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九课
- 格式:docx
- 大小:13.17 KB
- 文档页数:3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
案+习题(含答案)
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一、知识储备,复习测评
1、岳飞诗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这里,匈奴是指()
A.女真贵族 B.契丹贵族 C.党项贵族 D.匈奴贵族
2、岳飞抗金的典型战役是()
A、郾城大捷
B、平型关大捷
C、淝水之战
D、昆阳大捷
3、金后来把都城迁到()
A、上京
B、会宁
C、兴庆
D、燕京
4、标志着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的事件是()
A、澶渊之盟
B、南宋的建立
C、宋金议和
D、金把都城迁到中都
5、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地方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战乱长期不息
D、民族政权并立
二、明确目标,提出任务
学习目标:
1.掌握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2.知道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到南宋最终完成
三、自读文本,预习评价
1、你能够找出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南方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吗?
2、北宋从越南引进的新稻种是什么?粮食作物居首位的是什么?哪里成为丰饶的粮仓?北宋推广的经济作物有哪些?
3、两宋时期哪些手工业成就突出?北宋时期哪里的丝织业生产发达?南宋后期,海南岛兴起的什么行业种类较多?宋朝烧制瓷器的有哪些地方?后来发展成瓷都的是哪里?造船业发达的是哪些城市?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什么?南宋的海船配备了什么先进仪器?
4、宋代著名的商业城市有哪些?商业繁荣的表现是什么?著名的商港有哪几处?中国的商船近至哪里?远到哪里?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北宋前期,哪里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名称是什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说课稿
一、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经过半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缺乏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唐朝统治瓦解后,分裂割据局面又一次出现。宋、辽时期政权并立,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政权并立和民族关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上册已经学习北朝时期,对民族关系已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本课地位:
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
1、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2、辽、宋、夏的和战
3、金和南宋的对峙
本课内容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
可分两个阶段去把握,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2、本课的新课标要求是: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正确认识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
3.教材的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政治特点。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有和有战的关系,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生尝试设计知识结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首先,通过提前下发预习案,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小组合作,完成基础知识部分;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正确认识宋、辽、金、西夏的关系,特别是它们之间战争的性质,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互相促进的能力。了解岳飞抗金的故事,逐步形成运用辨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及技能
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及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2.过程及方法
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及区域扩展、商业及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及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及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
难点:商业贸易的繁荣。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和商业贸易的繁荣。三部分内容之间联系密切,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商业繁荣局面的出现,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全面发展直接导致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所以,本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两宋时期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最终促成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
3.商业贸易的繁荣
动脑筋:
展示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北宋开封城平面图,提出问题:《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和《北宋开封城平面图》的比较,你发现它们有哪
些不同之处?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北宋开封城平面图
宋朝时,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市”,而广布于街衢大道和宅巷之中。
材料研读:
材料一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
——长安中鬼材料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箓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南通一巷……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 518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618年,隋朝灭亡,隋炀帝被部下杀死。
2. 589年隋文帝灭陈朝,统一全国。
3. 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它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 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5、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隋朝大运河分为三个点:涿郡、洛阳、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作用: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7.隋炀帝开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8.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9.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了
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
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0.对后世的影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
持了约1300年。
11.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隋末农民起义。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907年唐朝灭亡
2. 626年,李世民即位,627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唐太宗。
3. 贞观之治的表现: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当“贞观之治”。
4. 唐太宗统治措施: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两宋时期的政治特点:民族政权并立
一、民族政权的建立
1、辽:10世纪初(916年),契丹族首领阿保机(即辽太祖)称帝,国号辽,定都上京。
2、北宋:960年赵匡胤(即宋太祖)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
3、西夏:党项族杰出首领元昊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
4、金: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即金太祖),于12世纪前期(1115年)称帝,国号金,定都会宁。
5、南宋:1127年,赵构称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二、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与和
1、辽与宋:宋辽澶州之战后,宋辽议和(即澶渊之盟),辽撤兵,北宋每年给辽岁币。
2、宋与西夏:1044年,西夏与宋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3、金与辽、与北宋:金于1125年灭辽,于1127年灭北宋(靖康之耻)。
4、金与南宋:抗金将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在郾城之战中大败金军,最后被秦桧以谋反罪名杀害。后来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宋向金交纳“岁币”,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对峙局面形成。
岁币,旧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也指地方每年向国家缴纳的钱物。
重要的战役:陈桥驿兵变、澶州之盟、郾城大战
【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练习
一、农业的发展
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①南方战乱较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统治者的措施;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2.区域拓展: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3.表现: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1)水稻:①品种: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②区域: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③结果: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2)经济作物: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②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1)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2)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浙江哥窑等地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制造的海船,配备了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1)城市: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出现了早市和夜市。(2)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城乡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3)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聚龙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下历史(人教版)学案
班级:姓名:号数:____________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学习内容: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P50-55
二、学习目标:
1、知道辽、西夏、北宋的对峙局面;
2、了解女真族的崛起;
3、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的史实;
4、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三、学习重难点:辽、西夏、北宋的对峙局面;
四、学习过程:
(一)【对症方可下药】全班大声齐读本课的学习目标。(1min)
(二)【我读故我会思】仔细、认真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本大意,要求用黑色水笔圈出表示朝代、人物、地点的词语。(要求:不看学案,只看书本。)(5min)(三)【在激流中勇进】紧紧围绕以下三道题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题目。(5min)(请用红笔在书本上标出这三道题的答案)
1、请你说一说北宋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并陈述是通过哪一事件建立了宋朝?
2、澶渊之盟是哪两个政权订立的盟约?该盟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订立的?有什么意义?
3、请你说一说辽、宋、夏、金时期突出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4、思考题:你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四)【团结就是力量】和周围的同学小声的交流、讨论。(1min)
(五)【见证奇迹时刻】回答以上三个问题。(8min)
(六)【万变不离其宗】总结本课内容,再速记。(5min)
五、谁来摘得桂冠:完成以下检测题。(6min)
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的是( )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赵匡胤
2.与北宋并立的西夏少数民族政权是哪族建立的(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回纥
D.党项族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
总结+练习
【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练习
一、农业的发展
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①南方战乱较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统治者的措施;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2.区域拓展: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3.表现: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1)水稻:①品种: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②区域: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
③结果: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2)经济作物: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②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1)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2)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浙江哥窑等地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制造的海船,配备了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2.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时间。
3.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学习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学习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习过程:
自学提纲
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
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
3、基础巩固题。(7')
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宋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宋朝时,哪一作物的种植区域推广到东南地区?哪一作物的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3).手工业的繁荣表现在哪三个行业?
4).我国的瓷都指的是哪里?南宋时,哪个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5).宋代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哪两个?宋朝出现了哪些新的“市”?
6).宋朝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哪些?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7).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的朝代、地区、纸币的名称。
8).经济重心的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完成?
4、师生共同探究(12')
(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2')
(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材料一中的图二“交子”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初中历史七年级第9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通过阅读《清明上河图》、《宋代经济发展图》和《宋代海外贸易图》等图,使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培养其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宋朝经济相关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史料理性分析历史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指导阅读《宋代经济发展图》,归纳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
通过展示中国四大名锦、五大名窑的图片,结合视频资料,感受宋代手工业的繁荣。
对比唐长安城和北宋汴京城、分析《清明上河图》中的小细节,探究宋代商业的新发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时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教学重点:
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
教学难点: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清明上河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问:“这幅画描绘了哪个时期的景象?”学生回答:“宋代。”教师进而提问:“宋代经济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宋代经济的发展。”由此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
2.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三、课堂讲解(20分钟)
1. 教师讲解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如耕作技术的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等。
2. 教师展示中国四大名锦、五大名窑的图片,讲解宋代手工业的繁荣原因。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九课知识点如下:
一、经济重心南移
1.原因:
①北方长期战乱,导致经济衰退。
②南方相对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③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④政府重视农业生产,推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2.过程:
①唐代以后,江南地区逐渐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②宋代时,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③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3.影响:
①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②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二、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1.农业:
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②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
④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⑤茶叶、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扩大。
2.手工业:
①纺织业:南方的丝织业发展尤其突出,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业中心形成。
②制瓷业: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河北定窑、河南钧窑等地的制瓷业也迅速发展。
3.商业:
①商业都市:开封和杭州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②外贸繁荣:广州、泉州、明州、泉州是著名的外贸港口。
③纸币的出现:南宋时期,纸币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
④行会的产生:城市中的商人开始组织起行会,维护自身利益。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意义
1.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实际上是南方经济发展、北方经济相对衰退的过程。这一过程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使得南方成为中国新的经济中心。
2.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与合作: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中,南北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