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07 MB
- 文档页数:32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生物的特征与分类植物与动物的差异2. 熟悉我们的身体人体的主要部位及其功能健康的生活习惯3. 奇妙的天气天气的变化及其原因不同的气象现象4. 水与我们的生活水的来源与重要性节约用水的方法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与分类,认识动植物之间的差异。
2. 掌握人体主要部位及其功能,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3. 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学会观察和描述不同的气象现象。
4. 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人体部位的功能、天气变化的原因。
2. 教学重点:生物特征的理解、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节约用水的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卡片、气象工具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展示不同生物,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其特征。
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了解人体各部位的功能。
观察窗外天气,讨论天气变化的原因。
组织学生参观水源地,了解水的来源与重要性。
2.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生物分类,如植物、动物等。
通过图示讲解人体部位及其功能。
以实例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如冷暖气团的相遇等。
说明节约用水的方法,如关紧水龙头、重复利用水资源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小组,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物,进行分类。
画图并描述人体部位及其功能。
观察天气,记录变化,并分析原因。
设计节约用水标语,进行展示。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不足之处。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特征、分类、动植物差异。
2. 人体部位、功能、健康生活习惯。
3. 天气变化、气象现象、原因。
4. 水的来源、重要性、节约用水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物,进行分类并记录。
画一幅人体部位图,并标注功能。
观察一周内的天气变化,记录并分析原因。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如动植物的特点、天气变化、简单物理现象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
(2)运用图片、模型、实物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欲望。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动物园里的动物2.植物园里的植物3.天气的变化4.光与影5.水的奥秘6.空气的力量7.声音的传播8.电的现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特点。
(2)让学生掌握天气变化、简单物理现象等科学知识。
2.教学难点:(1)如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动植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天气变化,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2.探究学习(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动植物的特点,如生长过程、生活习性等。
(2)引导学生观察天气变化,记录数据,分析原因。
3.课堂讲解(1)讲解动植物的基本特点,如生长过程、生活习性等。
(2)讲解天气变化、简单物理现象等科学知识。
4.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2)开展小组合作,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5.总结评价(1)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检查学习效果。
(2)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反思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熟悉科学教室的环境和规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安全意识。
通过互动活动,让学生认识新同学,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了解科学教室的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
难点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科学课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游戏法。
四、教学准备收集一些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视频和图片。
准备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器材,如放大镜、磁铁等。
制作教学课件。
设计一些互动游戏的道具,如姓名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我介绍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科学老师[老师姓名]。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走进神奇的科学世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很高兴能认识大家,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能成为好朋友。
引出主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世界、解决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科学了解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
在这一学期里,我们将一起学习很多有趣的科学知识,做很多好玩的科学实验。
大家期待吗?(二)认识科学课播放科学小实验视频师:现在,老师给大家播放一些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视频,让我们一起感受科学的魅力吧!播放视频后,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觉得这些实验神奇吗?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呢?介绍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师:在我们的科学课上,我们将学习很多有趣的知识。
比如,我们会认识身边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我们会学习天气的变化,知道如何预测天气;我们还会做很多科学实验,探索科学的奥秘。
同学们,你们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呢?(三)认识科学教室带领学生参观科学教室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参观一下我们的科学教室。
大家要注意观察,看看科学教室里都有哪些有趣的东西。
冀人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学科学》教学设计课题 1.1 学科学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爱上科学,为以后的科学探索打好基础。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相关,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学习怎样了解科学。
教学重难点重点: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爱上科学,为以后的科学探索打好基础。
难点: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相关,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课堂导入一、创设情境:1.什么是科学?请你说一说。
预设:科学就是科学家们的工作。
科学是神奇的,也是充满乐趣的。
当你开始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总会思考“为什么”的时候,科学探究就自然开始了。
课二、教学活动:活动一:体会科学探究1.展示课件:出示图片1花朵、2下雨、3热气球、4火车等。
2.思考并提出问题:假设:①花朵为什么五颜六色?①天空中的雨滴是怎么形成的?①好玩的气球为什么会飘起来?①怎样使火车跑的更快?程学习引导:你还有过哪些思考?你对好奇的事物总是能提出问题,那么现在恭喜你,已经开始进行神奇的科学探究啦。
活动二:做一做科学探究出示示例:吹A4纸从纸张中间大口吹气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假设:①纸张会向两边分开①纸张会向中间靠拢学生实际操作:请两位同学来尝试一下。
通过两位同学的演示,可以知道两张纸会向中间靠拢。
这是气流的作用。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通过这个科学探究我们还能做到什么?课下活动1.大家课后可以尝试折纸飞机,看谁的飞机非得更远,只能用没有用的纸哦,注意飞机一定不要乱扔,都要捡回来收好或者扔到垃圾桶。
保护我们共同的环境卫生,节约用纸才是好孩子!2.大家想一想,我们要怎样学好科学课,学习科学都要用到我们的什么?课堂小结学好科学,就是要细心观察事物,并善于思考提出问题,勇于动手、思考解决问题。
科学是神奇的,也是充满乐趣的。
当你开始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总会思考“为什么”的时候,科学探究就自然开始了。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 我们的身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们的身体》是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起始课。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和主要器官的功能。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展示了人体的外部特征和内部器官,激发学生对身体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身体部位入手,逐步引导学生认识身体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观察自己和同伴的身体,描述身体的特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认识身体的主要部位,如头、颈、躯干、四肢等。
(2)了解身体主要器官的名称和功能,如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脚等。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自己和同伴的身体,描述身体的特征。
(2)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简单的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1)对自己的身体充满好奇心,愿意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2)在观察和描述身体特征的过程中,能够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并如实表达自己的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身体的重要性,知道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2)认识到科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保持身体健康。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身体的主要部位和主要器官的名称和功能。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自己和同伴的身体,描述身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1)对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简单的分类。
(2)理解身体主要器官的功能。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学习科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我们的身体。
你们对自己的身体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我们的身体吧!谜语导入师:我来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眼睛)对了,眼睛是我们身体的一个重要器官。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科学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影子、静电等。
学习简单物理知识,如光的传播、物体摩擦产生的静电。
2. 探索大自然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不同类型的植物。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认识常见的动物。
3. 我国的科学家了解我国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培养勇于探究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科学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活、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
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影子游戏器材、静电实验器材。
植物种子、动物模型。
我国科学家事迹展板。
2. 学具:观察记录本、画笔。
动手操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影子游戏、静电实验等,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生活中、大自然中的科学现象,让学生了解科学原理。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进行简单实验,记录观察结果。
5. 课后延伸:学生回家后,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与家长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科学:影子、静电等。
2. 探索大自然:植物生长、动物习性等。
3. 我国的科学家:事迹、精神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一个科学现象,写一篇短文。
2. 答案:短文内容应包括:观察到的现象、科学原理、自己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
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篇一】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方法梳理:上课之前我在网上搜索土壤与植物的相关教学资料,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本节课堂教学需要,搜索关于土壤与植物的图片以及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
三、学情分析:四年级大多数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以往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实验也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做,学生的实验能力得不到发展,活动时常常耗时低效,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四、学习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并做实验记录;并能学会做到主动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喜欢大胆想象;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得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关心日常生活中的新科技、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知道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
4、继续完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并知道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2、教学难点: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优秀10篇)小学科学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在探索中发现磁铁的特性,充分感知磁铁的特性,对之产生兴趣。
2、能动手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1、人手一块磁铁,回形针、纸片、纽扣、铁夹子、小积木、易拉罐、硬币、铁质铅笔盒、螺丝等。
2、活动室布置一些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
3、区域活动材料:1)、动物迷宫板6块,每块配有立体小动物,底部有回形针。
2)、立体鱼若干,顶部别有回形针;鱼竿10根,线上系有磁铁。
3)、矿泉水空瓶8只,里面装有回形针。
4)、U字形,长条形磁铁若干。
活动过程:1、引发幼儿解决问题,找出最佳方法。
创设问题情景:老师不小心把许多回形针散落在地。
提问:你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试一试哪种办法最好?为什么?2、幼儿感知,探索磁铁还能吸住哪些东西。
(1)、提供纸片、铁夹子、纽扣、螺丝、小积木、易拉罐、铁质铅笔盒、硬币等,请幼儿猜测:磁铁除了能吸住回形针,还能吸住哪些东西?(2)、幼儿尝试,探索发现磁铁能吸住哪些东西。
(3)、交流自己的发现。
3、进一步感知磁铁的特性,引导幼儿在活动室中自由寻找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并相互交流。
4、分组活动。
(1)、走迷宫:把磁铁放在迷宫板的下面玩。
(2)、钓鱼:看谁在规定的时间里钓的鱼最多。
(3)、取回形针:不用手拿,也不能把瓶子倒过来,设法把回形针从瓶中取出。
(4)、U字形、长条形磁铁:可以怎么玩?有什么新发现。
5、交流活动情况:你玩了什么?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2、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2、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磁铁的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2、乐于表达和交流。
3、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交流、整理关于磁铁的知识。
【教学难点】知道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完整科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对生活的重要性并培养科学兴趣;2. 研究认识和分类周围的自然现象和物体;3. 培养观察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4.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认识身边的物体- 1.1 了解物体的颜色和形状;- 1.2 认识物体的大小和重量;- 1.3 研究分类物体。
第二单元:认识身边的现象- 2.1 了解日光和月光的来源和作用;- 2.2 认识气温的变化和影响;- 2.3 研究认识天气现象。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认识物体的颜色和形状-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研究活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观察、分类、比较和描述物体的颜色和形状;- 拓展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与全班讨论不同物体的颜色和形状;- 小结: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形成对物体颜色和形状的初步认识。
第二课:认识物体的大小和重量-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大小和重量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 研究活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测量物体的大小和重量,并记录结果;- 拓展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并与全班讨论不同物体的大小和重量;- 小结: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形成对物体大小和重量的初步认识。
第三课:研究分类物体- 导入:教师出示一些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分类;- 研究活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分类不同物体,并给出分类的原则;- 拓展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分类结果,并与全班讨论不同分类方法;- 小结: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第四课:了解日光和月光的来源和作用-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日光和月光;- 研究活动:学生观察日光和月光的特点,并进行讨论;- 拓展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日光和月光的认识,以及它们的作用;- 小结: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对日光和月光有初步理解。
一年级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身边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界的四季变化•学习四季的概念,了解春夏秋冬的特点。
•观察并记录不同季节的温度、天气和植物、动物的变化。
•讨论不同季节适合的服装和活动。
2. 生活中的物体•学习物体的分类和特征。
•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外形、颜色、质地等特征。
•进行简单的物体分类活动,并解释自己的分类依据。
3. 常见动物的特征•学习常见动物的名称和特征。
•比较动物的大小、颜色、食物喜好等特征。
•进行动物分类的游戏及相关讨论。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自然界的四季变化1.观察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让学生看出不同季节的特点。
2.分组讨论各个季节的温度、天气和植物、动物的变化,并记录在课堂笔记中。
3.学生穿着不同季节适合的服装,进行服装选择游戏。
4.小组展示并讨论各季节适合的活动,并画出相应的活动图片。
第二课时:生活中的物体1.准备一些不同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外形、颜色、质地等特征,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它们的分类依据。
3.学生进行物体分类的活动,各小组列出自己的分类依据,并解释自己的分类原因。
4.小组间交流并比较各自的分类方法。
第三课时:常见动物的特征1.展示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识别并命名这些动物。
2.引导学生比较这些动物的大小、颜色、食物喜好等特征,并进行相应的讨论。
3.学生进行动物分类的游戏,小组之间讨论不同动物的分类方法。
4.每个小组给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并进行讲解和交流。
四、教学评估1.常见动物的特征评估:•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选择适当的动物图片,并描述该动物的特征。
•老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和选择情况进行评估。
2.物体的分类评估:•学生进行物体分类活动,根据所给物体进行分类,并解释自己的分类依据。
•老师根据学生的分类依据进行评估。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篇一活动目的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小型的太阳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
活动内容实验太阳灶活动准备一个大号手电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硬质泡沫塑料或木料削一根长约4厘米的圆柱体。
活动设计找一个大号手电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用硬质泡沫塑料或木料削一根长约4厘米的圆柱体,直径以正好能紧紧塞进反光碗的圆孔为宜。
在圆柱一端横向钻一个细孔,穿入一根直径相当于孔径的铁丝,然后将露在圆柱外的铁丝两头扳折90°,各留5厘米,减去多余部分。
把圆柱塞入反光碗的圆孔内,再将铁丝两端插在一块泡沫塑料或木质底板上。
拿一根细竹签,削尖两头,一头插在反光碗中央的'圆柱上,另一头插上一小块土豆。
把装置放在太阳下,调节反光碗朝着太阳方向,竹签长度要耐心调节,让插上去的土豆正好位于发光焦点上。
要不了多久,土豆就会被太阳光烤熟,发出香味。
后记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了解太阳灶的初步原来,学生的探究热情十分高涨。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篇二【主要概念】光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光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涉及课标】6.2.2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会形成阴影。
●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现变化。
【教材分析】《光的反射》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的第三课,本单元以光学知识为探究主题,按照由浅至深的递进关系进行编排,先认识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在此基础上认识光的反射、光的色散等现象。
因此,本课是在学生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用小镜子把阳光照到背光的墙上,利用该现象开展游戏,认识光的反射。
第二部分,观察光照射到不同物体表面时发生的现象,了解不同物体表面反光效果不同,归纳出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的特点。
第三部分,通过玩镜子和制作潜望镜,了解平面镜中物体的像与物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平面镜反射光的特点。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优秀5篇小学科学教案篇一一、课程目标:1、激发学生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以控制实验、模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提出假设等探究能力,鼓励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指导思想:1、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素养的诸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普适性的统一。
三、学情分析: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四、教学措施:a)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
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
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c)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d)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优秀9篇)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太阳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太阳钟的原理制作计时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教学准备: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电筒、日晷模型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学生说出时间)“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手表;上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学生自由回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太阳钟二、探究新知(一)初步认识太阳钟1、介绍牛顿的故事前几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日影的移动反应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太阳在天空的运行是匀速的,利用这个规律,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就做过这样一个太阳钟。
(教师边演示)他在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2小时,在棍影的终点放一块石头做记号,(利用电筒照射光,产生棍影)记下时间。
他利用摆石头记影子,又在石头上记时间,看!多简单,多巧妙的太阳钟就做成功了。
他做的这个太阳钟据说在村上用了70多年,人们把这个太阳种称之为“牛顿钟”2、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得到了什么启发?3、学生回答4、教师小结(二)探究日晷原理1、介绍日晷:实际上牛顿做这个太阳钟,是从日晷中得到的启发。
(教师出示日晷的示意图和实物并把“日晷”板书在黑板)它又称作晷仪和日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时,通过不断的试验创造出来的,它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
2、制作日晷同学们想不想研究日晷?(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袋,里边就有个日晷,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仿造这个示意图把它拼装起来。
3、探究原理(1)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把它拼装完了!看到你手中的日晷你想知道些什么?研究些什么?(2)学生回答。
(晷面刻的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这根针有什么用?)(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晷面和晷针:这是一个赤道日晷,晷面与赤道面平行,上面的刻度就是时间。
2024年一年级开学科学教育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为2024年一年级学生提供全面且有趣的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通过简单的策略和互动性强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建立基础的科学知识。
教学计划第一学期1. 单元一:观察和描述- 学生将学习如何观察周围的事物,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
- 教师将组织观察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物体、动物和植物,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 学生将通过绘画、写作和口头表达的方式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2. 单元二:物体材质- 学生将学习不同物体的材质,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 教师将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和触摸材质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材质的质地和性质。
- 学生将制作一个简单的物体材质图册,记录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感受。
3. 单元三:天气和季节- 学生将学习不同的天气现象和季节变化。
- 教师将通过图片、视频和实地观察的方式介绍各种天气和季节,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描述它们。
- 学生将制作一个季节变化日记,记录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第二学期1. 单元四:植物生长- 学生将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关键要素。
- 教师将带领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亲自种植植物,并观察其生长过程。
- 学生将记录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并撰写简单的观察报告。
2. 单元五:动物特征- 学生将学习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 教师将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模型介绍不同种类的动物,并帮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
- 学生将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物分类图表,记录他们对不同动物特征的观察结果。
3. 单元六:力和运动- 学生将学习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并进行简单的实验。
- 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推、拉、摩擦等实践活动,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 学生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总结力和运动的基本规律。
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记录- 学生制作的图册、日记和图表- 学生参与实验的表现和实验报告以上教案旨在简化教学过程,确保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实践。
一年级科学观察植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知道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2. 培养学生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外形特征。
2. 难点:理解植物的不同部分及其功能。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1. 几种常见植物(如绿萝、多肉植物、向日葵等)
2. 放大镜。
3. 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展示一些美丽的植物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些植物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植物。
”
2. 观察植物。
把准备好的植物放在课桌上,让学生分组观察。
引导学生看一看植物的颜色、形状,摸一摸植物的叶子、茎,闻一闻植物的气味。
给学生发放放大镜,观察植物的细节部分。
3. 认识植物的结构。
教师讲解植物一般都有根、茎、叶等结构。
让学生指一指所观察植物的根、茎、叶在哪里。
4. 记录观察结果。
发给学生记录表格,让他们把观察到的植物特征记录下来。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记录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 拓展与总结。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植物。
教育学生要爱护植物,因为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兴趣得到了激发,基本能认识植物的常见结构,但在观察的细致度和记录的规范性上还需进一步加强引导。
一、选择题。
1、塑料花能生长。
()
A、对
B、错
2、塑料花是植物。
()
A、对
B、错
3、植物的叶子都是一样的。
()
A、对
B、错
4、叶子都是绿色的。
()
A、对
B、错
5、叶子的颜色会变化吗?
A、会
B、不会
6、柳树的叶子的形状是()
A、形状
B、颜色
C、大小
7、到校园里观察和认识植物,要及时进行()
A、采摘
B、拔下来
C、记录
8、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植物?()
A、大树
B、房屋
C、小草
9、我想知道一株植物是什么颜色的,我需要用到()
A、耳朵
B、手
C、眼睛
10、下列植物中,秋天叶子变红色的是()
A、松树
B、蒲公英
C、枫树
二、连一连(12分)
松树叶银杏叶枫树叶丁香叶
一、画一画
1、画一片叶。
2、画一棵你喜欢的植物。
二、思维拓展
你准备种一棵什么植物?怎样种植呢?用文字记录下来,或者用图画表示出来。
(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
三、利用剩余时间复习科学书。
一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20分)
(20分)
(20分)(40分)
小学科学一年级期末测试
一、快乐选择。
1.
A. B.
C.
D.
2.下列事情中用眼睛能做的是( )
A.
B.
C.
D.
3.下列的观察工具对应着感官手的是( )
A. B. C. D.
4.
A. B. C. D.
5.下列属于自然的有(
A. B. C. D.
6.下列的物品中古人用过的有( )
A. B. C. D.
二、快乐连线。
1.把科学家和他们的工作连线。
2.下面的观察工具对应着哪种器官,连一连。
三、按照车轮出现的先后顺序,在“□”中填写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