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统计及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 格式:pdf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1
统计局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
作为国家级机构,统计局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统计局信息化建设的背景、现状及应用案例进行探讨,旨在突显统计局在信息化领域的努力与成就。
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统计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统计局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以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效率和准确性。
二、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目前,统计局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首先,统计局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实现了统计数据的收集、传输和存储的自动化处理。
其次,统计局加强了数据安全保护体系的建设,确保统计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此外,统计局还积极推进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提升了数据分析和预测的能力。
三、信息化应用案例分析统计局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成果得以体现在各类数据统计与分析工作中。
以下是几个信息化应用案例的介绍。
1. 宏观经济数据分析统计局利用信息化系统,能够更快速地收集和处理大量的宏观经济数据。
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统计局能够及时预测经济发展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 社会调查数据管理统计局进行各类社会调查时,采用了信息化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处理。
这使得统计局能够更加高效地收集和整理调查数据,并能够对数据进行多维度的统计和分析,提高了数据利用的效率和质量。
3. 公共服务评估信息化使统计局能够更好地开展公共服务评估工作。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统计局能够及时发现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提高了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未来展望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是统计局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关键。
未来,统计局将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新的技术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加快数据共享和开放,提升数据的使用效益。
同时,统计局还将加强人才培养,培养更多的信息化专业人才,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管理信息系统一、引言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统计、管理和监督劳动和社会保险相关数据的信息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建立和完善这样的统计管理信息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功能特点、应用范围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重要性劳动和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统计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支撑劳动和社会保险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重要工具,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有助于政府及时了解劳动力市场情况、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资金使用情况等重要信息,为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三、功能特点1.数据采集: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劳动力市场、就业情况、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等数据的快速、准确采集。
2.数据管理:系统能够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存储,实现对数据的有效管理和保护。
3.数据分析:系统内置了各种分析工具,可以对数据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和比较,为政府决策提供强有力支持。
4.报表生成: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生成各种形式的报表,帮助用户直观地了解数据情况。
5.监督管理:系统设有权限管理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同时能够监督和审核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应用范围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管理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级政府部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研究机构、企业等领域。
政府部门可以利用系统实现对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政策的监测和评估;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可以通过系统实现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和管理;研究机构可以利用系统开展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险的研究工作;企业可以通过系统了解员工的就业情况、社会保险缴纳情况等。
五、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管理信息系统也将不断完善和更新。
未来,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系统也将更加智能化,引进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的安全共享和传输。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随着经济社会管理体制转换,政府和社会对劳动力的供给、需求、利用、流动等统计信息需求越来越强烈。
而长期以来,我国劳动统计制度不完善,就业统计一直饱受诟病。
蔡昉等(2013)认为中国的劳动统计严重滞后,误导了决策,需要深入全面改革。
[1]从提高劳动力市场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的目的出发,目前亟需完善我国的劳动统计。
完善劳动统计的途径在于建立劳动力市场监测与统计体系。
所谓劳动力市场监测与统计体系,就是将劳动力市场统计的信息需求、信息采集与传输、统计分析与预警结合起来,构成劳动力市场统计的完整信息链。
一、国内外劳动力市场监测与统计的现状(一)国内的劳动力市场统计从统计实践看,我国的就业失业统计主要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国家统计部门主要从宏观上把握。
具体操作与业务指导以及社会需求的脱节,导致劳动统计出现许多问题。
我国劳动统计的主要指标包括:(1)就业与失业统计。
失业统计只是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登记失业率。
(2)工资统计。
(3)公共就业服务统计,包括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
(4)劳动关系统计,包括劳动争议与处理及劳动保障监察。
(5)社会保障统计。
(6)工会工作统计。
(7)劳动力市场抽样调查统计。
与国际统计相比,一是与国际口径不一致,中国的劳动统计主要针对城镇单位,对农村劳动力只有总量的统计;失业统计只是针对城镇登记失业。
二是重要信息缺失,没有关于工作时间、非正规就业、青年就业、就业不足、工资和福利、劳动生产率等内容。
三是统计内容不全面,缺乏关于就业服务项目支出、经费的统计。
四是统计口径自相矛盾,如统计从业人员往往只计算本地户籍人口,统计参保人数则计算本地常住人口,因而有的地区出现养老保险参保人员数大于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参保率大于100%的奇怪情况。
五是调查方法多数还是依靠全面调查、层层汇总,对抽样调查方法应用较少,致使统计数据更新缓慢,缺少月度或季度数据。
我国近年来实施了就业失业监测制度。
东软助力沈阳建设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地规划劳动就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是劳动就业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市、区、街道都要覆盖沈阳市劳动就业局拟建设一个覆盖市本级、区、街道和社区各级劳动就业服务部门的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即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建立全市统一的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市劳动就业信息的协同处理和资源共享,使劳动就业部门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劳动力资源和企业的发展状况,为劳动就业工作的业务开展、重大决策、政策制定提供信息支持,更好地为社会、企业和劳动者服务。
沈阳市劳动就业项目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金保工程的一部分。
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和论证,确立了应用系统建设的整体思想。
1.建立市、(区)县两级中心网络和市监测中心。
以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建立适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要求的市、县(区)两级中心局域网络和市级监测中心。
2.建立统一的资源数据库支持系统。
为保证系统能实现真正的数据共享,系统应能为“网络监测中心”提供可靠、统一、安全的劳动业务指导、劳动力信息,以避免重复的投资。
3.完善市场资源的宏观决策系统。
建立健全信息采集体系,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发布系统。
实现统计分析、预测分析、政策模拟的多层次的宏观决策支持,为全市劳动力市场、各级政府提供有效的分析数据。
选定技术体系和路线为了适应劳动就业点多面广和政策多变的特点,要求所选择的技术路线必须具备可扩展性强、可维护性好的特点。
从日后系统的移植和扩展来看,还需要选择的技术路线具备跨平台的特性。
综合以上因素,东软选择了基于J2EE的B/S/S(浏览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结构技术。
因为它具有跨平台性、客户端零安装、可维护性好、可扩展性好、安全性好、资源重用性好等等特点。
另外,为立足于适应广泛的劳动力市场业务经办要求,在充分考虑劳动力市场业务涉及领域广、各地经办模式灵活多样、各业务领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特点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和整理了业务需求,采用了“平台加标准化软件”的设计思路。
统计信息化建设及管理制度第一条为促使全系统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在重大项目管理与决策中的信息、咨询与监督作用,更好地为全县重大项目管理工作服务,根据《____统计法》(以下简称《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省统计管理条例》等有关统计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以及上级机关关于统计工作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各科室统计信息化建设由局办公室负责统一规划、建设和维护。
第三条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统一____防病毒软件并确保及时更新。
第四条定期进行系统软件、硬件检查维护,做好维护记录。
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可能出现的故障,应有防范、补救和排除等措施。
第五条禁止在局域网设备上____运行与工作无关的任何软件。
第六条严格执行保密法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守国家互联网有相关法律、法规,禁止在网络上进行任何非法活动。
第七条各科室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硬件和操作系统方面出现问题应及时上报局办公室,并由局办公室与相关软、硬件维护单位联系,取得技术支持,及时排除出现的问题。
第八条信息化培训应将统计内容列入年度专业培训计划,信息化管理员要钻研业务技能,积极参加各级____的业务培训;每年至少____本部门及系统内统计人员开展一次信息化业务技能培训。
第九条____计算机禁止上外网,禁止在非____计算机上储存、处理____信息。
第十条做好统计数据定期备份资料,保障统计资料的延续性和联贯性。
第十一条本制度由县发改局负责解释。
统计信息化建设及管理制度(2)是指为了加强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制定的具体规范和措施。
在统计信息化建设方面,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信息化规划制度:规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发展方向和时间计划等,明确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各项任务和责任。
2. 项目管理制度:规定统计信息化项目的申报、评审、审批和实施过程,明确项目的立项、预算、进度和质量要求等。
3. 数据管理制度:规定统计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分析等过程,强调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2024年统计信息化建设计划一、背景和目标统计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和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推进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2024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年份,也是国家统计工作发展的重要阶段。
为了确保统计工作顺利推进并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制定2024年统计信息化建设计划至关重要。
本建设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在2024年基本实现统计信息化的全覆盖程度,推动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提升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权威性,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可靠支持。
二、建设内容和重点任务1. 建设统计信息化基础设施(1)加强统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统计机房、网络设备、信息系统等硬件设施,提供稳定可靠的基础支持。
(2)建设统一的统计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管理,提高数据的整合和分析能力。
(3)推动统计数据标准化工作,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格式,提高数据的互操作性和可比性。
2. 提升统计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1)推广应用先进的统计调查方法和技术,提高抽样调查和实地调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2)加强统计数据的质量监控和数据清洗工作,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推动统计数据自动化处理和分析,提高数据的加工效率和分析能力。
3. 加强统计数据共享和开放(1)建立健全统计数据共享机制,推动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流,提高数据利用率。
(2)加强统计数据的开放和共享,建立统计数据开放平台,方便公众和社会各界获取和利用统计数据。
4. 提升统计人员的信息化素养(1)开展统计信息化培训和教育,提高统计从业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和技能。
(2)加强对统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保密意识教育,确保统计数据的安全和保密。
(3)推动统计人员的跨学科和综合素养培养,提高统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三、保障措施1.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完善统计信息化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推进。
做好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若干思考刘彬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摘要】统计工作是指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的总称,它是一种社会调查研究活动,是一项通过搜集、汇总和计算统计数据对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进行反映的重要工作。
本文主要讲述了劳动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工作存在的问题、影响劳动工资统计准确性、及时性的原因及今后做好劳动工资统计报表的建议和想法。
【关键词】统计工作劳动工资劳动统计重要性统计作为一种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活动,必须服务于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新经济时代统计遇到了强大的挑战,同时新经济也为统计的新领域———人力资源统计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难得的时机。
劳动工资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提供反映劳动和工资等劳动经济现象的数量及构成和分配使用等方面情况的统计资料。
劳动统计数据对各级领导在经济工作中的准确决策起着十分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人,再加上一些主客观原因,劳动统计数据收集的难度越来越大,与客观上对劳动统计成果的需求形成较大差距。
一、劳动统计工作的重要性1.统计工作的特点。
从总体上看统计具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数量性。
能借助于数字某一事物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
帮助人们定量或定性分析事物并正确地进行决策。
二是综合性。
可以对不同的事物做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比,能总结过去预测未来。
2.重要性。
确立管理体制的运行方式、统计内容和计算方法,这取决于统计的特性。
对企业而言,其作用主要有:一是对企业某一特定时间内的现状和动态的反映;二是对企业的规模和结构情况进行反映;三是对企业的生产效益、速度和效率进行反映;四是反映企业的诸多数量与质量特性;五是对该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各个方面进行反映。
二、当前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1.领导对劳动工资统计认识的偏差。
领导对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是制约劳资统计工作发展的首要问题。
建筑工程劳务实名制系统近年来,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迅速,然而,由于一些不法分包商存在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不规范的问题,给工程质量和劳动者权益保护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加强管理,保障劳动者权益,建筑工程劳务实名制系统应运而生。
一、背景建筑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之一,劳动者的身份和资质信息需得到准确记录并加以管理。
而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存在较大的漏洞,容易导致一些问题的发生。
因此,建立一个建筑工程劳务实名制系统,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功能需求1. 劳务记录:建筑工程劳务实名制系统应能准确记录劳务者的个人信息、劳动合同、从业资质等相关信息,以便对其进行管理和监督。
2. 项目分配:系统可以根据劳务者的资质和技能,提供合适的工程任务,并进行分配和调度。
3. 工时记录:系统应能记录劳务者的上班时间、加班时间、休假等工时信息,以便对劳务者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和考评。
4. 考勤管理:系统应该具备实时的考勤功能,能够及时记录劳务者的工作出勤情况,确保工作时间的准确统计。
5. 工资结算:系统应能根据劳务者的工作时间和工作质量进行工资结算,确保劳务者的合法权益。
三、技术实施1. 信息采集:建筑工程劳务实名制系统可以通过人脸识别、身份证读取等技术手段,采集劳务者的个人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 数据存储:系统需要建立一个可靠的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劳务者的个人信息、工作记录等相关数据。
3. 数据分析:系统应使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劳务者的工作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4. 移动端支持:为方便劳务者和管理者的使用,系统应提供移动端的支持,便于随时随地查看和管理相关信息。
四、优势和前景建筑工程劳务实名制系统的建立,将有效提升建筑工程行业的管理水平,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并优化工程质量。
此外,该系统还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节约开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劳务实名制系统是解决建筑工程行业管理问题的重要手段。
议新时期如何开展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摘要:积极应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准确及时做好基层劳动工资统计,关系到基层单位整体发展。
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单位的劳动工资统计情况却存在许多问题。
深化工资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及主观客观因素的客观存在,使之对基层单位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
本文主要探讨目前基层单位劳动工资统计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劳动工资问题分析对策思考劳动工资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体系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基层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准确及时做好基层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对基层单位的发展十分重要。
然面在实际工作中,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情况却存在不少问题。
人事制度改革和工资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对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要求一再提高。
一、基层单位劳动统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1、领导不够重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有关部门对劳动统计信息需求在逐步加大,同时对劳动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然而依旧会有一些领导,对劳动工资工作不够重视,对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投入和关注程度不到位。
2、基层劳动统计人员专业知识薄弱。
大多数基层单位不安排专业统计人员,经常由财务会计人员或者人事工作的人员兼任。
他们兼顾很多工作,同时大多数统计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缺少专业的统计知识。
完成统计任务时,统计人员如果专业知识不强,很容易在不完全理解指标确切含义及统计口径情况下就开始填报,从而使一部分统计数据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劳动力使用状况。
3、劳动统计调查方式不适应新情况,统计调查指标实用性差。
多年来,一直由从职工年末人数、从业人员数、平均人数以及从业人员劳动报酬、职工工资总额和从业人员变动情况这几个固定指标组成。
现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经济成份更加复杂,旧的指标体系难以满足社会及各级行政部门的需求,部分不再适应当今情况。
日前社会倍加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例如社区就业情况,各行劳动力需求、职工下岗后再就业情况及就业弹性情况等没有及时地反映。
[劳动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存在的不足及对策劳动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各级政府制定有关政策,进行宏观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基础工作薄弱、数据上报质量不高等问题逐渐呈现出来,致使劳动统计工作已不能满足社会各界需求。
本人从事部门劳动统计近10年,从事专业劳动统计工作也已两年了,现就当前劳动统计工作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提出一些初浅的认识。
一、当前劳动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1、基础工作薄弱,统计数据质量不高。
基层统计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核心,是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
在现行劳动统计工作中,统计基础工作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基层单位劳动统计没有专职人员,基本是政工或会计人员兼任,很难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劳动统计工作中,有的单位劳动统计人员变动频繁,加之部分基层统计单位出于利益考虑,有意少报甚至瞒报劳动统计数据,从而导致统计数据质量不高。
2、劳动统计改革相对滞后。
综观现行报表的指标数量和内容,其提供的指标呈现“老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对反映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需要及社会焦点问题的指标明显不足。
如:失业和就业问题近年来已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各级政府迫切需要这方面的统计数据,但目前的劳动统计还不能提供全社会劳动就业和失业情况。
目前国家对于劳动统计在方法、制度上虽然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还是不能满足各级政府决策的有关需要,这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3、经济单位体制改革造成从业人员难以统计。
单位体制改革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从业人员难以统计。
比如保险系统和通信系统,业务员可以兼多家保险、通信业务,单位之间没法区分,从而造成这部分人员不是遗漏就是重复统计。
4、单位与统计员依法统计意识不强。
劳动工资统计指标用途很广泛,职工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费用的交纳以及社会上一些经济赔偿案件的处理等,都要以劳动统计中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作为参考标准,这样就使得部分单位管理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不按统计制度规定如实填报,瞒报职工人数、工资总额,同时也存在部分统计员自身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对统计工作理解不够,对统计报表往往是应付了事。
劳动保障用工备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书2022-4-6一、前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加快了社会经济的信息化进程,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2003年8月,金保工程正式在国家立项,标志着我国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我国劳动保障信息化经过十余年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系统建设和发展很不平衡。
随着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和劳动保障业务日益统一的发展趋势,越来越迫切地要求加快建立信息系统的步伐。
二、项目建设方案要求1、系统开发技术采用多层架构,表示层、业务层、数据库访问层要求分开;系统采用纯J2EE架构,使用Java技术及中间件技术实现,采用B/S架构,支持IE、FIREFO某、Netcape等通用的浏览器;平台运行在开放的TCP/IP网络环境下;独立于特定的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支持各种类型的数据库系统;模块化设计,组件化开发;提供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容错性;提供良好的安全性;支持某ML技术;2、系统安全除基本的物理安全和网络安全措施外,本系统要特别满足以下安全要求:3、访问控制安全系统应具有严格的层次性的访问权限,建立的安全机制应该使系统能达到严格的级别控制,防止越权操作。
4、数据传输安全对于通过公网(宽带城域网)进行传输的数据及互联,必须进行数据加密。
5、数据备份与系统恢复系统应可设定备份周期和备份内容,进行多层次系统备份。
对系统主要的信息实行自动备份,以保证系统的异常情况的补救,并设有系统自动恢复机制。
对系统开发和维护人员无意地造成数据信息破坏的情况,也必须给予必要的防范措施,将直接操作数据库信息权限限制在最小范围。
6、日志功能系统应能对所有的操作进行追踪调查、记录并进行分类,具有日志记录和日志审理功能。
7、方便简洁的操作系统可以实时记录管理人员的操作流程,可以随时查看每一步的操作结果,增强业务过程中交流水平。
劳动工资科岗位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劳动工资、职工培训教育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建立健全公司有关政策和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2、编制公司劳动工资、职工培训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
负责组织机构、劳动组织管理,根据公司发展需要,适时报批组织机构,调整劳动组织。
3、负责劳动定员、定额管理,认真贯彻定员、定额标准,适时进行修订完善。
4、负责工资基金管理,按政策规定编制工资调整方案和搞活内部分配方案,并组织实施。
5、负责工人管理工作。
依据劳动力计划招收、平衡、使用劳动力。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劳动争议处理。
负责工人考核、技师、技能鉴定和技术比赛的组织管理工作。
6、负责职工培训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7、负责社会保险工作管理,按时收缴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协助社会保险所做好发放工作。
8、负责劳动工资、职工培训教育法规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公司有关政策和规章制度的修订工作。
9、负责劳动工资统计和工人档案管理工作,按时提供劳动统计分析报告,及时传递和接收工人档案。
10、负责劳动合同管理,及时按政策规定签订、续订、变更、终止(解除)及转递劳动合同。
11、负责承担待业子女的统计上报和就业安置及业务管理的任务。
12、负责再就业服务工作,积极宣传再就业政策规定,及时向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培训、就业等信息服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13、负责职工培训教育经费管理与使用,负责教师职称的评审及教师的管理工作,负责职工在职学历教育、文化教育管理工作。
14、完成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劳动工资科科长岗位职责在经理和分管领导的领导下,负责劳动工资科业务管理工作。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劳动工资、职工培训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
2、组织制(修)订公司劳动工资、职工培训管理制度并组织审核。
3、组织编制公司劳动工资及工人培训教育工作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4、组织研究拟定搞活内部分配改革方案,提交领导办公会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劳动部印发《关于加强劳动统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正文:---------------------------------------------------------------------------------------------------------------------------------------------------- 劳动部印发《关于加强劳动统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劳计字<1992>6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中央、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计划单列的企业集团:为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劳动统计工作,以适应并促进劳动工作的发展,现将《关于加强劳动统计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望结合实际情况,在工作中认真抓好落实。
劳动部一九九二年十月十四日关于加强劳动统计工作的意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特别是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分配、社会保险三项制度和劳动计划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企业的各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对劳动工作和劳动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原来的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需要。
目前,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正在建立,而原来的经济运行机制仍在运转。
这种情况加大了劳动统计工作的难度,也突出了劳动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
为了使劳动统计工作能适应并促进劳动工作的发展,各级劳动部门要给予劳动统计工作足够的重视。
现就进一步加强劳动统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要在职能转变过程中强化劳动统计工作,搞好劳动统计工作的统一管理和组织协调。
现在,一些地区正在进行省市县的机构改革试点,逐步实现劳动行政部门的职能转变。
在机构、编制、人员和经费调整的过程中,都要注意强化劳动统计工作。
劳动部门的综合统计机构要承担厅、局内各处室统计工作的综合管理及组织协调:对各处室制定或修改的统计报表要进行审核;统计调查计划、方案须送统计机构备案;统计资料的提供发布由统计机构归口管理,避免滥发报表、数出多门和重复劳动,减轻基层负担。
劳动部关于印发《劳动部门劳动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0.04.06•【文号】劳计字[1990]24号•【施行日期】1990.04.06•【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就业促进正文劳动部关于印发《劳动部门劳动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1990年4月6日劳计字〔1990〕24号)为加强劳动部门劳动统计工作管理,完善统计工作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结合劳动部门劳动统计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劳动部门劳动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劳动部门劳动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劳动部门劳动统计工作管理,完善统计工作制度,更好地提供统计服务,发挥统计监督作用,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下简称《统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劳动统计的基本任务是:一、提供统计服务,即通过统计调查、分析,提供统计资料,为劳动、工资、保险福利三项制度改革和劳动计划、劳动管理、职业培训、劳动安全监察服务;二、实行统计监督,即通过统计调查和分析,对劳动政策、劳动计划和劳动安全监察的执行情况进行统计检查和监督,考核工作成绩,分析和披露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第三条劳动统计的内容主要有:一、全国劳动力资源与分配统计,包括城乡劳动力资源与分配平衡统计、城镇劳动力资源与安排情况统计等;二、城镇劳动就业人员、待业人员情况统计;三、乡村劳动者和城镇个体劳动者统计;四、职工统计,包括全国职工人数统计、职工人数增减变动情况统计、合同制职工统计、职工调配人数统计、职工分类统计、全民所有制企业优化劳动组合后富余人员情况统计等;五、劳动报酬统计,包括职工工资统计、职工工资总额构成统计、全民所有制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情况及效益工资提取和使用情况统计、企业奖励基金提取和使用情况统计、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收入情况统计等;六、劳动生产率统计;七、劳动培训统计,包括就业前劳动力训练统计、职工在职教育统计、劳动系统干部培训统计等;八、社会保险福利统计,包括离休、退休、退职人员统计,社会保险福利费用统计等;九、劳动争议情况统计;十、劳动就业服务情况统计;十一、劳动安全统计,包括矿山、非矿山职工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及职业病指标统计等;十二、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设备、检测机构和事故统计等;十三、工人工时利用情况统计;十四、劳动科技统计;十五、其他。
做好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心得 (3)做好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心得 (3)精选2篇(一)做好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心得有以下几点:1. 细致入微:在进行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时,需要做到细致入微,不能有丝毫马虎。
要准确收集每位员工的工资信息,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加班补助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 系统化管理:建立一个完善的劳动工资统计系统,将员工的工资信息进行分类、分级管理,确保计算和统计过程的规范和准确。
系统化的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出错率。
3. 沟通协调:劳动工资统计工作需要与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进行密切的沟通协调。
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和政策的变化,确保工资统计工作符合新的财务和法规要求。
4. 保密性:劳动工资是员工的隐私,需要保持高度的保密性。
在工资统计工作中,要做到严格保密,确保工资信息不外泄,不给员工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5. 及时反馈:将工资统计结果及时反馈给员工,确保员工对自己的工资信息有清晰的了解,并对工资计算过程和标准进行解释说明。
及时的反馈可以增强员工对公司工资管理的信任感。
总的来说,做好劳动工资统计工作需要细致入微、系统化管理、沟通协调、保密性和及时反馈。
只有做到这些方面,才能有效地完成好劳动工资统计工作。
做好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心得 (3)精选2篇(二)在做好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过程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体会:1. 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工资统计。
工资统计是一个涉及到员工薪酬的敏感话题,所以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公司制定的流程和规定进行统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2. 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合作。
工资统计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岗位,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薪酬等部门,所以要与他们保持密切的沟通合作,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和共享,避免出现误差和漏洞。
3. 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在开始统计工作之前,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数据和材料,包括员工的工资标准、福利待遇、加班情况等,以及税务和社保相关的文件和表格。
这样可以更加顺利地进行统计工作,节省时间和精力。
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研究范本一、背景和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劳动就业管理事务逐渐与信息化建设相联系。
为了提高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1. 背景劳动就业管理部门是负责全面组织和管理本地区劳动力资源的机构,其职责包括劳动力市场监测、劳动力资源储备、职业培训与技能认证、就业服务等方面。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变化和需求的增加,劳动就业管理部门需要采取信息化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2. 目标本规划方案的目标是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以下目标:- 提高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化水平,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劳动力信息;- 优化劳动力资源的管理和分配,提高劳动力的就业机会;- 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认证,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提升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辅导。
二、建设内容本方案的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劳动力市场信息平台建设一个劳动力市场信息平台,集成和管理各类劳动力相关的信息资源,包括招聘信息、求职信息、劳动力资源库、劳动合同信息等。
该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 提供全面、详细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查询和浏览功能;- 支持招聘企业发布招聘信息,劳动者提交求职材料;- 支持劳动力资源的分类、标记和推荐;- 提供在线劳动合同签署和存储功能。
2. 职业培训与技能认证管理系统建设一个职业培训与技能认证管理系统,包括培训需求调查、培训计划管理、培训资源管理、培训报名管理和培训成果认证等功能。
该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支持职业培训需求的统计和分析;- 协调各类培训机构和学校的培训活动;- 支持培训资源的在线浏览和选择;- 提供在线报名和缴费功能;- 提供培训成果的认证和证书的颁发功能。
3. 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一个就业服务平台,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辅导服务。
该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 提供在线就业咨询和辅导服务;- 提供就业指导和求职技巧的培训;- 提供在线简历制作和求职材料准备;- 支持在线就业服务预约和咨询。
2024年劳资统计工作总结模版一、工作背景和目标____年是我国劳动力统计工作的关键年份,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决胜之年。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劳动力发展需求,我们确定了以下工作目标:全面准确统计全国范围内的劳动力数量、结构和就业情况,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为促进就业稳定、提高劳动者收入和保障劳动权益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措施和成效1. 完善统计指标体系通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我们修订了劳动力统计指标体系,进一步细化了统计项目和指标内容。
在统计工作中,我们注重聚焦重点群体,增加了农民工、退休人员就业情况的统计指标,全面了解劳动者的就业状况。
2. 健全数据采集和统计方法3. 加强调查和核实工作为了确保劳动力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我们加大了调查和核实工作的力度。
通过抽样调查和现场核查,深入了解各地劳动力资源、劳动力供求情况和就业形势,提高了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4. 增强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和表现力在统计信息发布方面,我们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加强了宣传和发布工作,提高了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和表现力。
同时,我们还积极与其他相关部门合作,共享数据资源,提高数据的综合利用效益,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
三、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经过一年的努力,____年劳资统计工作取得了以下成绩:1. 数据准确性得到提升。
通过加强调查和核实工作,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得到了进一步保证,劳动力统计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2. 数据时效性得到提高。
通过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我们实现了统计信息的及时发布,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各界提供了更快速、更全面的就业数据支持。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1. 数据质量仍然有待提高。
在一些地方或行业,由于统计基础薄弱,数据采集和核实工作偏少,导致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数据质量。
2. 数据共享和互通问题仍然存在。
统计局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统计局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统计局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能,推动统计工作向现代化、科学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为统计局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强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数据分析和利用的能力,提升服务水平,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加准确、及时、全面的统计信息支持。
二、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统计局内所有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部门、岗位和人员。
三、制度内容1.信息化建设规划:统计局应制定长期和中期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内容、时间表和预算,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
2.信息化项目管理:统计局应建立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的组织机构、职责和权限,制定项目立项、实施、验收和总结的流程和程序。
项目管理应注重项目的进度控制、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3.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管理:统计局应建立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管理制度,明确系统开发的流程和方法,程序员在开发系统时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和编程,测试员在系统开发完成后需要进行充分的测试,管理员在系统上线后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与升级。
4.信息安全管理:统计局应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护统计局的信息资源安全,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应用系统安全。
制度应涵盖安全策略和规则、安全设备和技术、安全培训和监督等方面。
5.数据管理与共享:统计局应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与共享制度,规范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使用,并明确数据共享的权限和方式,保护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6.人员培训与评价:统计局应建立完善的人员培训与评价制度,提高员工的信息化素质和技能水平,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定期评价人员的信息化能力。
7.资产管理:统计局应建立信息化资产管理制度,对信息化设备、软件和数据等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建立相应的管理流程和制度。
8.信息化建设监督与评估:统计局应建立信息化建设监督与评估制度,对信息化建设进行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改进工作质量和效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15年15期 1
人力资源
劳动统计及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徐亚军
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宁东供电公司,宁夏 银川 750411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己由“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信息在企业中的价值越来越重要,成为企业运作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企业为了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需要建立辅助企业基层业务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层决策人员的各类信息系统。
加强劳动统计工作和劳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 是为了将劳动事业建设成为一座根基扎实的大厦, 是为它的良好的整体性添砖加瓦, 更是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之腾飞添砖加瓦。
关键词:劳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F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80(2015)15-0001-01
1 导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劳动领域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不断出现,其中有两个问题尤为重要, 一个是劳动事业的整体效益; 一个是劳动统计和信息工作的基础性作用。
因此, 有必要认真研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如何围绕劳动事业的整体性建设做好劳动统许工作和劳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2 劳动统计的现状
2.1 现行劳动统计制度
(1)建立劳动统计制度的主要目的。
中国现行劳动统计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地搜集、整理有关单位从业人员人数及构成、单位从业人员的变动和行业、经济类型分布以及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等方面的资料,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制定有关政策、进行宏观决策和调控提供依据以及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可靠依据。
(2)报表制度的主要内容: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单位从业人员人数变动情况及变动原因等,包括当年年度报表及次年季度报表。
(3)劳动统计的综合范围:“辖区内全部独立核算的企业、事业和机关单位(不包括乡镇企业、私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2.2 当前劳动统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劳动统计调查范围受到局限,其占全区法人单位的比重不断下降。
随着企业改制力度不断加大,使得大批企业脱离了劳动统计覆盖范围;而不断增加的私营企业又不属于劳动统计范围。
因此出现经济越发展,劳动统计填报单位所占比例却不断下降的现象。
现行劳动统计综合报表的统计范围不包括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但私营与个体经济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MIS 建设特征探讨
MIS 有别于其他的计算机系统,它和企业管理密切相关,和企业的管理模式、市场意识有关,为企业的最终目标服务。
MIS 建设具有其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管理性和系统性。
3.1管理性
MIS 建设要求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做得规范扎实,具有规范化、标准化的企业业务流程。
同时MIS 建设也会反过来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改善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
MIS 建设的管理性要求企业以自身经济发展为基础,深化需求分析,认真作好业务流程重组,扎实推进MIS 建设,借力于MIS 提升企业管理,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3.2系统性
MIS 建设系统性首先体现为它是一个数据系统。
按照信息工程的原理,数据位于现代数据处理的中心,数据是稳定的,而处理是多变的,具有一个稳定的数据基础是MIS 建设最本质的问题。
客观上讲,无论企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从事
企业管理,都存在一个“稳定的数据基础”,但这样一个“基础”并不是现成的,它深藏在企业的各个业务部门,深藏在企业的各种业务活动之中,并和各种各样的业务活动交织在一起。
MIS 建设系统性又体现为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系统特征。
MIS 覆盖全企业或至少覆盖企业的主要业务部门,在统一的数据环境下集成化开发各个子系统,子系统的划分应独立于当前的组织机构,充分地发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平台的作用,利用当代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满足管理提出的信息加工要求。
4 MIS 建设开发方法选择
在MIS 建设中,系统的最终目标和内容常常难以确定,这是MIS 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MIS 要管理的内容、达到的效果及运行后的状态等涉及的内容很多,系统建设时很难通过调研完全确定其所有的内容。
事实上,MIS 建设和一般工程的根本区别就是不能在开发前完全确立系统的目标和内容,即不可能企望有一个详尽的设计去简单地、全方位地组织和控制系统的建设,这是MIS 开发的最大特点。
因此,简单地用一般工程建设的方式去对待MIS 开发,希望先有一个详尽的设计,再根据设计实施开发,这种要求开发者不仅要在短时间内把原有的工作方式完全掌握,而且要设计出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的办法,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
根据上面的描述我们可采用原型法进行MIS 的开发。
所谓原型法就是在经过初步调研和分析获知用户的基本需求之后,利用适当的软件工具设计出一个初步的原型并在短期内实现,然后交用户试用;经过用户的试运行后,开发人员根据用户的意见,重新分析和确定需求并对原型进行修改和扩充,然后再次交给用户试用,并根据试用后提出的意见,再次对原型进行修改和扩充,如此反复这个过程,直到符合最终开发目标和内容,让用户感到完全满意为止。
在系统开发前,用户本身对将要开发的新系统往往也仅有一个十分模糊的轮廓,而且由于开发人员掌握的知识及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开发人员很难完全获得或不能彻底理解用户的需求。
原型法通过对原型的反复使用、修改,给用户和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进而产生新认识、提出新要求,该过程与人们的认识论相一致。
原型法运用时的特征同MIS 开发的特点十分匹配,能够十分有效地进行MIS 开发。
5 结论
本文结合了管理学、软件工程、组织行为学、信息系统工程、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思想和方法,分别从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团队的组织结构、工作团队的个体与群体行为、工作团队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系统建设中的组织抵制等角度,研究系统建设过程中的多方参与与合作的模式和各种模式的优缺点。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张维明:信息系统原理与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3]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