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特殊句式之 固定句式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特殊句式之固定句式

文言固定句式就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与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与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一、“以为”、“以…为”

1、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与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认为”相当。

【例】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

2、“以为”就是“以…为…”的紧缩,相当于“用…做…”或“把…当作…”。

【例】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例】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二、“所以”

1、“所以”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

【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前出师表》)

【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所以”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如: 【例】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前出师表》)

【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三、“如…何”、“奈…何”、“若…何”——“怎么”、“怎么办”、“怎么样”或“怎么对付”等【例】王曰:“取吾璧玉,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例】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四、“何(奚)以…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项羽本纪》)

【例】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

【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五、“何……之有”——“何”就是“有”的前置宾语,可译为“有什么…呢”或“有什么…的呢”【例】譬如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列传》)

【例】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六、“不亦……乎”——比较委婉的反问(含有探问), “不也……不”或“岂不也就是……不”。【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

七、“无(毋)乃……乎”——表示一种委婉商量的疑问语气,“恐怕(只怕、大概)……吧”

【例】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例】君反其国而私也,毋乃不可乎?(《礼记·檀弓》)

八、“得无……乎”——表疑问,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

【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有所不同吧?【例】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九、“有……者”——“有(个)……的”或“有(个)……的人”。

【例】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揠苗助长》)

【例】楚人有涉江者。(《吕氏春秋·察今》)

十、“孰与”、“与…孰…”

【例】“孰”字,疑问代词,它可以就人就事提出疑问。指代人时,可译作“谁”,指代事物时,用“哪”或“哪个”对译。

1.孰知道赋敛之毒有甚就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人不就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知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

3.就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

另一种用法就是,“孰”字之前如有先行词,即表示人或事物的词语,而这个先行词就是表示“孰”字所代的范围的,这时,“孰”字就有从中“选择其一”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哪一个”或“哪一件”。如:

4、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徐公哪一个美?

5、哀公曰:“弟子孰为好学?”(《论语·雍也》)——哀公问:“学生们哪一个算就是好学呢?”

古人用另一种形式“孰与”两词连用,表示比较,并成为固定格式。如:

6.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项羽本纪》)

7.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8.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9.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荀子·天论》)——观望等待时机,哪里比得上顺应并利用它呢?注:“孰与”这个凝固结构在文言文中常常遇到,要注意两点:一就是不能拆开理解,二就是要译出它的“比较”意义。

十一、“与其……孰若……”与“与其……岂若……”

“与其……孰若……”与“与其……岂若……”就是表示在反问中有比较而抉择(肯定)其中之一的两种凝固结构,可用现代汉语“与其……不如……”或“与其……怎么赶得上……”对译。如:

1.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2.与其杀就是童,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童区寄传》)

有时,“与其……孰若……”格式中,“与其”不出现,单用“孰若”关联。如:

4、……从天而颂之,孰若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

十二、“与其……宁……”与“宁……无(不)……”

“与其……宁……”与“宁……无(不)……”就是表示抉择的两种格式,其抉择就是在比较中肯定其中之一的。两种格式可用现代汉语“与其……宁可……”与“宁可……不……”对译。如:

1、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礼仪,与其奢华过分,宁可(倒不如)俭朴;丧事,与其治理的完备,宁可(倒不如)哀戚。

2、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新注四书》)——与其有聚敛民财的臣,宁可(还不如)有偷盗的臣。

3、与其害于民,宁我独死。(《左传·定公十三年》)——与其对民有害,宁可我一个人死去。

4、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羽本纪》)——汉王笑着推辞说:“我宁可斗智慧,也不能较量力气。”

5、孙叔曰:“进之!宁我薄(通‘迫’),无人薄我。”(《左传·宣公十二年》)——孙叔说:“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