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2000年与2010年人口普查(深圳杯)
- 格式:docx
- 大小:23.95 KB
- 文档页数:9
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统计局•【公布日期】2021.05.17•【字号】•【施行日期】2021.05.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户籍、身份证管理正文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全市常住人口情况深圳市统计局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21年5月17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我国进行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在各区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各级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普查对象的积极配合下,我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圆满完成。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将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市常住人口[3]的基本情况公布如下:一、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4]为17560061人。
二、人口增长全市常住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2397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136088人,增长68.46%,年平均增长率为5.35%。
图1-1 历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及年均增长率[5]三、户别人口全市共有家庭户[6]6424556户,集体户1062594户,家庭户人口为14480695人,集体户人口为3079366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25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12人增加0.13人。
注释:[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汇总数据。
[2]普查标准时点为2020年11月1日零时,普查对象是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3]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深圳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01.04.02•【字号】•【施行日期】2001.04.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深圳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1年4月2日)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培育现代金融业和现代物流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
这一年,深圳顺利完成了“九五”计划的主要任务,经济总量比“八五”末期的1995年翻了一番,各项社会事业欣欣向荣,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容环境日趋优美,城市综合实力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开始进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
一、综合初步统计,200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65.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2%,高出预期目标2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7.71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74.14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73.39亿元,增长9.9%。
三次产业结构为1.1∶52.5∶46.4。
按现行汇率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0亿美元。
物价水平适度上升。
2000年,深圳物价总水平结束长达两年多的下降势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8%。
分项目看,服务项目上涨14.0%,居住上涨5.6%,其中水电、燃料上涨15.3%。
食品中水产品上涨4.7%,鲜菜上涨6.7%,植物油、肉禽及制品、鲜果等的价格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劳动就业工作加强。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08.5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45万人,增长4.6%。
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3.87万人,下降8.6%;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75.78万人,增长2.6%;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28.89万人,增长7.8%。
福田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开发专刊(十二)第18期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2012年4月11日福田区女性育龄推迟的现状及对策初探林师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节奏加快,出现女性生育期普遍延后的现象,尤其是高学历、高收入、高社会影响力的三高女性,主动选择放弃黄金育龄期推迟生育年龄,甚至选择不育的丁克家庭生活方式。
由于生育观念的改变、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风险提高等诸多社会和家庭因素导致越来越多女性主动或被动选择高龄生产。
这不仅给我国人口素质带来负面影响,也带来如人口断层、加速老龄化等社会问题,甚至影响着我国发展大局。
福田作为建设法治化、智慧型、高品质的先导城区,不仅要从经济建设方面加大力度,更要从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着手,加快社会建设步伐,进而实现“首善之区、幸福福田”的美好愿景。
本文根据福田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数据,分析福田区女性生育期延后现象并探讨对策。
一、女性生育情况现状“六普”数据显示,全区常住人口为131.75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40.8万人,增长44.85%。
2010年福田区女性人口为63.69万人,与2000年女性人口42.96万人相比增加20.73万人,增幅为48.25%。
其中2010年、2000年15~49岁育龄妇女人口分别为486643人、353303人,增加128424人,增幅为35.85%。
一方面福田区女性人口以及育龄妇女人口出现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与2000年相比2010年福田区人口出生率为却降低0.49‰。
(详见图1)女性选择推迟生育甚至不育丁克的现象十分突出。
图1 福田区2000年和2010年育龄妇女人数及出生率对比图图1 2000年和2010年福田区人口出生率对比图与2000年相比,2010年20~24、25~29岁女性生育率分别降低0.53‰、0.82‰,而30~34岁、35~39岁女性生育率却明显提高,增幅达23.79‰、10.83‰。
深圳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2001-4-17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市4万多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全市普查登记人口全市按2000年11月1日0时普查标准时间登记的人口为700.84万人[注3](以普查登记人口为基础,结合第四季度我市人口变动情况,按1999年可比口径计算,2000年深圳市人口统计年报的年末常住人口为432.94万人)。
其中本市户籍人口121.48万人[注4],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64.38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57.10万人,增长88.69%。
平均每年增加5.53万人,年平均增长6.34%。
二、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全市人口在普查标准时间的地区间分布及人口密度如下:三、家庭户人口2000年11月1日0时,全市共有家庭户118.3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11.31万人,占总人口的44.42%;平均家庭户规模为2.63人,比1990年7月1日0时的3.50人下降了0.87人。
四、年龄构成全市按普查标准时间登记的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59.57万人,占8.50%;15——64岁的人口为633.47万人,占90.39%;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8万人,占1.11%。
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6.1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了1.1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7.24个百分点。
五、性别构成2000年11月1日0时,全市普查登记的人口中,男性为346.41万人,占49.43%;女性为354.43万人,占50.57%;全市人口性别比为97.74(女性=100),其中特区内为110.04,特区外为91.30。
深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1.04.25•【字号】•【施行日期】2011.04.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深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深圳市统计局2011年4月25日)2010年,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本地生产总值9510.91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2.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0亿元,下降14.3%;第二产业增加值4523.36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4981.55亿元,增长9.9%。
三次产业结构为0.1∶47.5∶52.4。
现代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362.86亿元,增长10.0%。
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5.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9.3%,房地产业下降5.4%。
民营经济增加值2510.56亿元,增长11.8%。
图1:2006-2010年本地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略)表1:2010年分区本地生产总值单位:亿元四大支柱产业中,金融业增加值1279.27亿元,增长10.6%;物流产业增加值926.30亿元,增长15.0%;文化产业增加值637.23亿元,增长22.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058.85亿元,增长17.1%。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生物产业增加值141.10亿元,增长23.9%;互联网产业增加值(全口径)1160.98亿元,增长16.7%;新能源产业增加值182.38亿元,增长29.1%。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06.82亿元,增长25.7%。
其中各项税收收入991.98亿元,增长20.5%。
深圳流动人口治理的历史演变与经验作者:汪建华刘文斌来源:《文化纵横》2018年第02期2015年全国人口1%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流动人口总量为2.46亿。
长期以来,流动人口的市民化和城市融入问题是中国社会治理中的重要议题。
在北上广深等沿海特大城市,流动人口与本地户籍人口倒挂问题最为严峻,城市管理难度大,市民化的成本高,城市内部的二元分化非常明显。
在数十年的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的市民化诉求逐渐增强,权益意识不断提高,家庭化趋势日趋明显,户籍制度下的人口管控和公共资源配置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应对社会形势的变化,城市流动人口的治理方式亟须在体制机制上加以转变。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先行先试的经济特区,是中国外向型经济和出口制造的典型代表,更是流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高的沿海一线城市。
从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1990年,深圳的非本县户籍人口便高达124.0万,是总人口的74.4%;2000年、2010年,非本县户籍人口分别增至584.9万、827.8万,分别是总人口的83.5%、79.9%。
而在北京、上海、广州,2010年非本县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35.9%、47.9%、42.7%。
可见,在流动人口治理方面,深圳面临的压力要高于其他一线城市,其治理经验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性的梳理。
流动人口治理首先需要一套完善的治理体制,确保流动人口有序融入城市。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十九大报告更进一步强调,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不过,任何有效的治理体制都必须以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和公民权利的保障为前提。
在城市内部二元分化的格局下,流动人口始终是游离的、无根的,他们不可能真正整合到城市社会的秩序中。
市民化问题不解决,再完善的治理体制也不过是管控流动人口的精致牢笼。
深圳市人口统计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户籍人口占比外来人口占比常住人口增长率2001468.76132.0428.17%71.83%2002504.25139.4527.65%72.35%7.57%2003557.41150.9327.08%72.92%10.54%2004597.55165.1327.63%72.37%7.20%2005827.75181.9321.98%78.02%38.52%2006846.43196.8323.25%76.75% 2.26%2007861.55212.3824.65%75.35% 1.79%2008876.83228.0726.01%73.99% 1.77%2009891.23241.4527.09%72.91% 1.64%20101005.06251.0324.98%75.02%12.77%20111046.74267.925.59%74.41% 4.15%20121054.74287.6227.27%72.73%0.76%20131062.89310.4729.21%70.79%0.77%20141077.89332.2130.82%69.18% 1.41%1137.87深圳市福田区人口数量增长量增长率人口数量增长量2007861.55119.942008876.8315.28 1.77%119.01-0.932009891.2314.40 1.64%120.61 1.6020101005.06113.8312.77%131.8111.2020111046.7441.68 4.15%132.520.7120121054.748.000.76%133.050.5320131062.898.150.77%133.950.901077.8915.001137.8759.98注:人口数量为常住人口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853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按地区分,珠三角地区7075.57亿元,增长12.4%;东371.09亿元,增长13.1%;西翼386.58亿元,增长5.3%;山区705.23亿元,增长8.5%。
一、引言维也纳世界老龄问题大会规定: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的国家或地区就是“老年型国家或地区”[1]。
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1982年为4991万人,占总人口的4.9%,2008年为10956万人,占总人口的8.3%,2010年为11883万人,占总人口的8.87%。
而广东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5岁以上人口数量为703万人,占总人口的6.75%。
虽然广东省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低于7%,不属于典型的老年型地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老年人口比例将继续上升,老龄化现象会越发突出,与此相关的经济、社会、生态等问题将会越发凸显。
广东拥有雄厚的经济和社会资源,社会发展阶段与欧美发达国家更为接近。
因此,及早对老年人口空间分布状况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结合不同地级市的经济、文化、医疗、福利、保险等条件制订相应的养老政策措施和布局老年公寓、托老院、养老社区,对于广东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十分有利。
老年公寓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近几年来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它不仅仅是一种为老年人设计的实体建筑,也是一种老年居住形式,在老年公寓里除了有老年人住的房屋外,还有各式各样的全方位服务[2]。
中国老龄协会张文范会长对老年公寓的表述如下:“老年公寓是既可以体现老年人居家养老,又能使老年人受到社会化服务的新型老年住宅形式,其属于机构养老的大范畴”[3]。
1998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98年全国老年公寓研讨会”规范了老年公寓的定义。
老年公寓是指按老年人特点设计建造的独立居住单元,内部设有卧室、起居室、浴室、厨房等,公寓内需配备各种服务、文化、娱乐、医疗设施,配备各种专业服务人员。
刘洋则认为老年公寓是指由社会投资兴办,并按市场化运作模式经营管理,专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人体能心态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人居住与生活场所,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服务体系,是综合管理的老年聚居类型。
深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正文:---------------------------------------------------------------------------------------------------------------------------------------------------- 深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深圳市统计局2011年5月12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注2。
在国务院、省政府和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快速汇总任务。
现将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注3为10357938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700842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3349510人,增长47.79%,年平均增长率为3.98%。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注43503201户,家庭户人口为740241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11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63人减少0.52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614027人,占54.20%;女性人口为4743911人,占45.80%。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7.74上升为118.34。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18774人,占9.84%;15-64岁人口为9156398人,占88.40%;65岁及以上人口为182766人,占1.76%。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3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9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65个百分点。
广东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广东省统计局2011-05-10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快速汇总任务。
现将我省这次普查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省常住人口全省常住人口[3]为10430313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8642000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7883132人,增长20.69%。
年平均增长率为1.90%。
二、家庭户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 27747417户,家庭户人口为8868172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69人减少0.49人。
三、性别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4397408人,占52.15%;女性人口为49905724人,占47.85%。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3.82上升为109.00。
四、年龄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7618241人,占16.89%;15-64岁人口为79645606人,占76.36%;65岁及以上人口为7039285人,占6.75%。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2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5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02239726人,占98.02%;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063406人,占1.98%。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856725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780682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4759923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3944315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深圳市统计局关于开展深圳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专项和综合试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统计局•【公布日期】2010.04.01•【字号】•【施行日期】2010.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深圳市统计局关于开展深圳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专项和综合试点的通知宝安区政府、市人口普查办各成员单位、各区人口普查办:按照国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要求,为了进一步搞好我市人口普查工作,为全市普查工作摸索经验,提供借鉴,锻炼普查工作队伍,经研究决定以5月15日零时为时点,在宝安区新安街道宝民社区居委会开展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专项和综合试点。
随文成立深圳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名单见附件)。
专此通知。
附件:1.深圳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专项和综合试点领导小组成员名单2.深圳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专项和综合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名单二〇一〇年四月一日附件1:深圳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专项和综合试点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组长:邓平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市统计局局长常务副组长:王立新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宝安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宝安区委常委、副区长副组长:李必祥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市统计局副局长查红俐宝安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宝安区统计局局长金庆玉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处处长欧瑞志宝安区新安街道办党委书记李军宝安区公安分局第一副局长成员:夏有亮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统计局综合协调处处长曾国辉宝安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宝安区统计局副局长胡居理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统计局计算中心主任冯春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域划分和编码组组长、市统计普查中心负责人华琼辉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业务组组长、市统计局综合协调处副调研员何心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处副调研员齐国华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处副调研员蒋资达宝安区新安街道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新安街道副主任附件2:深圳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专项和综合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名单主任:夏有亮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统计局综合协调处处长(兼)常务副主任:曾国辉宝安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宝安区统计局副局长(兼)副主任:华琼辉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业务组组长、市统计局综合协调处副调研员(兼)马锡文宝安区新安街道宝民社区居委会主任成员:章建红宝安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宝安区统计局社会统计科科长刘晓曦宝安区新安街道统计办主任袁珣市统计局综合协调处主任科员综合秘书组组长:夏有亮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统计局综合协调处处长副组长:柯娜芝宝安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宣传组组长业务指导组组长:华琼辉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业务组组长、市统计局综合协调处副调研员副组长:章建红宝安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宝安区统计局社会统计科科长区域划分和编码组组长:冯春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域划分和编码组组长、市统计普查中心负责人副组长:吴普宝安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域划分和编码组组长数据处理组组长:胡居理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统计局计算中心主任副组长:杨昆宝安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数据处理组组长户口整顿组组长:杨扬市公安局人口处副处长副组长:陈莹宝安区公安分局人口管理科科长范丽薇市公安局人口处副科长。
深圳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发布部门】深圳市统计局【发布日期】2001.04.02【实施日期】2001.04.02【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失效依据】本篇法规已被《深圳市统计局关于废止<深圳市工业统计“百分制”竞赛方案的通知>等18件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发布日期:2008年6月19日实施日期:2008年6月19日)废止深圳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1年4月2日)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培育现代金融业和现代物流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
这一年,深圳顺利完成了“九五”计划的主要任务,经济总量比“八五”末期的1995年翻了一番,各项社会事业欣欣向荣,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容环境日趋优美,城市综合实力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开始进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
一、综合初步统计,200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65.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2%,高出预期目标2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7.71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74.14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73.39亿元,增长9.9%。
三次产业结构为1.1∶52.5∶46.4。
按现行汇率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0亿美元。
物价水平适度上升。
2000年,深圳物价总水平结束长达两年多的下降势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8%。
分项目看,服务项目上涨14.0%,居住上涨5.6%,其中水电、燃料上涨15.3%。
食品中水产品上涨4.7%,鲜菜上涨6.7%,植物油、肉禽及制品、鲜果等的价格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劳动就业工作加强。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08.5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45万人,增长4.6%。
福田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开发专刊(五)第8期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 2012年3月22日福田区人口规模与结构特征分析蔡仰虹叶玮人是经济社会活动的主体,一个地方人口的规模和结构与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有着极大关联。
只有对人口情况有较清晰的了解,政府管理才有信息对称的基础,才能及时做出科学的决策,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引导经济社会稳步健康地发展。
一、福田区人口规模现状以 2010 年11月1日零时“六普”标准时点为准,福田区常住人口131.75万人,户籍人口61.30万人,非户籍人口70.45万人,外来人口84.13万人,暂住人口28.31万人。
与2000年“五普”相比,常住人口增加40.8万人,户籍人口增加32万人,外来人口增加16.28万人。
这种趋势反映了人口的流动和经济的格局是协调一致的。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所造成的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使得兑现人口红利的途径变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迁移流入城市。
深圳作为移民城市,吸引了大批年轻劳动力。
福田是深圳中心区和中央商务区(CBD),是重点开发和建设的中心城区,十年来,福田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吸引大量外来人口流入,成为外来人口的快速集聚区之一,获得了大量的“人口红利”。
福田区常住人口在全市排名第三,比排名第一的宝安区少270.0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7%。
由于南山中心区、宝安新城和龙岗新城的大规模建设开发,各区之间快速交通的发达,使深圳人口的分布从早期的罗湖、福田向各区分散,逐步形成各自区域中心(表1)。
表1:深圳市各区“六普”常住人口和2010年年末人口二、福田区人口结构现状(一)人口的自然结构1、人口性别年龄呈树形结构。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常住人口中,0-14岁,156580人,占11.9%;15-64岁,116673人,占84.7%;65岁以上,44258人,占3.4%。
从各年龄段看,20岁开始,人口结构开始有很大的变化,人口规模迅速增加,25-29岁人口数达到最大值(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