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200.50 KB
- 文档页数:23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一、古文词汇1.常用的古文词汇1.瘦:动词,指人体瘦弱。
2.硕:形容词,指人高大。
3.耿:形容词,明亮的样子。
4.贪:动词,指人对财物等过分追求和爱护。
5.怜:动词,同情抚慰。
6.婉:形容词,温顺委婉。
7.淑:形容词,品德美好。
8.肃:形容词,严肃庄重。
9.悼:动词,悲痛哀悼。
2.生僻的古文词汇1.侑:助动词,表示请客或相劝。
2.旷:形容词,指空旷、空虚。
3.僇:形容词,指傲慢自大。
4.诎:形容词,指狭小、狭隘。
二、文言文语法1.句式1.兼语句:在一个谓语下面,有两个或以上的宾语,如“吾赏古人言非其人之言,即其迹之高也。
”2.排比句:由多个词、句相同、结构相似的分句构成,表达强烈的语气,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修辞手法1.夸张:用夸张的语言表达一个事物的特征或达到一种情感的效果。
2.比喻:通过比较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不同但形式相近的物品之间的相似性来表达情感或启示读者。
3.借代:在文章中,将一种事物代替另一种事物。
常用的代表是“指事字”。
3.句意成分1.主语:句子的中心,动作的发动者。
2.谓语:动作的执行者或完成者。
3.宾语:接受动作的对象。
4.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语。
5.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词语。
三、课内知识1.课文题目1.《孔乙己》:讲述了一个风流倜傥、潇洒自如的无赖拿起了琴,为大家奏起了感人的音乐。
2.《韩愈自叙》:讲述了韩愈的成长历程以及他的创作心得。
2.课文概括1.《孔乙己》:一名酒店的熟客孔乙己因为如厕久而被勒令离场,无奈之下拿起了掌中的一把琴,弹奏起悲凉激昂的曲子,震撼了所有在场的人。
2.《韩愈自叙》:韩愈在自叙中介绍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如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四、名言警句1.唐代名句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袁中郎诗》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卜算子•咏梅》2.宋代名句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可见蚁穴之可凌也。
—《林则徐全集•学政篇》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粤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1-5册古文知识整理备课资料(粤教版高三)一、通假字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见”通“现”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通“悦”;“女”通“汝”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归”通“馈”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通“非”;“女”通“汝”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8.肇锡余以以嘉名“锡”通“赐”9.扈江离与辟芷“辟”通“僻”10.来吾道乎先路“道”通“导”11.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纫”通“韧”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奄奄”通“晻晻”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展转”通“辗转”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属”通“嘱”19.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20.比去,以手阖门“阖”通“合”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彀”通“够”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3.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25.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26.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通“耐”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火”通“伙”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通“现”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33.是谁之过与“与”通“欤”34.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直”通“只”3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3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3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39.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4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41.合从而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4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景”通“影”4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44.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45.并曾赋敛,仓库少内“曾”通“增”;“内”通“纳”46.再拜便辟“辟”通“避”展开全文阅读47.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48.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无”通“毋”49.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50.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51.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5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通“俱”;“倍”通“背”5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54.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5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5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57.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58.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零丁”通“伶仃”59.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60.不嗛,则奋击“嗛”通“慊”61.椎釜鬲瓮盎盈道上“椎”通“槌”62.太尉判书,辞甚巽“巽”通“逊”63.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覆”通“复”64.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佗”通“他”65.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66.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67.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68.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无”通“毋”69.无庸,将自及“庸”通“用”70.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率”71.遂寘姜氏于城颍“寘”通“置”72.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阙”通“掘”73.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锡”通“赐”7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摩”通“磨”75.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76.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7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78.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7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二、词性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2.杂彩三百匹,广交市鲑珍3.辞楼下殿,辇来于秦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5.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8.前辟四窗,垣墙周庭9.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10.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11.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12.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13.要其何以成何以败14.遂命酒,使快弹数曲15.因为长句,歌以赠之1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17.王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粤教版必修1—必修5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句子翻译粤教版必修1—必修5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句子翻译1.必修四1.无乃尔是过与?翻译:恐怕该责备你吧?2.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翻译: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3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翻译:能施展才能则居其位,否则就不要去。
4.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翻译:摇晃着要倒下,辅助者却不去搀扶,跌倒了也不扶起来,还要那辅助的人干什么呢?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翻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搪塞的态度。
6.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我听说国君和大夫,不担忧贫困而担忧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少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7.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翻译: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人少,上下相安无事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8.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翻译:如果本国以外的人不归顺,就加强礼乐等文教和施行德政使远方的人前来归顺。
9.既来之,则安之。
翻译:把他们吸引来以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10.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翻译:本国以外的人不归顺,却不能使他们前来。
2.必修四1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翻译: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加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加多,这是为什么呢?1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翻译: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就停下来。
1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翻译: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14.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翻译:网眼细密的渔网不放到池塘里,鱼鳖等水产就会吃不完。
15.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翻译:砍伐按按照树木生长的季节,材木就会用不完。
1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翻译: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用孝悌的道理反复教导学生,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用身上背着、头上顶着东西在路上干活了。
14《鸿门宴》一、通假字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7.坐─座:置之坐上。
8、不─否二、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寿古:敬酒。
今:长寿。
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7.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或者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三、一词多义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且将:且为之奈何?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5.幸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6.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7.去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8.于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比:长于臣。
在:复得见将军于此。
9.因就此:不如因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10.为任,做:使子婴为相。
替,给: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作为:军中无以为乐。
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句末语气词:何辞为?四、词类活用1.名词用如动词: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
沛公左司马使人言(告诉,动词)于项羽曰:……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好必修五的文言文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化、提升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必修五中的文言文知识点。
一、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
例如:1、“乃瞻衡宇”中“衡”通“横”,横木的意思。
2、“景翳翳以将入”中“景”通“影”,日光的意思。
二、古今异义古今词义发生了变化,理解古今异义有助于准确把握文言文的含义。
比如:1、“悦亲戚之情话”中“亲戚”古义为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为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2、“幼稚盈室”中“幼稚”古义指小孩,今义指年纪小或头脑简单。
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现象,要注意辨别。
1、名词作动词,如“策扶老以流憩”中的“策”,原意为拐杖,这里用作动词,拄着。
2、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中“亡”“北”原为动词,在这里指逃亡的人、溃败的军队,作名词。
3、形容词作名词,“携幼入室”中“幼”指小孩。
4、形容词作动词,“善万物之得时”中“善”意为羡慕。
四、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
1、“引”字在“引壶觞以自酌”中意为拿、举;在“引以为流觞曲水”中意为引来。
2、“行”在“感吾生之行休”中意为将要;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意为行走。
五、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句,如“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正常语序应为“胡为乎遑遑欲之何”。
2、状语后置句,“农人告余以春及”应为“农人以春及告余”。
3、被动句,“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表被动。
六、文学常识了解作者和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1、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
他的作品多描绘田园风光,表达对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然的向往。
2、《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
七、重点实词1、“审容膝之易安”中“审”意为明白、知道。
2、“曷不委心任去留”中“委”意为随从、顺从。
八、重点虚词1、“而”字的用法多样,如“觉今是而昨非”中表并列;“门虽设而常关”中表转折。
粤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1-5册古文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通“薆”;“见”通“现”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通“悦”;“女”通“汝”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归”通“馈”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通“非”;“女”通“汝”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8.肇锡余以以嘉名“锡”通“赐”9.扈江离与辟芷“辟”通“僻”10.来吾道乎先路“道”通“导”11.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纫”通“韧”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奄奄”通“晻晻”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展”通“辗”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属”通“嘱”19.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20.比去,以手阖门“阖”通“合”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彀”通“够”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3.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25.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26.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通“能”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火”通“伙”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通“现”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33、是谁之过与“与”通“欤”34.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直”通“只”3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3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3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39.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4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41.合从而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4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景”通“影”4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44.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45.并曾赋敛,仓库少内“曾”通“增”;“内”通“纳”46再拜便辟“辟”通“避”47.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48.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无”通“毋”49.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50.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51.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5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通“俱”;“倍”通“背”5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54.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5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5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57.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58.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零丁”通“伶仃”59.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60不嗛,则奋击“嗛”通“慊”61椎釜鬲瓮盎盈道上“椎”通“槌”62太尉判书,辞甚巽“巽”通“逊”63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覆”通“复”64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佗”通“他”65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66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67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68.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无”通“毋”69无庸,将自及“庸”通“用”70.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率”71.遂寘姜氏于城颍“寘”通“置”72.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阙”通“掘”73.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锡”通“赐”7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摩”通“磨”75.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76.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7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78.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7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8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文言知识归纳广州大学附属中学GY一、《鸿门宴》【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5、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6、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鱼肉。
古:鱼和肉,被宰割的对象;今:鱼的肉)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
古:意外事件;今:很)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
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河南。
古:黄河以北;今:河南省)5、约为婚姻(婚姻。
古:儿女亲家;今:结婚而引起的夫妻关系)【实词】1、旦日飨士卒(用酒食犒赏)2、为之奈何(怎么办)3、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合力)4、若属皆且为所虏(你们)5、瞋目视项王(发怒而瞪大眼睛)6、目眦尽裂(眼眶)7、拔剑切而啖之(吃)8、杀人如不能举(完、尽)9、卮酒安足辞(值得)10、窃为大王不取也(私下,私自)11、大王来何操(拿,持)12、如今人方为刀俎(砧板)13、会其怒(恰逢)14、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15、再拜奉大将军足下(拜两次)【一词多义】1、以:以具以沛公言报项王(把)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用、拿)樊哙侧其盾以撞(“而”表修饰)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来表目的)为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是)使子婴为相(担任)为击破沛公军(替)人方为刀俎(是)何辞为(句尾反问语气词)为之奈何?(对付)臣为韩王送沛公(替)公为我献之(替)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替)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吾属今为之虏矣(被)2、于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长于臣(比)得复见将军于此(在)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对于)3、安安卮酒安足辞(疑问副词,怎么)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哪里)君安与项伯有故(疑问副词,怎么)4、与与怀王与诸将约曰(和)则与一生彘肩。
必修5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好必修 5 中的文言文对于提升语文素养、了解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必修 5 中的文言文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归去来兮辞》1、通假字“景翳翳以将入”中“景”通“影”,日光。
2、古今异义(1)悦亲戚之情话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2)既窈窕以寻壑古义:深远曲折的样子。
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3、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中“日”,每天。
“时矫首而遐观”中“时”,有时。
(2)名词作动词“乐琴书以消忧”中“琴书”,弹琴、读书。
(3)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中“怡”,使……愉快。
(4)意动用法“悦亲戚之情话”中“悦”,以……为悦。
“乐琴书以消忧”中“乐”,以……为乐。
4、文言句式(1)判断句“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复驾言兮焉求”,正常语序为“复驾言兮求焉”;“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正常语序为“胡为乎遑遑之何”。
状语后置句“农人告余以春及”,正常语序为“农人以春及告余”。
5、重要虚词“以”:①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把。
②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④引壶觞以自酌连词,表目的,来。
“而”:①觉今是而昨非连词,表并列。
②风飘飘而吹衣连词,表修饰。
③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折。
二、《滕王阁序》1、通假字“俨骖騑于上路”中“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2、古今异义(1)穷且益坚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贫穷。
(2)所赖君子见机古义:看到细微的预兆。
今义:看机会,看形势。
3、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上出重霄”中“上”,向上。
“下临无地”中“下”,向下。
(2)名词作动词“目吴会于云间”中“目”,用眼睛看。
(3)使动用法“腾蛟起凤”中“腾”“起”,使……腾飞,使……起舞。
“徐孺下陈蕃之榻”中“下”,使……放下。
(4)意动用法“襟三江而带五湖”中“襟”“带”,以……为襟,以……为带。
高中语文人教版粤教版必修1-5全部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篇目】《赤壁赋》《孔雀东南飞》《离骚》《蜀道难》《阿房宫赋》《过秦论》《师说》《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诗经》两首(《静女》《氓》)《鸿门宴》《段太尉轶事状》《郑伯克段于鄢》《报任安书》《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赤壁赋》(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二)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四)一词多义1.望: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2.歌:扣舷而歌(唱)歌曰(歌词)倚歌而和之(歌声)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4.然: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何为其然也(这样)5.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而卒莫消长也(增长)(五)特殊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鸿门宴》司马迁一、作者简介开先河,著《史记》——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他就向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尽读史官所藏图书。
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开纪传体史书先河。
二、背景回放一场特殊的较量秦末,反秦武装起义风起云涌,秦王朝濒于灭亡,反秦力量中的两大主力项羽、刘邦分别向秦的首都咸阳进军,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谁为关中王。
结果,刘邦于公元前206年破关入秦,抢先占领咸阳,并与民约法三章,废秦苛政严刑,颇得民心。
项羽一路与秦精锐部队苦战,大破秦军主力,乘胜向咸阳进发。
听说刘邦已破咸阳,想称王关中,勃然大怒,率四十万大军破关直入,屯兵鸿门,准备消灭刘邦。
“鸿门宴”的故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三、相关知识《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后世通称《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一本历史著作。
《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通“拒”,译为“把守”同“纳”,译为“接纳”2.张良出,要.项伯通“邀”,译为“邀请”3.秋豪.不敢有所近通“毫”译为“细毛”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译为“背叛”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译为“尽早,尽快”6.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译为“隔阂”7.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通“骖”,译为“驾车辕两旁的马”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之东,战国时对六国之地的泛指。
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指结婚的事或指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程度副词,很。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5.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表原因。
今义:表结果。
三、一词多义1.幸①妇女无所幸.动词,宠幸②故幸.来告良副词,幸而2.善①素善.留侯张良动词,友好,与……交好②王曰:“善.。
”乃下令(《邹忌讽齐王纳谏》) 应答之词,表示同意③积善.成德(《劝学》) 名词,善行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动词,善于,擅长3.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老交情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 连词,所以③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 副词,故意④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原因4.然①不然.,籍何以至此代词,这样②不以为然.形容词,正确5.谢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②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③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告辞④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动词,告诉6.胜①刑人如恐不胜.副词,尽,完②沛公不胜.杯杓动词,能承担,能承受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形容词,优美的、壮观的④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孔雀东南飞》) 动词,比7.间①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名词作状语,从小路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副词,偶尔③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 名词,中间④侯生乃屏人间.语曰(《信陵君窃符救赵》) 形容词,秘密地⑤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动词,夹杂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动词,参与8.为①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②约为.婚姻动词,成为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介词,被④军中无以为.乐动词,作为,当作⑤客何为.者动词,干,做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动词,是⑦何辞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⑧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9.因①因.留沛公与饮连词,于是②因.击沛公于坐副词,趁机③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 介词,凭借,依靠④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名词,机会10.且①臣死且.不避副词,尚且②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②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③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的翅膀一样④头发上.指向上⑤道芷阳间.行从小路2.名词用作动词①沛公军.霸上驻军②沛公欲王.关中称王③籍.吏民,封府库注册,登记④范增数目.项王用眼睛示意⑤刑.人如恐不胜施以刑罚⑥道.芷阳间行取道3.名词的使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二)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用作名词①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②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危急的事2.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三)动词的活用使动用法①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下来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使……跟从③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止④拔剑撞而破.之使……破五、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此天子气也(“……也”表判断)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表判断) 3.此亡秦之续耳(语意含有判断意味)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为”表判断)(二)被动句1.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被动)2.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被动)(三)省略句1.为(吾)击破沛公军(省略宾语)2.欲呼张良与(之)俱去(省略宾语)3.毋从(其)俱死也(省略宾语)4.加彘肩(于盾)上(省略状语)5.还军(于)霸上(省略介词)6.竖子不足与(之)谋(省略宾语)(四)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①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自意”应为“意自”)②不然,籍何以至此(“何以”应为“以何”)③客何为者(“何为”应为“为何”)④大王来何操(“何操”应为“操何”)⑤沛公安在(“安在”应为“在安”)2.状语后置句①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正常语序为“曹无伤使人于项羽言曰”)②具告以事(正常语序为“以事具告之”)《陈情表》李密一、作者简介至孝之人——李密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北)人,一名虔,字令伯。
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闻名于世。
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辩才。
晋武帝征其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写下《陈情表》。
二、背景回放无限衷情自心知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
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
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
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
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
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也是通过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胸怀。
李密是亡蜀降臣,“伴君如伴虎”,他不能不有所顾虑;如若不应诏,会被认为是“矜守名节”,也会招来杀身之祸。
李密无奈,就写了这篇《陈情表》,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
三、相关知识表: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或陈述某种意见的一种文体。
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以及陈说政治的请求和愿望。
表的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一、通假字1.夙遭闵.凶通“悯”,译为“所忧愁的事”2.零丁..孤苦通“伶仃”,译为“孤独的样子”3.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同“又”,译为“表示整数后有零数”二、古今异义1.九岁不行..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
2.至于成立....①古义:到。
今义:程度副词。
②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3.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古义:优秀人才。
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4.则告诉..不许古义:申诉。
今义:让别人知道。
5.臣之辛苦..古义:辛酸苦楚。
今义:身心劳苦。
三、一词多义1.行①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动词,经历②少多疾病,九岁不行.动词,走路、行走③大行.不顾细谨(《鸿门宴》) 名词,作为、行为2.志①舅夺母志.名词,志向②听臣微志.名词,愿望3.曾①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副词,曾经②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副词,竟然4.辞①辞.不赴命动词,辞谢②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 动词,告辞③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 名词,一种文体5.矜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悯②不矜.名节动词,自尊、自夸6.拜①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②拜.臣郎中动词,授予官职7.以①臣具以.表闻表目的,来②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与“无”连用,意为“不能”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连词,因此8.于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向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历职.郎署担任……官职2.名词作状语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在外;在内②但以刘日.薄西山一天天地③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像犬马一样(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臣具以表闻.使……知道(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夙遭闵凶.不幸的事②沐浴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③猥以微贱..微贱的身份④凡在故老..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2.形容词作动词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离五、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非”表判断)2.今臣亡国贱俘(语意含有判断意味)(二)被动句而刘夙婴疾病(“婴”含有被动意味)(三)状语后置句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正常语序“于星火急”)(四)省略句历职(于)郎署(省略介词)《段太尉逸事状》柳宗元一、作者简介倡古文运动,著精彩华章——柳宗元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写了许多书、序,同时又努力发展了人物传记、山水游记、寓言等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文体。
代表作品有传记《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寓言散文《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
著有《柳河东集》。
二、背景回放还原历史真相本文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是作者给当时在史馆任职的韩愈修史时作参考的,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纠正当时一些人对段秀实的曲解。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的部队在京师哗变,德宗仓皇出逃,原卢龙节度使朱泚被叛军拥立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