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复习提纲中学心理学题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3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5 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性。
(10.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变的。
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
(11.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习惯上,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
焦虑症是一种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12.1)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
如果教学目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则宜于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是讲授教学。
上课开始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将有助于引导学生的集中注意课中的重要信息,对所教内容产生预期。
对所学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
知识领会过程中的转换,即指用自己的话或用不同于原先表达方式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师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
2015年下半年江苏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心理认识过程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能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这正是______的“教育学”思想超出他的前人和同代人的地方。
__A.培根B.夸美纽斯C.康德D.赫尔巴特2、独立形态时期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
A:《雄辩术原理》B:《康德论教育》C:《大教学论》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3、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__。
A.关系转换理论B.经验类化理论C.共同要素说D.形式训练说4、学校心理辅导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下列对学校心理辅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学校心理辅导以少数有心理问题的个别学生为服务对象B:心理辅导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上C:学校心理辅导侧重于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障碍矫治的心理治疗D:心理辅导等同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5、几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__A.5岁前B.3岁前C.4岁前D.4.5岁前6、把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所得成绩进行比较,或把个人有关方面进行相互比较判断的评价是()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D:诊断评价7、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
A:外部强化B:自我强化D:替代强化8、衡量学生思想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9、教师通过一定方法促进和增强学生某一行为向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教学技能是()A:课堂对话技能B:课堂倾听技能C:课堂反馈技能D:课堂强化技能10、()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它关系到学生能够从教师那里学到什么以及如何学的问题。
A:专业意识B:专业知识C:专业技能D:专业能力11、()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12、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苏联心理学家()A:加里培林B:加涅C:安德森D:华生E:桑代克13、下列哪一项是校风中的中心?()A:学风和教风B:学生作风C:领导作风D:教师作风1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心理学》课程试卷(A)参考答案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总分总分人分数得分评卷人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B )A.1864年 B.1879年C.1903年D.1920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下列哪两部分?( D )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B.意志过程和情绪过程C.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3.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 B )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 4.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在时间上接续下去,这主要是( A )A.记忆的作用B.思维的作用C.想象的作用D.联想的作用5.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 A ) A.感觉对比B.感觉融合C.感觉适应D.感觉的掩蔽6.学习程度对保持和遗忘有较大影响,实验证明,既不产生疲劳又使保持的效果最佳的过度学习为( B )A.100%B.150%C.200%D.80% 7.造成短时记忆遗忘的因素是( D )A.信息得不到注意B.抑制作用C.信息提取机制失灵D.信息受干扰 8.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 C )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 9.注意力容易转移的气质类型是( B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10.即使集中注意力,感觉的清晰程度也会发生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这种现象叫( A ) A.注意的动摇B.注意的分散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二、名词解释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2.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3.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有目的,具有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在实际的教学中组织好学生的注意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从群体差异、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对学生的指导地位)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1、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大小;2、影响教师与学生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
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此外,教师还要进行教学管理,调节教学的进程,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③评价/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记住八个字)。
这些作用在实际运用中的四个方面: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解决困难/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是不存在的)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2015全国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备考资料熟和不稳定的特点。
身体发育迅速,性别意识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增强,思维逐渐抽象,但还存在自我中心思维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2)、★青春期(高中15、16-18、19岁)这是个体进入成年期的过渡阶段,具有身心发育的高峰期。
性别差异加大,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逐渐形成,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但也存在情绪波动和自我意识过度等问题。
4、中学生的教育原则:1)、★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循序渐进原则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逐步提高教学难度,促进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3)、★激发兴趣原则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研究。
4)、★尊重个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情境教学原则将学生放置于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的主动研究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6)、★评价教学原则通过评价和反思过程,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质量。
5、中学生的教育实践:1)、★班级管理通过班级管理,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和文化,促进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2)、★课堂教学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质量。
3)、★家庭教育通过家庭教育,促进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4)、★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感觉动作阶段的突出成就是客体永恒性。
前运算阶段中,儿童出现了象征思维和直觉思维,直觉思维表现出集中化、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化。
具体运算中,儿童思维有明显的逻辑性,突出成就是获得守恒概念,此外,儿童还获得分类和序列能力。
形式运算阶段个体的特点是: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能归纳概括个别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和检验假设、具有命题思维能力、具有演绎推理能力。
第六单元中学生心理辅导【考试大纲】1.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等。
2.理解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包括强化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等。
【考试题型】单选题,一般1-2题。
心理疾病1个,心理辅导方法1个。
【高频考点】1.心理疾病:强迫症、抑郁症。
2.心理辅导方法:认知疗法、强化法。
【考点速记】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
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情绪积极稳定;人际关系和谐;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社会适应良好;人格结构完整。
第二章心理健康问题一、焦虑症含义: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
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表现:情绪方面,紧张不安,忧心忡忡;注意和行为方面,注意力集中困难,极端敏感,对于轻微刺激做过度反应;躯体症状方面,心跳加快,过度出汗。
原因:学生缺乏自尊;个性争强好胜;家长期待过高。
方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矫正法;提高挫折应对能力。
【例题】[单选题]1.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
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二、抑郁症含义:最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通常伴随严重的焦虑感。
表现:情绪消极悲观、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乐趣;消极的认知倾向,缺少自尊,对未来没有期望;动机缺乏、被动、冷漠;肢体疲劳、失眠、食欲不振。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1、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见解 C.认知策略 D.类比或表象等 [D]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A.意识和能力构成 B.规则和技能构成 C.认知策略构成 D.经验和方法构成 [B]3、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9.1)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A]4、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 [D]5、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C]6、一个人的对人对已、对事、对物的态度是(10.1)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D]7、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D]8、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策略系统 D.价值体系 [D]9、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 [D]10、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A]11、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 [B]12、态度的情感成份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A.态度的核心成分 B.动力性成份 C.非智力成分 D.内化了的成份 [A]13、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A.行为方式 B.意向或意图 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 [B]14、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11.1)A.社会适应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 [A]15、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浑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 [A]16、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洗手 D.强迫恐惧 [B]17、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D]18、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A.严重惧怕 B.原因不明地惧怕 C.非理性惧怕 D.持久性地惧怕 [C]19、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A.不容易矫正 B.容易矫正 C.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D.也属于心理障碍 [C]20、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 (12.1)A.思维品质 B.学习内容 C.学习结果 D.知识技能 [C]21、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A.若干等级 B.五个等级 C.三个等级 D.四个等级 [B]22、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A.信息加工 B.智力活动 C 信息输入 D.心理变化 [D]23、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A.各种智力活动 B.各种子目标C.各种课堂行为 D.教学阶段 [B]24、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A.信息加工 B.学习活动 C.复杂记忆 D.理解 [D]25、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D.合作学习策略 [A]26、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A.有所不同 B.相类似 C.有一定联系 D.没有必然联系 [B]27、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A.教师的主导教学 B.独立完成作业C.家庭作业 D.个别课堂练习[A]28、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C]29、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A.有影响 B.没有影响 C.几乎没有影响 D.有实质性影响 [A]30、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 [C]31、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A.迷失方向 B.错用方法 C.措手不及 D.产生焦虑 [A]32、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13.1)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B]33、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教学有A.一定的帮助 B.较弱的影响 C.间接的影响 D.直接的影响 [D]34、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A.可用因素 B.微弱因素 C.重要因素 D.利弊兼有的因素 [C]35、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A.目的和内容 B.共同语言 C.深厚友谊 D.约束力量 [A]36、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A.最终结果 B.中间环节 C.目标 D.最高阶段 [D]37、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B.小集团意义C.依赖兴趣的作用 D.没有政治意义 [A]38、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A.极大的影响 B.不大的影响C.积极的影响 D.消极的影响 [A])。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p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2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关系。
它重点研究人类学习与教育,特别是学校情景在促进个体心理发展变化中的心理问题,包括:受教育者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道德品质的形成、心理的个别差异等重要问题。
教育心理学不仅研究人们如何有效地学习,同时也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即它既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也研究老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包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效能的评估等。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的体系包括哪些内容?p2-3桑代克奠定了教心理学研究体系,他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确立为四个板块:人性问题、动物学习心理、教学测量评估、个别差异。
国内学者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提出研究内容的“五要素”“三过程”学说。
所谓“五要素”是指①学生②教师③教学内容④教学媒体⑤教学环境;三过程”是指:①学习过程②教学过程③评价过程3.当前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主要六种:①学习心理学②教学心理学③学校心理学④学科心理学⑤教育社会心理学⑥教师心理学4、教育心理学具有什么样的学科性质?它的研究范式是什么?性质①教育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跨界学科,因此可以将教育心理学称之为一门交叉科学,边缘科学;②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因此,教育心理学也具有实验科学和应用科学这样两方面的科学性质。
教育心理学有两种研究范式:一种是外推的基础研究范式,即将心理学的原理和学说直接用来设计学习条件和课堂教学实践,强调实验室研究结果和有关抽象理论概念的直接应用;另一种是具体学科教学范式,如语文教学心理学等。
5、教育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关系?p6-7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
2015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称为( )。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同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2.[单选题]衡量品德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 )。
A)道德行为B)道德信念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3.[单选题]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 )。
A)场独立型B)沉思型C)冲动型D)场依存型4.[单选题]学习是为了赢得地位和自尊,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自我提高內驱力B)附属内驱力C)认知內驱力D)内部求知欲5.[单选题]学校规定学生做作业必须用蓝笔,教师批改作业必须用红笔。
这运用的感知规律是( )。
A)差异律B)强度律C)活动率D)组合律6.[单选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途径是( )。
A)开设心理辅导课程B)个别心理咨询C)心理危机干预D)小组辅导7.[单选题]在韦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8.[单选题]下列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 )。
A)客观性、外显性、简缩性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C)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9.[单选题]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新奇性意见,表明其思维具有( )。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10.[单选题]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
A)心理异常B)不适应行为C)不良表现D)问题行为11.[单选题]研究材料表明,在教师的人格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教学显著影响: 一是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二是()。
中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动物行为B. 心理现象和行为C. 人体解剖D. 社会现象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人的心理结构分为哪三个层次?A. 意识、潜意识、无意识B. 认知、情感、行为C. 思维、记忆、想象D. 感知、注意、意志3. 以下哪个不是情绪的基本类型?A. 快乐B. 悲伤C. 愤怒D. 惊讶4.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卡尔·罗杰斯B. 亚伯拉罕·马斯洛C. 莱昂·费斯汀格D.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5. 以下哪个选项是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提出者?A. 班杜拉B. 弗洛伊德C. 皮亚杰D. 埃里克森6.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什么?A. 获得自主性B. 获得主动性C. 获得勤奋感D. 形成自我同一性7. 以下哪个是学习动机的类型?A. 内部动机B. 外部动机C. 成就动机D. 所有选项都是8.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什么?A. 行为反应B. 心理过程C. 情绪表达D. 社会互动9. 以下哪个不是记忆的阶段?A. 编码B. 存储C. 回忆D. 遗忘10. 以下哪个是压力的积极作用?A. 增强焦虑B. 提高警觉性C. 导致抑郁D. 降低效率答案:1. B2. A3. D4. C5. A6. D7. D8. B9. D10. 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_______和行为的规律。
2.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由_______、自我和超我构成。
3. 情绪的ABC理论是由_______提出的。
4.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由_______提出的。
5. 学习动机的外部动机主要来源于_______。
6. 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包括_______、保持和回忆。
7. 压力的适度水平可以提高个体的_______。
8.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个体的行为与态度不一致时,会产生_______。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A. 认知能力迅速发展B. 情感波动较大C. 社会性行为增强D. 自我意识觉醒2. 以下哪项不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A.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B.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C. 追求物质享受D. 建立自我同一性3.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学生一般处于哪个发展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4. 中学生在面对学习压力时,以下哪种应对策略是不恰当的?A. 合理安排时间B. 寻求同伴支持C. 过度依赖物质奖励D.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5. 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A. 情绪管理B. 人际关系建立C. 网络行为规范D. 考试成绩提升6. 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中,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自我评价趋于成熟B. 自我中心倾向明显C. 对他人评价不敏感D. 缺乏自我反省能力7. 以下哪项是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A. 过于依赖网络交流B. 能够很好地处理人际冲突C. 总是能够理解他人感受D. 能够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情感8.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学生面临的主要危机是什么?A. 信任与不信任B. 自主与羞愧C. 勤奋与自卑D. 同一性与角色混乱9. 中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以下哪种行为是积极的?A. 只关注个人成绩B. 拒绝与他人沟通C. 努力协调团队关系D. 忽视团队目标10. 以下哪项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A. 学业成绩优异B. 情绪稳定且乐观C. 社交广泛且频繁D. 对未来有明确规划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1.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_________和_________。
12.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13. 在中学生的道德发展中,科尔伯格提出了_________阶段理论。
中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属于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A. 迷茫和不自信B. 过度自信和目标不明确C. 高傲和自私D. 感受不到孤独和压力答案:A2.下面哪个因素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最大?A. 家庭环境B. 社交关系C. 学业压力D. 兴趣爱好答案:C3.中学生患上焦虑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学业压力过大B. 家庭不和谐C. 同学关系不好D. 对社交能力缺乏信心答案:A4.以下哪种心理问题是中学生易患的?A. 偏执型人格障碍B. 成瘾性人格障碍C. 自卑心理D. 双重人格障碍答案:C5.中学生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最常见的心理冲突是什么?A. 青春期心理问题B. 家庭与个人价值观的冲突C. 追求独立与依赖D. 社交烦恼与人际关系冲突答案:C二、问答题1.简要说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
答: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业压力较大。
中学所面临的学业任务相对较重,加上高考等升学压力,容易导致中学生产生焦虑、压抑等心理问题。
其次,身体和心理发育不平衡。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往往经历身体和心理上的快速发育,但两者的发展并不一致,可能导致情绪波动较大、易激动等问题。
另外,自我认同和自我肯定的需求强烈。
中学生正处于形成自我身份意识和价值观的阶段,他们渴望被认可、肯定和尊重,若得不到满足,可能出现自卑、自我否定等问题。
最后,人际关系影响较大。
中学生开始逐渐独立,与同龄人的交往变得更为频繁,与家庭关系逐渐疏远。
不良的人际关系可能导致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加重。
2.你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如何预防和干预?答:预防和干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首先,建立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
家长要重视子女的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沟通和情感表达能力,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其次,加强学校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课程,教授学生对情绪和压力的认识,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此外,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个体的言行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并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测验法——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个体心理或行为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指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问题,常用来了解个体和群体的基本情况。
个案研究法——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2.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和观点。
如:构造主义——1879年,莱比锡心理实验室,冯特。
实验内省法。
机能主义——詹姆士、杜威。
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研究行为,刺激—反应。
格式塔心理学——惠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
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
研究无意识,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
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
人本善良、美好。
认知心理学——皮亚杰。
信息加工理论。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1.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一定的外界刺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
条件反射(经典性——指一个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
工具性——指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的后果能满足某种需要,则以后他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会提高)2.简述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关系:A.共同点: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在消退后又都会自然恢复;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
B.不同点:a.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
经典性的~,事物作为无条件刺激很明确;工具性的~中,小白鼠身体内部的某些情况 b.强化是与刺激(经典性)有关还是与反应(工具性)有关;c.反应方式不同。
经典性的的~是先天固有的;工具性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3.斯金纳的强化时程表:A.正确的反应每次均给与强化;B.定时间隔强化C.定比间隔强化D.不定时间隔强化E.不定比间隔强化4.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过程:兴奋过程、抑制过程规律:A.扩散和集中;B.相互诱导(正诱导:由抑制过程引起周围的兴奋过程,如“闹觉”;负诱导:由兴奋过程引起周围的抑制过程,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第三章心理的发生与发展1.感应性是有生命的标志;信号性反应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2)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
教师要使学生在努力学习各科知识,打下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鼓励学生要广泛涉猎课外有益书籍,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3)想象力训练。
教师要结合各学科的教学活动,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4)引导学生积极幻想第九章情绪和情感一、名词解释:1、情绪:是在某种事件或情境影响下,人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所产生的情绪状态2、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反映了人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状态,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3、心境:是一种较微弱、平静而持续的带有渲染作用的情绪状态,是人在某一段时间内心理活动的基本背景4、应激:是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受到威胁时出现的非特异性的身心紧张状态,表现在意料之外的紧张状况所引起的情绪体验中。
应激是人对意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5、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6、情绪智力:沙洛维为情绪智力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结构,并对情绪智力的内涵做了全面概括,它们在个体的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具有先后次序:1.对情绪的知觉、评估和表达的能力2.情绪对思维活动过程中的促进能力3.理解和感悟情绪,在对情绪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获得情绪知识的能力4.对情绪进行成熟调节以促进心智发展的能力二、问答题:1、简述各种情绪理论的主要观点,试用相关情绪理论说明情绪的产生及改变过程。
答:1)詹姆士—兰格理论詹姆士—兰格理论认为,情绪必须先有引起个体反应的刺激,刺激会引起个体的生理反应,正是由于生理反应,个体才产生了情绪。
生理学家格兰强调血液系统对情绪的影响。
2)坎农—巴德情绪理论坎农—巴德情绪理论认为,情绪中心不是在周围神经系统,而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当丘脑被唤醒并活动时,情绪就产生了。
3)阿诺德和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情绪与人对事物或事物的评估有关,人的认知过程会左右对情绪的解释和反应。
拉扎勒斯发展了阿诺德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他认为个体对每一种情绪所作的评估是不同的,因而每一种情绪反应包括了不同的生理变化和反应。
2015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A. 心理现象B. 心理过程C. 心理特征D. 心理活动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 客观性B. 系统性C. 可重复性D. 随意性答案:D3.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受以下哪个结构的控制?A. 自我B. 超我C. 本我D. 他我答案:C4.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斯金纳C. 费斯汀格D. 马斯洛答案:C5.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下哪项需求属于最高层次的需求?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社交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答案:D6. 以下哪项不是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A. 经典条件作用B. 操作条件作用C. 观察学习D. 遗传学习答案:D7. 情绪智力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加德纳B. 萨洛维C. 艾森克D. 斯皮尔伯格答案:B8. 根据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以下哪项不是人格维度?A. 外向性B. 神经质C. 责任心D. 宜人性答案:C9.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群体行为B. 社会影响C. 个体差异D. 人际关系答案:C10. 认知行为疗法是由哪位心理学家发展的?A. 贝克B. 罗杰斯C. 弗洛伊德D. 斯金纳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答案: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生物心理学等。
2. 描述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的区别。
答案:经典条件作用是通过将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自然反应刺激配对,使得中性刺激最终能够引发自然反应的过程。
操作条件作用则是通过强化或惩罚来增加或减少某种行为发生的频率。
3. 解释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并举例说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或信念。
2015年下半年辽宁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心理认识过程考试题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60分。
)1、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是。
A:正规的健康教育活动B:日常生活活动C:户外体育活动D:早操活动2、指导教学是以__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
A.学生B.教师C.学生的学习成绩D.教材3、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__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4、我国中学班级管理的特点主要有()A.管理过程的教育性B..管理目标的一致性C.管理对象的特殊性D.管理方法的多样性E.管理工作的广泛性5、新中国成立之后.科幻小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郑文光是其中最出色的代表之一,以下作品属于郑文光创作的是()A:《五万年以前的客人》B:《月光岛》C:《神翼》D:《秘密时间之路》:6、德育应坚持疏导为主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在方法上应采取__。
A.示范教育法B.说服教育与适当体罚相结合C.多表扬,少批词D.说服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7、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博客辅助教师来发布信息的功能?A:教师利用博客发表与学科相关的主题。
组织学生对该主题进行讨论;收集其他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育理念等的评价建议,通过回复这些评价建议,共同探讨使自身不断完善B:教师发布具有较高教学价值的信息和资源,吸引很多教师和学生来访问该博客,实现信息更为广泛的共享C:教师利用博客发布教学通知、布置作业,书写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等日记随笔,将教学资源上传D:教师根据教学资源种类或用途.将博客中收集的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分类存放;也可以根据日志内容不同.将博客中书写的日志分类存放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__。
心理学复习提纲答案一、论述题1、答:(1)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与认知过程相联系。
(2)认知过程通过形象或者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绪情感通过体验来反应客观事物。
情绪情感会影响人的认知过程,而人对事物的不同认知也会影响情绪情感。
(3)意志与认知的关系:认知是意志的前提。
意志具有目的性,人的目的性不是凭空产生而是认知活动的结果,意志能影响认知过程,人在进行各种认知活动时会遇到各种困难,要克服困难则需要作出意志努力。
(4)意志与情感的关系:首先,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其次,意志可以影响情感的发展,使情感服从励志。
2、答: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进行的。
激发学习动机一般采取下列有效的方式和措施:(一)创设问题情境适当分析;(三)适当开展竞赛,分析;(二)充分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分析;(四)正确使用表扬与批评分析;(五)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正确归因分析3、试分析自己的性格,并说明自己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4、答:一、家庭影响:1、家庭环境;2、家庭教育方式; 3、家庭教育内容;4、父母的期望二、学校影响:1、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2、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教育教学艺术; 3、学校环境;三、社会影响:1、社会风气; 2、社会环境; 3、大众传媒;四、学生自身原因:1、闭锁性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3、理想与现实的矛盾;4、性意识的发展与道德规范的矛盾5、答:1、从学习任务的利用性价值来激发学习动机;2、提出明确要求和相应的期望; 3、对学习结果给予及时清晰的反馈与评价;4、把表扬给予努力而不仅仅给予能力; 5、注意安排评价、奖惩的频率;6、关心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6、以自身为例,分析自己性格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一、填空、单选、多选1.(冯特)被称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
P1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
P23.(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P34.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两方面。
P35.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
P36.人格倾向性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心理活动对象的取向和选择。
P37.人格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P38.(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
P4 9.(测验法)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心理测验有两个基本要求,即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P510.(信度)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一致性的程度。
P511.(效度)指测验结果的正确性、有效性的程度。
P512.测验的种类较多,按测验规模可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按形式可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按内容可分为(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和人格测验。
)P513.影响生理学人物的有(缪勒、赫尔姆霍兹、费希纳)。
P914.(赫尔姆霍兹)所倡导的色觉理论与听觉理论以及“无意识推理”理论,迄今仍是心理学上解释色觉、听觉现象以及知觉经验的重要理论根据。
P915.(费希纳)是德国莱比锡大学的教授,首创用实验法将物理刺激的变化转化为心理经验的过程。
P9 16.(冯特)是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第一个心理学派的奠基人。
P917.冯特的弟子(铁钦纳)发展成为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的第一个学派——构造注意心理学派。
P918.(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使用实验内省法。
P1019.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P1020.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托尔曼、赫尔、斯金纳)。
P1121.完美注意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韦特默、考夫卡和苛勒)。
P1122.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有(霍妮、沙利文、费罗姆)。
P1223.人本注意心理学的创始人有(马斯洛)和(罗杰斯)。
P1224.对来访者提出(无条件地积极关怀)的是罗杰斯。
P1225.外胚层:后来发展为表皮、指甲、牙齿、头发、感官及神经系统。
中胚层:后来发展为真皮、肌肉、肌腱、循坏系统和排泄系统。
内胚层:后来发展为消化系统、肝、胰腺、唾液腺和呼吸系统。
P2326.脑主要由(脑干、间脑和小脑)组成。
P2527.脑干位于颅腔内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
延脑有(活命中枢)之称。
(下丘脑)是内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
P2528.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性激素和泌乳激素)三种激素。
P2729.人体运动系统由(骨、骨联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P2830.高级神经活动主要指的就是大脑皮层所完成的(条件反射活动)。
P2931.明代(李时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泥丸之宫,神灵所集”。
P2932.鲁利亚认为脑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
第一机能系统叫动力系统,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第三机能系统叫行为调节系统。
P3033.(视觉区)位于大脑皮层后端的(枕叶)内。
(听觉区)位于皮层颞叶上缘。
人的运动区主要在(中央前回)。
P3134.(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应。
(谢切诺夫)把反射的概念推广到人的全部心理活动上,认为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生物的一切活动,按其生产方式来说,都是反射。
P3335.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P3336.(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不学即会的反射。
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见梅子的时候会流口水,是(条件反射)。
P3437.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主要有(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三个特点。
P4738.初中生人格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意识高涨)和(反抗心理)。
P5239.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P6640.刺激—反应理论是由(桑代克)创立的。
桑代克提出三条学习定律是(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P6641.(桑代克的联结说)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P6642.布鲁纳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P6643.社会行为方面的学习称为(观察学习)。
P6644.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的不同,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P6845.(一般迁移)是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
(具体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特殊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P6946.(贾德)在1908年所做的“水下打靶”实验支持的是(经验概况说),苛勒在1919年所做的“小鸡觅食”实验支持的是(关系转换理论)。
P6947.直观教学主要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形式。
P7348.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两种。
P7549.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部分P8050.柯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
P8251.前习俗水平对应(惩罚定向)和(寻求快乐定向),习俗水平对应(好孩子定向)和(权威定向)。
P8352.(道德信念的确立)是道德认识发展的关键。
(道德评价能力)是道德认识发展的标志。
P8653.(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失误个别属性的反映。
P10154.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
内部感觉是由机体内部的客观刺激引起,包括(平衡感觉、运动感觉和内脏感觉)P10355.(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每一种感觉都有(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
P10356.(后象)是指当前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还要保持短暂时间的现象。
P10557.颜色具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三个基本特性。
P10958.(平衡感觉)又称静觉,是对人体做直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或做旋转运动进行反应的感觉。
P11759.(运动觉)为人体提供身体各个部位的位置和运动的感觉。
(知觉)是对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失误整体的反映。
P11860.运动知觉主要包括(真知动觉)和(似动知觉)两种类型。
P12361.知觉的特性包括(选择性、整体性)P12562.(记忆)是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这三个基本环节,(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保持)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回忆和再认)是记忆过程的第三个基本环节。
P13763.(组块的大小、复杂性和熟悉性)等都可以影响短时记忆的容量。
1分钟以内的记忆为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
P14564.(再学法)根据初学和再学所用的次数或时间来计算保持量。
(重构法)是指要求被试再现学习过的刺激次序。
P14965.(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6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P16867.聚合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求同),发散思维包括思维的(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的三个主要热的。
P17268.推理主要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三种。
69.(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在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到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P18370.(内部言语)是一中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言语活动。
P18871.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包括(语境、推理、图式、策略)P18972.(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非语言的描绘。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P19373.意识的特征包括(觉知性、能动性、目的性和社会历史性)P20274.奥地利医生麦斯麦用过(动物磁)治疗癔症病人。
P20475.注意包括(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特点。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
P20676.过滤器理论由(布鲁德本特)提出,衰减理论由(特瑞斯曼)提出。
晚期选择理论由(多伊奇)提出,认知资源理论由(卡尼曼)提出,双重加工理论由(谢夫林)提出。
P20777.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和(主体自身的特点)。
P20878.需要有(对象性、紧张性、驱动性、周期性)的特点。
P2287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是最重要、最有力量的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是需要层次的最高点。
P22980.奥尔德弗的需要理论,即(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成长需要)P23081.社会性需要包括(成就需要、交往需要、权利需要)P23182.动机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调节与维持功能)P23383.意志的品质包含(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
与(自觉性)相反的是受暗示性和武断从事,与(果断性)相反的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与(坚韧性)相反的品质是动摇或执拗,与(自制力)相反的表现是任性和怯懦。
P23784.勒温根据人类的趋避行为把动机冲突分为(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P23885.挫折的产生需要(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三个因素。
P24086.情绪状态一般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具有(弥漫性)的特点。
P24387.(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P24488.(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是由坎农和巴德提出的一种情绪理论。
P24589.(沙赫特)和(辛格)提出,情绪的体验是一种生理唤醒和认知评价相结合的状态。
P24590.压力反映的表现(生理反应、行为反应、心理反应)P24991.(职业枯竭)主要表现为身体疲倦、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人性化淡漠、攻击性行为等。
P25292.在中学生中,最为常见的恐惧症是(社交恐惧)。
P25493.罗夏墨迹测验由10张对称的墨迹图片组成。
主观统觉测验由30张图形卡片和一张空白卡片组成。
P27294.根据能力所表现的活动领域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根据能力在人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以及能力和先天禀赋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可分为(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P27495.(液体能力)决定于个人的天赋。
(晶体能力)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96.(斯皮尔曼)提出二因素说。
(吉尔福德)提出三维结构理论,认为智力结构应从(操作、内容、产物)三个维度去考虑。
97.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是瑞文1938年编制的(非文字智力测验)。
98.(阿尔波特)的特质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