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活起来 让课堂动起来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如何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如何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如何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课堂活起来,思维活起来
有人说“闷课”的结果就是摧毁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应当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为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打开通路。要向学生多提问或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起来,思维活跃起来,充分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快乐地学习。
设置情境,质疑设问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创设自由思维空间,给足自由思考的时间,要提供适合各层次学生展开思维的不同层次要求,让他们都能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要相信学生,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创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
注重情感,尊重学生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友情,觉得教师可亲可信。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肯定的宽松融洽的氛围中,思维自然是自由灵活的,这为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树立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为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要改变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这一观念,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美。如果在教学中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美的主观感受力,数学美带来的愉悦和享受便能刺激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认识内驱力得到增强,思维得到极大地触发。
课堂,让思维舞动起来
作者:朱晓燕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下)》 2019年第6期
朱晓燕
摘要:语文不止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一门思维学科。以语言作为工具进行思维训练与表达,也是语文学科所特有的功能。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让语文课堂成为思维舞蹈的舞台。
关键词:教育观念;思维创新;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6-0049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总和思维密切联系着。因此,语文不止是一门语言学科,也
是一门思维学科。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训练与表达,也是语文学科特有的功能。语文教师有
责任有义务让语文课堂成为思维舞蹈的舞台。
一、教育观念,你转变了吗
1986 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在“教学目的”中规定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在“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中规定了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
性思维活动”。一直到现在,每次教改都在说:转变教育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创
造性思维能力。但是,再去看看我们的语文课堂———笔者说的不是公开课、赛课等,而是我
们的家常课———我们真的转变了吗?
课堂上,我们嘴里喊着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可是实际上,更多的却是,很多人都在
上演着自问自答的戏码。教师奋力地讲,学生奋力地记,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但是,学生思
维的火花没有被点燃,激情没有被调动,课堂气氛沉闷到了极点。然后剩下的是,教师不断地
抱怨:学生启而不发,学习兴趣不高……而我们自身的问题又在哪里呢?我们转变的观念体现
在哪里呢?
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果
数学课上的脑力劳动是思维的试金石。数学要求人类的思维达到严谨的理性。正如M·克莱因所说:“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在是这种精神,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因而数学教育是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基地。数学作为一门集知识性、思维性于一体的基础学科,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强调数学的理论性和抽象性,把数学教学变成了机械地传授前人的知识经验,教师单调地讲题和学生重复机械地解题,很大程度上仰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又尤其是小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理论性和抽象性思维都不强。如果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只单一地讲解一些非常抽象的理论知识,就会使学生感到淡而无味,毫无兴趣。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智慧,让课堂气氛“活”起来,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知识,拓展思维,启迪智慧,让数学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呢?这是我们每一个数学老师共同思考的问题。由此,我认为应做号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让引入使学生思维活起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果的一半。”一堂效果良好的数学课,与成功的引入新知识是分不开的。恰当地引入新知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从一开始就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让整个课堂的气氛“活”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围绕教师引入的新知识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去归纳,去总结。不同的新知识,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引入,引入的形式应多样化,创设的情境即应与新知识有紧密的联系,又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提问艺术,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一、发掘课堂提问蕴含的潜力
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手段。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
而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提问是老师的事,而学生只管一个字——答。但事实并非如此,提问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更是学生的事。学生可以问课本,问同学,问老师……
教师提问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检查学生获得知识的情况,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等。
而学生恰到好处的提问,则能使自己不断地发现问题,认识自己学习上的优点和缺憾,达到发扬优点,修正缺憾的效果,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基本素质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所以,老师要在提问上发掘潜力,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思路和方向,让学生能在生活中找“问题”,到实验中找“问题”,到想象中找“问题”,到书本中找“问题”,到老师的课堂中找“问题”,到作业中找“问题”,还可以通过比较找“问题”……
二、当前的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l、表面性的提问:老师旨在追求热闹的场面,要求一问齐答,表面上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
2、习惯性的提问:问题未经精心设计,老师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形同口头禅,发问不少,而收效甚微;
3、惩罚性的提问:老师发现某一学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便突然发问,借机整治,久而久之使学生视老师的提问为畏途。这些类型的提问利少弊多,甚至不如不问。
教育心理学向我们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就是不断引导学生生疑、解疑的过程。
让学⽣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可以这样做
课堂活动包括讨论、交流、思考、动⼿等。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学⽣讨论什么、交流什么?如何思考、如何动⼿?这些都要靠教师想办法优化。课堂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学⽣的主体地位,让学⽣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想达到这个⽬的,教师⼀定要巧设计、巧点拨、巧组织,将课堂变
为“活动场”,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课堂前奏活动化
课堂前奏是指上课铃响后还未正式开始上课的时间。这段时间,⼤部分学⽣的内⼼还⽐较躁动,还没有从课间活动的热闹中平静下来。此时,可以通过写字让学⽣静下⼼来。教师先在⿊板上⼯整地抄⼀⾏字,内容可以是名⾔警句、谚语、歇后语等,然后让学⽣跟着抄录⼏遍,最后集体朗诵⼀遍。
例如,执教《和时间赛跑》⼀课时,我在正式讲课前,先在⿊板上写下“⼀⼨光阴⼀⼨⾦”⼏个字。学⽣跟着抄写了两遍,不仅平静了⼼情,还初步了解了课堂学习的内容。写字活动可以训练学⽣的写字能⼒,也可以为正式上课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2、课堂过程活动化
活动式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应是⼀个师⽣互动的过程,活动贯穿始终。活动应由教师统筹规划,从激发学⽣兴趣⼊⼿,围绕培养和发展能⼒精⼼设计。”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活动呢?可以从课⽂导⼊、⽂章推敲、段落细读等⽅⾯⼊⼿。
以课堂导⼊的活动为例,活动导⼊是让学⽣参与教师的课堂导⼊,可以使学⽣的情绪活起来、思维动起来。在执教《卢沟桥的狮⼦》⼀课时,我先播放课⽂泛读录⾳,之后让学⽣结合录⾳,谈谈对卢沟桥狮⼦的印象。许多学⽣都谈到了狮⼦的形状、雕刻狮⼦的难度等细节。学⽣发⾔时,我根据学⽣的发⾔提出⼏个问题,让学⽣带着疑问进⼊课堂学习。经过讨论,学⽣的思维被调动起来,情绪也逐渐⾼涨。
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作者:谢英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3年第11期
重庆市江津区几江中学谢英
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之必需。那么,要想
使课堂充满活力,首先就得让课堂的主体——学生“活”起来。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一节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的思维格外活跃,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成为课堂
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首先,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学生有了信心,有了兴趣,才能在课
堂上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初中物理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多元化的。每个教师的特点能力不同,
教学特色更是各有千秋。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
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所以只有当学习者本身对学习发生浓厚兴趣时,才能使整个学习积极起来,具体表现为:学习
情绪高,学习意志顽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教学方法上,善于运用激励性评语,鼓励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评语本来是
班主任的特权,但是任课教师不时地在反馈内容或形式上(作业、试卷、问卷等),给出适当
的评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有次一位学生同学在作业最后写到:“老师,我心里
有一个秘密,你能帮我吗?好多人都说我笨,我是不是真的笨,我是不是真的不行?我怎么办?物理好难,我就是学不会……”看到这些话语,我认识到了我的失职,痛心之后,我认真地写到:“信心是成功的一半。信心加上99%的努力、辛勤、汗水、科学的方法,一定会成功的。
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
内容提要: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性的、具有动态感的过程,它充溢着无尽的生机与活力,流动着奇异的光芒。一、“爱”在流动;二、“学生与文本”的流动;三、“思维火花”在流动;四、“生活”流入课堂;五、课堂流动的“生成美”。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明星,终于照亮了我们课堂教学的星空,迎来了课堂教学的新曙光,焕发出无尽的魅力!于是,我们的课堂随之“动”起来,“活”起来,充溢着流动的色彩、动态的美……
一、“爱”在涌动
“爱”似一缕温暖的阳光,融化冰冷,驱走严霜,点燃火花,闪亮童心!
不过,爱一个优秀的学生,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的,爱一个差生呢?
不容置疑,学生之间存有着种种的差异,不过,我们更应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他们的个人体验,学会把差异转化为财富,而不是去鄙薄水平差的学生,相反,更应给予他们以关爱,促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试想,在一节课中,如果老师的爱仅仅“无私”地洒向一部分学生,而忽视了其它学生的存有,这怎能算是一节好课呢?
所以,老师的爱则将包容一切,她应无私地洒向每一个孩子幼
小的心田,使之萌发出希望,勃发出力量。从而,主每一个学生真实地走近教师,走入课堂,感受知识的快乐,共同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让课堂“动”起来!
那么,让爱的阳光普照,让爱在流动吧!
二、“学生与文本”的交流
课堂教学应是一个艺术的动态过程,充满着动态美,一节好课,犹如一段音乐,旋律优美,节奏明朗,跳跃。洋溢生命动感的节奏应“流”入课堂!
(一)、“演”溢活力
把适当有效的表演引入课堂,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充分理解课文里蕴藏的思想感情,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设计活泼而有效的数学课堂活动介绍
关于设计活泼而有效的数学课堂活动介绍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一味追求形式上的翻新,为“动”而动,为“活”而,疏于管理,则会导致事与愿违、“活”而不“实”后果,然而,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老师们最大的感触是课堂中活动多了。学生都“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勿庸质疑,“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下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和教学的策略。下面是我就目前教学中的有关“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的教学行为所作的一番思考。
一、课堂热闹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吗?
时下的课堂,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分小组热烈讲座的场面。似乎不计论就不能体现新理念,不合作就不能进行有效探究。观察学生在许多课堂上的表现,盲从的多,争辩的少,附和的多,投入的少。事实上,形式上的合作是无效合作,更谈不上是探究学习的体现,为了实现有效的探究,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合作交流的机会是必要的,但这种合作不是形式上的合作,应当是实质性的合作,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问题情境:适时地引进小组合作学习,在具体组织时,每个学生要有明确的分工,有充分的合作学习的时间,同时要为学生独立探究和相互合作提供中介性的工具——有价值性的问题。
我听过九节公开课,其中一位教师在《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教学中,在创设情境后,利用小组合作探索测量方法,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出了很多方法,其间不免有不同见解的争论:有的认为,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方法好,它使用工具少,操作又方便。有的认为,利用标杆方法好,这种方法在不出太阳的情况下也能操作。有的认为利用镜子的反射方法好,它可以把科学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有的说,把气球升空的方法最简单……同学们兴致越来越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以为这才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用活了教材,这才是让:学生真正“动”了起来。
·课堂建设·
好学、乐学作为素质教育理念核心,教师理应充分落实。而课堂教学氛围优化、学生兴趣激发是使学生好学、乐学的前提,教师在上课时要结合学情,合理运用教学策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优化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方式,情境教学打破了原有“黑板+书本”的呆板教学模式,学生有一定自由发挥空间。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首先,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关的教学情境。情境可以以学生认知冲突为基础,也可以结合多媒体开展教学,然后使他们从内在的知识渴望转变为外部主动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蜜蜂引路》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建类似的故事场景。养蜂人在山上迷路了,碰巧遇到了自己的蜜蜂,于是养蜂人在蜜蜂引导下回了家。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情节,例如,养蜂人是如何形成对蜜蜂的更清晰的了解,在恶劣的环境中蜜蜂是如何返回蜂箱的,等等。但是,教师应该注意关键点教学方式以及渗透教学内容的方式。通过创建故事情节,教师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另外,情境构建不能无的放矢,教师要从学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恰当、合理地完成情境构建,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学效能。
二、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课堂氛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润滑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并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消除学生的顾虑。首先,教师在上课前要依据教学内容准备精彩有趣的开场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课堂教学中多和学生交流沟通。其次,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升课堂效果,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梳理教学内容等,并鼓励学生大胆地对不懂的问题进行质疑和发问,营造一个使学生自信和充满求知欲的教学环境。另外,由于一些学生过于腼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成立学习小组,然后选择某一话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能有差别地对待优生和差生,也可通过表扬优生来激励其他学生的表现欲和求知欲。教师通过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能有效地活跃学生的思维并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放飞学生的思维,让课堂活起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纷纷出现,这也使得传统教学中那种只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而忽略了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没有生存余地了,这不禁让人想到,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主阵地呢?笔者借在一线工作的有利时机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现将其整理如下。
一、敞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让学生主动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给了学生思考的每一个台阶,那么学生只能跟着老师被动地前进,也就谈不上什么主动发展了。事实上,教师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常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把握教材,精心设计如何教,但对于学生如何学,则很少考虑,甚至有些教师根本就不考虑。我建议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促进学生的发展。
1.在课堂教学中放一放手,让学生主动去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怕“放手”之后无法“收手”,对学生不放心。其实,大可不必担心,相反,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知识,探索规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2.在课堂教学中扶助学生,让学生渡过思维的难关
人的一生中需要搀扶的地方很多。学生在自主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往往会有想不明白或不理解的地方,这时的学生思维处在一个
关口,这一关一旦突破,后面的学习将会很顺畅。为此,我们教师就要发挥主导作用,在这关键处“扶”学生一把,让学生渡过这一思维难关,从而顺利地进行下面的学习。
二、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力求让学生学会质疑
课堂教学重在两字,一是必须突出“学”字,要让学生从“学会”转到“会学”;二是必须突出“思”字,要让学生从“学答”转到“学问”。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质疑,再寻求答案,从而激活课堂教学,赋予课堂教学新的活力。
让学生“动”起来让学习“活”起来
1. 引言
1.1 学生如何才能更积极参与学习?
学生如何才能更积极参与学习?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因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对于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自我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学习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需要学生自
主思考、积极参与、主动探索。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
参与呢?
要提倡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课堂互动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兴
趣和积极性。
要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有效途径,学生通
过实践活动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
和掌握知识。
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也是重要的。现代学生对于多媒体
有着天然的亲和力,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呈现知识,可以吸
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组织学生参加团队项目和体育运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
神和领导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更好地投入学
习。
要让学生更积极参与学习,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2. 正文
2.1 提倡学生参与课堂互动
提倡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是一种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有效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常是被动接收知识,而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课堂互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通过参与讨论、提问和解答问题等形式,学生可以将课堂上获取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从而加深记忆和理解程度。参与课堂互动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独立思考和学习。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现代的教育理念认为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构建一个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语言的探研活动中来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个教学模式应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笔者以为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口、动脑、动手”。
一、动口:注重朗读,培养语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堂就是要书声琅琅,语文课堂就是要让学生饱含感情的朗读,反复读,揣摩,了解内容,体会情感,培养语感。笔者在教学《麻雀》一文时,就紧紧地抓住课文的重点段“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指名读,评价读、同桌读、
小组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自然而然的体会到老麻雀那伟大、无私、奋不顾身的母爱。又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又重点抓了朗读训练,首先让学生体会失去亲人的痛苦(平时生活体验),然后教师示范朗读(或播放朗读磁带),饱含感情的朗读,紧紧抓住学生的心,最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多次的反复朗读训练后,学生明确地感受到:严冬时节,人们不畏严寒在十里长街焦急而耐心的等待灵车、送别总理,实际表达了人们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的思想感情,人们的悲痛实际是对总理的怀念之情。就这样,在一次次的朗读训练中,学生逐渐了解语言丰富的内涵,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美,觉得文中字字句句均是“美”,读起来都是“享受”,从而喜读、乐读、好读。
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
作者:卢绍芬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15期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人从《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案例中深感课堂教学的精彩主要源于学生的精彩发现和不断的创新,使课堂教学增添了真实和活力。案例充分说明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和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名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求表现尤其强烈。”该案例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愿望,本人感受很深,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赏析和反思:一、问题是课堂活起来基础。二、创设真实的互动交流空间,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关键词: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案例;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5-052-02
教学的实质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将从重知识的接受性转向综合能力的探究性,从单一的认识性转向多维的体验性,从机械的决定性转向互动的交流性。而教学过程则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从教学来说,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从学生来说,交往是学生思想的解放,个性的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从教师来说,交往意味着上课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参与、分享学习的过程。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教书匠变成促进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下列教学案例充分说明了学生的聪明智慧使课堂异常精彩,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