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复习练习题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福建龙岩质检)《记住乡愁》开篇之作《培田村——敬畏之心不可无》呈现了连城培田深厚的客家文化传统,片中展示的对天地、祖先、圣贤的敬畏之心和浓浓的乡愁,引发了海内外华人观众强烈的共鸣。
这种共鸣( )答案:C2.(2018·天津红桥质检)中华文化有极强的包容性,既求同存异,又兼收并蓄。
这种包容性,既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又能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理解。
下列能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是( )①《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汇②岭南文化同异质文化嫁接形成独特流派③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前列④“孔子学院”“鲁班工坊”掀起中国文化热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表现。
中华文化有极强的包容性,既求同存异,又兼收并蓄。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汇、岭南文化同异质文化嫁接形成独特流派均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①②符合题意;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前列,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科技成果,不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与题意不符;“孔子学院”“鲁班工坊”掀起中国文化热说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但未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④与题意不符。
3.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形成了许多风味,主要有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我国各地的饮食文化差异( )①缘于地理、经济、风俗等的差异②阻碍了相互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地域性特征④决定了各地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受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①③符合题意。
区域文化的差异并没有阻碍相互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故②排除。
文化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不是决定,故④排除。
4.(2018·云南统一检测)苏绣至今已有2 000余年的历史。
课时作业(六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中华文化的力量1.[2017·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高三月考]与西方直露表达不同的是,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喜欢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说明( )①人的精神世界总是物化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②中国人民善于在实践中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③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④中国人民自古就有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传统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B 解析: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人的精神表达需要物质载体的支撑,①入选;中国含蓄的表达方式与西方不同,体现了独特性,③入选。
②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
2.[2017·云南省曲靖市高三月考]宋明儒者皆有“出入佛老”之经历,正因为出入佛老,才能真正体会到儒佛思想的异同,使儒学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促使了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这体现了(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的继承性C.中华文化一脉相承D.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答案:D 解析:正因为出入佛老,才能真正体会到儒佛思想的异同,使儒学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促使了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D正确且符合题意;A、B、C都与题意不符,均应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D。
3.[2017·苏州高三调研]第九届江苏省园博会的主展馆苏州馆,设计风格秉承传统中式“宅园合一”理念,巧妙运用了具有苏州特色的白墙灰瓦,并使其与建筑中悬挑的雨棚、玻璃幕墙等现代元素融合。
苏州馆的设计说明了(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创新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A.①③ B.①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 解析:苏州馆,设计风格秉承传统中式“宅园合一”理念,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并使其与建筑中悬挑的雨棚、玻璃幕墙等现代元素融合”说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故①④符合题意,入选;②说法错误,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③说法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8年3月4日,大型京剧文化传承节目《传承中国》在北京电视台开播。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取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
京剧的形成体现了A.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B.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C.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D.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包容性的内涵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二者有递进特点,在和睦相处的前提下,兼收并蓄。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在本质上与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中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要求是一致的。
2.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如下图所示:3.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闽剧,已有400年的悠久历史。
明朝末年,昆山腔、弋阳腔等传入福州,与福州地区方言小调逐渐融合,发展为十二角色的规模,其班社被称为“闽班”。
清末,福州的儒林班、江湖班、平讲班互相吸收音乐唱腔和表演艺术,彼此渗透,民国13年(1924年),郑振铎将《紫玉钗》《墦间祭》送商务印书馆出版,以“闽剧”取代“闽班”之称,从此“闽剧”成为福州地方戏的统一名称。
闽剧的成长体现了A.文化发展方向呈多元化的特点B.中华文化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C.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D.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2.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
课时作业(六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中华文化的力量1.[2017·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高三月考]与西方直露表达不同的是,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喜欢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说明( )①人的精神世界总是物化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②中国人民善于在实践中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③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④中国人民自古就有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传统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B 解析: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人的精神表达需要物质载体的支撑,①入选;中国含蓄的表达方式与西方不同,体现了独特性,③入选。
②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
2.[2017·云南省曲靖市高三月考]宋明儒者皆有“出入佛老”之经历,正因为出入佛老,才能真正体会到儒佛思想的异同,使儒学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促使了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这体现了(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的继承性C.中华文化一脉相承D.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答案:D 解析:正因为出入佛老,才能真正体会到儒佛思想的异同,使儒学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促使了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D正确且符合题意;A、B、C都与题意不符,均应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D。
3.[2017·苏州高三调研]第九届江苏省园博会的主展馆苏州馆,设计风格秉承传统中式“宅园合一”理念,巧妙运用了具有苏州特色的白墙灰瓦,并使其与建筑中悬挑的雨棚、玻璃幕墙等现代元素融合。
苏州馆的设计说明了(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创新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A.①③ B.①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 解析:苏州馆,设计风格秉承传统中式“宅园合一”理念,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并使其与建筑中悬挑的雨棚、玻璃幕墙等现代元素融合”说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故①④符合题意,入选;②说法错误,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③说法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一、选择题1.中华文化的主要特点是()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源远流长、历久弥新C.生生不息、博大精深D.生生不息、历久弥新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
本题直接考查课本基础知识,没有难度,可根据课本知识直接选出即可。
中华文化的主要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正确且符合题意;B、C、D说法都是错误的,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答案:A2.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李约瑟在《自然科学大事年表》中用图表做了说明。
以下图表主要说明了()时间公元前6~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公元400年公元401~公元1000年公元1001~1500年比例50% 62% 71% 58%B.中华古代科技比世界其他各国要先进得多C.中华古代科技决定了当时中华民族的至尊地位D.中华古代科技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解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图表强调古代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成就中占的比重,并没有涉及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故排除。
B选项观点错误,题中图表仅仅说明古代中国科技对世界的贡献大,而不是说明中国古代科技比世界其他国家先进得多,故排除。
C选项观点错误,中华古代科技并没有决定当时中华民族的至尊地位,故排除。
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图表强调古代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成就中占的比重大,说明中华古代科技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故入选。
答案:D3.(2017·三明模拟)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的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福建土楼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
这说明()A.中国的文学艺术在古代就大放异彩B.中国的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C.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D.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解析:“福建土楼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说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故D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梳理夯实基础练习】——课前填写落实温故知新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重要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易错提醒】(1)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但在近代出现了衰微,落后于世界文化的发展。
(2)汉字是文字的一种。
汉字内容丰富,为中华各族人民所认同、通用,但不能说为世界各国人民认同、通用,也不能笼统地说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①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________。
【答案】历史地理特色3。
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①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________的丰富色彩,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________.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________,又有各自的________。
②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________的瑰宝,都是________的骄傲.③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________________。
【易错提醒】中华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具体体现。
【答案】民族文化中华文化共性民族特性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民族凝聚力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1)含义: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层含义。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________;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________。
(2)意义:有利于______________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________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高考政治总复习易错题集锦(试题+答案+分析提示)第二十六讲我们的中华文化新人教版1.2012年8月18日,以“艺术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的第15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开幕。
博览会注重艺术推广和学术交流并重,热烈欢迎世界各国来北京,你的参与是我们不懈的动力!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有巨大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巨大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③使中华文化始终处于世界文化的最前列,在世界文化中居于统率地位④同化了其他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更加发扬光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③【答案】C【分析提示】认为中华文化始终处于统率地位是错误的,排除③;认为“同化了其他民族文化”是错误的,排除④。
2.海峡两岸同宗同源,但在语言文字的具体使用和外来词语的翻译使用上,出现了部分字词在字形、发音、含义等方面的差异。
对此,两岸共同努力,编撰中华语文工具书,台湾旅游管理部门专门制作了大陆和台湾用语对照表,《两岸常用词典》大陆版已完稿。
这些努力有助于( )①展示特色,提升两岸文明程度②彼此融合,消除两岸文化差异③增强认同,共同弘扬中华文化④增进了解,促进两岸交流合作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答案】D【分析提示】《两岸常用词典》的完成,说明两岸对中华文化有共同的认同感,有利于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故选出D项。
②错误,应尊重文化差异。
①与题意无关。
3.文化部确定了宋刻《三国志》《春秋经传集解》等4 478部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及甘肃拉卜楞寺、浙江瑞安玉海楼等62家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这是推动我国古籍保护深入开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国家重视保护古籍,这是因为( )①古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古籍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③古籍具有重要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④保护古籍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分析提示】文献古籍属于史书典籍,它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一,所以①正确。
第三部分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中华文化璀璨、淳韵、绵延,悠然的五千年,激荡于海内外。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 ①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有利于各民族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③有利于对自身文化的认同④有利于对外域文化的理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对包容性的理解,包括包容性的含义和意义。
①②③④都正确,选D 项。
答案:D2.德国文豪歌德在谈到中国文学时说:“当中国人已拥有小说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还正在树林里生活呢!”下列关于中华文学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A.文学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标志B.中国文学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C.中华文学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追求D.中华文学艺术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体现解析:A项表述不恰当,排除。
D项是对科学技术的表述。
C项题干没有体现。
答案:B3.2009年,教育部在中小学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规范校园语言文字,加强德育工作。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②传播中华文明③培育民族精神④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综合国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开展文化活动的意义。
④错误,青少年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不会直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综合国力。
答案:A4.在人类历史上三次后来居上的例子中,美国追赶英国,靠的是鼓励自由竞争、全球扩张,崇尚英雄主义的所谓美国精神;日本追赶美国,提出了“国土有限、文化无涯,以文化立强国”的口号;韩国追赶日本,靠的是“无穷花”的精神(无穷花是韩国的国花,学名叫木槿花,无穷花的花期虽然短,但它要开放就开放得轰轰烈烈)。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启示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D.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解析:从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崛起可以看出考查民族精神,因此要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也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因此答案选D。
中华文化的包含性1.向我们的文化传统致敬,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过去的也是将来的。
有学者把中华文化比作“一个有着强盛向心力的旋涡”,不停与周边各个地方各样文化相融相生,最后形成一个极其丰富而巨大的“时空存在”,形象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整协力、包含力和创建力。
材料表示()①中华文化有其独有的包含性②文化在沟通中流传,在继承中发展③文化与经济互相影响、互相交融④立足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门路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2.儒家思想文化在长久的发展中,不停汲取异质文化,完美自己。
比方,宋明理学关于心性的关注,直接遇到了禅宗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道、释三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是一个例证。
儒家文化的发展()A.是民族生计和发展的精神基础B.印证了中华文化独有的包含性C.说了然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时而变D.对传统文化“取其精髓、去其糟粕”3.福建省惠安女衣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点,在中华民族的衣饰文化中自成一家。
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吸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大海文化的精髓,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停完美。
这表现了()A.传统衣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B.继承传统文化一定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C.衣饰文化使中华文化表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坚持文化的包含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点的重要要素4.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互相影响和交融。
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风俗,演变成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汲取佛教的有利成就,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
这一史实表示()①中华文化拥有极大的包含性②不一样文化的交融致使文化差别性的消逝③学借外来文化要以我主、我所用④文化沟通借是推文化展的根本门路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5.江人文萃,中原、江淮、金陵、吴文化碰撞交融,衍生出若繁星的地方特点文化。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2018·福建龙岩质检)2017年12月15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揭晓。
“冬梦”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
她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
汉字在会徽中的运用说明( )①汉字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③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④汉字已成为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表现。
汉字在会徽中的运用说明汉字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基本载体,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①②正确;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③错误;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错误。
2.(2019·山东济南模拟)在异国他乡,汉字便是一种寄托。
无论你是功成名就还是漂泊沦丧,只要有方块字的伴随,你就会有很多慰藉、很多寄托。
因为无论是象形还是指事,无论是会意还是形声,都已经成为方块字的魂魄,每一个字都有深远的来历,每一个中国人就是那“一撇一捺”。
材料说明( )①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②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质④汉字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表现。
在异国他乡,汉字便是一种寄托,只要有方块字的伴随,你就会有很多慰藉、很多寄托,说明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①②正确;题中未涉及兼收并蓄的特质,③排除;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排除。
3.(2018·北京西城一模)“你来自泥土,头微微扬起,仿佛仰望天空……人头壶,红陶材质,仰韶文化,制作于6 000至6 500年前……”这就是央视推出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人头壶——最初的凝望》。
单元过关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这说明________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 )A.源远流长B.博大精深C.异彩纷呈D.民族凝聚力答案 A解析中华文化千古未绝,体现源远流长,选A。
2.2011年10月29日,“中国·凤凰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节暨第三届中国·凤凰苗族银饰文化节”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隆重开幕。
活动旨在促进各民族团结和谐,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
中华文化使两岸人民融为一体,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健康有益的②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③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④中华文化是联结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 B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①错误;③不符合题意。
3.2011年8月18日,以“艺术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的第14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开幕。
博览会注重艺术推广和学术交流并重,热烈欢迎世界各国来北京,你的参与是我们不懈的动力!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有巨大的包容性,中华文化巨大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③使中华文化始终处于世界文化的最前列,在世界文化中居于统率地位④同化了其他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更加发扬光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③答案 C解析认为中华文化始终处于统帅地位是错误的,③排除;认为“同化了其他民族文化”是错误,④排除。
4.2011年10月19日晚,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在杭州黄龙体育馆落幕。
我国残疾人运动员在残运会上演绎了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动人风采。
这体现了中华民族( ) A.团结统一的精神B.爱好和平的精神C.爱国主义精神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答案 D解析此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成功的背后是苦练内功顽强拼搏、超越自我,体现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第三单元综合训练(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中华文化之所以具有包容性是因为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3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4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
(√)5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6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
(×) 7爱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8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9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奋斗精神。
(×)1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一名句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1妈祖信俗是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级遗产。
千百年来,出于祈福消灾、寻根谒祖的妈祖信俗为百姓所崇拜而传承至今,尤其在台湾2 300万同胞中,就有1 700万信仰妈祖,很多人都把到祖国大陆福建莆田湄洲的妈祖庙谒祖进香当作一生最大的心愿。
这说明( )答案B12“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地域和语言的不同使深圳各地年俗色彩斑斓。
在罗湖,吃根甜蔗讨彩头;在观澜,焖只肥鹅过肥年;在下沙,元宵月圆大盆菜……深圳年俗的不同体现了( )①悠久传统年俗在继承基础上发展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样③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题意通过深圳不同区域的年俗,说明区域文化各具特色,这也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样的体现,②③正确。
①④不符合题意。
1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唐诗的艺术成就令人叹为观止,不仅数量多、质量高,而且诗体大备、流派纷呈。
1. (2018.山东莱芜模拟)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靠键盘书写,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情况,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大型电视活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下列关于汉字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①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③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④汉字传承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C ①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传承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故入选。
②③错误,汉字不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汉字不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故排除.2. (2014.河南郑州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是唯一延续至今的象形文字。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从繁到简、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识读和书写也越来越方便。
几千年来,汉字从来没有被淘汰,相反,传播到周边许多国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进入20世纪,汉字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20世纪初,一些学者主张“废除汉字”、“汉字拼音化”;50年代,国家推行简化汉字引发了汉字繁简之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许多中国人正遭遇“提笔忘字”的尴尬。
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全社会掀起了一场“汉字风暴”,人们重新检视自己对汉字的掌握程度,欣赏汉字之美,体味汉字之韵。
有关专家表示,电脑时代要重视汉字书写,发扬和传承汉字文化。
(l)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分析汉字的发展过程。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电脑时代我们为什么要重视汉字书写。
解析:第 (1)问,一定要明确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设问的指向是分析汉字的发展过程。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选择题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段论述应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兵家
2、,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A 汉代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3、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A 文字的发明
B 史书典籍的出现
C 民族精神的形成
D 科技的创造发明
4、“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这说明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A 源远流长
B 博大精深
C 异彩纷呈
D 民族凝聚力
5、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
A 殷周时期的“敬德保民”思想
B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C 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D 宋元明时期产生的理学
二、非选择题
6、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那么,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主要是什么?
7、绵延发展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
过四大文明古国,也曾经出现过许多优秀的文化体系,但是只有中华文化长期延续
而从未中断过。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1)什么是包容性?
(2)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什么意义?。
高考政治一轮第6讲我们的中华文化精品练习一、选择题1.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原因是( )①汉字出现②史书典籍流传③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④中华文化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④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舍去。
答案:B2.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 )①各民族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增强中华民族自身文化的认同③照搬其他民族的文化④增加对外域文化的理解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③错误,舍去。
答案:B3.海峡两岸同根同祖,2010年3月26日,鸟巢版歌剧《图兰朵》在台中棒球场华丽上演,这是又一次文化和亲情的交流,创下了两岸文化交流的新的里程碑。
积极推进两岸文化领域的交流(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发展②有利于两岸人民增进了解,增强互信,推动两岸之间早日实现“三通”③有利于增强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④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A.①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三通”早已实现,②舍弃。
答案:A4.我国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史官的设置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下来。
如《春秋》、《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
史书典籍能够传承中华文化,这说明( ) 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见证B.我国史书规模浩大、存留丰富C.我国古代史官实行世袭制度D.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解析:B、D项不符合题意,C项有误。
答案:A5.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世界影响力。
18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威廉·查布斯说:“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与伦比的。
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已。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③建筑艺术是中华艺术的重要内容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A.①②③ B.②④C.①②④ D.③④解析:“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与伦比的”说明了中华建筑艺术具有自己的特色,同时也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故②④符合题意。
高考政治复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向我们的文化传统致敬,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过去的也是未来的。
有学者把中华文化比作“一个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漩涡”,不断与周边各个地方各种文化相融相生,最终形成一个极其丰富而巨大的“时空存在”,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整合力、包容力和创造力。
材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有其特有的包容性
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立足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儒家思想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吸收异质文化,完善自己。
比如,宋明理学对于心性的关注,直接受到了禅宗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道、释三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是一个例证。
儒家文化的发展( )
A.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B.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说明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时而变
D.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福建省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
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
这体现了( )
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4.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
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
这一史实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锦绣江苏人文荟萃,中原、江淮、金陵、吴文化碰撞融合,衍生出灿若繁星的地方特色文化。
这说明( )
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C.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中华文化求同存异,融合发展
6.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数千年历史。
围棋是整个中华民族血脉交织、沁骨入髓的情愫。
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由游戏到思想,围棋的思维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蕴藏了东方文明最原始的能量。
材料说明( )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②中华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③文化继承是其发展的前提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木卡姆艺术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创造的,是集说、唱、乐、舞为一体的音乐经典套曲,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十二木卡姆,它融合了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有着“东方音乐明珠”之称。
这一艺术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它( )
①薪火相传、博大精深②尊重差异、兼收并蓄
③博采众长、海纳百川④沿袭传统、洋为中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完(以下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会”。
20世纪20年代起,“古史辨派”以现代方法重新梳理了古文献和史书,对于古书记载上古史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学术界一直深信不疑的五千年文明体系产生动摇,国外学者甚至提出“中国文化西来说”。
2001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开始,经过长期考古调查和发据实例,提出了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突出特征,为中华文明5 000年历史提供了有力证据,填补了世界文明史上非常重要的空白;揭示了各地方文明在彼此竞争、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又相互交流、借鉴,逐渐显现出“一体化”趋势,从中孕育出共同文化积淀、心理认同、礼制传统,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和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原因和源头;同时还发现中原地区的青铜冶炼技术源自中亚地区,但在勤劳智慧的先民手中发扬光大,发展成为日后独一无二、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原因。
(2)请就如何推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提出三条建议。
答案精析
1.A [材料表述的是中华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也面向周边文化博采众长,在交流中发展,①②正确。
题干没有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③不选。
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错误。
]
2.B [A错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是民族文化。
C、D表述与题意不符。
]
3.D [题干关键词:独树一帜和汲取精华,综合之,说明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D正确;C项本身正确,但只说明了第一层意思,A、B与题意无关。
] 4.C [②错误,不同文化的融合并未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④错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
5.D [各种文化碰撞衍生出灿若繁星的地方特色文化,体现出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碰撞融合表明中华文化又渐趋融合,D符合题意。
A是对外而言,材料没有体现。
B 强调源远流长,与题意强调博大精深不吻合。
C强调独特性,与题意强调地域性不符合。
] 6.B [题干体现了作为文化载体的围棋的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博大精深,①④正确。
题干没有涉及文化的区域性,也没有体现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②③不选。
]
7.B [木卡姆艺术融合了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③符合题意。
①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
8.(1)①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或答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亦可)。
各地方文明在相互交流、借鉴中,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基础。
②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或答出“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亦可)。
我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能够和睦相处,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发展。
(2)答案示例:①在全国各地举办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专题展览。
②开设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有理亦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