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完整高中文言文虚词练习_复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0.50 KB
- 文档页数:17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例句分析和练习,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教学难点: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
3.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文言虚词的相关资料和例句。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文言虚词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文言虚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新课:讲解本节课的文言虚词,包括用法和意义,并通过例句进行分析。
3. 课堂练习:给出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练习。
4.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拓展
1. 通过讲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文言虚词运用,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2.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虚词运用的小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估
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文言虚词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反思
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教案
洪海宁
教学类型:复习课
教具准备:多媒体
引语:
同学们,大家知道,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块奇葩。那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执着。几乎每一课都会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言文,共同感受这份独特的美吧。
提到文言文,我们就要着眼于中考,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内,尤其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篇目。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文言文内容分析与名句默写等。考查的形式一般分为单项考查和综合考查两种。本节课,我们就前两项内容做一次复习。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项文言实词。
一、文言实词辨析(板书)
1.通假字辨析。(板书)
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中的“止”通“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
还如:A.甚矣,汝之不惠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A项中的“惠”通“慧”,B项中的“亡”通“无”,C项中的“畔”通“叛”。
复习通假字时的一个重点就是对它的解释。通假字的解释有一定的格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老师把这种格式说出来呢?
学生答(略)
教师总结……很好,下面请大家根据这种格式来分析几道题,分析出来的请直接起立回答。
(出示题目)
【练习】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②一厝朔东
③百废具兴④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教案
第一章: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1.1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分类。
1.2 教学内容
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实词是指有具体意义,能够表示事物、动作、状态、属性等的词,如“山”、“跑”、“快乐”、“聪明”等;虚词是指没有具体意义,主要起连接、助词、语气等作用的词,如“的”、“地”、“得”、“了”、“吗”、“呢”等。实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代词等。
虚词的分类: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语气词等。
1.3 教学活动
教师讲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学生进行实词和虚词的分类练习。
第二章:实词的词义辨析
2.1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实词的词义辨析方法。
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实词进行造句。
2.2 教学内容
词义辨析的方法:从语境、词性、词义范围、词义轻重、词义转移等方面进行辨析。
实词造句的注意事项:选词准确、搭配得当、语义通顺。
2.3 教学活动
教师讲解词义辨析的方法。
学生进行实词词义辨析练习。
学生进行实词造句练习。
第三章:虚词的用法辨析
3.1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虚词的用法辨析方法。
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虚词进行句子构建。
3.2 教学内容
虚词的用法辨析方法:从虚词的词性、位置、功能、搭配等方面进行辨析。
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句子与句子,起到引导、语气、助词等作用。
3.3 教学活动
教师讲解虚词的用法辨析方法。
学生进行虚词用法辨析练习。
学生进行虚词在句子中的运用练习。
第四章:实词与虚词的搭配
4.1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实词与虚词的搭配规则。
文言虚词
第五、六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高考中18个常见虚词的考查方式;学会根据语法、语境准确辨析虚词用法含义;能在句子翻译中准确表达虚词含义。
教学重难点:准确落实句子翻译中的虚词含义,进而带动翻译能力的提升。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小组探究、PPT课件展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文言虚词相关知识梳理。
1、文言虚词指文言文中常用的连词、介词、副词、助词和代词。
2、连词:连接词、词组、分句或句子,表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词。如而、且、那么等。
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方式、目的、涉及或比较的对象以及动作的施事者。如于、以、被等。
副词: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X围、程度、情态、语气的词。如乃、那么等。
助词:附着在词、词组、句子后面表示某种附加意义的虚词。如乎、之、者。
3、18个常见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假设、所、为、焉、也、以、因、于、与、那么、者、之
4、文言虚词的特点:
〔1〕、一词多类。比如“之〞,就有代词、助词、连词等用法。
〔2〕、一类多义。比如“以〞,做介词,就有“用〞、“凭借〞、“按照〞、“把〞等不同意思。
5、高考:新课标高考卷没有单设选择题,放在句子翻译中考查。
师生活动:教师讲解,板书要点,学生记录笔记。〔5分钟〕
二、PPT课件展示2012高考真题,明确文言虚词在句意理解上的重要性。
〔2012年文言文某某卷〕
1、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
2、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
3、得假设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
师生活动:1、学生在笔记本上翻译三个句子〔10分钟〕。
文言虚词练习(一)
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图穷而匕见
4、余闻而愈悲
5、庄宗受而藏之
6、温故而知新
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18、徐而察之
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
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24、既而儿醒,大啼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
文言虚词练习(二)
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4.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
文言综合文虚词复习教案及测试
第一章:文言虚词的概念与作用
1.1 介绍文言虚词的定义和特点
1.2 讲解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1.3 分析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搭配
第二章: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举例
2.1 讲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2.2 分析虚词在句子中的功能和意义
2.3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解答疑问
第三章: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应用
3.1 分析文中虚词的使用和表达效果
第四章:文言虚词的辨析与运用
4.1 讲解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
4.2 学生进行虚词填空练习,教师批改并指导
4.3 分析错误原因,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虚词
第五章:文言虚词的综合练习
5.1 提供一段含有文言虚词的文段
5.2 学生独立完成虚词填空练习
5.3 教师批改并讲解答案,指出常见错误和注意事项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复习,使学生掌握文言虚词的概念、用法和作用,能够正确辨析和运用虚词,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文言虚词的用法和作用,虚词填空练习的辨析和运用。
教学难点: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虚词在文中的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教案、PPT、文言文虚词资料、虚词填空练习题。
教学过程:
1. 引导:回顾文言虚词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对虚词的重视。
2. 讲解:讲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和作用,举例说明虚词在句子中的功能。
3. 练习:学生进行虚词填空练习,教师批改并指导,分析错误原因。
6. 布置作业:提供一段含有文言虚词的文段,学生独立完成虚词填空练习。
教学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虚词学习中的困难,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通过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第六章:文言虚词在古文阅读中的应用
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
文言虚词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常考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会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推断技巧;
3.加深对古文的理解,提升古文化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推断技巧。 二、课型 复习课 三、课时 2课时 四、教具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考点解析:
高考对文言虚词一般不单独考查,通常融合到断句题和翻译题中, 隐性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并且对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上。鉴于虚词在理解文意中的重要作用,考生需要学会辨析易错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掌握文言虚词的推断技法。 (二)文言虚词意义及用法 1.而
(1)练习:
①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 故其国富而兵强。
③ 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 ④ 图穷而匕见。
⑤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⑥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⑦ 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⑧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2)高考真题
① (2016全国卷)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
词性 用法 释义 连 词 ① 表示并列关系 不译,可译“又”
② 表示递进关系 并且,而且
③ 表示承接关系 就,接着,或不译
④ 表示转折关系
但是,却 ⑤ 表示假设关系 假如,如果 ⑥ 表示修饰关系 地,着,或不译 ⑦ 表示因果关系 因而 ⑧ 表示目的关系 来
代词 ⑨ 表示第二人称 通“尔”,你
之安乎?(5分)《宋史·曾公亮传》
②(2018·全国卷Ⅱ)(任峻)威风猛于涣(王涣),而文理不及之。词性用法释义
高三语文文言虚词复习学案
设计:程国栋
第一课时
文言文阅读——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考纲要求:
考纲要求:
《考试说明》关于文言虚词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层级B级。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因、于、与、则、者、之。
“在文中的用法”,就是在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上下文中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作用。复习文言虚词,一般不要求同学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
用。复习文言虚词,一般不要求同学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掌握虚词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掌握虚词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做文言虚词选择题的方法技巧——
1.代入筛选法
这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高考考查文言虚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都放在两个句中加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学课本。课外知识是课内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掌握了课内知识点,特别是掌握了考纲规定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虚词这一小题时自如地运用代入法。答题时先确认判断该虚词在两句中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那一句里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代入另外一句,再看看替代后文意是否通顺、恰当,如通畅,则相同;反之,则不同。
句,再看看替代后文意是否通顺、恰当,如通畅,则相同;反之,则不同。
2.语境推断法
一个虚词,往往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这些解释和用法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不同的语法搭配来进行判断,要充分利用语境来辨别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阅读材料中,要根据上下文的特定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掌握“之〞 “而〞 “以〞虚词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考点阐释
2021年的?测试大纲?明确有15个:
师生 互动进
而、何、 乃、其、且、右、所、为、焉、 以、因、于、与、那么、行探讨 之. 完成 “在文中的用法〞,就是在古文阅读材料的上下文中确定某个虚 词的具体意义和作用.复习文言虚词,一般不要求同学死记硬背虚 词的义项. 二、复习“之〞 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
辍耕之陇上.
学生总
师生互 动进行 探讨完 成
学生独立完成
师生互动进行探讨完成
师生互动进行探讨完成
学生总结规律
学生独立完成
师生互动进行
探讨完
2、也可作连词,表并列,递进,转折,相承,假设等.例如:
立完成3、助词,副词词尾
课堂练习
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师生互动进行探讨完成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那么,何以
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
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 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7 近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答案:1、连词,并列关系2、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3、连词,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4、连词,递进关系5、连词,修饰
关系6、连词,承接关系7、代词,同"助词,放在旬末,表示劝告或感慨语气, “尔〞,可译为你8、语可译为“吧〞“啊〞
四、复习“以〞
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
典型例题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寿不得长
2、自以
3、以天下之美为尽在
文言虚词的复习(一)(教案)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常6个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义。
2、指导、强化学生辨别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及意义的能力,提高应考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及意义,并学会辨析。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复习“之、而”虚词的用法
第二课时复习“子、以、为、其”虚词的用法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指导、强化复习文言虚词“之、而”的用法及意义
一、导语:
文言虚词是今年中考新增的一个考点,为了让我们能更好地应对中考选择题第10题,今天,我们一起强化复习常见文言虚词中的“之”“而”的用法及意义。
二、复习虚词“之”
1、学生回顾“之”用法
⑴代词
⑵助词
⑶动词
2、虚词“之”的用法多变。通常情况下,我们总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它的用法与意义。当我们理解语境遇到障碍的时候,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帮我们判断呢?
引出“结构位置分析法”。
3、找位置特点
引导学生分小组针对不同类型的例句分析得出位置规律(例句见“学案”)
⑴代词:代人、代事、代物(及物)位于动词后
⑵助词:“的”位于名词前
⑶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位于主谓之间
⑷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位于宾语、谓语之间(倒装句)
⑸助词:补充音节,可不译位于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时间副词之后
※动词,到,往位于地理名词前
4、位置特点归纳(口诀)
5、识记位置特点
6、用位置特点指导练习
⑴指出课内文言文语句中加点“之”字用法及意义,并说出判定依据。
⑵指出课外文言文语句中加点字“之”的用法及意义。
三、复习虚词“而”
1、“而”作连词,表哪几种关系?
生归纳“而”字用法:
文言文虚词
(一)文言虚词的分类
1.代词(1)人称代词
①第一人称
吾、予、余、我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余于仆碑,又以悲乎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
②第二人称
女、汝、若、尔、而、乃、子、吾子二三子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静女》(女通“汝”)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晏子治东阿》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而通“尔”)
③第三人称
之、其、彼、厥、渠。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④复数
属、辈、侪、类、徒
若属且皆为所虏。《鸿门宴》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柳敬亭传》(2)指示代词①近指代词
是、此、斯、兹、之、然
这、这个、这里、这样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赤壁赋》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②远指代词
彼、夫、其
那、那个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③无定指代词
或、莫
有的、有的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
或师焉,或不焉。《师说》。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张衡传》
④辅助性代词
所、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顺臾之所学也。《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3)疑问代词
代人
谁、孰
谁、哪一个
吾孰与徐公美?
代事物
何、胡、奚、曷、盍
什么、哪里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盍不为行?《庄子·盗跖》蹈死不顾,亦何故哉?《五人墓碑记》
表处所
安、恶(乌)、焉
在哪里、哪里
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副词(1)时间副词
高考文言文18个虚词复习教案
教学博苑
09-14 1226
高考文言文18个虚词复习教案
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于、与、则、者、之
《考试说明》中确定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用法”就是某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及其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即词性(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有些资料书把代词也归入虚词范围)
二、基础知识。
1.文言虚词的作用:汉语语法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语序和虚词而不是词类的形态变化。文言虚词的具体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与实词一道组成某些结构(如结构助词“者”“所”“之”等)②联系词、词组、句子乃至段落(如连词、介词、以及语气词中的发语语);③表示语气(如语气助词、词气副词);④修饰限制(如副词);⑤称代(代词);⑥调整语序乃至规定语序(如:“唯利是图”中用虚词“是”将宾语“利”提到动词“图”的前面,就是调整语序;疑问代词作宾语时一定位于动词之前,这便是规定语序);⑦表示一定的声音或使音节匀称(前者如叹词,后者如音节助词)。
2.见参考书。
3.复习重点:
1、分清虚实。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和虚化而来的,许多词即可作为虚词用也可作为实词用。例如,“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中的“以”字,如果按虚词“把”或“用”来解释显然不合情理,只有依据语境讲成“率领”才符合当时诸侯之间的实情。
2.辨明词义和用法。虚词大多是多义的,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前后两个“乎”都相当于介词“于”,但前一个应翻译为“在”,后一个应翻译为“比”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及18个虚词逐一精析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及18个虚词逐一精析
12.【以】难点例释:A.“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中的“以”字是虚词用作实词吗?“以”字实际上是“耜”右连部分,古人通过“用耜翻地”来表示“用”这个意思,由此可见,“以”字起初是个动词,属实词。用作介词是虚化的结果(许多介词是从动词转来的)。“贤不必以”中的“以”字,用的是本义。B.在古文里,介词“以”后面的代词“之”往往被省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介词“以”后应有宾语“之”,代前面出现过的“衣食”。这是因为在古代“以”和“之”读音相近,在说话时,往往后者被前者“吞并”,而古人学问是口耳相传,所以学生记录老师的话时,自然也就省去了“之”。我们应该把它当为一种现象记住。(一)介词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③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庖丁解牛》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④以资政殿学士行《指南录后序》。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②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赤壁之战》。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①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②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①以一当十(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③秋以为期(《诗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教案标题:高考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教案目标: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2. 培养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敏感度和运用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和写作的水平;
3. 帮助学生准备高考文言文考试,提高分数。
教学重点:
1. 学习文言虚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
3. 运用文言虚词进行文言文阅读和写作。
教学难点:
1. 理解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2. 运用文言虚词进行文言文的翻译和写作。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PPT、文言文阅读材料、练习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学生对文言虚词的认识,引发学生对文言虚词的兴趣。Step 2:讲解文言虚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0分钟)
教师通过PPT展示文言虚词的定义和分类,并结合例句进行讲解。教师重点解
释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Step 3:分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和特点。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Step 4:文言虚词的运用(15分钟)
教师提供一篇文言文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并标出文言虚词。随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文言虚词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意义。
Step 5:练习与巩固(15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文言虚词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教师可以设计填空题、翻译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以检验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掌握程度。
Step 6:拓展延伸(10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文言虚词的拓展延伸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和变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拓宽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
高考常见文言虚词教案
一、课题名称:高考常见文言虚词解析与运用
二、课程领域:语文
三、课程年级:高中三年级
四、课程目标:
1.理解高考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文言虚词在古文阅读和写作中的运用技巧。
3.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解读能力,增强应对高考文言文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
1.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高考常见文言虚词的解析与运用,并简要说明其重要性。
2.学生回顾并分享他们对文言虚词的初步了解和认识。
第二部分:文言虚词解析(15分钟)
1.教师列举高考常见的文言虚词,并逐一解析每个虚词的意义、用法和常见搭配。
2.教师通过例句和语境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虚词的具体含义和用法。
第三部分:文言虚词运用练习(30分钟)
1.教师提供一些文言文的原文段落,让学生尝试运用文言虚词进行解读和分析。
2.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对文言虚词的解读和理解。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文言虚词的运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第四部分:文言虚词写作练习(30分钟)
1.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文言虚词写作练习,要求使用文言虚词进行文言文段落的撰写。
2.学生交换作品,并互相评价和修改,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3.教师选取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第五部分:总结与拓展(10分钟)
1.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梳理文言虚词的核心要点。
2.教师展示一些高考真题中出现的文言虚词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题目。
3.提供拓展阅读材料或相关网址,供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文言虚词。
六、教学方法:
高考文言虚词教案
教案标题:高考文言虚词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2. 掌握文言文中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搭配;
3. 能够正确运用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1. 虚词的概念和分类;
2. 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搭配;
3. 虚词在文言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 虚词的用法辨析;
2. 虚词的搭配和运用。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考文言文教材;
2.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黑板、教案、课件。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段文言文短文,引导学生回顾文言文的特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Step 2:讲解虚词的概念和分类(10分钟)
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或黑板,讲解虚词的定义和分类,并列举一些常见的虚词,
如“之”、“其”、“乎”、“焉”等。
Step 3:分组讨论虚词的用法和搭配(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虚词的用法和搭配。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和整理,形成小组报告。
Step 4:小组报告和合并总结(10分钟)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报告,介绍所负责的虚词的用法和搭配,并将报告内容整合到黑板上,形成全班共同的总结。
Step 5:练习与运用(15分钟)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如填空、改错、翻译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虚词知识,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Step 6:拓展延伸(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句子,让学生感受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培养对文言文的审美和欣赏能力。
Step 7:课堂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读文言文,提高对虚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