,推动产品设计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文献综述是学术论文中的一个部分,用于回顾和总结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
在基于Java的奶茶店点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中,你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写作:### 1. 引言在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奶茶店点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背景和重要性。
说明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数字化点餐系统在提高服务效率和顾客体验方面的重要作用。
同时,指出采用Java作为开发语言的合理性和流行程度。
### 2. 基于Java的点餐系统设计与实现#### 2.1 Java在企业应用中的应用在这一部分,概述Java在企业级应用开发中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构建信息系统、数据库应用和Web应用方面的优势。
引用相关文献,说明Java作为一种面向对象、跨平台的编程语言,为奶茶店点餐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 2.2 基于Java的点餐系统开发框架介绍一些常用的基于Java的开发框架,例如Spring、Hibernate 等,这些框架在企业级应用中被广泛使用。
讨论这些框架在点餐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和优势。
### 3. 奶茶店点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需求分析分析奶茶店点餐系统的具体需求,包括用户需求、商家需求、系统性能等方面。
对文献中已有的类似研究进行比较,指出已有系统的不足之处,为新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 3.2 系统架构设计讨论奶茶店点餐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包括前端设计、后端设计、数据库设计等。
强调采用Java技术实现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 3.3 关键技术与算法介绍在系统设计与实现中所用到的关键技术和算法,如用户身份验证、订单处理、支付系统等。
阐述这些技术和算法的选择原因,并与相关文献进行比较。
### 4. 文献综述的总结总结当前文献中关于基于Java的奶茶店点餐系统设计与实现的研究情况。
强调已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启示。
### 5.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提出未来奶茶店点餐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可能研究方向,包括系统性能优化、用户体验改进、安全性加强等。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一、引言环境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建筑、景观、室内设计等多个领域。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于环境设计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
本文将对环境设计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毕业论文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参考。
二、提升人们对环境设计的认知1. “环境设计的定义和范围”(Smith, 2008)该文献介绍了环境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阐述了环境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2. “环境设计对人类行为的影响”(Johnson, 2012)该研究通过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探讨了不同环境设计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为设计师提供了指导原则。
三、环境设计的理论与实践1. “环境心理学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Lee, 2015)该研究深入探讨了环境心理学与环境设计之间的联系,提出了基于环境心理学原理的设计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验证。
2. “可持续性设计的实践与探索”(Green, 2010)该文献介绍了可持续性设计的概念和发展趋势,探讨了可持续性设计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作用。
四、环境设计的创新技术与工具1. “虚拟现实技术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Chen, 2017)该研究论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前景和优势,并介绍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设计工具和软件。
2. “智能化建筑系统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Wang, 2019)该文献重点介绍了智能化建筑系统在优化室内环境和提高能源效率方面的应用案例,并讨论了其发展趋势与挑战。
五、环境设计的案例分析与评估1. “某商业空间的环境设计案例研究”(Li, 2016)该研究通过对某商业空间环境设计的详细分析,探讨了设计策略和效果评估,对设计方法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2.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与社会效益评估”(Zhang, 2018)该文献基于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评估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对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效益的影响,为公园景观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基于java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1 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现如今社会已逐渐迈步走进信息化时代。
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经济与社会全球化已逐一实现,随之计算机技术也开始在教育、军事、政治、经济等领域大放光彩[1]。
高校教育也开始走进信息与网络化的世界。
在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下,高校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也开始不断随之变化,且呈现愈加复杂繁琐等形式。
基于这种前提,开发设计一套简单,可供学校完成课程选择的应用系统也随之开始变得重要。
就目前而言,我国各类高校都已相继建立了质量好、速度快、相对完善的校园网及网络化教学环境。
由此可见,建立一套符合学生基本需求,方便学校管理的网上选课系统正是众望所归。
1.2 研究意义当前国内外学者对相关技术的研究文献虽然有很多,但是针对java技术以此来讨论网上选课系统的设计却很少很少。
因此本文在基于java技术的前提下,结合网上选课系统特点设计出一套能基本实现学生选课功能需求,帮助高校更好管理学生选课信息的应用软件,一定程度能够优化学校这方面建设,同时也为这一部分研究缺失补充一定的理论文献,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选课系统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年限较为久远。
归根到底是因为在国外大学,由于拥有较大规模且稳定的技术团队能够为高效选课管理提供相关服务。
此外对比国内外学生,国外大学在学生方面也远比国内要少,特别在发达国家,由于学校提供的课程较多,而学生较少,这就使得在选课时学生竞争性不强,易于管理[2]。
1.3.2 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高效管理已成为经久不衰的话题,其中王开柱等人(2021)认为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自主选课和学分制已成为各大高校的培养模式,开发设计出一套网上选课系统符合当前教育需求,重视学生选择也开始变得尤为重要[3]。
姜晓琴(2020)在对学生选课系统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运用科学合理的关系数据库选课系统,并针对网上选课系统数据库要求进行针对性研究,最终阐述了选课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4]。
论文中的文献综述与相关研究回顾概述在写论文时,文献综述和相关研究回顾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文献综述部分主要对已有的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为研究问题的背景和相关理论提供支持。
相关研究回顾部分主要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评价和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研究的创新点和价值。
本文将详细探讨如何撰写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和相关研究回顾。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论文的第一部分,用于介绍该研究领域中已有的文献和研究成果。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 确定研究领域:首先,明确你所研究的领域或者问题。
在文献综述中,你需要介绍一些与你研究领域相近的文献和研究。
2. 找到相关文献:通过各种学术搜索引擎、期刊数据库和图书馆资源来寻找相关的文献和研究。
你可以使用一些关键词来帮助你进行检索,例如研究领域的关键概念、重要理论模型等。
3. 评估文献质量:在选择相关文献时,要注意评估文献的质量。
优质的文献通常发表在知名学术期刊上,作者是该领域的专家。
4. 组织结构:在撰写文献综述时,要保持逻辑性和清晰性。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主题分类或者理论模型等方式组织文献综述。
5. 合理引用:在文献综述中,引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加强你所提出论点的可信度。
务必遵循所选定的引用格式,如APA、MLA等。
相关研究回顾相关研究回顾是论文的第二部分,用于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评价和分析。
以下是进行相关研究回顾时的几个关键步骤:1. 总结研究方法:先简要总结每篇相关研究的研究方法,包括样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
2. 比较研究结果:在回顾中,要比较不同研究之间的结果,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可以用表格或图示来清晰地展示研究结果。
3. 讨论研究限制:对于每篇相关研究,要指出其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这有助于你提出研究的创新点和改进方法。
4. 强调研究空白:在进行相关研究回顾时,可能会发现一些研究领域还存在未被解决的问题或者研究空白。
你可以基于这些问题来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和价值。
基于BIM的建筑设计研究文献综述前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与发展,国内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建筑业设计、测量、工程造价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国外BIM技术的成熟发展及普及,我国也逐步开发与中国建筑市场特色相结合的BIM建筑信息模型。
BIM建筑信息技术的应用,引发了建筑业设计的变革,使建筑表现的形式是数字化的模型,而不是传统的图纸;设计者、业主、管理者通过“真实的建筑”了解建筑。
我国已经将BIM技术作为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的重点研究项目,并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认为建筑信息化的最佳解决方案,BIM的管理理念正在深入人心。
目前中国建设量大,建筑业发展快,但同时建筑业需要可持续发展,施工企业也面临更严峻的竞争。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看到了国内建筑业与BIM结缘的必然性。
第一,巨大的建设量同时也带来了大量因沟通和实施环节信息流失而造成的损失,BIM信息整合重新定义了设计流程,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这一状况。
第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建筑生命周期管理以及节能分析。
第三,国家资源规划管理信息化的需求。
然而,在BIM技术成为建筑业大势所趋的今天,目前国内绝大部分设计院建筑设计采用的仍是全2D工程制图(方案效果图除外),仅在需要进行特定分析计算时(比如日照、节能)重复搭建并不十分精准的三维(体量)模型。
虽然一些项目率先应用了BIM,如2008北京奥运会奥运村空间规划及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南水北调工程以及香港地铁项目等,不过相对于中国的建设大潮,BIM的应用不过“小荷才露尖尖角”,虽然从技术上达到相当程度并不难,但要贯彻到整个产业链,使BIM真正应用到行业实践,尚需时日。
正文BIM是市场规范化的产物,是建筑业生产标准到位的产物,制约企业应用BIM技术的两个关键环节一是BIM的建模和维护工作,另一是目前BIM在国内的实践推广程度较低,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以应对各环节的协同。
阻碍BIM在国内的发展,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现有二维设计的不足已被当前产业和市场容忍。
文献综述标准万能模板
引言
在引言中介绍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提出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概述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一、相关研究综述
在这一部分,对相关领域内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要求对相关领域内历史、现状、发展趋势、研究现状等做出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要强调对其优缺点的分析,以及对其局限性和发展潜力的展望。
二、重点领域综述
在本部分,重点对研究领域内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成果进行详细综述。
从不同的角度或者层
面综合介绍、评价,并分析相关文献的深度和广度。
三、理论与方法综述
在这一部分,综述本领域内的理论发展和方法应用。
需要分析相关理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并对研究方法的优劣势和适用性进行评价。
四、存在问题综述
在本部分,详细综述相关领域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包括研究的理论基础不够完善、方法论
上的缺陷、数据来源的不足、结论不够充分等。
全方位的审视研究存在问题的根源和成因。
五、研究展望
在这一部分,对本领域内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前景进行展望。
提出对未来研究的方向
和精确的问题,提出建议和问题研究方向。
结论
在结论中,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指出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对已有研究成果有所
批判性的评价,同时,提出未来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并展望研究的前景。
参考文献
在这一部分列出全文中所引用的文献,并确保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准确性和完整性。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文献综述目录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文献综述 (1)(一)关于数学作业功能的研究 (1)(二)关于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 (2)(三)关于数学作业类型的研究 (3)(四)关于数学作业评价的研究 (5)参考文献 (6)对于数学作业,很多学者进行了描述性说明。
普遍认为数学作业内容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的安排的的实践活动。
数学作业功能:巩固新知、查漏补缺、对数学教学的补充。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笔者认为数学作业应该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富有个性的探究活动。
对数学教科书知识的掌握、理解是基础要求。
还应该有教学内容之外的一些探索和尝试。
应该是学生的长远发展。
数学作业的设计要重视习惯的培养和积极情感的体验。
(一)关于数学作业功能的研究张红卫提出数学作业的功能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他认为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可以从数学作业的知识内容、学习内容出发,结合作业题型的变化,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可以借助作业的组织形式的差异。
训练思维的批判性尝试结合批改形式方面进行探索。
李学书从人的需要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数学作业可以帮助学生的生成理解;数学作业可以为学生的展示个性提供机会;数学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加快社会化进程;数学作业可以融入大量真实问题的解决,促进学习生活化。
廖兴坤评价作业是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桥梁。
这个桥梁对巩固所学知识的起重要作用。
并认为作业的质量和数量作为变量,直接影响已学知识的巩固、理解和应用。
他们在研究中指出作业对即将要学的新知识起到奠基、理解、拓展的作用。
对于学习模式的探讨,我们的近邻日本有着持续的尝试。
继针对问题解决提出的“课题学习”教学模式之后,又关注到学生个体提出“适应个体”的教学模式。
新的“适应个体”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接近生活,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向实际问题解决迈进。
综上所述,不同的研究者们通过不同的模式对数学作业功能的阐述,最后都将作业的功能聚焦到了核心素养中的思维素养的培养。
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温湿度采集系统设计文献综述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温室大棚是一种特殊的农业设施,其内部环境可以被有效地控制和调节,以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温度和湿度等条件。
温室大棚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的温室大棚逐渐受到关注。
温度和湿度是温室大棚内部最关键的环境指标之一,对于植物生长、病虫害防治、育苗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采集和监测温湿度数据对于实现温室大棚的智能化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针对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温湿度采集系统进行设计并展开综述。
通过对当前相关文献的调研和分析,介绍了该系统的原理与设计要点,并详细说明了单片机在温湿度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同时,还实施了系统并进行了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总结了该系统的优点与不足,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了温室大棚及其环境参数的重要性,并简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结构。
第二部分是温室大棚温湿度采集系统设计,包括温室大棚概述、温湿度采集系统原理和设计要点等内容。
第三部分是单片机在温湿度采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单片机基础知识介绍、温湿度传感器与单片机连接方式以及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第四部分是系统实施与测试结果分析,通过详细描述硬件搭建和程序编写步骤,并介绍测试环境和方法论,最后进行测试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第五部分是结论与展望,在该部分中总结了系统的结果和意义,并提出了改进方向和未来发展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温湿度采集系统,并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全面了解与分析该系统的原理、设计要点以及单片机在温湿度采集中的应用情况。
同时,通过实施系统并进行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总结系统的优缺点,并展望未来在温室大棚温湿度采集方面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综述,旨在为温室大棚智能化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依据。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研究的文献综述一、引言在现代教育理念中,科学教育被视为培养学生创造力、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中学物理教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并深入探讨该领域的相关主题。
二、教学设计的理论框架对于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研究,首先需要了解其理论框架。
目前,有许多教学设计理论可供选择,例如构建主义教学设计、任务型教学设计等。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来指导教学设计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理论对实际教学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三、教学设计的实践案例除了理论框架,实际的教学案例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
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教学设计在不同情境下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基于项目学习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交互式教学设计等,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四、评价方法和效果研究教学设计的质量评价和教学效果研究是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文献综述可以帮助了解目前对于教学设计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以及不同设计方案的教学效果。
这一部分内容对于指导未来的教学设计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五、个人观点和总结结合本文的文献综述,我个人认为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研究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灵活性和个性化。
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积极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设计模式。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研究需要不断创新和实践,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对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文献综述,并就教学设计的理论框架、实践案例、评价方法和个人观点进行了深入探讨。
希望本文能够对您对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研究有所帮助。
(文章字数:约3200字)六、教学设计的理论框架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理论框架是教学设计研究的重要部分。
构建主义教学设计是目前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理论框架,它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建构性学习和自主学习。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研究的文献综述引言:中学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果,许多研究者对中学物理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将综述相关文献,总结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对中学物理教学的改进和创新提供借鉴。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1.1教学设计的定义教学设计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等因素,制定教学方案和具体教学步骤的过程。
1.2教学设计的原则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科的教育目标,贴近学生生活、体验和兴趣,注重启发思考和培养科学方法。
二、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发展现状2.1研究主题国内外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设计的内容与结构、教学设计的目标与要求、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手段等。
2.2研究方法2.3研究成果许多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学物理教学实际需求的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策略。
例如,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探究式教学设计、项目式教学设计等。
三、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创新与改进3.1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强调引导学生提出、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提出足够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2探究式教学设计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活动,主动探索物理规律和解决问题。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提供适当的实验材料和引导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3.3项目式教学设计项目式教学是指学生根据一定的主题,自主组织、设计和完成项目任务。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设立明确的项目任务和评价标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结论: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是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果的关键。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出,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如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探究式教学设计和项目式教学设计等。
然而,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不足、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脱节等。
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是一种以设计为核心、以解决问题和探索创新为目标的研究方法。
这种研究方法强调创新性、实践性和跨学科的特点,主要应用于设计学科以及与设计相关的领域。
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包括问题定义、背景研究、设计方案的开发与实施、结果分析与总结等。
首先,问题定义是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的起点。
在这个阶段,研究者需要明确识别出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调研和理解。
问题定义的目的是为了明确研究的目标,并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个清晰的方向。
接下来,背景研究阶段是为了增进对问题和相关领域的理解。
在这个阶段,研究者需要进行广泛的文献综述和资料收集,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掌握现有的设计技术和方法,为设计方案的开发和实施提供支持。
在设计方案的开发与实施阶段,研究者将基于对问题的理解和背景研究的结果,提出并开发一系列的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的开发可以采用创意思维、系统设计方法和经验积累等方式,以满足解决问题的需求。
设计方案的实施阶段主要包括设计原型的制作、用户测试和反馈收集等环节,以确保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最后,结果分析与总结是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阶段,研究者需要对设计方案的实施进行评估和分析,总结出设计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设计的建议。
结果分析与总结的目的是为了验证设计的有效性,为设计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总的来说,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在设计学科和相关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通过将设计作为核心,强调创新性、实践性和跨学科的特点,在解决问题和探索创新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然而,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例如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
因此,在应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时,需要结合实际问题和研究目标,合理选择和调整研究方法,确保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基于设计的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基于设计的研究是教育技术学新兴的一种研究范式。
本文系统的介绍了基于设计的研究的来源,内涵及其特征,阐述了基于设计研究的基本过程。
简单分析了国外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发展状况,并于我国发展状况进行简单对比。
对我国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基于设计的研究;教学干预;研究范式引言“基于设计的研究”(Design-Based Research)是近几年国内外教育技术界比较流行的一个术语。
有人将它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还有人将它作为一种研究范式。
本文作者认为它是一种综合使用多种研究方法的研究范式。
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学习科学领域兴起的一种新型研究范式。
近些年来,这一新兴的研究范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学术共同体密切的关注,在世界掀起了一股研究的热潮。
本文对基于设计的研究这一研究范式从它的来源、内涵、特征、实施步骤等各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国人能够深入的了解基于设计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我们的研究当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基于设计的研究的来源早期的实验研究,人们认识到,实验研究的控制条件非常多,剔除了很多的影响因素,它的研究成果很难迁移应用到现实的学习情境中。
而课堂中进行的研究,大多是简化的实验研究,比较随意,没有比较系统的理论支撑。
并且现实情境中所得的策略比较有针对性,可推广性比较差,其科学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被批评为没有获得“有用的知识”以及存在“可信度鸿沟”[1]。
现实中实验与实践严重脱节。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教学学习的研究逐渐从实验室转向自然情境当中,科学家们开始将自然情境和社会交互等因素纳入到他们的研究当中。
在这种新的情境中,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基于设计的研究便酝酿其中并得到迅速发展。
关于基于设计的研究的缘起, 早期杜威、维果斯基、皮亚杰等人对儿童思维的研究其实就已经奠定了“基于设计的研究”的思想基础——发生学和临床研究。
在20世纪70—80年代,数学教育和科学教育开始引入建构主义和社会文化理论,杜威、维果斯基、皮亚杰等人开辟的这种新的教育研究传统才开始逐步为大多数的教育研究工作者所认可和接受[2]。
而人们习惯将“基于设计的研究”追溯到1992 年的柯林斯(Collins)和布朗(Brown)。
在1992年,柯林斯在《面向教育的设计科学》一文中,以西蒙的设计科学为总领,通过“如何设计教育环境以使新技术成功引入一门系统性科学”[3]。
在柯林斯提出这一观点不久,布朗也于同年发表《设计性实验:在课堂情境中创设复杂干预面临的理论与方法论挑战》疑问。
她描述了自己如何尝试通过设计性实验,把课堂从学业工作场变革为鼓励学生、教师和研究者进行反思性实践的学习环境的做法[4]。
在1999年到2005年是“基于设计的研究”体系形成阶段,并且有两个重要的趋势:其一是“基于设计的研究”有了相对稳定科学共同体,其二是“基于设计的研究”案例开始关注矢代循环的问题,并将研究触角从科学性较强的数学、物理和生物等领域延伸至阅读领域[5]。
并且,“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实验开始在大学迈进,使研究领域向多元化发展。
在此阶段,“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意识越来越强烈,并且开始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的框架。
在2006年后,“基于设计的探究”在理论方面继续丰富和完善,案例探究进一步的扩充和发展。
笔者认为,从“基于设计的研究”缘起和发展历程来看,它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尚未成熟。
由于它将自然情境下的干预与理论联系起来,并且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有推广价值和使用价值。
而在我国基于设计的研究还仅限于理论探讨阶段,应用实践案例寥寥无几。
所以在“基于设计的研究”这个领域我国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二、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内涵及特征1.内涵由于“基于设计的研究”是一个新的领域,国际上尚未对它的定义达成统一。
柯林斯(Collins)和布朗(Brown)认为“基于设计的研究”,在实际课堂情境中开展教学干预的设计和研究;而不是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特定教学变量的作用。
就如同有效的学习是在情境中发生的,有效的研究也必须和实际情境相结合。
教育研究中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有效途径就是“设计”。
由于教育研究的复杂性,很难直接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理论必须结合实际教学环境,通过“设计”作为中间环节设计特定教学干预,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教学干预的作用,不断地创新,直到得出比较理想的结果为止[6]。
O'Donnell 认为基于设计的研究是在真实自然的教育情境下而非在实验室情境下开展的教育研究与评价,该观点表明了基于设计的研究是一种基于真实情境的研究;Bell 认为基于设计的研究是一种多元的研究方法,它可以使用质的研究,也可以收集大量数据,使用量的研究及分析技术来促进研究实施,该观点强调了基于设计的研究的研究方法具有多元化取向;Dede 认为基于设计的研究是一种重复的设计与评价循环,教育干预随着研究进程的需要而不断做出调整和改进,该观点说明了基于设计的研究是一种循环迭代的研究过程;Wang and Hannifan认为基于设计的研究是一种系统而灵活的方法体系,在研究者和实践者合作的基础上, 通过重复性的分析、设计、开发、实施来促进教育实践,并产生针对现实情境的设计原理和理论,该定义说明了基于设计的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发展[7]。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基于设计的研究”是分析自然教学情景中的普遍存在教学问题,管理者、研究者、实践者和设计者共同努力,设计教育干预,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并形成不断的应用、评价、总结、再设计的循环,来探索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理论解释。
2.主要特征从“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定义来看,它具有众多的特征。
在此只对国内普遍认同的特征进行列举并进行总结。
(1)教学情景自然性[8]人类的认知比较复杂,并且教育对象有特殊性,传统的实验研究有些问题显露出很多的问题和局限。
教育研究者开始由实验研究逐渐转向自然情境下的探索和实践。
而有些研究只适合于特定的情境,这只适合做行动研究。
基于设计的研究强调要关注教学中复杂并且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它无需人为控制过多的变量,把真实的课题情境当做实验室,设计学习环境来促进教学和学习,具有针对性和情境性。
(2)参与研究人员多元化基于设计的研究是教育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实践者共同参与的研究。
三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
教育研究者要基于理论对教学系统进行初始的干预,教学实践者不仅在具体情境下检测教育干预,更重要的是他们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实践;政策制定者的参与则使研究者得到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3)方法的整合性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进行研究时,不仅需要进行数据的统计,进行量的研究。
也需要进行质的研究,它综合使用了各种研究方法,客观、准确的反映了现实情境,并且混合了研究方法为研究结果的评价提供了信度和效度的支持。
(4)迭代循环性研究包括由设计、评价、修订组成的循环。
因此基于设计的研究通常研究周期较长,需要对研究的目标、方法和研究工具不停地修正。
从假设性原型到最终原型的完成是一个长期的、形成性的过程。
需要不断的诊断教学方案和教学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反馈信息,以完善教学干预。
(5)实用主义导向[9]判断一种研究是否有价值的标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决真实情境中的教育问题来决定,研究需要在不断完善对他人有用的理论同时,优化实践,指导实践。
而基于设计的研究正是为了解决真实情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6)理论构建与问题解决并重基于设计的研究不仅关注解决真实教学情境中的普遍问题,还优化发展了基础理论。
理论不仅是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基础,也是基于设计的研究的结果。
理论在基于设计的研究中得到了持续的发展。
在基于设计的研究中进行实验的目的不单是为了检测理论,而且是为了更好地改进理论和促进实践。
基于设计的研究不仅解决教学情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还要关注可以在其他情境中推广的设计原则。
因此, 基于设计的研究具有改进实践和发展理论的双重目的。
(7)过程清晰化得取向基于设计的研究研究过程聚焦与干预的理解和完善,避免输入输出评价的黑箱模式,使得研究过程更加清晰化,透明化,效度比较高,其他学校进行重复实践时可操作性较强。
因此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目前,比较流行的基于设计的研究的特征图如图1,它描绘了基于设计的研究核心要素特征(设计、理论、问题、自然情景)。
图1 基于设计的研究的总体特征图[10]三、基于设计的研究实施步骤基于设计的研究,是以问题为起点,以设计为主线,带动技术创新、实践应用与理论反思“三位一体”迭代循环提升的有效研究范式[11]。
Bannan- Ritland认为基于设计的研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了解性探究(informed exploration)阶段,即通过多方参与和努力,了解教学的需要并设计出灵活可变的教育干预。
(2)实施(enactment)阶段,即在实践过程中收集数据和信息, 此阶段占据了大部分的研究时间和精力。
(3)具体情境评价(evaluation within a local context)阶段, 即运用质的和量的评价工具来描述、监视和获取预期的和非预期的干预信息,并运用混合评价方法做出客观、有意义的评价。
(4)扩展影响评价( broader impact evaluation) 阶段, 即将一个成功的教育干预在更多的教育场景中进行应用和实践,通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归纳出基本原理和理论[12]。
基于设计的研究属于教育技术学的多元综合研究范式,是一种缺陷分析与完善的过程。
这个研究过程并没有体现出基于设计的研究迭代循环性等特征,所以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张文兰等人对基于设计的研究步骤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与优化。
笔者比较同意她的观点,所以进行简要的介绍。
图1 基于设计研究的一般过程[13]1.设计开发教育干预教育干预的设计开发是需要教育研究者、教育实践者密切合作,共同完成。
这样既能保证研究的实践针对性,又能保证研究的理论基础性。
教育干预既可以是全新的工具、模式,也可以在原有的工具、模式上进行调整、修改。
2.实施验证教育干预在本阶段,教育实践者要实施研究教育干预,并与教育研究者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
教育干预的实施过程也是一个设计、修改、再设计的循环过程,需要不断地对初始设计做出调整,甚至可能因为理论基础的错误而完全改变初始设计[14]。
与此同时,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要收集研究过程中各方面的数据资料以备后期的分析评价。
3.分析评价教育干预教育干预的评价分为两种:一是在试验阶段的形成性评价,目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完善设计;二是在完成阶段的总结性评价,目的是对教育干预的实施效果和理论假设进行检验。
为了保证评价的有效性和精确性,基于设计的研究采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和混合评价手段,通过分析量的数据和质的数据,分析教育干预带来的一系统的变化[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