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整理笔记
- 格式:pdf
- 大小:2.32 MB
- 文档页数:39
教资教育管理学重点教资教育管理学是教育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教育管理的理论、原则和实践。
在教育领域中,管理是确保教育机构和教育资源有效运作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重点探讨教资教育管理学的几个重要方面,包括管理理论、学校管理、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质量评估。
一、管理理论教育管理学的管理理论是教育管理实践的基础。
它包括传统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和教育管理专用理论。
传统管理理论主要包括科学管理、行政管理和组织管理等,这些理论强调效率和规范性。
现代管理理论则更加注重员工参与、团队合作和创新。
教育管理专用理论是指将通用管理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以满足教育机构的特殊需求。
二、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
学校管理涉及到组织结构、领导力、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和学校文化等方面。
在学校管理中,校长是关键角色,他们需要具备优秀的领导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此外,学校管理还需要注重教师培养和学生发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校园文化。
三、教育政策制定教育政策制定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
教育政策直接影响到教育机构的运营和教育质量。
教育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教育目标和资源配置等因素。
同时,政策制定者还应该与学校和教育专家进行充分沟通和合作,确保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教育质量评估教育质量评估是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它可以帮助教育机构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为改进提供依据。
教育质量评估涉及到教学质量、学生绩效和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
评估结果可以用于学校排名和教师绩效评估等,以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
总结:教资教育管理学重点关注管理理论、学校管理、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质量评估等方面。
对于从事教育管理的人员来说,掌握这些重点内容是提高教育管理能力和推动教育发展的关键。
通过研究和应用这些理论和实践,我们将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系,提升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傅树京《教育管理学导论》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行政、管理和教育管理一、管理与行政1.管理的概念:是一种古老的、普遍的、重要的社会现象。
管理活动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共同劳动、集体活动。
管理成为一种专门的社会活动是从奴隶制社会开始的。
管理是人类生存、社会延续、生产发展、科学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之一。
2.管理的概念:管理具有目的性、客观性、过程性、组合性。
3.行政的概念:行使国家赋予的权力,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
二、教育管理1.教育管理是指国家为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培养目标,而对教育系统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一系列有目的的连续活动。
教育行政是指国家对教育的管理。
2.教育管理: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为实现培养目标,遵循教育管理规律,运用一定原理和方法,对学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一系列有目的的连续活动。
自然属性是指教育管理中与生产力、科学技术联系在一起的管理活动。
三、教育管理二重性社会属性是指教育管理中与社会制度、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管理活动。
四、教育管理职能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首次提出管理的职能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这五种职能。
教育管理的基本职能是:决策、组织、领域、激励和控制。
第二节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一、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主要研究教育行政和各级各类学校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原理、原则、制度和方法,揭示并运用教育管理的规律,科学地组织和调整教育系统内部的人际关系,协调各机构和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人力财力物力的作用,为实现教育目的创造良好的条件。
1.社会性:不能离开社会环境,社会效益是主要指标,与社会发展有本质联系2.综合性:对象和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教育管理学的学科特点3.应用性:实践经验4.政策性:由政治制度决定,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相关5.权变性:有系统因素,有偶发因素6.双边性: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三、研究教育管理学的方法1.历史研究法、2.比较研究法、3.调查研究法、4.案例研究法5.实验研究法、6.统计研究法第三节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国外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萌芽阶段2.形成阶段(德国施泰因的《管理学》和达顿斯奈登的《美国公共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施泰因是现代教育行政学理论的创始人)3.发展阶段4.施泰因的《管理学》阐明了社会与国家的作用,阐明了国家与财富分配的管理,阐明了宪政与行政的关系,提出应建立公共教育制度、国民教育属于国家公共事务、国家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介入教育、教育行政是内务行政的重要部分、国家应教育立法建立统一标准。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管理)重点归
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管理)重点归纳总结
本文旨在总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学教育管理)部分的重点内容,供考生参考。
一、教育学
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主要学派
-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 教育学的起源和发展
- 中国教育学的历史演变过程
3. 教育社会学
- 社会学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 教育中的社会化问题
- 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4. 教育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研究理论和教学方法
- 学生个别差异及其教育对策
5. 教育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相关法规- 教师法及其实施办法
二、教育管理
1. 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教育管理的定义
- 教育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 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校管理
- 学校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
- 学校管理中的组织与领导
- 学校管理中的教师发展和评价3. 教育经济与教育投入
- 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育资源的配置与管理
- 教育经费的筹措与分配
4. 教育评价与质量管理
- 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指标体系
- 教育质量管理的原理和实践
- 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质量保障
以上为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管理)的重点归纳总结,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和教育学教育管理理论。
祝您取得优异的成绩!。
新编教育管理学吴志宏第二版笔记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教育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吴志宏教授的《新编教育管理学》第二版作为这一领域的经典教材,不仅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还对当今教育管理领域的发展趋势做出了深刻的分析。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对《新编教育管理学》第二版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学科。
二、全面评估《新编教育管理学》第二版1. 深度分析《新编教育管理学》第二版在深度上对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
吴志宏教授以其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系统地剖析了教育管理的核心概念、原理与方法,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清晰而立体的学科图景。
在第三章“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中,吴教授对教育管理的内涵、特征和功能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阐述,使读者对教育管理学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2. 广度阐释除了深度的阐述外,《新编教育管理学》第二版还在广度上进行了全面的阐释。
吴志宏教授凭借其独特的学术视角,涵盖了教育管理学的多个层面,包括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政策法规、组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他结合丰富的案例和实践经验,使得本书在广度上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内涵。
在第六章“教育管理的组织管理”中,吴教授对学校组织结构、领导与决策、教师队伍建设等内容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使读者对教育管理的多方面内容有了更为立体的认识。
三、总结与回顾通过对《新编教育管理学》第二版的全面评估,我们不难发现,这本教材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做出了令人钦佩的成绩。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对教育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教育管理学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与价值。
在今后的学习与实践中,我们应该深入细致地研读《新编教育管理学》第二版,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管理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育管理学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性。
第4章 教育行政体制4.1 复习笔记一、教育行政体制及其类型1.教育行政体制的含义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是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
它主要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
教育行政体制是国家行政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国家行政体制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2.教育行政体制的基本类型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是指教育行政组织的形态。
根据教育行政权力的划分及行使方式的不同,教育行政体制可以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两种基本类型。
(1)集权制①含义: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其下属地方政府和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一切措施都必须以中央制定的法令和指示为准的教育行政体制。
集权制一般以法国为代表,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基本上也属于集权制。
②优缺点:优点在于有利于教育政策的统一,有利于统筹全局、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便于调节各地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有利于统一办教育的标准,保持全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缺点在于易使教育行政缺乏弹性,难以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也常束缚下级机关办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分权制①含义: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和地方政府在其管辖的范围内有完全的独立权力,中央政府对其在权限内的事项不加干涉的教育行政体制。
分权制一般以美国为代表。
②优缺点:优点在于可以使教育行政管理具有弹性,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事业,还可以充分发挥地方、下级机关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缺点在于权力过于分散,会带来对教育事业在领导与管理上的政令不统一、地方各行其是等问题,造成教育发展上的盲目混乱、教育行政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
正确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是教育行政体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各国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做了许多尝试,一些国家在其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教育行政上的中央与地方合作制,这是一种介于集权与分权两者之间的制度。
《教育管理学》整理笔记(完整版)第一编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一章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1、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按照教育管理对象的特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教育管理学: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狭义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2、为何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中各个因素对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激励或制约的双重作用。
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在什么社会积极条件下,采用什么方法能够激法教育中的激励因素,改变制约因素,此外,在评价教育管理的质量时也是以其社会效益的大小为准蝇的。
3、为何社会科学也是科学?①社会是一个开放系统。
存在于开放系统中的教育,常常受到两类因素的影响,一类是确定性因素,一类是不确定因素。
②社会科学是人的科学。
社会是由人所组成的,人是主体,人又是按照利益不划分为若干个群体。
③社会科学的整体性。
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由若干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因此我们研究社会问题时必须从整体出发,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4、为什么说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之一呢?因为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如社会环境与教育环境、教育目标、教育对象等等。
当这些教育因素各自处于孤立的状态时,它们形成不了教育过程,更达不到教育的预期目标。
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诸因素如何进行组合。
因此教育管理学就成为教育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5、为什么说教育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呢?因为管理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它存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管理科学就是研究管理者这种活动适合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其中也包括教育领域。
但是教育管理又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同于其他行业和部门的管理。
教育管理学就是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
研究如何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来管理教育,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各个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考研专业课笔记(教育管理学、管理学)教育管理学知识体系第一篇:总论(包括第一、二章)第二篇:教育管理体制和机构(包括第三、四章)第三篇:教育管理政策和法律(包括第五、六章)第四篇:教育人员和教育对象的管理(包括第七、八、九章)第五、六篇:教育实务管理(包括第十至十六章)第一章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一、概念题1:管理(一级重点)(P4)(1)含义(2)管理的四个要素2:教育管理的元价值(二级重点)(p15)(1)元价值的含义(2)教育管理的元价值也是效率和效用二:简答题:1:管理与行政的区别(二级重点)(p5)(1)管理和行政各自的含义(2)行政的特征(3)行政和管理在有些时候可以通用2:管理的意义及特征(二级重点)(p7)1:意义:四条2:特征:四条3: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异同(考研真题)(1)相同点(p10)(2)不同电(p12—13第一至第六)4:教育管理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一级重点,考研真题)对象:(p18)范围:即本书的理论框架(p28)三:论述题1: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二级重点,考研真题)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实验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注意搞清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使用的条件,每一种方法都有可能作名词解释出现。
第二章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的历史轨迹一、概念题1:《学记》(一级重点)(P36)(1):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学文献(2):内容:学制与学年的设想、教学管理主张、教师管理2:新教育运动(三级重点)(p54)(1)定义(2)三个创新:学校设置、教学管理、教学方法3:古典管理理论(一级重点)(P56)(1):代表人物(2):基本主张(共8条)4:人际关系学说(一级重点)(p59)(1)代表人物(2)主要观点(3)对教育管理的影响5:行为科学(一级重点)(P63)(1):定义(2):研究领域二:简答题:1:古典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一级重点)(p56)(1)实践上的影响:(p57表格)(2)理论上的影响:(p58)(3)对古典管理理论的批评(p58)2:科层制组织的特征(二级重点)(p61)1:含义:即结构主义2:特征:第61页共5条3:行为科学对教育管理的影响(二级重点p65)(1)理论角度(2)研究方法(3)学科建设注意:各教育家的教育管理思想要记住。
第8章 教育督导8.1 复习笔记一、教育督导的意义1.教育督导的含义教育督导也常被称作教育视导,是指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按照督导的原则和标准,使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行政工作和学校工作通过精密的观察、调查和考核,进而作出审慎的分析和评定,指出成绩和缺点,并提出积极改进意见,使教育工作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的活动。
它是教育行政的一个职能,是教育行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教育督导的性质(1)教育督导的实质是行政监督行政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内部,如行政领导机关或专门监督机关对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监督,其价值取向主要是秩序和效率。
这种监督实际上是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一种手段。
(2)作为行政监督的教育督导所具有的指令性、执法性和权威性①教育督导工作所具有的指令性是有限的行政指令性。
教育督导是上级对下级的、以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为前提进行的,因此具有指令性。
但由于教育活动的复杂性以及现代督导的专业性和民主性,通常情况下,教育督导机构或督学对被督导单位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是指导性的。
②教育督导工作具有执法性。
教育督导的执法性表现在教育督导机构与人员依法进行以引导被督导者给予重视并加以贯彻,达到保证执法的目的。
另一方面是通过各类督导活动的经常性的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其违法行为以达到有效实施法规的目的。
③教育督导工作的权威性。
作为行政监督的教育督导的权威性,与行政监督一样来自其凭借的职权和法纪。
现代教育督导活动越来越强调督导人员不仅依靠职权去影响被督导者,更要依据自然权力即个人所具有的知识、品行、性格魅力、领导艺术等引导被督导者。
3.教育督导的意义(1)建立教育督导制度是加强政府对教育宏观调控的重要途径;(2)建立教育督导制度是实现依法治教的需要;(3)建立教育督导制度是实现教育管理科学化的需要。
二、教育督导的基本职能与具体任务1.教育督导的两个基本职能——监督和指导教育督导的职能,是指教育督导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又指教育督导机关及人员为执行其任务所进行的职务活动。
1、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按照教育管理对象的特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教育管理学: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狭义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主要研究学校、教育类型机构以及非盈利组织的管理,认识教育系统及其政策,提升管理者的认识水平以及管理能力。
2、教育管理学的主要特点是:①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
②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
③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
④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
⑤教育管理学是行动的科学。
3、教育管理学的性质①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
②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③教育管理学的文化性。
4、研究对象教育管理学以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机构的管理现象、管理过程和管理规律为其研究对象。
人类社会最普遍、最有代表性的教育组织和机构是学校,所以学校管理成为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核心。
不过,学校不是孤立存在的,其教育和管理过程要受到社会各方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团体、家长等的影响。
此外,学校的管理也不是学校行政人员所能随意安排的,要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因素的制约,如教育体制、教育经费投入等。
为更深刻、全面地理解学校管理现象,教育管理学就必须研究其他相关问题,如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管理机构的设置、教育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等问题。
5、研究范围我国教育管理学界目前对这门学科的研究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要将教育管理学分成两个科目进行研究,即教育行政学和学校管理学,前者研究国家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和管理,后者研究学校内部的管理工作。
另一种观点是把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单独学科看待,认为这门学科既研究政府的教育行政事务,也研究学校的行政管理事务,并把后者看做前者的一个部分。
我们认为,应将教育管理活动视为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不涉及学校事务的单纯的教育行政,也没有可脱离教育行政的单纯的学校管理。
范文范例学习参考名词解释/管理:管理就是合理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的作用,利用各种关系和各项工作,高效率的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名词解释/教育行政:教育行政是指国家根据一定的政策对教育工作所进行的教育组织、管理和领导。
名词解释/学校管理: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带领并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简答题/教育管理的基本特点答:教育是社会活动的一部分教育管理是一般社会管理的组成部分,它包含的一般管你的共同性质。
他也应反映一般管理的本质。
及教育管理也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严密的组织措施,科学的教育管理应许高效率的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管理与一般社会管理的本质是一致的。
管理内容的教育性。
管理中渗透教育,管理与教育的高度统一,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特点。
管理对象和产品的主体性。
在教育管理中,管理者是人,通过管理要培养的也是人。
管理过程的复杂性。
人才成长周期长,过程非常复杂,因此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在确立目标时既要考虑当前人才的需要,又要预测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论述题/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答:行政组织理论就是在组织中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建立系统的组织制度,运用制度进行管理。
韦伯首先研究了社会控制问题尤其是在政府和工业部门中,少数人是如何控制多数人的问题。
韦伯认为,过去的组织是以两种权利类型为特点的:传统权利和魅力权利。
但在现代社会,这两种权利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倍第三种权利所取代,这种新的权利就是法律权利,他是以理性为基础的建立在法律基础上,有社会合法机构保护的控制形式。
以法律权力为特征的组织就是韦伯所说的行政组织或官僚组织。
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下的官僚组织主要是指通过法定的职位或植物而不是个人或世奇的地位来实施组织管理,这种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一种七药企的效率又去理性的组织,同学是依据法律形式的。
官僚组织强调机械化、专业化、剧毒管、证书(权力集中法,他在组织中消除个人感情等非理性的因素对组织对活动的影响,因此,他临时组织了人们的行为理性化具有一致性和可预测性。
第13章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13.1复习笔记一、学校效能概述1.学校效能的概念关于学校效能的界定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本质属性定义,二是操作化定义。
(1)本质属性定义本质属性定义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概括。
在学校效能的本质特征定义上,学者们的意见较为一致,大多数人认为:学校效能是学校选择目标的适宜程度及实现学校功能的程度。
(2)操作化定义操作化定义是为了便于研究操作而对事物本质特征的一种具体化表述。
在学校效能的操作定义上,学者们的分歧较大,不同的学者所强调的方面不同。
这一领域的主流研究主要关注了学校在促进学生学业成就提高上的贡献,但批评者则认为,应该涵盖范围更广的衡量教育目标实现情况的指标,如公众及服务对象对教育的满意度,学校对社区和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
2.学校效能模型由于学校效能研究视角的不同,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学校效能模型,划分了多种学校效能类型。
目前划分的标准主要有三种:一是学校系统的构成及投入-产出过程;二是学校的目标或功能;三是产生效能主体的层次。
(1)学校效能的社会系统模型这一模型是荷兰学者谢润斯从社会系统论的角度提出的,如图13-1所示。
社会系统模型,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重视学校的生产功能,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产出,将学校效能等同于学校质量效果,强调以较少的资源投入培养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学生。
图13-1学校效能研究的理论模型(2)学校效能的“功能-层次”模型香港学者郑燕祥从学校在现代及未来社会应承担和发挥的功能出发,划分出了25种学校效能。
如表13-1所示。
表13-1五层面、五类别的学校效能“功能-层次”模型此外,这25种功能还可以表现为时间长度上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被分为长期功能和短期功能。
长期功能是指学校长期所产生的持续功能。
短期功能是学校短期内产生的外显功能。
由于学校效能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因此,不同研究所强调的学校效能常常并不相同,此外,就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不同效能之间的关系也并不很清楚,一种效能高并不一定保证其他效能也高,一种效能在某一层面上高,也并不保证其在其他层面上也高,同一效能在不同层面上的表现有时还是相互冲突的。
一、名词解释1、教育管理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管理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
2、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
3、使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
4、权变性原则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5、教育评价是依据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教育活动。
6、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7、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规律和特点,运用现代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学校对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
8、德育管理就是根据学校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的总体要求,提出学校德育管理目标,建立德育管理机构,建设德育工作队伍,制定德育管理制度,并通过德育实施过程的组织协调和对德育工作的质量评估来确保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和德育任务的完成。
9、办学理念是校长办学主题思想的概括,是指学校依据一定的主题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方针,结合本校实际而形成的对自己学校的办学模式、育人目标、育人途径、育人方式系列办学治校育人的根本问题的指导思想。
10、教育领导就是教育领导者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并为下属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促使下属组织及成员实现教育目标或教育任务的过程。
11、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12、教育领导艺术是指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规范化的令人信服的领导技能。
第7章教育计划7.1 复习笔记一、教育计划1.教育计划的起源一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教育计划,即作为教育行政管理学上的计划,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50年代至60年代产生并获得明显发展的。
有人把它称之为现代教育计划。
(1)教育计划的特点①综合性,即它的内容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校外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设想。
②长期性,是指它揭示了5年、10年或20年这样长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并以达成此目标为目的。
③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密切相接。
(2)教育计划产生与发展的背景①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战后重建和如何发展的问题。
②由于苏联早一步实施了计划教育,取得了以1957年卫星上天为标志的巨大成果。
这一计划教育的成功,对世界震动很大,影响和促进了世界教育的计划化。
③随着科技竞争而来的教育竞争的展开,使教育计划在各国迅速建立起来。
2.教育计划的定义(1)教育计划的定义教育计划是指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则、步骤、方法的总和。
(2)教育计划的特征①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计划的前提。
②教育计划是量化了的教育政策目标或教育发展目标。
③教育计划具有技术性。
教育计划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包含着对教育现状的分析、对未来发展的预测、战略上的决策,以及实施方案的建立等程序或步骤。
3.教育计划的类型(1)按照教育计划的规模可以分为教育事业规划和教育计划教育规划与教育计划的区别在于,规划是对较大范围、较大规模及较长时间内教育发展总方向、大目标、主要实施步骤及重大措施的设想。
计划相对规划而言,是指在规划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政策、任务做出的较短时间的具体安排和落实措施,计划的发展指标、措施步骤、时间安排都比较详尽、具体。
(2)按照计划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教育的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是相对而言的。
一般说来,中期计划是长期计划的中间站,短期计划则为实现中、长期计划的一个实际步骤。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目录第1章 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流派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 教育行政体制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教育行政组织及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 教育政策与法律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 教育计划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 教育督导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 教育财政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 教育课程行政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详解第11章 教师人事行政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 教育信息的管理与公开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 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考研真题详解第14章 学校管理过程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3 考研真题详解第15章 学校组织管理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15.3 考研真题详解第16章 学校质量管理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16.3 考研真题详解第17章 学校建筑管理 17.1 复习笔记 17.2 课后习题详解 17.3 考研真题详解第18章 学校公共关系管理 18.1 复习笔记 18.2 课后习题详解 18.3 考研真题详解第19章 学校领导 19.1 复习笔记 19.2 课后习题详解 19.3 考研真题详解弘博学习网————各类考试资料全收录内容简介本书是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4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绪论一、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我国学界对教育管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1、两个科目教育行政(政府对教育领导管理)学校管理(学校内部管理)2、单独学科3、较为科学的认识➢教育行政角度:学校是政府教育行政的对象和目标,政府教育理念、政策和法令需要学校贯彻落实。
➢学校管理角度:学校管理不能游离于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之外,学校制度实际是政府教育理念、政策的直接体现。
(二)教育管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机构的管理活动。
➢概念:研究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机构的教育管理现象,揭示教育管理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学科性质:一个门学科在整个科学体系中的门类和归属。
➢衡量和界定一个学科的性质常用两个维度:1、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2、理论学科还是应用学科?(一)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教育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
➢教育管理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激励与制约作用(二)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具有直接服务于教育管理实践的鲜明目的和功能。
➢不排斥和忽视教育管理学的理论性。
【“学校管理学来自管理的实践,又要回到实践中指导学校的管”“教育管理学可以为教育管理实践开处方提供理论依据,而不能代替处方本身或直接开处方,否则就不能称其为‘学’”】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围四、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管理学产生的条件1、实践基础:19世纪,欧美等国开始建立公共教育制度。
2、理论基础:20世纪西方诞生了工业管理理论。
(二)教育管理学的产生1、19世纪后半期:德国施泰因阐述过国家干预教育的原理及途径2、20世纪初的美国:达顿和斯奈登1908年发表《美国公共教育行政》3、20世纪50年代:行为科学和实证研究方法使教育管理学走上科学之路➢规范研究:根据假设按照事物内在联系,运用逻辑推理得到结论的方法。
回答“应然”➢实证研究:通过实际调查,对客观实际进行具体分析得到结论的方法。
回答“实然”➢行为科学:探究人的行为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