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工艺及模具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29.50 KB
- 文档页数:9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1. 引言锻造是一种通过对金属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形状和性能的工艺方法。
锻造工艺及模具设计在制造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锻造的工艺过程和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锻造工艺过程2.1 热锻工艺热锻是指在高温下进行的锻造工艺。
其基本过程包括预热、装料、锻造和冷却四个步骤。
2.1.1 预热预热是将锻造原料加热至一定温度,以提高其塑性和降低锻造压力。
预热温度的选择取决于材料的类型和要求。
2.1.2 装料装料是将预热好的原料放置在锻造模具上,以准备进行下一步的锻造操作。
装料时需要考虑材料的定位和固定,确保锻造过程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1.3 锻造锻造是通过对装料施加压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形状和性能的过程。
在锻造过程中,需要控制加压力、防止材料裂纹和变形等问题。
2.1.4 冷却冷却是将锻件从锻造中取出后,使其慢慢冷却,以缓解残余应力和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2.2 冷锻工艺冷锻是指在室温下进行的锻造工艺。
与热锻相比,冷锻可以更好地控制材料的性能和形状,并且不需要进行预热和冷却,节约能源。
2.2.1 材料的选择冷锻对材料的要求较高,一般选用具有良好塑性和变形能力的材料,如铝、铜等。
2.2.2 模具的设计冷锻模具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模具材料的选择、模具结构的设计、模具的可制造性和可维修性等。
3. 模具设计3.1 模具的分类模具按照其所用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金属模具、木模具和塑料模具等。
其中金属模具是最常用的一种,具有强度高、耐磨性好的特点。
3.2 模具结构的设计模具的结构设计包括上模、下模和侧模的设计。
上模是与锻件上表面接触的模具,下模是与锻件下表面接触的模具,侧模用于锻造中需要有孔的部位。
3.3 模具材料的选择模具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模具的使用寿命、成本和性能要求等。
常用的模具材料有工具钢、合金钢和铸铁等。
3.4 模具的制造工艺模具制造工艺包括模具的加工和装配过程。
锻造工艺与模具设计一、引言锻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方法,通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可塑状态后,使用力量施加在材料上,从而改变其形状和结构。
模具设计是锻造工艺中的关键环节,合理的模具设计可以提高锻造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锻造工艺与模具设计的相关内容。
二、锻造工艺的分类根据加热方式和施加力量的方式,锻造工艺可分为以下几类:2.1 自由锻造在自由锻造中,加热后的金属材料放置在锻造台上,通过锤击或压力的施加来改变其形状。
自由锻造适用于简单形状的锻件制造,如棒状、环状等。
2.2 模具锻造在模具锻造中,金属材料通过模具的形状来决定其最终形态。
模具可以分为两部分:上模和下模。
金属材料在加热后放置在模具中,上下模通过压力施加力量,使金属材料按照模具的形状进行变形。
2.3 冷锻冷锻是在常温下进行的锻造过程,适用于对材料进行塑性变形的锻造工艺。
冷锻可以提高材料的成形性能,使其获得更高的强度和韧性。
2.4 热锻热锻是在高温下进行的锻造过程,通过加热金属材料可以提高其塑性,使其变形更容易。
热锻适用于制造复杂形状的锻件,如汽车曲轴、航空发动机零件等。
三、模具设计的要点模具设计在锻造工艺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模具设计的一些要点:3.1 材料的选择模具应选择适合锻造材料的耐热、耐磨损的材料。
常用的模具材料有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等。
3.2 模具的结构设计模具的结构设计应尽可能简单,易于制造和维修。
同时,模具应具有足够的刚性和强度,以承受锻造过程中的力量和热应力。
3.3 模具的热处理模具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热处理,以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有淬火、回火等。
3.4 模具的涂层处理为了减少模具的磨损和增加其使用寿命,可以对模具进行涂层处理。
常见的涂层材料有硬质合金、陶瓷等。
四、锻造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应用锻造工艺与模具设计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4.1 汽车制造锻造工艺在汽车制造中有重要的地位,汽车的关键部件如曲轴、连杆等都是通过锻造工艺制造而成的。
锻造工艺与模具设计一、锻造工艺概述锻造是指通过施加压力将金属材料变形成所需形状的一种加工方法。
锻造工艺包括预制备、加热、锤击、冷却等多个环节。
通过不同的锻造工艺,可以生产出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二、模具设计概述模具是指用于制造产品的专用工具,通常由上下两个部分组成。
模具设计需要考虑到产品的尺寸、形状等因素,以及生产效率和成本等因素。
合理的模具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锻造前准备1. 材料选择:根据零件要求选择适当的材料。
2. 钢坯切割:根据零件图纸进行钢坯切割,并进行初步加工。
3. 热处理:对钢坯进行热处理,使其达到适当的温度。
4. 模具准备:根据零件要求设计并制作合适的模具。
四、加热将钢坯放入电阻炉中进行加热,使其达到适当温度。
加热温度应该控制在合适范围内,以免影响零件质量。
五、锤击将加热后的钢坯放入模具中,进行锤击。
锤击力度应该适当,以免过度变形或破裂。
在锤击过程中要注意调整温度和压力,以保证零件的质量。
六、冷却在锻造完成后,需要对零件进行冷却。
冷却速度应该适当,以避免产生裂纹或变形。
七、模具设计要点1. 模具结构:模具应该采用合理的结构设计,以便于生产操作和维护。
2. 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
3. 模具加工精度:模具加工精度应该达到要求,以保证产品质量。
4. 模具调试:在使用前需要对模具进行调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5. 模具维护:定期对模具进行维护和保养,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和提高生产效率。
八、总结通过合理的锻造工艺和模具设计,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零件,并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最佳效果。
1。
自由锻工艺规程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根据零件图绘制锻件图(2)确定坯料的质量和尺寸(3)制定变形工艺和确定锻造比(4)选择锻造设备(5)确定锻造温度范围,制定坯料加热和锻件冷却规范(6)制定锻件热处理规范(7)制定锻件的技术条件和检验要求(8)填写工艺规程卡片等。
2。
冷锭加热规范:加热过程分为预热、加热、均热。
保温目的(1)低温装炉温度下保温目的是减小坯料断面温差,防止因温度应力而引起破裂(2)中温800~810°C保温的目的是减小前段加热后坯料断面上的温差,减小温度应力,并缩短坯料在锻造温度下的保温时间,以减小氧化,脱碳,甚至过热过烧。
(3)锻造高温下的保温,是为了防止坯料中心温度过低,引起锻造变形不均,还可以通过高温扩散作用,使坯料组织均匀化,以提高塑性,减少变形不均。
3.确定锻造比:锻造比是表示锻件变形程度的指标,它是指在锻造过程中,锻件镦粗或拔长前后的截面积之比或高度之比,即(Ao,Do,Ho,和A,D,H,分别为锻件锻造前后的截面积,直径和高度)4。
三拐曲轴的锻造过程:锻造曲轴类锻件的基本工序是拔长错移和扭转。
锻造曲轴时应尽可能采用那些不切断纤维和不使用钢材心部材料外露的工艺方案,当生产批量较大且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全纤维锻造。
另外,扭转时,尽量采用小角度扭转.过程:(1)下料(2)压槽〈卡出II段>(3)错移<压出II拐扁方>(4)压槽〈I,III 分段〉(5)压出〈I,III扁方>(6)压槽<I,III与轴端分段>(7)摔出中间,两端轴颈(8)扭转I,III拐各扭30°5。
弯曲类锻件的锻造过程:锻造该类锻件的基本工序是拔长和弯曲.当锻件上有多处弯曲时,其弯曲的次序一般是先弯端部及弯曲部分与直线部分的交界处,然后再弯其余的圆弧部分。
对于形状复杂的弯曲件,弯曲时最好采用垫模或非标累工装等,以保证形状和尺寸的准确性并且提高生产效率.过程〈a〉20t吊钩的锻造过程:1)下料2)拔杆部及两端头部3)弯头部4)弯曲根部5)旋转180°弯根部6)弯曲端部7)弯曲中部8)直立墩弯9)锻出斜面<b〉卡瓦的锻造过程:1)下料2)压槽卡出粮囤3)拔出中间部分4)弯曲左端圆弧5)弯曲右端圆弧6)弯曲中间圆弧.6.墩粗的目的在于:(1)由横截面积较小的坯料得到横截面积较大而高度较小的坯料或锻件。
锻造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锻造工艺是金属加工技术中的一种重要工艺,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汽车、机械等领域。
模具设计则是锻造工艺的关键技术之一,决定了锻件的成形质量和生产效率。
针对行业对锻造工艺及模具设计相关人才的需求,本课程将系统、全面地介绍锻造工艺和模具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同时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相关软件和设备进行模具设计和加工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锻造工艺和模具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2.熟练掌握常用的模具加工设备和软件的使用方法3.较好地运用理论知识进行锻造工艺和模具设计的实际应用4.能够完成简单锻造工艺和模具设计的任务三、课程大纲1. 锻造工艺概论1.1 锻造工艺的概念及分类 1.2 锻造工艺的基本原理 1.3 锻造材料的选用1.4 锻造工艺的设备和工具 1.5 锻造工艺中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2. 模具设计基础2.1 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 2.2 模具的结构和分类 2.3 模具材料的选用 2.4 模具加工的基本原理 2.5 模具装配、调试和维修3. 模具设计软件应用3.1 常用模具设计软件介绍 3.2 模具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 3.3 模具组件的设计与装配 3.4 模具运动分析 3.5 模具加工工艺设计4. 模具加工设备使用4.1 模具加工设备的分类和特点 4.2 模具加工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3 模具加工设备的使用要点 4.4 模具设备维护及损坏处理5. 应用案例分析5.1 锻造工艺和模具设计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案例 5.2 分析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3 基于案例进行模具设计和加工实践四、教学方法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授课、演示、案例分析、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还将组织实地参观和考察,让学生对锻造工艺和模具设计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教材1.《锻压技术基础》(原书第3版)耿永波、杨忠民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2.《模具设计基础》吴强、杨峰编著,中南大学出版社,2019年;3.《UG三维造型教程》(UG NX 10.0版)阎育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锻造是一种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和塑性变形来制造零件的工艺。
它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等领域。
锻造工艺过程中,模具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锻造工艺的基本过程,并探讨模具设计的要点和技巧。
一、锻造工艺过程锻造工艺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材料准备、加热、装料、锻造、冷却和后处理。
1. 材料准备: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是成功进行锻造的关键。
常用的锻造材料有碳钢、不锈钢、铜合金等。
在材料准备阶段,需要对材料进行清洁和切割,以便于后续的加工操作。
2. 加热:将金属材料加热至适当的温度,使其达到塑性变形的状态。
不同的金属材料需要加热到不同的温度范围,以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可塑性。
3. 装料:将预热好的金属材料放入模具中。
模具是用来限制和塑性变形金属材料的工具,它的设计和制造直接影响着锻造零件的质量和形状。
4. 锻造:在加热和装料后,施加压力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
锻造可以分为冷锻和热锻两种方式。
冷锻适用于低碳钢等硬度较低的金属材料,热锻适用于高碳钢等硬度较高的金属材料。
5. 冷却:锻造完成后,将锻造件从模具中取出,进行冷却。
冷却的目的是使锻造件快速降温,以增加其强度和硬度。
6. 后处理:锻造件经过冷却后,还需要进行后处理。
后处理可以包括修整、抛光、热处理等工序,以进一步提高锻造件的性能和表面质量。
二、模具设计要点和技巧模具是锻造工艺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设计和制造直接关系到锻造件的质量和形状。
以下是一些模具设计的要点和技巧:1. 合理选材:模具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硬度和耐磨性,以承受锻造过程中的高温和高压。
常用的模具材料有合金工具钢、合金铸钢等。
2. 结构简单:模具的结构应尽可能简单,便于制造和维修。
过于复杂的结构会增加制造难度,降低模具的使用寿命。
3. 合理布局:模具的布局应合理,使得锻造过程中的力分布均匀。
同时,还要考虑模具的强度和刚度,以避免变形和破坏。
4. 充分利用材料:在模具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废料的产生,充分利用材料。
1.自由锻工艺规程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根据零件图绘制锻件图(2)确定坯料的质量和尺寸(3)制定变形工艺和确定锻造比(4)选择锻造设备(5)确定锻造温度范围,制定坯料加热和锻件冷却规范(6)制定锻件热处理规范(7)制定锻件的技术条件和检验要求(8)填写工艺规程卡片等。
2.冷锭加热规范:加热过程分为预热、加热、均热。
保温目的(1)低温装炉温度下保温目的是减小坯料断面温差,防止因温度应力而引起破裂(2)中温800~810°C 保温的目的是减小前段加热后坯料断面上的温差,减小温度应力,并缩短坯料在锻造温度下的保温时间,以减小氧化,脱碳,甚至过热过烧。
(3)锻造高温下的保温,是为了防止坯料中心温度过低,引起锻造变形不均,还可以通过高温扩散作用,使坯料组织均匀化,以提高塑性,减少变形不均。
3.确定锻造比:锻造比是表示锻件变形程度的指标,它是指在锻造过程中,锻件镦粗或拔长前后的截面积之比或高度之比,即(Ao,Do,Ho,和A,D,H,分别为锻件锻造前后的截面积,直径和高度)4.三拐曲轴的锻造过程:锻造曲轴类锻件的基本工序是拔长错移和扭转。
锻造曲轴时应尽可能采用那些不切断纤维和不使用钢材心部材料外露的工艺方案,当生产批量较大且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全纤维锻造。
另外,扭转时,尽量采用小角度扭转。
过程:(1)下料(2)压槽<卡出II段>(3)错移<压出II拐扁方>(4)压槽<I,III分段>(5)压出<I,III扁方>(6)压槽<I,III与轴端分段>(7)摔出中间,两端轴颈(8)扭转I,III拐各扭30°5.弯曲类锻件的锻造过程:锻造该类锻件的基本工序是拔长和弯曲。
当锻件上有多处弯曲时,其弯曲的次序一般是先弯端部及弯曲部分与直线部分的交界处,然后再弯其余的圆弧部分。
对于形状复杂的弯曲件,弯曲时最好采用垫模或非标累工装等,以保证形状和尺寸的准确性并且提高生产效率。
锻造工艺及模具设计资料大家好,我是一名大学教授,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关于锻造工艺及模具设计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锻造工艺锻造是将金属材料在一定的温度下通过压力变形达到所需形状的一种工艺。
锻造的主要特点是它是以固态变形为主要手段,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工,锻件具有纤维结构,具有高的强度、韧性和可靠性。
锻造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材锻造工艺的原料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因此需要选用具有一定延展性、塑性、韧性和可锻性的金属材料进行锻造。
(2)加热锻造过程中需要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处理,使其达到适宜的塑性状态。
(3)锻造在适宜的温度下,使用锻压机等设备对金属材料进行锻造,以达到所需形状和尺寸。
(4)退火锻造后的金属材料需要进行退火处理,以恢复其塑性和韧性,保证其使用性能。
2.模具设计模具是锻造工艺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其设计质量将直接影响到锻造件的质量和成本。
模具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选材模具材料需要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耐磨性和高温稳定性。
常用的模具材料有合金钢、合金铸铁、电熔钢等。
(2)结构设计模具结构需要合理设计,以保证锻造件的精度和质量。
通常包括上下模、内芯、外壳、挡料等部分。
(3)冷却设计在锻造过程中,模具需要耐受高温和高压的腐蚀和磨损,因此需要合理设计冷却系统,以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4)应力分析在模具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应力分析,以确保模具在使用中不会破裂或变形,同时需要加强模具的强度和稳定性。
以上就是关于锻造工艺及模具设计的简单介绍,感谢大家的阅读。
除了以上介绍的基本知识外,我们还可以探讨一些更深入的问题和技术。
1.锻造工艺的分类锻造工艺可以根据材料的状态和加工方式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1)按材料状态分类:①冷锻:在材料不加热或温度较低时进行的锻造。
②热锻:在材料加热到适宜温度时进行的锻造。
热锻可以分为碳素钢热锻、合金钢热锻、铝合金热锻、镁合金热锻等。
(2)按加工方式分类:①自由锻造:将金属材料置于锻造机上,通过锤击、撞击等方式进行锻造。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第4章自由锻主要工序分析自由锻是指在模具的约束下,锻件在模具空间内进行变形整形的锻造工艺。
其主要工序包括下料、预制凸台、定位、往复锻造、锻前锻后凸台校正、锻后整形、锻件脱模等步骤。
自由锻的主要工序如下:1.下料:根据锻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要求,从锻件毛坯材料中切割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小块材料。
2.预制凸台:将预制块材料放入模具的凸台部分,并用锤具或模具进行敲击,使其在模具空间内完成初步变形。
3.定位:将预制凸台好的块材料放入模具的定位孔中,并用工具进行定位,确保锻件在后续锻造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位置。
4.往复锻造:利用锤击等外力作用于锻件,使其在模具的空间内进行往复变形。
这个过程中,锻件会沿着凸台的轮廓线依次进行膨胀、压缩和扩散等变形,最终达到设计要求的形状和尺寸。
5.锻前锻后凸台校正:在锻造过程中,由于锻件受到力的作用,凸台和锻件之间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错位或变形。
在锻前和锻后,需要对凸台进行校正,保证其与锻件的配合精度。
6.锻后整形:在锻造完成后,可能需要对锻件进行一些细致的整形处理。
比如修整边角、去除表面瑕疵、修改尺寸等。
7.锻件脱模:将完成锻造和整形处理的锻件从模具中取出,并进行除锈、清洗等工序。
自由锻的模具设计需要根据锻件的形状和尺寸要求,制作相应的凸台和定位孔。
模具的设计应该考虑凸台的形状和尺寸与锻件的匹配度,以及凸台和模具的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
同时,还要考虑锻件的变形特点和力的作用点,确保锻造过程中力能够均匀地作用于锻件,防止出现局部变形或破坏。
另外,模具的结构应该简单、易于制造和维修,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要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以确保模具在锻造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性。
总之,自由锻的主要工序包括下料、预制凸台、定位、往复锻造、锻前锻后凸台校正、锻后整形和锻件脱模等步骤,模具的设计需要考虑凸台和定位孔的形状和尺寸与锻件的匹配度,以及锻件的变形特点和力的作用点等因素。
锻造工艺及模具设计资料1. 引言锻造工艺及模具设计在制造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锻造是一种通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可塑性状态并施加压力来改变其形状的金属加工方法,而模具是锻造工艺中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全面、详细地探讨锻造工艺及模具设计,以提供有效的资料和指导。
2. 锻造工艺2.1 锻造的分类根据锻造过程中金属加工状态的不同,锻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分类:1.自由锻造:也称为自由落锻,金属材料在锻造过程中在模具中自由地变形。
适用于简单的锻件制造。
2.模具锻造:又称闭口锻造,金属材料在锻造过程中被模具部分包围,形成所需的形状。
适用于复杂的锻件制造。
3.模锻:将已锻造好的零件放入模具中,再施加压力进行二次锻造,用于提高锻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2.2 锻造工艺的步骤锻造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材料的准备: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并进行预处理,如清洗、切割等。
2.加热:将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以使其具有足够的塑性。
3.锻造:将加热后的金属材料放入模具中,并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其变形成所需的形状。
4.冷却和退火:锻造完成后,对锻件进行冷却和退火处理,以消除应力和提高材料的性能。
5.后续处理:根据需要,对锻件进行表面处理、加工和装配等。
3. 模具设计3.1 模具结构模具是锻造工艺中用于成型金属材料的工具,其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结构合理:模具结构应合理设计,以保证锻件的形状、尺寸和性能。
2.耐用性:模具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以保证长时间使用而不产生损坏。
3.操作性:模具的拆装、调整和维护应方便、简单。
4.生产效率:模具应具备高效生产的能力,降低生产成本。
3.2 模具材料选择模具的材料选择要根据锻造材料的特性和锻造工艺的要求来确定。
常用的模具材料包括:1.铸铁:具有良好的切削性和耐磨性,适用于生产批量较大的模具。
2.铸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适用于生产要求较高的模具。
3.合金钢: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和热强度,适用于特殊要求的模具。
锻造工艺模具(CAD/CAE)分析与设计姓名:李洋李静涛赵艳峰课程名称:拉杆接头模锻设计指导教师:马瑞班级:07级锻压一班2010年11月拉杆接头模锻设计李洋李静涛赵艳峰(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摘要:本次项目是通过锤上模锻成形生产制动器杠杆,锤上模锻主要用于锻件的大批量生产,是锻造生产中最基本的锻造方法。
主要设计步骤有制定锻件图;计算主要参数;确定设备吨位;作热锻件图,确定终锻模膛;确定飞边槽的形式和尺寸;计算毛坯图;选择制坯工步;确定坯料尺寸;设计滚压模膛;设计终锻模膛;绘制锻模图等。
前言: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掌握了基本的模锻设计理论,积累了一些设计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学习奠定了基础。
1.锻件图设计锻件图是根据零件产品图制定的,在锻件图中要规定:锻件的几何形状、尺寸;锻件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锻件的材质及热处理要求以及其他技术条件等内容1.1 分模位置。
为便于锻件脱模,选拨杆锻件的最大投影面为分模面。
1.2 锻件质量锻件质量为2Kg,拨杆材料为45钢,即材质系数为M11.3 拔杆体积拔杆体积为2.68*106mm3 密度:7.85*10-6K g/ mm31.4 锻件复杂系数S=Vd/Vb=2000/(7.46×18.73×5.9×7.85)=0.309,为3级复杂系数S31.5 公差和余量查《锻压手册》表3-1-3[GB12362-1990]【普通级】长度公差为2.2(+1.5 -0.7),高度公差为1.6(+1.1 -0.5),宽度公差为1.6(+1.1 -0.5)错差公差0.5mm 残留边公差0.7mm1.6 机械加工余量余量的确定和锻件形状的复杂程度,成品零件的精度要求,锻件的材质,模锻设备,工艺条件等很多因素有关,为了将锻件的脱碳层和表面的细小裂纹去掉,留有一定的加工余量是必要的该零件的表面粗糙度为∨3(25-100um)查《锻压手册》表3-1-1[GB12362-1990]锻件内外表面的加工余量查得厚度方向1.5-2.0mm 水平方向1.5-2.0mm 取2mm1.7 模锻斜度为了使锻件容易从模膛中取出,一般锻件均有模锻斜度,附加的模锻斜度会增加金属的损耗和机械加工余量,因此在保证锻件出模的前提下,应选用较小的模锻斜度,拔模斜度应按锻件各部分高度和宽度之比值H/B和长度和宽度之比值L/B确定,根据上述原则,该锻件未标注斜率为7°。
1.8 圆角半径锻件上的圆角半径可使金属容易充满模膛,脱模方便和延长模具使用寿命.圆角半径太小会使锻模在热处理或使用中产生裂纹和压塌变形,在锻件上也容易产生折叠,根据《锻压手册》表3-1-6 查得外圆角半径r 2mm,内圆角半径R 5mm1.9 技术要求1.9.1未注模锻斜度7°;1.9.2允许错差量0.5mm;1.9.3允许飞边公差0.7mm;1.9.4允许的表面缺陷深度0.5mm;1.9.5锻件调质热处理。
2.锻件的主要参数根据PROE绘图软件的测量得出锻件的参数为2.1锻件在水平方向投影面积为7973mm²2.2 锻件周边长度为462mm2.3锻件体积273413mm³2.4锻件质量2.1kg3.锻锤吨位的确定按1-2吨锤飞边槽尺寸考虑,假定飞边平均宽度23mm,总变形面积S=(7665+462×23)mm²=18291mm²按G=63KA确定锻锤,取钢种系数K=1,锻件和飞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A=182.91cm²G=63KA=63×1×182.91N=11523KN,选用1t双作用模锻锤。
4.确定飞边槽的型式和尺寸飞边槽及其设计锤上模锻未开式模锻,一般终锻模膛周边必须有飞边槽,其主要作用式增加金属流出模膛的阻力,迫使金属充满模膛。
飞边还可以容纳多余金属。
锻造时飞边起缓冲作用,减弱上模对下模的打击,使模具不易压塌和开裂。
此外,飞边处厚度较薄,便于切除。
选用图8.5中I型飞边槽,其优点时桥口在上模,模锻时受热时间短,温升较低,桥口不易压塌和磨损。
其尺寸按表8-1确定,选用飞边槽的尺寸为:h飞=1.6mm,h1=4mm,b=8mm,b1=25mm,r=1.5mm,F飞=126mm2 飞边体积:V飞=462×0.7×126=40748mmm³5.热锻件设计终锻模膛使锻件最后成形的模膛,通过它获得飞边的锻件,终锻模膛是按照热锻件图来制造和检验的,热锻件图尺寸一般是在冷锻件图尺寸的基础上考虑1.5%的冷缩率。
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应考虑锻模使用后承击面下陷,模膛深度减小等因素,可适当调整。
6.绘制计算毛坯图6.1计算毛坯图的用途6.1.1长轴类锻件选择制坯工步的依据;6.1.2确定坯料尺寸的依据;6.1.3设计制坯模腔的依据6.2根据拨杆的形状特点,共选取17个截面分别计算:S锻,S计,D计6.3 基本尺寸V体=V锻+V飞=2.68*105+40748 =308748mm3平均截面积S均=V体/L计=308748/187=1651mm2平均直径d均=√(4S均/ π) =45.9mm7制坯工步的选择制定模锻工艺过程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制坯工步计算毛坯为一头一杆L杆=112mm L头=75mm根据《中国模具设计大典》第四卷,拐点直径可直接由计算毛坯的直径图或截面图求出近似值d拐=38.5mmα=dmax/d均=65.9/45.9 =1.44 β=L计/d均=187/45.9 =4.07k=(dg-dmin)/L 杆(38.5-30.8)/112 =0.069根据《中国模具设计大典》第四卷图24.2-36此锻件采用闭式滚压制坯工步;为了在锻造时易于充满模膛,选用圆坯料模锻工艺过程为:闭式滚压—终锻8确定坯料尺寸确定模锻所需原坯料尺寸时,应根据锻件的形状和尺寸以及所采用的模锻方法,先计算出所需的金属体积,然后再计算出坯料的截面尺寸和下料长度S坯=S滚=(1.05~1.2)S均确定坯料的截面尺寸,取系数1.1,则S坯=1.1S均=1.1*1435=1578.5mm2d坯=1.13√(S坯)=1.13√(1578.5)=44.9mm实际取d坯=45mm坯料体积:V坯=V体(1+δ)=308748*(1+3%)=318010.4mm3(δ为烧损率)坯料长度:L坯=V坯/S坯+L钳=318010.4/(π/4)*452+1.2*45=254mm9 滚压模膛设计9.1滚压模膛时用来减小坯料某部分截面积,增大另一部分横截面积,以获得接近计算毛坯图的形状和尺寸。
同时它还有滚光坯料表面和去除氧化皮的作用。
9.2 选用开式滚挤压,此种模膛制造较方便,但滚压时,聚料作用较小。
锻件各锻截面变化较小时使用。
9.3 模膛尺寸模膛高度h 根据h=Kd计h杆=24.15mm h头=72.6mm h拐=36.5mm模膛宽度B 根据1.7d坯≥B≥d min,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模膛宽度B杆=43mm B头=60mm B拐=40.6mm模膛长度L 等于计算毛坯图的长度模膛长度根据热锻件的长度L锻确定\L=L锻+(1~3)mm=350mm9.4夹钳口的尺寸:B=60mm h=25mm R0=10mm钳口径尺寸:a=1.5mm b=10mm l=15mm毛刺槽尺寸a=6mm; c=25mm; R3=5mm; R4=6mm; b=25mm10 终锻模膛设计10.1锻件最后成形的模膛,通过它获得带飞边的锻件,,终锻模膛是根据热锻件图制造的。
10.2热锻件图的制定和绘制应考虑以下几点:(1)在热锻件图的全部尺寸上都应计入收缩率,其计算公式为LR=L(1+δ)(2) 热锻件图上明确出分模位置,并指明哪一部分在上模,哪一部分在下模。
(3)热锻件图是供制造锻模用的,因此不必注明公差,但是对于要求很严格的尺寸,可以个别注出必要的制模公差。
(4)注明未注的拔模角,圆角及尺寸收缩率。
(5)热锻件图上应绘出锻件冲孔前的连皮,不绘制产品轮廓线11锻模结构设计模膛的合理布置于否关系着锻件质量的好坏,锻件寿命的高低,生产效率和工作操作的难易。
模锻此拉杆接头的1t模锻锤机组,滚挤模膛和终锻模膛自右向左布置。
用实测方法找出终锻模膛中心离拉杆接头大头后端120mm,结合模块长度及钳口长度定出链槽中心线位置为175mm模块尺寸选为400mm*350mm*175mm1T模锻锤导轨间距为500mm,模块与导轨的间隙大于20mm,满足安装要求。
锻模的承击面积为61653.4mm2,根据《中国模具设计大典》第四卷表24.2-46承击面应大于等于25000~30000mm2,有足够的承击面。
12 模锻工艺流程12.1下料:5000KN型剪机冷剪切下料。
12.2加热:半连续式驴,1220~1240℃12.3模锻:1.5t模锻锤,拔长,闭式滚挤,成型,终锻12.4切边:1600KN切边压力机12.5磨毛刺:砂轮机。
硬度d B=3.9~4.2mm12.6热处理:连续热处理炉,调质。
12.7检验主要参考文献[1]胡亚民,华林.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夏巨諶,韩凤麟,赵一平.中国模具设计大典【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第四卷.[3]东重锻压研究委员会.锻模图册【M】.齐齐哈尔: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出版社,1955.[4]崔忠圻.金属学与热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5]吕立华.计算机辅助连杆锻模设计【A】.重庆: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6]张振纯.锻模图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7]中国锻压协会.锻压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