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解析版】福建省长汀、连城一中等六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362.02 KB
- 文档页数:20
“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漳平、永定一中”六校联考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高三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揽纳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常见的社会经济现象,它出现于唐朝晚期,在宋、金、元诸朝都很盛行,到了明代不仅仍然活跃,而且在形态上发生了新的变化。
所谓揽纳,也称包揽,就是兜揽代纳赋税。
从事此种活动的人,被称为揽纳户。
明代前期,揽纳户的主体是城市中的权势之家或投机钻营的无赖之徒,他们从税户或解户那里兜揽代纳,通过揽而不纳、虚买实收、以次充好等途径谋取钱财。
到明代中期,又出现另一种揽纳。
与封建政权相联系的乡绅阶层势力不断扩张,乡绅豪强采用“诡寄”的方式,将民户田粮兜揽到自己名下,包收代纳,多收少缴,以谋取厚利。
揽纳对国计民生造成损害,却屡禁不绝。
明初的赋税制度有两个明显特征。
一是实物为本,无论是田税还是上供物料,都以征收实物为主。
田税分夏税(征麦)、秋粮(征米),此外有丝绢、棉苎麻布等,部分地区还要缴纳草料。
上供物料则是因需而征,包括皇室消费的副食品、用品,官府手工业所需的各种原料,各种军用物资、建筑材料等。
二是民收民解,即要求民户将指定物品自行运送到指定地点交纳。
永乐迁都后,为了收纳全国各地解运而来的钱粮物料,北京陆续设立了众多仓场。
巨额的物资解纳和众多的仓场存在,为揽纳者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从征收到入库的各个环节,都可以看到揽纳者的身影。
万历年间,户部疏请“禁包揽”,并概括包揽为“本地之包揽、在京之包揽、各衙门之包揽”。
前二者是就揽纳活动发生地而言,而“各衙门之包揽”是就揽纳者的身份及其运作形态而言。
明代仓场的官吏员役,不少自己就从事揽纳。
各种包揽,危害极大。
往往额外勒索,加重解纳者的负担。
永乐十七年,监察御史邓真指出:“今贪利之徒,一概揽纳,不收本等物料,而行收钞贳等项,以一科百,以十科千,以百科万,恣肆贪残,吮民膏血。
“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漳平、永定一中”六校联考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高二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这不仅培养了中国人民高尚文雅、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而且使中国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上自朝廷的军国大政,下至民间的日常饮食,无不是在礼的规范下进行,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有权威的制约因素。
《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杯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
”这就是说,礼,最初产生于人们的饮食活动。
中国先民把黍米放在火上烧熟,把剖开的小猪放在火上烤熟,在地上挖个坑贮存水,用双手捧着水来喝,用草扎成的槌子敲打地面当作鼓乐,好像用这种简陋的生活方式便可以向鬼神表示敬意,从而得到神的庇护和赐福。
这样,最原始的祭礼也就由此产生了。
《礼记》中认为原始的礼仪行为就是从人们的饮食活动中产生的,这便是所谓的“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人要吃喝,以为神也离不开食物,所以要将自己的食物也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
中国的先民们想通过这种简单的仪式向神灵表达虔诚的崇拜心情,而当这种纪念仪式逐渐定型化,并取得较为固定的社会意义时,原始的礼便有了自己的雏形。
这里,我们将“污尊而杯饮”之类的仪式称为“原始的礼”,主要是肯定了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这种源于饮食的祭礼,是中国先民顺应自然生活的文化创造。
中国先民是按照人要吃饭穿衣的观念来构想诸神灵的生活的,以为祭祀就是让神吃喝,神吃好喝好以后才能保证大家平安。
所以,“礼”与解为甜酒的“醴”字,音既相同,意义也有相通之处,亦非巧合。
人们通过饮食来祭祀神,表现了中国先民重视现实和生命的原初心理。
关于礼的起源,国外的一些学者也有浓厚的兴趣,其中以英国学者威廉•罗伯逊•史密斯的观点影响最大。
史密斯认为,图腾制是由一种叫“图腾餐”的祭祀仪式发展而来的,“图腾餐”是神与神的崇拜者之间“共餐”,“共餐”的意思就是坐在同一张桌子上进餐。
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社会学”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社会”和希腊文的“言论、学说”的结合,就其最一般的意义而言,他是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
1838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首先使用“社会学”概念的,目的是要表明一种新的不同于以前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的实证社会学说。
但是,由于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使得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总是显得模糊不清和捉摸不定。
②社会学家们对社会学的分歧主要表现为:第一,社会学有没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二,如果社会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有些社会学家根本否认社会学有特定对象,他们或者把社会学归结为方法科学,强调社会学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或者把社会学当作“剩余社会科学”。
前者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学有研究对象的可能性;后者则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当作一种变化不定的东西或者是其他学科不研究的内容的大杂烩。
③显然,上述观点都否定了社会学的独立性和它在社会科学中的应有地位。
因此,绝大多数社会学家都不赞成这两种看法,而肯定社会学有自己的独特研究对象。
那么,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是什么?学术界又各持己见。
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侧重以社会为对象,重在研究社会的结构和过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社会的秩序和进步等等。
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实证主义传统;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
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反实证主义传统。
④其实,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社会有机体,就是现实的、具体的、作为整体的社会。
因此,社会学要研究的不是一般的抽象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而是由具体的个人通过各种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所结成的现实的社会,以及这个现实社会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漳平、永定一中”六校联考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高三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揽纳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常见的社会经济现象,它出现于唐朝晚期,在宋、金、元诸朝都很盛行,到了明代不仅仍然活跃,而且在形态上发生了新的变化。
所谓揽纳,也称包揽,就是兜揽代纳赋税。
从事此种活动的人,被称为揽纳户。
明代前期,揽纳户的主体是城市中的权势之家或投机钻营的无赖之徒,他们从税户或解户那里兜揽代纳,通过揽而不纳、虚买实收、以次充好等途径谋取钱财。
到明代中期,又出现另一种揽纳。
与封建政权相联系的乡绅阶层势力不断扩张,乡绅豪强采用“诡寄”的方式,将民户田粮兜揽到自己名下,包收代纳,多收少缴,以谋取厚利。
揽纳对国计民生造成损害,却屡禁不绝。
明初的赋税制度有两个明显特征。
一是实物为本,无论是田税还是上供物料,都以征收实物为主。
田税分夏税(征麦)、秋粮(征米),此外有丝绢、棉苎麻布等,部分地区还要缴纳草料。
上供物料则是因需而征,包括皇室消费的副食品、用品,官府手工业所需的各种原料,各种军用物资、建筑材料等。
二是民收民解,即要求民户将指定物品自行运送到指定地点交纳。
永乐迁都后,为了收纳全国各地解运而来的钱粮物料,北京陆续设立了众多仓场。
巨额的物资解纳和众多的仓场存在,为揽纳者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从征收到入库的各个环节,都可以看到揽纳者的身影。
万历年间,户部疏请“禁包揽”,并概括包揽为“本地之包揽、在京之包揽、各衙门之包揽”。
前二者是就揽纳活动发生地而言,而“各衙门之包揽”是就揽纳者的身份及其运作形态而言。
明代仓场的官吏员役,不少自己就从事揽纳。
各种包揽,危害极大。
往往额外勒索,加重解纳者的负担。
永乐十七年,监察御史邓真指出:“今贪利之徒,一概揽纳,不收本等物料,而行收钞贳等项,以一科百,以十科千,以百科万,恣肆贪残,吮民膏血。
“长汀、上杭、武平、连城、漳平、永定一中”六校联考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语文基础知识(29分,1-7题每小题2分,8-12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音形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赍.发(jī)棨.戟(qǐ)襜纬.(wéi)星分翼轸.(zhěn)B.鲲.鹏(kūn)夭阏.(yān)央浼.(měi)梓.泽丘墟(zǐ)C.泠.(líng)然沮.(jǔ)丧狙.(jū)击衡阳之浦.(pǔ)D.怂.恿(sǒng)涎.皮(dàn)蓬蒿.(hāo) 委.以微贱(wěi)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所赖君子见机.机:机会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接近,将要B.宇文新州之懿.范懿:美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宁:怎么,哪里C.抢.榆枋而止抢:抢先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赊:遥远D.披.绣闼披:开他日趋.庭趋:走向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此小大之辩也B.小知不及大知C.云销雨霁D.气息奄奄,人命危浅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园日.涉以成趣②悦.亲戚之情话③宾主尽东南之美.④乐.琴书以消忧⑤而后乃今将图南.⑥屈.贾谊于长沙⑦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⑧臣具以表闻.A.①③/②④⑥/⑤⑦/⑧ B.①⑦/③/②④/⑥⑧/⑤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D.①⑤⑦/②③⑥/④/⑧5.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A.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C.众人..,高朋满座..匹之,不亦悲乎 D.千里逢迎6.下列各组选项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遂见用于小邑既自以心为形役B.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齐谐》者,志怪者也C.彼且恶乎待哉之二虫又何知D.奉晨昏于万里今臣亡国贱俘7.下列两组句子中对加点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问征夫以.前路②农人告余以.春及③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④且.举世誉之而不加沮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秋:指秋季。
“永定、漳平、连城、长汀、上杭、武平一中”六校联考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2分,1至8题每题2分,9至10题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词的音形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聒噪(guō) 伺候(sì)扪参历井(shēn)委屈求全惫懒B.瘦削(xuē)饿莩(piǎo)万乘之势(chéng)惴惴不安藩篱C.攥住(zǎn)忌讳(huì)一夫作难(nàn)环佩空归懵懂D.忖度(cǔn)执拗(niù)铁骑突出(jì)度长絜大潦倒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释义,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不违农时违:耽误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B.士大夫之族族:类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普遍是故无贵无贱无:没有D.约从离衡离:使……离散振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追亡逐北,伏尸百万B.无失其时C.或师焉,或不焉D.君子生非异也4.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赢粮而景从②王无罪岁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④以弱天下之民⑤南取百越之地⑥吾师道也A.①⑤/②/③/④/⑥B.①/⑤/②⑥/③/④C. ①⑤/②⑥/③/④D.①⑤/②/③④/⑥5.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古之学者必有师 B.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6.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特征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李氏子蟠,不拘于时B.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7.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移其粟于河内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弃甲曳兵而走吾尝终日而思矣D.填然鼓之吾从而师之8.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漳平、永定一中”六校联考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巴西著名作家若热·亚马多,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
当他谈到他的代表作《可可》的写作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力图在这部书中,用最低限度的文学性和最高限度的真实性,来讲述巴伊亚州南部可可庄园工人们的生活。
” 他为了强调现实主义精神,故意有点极端地作了如上表述。
其实,他是一个同样注重文学性的作家。
我们从他的作品名称都可以看出“文学性”。
现实主义精神,是人类文学史的魂。
在我们的不经意中所提及的那些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基本上都是现实主义精神的产物。
辽阔、广漠、深邃、透彻的俄罗斯文学更是如此。
我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的那些大师托尔斯泰、普希金、果戈里、契诃夫以及后来的高尔基等人,都是以现实主义精神贯穿他们一生的创作的。
但到了上个世纪中期,这一精神渐渐地不再像从前那样被强调了。
代之而起的,是“虚构”“想象”“幻想”这些词——这些词成为作家(包括儿童文学作家)们说来说去的高频词。
现实主义淡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前些年,我说得最多的也是这些词。
这没有错。
中国当代文学(包括儿童文学)缺乏想象力,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但过去这么多年之后,我看到了问题的另一面,当我们将全部注意力放在“虚构”“想象”之上时,我们的目光渐渐从历史、从现实之上挪移开了,而殊不知被我们忽视了的、漠视了的那一切,是文学创作的根本性写作资源。
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那些故事,其实是任何虚构、想象都无法相比的——它们的神奇、出人意料以及其背后的复杂而丰富的含义,是远远超出“虚构”“想象”所能给予我们的。
我们的想象力,谁也不可能超过造化,超过现实——超过冥冥之中的造物主的。
这既是人类的、宇宙的作者,又是导演——唯一的导演。
“长汀、上杭、武平、连城、漳平、永定一中”六校联考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语文基础知识(29分,1-7题每小题2分,8-12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音形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赍发(jī)棨戟(qǐ) 襜纬(wéi) 星分翼轸(zhěn)B.鲲鹏(kūn)夭阏(yān)央浼(měi)梓泽丘墟(zǐ)C.泠(líng)然沮(jǔ)丧狙(jū)击衡阳之浦(pǔ)D.怂恿(sǒng)涎皮(dàn)蓬蒿(hāo) 委以微贱(wěi)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所赖君子见机机:机会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接近,将要B.宇文新州之懿范懿:美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宁:怎么,哪里C.抢榆枋而止抢:抢先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赊:遥远D.披绣闼披:开他日趋庭趋:走向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此小大之辩也B.小知不及大知C.云销雨霁D.气息奄奄,人命危浅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园日涉以成趣②悦亲戚之情话③宾主尽东南之美④乐琴书以消忧⑤而后乃今将图南⑥屈贾谊于长沙⑦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⑧臣具以表闻A.①③/②④⑥/⑤⑦/⑧ B.①⑦/③/②④/⑥⑧/⑤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D.①⑤⑦/②③⑥/④/⑧5.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A.庶刘侥幸,保卒余年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C.众人匹之,不亦悲乎D.千里逢迎,高朋满座6.下列各组选项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遂见用于小邑既自以心为形役B.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齐谐》者,志怪者也C.彼且恶乎待哉之二虫又何知D.奉晨昏于万里今臣亡国贱俘7.下列两组句子中对加点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问征夫以前路②农人告余以春及③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④且举世誉之而不加沮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秋:指秋季。
福建省长汀、连城一中等六校2025届高考仿真卷语文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二首(其二)杜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各项中,最适合本诗归入的一项是()。
A.感时怀人B.山水田园C.怀古讽今D.羁旅情怀2.下列对本诗语言风格概括得最准确的一项是()。
A.温婉自然B.清新细腻C.沉郁顿挫D.豪放悲慨3.你认为本诗的哪一联抒发感情最浓?请对其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长沙晚报6月4日讯)今年,长沙将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实现全市633个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根据长沙垃圾分类推进时间表,10月底前全市将实现所有社区和单位垃圾分类全面覆盖到位。
同时,随着前端分类减量和末端设施建设的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填埋、焚烧、堆肥等)中的填埋方式将逐年减少,预计2021年长沙将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
今年,长沙将推行“干湿分类为主、四分类为辅”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模式。
“干湿分类主要就是要求将厨余垃圾与其他干垃圾分开投放,这样易于居民理解和接受,未来可以进一步细化分类。
”市城管执法局介绍。
“四分类法”则是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干垃圾四类进行收集、运输和处置。
垃圾分类的短板在前端投放,关键在全民参与。
据了解,长沙各社区正开展“敲门行动”,通过党员、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居民代表等上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和分类准确率。
(摘录自《今年长沙市社区垃圾分类全覆盖,2021年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材料二: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练)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练)练基础1、【18届福建省长汀、连城一中等六校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
道幼沉嶷不,罕言笑,喜亲笔砚。
未冠,以词业称。
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
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
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
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
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
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
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
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
时寇党尚有伏岩谷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
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
道曰: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
其党岂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
或识之曰: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投兵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
天禧元年,知虢州。
秋,蝗灾民歉,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又设粥糜以救饥者,给州麦四千斛为种于民,民赖以济,所全活万余人。
二年五月,卒。
讣闻,真宗轸惜之。
诏其子奉礼郎循之乘传往治丧事。
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有过未尝笞罚,民讼逋负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
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
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此当分赡孤遗。
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
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
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
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
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
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
道为赎之,嫁士族。
搢绅服其履行。
好学,嗜弈棋。
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
享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查道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A. 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B. 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C. 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D. 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答案】B(2)下面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踞本指蹲坐,腿足屈曲、身体长时间不挪动位置;跽、跪、箕踞等词都能表示古人的坐姿。
“永定、漳平、连城、长汀、上杭、武平一中”六校联考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2分,1至8题每题2分,9至10题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词的音形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聒噪(guō)伺候(sì)扪参历井(shēn)委屈求全惫懒B.瘦削(xuē)饿莩(piǎo)万乘之势(chéng)惴惴不安藩篱C.攥住(zǎn)忌讳(huì)一夫作难(nàn)环佩空归懵懂D.忖度(cǔn)执拗(niù)铁骑突出(jì)度长絜大潦倒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释义,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不违农时违:耽误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B.士大夫之族族:类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普遍是故无贵无贱无:没有D.约从离衡离:使……离散振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追亡逐北,伏尸百万B.无失其时C.或师焉,或不焉D.君子生非异也4.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赢粮而景从②王无罪岁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④以弱天下之民⑤南取百越之地⑥吾师道也A.①⑤/②/③/④/⑥B.①/⑤/②⑥/③/④C. ①⑤/②⑥/③/④D. ①⑤/②/③④/⑥5.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古之学者必有师 B.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6.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特征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李氏子蟠,不拘于时B.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7.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移其粟于河内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弃甲曳兵而走吾尝终日而思矣D.填然鼓之吾从而师之8.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长汀、连城一中等六校高三第三次测评新高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一国一城的战疫相比,国际战疫的难度更大,最难处是在协调。
没有协调又无法取胜,因为病毒是全球流动全球攻击,谁不防它就侵害谁,谁不抗它便进攻谁,( ),所以,国际战疫需要形成一个全球性的有效战疫体系。
但是,建设这么一个国际性的“铜墙铁壁”,何其难也。
具体来说就会有三难:一是国际信息的_______、甄别、分析和传递的难度,要远大于一国一城。
信息是战疫的基础,假如信息不准不全不及时,就没有了协调战疫的基础,就只有瞎冲盲打,自然无法打胜仗。
二是利益难以协调。
疫情之下,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必然有不同的利益伤害和利益诉求,在一国一城,此类协调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完成。
而在全球,这需要国际组织、全球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努力,这种协调难度无疑要大得多。
三是客观差异的确较大,给协调战疫平添难度。
这一点不难理解,因为全球各地在地理、文化、体制上均有很大差别,仅仅一个时差就会给各国协调行动带来困难。
国际社会应相互间放下陈见,撤去围篱,以大局为重,方能协调战疫。
不必讳言,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国际社会间________了无数的歧见和纷争。
在平时,我们也许有时间和空间去条分缕析,去按部就班应对解决。
可如今,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新冠病毒就在眼前,它可一分一秒也不肯等待我们。
大敌当前,________。
我们必须放下包袱,共同对敌。
但是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不少令人难受的反例。
在地球已然成村、人类命运与共的今天,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__________,唯有齐心战疫,方能取得国际战疫的全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收集沉淀迫在眉睫洁身自好B.收集涌现迫在眉睫独善其身C.搜集涌现刻不容缓洁身自好D.搜集沉淀刻不容缓独善其身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一个蚁穴可毁堤千里C.一个蚁穴可溃千里堤D.千里堤可毁一个蚁穴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没有协调又无法取胜,因为病毒是全球流动全球攻击,谁不抗它便进攻谁,谁不防它就侵害谁。
“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漳平、永定一中”六校联考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高一语文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当前,中国诗歌进入了缺乏创新激情的贫乏状态,摆脱不了平庸的纠缠,那些曾经让读者心动不已的追寻民族独特体验和表达人类普遍情感的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精品似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中国诗歌正难以避免地进入了缺乏艺术杰作的窘境。
造成当前中国诗歌创作难尽如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则是整个社会的文学审美意识的普遍弱化导致诗歌评价标准的缺失。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是好诗歌?好诗歌是对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状况的深度把握和对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追求的审美洞察,是从诗人的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真诚关爱。
诗人把握现实生活既不是对当下生活时尚的浮光掠影式的涉猎,也不是对自我生活趣味的低吟浅唱式的回味,而是要深入到普通民众的具体生活中,挖掘隐藏在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潜流。
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原点,诗人绝不是为了创作的目的才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里去,而是要以普通民众的生活作为出发点,深入到普通民众生活的底层.如同秘鲁作家马里奥·略萨所说,作家的责任就是“要用想象力穿透生活”,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去“结构生活现实”。
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形态是复杂多样而又千差万别的,诗人对现实生活状况的把握绝不是在诗歌中表现琐碎的生活细节,而是要在涌动的生活潮流中追寻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走向,探求一个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来的内在情绪.好诗歌是对超越国界的人类精神的合理张扬和对跨越时空的人类永恒价值的诗意追问,是从诗人的精神底层逐渐升华出来的人性思索。
文学是一个民族特定时代里的精神产物,理所当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打上了无法替代的特定民族的烙印。
然而,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超越国界和跨越时空,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对人类共同追寻的普遍精神的表达。
“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漳平、永定一中”六校联考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高三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揽纳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常见的社会经济现象,它出现于唐朝晚期,在宋、金、元诸朝都很盛行,到了明代不仅仍然活跃,而且在形态上发生了新的变化。
所谓揽纳,也称包揽,就是兜揽代纳赋税。
从事此种活动的人,被称为揽纳户。
明代前期,揽纳户的主体是城市中的权势之家或投机钻营的无赖之徒,他们从税户或解户那里兜揽代纳,通过揽而不纳、虚买实收、以次充好等途径谋取钱财。
到明代中期,又出现另一种揽纳。
与封建政权相联系的乡绅阶层势力不断扩张,乡绅豪强采用“诡寄”的方式,将民户田粮兜揽到自己名下,包收代纳,多收少缴,以谋取厚利。
揽纳对国计民生造成损害,却屡禁不绝。
明初的赋税制度有两个明显特征。
一是实物为本,无论是田税还是上供物料,都以征收实物为主。
田税分夏税(征麦)、秋粮(征米),此外有丝绢、棉苎麻布等,部分地区还要缴纳草料。
上供物料则是因需而征,包括皇室消费的副食品、用品,官府手工业所需的各种原料,各种军用物资、建筑材料等。
二是民收民解,即要求民户将指定物品自行运送到指定地点交纳。
永乐迁都后,为了收纳全国各地解运而来的钱粮物料,北京陆续设立了众多仓场。
巨额的物资解纳和众多的仓场存在,为揽纳者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从征收到入库的各个环节,都可以看到揽纳者的身影。
万历年间,户部疏请“禁包揽”,并概括包揽为“本地之包揽、在京之包揽、各衙门之包揽”。
前二者是就揽纳活动发生地而言,而“各衙门之包揽”是就揽纳者的身份及其运作形态而言。
明代仓场的官吏员役,不少自己就从事揽纳。
各种包揽,危害极大。
往往额外勒索,加重解纳者的负担。
永乐十七年,监察御史邓真指出:“今贪利之徒,一概揽纳,不收本等物料,而行收钞贳等项,以一科百,以十科千,以百科万,恣肆贪残,吮民膏血。
“长汀、连城、武平、永定、漳平、上杭六地一中”联考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金庸小说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从而赢得了不同政治立场、不同价值观念的大多数读者的喜爱。
这是金庸小说的决定性魅力。
金庸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是在两个向度上同时进行的。
一个是从大处着眼,展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综合性、融汇性;再一个是从小处入手,展示中华文化的奇妙性、精巧性和艺术性。
金庸小说涉及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中国文化思想层面,组成了一部“三教九流”众声喧哗的文化交响乐。
同时,他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描写了中国东西南北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神采各异的文化风貌,并且写出了不同朝代、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起伏演变,从而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立体的中国文化长篇画卷。
在金庸的前期作品中,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明显占据显要的甚至主导的地位:《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都对主人公为民请命、为民锄奸的正义行为持赞赏笔调,《射雕英雄传》更是把郭靖所代表的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儒墨精神褒扬到了极致。
在金庸的中期作品中,道家思想、游仙思想开始令人注目:《神雕侠侣》可以看做从前期进入中期的一座分水岭,这部作品既有郭靖掷地有声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之举,又有杨过蔑视宗法礼教、为个人爱情不惜与整个武林为敌以及单人独剑四方漂游之行。
在金庸的后期作品中,佛家思想的气息愈来愈浓,在《连城诀》和《侠客行》中,是非善恶已经开始变得扑朔迷离、标准难立,狄云和石破天对于究竟应该如何做人,可以说自始至终也没有找到答案。
金庸的作品涉及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化分区,从《雪山飞狐》中的雪山极顶到《天龙八部》中的苍山洱海,从《书剑恩仇录》中的新疆雪莲到《笑傲江湖》中的福建山歌……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
金庸不仅描绘出了各地不同的景物、风俗,更写出了各地文化本质上的区别,使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版块构成”。
福建省长汀一中、连城一中等六校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模拟试题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注)苏轼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注释】这首词大致创作于词人被贬黄州之后。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词以议论为主,夹以抒情。
援情入理,情理互喻,既朴实又形象生动。
B. 上阕运用典故发端,不仅是对世俗观念的奚落,也是对尘俗人生的否定。
C. 下阕以高歌结尾,情绪豁达开朗,充满了飘逸旷达超凡脱俗的闲适之情。
D. 全词语言意显词浅,带有口语化的痕迹,似乎毫不经意,然又颇具匠心。
(2)本词上阕蕴含作者多种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A(2)①对世俗追名逐利的嘲讽,将名与利比喻为蜗角、蝇头,嘲讽之意一览无余;②对政治斗争相互倾轧的厌倦,词人感叹万事皆由前定,何必争个谁弱谁强;③对自身处境的悲愤,不问世事,全身远祸,未老放我,百年沉醉,抒发的是内心的无奈与悲愤。
【解析】【分析】(1)A项,“情理互喻”“形象生动”错误,从词中来看,应该是全篇援情入理,情理交融,并非是“情理互喻”;同时“朴实”和“形象生动”本身就是矛盾的,且从词中来看,词人现身说法,真抒胸臆,言语是朴实的。
故选A。
(2)“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功名利禄本是构成世俗观念的核心,而经历了人世浮沉的苏轼却以蔑视的眼光,称之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进而以“算来著甚干忙”揭示了追名逐利的虚幻,这不仅是对世俗观念的奚落,也是对蝇营狗苟尘俗人生的否定;“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词人由世俗对名利的追求,联想到党争中由此而带来的倾轧以及被伤害后的自身处境,“事”,指名利得失之事,谓此事自有因缘,不可与争,但得者岂必强,而失者岂必弱,因此也无须过分介意;“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漳平、永定一中”六校联考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高三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揽纳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常见的社会经济现象,它出现于唐朝晚期,在宋、金、元诸朝都很盛行,到了明代不仅仍然活跃,而且在形态上发生了新的变化。
所谓揽纳,也称包揽,就是兜揽代纳赋税。
从事此种活动的人,被称为揽纳户。
明代前期,揽纳户的主体是城市中的权势之家或投机钻营的无赖之徒,他们从税户或解户那里兜揽代纳,通过揽而不纳、虚买实收、以次充好等途径谋取钱财。
到明代中期,又出现另一种揽纳。
与封建政权相联系的乡绅阶层势力不断扩张,乡绅豪强采用“诡寄”的方式,将民户田粮兜揽到自己名下,包收代纳,多收少缴,以谋取厚利。
揽纳对国计民生造成损害,却屡禁不绝。
明初的赋税制度有两个明显特征。
一是实物为本,无论是田税还是上供物料,都以征收实物为主。
田税分夏税(征麦)、秋粮(征米),此外有丝绢、棉苎麻布等,部分地区还要缴纳草料。
上供物料则是因需而征,包括皇室消费的副食品、用品,官府手工业所需的各种原料,各种军用物资、建筑材料等。
二是民收民解,即要求民户将指定物品自行运送到指定地点交纳。
永乐迁都后,为了收纳全国各地解运而来的钱粮物料,北京陆续设立了众多仓场。
巨额的物资解纳和众多的仓场存在,为揽纳者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从征收到入库的各个环节,都可以看到揽纳者的身影。
万历年间,户部疏请“禁包揽”,并概括包揽为“本地之包揽、在京之包揽、各衙门之包揽”。
前二者是就揽纳活动发生地而言,而“各衙门之包揽”是就揽纳者的身份及其运作形态而言。
明代仓场的官吏员役,不少自己就从事揽纳。
各种包揽,危害极大。
往往额外勒索,加重解纳者的负担。
永乐十七年,监察御史邓真指出:“今贪利之徒,一概揽纳,不收本等物料,而行收钞贳等项,以一科百,以十科千,以百科万,恣肆贪残,吮民膏血。
”揽纳到手后,揽纳者又常常拖延不予上纳,解纳者被累不堪。
隆庆六年,神宗在诏书中指出:“各处解纳钱粮到京,内外管收人员掯索使用,多于原额,以致上纳挂欠。
及在京势豪,在外积棍,包揽诓骗久之。
贻害小民,苦累正户。
”自宋代以来,揽纳一直被当作犯罪行为加以惩治,明朝也有众多比较严厉的处罚条例,但终明之世,揽纳一直风行不衰。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一大原因。
勋戚、宦官等权势人物染指揽纳,即使事发,也往往曲法宽贷。
如天顺年间,宁阳侯陈懋纵子侄揽纳事发,英宗念其“积有劳且老疾,姑宥之”。
另外,制度性弊端是又一大原因。
从解运过程看,远距离运输实物,不但耗费巨大,而且面临诸多风险。
如解运白粮到京,途中要交纳船税,要支付牵挽、转搬费用,或被人偷盗,或日久蚕食,或因雨湿烂等,到京时大概十去三四了。
即便解纳到京,到各衙门办理手续,乡野百姓人地生疏,经常受恐吓勒索;钱粮物料入仓,又往往“小脚库秤索求不已”,诸多留难,使上纳难以顺利完成。
(摘编自高寿仙《明代揽纳考论——以解京钱粮物料为中心》),有删改)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明代中期,两种揽纳形式并存,一种是从税户或解户那里兜揽代纳,一种是直接将民户田粮兜揽到自己名下,包收代纳。
B. 文章论述了揽纳的危害,引用监察御史邓真的话和神宗的诏书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 明代的实物赋税包括田税和上供物料,田税夏征麦,秋征米,还有丝绢、棉苎麻布、草料等,上供物料更是名目繁杂。
D. 制度性弊端是揽纳现象长期存在并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所以只要封建制度还存在,揽纳现象就不可避免。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权势之家、无赖之徒、乡绅豪强等组成了明代揽纳的队伍,揽纳户欺压勒索的对象是社会最底层的交纳和解运税物的百姓。
B. 文章在第三段从实物为本和民收民解两种赋税制度入手,具体阐释了揽纳者无比活跃,上纳难以顺利完成的原因。
C. 揽纳户从税户、解户那里兜揽时对他们额外勒索,从监察御史邓真“以一科百,以十科千,以百科万”的言论中,可知他们的贪得无厌。
D. 文章第一、二两段介绍了揽纳这种社会经济现象以及两种揽纳形式,文章在最后一段分析了揽纳屡禁不绝的深层次原因。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从钱粮物料征办地到京城,从揽纳户到仓场官吏员役,揽纳活动地域广阔,参与人数众多,运作形态多样,引起了朝廷的重视。
B. 从宋代直到明代,统治者都深知揽纳危害极大,也都一直把揽纳当作犯罪行为加以惩治,、C. 揽纳户极大地增加了解纳户的负担,“贻害小民,苦累正户”,连明神宗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明确指出这是揽纳最大的恶果。
D. 揽纳户在兜揽代纳过程中,或揽而不纳、以次充好,或多收少缴,手段不断翻新,其最终目的是谋取个人利益。
【答案】1. D 2. B 3. C【解析】1. 试题分析:“制度性弊端”中的“制度”不是指封建制度,而是指纳税制度。
2. 试题分析:“实物为本”和“民收民解”是两个明显的特征。
3. 试题分析:“最大恶果”无中生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后生可畏刘斌立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
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儿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地翻着。
我问了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
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里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
其它我们啥事儿也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儿天天待着呢。
”“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
“我随口应和道。
“老实?您可别小瞧这小子。
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
”老李边说边摇着头。
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
他经常应景似地挺时尚,一会儿夹克上带钉,一会儿头发颜色又变了。
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的那张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
问到老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呢。
他爹差点没气得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
”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
”一年后的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
“还记得那个玩摇滚的男孩儿吧——从我这儿跑了的那个,又回来了,这次据说是自己主动回来的。
今天来求的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儿坐着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后面老李加了几个微信的笑脸图标。
“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
”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调侃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
那以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交集。
至于记忆里的玩摇滚还要考律师的常远,就遗忘得更远了。
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为了整个国家的头条新闻。
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外包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
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遗孀,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她们去争取权利。
就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的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
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家属的索赔事务。
这条很短的信息,却因为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而让我震惊!当我致电李信律师的时候,他立刻给了我确认的答复。
“没错儿,这个常远就是他。
我也很佩服这小子。
”老李在电话那边肯定道。
“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我问道。
“还真不是。
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
”老李继续说道。
“那地方就在茫崖。
听常远爸说,常远在那儿生活过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状况。
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
”我在电话那头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
最后,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我听到电话那头老李很肯定地重复了这句话。
(选自《小说选刊》2016年第6期)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常远他爸让他到律师事务所来见习,是想让他当一名律师,可他却想当一个摇滚乐手,可见他个性张扬,父子关系紧张。
B. 听到常远“跑了”的消息,“我”又惊讶又好笑,并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
”由此看出“我”对常远这类年轻人很不满意。
文末通过“我”和老李的态度变化,表现了要正确看待年轻人这一主题。
C. 常远跑到青海茫崖的矿区演出,是为了接触中国最底层的民众,了解中国最基层的现实。
这次经历使他逐渐地成熟起来。
D. 小说通过“我”和老李的对话构成小说的基本框架。
先写我们“上辈人”对他的做法不以为然又无可奈何,再写对他的佩服,先抑后扬,波澜起伏,曲折有致。
5. 小说在刻画常远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6. 文中“我”在微信中回复“你就当浪子回头吧……”如果以《浪子回头》为题,你觉得如何?试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答案】4. D 5. ①个性鲜明,有主见。
父亲让他当律师,而他却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当一名摇滚乐手。
②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
他到青海茫崖矿区演出,了解到矿工生活状况后,就决定回来考律师,为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对弱者有悲悯情怀。
③不计名利,有奉献精神。
矿难发生,他带领律师团队,义务为矿工打官司。
④穿着打扮时尚(外在形象太酷)。
一会儿夹克上带钉,一会儿头发颜色又变了。
⑤叛逆任性.律考后,背着父亲偷跑去青海小镇当鼓手。
6. 观点一:很好。
①常远穿着时尚,行为叛逆,不遵从父亲教诲,十足“浪子”表现。
②后来,常远带着对弱者的同情,回来考律师,并义务为穷人打官司,这是“回头”的表现。
③“浪子”也能回头,叛逆者身上也具备正义感,体现新一代年轻人的特点,有利于表现不能轻看年轻人这一主题。
观点二:不好,还是原题好。
①“浪子”指流荡不务正业之人,常远并非是不务正业之人。
常远当时的叛逆,是因为他喜爱当摇滚乐手。
②常远敢于为自己的追求,跳出父辈的安排,正是年轻人可贵的品质,是“后生可畏”的具体表现。
③和原题目《后生可畏》相比,《浪子回头》不能体现主人公的担当,对主题的表现也就显得乏力。
【解析】4. 试题分析:A项,“父子关系紧张”属无中生有;B项,“很不满意”言之过重,“我”只是对他们的做法不以为然又无可奈何;C项,对常远的演出目的理解错误。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如此题从“他到青海茫崖矿区演出,了解到矿工生活状况后,就决定回来考律师,为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对弱者有悲悯情怀”等情节中概括出其“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