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动物群体遗传学甚而
- 格式:ppt
- 大小:334.07 KB
- 文档页数:68
第八章群体遗传学(答案)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基因库是:A.一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B.一孟德尔群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C.所有生物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D.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E.一细胞内的全部遗传信息2.一个有性生殖群体所含的全部遗传信息称为:A.基因组B.基因文库C.基因库D.基因频率 E.基因型频率*3. 一个遗传不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代后可达到遗传平衡。
A.1 代B.2 代C.2 代以上D.无数代E.以上都不对4. 在 10000 人组成的群体中,M 型血有3600 人, N 型血有 l600 人. MN 型血有 4800 人,该群体是:A.非遗传平衡群体B.遗传平衡群体C.χ2检验后,才能判定D.无法判定 E. 以上都不对*5 .遗传平衡定律适合:A.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C. X-连锁基因D. A+B E. A+B+C*6 .不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是:A.群体的大小B.群体中个体的寿命C.群体中个体的大规模迁移D.群体中选择性交配E.选择7.已知群体中基因型BB、 Bb 和 bb 的频率分别为 40%, 50%和 10%, b 基因的频率为:A.B.C.D.E.8.先天性聋哑 (AR)的群体发病率为,该群体中携带者的频率是:PTC味盲为常染色体隐性性状,我国汉族人群中 PTC味盲者占9%,相对味盲基因的显性基因频率是:下列哪项不会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A.群体变为很小B.群体内随机交配C.选择放松D.选择系数增加E.突变率的降低11.最终决定一个体适合度的是:A.健康状况B.寿命C.性别D.生殖能力E.生存能力12.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某种遗传病患者经治疗,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存活并生育子女,若干年后,该疾病的变化是:A.无变化B.发病率降低C.发病率升高D.突变率升高E.发病率下降到零13.选择放松使显性致病基因和隐性致病基因频率:A.同样的速度增加 B. 同样的速度降低 C. 显性致病基因频率增加快,隐性致病基因频率增加慢D.显性致病基因频率降低快,隐性基因频率降低慢 E. 二者那不变14. 近亲婚配后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提高的倍数与致病基因频率q 的关系是:A. q 越大,提高的倍数越多B. q 越小,提高的倍数越多C.提高的倍数与 q 无关D.无论 q 的大小,提高的倍数都一样E.以上都不对*15. 遗传平衡群体保持不变的是:A.基因频率B.基因型频率C.群体的大小D.群体的适合范围E.A十 B*16 .一对夫妇表型正常,妻子的弟弟是白化病(AR)患者。
《动物遗传学》课程笔记绪论:一、动物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及任务1. 研究对象:动物遗传学主要研究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包括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以及这些遗传物质如何在生物体内传递、表达和产生变异。
研究对象覆盖了从单个基因、染色体,到整个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
2. 研究任务:动物遗传学的核心任务是深入理解动物遗传变异的机制,揭示遗传信息在生物体内的传递、表达和调控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此外,动物遗传学还致力于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动物育种、生物技术、医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
二、遗传学的发展简史1. 早期遗传学: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是遗传学的起点,他通过观察豌豆的形态变异,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并总结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表型水平的观察和统计分析上。
2. 20世纪初:摩尔根等人的果蝇实验,证实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提出了连锁和交换定律,将遗传学研究推向了细胞水平。
这一时期的研究开始关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物理位置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3. 分子遗传学兴起:沃森和克里克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以及随后的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技术(如DNA测序、聚合酶链反应等)的发展,使得遗传学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
研究者们开始直接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4. 现代遗传学:随着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等交叉学科的发展,遗传学进入了系统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的研究阶段。
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的应用,使得遗传学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
研究者们开始从整体水平上研究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生物体内的调控网络。
三、动物遗传学在动物生产中的地位1. 育种改良:动物遗传学为动物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通过选择和繁殖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可以提高动物群体的生产性能、抗病能力和适应性。
动物遗传学重点整理<第二章>/// 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物质基础是核酸而不是蛋白质核苷酸由碱基,戊糖和磷酸三部分组成RNA分子中的4中主要碱基为A,G,C和尿嘧啶多个单核甘酸通过磷酸二脂键按线性顺序连接上游:把某个核苷酸左边的序列称为5’方向或上游下游:把某个核苷酸右边的序列称为5’方向或下游DNA的一级结构:是指DNA分子中4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和排列顺序DNA的二级结构:是指两条核苷酸反向平行盘绕梭生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高级结构:是指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旋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信使RNA:是蛋白质结构基因转录的单链RNA,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它载有确定各种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密码信息,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核糖体RNA:核糖体RNA和蛋白质组成核糖体微卫星DNA:以2~6个核苷酸串联重复序列称为微卫星DNA小卫星:以6~25个核苷酸为核心序列的串联重复序列称为小卫星DNA转移RNA:是一类小分子质量的RNA,tRNA在翻译过程中起着转运各种氨基酸至核糖体,按照mRNA的密码顺序合成蛋白质的作用基因:生物性状的遗传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这种遗传因子称为基因断裂基因:绝大部分真核基因的编码序列是不连续的,它们往往被一些非编码的DNA序列间隔开,形成一种断裂结构外显子:把断裂基因中的编码序列称为外显子内显子:把非编码的间隔序列称为内含子重叠基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则为重叠基因GT-AG法则:每个内含子的5’端起始的两个核苷酸都是GT,3’端末端的两个核苷酸都是AG,这是RNA剪接的信号,这种接头的形式称为GT-AG法则开放阅读框:结构基因中从起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的这一段核苷酸区域,其间不存在任何终止密码,可编码完整的多肽链,这一区域被称为开放阅读框信号肽序列:在分泌蛋白基因的编码序列中,在起始密码子之后,有一段富含疏水氨基酸多肽的序列,称为信号肽序列启动子:启动子是指准确而有效地启动基因转录所需的一段特异的核苷酸序列增强子:增强子也是一种基因调控序列,它可使启动子发动转录的能力大大增强,从而显著地提高基因的转录效率沉默子:是另一种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调控序列,它通过与有关蛋白质结合,对转录起阻抑作用。
动物进化中的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动物进化是指生物体在长时间的适应环境和适应压力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改变其遗传特征的过程。
在动物进化过程中,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动物进化中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意义进行探讨。
一、群体遗传结构的定义和影响因素群体遗传结构是指一个群体内个体间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的分布。
群体遗传结构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基因突变、性别比例、基因流动、随机遗传漂变以及自然选择等。
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遗传变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它可以使一个群体内的个体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改变群体的遗传结构。
2. 性别比例:性别比例失衡或者性别比例变化也能对群体遗传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如果一个种群中雄性比雌性多,那么会导致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3. 基因流动:基因流动是指不同群体间基因的交换。
当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频繁时,会使不同种群间的遗传结构变得相似。
4. 随机遗传漂变:随机遗传漂变是指群体中个体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发生随机变化的现象。
这种随机的漂变可能会导致群体的遗传结构发生改变。
5.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有利于某些基因型个体的生存和繁殖,从而使这些基因型在群体中的比例逐渐增加的过程。
自然选择是影响群体遗传结构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二、遗传多样性的定义和意义遗传多样性是指群体内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
它可以通过观察基因的分布、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等来评估。
遗传多样性对动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1. 适应性进化:遗传多样性使得群体内个体之间具有不同的适应性。
当环境发生变化时,适应性较高的个体更有可能在竞争中获胜,进而传递其有利的基因给下一代,从而实现适应性进化。
2. 稳定性:遗传多样性使得群体对环境变化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当环境发生突变时,群体内的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可以提供更多可能性,从而使群体更有抗逆性和生存能力。
3. 物种生存:遗传多样性也对整个物种的生存和繁殖具有重要作用。
群体遗传学书籍
- 《群体遗传学概论》:该书系统介绍了群体遗传学的基本原理,以哈迪-温伯格平衡为基准,分15章阐述改变基因频率的主要因素:选择、突变、迁移和遗传漂变,在群体、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群体遗传结构的变化机理。
书中介绍有限群体、自然群体不同交配制度对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还从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简述生态遗传学,群体细胞遗传学及分子进化论,在研究方法方面涉及通径分析、遗传距离和野生群体的估计。
该书可做为高等学校动物科学、遗传育种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与遗传育种、动植物生产、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 《中国人群体遗传学》:该书是《现代遗传学丛书》之一,是首部关于中国各民族多项遗传性状与标记的群体遗传学专著,由中国著名的人类群体遗传学家杜若甫博士主编。
人类群体遗传学各领域中长期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家分别撰写了各章。
- 《数量遗传学导论》: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数量遗传学的基本原理。
全书由两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包括1-5章,主要描述生物群体的遗传特性,被称为“群体遗传学”;第二部分包括6-12章,主要描述生物数量性眷恋异并引入与度量的遗传特性有关的概念,被称为“数量遗传学”或“统计遗传学”。
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既可作为高等农业院校动植物遗传育种专业本专科生、研究生的参考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有关动植物科研、教学和生产人员的参考书。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群体遗传学的内容,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动物生殖与群体遗传结构动物生殖与群体遗传结构是进化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群体遗传结构直接影响着物种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适应性和进化速率。
本文将就动物生殖方式与群体遗传结构的关系展开讨论,并探讨这些因素对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一、动物的生殖方式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两种基本类型: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通过两个个体的互相配对,结合两个不同的遗传物质,产生新个体的一种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则是通过单个个体自我复制或产生孢子来繁殖后代,不需要受精过程。
有性生殖具有明显的遗传优势,因为通过交配可以产生新的遗传组合,增加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而无性生殖则以个体的完全复制为特点,后代与父代遗传物质完全一致,缺乏遗传多样性。
因此,无性生殖相对于有性生殖而言,遗传变异的机会较少,对环境的适应性相对较低。
二、群体遗传结构群体遗传结构是指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关系和遗传交流程度。
在一个群体中,个体间的基因流动程度越大,群体遗传结构越松散,遗传多样性越高。
相反,如果个体之间的基因流动受到限制,群体遗传结构就会相对紧密,遗传多样性也会受到相应的限制。
群体遗传结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动物的繁殖方式、栖息地的地理条件、迁徙行为等。
例如,如果一个物种采用有性生殖方式,并且个体间容易发生迁徙,那么这个物种的群体遗传结构就会相对松散。
相反,如果一个物种采用无性生殖方式,并且个体间的迁徙行为受到限制,那么这个物种的群体遗传结构就会相对紧密。
三、动物生殖方式与群体遗传结构的关系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群体遗传结构是相互影响的。
有性生殖方式有助于增加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从而增强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
而有性生殖还能促进基因交流,降低个体间遗传距离,使群体遗传结构更加松散。
相对而言,无性生殖方式对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较大。
由于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与父代基因完全一致,群体遗传结构相对紧密,导致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同时,无性生殖又常伴随着个体的完全复制,遗传突变的机会也较少,使物种的进化速率相对较慢。
动物遗传学复习第一章绪论一.遗传(heredity, inheritance)生物在以有性或无性生殖方式进行种族繁衍的过程中,子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变异(variation)生物个体之间差异的现象。
遗传学(genetics)认识和阐明遗传与变异这一自然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二.常用的重要遗传学研究材料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果蝇(Drosophila)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t)鸡(Gallus domesticus )小鼠(Mus musculus)家猪(domesticated pig )豌豆(Pisum sativum)玉米(Zea mays)水稻(rice)拟南芥(Arabidopsis)人(Homo sapiens)三、遗传学的发展历程Hippocrates and Aristotle ----On the seedTheory of pangenesis泛生论The homunculus: A myth1600-1850: The Dawn of Modern Biology----The theory of epigenesis(渐成说)William Harvey(1578-1657)Jean Baptiste de Lamark “用进废退”学说“获得性遗传”(受“泛生论”的影响)August Weismann “种质学说”挑战“泛生论”、“用进废退”学说Charles Darwin and Evolution: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Variations in Animals and Plants under Domestication2.遗传学的诞生孟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1900)1900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德弗里斯(Hugode Vires) 教授,德国土宾根大学的柯伦斯(Carl Correns)教授和奥地利维也纳农业大学的丘歇马克(Erich von Tschermak Seysenegg)讲师分别从月见草、玉米和豌豆的杂交实验中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宣告遗传学的诞生。
动物遗传学总结(6~12章)动物遗传学第六章遗传信息的改变一、染色体畸变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概念、类型及遗传效应P72(1)染色体结构变异:在自然突变或人工诱变的条件下使染色体的某区段发生改变,而改变基因的数目、位置和顺序。
(2)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3)遗传效应:1)缺失:致死或异常、假显性或拟显性;2)重复:影响连锁群、位置效应、剂量效应、异常;3)倒位:基因重拍、倒立圈、影响生活力、影响进化;4)易位:改变连锁群、位置效应、基因重拍、假连锁2、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概念、类型及表示方法P78(1)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的数目发生不正常的改变。
(2)类型:以二倍体为例,假设正常染色体有三对(===),则整倍体的变异:(一倍体———、单倍体———、多倍体===)===非整倍体的变异:(单体==—、缺体==、三体===、双三体===、四体===—)——)=)1)整倍体:含有完整染色体组的细胞或生物。
2)非整倍体:含有不完整染色体组的细胞或生物。
3)整倍体的变异:细胞整套染色体组的增减。
4)非整倍体的变异:细胞个别染色体的增减。
二、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定义、类型、特征P82(1)基因突变: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类型:自发突变与诱发突变(3)特征:突变的重复性、突变的可逆性、突变的多方向性、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突变的平行性、大突变和微突变、易变基因与增变基因2、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和遗传效应P84(1)分子机制:碱基替代、移码突变、DNA链的断裂(2)遗传效应:碱基替代:错义突变(密码子变为其他密码子)、无义突变(产生终止密码)、同义突变(产生控制同一氨基酸的密码子)、终止密码突变第七章群体遗传学基础一、基本概念及其关系孟德尔群体:指具有共同的基因库,并由有性交配的个体组成的繁殖群体。
1、随机交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群体的概念P132-P133(1)随机交配:指群体中雌雄个体间无选择地进行交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