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依从性调查及护理干预
- 格式:pdf
- 大小:2.29 MB
- 文档页数:2
延续护理干预在94例糖尿病患者居家注射胰岛素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居家注射胰岛素中的影响。
方法:将154例居家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4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给予延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1年后的效果差异。
结果:两组干预1年后在胰岛素注射时间、更换部位、针头一次性使用、胰岛素存放、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饮食与运动、低血糖反应发生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护理人员延续护理人员者均由具备5年以上糖尿病护理经验,专业知识丰富、沟通能力好、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
1.2.2 干预方法对照组在患者出院时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指导。
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护理指导外,还要建立患者护理档案,接受为期1年的延续护理干预。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出院前干预。
在患者出院前1周,延续护理人员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胰岛素注射的健康教育,为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所使用的胰岛素注射笔的操作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并对其掌握情况给予实践考察,确定熟练掌握后,和主管医生联系沟通后方可允许出院。
出院时建立延续护理档案,其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家庭地址、电话号码)、应用胰岛素的剂型及剂量、科室及延续护理人员的电话、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和病情变化等。
并发放科室自制的糖尿病饮食运动教育单及胰岛素注射卡。
(2)出院后干预。
出院后第1周内电话回访1次,以后每个月2次,半年后每个月1次,对特殊要求或病情变化患者增加回访次数,必要时进行家庭随访。
1.2.3 延续护理干预措施(1)注射时间:出院后严格执行医嘱,准确应用胰岛素,做到制剂、种类、剂量准确,按时注射[3]。
患者应熟悉自己所用胰岛素的名称、剂型及作用特点。
超短效胰岛素紧邻餐前注射,即使在餐前忘记注射,在餐中也可及时补充注射。
短效胰岛素餐前20~30 min注射,预混胰岛素应根据笔芯中所含的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成分决定注射时间。
运用品管圈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规范率目的: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的规范率。
方法:本科室于2018年10 月成立了品管圈活动小组。
针对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注射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品管圈的方法,进行了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探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活动。
结果:经过6个月的活动,护理人员胰岛素注射规范率由改善前的57%提高至改善后的90%,达到了活动目的。
结论:品管圈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改善工作流程,提高个人价值;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的整体品牌形象。
标签:品管圈活动;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注射; 规范率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就是由相同、相近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
国内许多文献报道,圈活动广泛应用在医疗卫生行业[2]。
近年来,国内许多文献医院也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3]。
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护理人员掌握相关的知识,能帮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患者病情及护理的重点内容。
结合我科专科特点,发现临床上患者存在注射方法不对、重复使用胰岛素针头等问题,导致血糖控制不佳或低血糖的发生,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确定我科品管圈活动主题是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规范率,经过6个多月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故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在品管圈活动开始选取我科6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品管圈活动开始后60例患者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胰岛素规范注射情况,比较其胰岛素规范注射率。
1.2 方法1.2.1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小组成员,明确成员职责,通过圈员的投票,确定圈名为“真心圈”,设有圈徽。
2018年10月18日召开品管圈会议,拟定3个主题。
第1篇:糖尿病患者进行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年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1.6%,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预测到2030年将增长至3.66亿。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改变和促进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和关键,在糖尿病自我管理的“五驾马车”中,饮食治疗是防治糖尿病的基础。
传统的糖尿病饮食教育给予口头、图片式饮食知识宣教,步骤较多,计算比较繁琐,食谱固定,内容少;患者不易掌握和坚持,已不能满足患者需求。
因此,寻找简单、有效、个性化、患者乐意接受,易坚持的饮食治疗方式尤为重要。
本研究是有针对性地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进行个性化综合的护理干预,取得很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年3月至年4月在本科住院及门诊的糖尿病患者。
入选对象:住院一次以上,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思维正常、年龄在35岁以上,肝、肾功能基本正常,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选前已接受降糖药物治疗且病情相对稳定,其药物剂量至少在人选前1个月内保持不变,入选后不增加药物的剂量,不更换药物的种类,只有当空腹血糖小于3.9mmol/L或出现低血糖时,在医生指导下减少药物剂量或停药,具备一定的书写阅读和沟通能力且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
排除标准:糖尿病合并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及糖尿病肾病;妊娠期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等。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00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纳入49例患者,研究途中死亡1例(第10周车祸意外死亡),失访1例(第7个月出国),最终纳入47例,对照组纳入51例患者,研究途中失访2例,最终纳入49例,两组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慢性并发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采用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SDSCA):由丁bert等修订,我国万巧琴等进行翻译,科室5名专家(2名副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护师,1名营养师)进行改编,该量表包括饮食、运动等6个维度,总共15个条目,其中饮食行为5个条目,该量表采用7分制计分,分数的大小表示7d内有几天遵循了自护行为,0分表示7d中未进行相关自护行为,该量表主要用来反映护理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进行的自我管理行为,特别是饮食的依从性行为的比较。
浅析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强化胰岛素治疗中低血糖的影响摘要:目的:全面分析和研究护理干预对2 型糖尿病病患强化胰岛素医治中低血糖的影响要素。
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1年8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初发2 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病人150例。
将150例病患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
观察组对病患进行正常治疗和护理外,还对其实现护理干预。
对照组只对病患进行正常治疗和护理,对两组病患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对强化医治结束以后观察两组病患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治疗期期间的血糖监测次数与低血糖情况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显著好于对照组,低血糖的发生频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2 型糖尿病病患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低血糖的发生概率,提高病患治疗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可以广泛推广。
关键词:全面护理干预;治疗;2 型糖尿病【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85-02糖尿病胰岛素强化的治疗是指对病患实施适当的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每天对病患注射胰岛素使体内的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
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但是讲过相关研究显示糖尿病胰岛素强化的治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但是病患发生低血糖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如果不能对低血糖进行防范和医治,可以导致病患的心脏等器官发生严重的损坏。
所以在强化治疗的过程当中如何有效的防止低血糖发生,降低低血糖对病患的伤害程度,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1.1 研究资料。
收集2010年3月-2011年8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初发2 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病人150例。
都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并经过相关检查可以确诊为初发2 型糖尿病。
实验组75例,男45 例,女30例,平均年龄在30.21-40.35岁之间;对照组75 例,男37 例,女38 例,平均年龄37.02-50.28岁之间,疾病史为2 周-3年。
DOI : 10.13919/j.issn.2095-6274.2019.07.011作者单位: 723000,西安医学院附属汉江医院内二科通信作者: 刘 菲,E-mail: 1354061080@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岛素注射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刘 菲【关键词】 (Key words ) 糖尿病(diabetes);胰岛素(insulin);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护理(nursing)【中国图书分类号】 R587.1目前,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
最新调查资料显示,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6%,糖尿病患者人数居全球首位[1]。
胰岛素治疗是控制血糖,减少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治疗手段。
对于病程较长且伴有并发症、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是最佳的,甚至是必需的措施。
陶花等[2]及张俊蕾等[3]报道,糖尿病患者门诊自行使用胰岛素而导致的不良事件,如:低血糖、高血糖及注射部位感染、出血频有发生。
本研究通过门诊、电话及微信随访西安医学院附属汉江医院2014-01至2016-01院外继续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326例,统计其低血糖、高血糖、注射部位感染、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原因,并寻找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以期降低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岛素注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回顾性分析2014-01至2016-01在我院经住院正规使用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控制平稳达标,且出院后继续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326例。
其中男146例,女180例,年龄35~82岁,平均(56.8±15.3)岁。
所有患者均备有胰岛素笔和家用血糖仪。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住院正规使用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控制平稳达标;(2)出院后继续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3)所有患者均备有家用血糖仪;(4)胰岛素治疗方案相同或相似者。
护理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摘要:本文将社区191例出院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表明观察组的遵医率、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比例、并发症和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1);空腹血糖值各组护理后均显著优于护理前(P均<0.01),护理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可见护理干预对于提高社区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护理干预;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糖尿病是危害社区居民的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但是,许多社区糖尿病病人对疾病防治的相关知识没有完全掌握,无法保证系统治疗疾病[1]。
通过在该人群中开展护理干预活动,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保障得到完整、连续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尽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所致伤残和病死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和生存质量。
作者通过社区调查所得191糖尿病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表明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作者以社区调查所获得的191例糖尿病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107例,女患84例;年龄介于34~76岁之间,平均(中位)年龄49岁;患病时间介于1~13年之间,平均3.5年。
按照随机化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95例)和观察组(9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患病时间、空腹血糖以及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干预组患者出院后在对照组基础上,主要给予的护理干预措施为:①健康资料档案的建立。
评估患者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程度,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根据具体评估信息为与患者及其共同生活人员制订个性化护理干预计划并给予适当辅导,始终保持与包括患者在内的相关人员的密切联系,定期讲解、评估和教育相关糖尿病知识,贯彻执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干预理念,应用心理护理措施使之主动配合并参与护理干预,建立朋友式的的护患关系[3]。
细节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在经过细节护理后的应用效果,以实现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控制。
方法:此次研究主要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份到2012年1月份期间检查并确认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
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细节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上为96.0%,优于对照组(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 对照组临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辅助治疗,例如为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出院前的胰岛素注射等。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细节护理干预,第一,按照全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等,分别在饮食、运动及自我护理等方面给予患者个别教育或集体教育,让患者对糖尿病的治疗及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提高患者临床用药依从性,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第二,指导患者学习相关的检测方法,具体包括微量血糖仪的使用、体质量指数的计算,以及血压的测量方法等。
第三,经常性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胰岛素注射剂和降糖口服药物的剂量、时间等,确保按时正确服药,同时在患者用药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以及患者用药后的反应等。
第四,指导患者进行科学饮食和身体锻炼,以免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血糖受到影响。
第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缓解并消除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重视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等。
1.3 评定标准在患者治疗完成后,发放自行设计的医院临床护理调查表,调查表主要设计有满意、一般、不满意等三项,对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情况加以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此次临床研究中,主要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数材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经过研究,了解到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自我血糖监测的依从性分析【摘要】目的随访和评估短期胰岛素泵强化(csii)治疗后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smbg)的依从性。
方法 118例短期csii后获得临床缓解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统一的自我管理教育,评估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的smbg执行情况,并检查实验室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能坚持smbg的人数比例在基线期和随访3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6个月及1年时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significantly greater proportions of subjects about the smbg frequency in remission group achieved throughout the follow up than those in nonremission group (p7.0mmol/l或2hpg>10.0mmol/l时即建议到医院作静脉血复查。
随访时如能保持稳定血糖水平(fbg<7mmol/l, 2hpg<10mmol/l )至少12个月的患者被定义为缓解组;而患者在12个月内 fpg>7mmol/l或2hpg>10mmol/l,则约一周内复诊,若fpg、2hpg仍超出上述数值者作为治疗失效终点,这些患者被定义为治疗失效组。
这些治疗失效组的患者需按照国际糖尿病联盟和西太平洋的糖尿病治疗指南马上给予降糖药物治疗。
1.2.2 临床客观资料收集和问卷调查收集所有随访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职业、医疗保险和吸烟情况)、出院前患者对smbg的执行情况和hba1c值。
所有上述的资料于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时再一次收集。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分组与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55.1% (65例)患者通过非药物治疗血糖控制在fbg<7mmol/l、2hppg<10mmol/l的范围至少12个月,为缓解组。
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现状及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上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饮食护理作为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控制疾病进程、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现状,包括饮食指导原则、营养素摄入建议以及饮食干预的实践应用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当前研究进展,分析不同饮食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脂代谢及体重控制的影响,以期为未来糖尿病饮食护理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2型糖尿病概述2型糖尿病,也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成人发病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为胰岛素抵抗伴随或不伴随胰岛素分泌不足。
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主要与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生活方式改变以及肥胖症的增加有关。
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包括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障碍和葡萄糖毒性。
在胰岛素抵抗方面,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胰岛素无法有效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进行代谢。
β细胞功能障碍则是指胰腺中的β细胞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来满足身体需求。
葡萄糖毒性是由于高血糖状态对β细胞的直接损害,导致其功能进一步下降。
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多尿、口渴、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以及许多非特异性症状,如疲劳、视力模糊、感染易发等。
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和足部溃疡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β细胞功能,降低血糖水平,从而减缓疾病进展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策略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科学的饮食指导。
三、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现状随着全球2型糖尿病(T2DM)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对T2DM患者的饮食护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内科护理学案例试题及答案案例一:心力衰竭患者1. 案例背景患者刘女士,女,65岁,在门诊被诊断为乙型心力衰竭。
近两个月来,她出现气急、咳嗽、浮肿等症状,日常活动受限。
她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病史,目前正在服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
2. 问题根据刘女士的病情,回答以下问题:a) 描述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和主要病理生理改变。
b) 列举影响心力衰竭发展的常见危险因素。
c) 说明刘女士目前所使用的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
d) 为了帮助刘女士缓解症状,我们还需要采取哪些护理干预措施?答案:a)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满足机体对氧、营养物质等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
它的发病机制包括负荷过重造成心肌损伤、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肌代谢紊乱以及心脏自身病理改变等。
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有心排血功能减退、心腔扩张、心腔负荷增加等。
b) 常见的影响心力衰竭发展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部疾病、肥胖、饮食高盐等。
c)- 利尿剂:可促进尿液排出,减少体液潴留,缓解患者的浮肿症状。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减少外周阻力,改善心脏重塑,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从而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
d) 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如气急、咳嗽等,及时报告医生;协助患者进行规律的运动锻炼,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并记录用药情况;教育患者及家属关于饮食调理和容易引起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并提供相应的营养建议。
案例二:胰岛素使用的糖尿病患者1. 案例背景患者张先生,男,45岁,已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由于血糖无法通过口服药物控制,医生决定开始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并让患者进行相关的自我管理。
2. 问题根据张先生的病情,回答以下问题:a) 胰岛素的作用机制是什么?为什么口服药物无法控制张先生的血糖?b) 张先生在使用胰岛素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c) 除了胰岛素治疗外,还有哪些护理干预可以帮助张先生控制血糖?答案:a) 胰岛素的作用机制包括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促进肝脏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储存以及抑制葡萄糖的产生。
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发布时间:2023-03-03T13:34:27.647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0月20期作者:郑桂红[导读]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郑桂红(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镇平桥卫生院;江苏溧阳213334)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根据护理干预方案的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方案和常规护理干预方案。
将2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血糖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社区护理干预能够获得显著的效果,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同时,他还能够使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社区护理干预;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在我国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多种因素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胰岛素抵抗导致患者体内糖脂代谢出现异常,该病的典型特点是较高的发病率。
目前,该病已成为威胁公共健康安全的一个主要内容。
正是因为临床上缺少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所以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糖类药物来控制血糖,由于多数患者在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对疾病认知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患者在用药依从性等方面整体效果不佳,进而对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在有关研究中提到,临床的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1]。
现对不同护理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产生的影响进行比较。
1.1一般资料患者一般资料(表1)。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案。
在室内摆放一些绿植和鲜花,每天对病房进行消毒和打扫,确保病房内光线柔,合理调控室内的温湿度,对患者实施常规的健康宣教,在生活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指导。
观察组:社区护理干预方案。
(1)成立社区护理团队。
团队成员均参加相关培训,且通过考核。
团队成员具有一定监测血糖和用药以及饮食指导的能力。
糖尿病护理小组用于糖尿病护理效果及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分析发布时间:2022-12-13T06:48:26.694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24期作者:石花燕[导读]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护理小组用于糖尿病护理效果及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石花燕西安大兴医院内分泌科陕西西安 710082[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护理小组用于糖尿病护理效果及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9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糖尿病小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和患者依从性。
结果观察组患者餐前、餐后血糖控制水平好于对照组,依从性97.78%高于对照组93.33%(P<0.05)。
结论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能有效增进糖尿病患者的控糖效果,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小组;血糖;依从性;影响分析糖尿病为常见的血浆葡萄糖代谢性内分泌疾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活性增高引起代谢紊乱[1]。
治疗期间需要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控制饮食、运动预防相关并发症。
此类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有效控制血糖,将其保持水平平稳,由于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导致依从性、配合度较差,控糖效果不佳,进而导致患者丧失治疗信心,降低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2.1-2022.8期间我院糖尿病患者90例,对照组45例患者,男性22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67.23±2.17)岁,平均病程(4.28±2.21)年。
观察组45例患者性比例男24:女21,平均年龄(66.51±5.23)岁,平均病程(4.43±1.17)年。
患者基线资料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日常监测血糖情况、监督用药。
观察组小组护理模式:由临床医生与护理士长带头组建护理小组,了解患者入院后病情与基本信息后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护理患者过程中重视态度和语气保持平和温柔[2]。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就糖尿病患者来说,护理干预对其影响。
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来我院诊治的108例糖尿病住院患者,然后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随访3个月对糖尿病患者相关指标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含量、餐后2h血糖含量、胰岛素用量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对照组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对饮食控制、运动锻炼、遵医服药、血糖监测、低血糖处理进行评分均较对照组为高。
结论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临床应用;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的慢性疾病对人类健康与生命造成严重威胁,近几年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发病年龄也趋向年轻化[1]而对疾病认识的不足、缺少相应的防治知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成[2]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108例糖尿病住院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例,其中男34例女20例,年龄在35-78岁之间,平均56.5岁;病程3-15年,平均9年。
对照组54例,其中男38例女16例,年龄在33-68岁之间,平均年龄50.5岁,病程5-15年,平均10年。
1.2 方法1.2.1 观察组采取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
根据糖尿病国际联盟(idf)提出的措施:糖尿病教育与心理治疗、饮食控制、体育锻炼、药物治疗和自我监测血糖[3]干预措施如下:1.2.1.1 糖尿病教育与心理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积极进行糖尿病治疗。
了解并掌握胰岛素注射和血糖监测技术,对于老年体弱、文盲等特别患者,还可对于饮食、监测、用药、运动给以个别指导。
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应积极改善其情绪水平,稳定治疗水平,对出现的不良情绪应尽早进行排解、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