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6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并仿写运用。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颇多。
2、回顾德国的风景民俗特点,板书:景色奇丽民族奇特3、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一下,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这风景、民俗特点的。
二、朗读感悟,品评赏析。
(一)体会景色奇丽1、读一读你找到的体现景色奇丽的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重点句:a、“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抓重点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体会花的特点。
学生读词——看课件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感觉怎样——用其他词语来形容——美美地读一读抓重点词:任何、家家户户体会生读——评价——再读——齐读——教师引读b、“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抓重点词:花的海洋、应接不暇体会“应接不暇”我们曾在哪课学过?本课指什么?生活中,你有应接不暇的时候吗?举例说一说。
2、读一读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3、看课件教师解说,学生感悟景色的奇丽。
4、有感情地朗读。
5、背诵。
(二)体会民族奇特1、读一读找到的描写民族奇特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重点句:a、“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抓重点词理解:都……都……都……指导朗读,读出惊讶的语气。
b、“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你家养花了吗?给谁看?德国人养花呢?c、“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语言。
2.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3.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揭题示标一提到“花”,我们总是把它和美丽芬芳联系在一起,而在国学大师季羡林爷爷的心里,它更代表了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崇高的精神境界,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季老,一起走进这爱花的国度。
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齐读课题。
心中有目标,学习有方向,请看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3、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
过渡语: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还记得季先生先后两次踏上德国,德国给他留下了什么印象吗?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是啊!(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生读,师板书。
衔接语: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奇丽的景色吧!(二)、研探展评一请看学习指导一:请大家再仔细地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画出能体现景色奇丽的词语,开始——师:找到了吗?同学们不仅要勾画句子,而且有了感受要及时进行批注,真正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
好,哪位同学,请你。
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户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房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应接不暇。
(1)全班齐读。
(2)谈谈读后的感受。
(花多,花美,爱花之真切。
)(3)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真多啊!这就叫“花团锦簇它侧重写花的形态;师:这些花有紫色有红色,五颜六色,十分艳丽,这就叫“姹紫嫣红”,它侧重写花的色彩。
作者用词多么讲究呀)(课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许许多多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花团锦簇”;课件展示五颜六色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姹紫嫣红”。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的人生境界。
2、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学习重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学习难点: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含义,走进“颇耐人寻味”的境界。
学习准备:多媒体学习过程:一、导入复习导入:认读词语、朗读课文二、导学活动一:再读体会:活动任务:讨论“德国人是怎样养花的?”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一用课件呈现出来,并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2、自主学习:读读课文,把相关语段画出来体会体会。
3、小组讨论:小组内交流勾画情况,交流找出的相关语段,说说自己的理解。
4、展示分享:各小组代表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并组织全班同学补充、质疑、评价。
5、梳理提升:教室相机引导品读相关句子。
活动二:精读理解活动任务:探究“德国人的美体现在哪些地方?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二用课件呈现出来,并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2、自主学习: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小组内交流讨论。
4、展示分享:各小组代表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并组织全班同学补充、质疑、评价。
5、梳理提升:(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品读相关句子活动三:扩展延伸活动任务:探究“怎样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三用课件呈现出来,并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2、自主学习: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小组内交流讨论。
4、展示分享:各小组代表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并组织全班同学补充、质疑、评价。
5、梳理提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三、导结: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词语“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通,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教育。
【教学准备】:
1、课前,教师带学生反复读课文,达到读通、读熟、读出感情。
同时多种途径(书籍网络等)了解关于德国风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对德国和作者有所了解。
2、利用课件媒体的辅助功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为品味课文内涵而服务。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双奇”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读了课文,知道了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大师季羡林写的。
季羡林曾两次来到德国,四五十年前,季先生刚到德国留学时,惊叹于家家户户窗台上盛开着美丽的鲜花。
请大家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齐读并板书课题)。
四五十年后,季先生再次踏上德国的土地,看到家家户户的窗台上依然盛开着美丽的鲜花,于是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2、师板书“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全班齐读句子。
)
二、紧扣“奇丽”,深度探究,体会画面。
1、师:那么行走在大街上的人们看到的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色呢?我们来读读这段话。
2、出示句子: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3、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4、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体会花的美;抓住“花的海洋、应接不暇”体会花的多。
(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5、(课件展示花儿的画面)
师:同学们,除了“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这两个词,你还能想到哪些描写花儿美丽的词语呢?
(花红柳绿、万紫千红、鸟语花香......)
师:说得太好了。
看来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积累了不少优美的词语,真棒!这些鲜花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簇拥在一起,组成这奇丽的景色!走在这满是鲜花的大街上,我们会感觉像到了世外桃源。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街头吧!
(欣赏一组奇丽的美景图片)
6、情景引读:
师:多美的大街啊!放学后,孩子们走过街头,他们看到的是——(生齐读)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工作了一天的人们,下班回来,走过街头,他们看到的也是——(生齐读)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年轻的留学生季羡林初到德国,走在街上,他看到的还是——(生齐读)家家户户的窗子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7、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了我们学过的课文《草原》中作者感慨的句子: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8、教师配乐吟诗:(走过任何一条街,……应接不暇。
)
(1)学生听教师吟诗,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都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蝴蝶在花丛中
翩翩起舞。
生2:我仿佛听到了,花儿们窃窃私语,好像在说“我们要感谢我们的主人啊!”
生3:我仿佛闻到了,花儿们散发出的阵阵香味。
(相机评价:想象真丰富,独特,有诗意......)
师:大家所描述的就是这样奇丽的景色,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窗外这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作者也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
9、让我们带着赞美的感情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奇丽的小诗。
三、紧扣“奇特”,深度探究,体会画面。
看到这样奇丽的景色,你会感谢谁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德国这个奇特的民族,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养花的。
出示句子: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的人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齐读、指名读句子)。
1、体会“家家户户”,明“奇特”原因之一
①理解“家家户户”。
②体会“爱花真切。
”
2、体会“脊梁”,明“奇特”原因之二
①体会脊梁。
A、“脊梁”是什么意思?(脊背)
B、在文中指什么?
②实物出示花朵讲解:(“脊梁”在文中指花的枝干和叶子,包括花的背面。
)
师:德国人真奇怪,自己养花却没有欣赏到花的美丽,那他们为什么还
要养花呢?我们来听听作者和女房东的对话就知道了。
3、出示对话: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
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1)师生分角色读:学生读季先生的话,老师读女房东的话,注意老师的表情(老师读这句时会莞尔一笑)。
(2)理解“莞尔一笑”的意思,老师刚才的表情是微笑的,莞尔一笑就是形容微笑的样子。
(多指女子)
(3)学生分角色朗读,男生读季先生的话,女生带着莞尔一笑的表情读女房东的话。
(4)这个字当地名时读guǎn,比如:东莞
“正是这样”指的是正是哪样?
师:透过女房东这“莞尔一笑”,我们看到了女房东把自己的花让给别人看心里的感受是——愉快的,理所当然的。
师:刚到德国留学的季先生,发现了德国家家户户把自己的花让给别人看,是怎样的感受?——吃惊
师:季先生和女房东对待同一件事的反应竟是这样的截然不同,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德国人那不同寻常的民俗风情,————那就是把自己劳动创造的美让给别人分享,他们身上有一种怎样的精神?
引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5)联系上下文,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理解词语:“颇”“耐人寻味”。
(6)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a、大家轮流值日;
b、班级图书角......
4、引读:德国是个爱花民族,但他们更乐于把自己养的花让给别人看。
“每一家都是这样,……颇耐人寻味”。
师:我为人人,这是在奉献美;人人为我,这是在收获美。
原来在奇丽的景色背后,竟隐藏着如此崇高的思想境界呀!老师把这八个字调换一下位置,你们知道为什么?
生:(只有每个人做到“我为人人”,才有可能营造“人人为我”的美好世界。
)
多么奇特的民族啊,让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个奇特的民族,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四、感受“美丽”,升华情感。
1、师:四五十年后,季羡林先生又一次踏上了德国的土地,来到了昔日熟悉的街道。
故地重游,他发现许多事物都变了,但依然没有改变的是美丽,他感慨万千——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
(1)“美丽”指的是什么?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为什么过去了几十年,这种美丽却依然没有变呢?
德国人身上有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
2、引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1)“花的梦”“思乡的梦”指的是什么?
季先生希望中国也能像德国人那样拥有“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精神。
(2)作者想把这种花的梦带到中国,如果中国家家户户都养花,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让花朵都朝外开,那我们走在街上,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那该有多美呀!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情感共鸣。
师:是呀,德国不仅花美,人更美。
感谢我们的语言大师季羡林先生,把我们带到了德国,让我们看到了——指板书:(“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让我们明白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颇耐人寻味的道理。
【板书设计】: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多么奇丽的景色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多么奇特的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