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语类理论下的空屈折成分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85.93 KB
- 文档页数:3
乔姆斯基空语类
乔姆斯基(George Pólya)空语类是指使用似乎有意义却实际上不含确切内容的词语或总结句子的表达方式。
乔姆斯基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空语范例,用于说明空语的概念:
"In the morning, I drank a colorless liquid from a transparent container."
这句话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具体,实际上含义模糊、无法判断,因为它未提供任何具体信息,只是描述了一个难以确认的场景。
例如,你不知道这种液体是什么,它可能是水、清洁剂或者烧碱水。
尽管如此,空话可以用于某些情况下,例如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性表述、口号或政治概念等。
但是,在科技、学术或其他需要准确表述的领域中,避免使用空话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的语言可能导致误解或混淆,影响交流和理解。
“省略”与“空语类”的区别一. 引言与印欧语系相比,汉语往往注重意义之间的内在搭配,而不追求句子结构形式的完整和表层线性结构与语义结构的一致,因而省略和空语类的现象特别突出。
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汉语句法结构的灵活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因此,深入细致的分析省略和空语类这些现象,无疑对进一步认识汉语结构规律以及汉语表层结构与深层语义结构之间的深层语义结构的复杂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力图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方面出发,运用乔姆斯生成语法的理论,对省略和空语类作一个初步的分析和区分。
二 . 关于"空语类"空语类理论是支配及约束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的"空语类"是具有句法功能但没有实际语音内容的句法成分。
乔姆斯基将空语类理分为四类:NP-虚迹、pro、PRO和变量。
但这样的分类是否适合汉语目前尚存争议。
陆俭明先生根据汉语特点把汉语空语分为三类:一是"省略形空语类",记作"省略e",二是移位型空语类,记作语迹t,三是隐含型空语类,记作隐含P。
三 . 关于"省略"目前对省略的认识还很分歧。
本文采用黄伯容先生的说法,"在一定的语境里,在不至于误解的情况下,说话时往往会省略去一些不言自明的成分。
如果离开了这样的语境,意思就不清楚,必须添补一定的词语才行,而且只有一种添补可能这就是省略。
这多因对话、上写文、避重复、祈使而省。
"例如:粉色荷花箭高高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粉色荷花箭主语承前省略)∧展望未来,我们对前景充满了信心。
(∧=我们主语蒙后省略)你要吃饭九快点儿∧。
(∧=吃饭省略动词)世界上无论什么语言,只要用于交际,就会有省略。
故省略离不开交际的语言环境广义地讲,语境包括三个内容:一、文化环境;二、情景语境;三、语言环境。
文化环境是指交际者关于客观世界的一般知识的特定文化背景,以及交际者之间的互相了解。
最简方案下空语类PRO去留之争议陈春香(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摘要:空语类PRO作为具有语义、语法功能而没有语音形式的隐性名词成分,在管辖与约束理论和最简方案理论框架下有其存在的理论依据和事实根据,但PRO的概念也呈现出许多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PRO一直是生成语法中重要理论——控制理论研究的焦点,随着最简理论的深入研究与发展,它的存在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质疑。
近年来围绕PRO的去留问题句法学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学者认为PRO的概念应该从句法上删除,也有学者坚持PRO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空语类PRO;最简方案;精简主义观点;非精简主义观点1.引言空语类(Empty Category)是Chomsky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概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管辖与约束理论(GB理论)的出现,空语类在生成语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成为近二十多年来Chomsky生成语法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
所谓空语类是指:“在句法、语义表达式中存在,而在音系表达式中没有音系矩阵的成分”(徐烈炯,1988:193)。
也就是说,空语类是具有语法和语义功能但没有语音形式的隐性名词成分。
根据Chomsky的管约论,自然语言中至少有四种空语类的语素变体(Chomsky,1981:143):NP语迹、pro、PRO、wh-语迹。
NP语迹和wh-语迹由移位(movement)产生,而PRO和pro则由基础生成(base generated)。
其中空语类PRO由于是一个重要而热点的句法理论——控制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而成为句法学界争论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空语类PRO存在的依据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分析有关PRO去留的一些热点争议。
2.PRO存在的依据2.1理论依据PRO概念的提出是具有相关的理论依据的。
Chomsky(1981)提出了一些基本假设,如“投射原则(Projection Principle)”、“题元理论(Theta Theory)”,而空语类PRO的存在则与这些假设相吻合。
汉英空语类异同的句法学探析句子中除显性成分外,还存在着隐性成分,这种隐性成分也可称为空语类。
空语类在句中没有语音表达形式,但仍有语法作用和语义内容。
本文从空语类视角对英汉语中四种空语类:NP语迹、PRO、pro和wh-语迹,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揭示英汉空语类现象在句法结构上的差异。
标签:空语类NP语迹PRO pro Wh-语迹EPP一、引言传统语法学家将名词、动词等语法单位称为词类,将词类、名词词组、动词词组以及句子等较大的语法单位统称为语类,语类用来描述语法结构。
例如:“空语类”是指在语句中的某句法成分位置上没有出现的一些词和词组,换句话说,就是这些句法成分的位置是“空”的。
英语是重句子结构的语言,而汉语是重语篇的语言,因此,在允许空代词出现的问题上存有差异。
总体而言,英语空语类与汉语空语类分类相同,但存在于具体句法结构中的空语类各有其特点。
特别是英语空语类多是移位生成,因此,必须受制于移位论中各种限制条件;而汉语空语类不一定是移位生成,因此,在受限方面表现出比英语更广的自由度。
二、空语类的类型(一)省略与空语类研究空语类,首先要分清省略与空语类的不同。
莎士比亚在他的名著《哈姆雷特》中借人物之口说过“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简洁乃言语之魂)”。
在交际中只要不影响交际者对语义的理解,删除部分交际者已知的信息有助于言语交际的简洁、经济。
省略与语境不可分割,因为有语境的存在,当某些语言成分省略后,人们还能够像没有省去一样准确理解句子的内容而不会产生误解。
例如:(1)∧建立起完备的高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政府,省略主语)(鲁网山东:2015-12-31,高考生与学校脱钩报考放在社区)省略是言语现象,空语类是语言现象:根据生成语法的观点,一个句子要由4部分组成,有4个层次,分别称为D-结构、S-结构、PF-结构和LF-结构。
D-结构由基础部分生成,从D-结构转换而来的S-结构,是介于深层和表层之间的层次,PF-结构是表层结构,LF-结构是语义结构。
1 第六讲 空语类理论与空语类分析一、“空语类”与“省略”的区别在讨论“空语类理论”和“空语类分析”之前,先大致说说什么是“空语类”,或者说“空语类”与通常说的“省略”有什么区别。
(一)“空语类”的基本含义“空语类(empty category )”顾名思义当然是相对于“实语类”或“语类(category )”而言的。
那什么是“语类”呢?不太严格地说,“语类”就是对某些充当特定句法成分的词和词组,或者由词和词组充当的特定句法成分,所作的一种更加抽象的概括。
我们都知道,语句的结构可以分析为“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句法成分,而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名词词组、动词词组、形容词词组和主谓词组等词和词组又可以在语句结构中充当这些句法成分。
这样,“语类”可以看作是所有能够充当句法成分的词和词组的总称,也可以看作是所有由词和词组充当的句法成分的总称。
举个例子说:(1)a 孩子病了。
b 弟弟吃了两个苹果。
(1a )中充当主语的是划线名词“孩子”,(1b )中充当主语的是划线名词‘弟弟”,充当宾语的是划线名词词组“两个苹果”。
这些充当主语和宾语的名词和名词词组,或者名词和名词词组充当的主语和宾语,就可以看作是一种“语类”。
相对于(1)中的“语类”,“空语类”就是指在语句中的某句法成分位置上没有出现的一些词和词组,换句话说就是这些句法成分的位置是“空”的。
举例说:(2)a ( )病了。
b1弟弟吃了( )。
b2( )吃了两个苹果。
b3( )吃了( )。
跟(1)比较,可以发现二者的区别就在于(2)中有些原来可以有词语的句法成分位置上现在没有出现词语(用“()”表示):比如(2a )没有出现“孩子”,(2b )没有出现“两个苹果”或“弟弟”。
这些没有出现的主语名词和宾语名词就是一种“空语类”:其中没有出现的主语又可以叫做“空主语”,没有出现的宾语又可以叫做“空宾语”。
表面上看,上面说的这些现象似乎并不复杂,也不难理解,因为好像这种“空主语”或“空宾语”就是过去一般语法书中常说的“省略”。
汉语“连谓”句式中的空语类分析空语类一直在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汉语句法的研究中,空语类的研究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着重分析汉语“连谓”句式中的空语类,以便从另一个层面揭示汉语语法结构的特点。
标签:“连谓”句式空语类“逻辑式”引言空语类(empty category)是指具有某些句法和语义功能,但没有实际语音表现的语言成分。
空语类在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汉语句法研究中,空语类研究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入了解空语类的性质是揭示汉语语法结构特点的关键所在。
本文着重分析汉语“连谓”句式中的空语类,先概述一下与空语类有关的一些内容,从而为“连谓”句式的空语类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一、和空语类有关的一些内容(一)动词的“价”与空语类“价”这个概念原本用于化学中,是说明分子结构中各元素原子数目间的比例关系,被法国语言学家Lucien Tesniere 引入到语法研究中,以此说明一个动词(句子的中心)能支配多少种不同性质的名词性词语(行动元),动词的价就决定于所支配的不同性质的名词性词语(行动元)的数目。
动词能支配几种不同性质的名词性词语,就是几价动词:一个动词不强制要求与某种性质的名词性词语关联,就是零价动词;一个动词强制要求与一种性质的名词性词语关联,就是一价动词(即一般所说的不及物动词);一个动词强制要求与两种性质的名词性词语关联,就是二价动词(即一般所说的及物动词);一个动词强制要求与三种性质的名词性词语关联,就是三价动词(即一般所说的双宾动词)。
关于空语类,沈阳、陆俭明在《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中定义为“指动词前后没有出现的主语名词和宾语名词,或者说是没有出现词语的主语位置或宾语位置。
”从微观角度说,空语类就是没有出现在动词前后的行动元位置。
(二)空语类的分类乔姆斯基将空语类分为四种:NP语迹;变项;Pro;PRO。
NP语迹是名词性词语移位后产生的空位;变项也是由移位产生,是名词性成分从论元位置移到非论元位置留下的语迹;Pro是指主语位置上的零主语;PRO 指出现在没有管辖位置上(不定式主语位置上)的空语类,可指句中词语,也可指句外词语。
空语类的语义所指研究对空主语和空宾语的语义所指分析内容摘要:本文针对英语、汉语中空语类的语义所指进行对比研究,尤其是对空主语和空宾语的语义所指进行研究分析。
文章挑选了英汉语所共有的蕴含空语类的句法结构,在分析这些句法结构的特点的基础上,对其中空语类产生的方式、分类和语义所指作出分析。
本文认为,英语是中句子结构的语言,汉语是重语篇的语言,故在空语类的问题上存在差异。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研究,更好的探索英汉语空语类的形成规则,从而深入了解其异同。
关键词:空语类语义所指对比研究Abstract:This thesis i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mpty category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In order to get a thorough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mpty category,we have explore the shared sentence construction involving empty category in both language.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constructions,we have make a detailed comparison between empty category in both languages in respects of their generation,classification and reference,aiming to give an appropriate interpretation to the difference in the constraints they bear in the various construction.English is a sentence-oriented language while chines is discourse-oriented, which leads to a difference in the generation of empty category.This thesis aims at probing into both the syntactic and semantic representations as well as the generative rules of empty category in English and Chinese so a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Key words:empty category syntactic theory comparative study人类开展任何一种科学研究,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研究的对象更好地为人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