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4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024.11注意事项:1.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把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把非选择题的答案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
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在差序格局中并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超己的观念必须在团体格局中才能发生。
孝、悌、忠、信都是私人关系中的道德要素。
但是孔子却常常提到那个“仁”字。
《论语》中对于“仁”字的解释最多,但是也最难捉摸。
孔子有不少次数说“不够说是仁”,但是当他积极地说明“仁”字是什么时,他却退到了“克己复礼为仁”“恭宽信敏惠”这一套私人间的道德要素了。
孔子的困难是在“团体”组合并不坚强的中国乡土社会中并不容易具体地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
仁这个观念只是逻辑上的总和,一切私人关系中道德要素的共相,但是因为在社会形态中综合私人关系的“团体”的缺乏具体性,所以凡是要具体说明时,还得回到“孝悌忠信”那一类的道德要素。
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
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都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
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得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
(摘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费孝通对儒家的挑战就在于发现了儒家的一个内在困难,孔子并不能“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因此儒家道德体系一直都没有完成普遍性的理论构造。
海淀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2024.11 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唐代《括地志》云:“太行数千里,始于怀而终于幽,为天下之脊。
”《尚书·禹贡》中已出现“太行”之名:“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在古人的理解中,太行山直通碣石山及海域,不仅绵长,而且广大。
比大更甚谓之“太”,古代地理学者有“天下之山,莫大于太行”的共识。
太行山从北向南呈“S”形,东西宽40-50公里,由群山组成一个极大的“矩阵”。
其中名山荟萃,诸峰林立,王屋、云台、狼牙、五台等山峰自南而北牵手耸立,仿佛华夏大地上的另一道长城。
剧烈的造山运动和千百万年的冰蚀水侵,使太行山随处可见落差巨大的断崖峭壁和深不可测的深山峡谷,形成了多样的自然地貌。
山顶平台、山崖平台、山崖陡坎组成了阶梯状地形,高峻壁立、连绵不绝的长崖三面围合形成了围谷或瓮形山谷,还有百转深幽的曲峡、一线天式的地缝,棱角鲜明、嶙峋峥嵘的塔峰丛、岩墙、孤峰、石柱等。
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地貌被称为“太行地貌”。
太行山东麓群峰拔地,列嶂摩天。
尤其是南太行,与平原之间几乎没有过渡,犹如被直接劈开了一样。
而西麓则黄土深厚,相对徐缓。
这样差别巨大的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呢?北宋沈括登太行山时,在山崖间发现了一些海螺贝壳,指出“此乃昔日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
现代地质学研究证实了他的论断,240万年前,太行山开始大幅隆起,东侧盆地则不断沉陷,东麓的大断裂便造成了地形上的一升一降。
新生的太行山如一道巨型城墙,阻挡了西北季风带来的滚滚沙尘,在太行山西侧沉积成地球上面积最大的黄土高原。
众多的河流又硬生生在墙体上冲出一条条孔道,将滚滚泥沙一股脑儿倾泻入古华北海,长出了30多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平原。
太行山东西两侧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巍巍八百里太行用它的铮铮铁骨支撑起了摇篮中的中华文明。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面古诗句中表达的意境是()。
A. 郁郁乐离别,况是陪中元 B.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C.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D.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意境的感悟。
2.下面《红楼梦》中的人物,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薛宝钗:性格温柔善良,善解人意 B. 贾宝玉:多情善感,情感丰富 C. 林黛玉:悲观厌世,人生苦短 D. 贾母:家族重中之重,严厉但宽容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人物性格的理解。
二、填空题1.《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创作于()年。
答案:明代解析:《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所著。
2.“三尺讲台”中“三尺”代表的是()。
答案:身高解析:三尺讲台是指讲台的高度。
三、简答题1.请简述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的情感纠葛。
答案:贾宝玉与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两位主要人物,他们之间有着复杂的情感纠葛。
贾宝玉本是荣府之主贾家的男孩,天生多情善感,他与林黛玉相遇后,便深深地爱上了她。
然而,由于世俗的种种原因,两人最终未能在一起,最终以悲剧收场。
2.以《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为例,谈谈你对他的理解。
答案:以宋江为例。
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既有正义感又有矛盾心理的复杂人物。
在他的身上,既有对封建礼教的忠诚,也有对矛盾理想的追求。
他的形象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让人不禁产生共鸣。
四、作文题请根据《西游记》一段故事,简述你对人生价值的理解,不少于800字。
作文内容另附。
以上是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希朥同学们认真阅读,勤加练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重庆市高2025 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1985年中,共写了五部中篇和十几个短篇小说。
它们在思想上和艺术手法上无疑都受到了外国文学的极大的影响。
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两部著作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我认为,《百年孤独》这部标志着拉美文学高峰的巨著,具有骇世惊俗的艺术力量和思想力量。
它最初使我震惊的是那些颠倒时空秩序、交叉生命世界、极度渲染夸张的艺术手法,但经过认真思索之后,才发现,艺术上的东西,总是表层。
《百年孤独》提供给我的,值得借鉴的、给我的视野以拓展的,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哲学思想,是他独特的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的方式。
他之所以能如此潇洒地叙述,与他哲学上的深思密不可分。
我认为他在用一颗悲怆的心灵,去寻找拉美迷失的温暖的精神的家园。
他认为世界是一个轮回,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人的位置十分渺小。
他无疑受了相对论的影响,他站在一个非常的高峰,充满同情地鸟瞰着纷纷攘攘的人类世界。
而《喧哗与骚动》这部同样伟大的著作,最初让我注意的也是艺术上的特色,这些委实是雕虫小技。
后来,我才醒悟,应该通过作品去理解福克纳这颗病态的心灵,在这颗落寞而又骚动的灵魂里,始终回响着一个忧愁的无可奈何而又充满希望的主调:过去的历史与现在的世界密切相连,历史的血在当代人的血脉中重复流淌着。
去年一年,在基于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我认为我的作品中对外国文学的借鉴,既有比较高级的化境,又有属于外部摹写的不化境。
2025届菏泽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学术界有一个影响较为广泛的看法,认为以儒家伦理精神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不适应甚至可能阻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生发展。
对于这样的学术性研判,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予以思辨:其一,从促发资本主义的历史实践维度看:其二,从基于市场的经济发展实践来看。
从学术逻辑来看,现有的关于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主张不适应甚至会限制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理论探讨,绝大多数是基于欧洲中心主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生发展的立场而论的。
现代市场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科技创新,这一因素使欧美更先进而中国相对落后,西方学者针对这一发展事实,将经济与科技总体落后的原因归结于中国传统文化,进而认为,中国要发展现代市场经济以及科学技术,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工具理性,从根本上还需要引入价值理性。
欧洲文化土壤长出的作物没有在中国文化田地里出现,据此就认为这类能产生巨大经济价值的作物也根本没法在中国生长,这显然不是合理有效的逻辑判断。
如果在理论上承认现代市场经济有多元发生诱因,也具有多种形态,那么,上述判断就显得武断而缺乏理论严谨性。
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华文明稳定有序及其包容壮大的进程与中国传统经济发展历史具有总体上的正相关性。
回顾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华文明从源头上就具有有序统一的社会文化发展特征。
中国历史上,凡是文化统一有序、社会和平稳定的大王朝时期,往往会形成内部统一大市场,人尽其力物畅其流,经济自然发达。
儒家文化长期作为传统社会主流价值,在国家治理层面上推崇“庶富教”(孔子)、“仓廪实”(孟子),在个体意义上鼓励合理的财富创造(“义利相生”)。
在社会动荡时,尤其是传统文化生态受到冲击甚至破坏时,比如近代百年大变局,经济发展也往往明显受到抑制。
2024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质量评估语文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
过去把自己封闭起来,自我孤立,这对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处呢? 历史在前进,我们却停滞不前,就落后了。
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
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
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
当然,不论是现在或者今后,还会有许多理论研究,暂时人们还看不到它的应用前景。
但是,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说明: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
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
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 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正确认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这对于迅速发展我们的科学事业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评分一、语言文字运用(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莫春者,泰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表达了中国古贤的人生意趣,也了古人向往的美育图景。
美育在中国历史和文化语境中从来不是一技一艺的传习,也不是理论概念的记诵,而是全身心的文化沉浸和场景感受,因而具有总体性特征。
与之相应,中国美育资源也。
皎皎明月、悠悠晴空、山峦溪流、市井勾栏,万事万物都拨动着人们的心绪。
这是我国美育的特色和传统,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和弘扬,这就要求美育资源的重组。
蔡元培在《美育实施的方法》中就提出过,美育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入手,社会美育又包括从美术馆、剧院到博物馆,从道路、建筑到公墓,真可谓方方面面,无所不包。
()。
互联网带来的变革也具有全方位和总体性特征,美育资源的重组也有多个层面。
最基础的是传统美育资源的数字化,把文字、线条、歌曲、影像乃至诗歌、小说、色块、唱腔、旋律、镜头等转化为可在网路空间再现、传输和存储的形态。
从而为互联网美育所用。
进一步则是将那些因网而生的新的文化能力、文化样态和文化活动转化为美育资源。
比如,动漫、网游等作为一种的网络文艺形态已受到越来越多人重视,但其美育价值还远未得到发掘。
事实上,动慢、手游、网游以及各种新媒体艺术展等文化产品或活动,都给人以美的熏陶,并激发人对自然、历史、文化和生活的思考,无不具有美育意义。
应该说,类似资源并非隐藏在网络世界深处,相反,它们完全体现在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网络活动之中,只是由于这种活动与我们固有的美育经验重叠较少,因而需要全新的眼光、思维和话语,方能加以认识、激活和运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描绘汗牛充栋新鲜不可捉摸B.描绘包罗万象新兴不可捉摸C.描写包罗万象新鲜高深莫测D.描写汗牛充栋新兴高深莫测2.下列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时代在进步,首要的显然是互联网,今天我们必须把这份名单进一步延长B.时代在进步,今天我们显然首要的是必须把这份名单进一步延长到互联网C.时代在进步。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涛骇浪(hài)B. 振聋发聩(kuì)C. 耳濡目染(rú)D. 惊弓之鸟(gō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B. 他的讲话,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赢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C. 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为实现我们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D. 这个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找出解决的办法。
3.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恰当的一项是:A. 他每天坚持锻炼,身体非常健康。
B. 他非常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C. 他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优异。
D.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保持优秀。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星星像眼睛,月亮像眉毛。
B.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C. 他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D. 雨中的柏油路像镜子一样,倒映着天空的云彩。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B. 他说:“这次考试我一定努力,争取取得好成绩。
”C. 他喜欢看书,尤其是文学名著。
D.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具体时间已经无法考证。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中的“苗裔”指的是______。
7. 《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中的“危难”指的是______。
8. 《赤壁赋》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中的“公瑾”指的是______。
9. 《红楼梦》中,贾宝玉给林黛玉起的外号是______。
10. 《呐喊》中,鲁迅塑造了阿Q这个典型的中国农民形象。
三、阅读题(每题5分,共20分)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学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①追溯人类早期秩序建立的过程,“命名”无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释名》云:“名,明也,名实事,使分明也。
”凡事凡物皆须有名,有了名称方可识别归类,此为秩序的开端。
因此,给事物命名在古人看来绝非小事。
②反映早期先民观念意识的《山海经》对事物命名也很有兴趣。
《山海经》叙述山林川泽、飞禽走兽以及异域地产,皆用“名曰xx”或“其名曰xx”句式。
如《南山经》的招摇山,“有草焉……其名曰祝余”“有木焉,其名曰迷数”。
在这种“命名识物”的叙述技法下,花木鸟兽、人种国度——被赋予名号,书中荒诞驳杂的内容因此显得秩序井然。
不仅如此,《山海经》在为事物命名时也表现出早期文化的一些特点。
人类早期对自然声音的辨识力和敏感度极高。
《山海经》一书记载虫鱼鸟兽时经常描摹声音,诸如“其音如狗吠”“音如婴儿”等。
鸟兽跳跃奔伏,物状难辨,故以音别之,专门通过鸟兽本身的叫声给其命名。
在此意义上,命名即为识物。
③除了以声音名物之外,还有些物怪依据活动场所来命名,如《庄子·达生》曰:“水有罔象,丘有峯,野有彷徨,山有夔,泽有委蛇。
”这种命名物怪的方式通常没有特指某个固定对象,而是类的称呼,条件限定也欠严密。
这些名称显示出早期先民“命名识物”思维中较为朴素而直接的状态。
即认为“名”与其所指事物差不多对等。
名字确定,“物”的性质、界限方才清晰,此即为重视命名、以辨名来识物的认知模式。
④《周礼》论及周王朝设官分职状况,其中职官大都有辨析“名物”的职责。
从内涵来看,周礼之“名物”既有物类自然属性的区分,亦包含抽象伦理象征意义之建构。
如“司服”职掌九种吉服,不同吉服各有相应的使用场合,承载着诸多象征意义。
“鷩冕”是天子祭祀先公、燕飨射礼时穿戴的,而“毳冕”则为群祭山川湖泊时所用。
2025届盐城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024.1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每一个伟大时代,伟大的文化,都欲在实用生活之余裕,或在社会的重要典礼,以庄严的建筑、崇高的音乐、闳丽的舞蹈,表达这生命的高潮、一代精神的最深节奏。
建筑形体的抽象结构、音乐的节律与和谐、舞蹈的线纹姿式,乃最能表现吾人深心的情调与律动。
吾人借此返于“失去了的和谐,埋没了的节奏”,重新获得生命的中心,乃得真自由、真生命。
美术对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此。
②中国的瓦木建筑易于毁灭,圆雕艺术不及希腊发达,古代封建礼乐生活之形式美也早已破灭。
民族的天才乃借笔墨的飞舞,写胸中的逸气(逸气即是自由的超脱的心灵节奏)。
画家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谱成一幅如音乐如舞蹈的图案。
所以中国画法不重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
其要素不在机械的写实,而在创造意象,虽然它的出发点也极重写实,如花鸟画写生的精妙,为世界第一。
③西洋画的渊源与背景是埃及、希腊的雕刻艺术与建筑空间。
在中国则人体圆雕远不及希腊发达,亦未臻最高的纯雕刻风味的境界。
晋、唐以来塑像反受画境影响,具有画风,不似希腊的立体雕刻成为西洋后来画家的范本。
而商、周钟鼎敦尊等彝器则形态沉重浑穆、典雅和美,其表现中国宇宙情绪可与希腊神像雕刻相当。
中国的画境、画风与画法的特点当在此种钟鼎彝器盘鉴的花纹图案及汉代壁画中求之。
④在这些花纹中人物、禽兽、虫鱼、龙凤等飞动的形相,跳跃宛转,活泼异常。
但它们完全溶化浑合于全幅图案的流动花纹线条里面。
物象融于花纹,花纹亦即原本于物象形线的蜕化、僵化。
每一个动物形象是一组飞动线纹之节奏的交织,而融合在全幅花纹的交响曲中。
它们个个生动,而个个抽象化,不雕凿凹凸立体的形似,而注重飞动姿态之节奏和韵律的表现。
德州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迫不及待B. 迫不急待C. 迫不急待D. 迫不急待2. 以下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不假思索,所以经常出错。
B. 他做事总是不假思索,所以经常出错。
C. 他做事总是不假思索,所以经常出错。
D. 他做事总是不假思索,所以经常出错。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C.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D.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老师问:“你明天有空吗?”B. 老师问,你明天有空吗?C. 老师问:“你明天有空吗?”D. 老师问,你明天有空吗?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
B.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
C.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
D.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
6. 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项是:A. 他昨天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B. 他昨天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C. 他昨天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D. 他昨天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7. 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准确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B. 他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C. 他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D. 他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8.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倒装句的一项是:A. 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成功。
B. 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成功。
C. 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成功。
D. 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成功。
9.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
B.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
C.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
D.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
重庆市主城五区2025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推动着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在中国广表的国土上,超过190万座的5G基站,星罗棋布。
在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汇集着数百万家数字化工厂,联网设备总数超过7000万台(套)。
数字经济催生的产业新生态为经济运行效率带来很大的变化,从2018年到2021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6.8%,快于国内生产总值6.6%的年均增速,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率变革。
这十年,数字化浪潮还重塑了社会分工。
十年间,我国对199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进行了两次修订。
在最新公示的职业分类中,首次出现了数字职业标识,数量高达90多个,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商务数据分析师、农业数字化技术员……从这些新职业名称可以看出,如今数字职业从业者已分布在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覆盖了一、二、三产业。
十年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45.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如今,从城市到农村,从社会到个人,从线上到线下,中国掀起的数字化浪潮,正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摘编自《解码十年·中国掀起数字化浪潮》)材料二:信息平台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载体,这也提升了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水平。
江苏省扬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详解注意事项: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
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
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书写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长期以来,大家都热衷于讨论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转变,没有注意到我们已经进入了后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中,大众传媒的覆盖面一方面变得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又变得越来越小。
像“有线电视新闻网”这种新形态的传播媒介拥有更广大的观众和读者,其传播的辐射面变得更为宽广。
针对特定读者群的杂志则是窄播的例子,所迎合的是特定的较小人群的口味。
所以大众传媒在这段时间内变得既大又小。
在后信息时代,大众传播的受众往往只是单独一人。
所有商品都可以订购,信息变得极端个人化。
人们普遍认为,个人化是窄播的延伸,其受众从大众到较小和更小的群体,最后只针对个人。
当传媒掌握了我的地址、年龄、收入、购物习惯等时,它也就掌握了“我”——人口统计学中的一个单位。
这种推理完全忽略了窄播和数字化之间的差异。
在数字化生存的情况下,我就是“我”,不是人口统计学中的一个“子集”。
“我”包含了一些在人口学或统计学上不具丝毫意义的信息和事件。
你无法从我的岳母住在哪里、昨晚我和谁共进晚餐,以及今天下午我要搭乘几点的班机到弗吉尼亚州去这类事情中,找出关联性或统计学上的意义,并且从中发展出适当的窄播服务。
但是,这些与我有关的信息却决定着我想要的新闻服务可能和某个不知名的小镇有关。
人口统计学不会关注数字化的个人,假如你把后信息时代看成超微的人口统计学或高度集中化的窄播,那么这种个人化和汉堡王广告词中所标榜的“按你喜欢的方式享受汉堡”没什么两样。
语文试题一.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前进到……自行车时代?①中国从自行车时代进入摩托车时代再进入汽车时代,有十几二十几年的过程。
现在正在把“有车”当作“成功人士”的标志。
这是跟在发达国家后面的前进和发展。
在电视剧中,高速路和立交桥上蠕动的钢铁甲虫群经常作为插入画面标志现代化都市的背景。
自行车,只属于十七岁打工仔的理想。
②私家车普及之后,再进化呢?我们的思路一般是向着更快更高科技更值钱更豪华……升级的。
③那么,私家飞机吧。
不大现实,发达国家好像还没有这个迹象。
④若仅从目前看有两种可能:有私家车的人士越来越多;私家车数量到一定程度便逐渐下降。
⑤过去没有想过第二种可能,因为那好像是逆现代化潮流而动。
但是一位最近到过荷兰的朋友说,荷兰的私家车已经明显少于美国了,现在他们那里是“满大街自行车”。
人们主要靠自行车和公交车代步。
也就是说,第二种可能如今不只是“可能”了——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这个迹象。
问题是,我们跟不跟?⑥最近读了一本《聚焦——来自一个正在变暖的世界的讯息》,美国作家资深气候专家马克•利纳斯全球旅行,到处寻找地球气候恶化的证据,以数字.文字和照片展示给世人看,因为这些讯息是“以一种几乎让人无法觉察的方式降临到地球上的”。
⑦英国洪水,美国飓风,这是新闻常常报道的。
在阿拉斯加,冻土融化,已造成大量建在冻土层上的房屋歪斜,门窗不能打开,不少房屋因下沉得无法居住而废弃。
即使勉强住着,人们也自嘲“小腿肌肉得到了锻炼”,因为家里的地板是倾斜的,“你总是在山坡上”。
以前由冻土支持的柏油路,路边的防护栏“扭曲成奇怪的形状,巨大的裂缝使得黑色的柏油路面四分五裂”,森林因为失去冻土层的支持,云杉东倒西歪,变成了“醉森林”。
作家找到父亲年轻时在巴西利马附近拍摄常年不化的巨大冰川的原址,从原来角度拍下了一座基本裸露的山岩——冰川没有了。
作家在南太平洋上采访了已经开始被海水淹没的26平方公里的小岛国图卢瓦,那里的机场和一些官方建筑已经泡在水洼里,虽然每天还在郑重举行升降国旗的庄严仪式,但人们已经忙着移民新西兰。
退休的老首相托里皮曾经在促成《京都议定书》的会议上演讲,现在该国的九个岛中的一个已完全淹没,没有了任何活的植物,只有岛的基部,只有石头和沙子了。
托里皮悲壮地宣称,他的孩子们应该离开,但是他决不走,他会与图卢瓦“共进退”。
作家还到了中国甘肃的武威,只拍一张沙尘暴照片的功夫,沙尘已经侵入嘴里.耳朵里.头发里和肺里,沙暴已能穿透房屋,沙暴来时屋里弥漫着烟一样的灰尘……⑧获得了这样全球视野的人,才可能获得不是“表演环保意识”的沉痛焦虑。
⑨他的一段话与本文开头时提出的问题有关:“交通仍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祸害中增速最快的一个。
”“对大多数城市居民而言,汽车是个不必要的奢侈品,过多的私家车妨碍了公共交通的发展和运行。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减少汽车使用的频率,短途的话就步行或骑自行车,长途的话则乘公共汽车和火车。
”⑩有理由相信,再现代化下去,必定会有更多人支持这样的生活方式。
!不妨学一学荷兰。
在那里,到处可以租到自行车,租自行车的企业已经形成大规模的托拉斯。
如果从城里上郊区,可以租车骑过去,到达地方后,把车交还到郊区的同一租车企业,自己坐公交车回来。
人们不需要自己拥有.保管和保养私人自行车,也就不用担心车被偷了。
中国有的城市也已经开始出现这样的企业了,祝愿它前途无量——那里空气质量应该在好转中;那里人们的体质也应该在提高中。
当然,那里的自行车制造业也该在不断改进中。
还有,那里的城市交通管理该会比今天少伤脑筋。
@归根结底,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是为了让人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呼吸质量.体能状态和适宜的气温无疑是生活质量中首要的指标。
成功人士的标志,到那时可能是肺的颜色和腰腿肌肉的结实程度,而不是养没养一辆豪华车。
1.本文重点论述了我国“前进到自行车时代”的理由和□□。
(2分)2.第①段中用“蠕动的钢铁甲虫群”来形容“现代化都市” 的状况。
(2分)3.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4.对文中引用《聚焦——来自一个正在变暖的世界的讯息》一书诸多材料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这些材料多角度全方位地描述了全球气候恶化的境况。
B.为了表现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顽强和坚守家园的悲壮。
C.证明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减少汽车使用频率的必要性。
D.说明作者具备全球视野,对环境问题的忧虑真诚可信。
5.第⑩段加点的“再现代化下去”的含义是:(1)(2)(3分)6.本文标题新颖而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评析。
(80字左右)(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
(20分)老人与小鸟①老人的时间大半消磨在一座商城的塔楼上。
这是一个被废弃被遗忘的角落,墙角胡乱堆放着尘封多年的杂物,大圆窗的玻璃混混沌沌且布满裂痕,像老人饱经风霜的脸。
老人每天准时到来,风雨不误。
②老人喘息稍定,便从随身带来的布袋中,抓出一些麦粒.米粒之类,从窗玻璃的破碎处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均匀地撒在窗外的平台上。
像约定一样,一只小鸟立刻飞来了,在平台上欢快地跳跃着,一边啄食,一边发出悦耳的叫声,老人面前有一本精装的英文书,他喜欢念出声来,像是朗读,浑厚而低沉,与鸟声的尖细婉转恰好配成和谐的交响,此刻老人的脸上总是浮现天真的笑容。
③小鸟似乎一点也不美,羽毛是灰色的,身材是娇小羸弱的,黑色眼睛圆而小。
老人从看到她的那一刻,便固执地认为这就是30年前的那只小鸟。
④老人耳边响起司令员的声音:“小声点,别惊动了她!”当年他们每次走进坑道,都会有人重复司令员这句话。
鸟窝筑在坑道口顶部的石缝间,芨芨草和红柳纤枝编成的巢房里,就住着这只美丽的小鸟。
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已不可考。
也许沙漠中的生命太珍贵了吧,从发现她存在的那一刻起,基地的官兵们备加呵护,甚至不敢多看一眼,惟恐她受到了惊吓。
在单调而枯燥的国防施工之余,特别是辗转难眠的长夜里,小鸟是单身汉们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她为什么住在这千里大漠中,为什么孑然一身独往独来,她的伴侣在哪里?她的美妙的歌为谁而唱?她凭什么法宝能在死亡之海中逍遥复逍遥?在这些荒漠开拓者的心中,她无疑是一种美丽.爱情和胜利的象征了。
⑤当人们终于知道,他们的使命是在沙漠中点燃一颗人造的太阳,周围几十公里内的生命也许在一瞬间就荡然无存时,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了。
大家立刻想到了这只可爱的小鸟。
一群年轻人就此召开了“紧急会议”,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案,有人建议立即编制一个简易鸟笼,让她委屈几天,等核试验结束再放出来;有人则主张将鸟窝移至坑道深处,和采样的仪器放到一块,亦可免除辐射的伤害;还有人说,核试验的零点位置离此尚远,小鸟未必就会受到伤害,大可不必慌乱。
但仔细一讨论,均觉不妥。
⑥办法终于想出来了。
任务落在一个文质彬彬的技术员身上,他毕业于一所军事院校,办事干练,为人耿直。
得知任务后他二话不讲,连夜行动,像捉“舌头”一般,悄悄地逮住了这只小鸟,装入一个改装过的仪器包装盒中,便搭乘便车疾驶而去。
按照“紧急会议”的决议,他必须借出差之机,将她带到尽可能远的地方去。
⑦也许是太疲劳了吧,汽车一上路,那技术员竟立刻鼾声如雷。
当他被一阵喧闹声吵醒时,发现人们纷纷下车,有人喊着:“看,有两个太阳!”他立刻兴奋起来:“成功了,我们成功了!”他情不自禁地大声喊着,不顾一切地跳下车去。
大漠中,一颗太阳悬挂在半空,一动不动,那是自然界的太阳——阿波罗,另一颗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那是人造的太阳——被西方科学家称为潘多拉的火球,不断膨胀,色彩变幻,在蘑菇状烟云的簇拥下扶摇直上。
他的眼立刻被泪水所模糊,多年的苦难和折磨,一瞬间都消失净尽了。
⑧忽然,他发现头上黑影一闪,擦擦眼定睛看时,一只小鸟正鼓翅向那火球飞去,速度之快,箭矢未及,瞬间便踪影全无了。
⑨他立刻呆若木鸡。
⑩时光将黑发染白,在老人的感觉里,这一幕永远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使他惊心动魄,追悔莫及。
鸟儿是如何从包装盒中逃走的,一直是个谜。
不管怎样,他的心里从此埋进了一颗痛苦的种子。
!老人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地爬上塔楼,重复着他的动作和天真的笑容,他希望这只在他看来被烈焰.毒云伤害了的小鸟,能在他的细心照料下,恢复往昔的健美和灵气。
然而,事与愿违,那灰色的身影却日渐单薄消瘦,那小眼睛的光泽愈加暗淡了,羽毛却越来越多地竖起。
老人心焦如焚,却也无计可施,他的笑容消失了,登楼的步履也日渐蹒跚。
@在一次由台风引发的夜雨之后,老人发现那鸟儿没有准时到来,他决定等她。
暮霭渐重,华灯初上,他的亲属找到塔楼上,劝他回家,可他不肯。
就在大家拉拉扯扯时,忽然,窗玻璃发出异样的声音。
老人不顾一切冲过去,手被划破了,鲜血顺着手腕汩汩地流下来,他的手里轻轻捧着一团灰色。
他已无法站稳,东摇西晃,但却执著地用颤抖的手,解开衣扣,将奄奄一息的她放在自己温暖的胸口上。
#从那一天起,塔楼上就再没有见到老人的影子。
7.基地的官兵们以“她”称呼小鸟,这是因为。
(2分)8.从全文看,第①段画线部分对大圆窗玻璃的描写,其作用是。
(3分)9.为什么老人固执地认为塔楼上的小鸟“就是30年前的那只小鸟”而加以悉心照料?请简要说明理由。
(2分)10.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6分)A.本文成功地塑造了饱经风霜的老人和文质彬彬的技术员这两个人物形象。
B.本文采用倒叙手法,时空跨度大,结构开阖自如,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本文通过老人及基地官兵与小鸟和谐相处的故事,以小见大表现了主旨。
D.依照作者的思路,全文可分三个层次,其中第⑨段应归为第三个层次。
E.第⑩段“痛苦的种子”贴切地表现了人物的自责.愧疚.焦虑和期盼。
F.第!段通过动作.表情和心理描写,揭示出老人由希望到失望的过程。
11.阅读第⑦段,完成第(1).(2)两题。
(7分)(1)自选一个角度,对本段的场景描写作简要赏析。
(3分)(2)在西方神话里,“潘多拉”是一切灾难的象征。
用“潘多拉”来称谓“另一颗太阳”,与本文的主旨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6空)。
(6分)【注:考生将选做的题号依次填入答题纸空缺前的括号内,然后填空。
不写题号不给分。
第(1)题两空,题号分别为(1-a).(1-b)】12.(1)昔我往矣,。
,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2)往者不可谏,。
(《论语•微子》)(3)明月几时有,。
(苏轼《水调歌头》)(4)可堪孤馆闭春寒,。
(秦观《踏莎行》)(5),清辉玉臂寒。
(杜甫《月夜》)(6),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7),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伶官传序》)(四)阅读下面词作,完成第13~15题。
(8分)瑞鹤仙[宋]袁去华郊原初过雨,见败叶零乱,风定犹舞。
斜阳挂深树,映浓愁浅黛,遥山媚妩。
来时旧路,尚岩花.娇黄半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