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ce Research of Undergraduate in US Research Universities and Its
Enlightenment
作者: 刘存利[1] 董皓[2] 高新波[1]
作者机构: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71 [2]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065
出版物刊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32-136页
主题词: 美国 研究型大学 本科生科研
摘要:作为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教学方式日益得到教育界、社会和学生的认可。
本文介绍了美国研究型大学开展本科生科研活动的背景和动因,简要回顾了本科生科研活动的发展过程,详细介绍了近年发展状况和组织形式,为我国研究型大学提供可供借鉴的做法。
【创新人才教育研究】成才之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Guilford)曾把创新人才的人格特征概括为: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不肯雷同;有旺盛的求知欲;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运作机理有深究的动机;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对智力活动有广泛的兴趣;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之中。
20世纪80年代,由于美国研究型大学把主要精力和发展重点放在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上,重科研、轻教学,尤其对本科教学不重视,致使许多本科生知识应用能力欠缺,本科教学质量出现严重滑坡的现象。
面对学界和社会的诸多批评,20世纪80年代,美国研究型大学开始反思本科教育的缺失和不足,认为研究型大学的培养目标应由原来提倡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创新人才培养转变。
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通过贯穿本科4年的一系列结构严谨的课程体系得以实现的。
在美国大学本科4年的课程体系中,除常规的专业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外,还包括本科生科研项目课程、顶峰体验课程和独立研究课等,这些特殊课程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研训练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措施,受到普遍重视。
其中,独立研究课就是专门为优秀本科生开设的,旨在鼓励他们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具有原创性和挑战性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发展自主探究精神,提高科研技能和创新能力。
2010~2011年,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访学期间,本文作者对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的独立研究课进行了考查,与相关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在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对美国大学独立研究课的原理和实践进行探讨,对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一、独立研究课的内涵与目标美国大学的独立研究课主要面向学业成绩优异的高年级本科生,申请条件之一就是学生的GPA(GradePointAverage,平均成绩点数)在3.0以上(GPA满分为4分,即A=4、B=3、C=2、D=1,其计算方法一般是将每门课程的学分乘以学时,相加后再除以总学时,即可得出平均成绩,GPA计算一般到小数点后1~2位)。
中美两国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比较及启示1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对我国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在高等教育发达的美国,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展开了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1983年4月,美国全国高教质量委员会发表了《国家在危难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揭开了美国大规模教育改革的序幕。
之后美国卡内基教育促进发展基金会又分别发表了《学院——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和《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又称《博耶报告》)两份报告,这两份报告指出了本科教育的8个冲突问题,并提出了改革本科教育的14点建议及10条途径。
这两份报告对美国的本科教育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报告公布后,各研究型大学都开始结合本校实际从以上十方面积极改进本科教育,掀起了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浪潮。
为了了解现状、深化改革,卡内基委员会又于2001年5月开展了一次“重建本科教育:博耶报告三年之后”的调查研究。
调查对象涉及全国123所研究型大学,调查发现本科教育地位有所提高、方式有所改进,十条建议得到了相当的响应,美国高校本科教育质量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和提高,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全世界优秀学子赴美完成本科教育。
中国当前正处在本科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学习、借鉴美国本科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对促进我国本科教育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中美高校本科教育的比较及启示笔者在2006年曾经到美国依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计算机系进行过为期半年的交流学习,本文以下部分结合本人的亲身体会对比中美本科教育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试形式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当前制约我国本科教育发展的因素,从而取长补短,促进我国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2.1确立以研究型学习为基础的培养模式在《博耶报告》发布之后,美国研究型大学纷纷调整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将本科教育的重心从被动学习、接受知识转移到以研究和发现为基础的过程上来,本科学生的学习以研究为基础,充分利用研究生教育和科研项目资源为本科教育服务。
内容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成了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也成为了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
国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国家要发展矗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不断地创新。
不加强自主创新,仅仅依靠引进国外技术来提高产业水平,付出的成本很大而且会丧失很多竞争的先机。
创新需要高素质的研发人员,所有的研发人员都是大学教育的产物。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高校责无旁贷。
面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我国有很多需要借鉴他国经验和改进的地方。
文章首先综合分析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对国家发展的意义,随后对美国大学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综合阐述以及通过对我国大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采取的措施和现阶段中国大学在开展课程和培养研发能力方面进行归纳、综合,理清思路,最后在分析美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值得借鉴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探讨了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美国大学;中国;创新型人才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the rise of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knowledge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resources, human resources has also become a prerequisite for the knowledge economy.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ountry's future depends largely on the ability to innovate and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is the soul of a nation's progress is an inexhaustible motive force for prosperity of a country. A country to develop manufacturing and innovation stands in the nations of the world, we must continue planing. Strengthen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relying solely on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industrial level, the cost and will lose a lot of competitive opportunities. Innovation requires high-quality R & D personnel, R & D personnel are the product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College is duty-bound train high-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face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of a lot to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other countries and areas for improvement. Firstly,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to national development, followed by the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tatus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comprehensive exposition and the measures taken by the Universities in China i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and stage of China University summarized in the implementationof courses and train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integrated, clarify ideas, the final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is worth learning and areas for improvement place to explore Countermeasures and ways of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China.KeywordsAmerican University;China;innovative talents目录一、研究创新型人才的意义 (1)(一)培养创新型人才可以提高国家的科研能力,增加国家竞争力 (1)(二)培养创新型人才可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率 (1)(三)培养创新型人才可以提高科研成果 (2)二、美国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现状 (2)(一)明确的培养目标 (3)(二)培养模式 (4)1、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培养计划 (4)2、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5)(三)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6)1、哈佛大学的课程设置情况 (6)2、哥伦比亚大学的课程设置情况 (7)3、麻省理工学院的课程设置情况 (7)(四)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8)三、中国大学创新型人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8)(一)不同层次大学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8)(二)课程设置方面 (8)(三)教学和评价方式简单化 (9)(四)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不完整 (9)四、美国大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我国的启示 (10)(一)设置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 (10)(二)课程设置的启示 (11)(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启示 (11)1、构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 (11)2、加强各类教学实践 (11)(四)营造炙好校园文化 (12)结论 (12)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美国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经验及启示摘要:美国高校通过灵活生动的课程教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科研活动等途径培养创新人才。
我国高校可以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并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等具体方面进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美国高校创新人才经验启示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地,更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
我们必须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大批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一个蓬勃开展的时期,在关于如何理解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探索的问题。
美国是一个既敢于创新又善于创新的国家,合理借鉴美国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成功经验,必将有利于我国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美国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成功经验美国高校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采取的措施相当有力,成效也十分显著。
美国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的具体实践中主要在四个方面做得较好。
1.通过灵活的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仍是当前美国高校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质量的上下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力的培养。
美国高校的授课形式是很灵活的,教师善于从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美国高校,教师十分注重在讲授该课程内容之前简明扼要地介绍该学科的开展现状、尚存在的争论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时留㈩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阅读、思考和提问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甚至常常鼓励学生提出对权威理论的批评性意见,并就此意见与学生进行讨论。
在哈佛的教学过程中不设立唯一正确的答案,哈佛一直认为,正确答案绝不是唯—的,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如何适应形势和形势变化,去寻找更好的答案,鼓励学生在分析问题中允分表现白己,增强自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美国高校还开设培养创造力的专门课程。
194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先正式开设“创造力开发〞课程,此后,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等相继开设有关“创造学〞的课程。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给我国的启示美国研究型大学在科研和研究生教育方面的巨大成功为推动美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本科教育却一直受冷落,发展不尽人意。
美国八九十年代开始反思本科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初始阶段,以美国为鉴,正确认识本科教育的地位、进行教育改革是保证本科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
[标签]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在其后1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研究型大学在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科研、教学和服务的功能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发展,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培养出大量的各界精英和领袖,创造出相当多的科技成果。
研究型大学现已成为美国主要的科技开发和研究基地。
一、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背景和动因美国研究型大学是以德国柏林大学为样板而建立的,但又不同于德国的大学。
根据自身社会发展的需要,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形成了集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办学模式,并创建了研究生院制。
其研究生教育给各国大学树立了成功的典范,但其本科生教育却有些不尽人意,存在很多的不足。
原因在于研究型大学都把发展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作为其追求的首要目标,不重视本科生教育。
学校把主要的精力和资源都投入到了研究生教育中,教授们都忙于从事个人的科研项目,本科教育一直受到冷落,本科生享受不到研究型大学智力和资源的优势,接受的教育与他们所缴纳的高额学费不相符,本科生的教育质量与研究型大学的声誉不相称,许多学生毕业后仍缺乏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无法把各门课程联系起来并应用到实际中去,学生不知道如何富有逻辑性的思考、条理清晰地写作和表达,从大学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低于文凭本身的价值。
面对社会公众和学生不断的批评和指责,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重新审视其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
从80年代开始,美国教育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展开的。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1980年代《国家处于危机中》报告发表后,美国上下为之震动,并重新审查了从幼儿园直到博士一级的教育的目标和效果。
在这个全国性的努力中,卡内基基金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该基金会1987年发表的《美国大学教育——现状、经验、问题及对策》、1998年发表的《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蓝图》两份报告为主要文献,并结合美国著名大学的改革动向,分析近10年来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改革。
一、超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争“因为现代社会所出现的知识爆炸,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成为通晓一切知识的人。
今天,一个人只能希望成为精通有限领域学问的人。
这就向当代的高等教育哲学提出了怎样安排大学本科课程的问题。
”可以说,近百年来美国大学本科教育观的演变,主要表现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争。
通识教育在理论上像是占了上风,但在实践上显然是“专长赢得了这场争论,尽管许多人推崇的是通才”。
据统计,近15年来,美国各地的文理学院较大幅度地减少了通识教育课程,处于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作抉择的尴尬境地。
虽然研究型大学本科阶段的通识教育成份并没有减少,但也超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争,避免争论“课程内容方面的问题——比如是需要更多的科学课程、更多的数学课程、更多的外语课程。
”为什么会这样?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首先,这种争论更多的是两种价值观的冲突,没有科学意义上的正确或错误之分,继续争论的意义不大。
通识教育在心理学中可表征为“形式训练说”,“它认为,智力一旦得到锻炼,就可以迁移到任何学习领域中去”。
但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迁移的程度大大低于最初的设想,基本否定“形式训练说”,认为“无知必无能”,要获得一项能力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信息。
尽管不少科学家仍认为“迁移的学说并没有像所说的那样遭到否定”。
其次,高深知识是高等教育的材料,它具有专门化的性质。
“在迅速发展的物理学和生物学的率领下,学术界的专业发展日新月异。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百年变迁与省思1995年,受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资助,美国成立了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委员会,在当年由该基金会主席博耶主持的首次会议上即提出:应该彻底评估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现状。
博耶去世后,委员会以博耶的名字命名。
经过几年的调查,博耶本科教育委员会发表《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蓝图》(Reinvent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 Blueprint for America's Research Universities)的报告(简称“博耶报告”),报告明确指出,相对于在知识创新和完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美国研究型大学在本科教育方面却“常常是失败的,而且还在继续衰落”,报告认为:“本科生的学费是大学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这些经费帮助支撑了科研项目和研究生教育,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付费的本科生得到的却不及其学费所值。
”[25]由此,重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迫在眉睫。
为此,报告提出了十个方面的建议,包括树立以研究为基础的学习标准,创建以探究为基础的新生年,新生基础上的本科构建,消除跨学科教育的障碍,建立交流技能与课程学习之间的联系,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取得最佳的经验,把研究生当成实习教师培养,改革教师奖励机制,培养社区意识,等等。
在博耶报告的影响下,20世纪9年代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重建风生水起。
1997年,杜克大学就成立了课程评估委员会,发表了《课程2》报告,认为杜克大学通识教育的目的和可以实现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学会有效地获取综合和交流知识的方法,形成对现实中及历史上重大问题的看法,开展研究和解决问题,发展从事艰苦工作所需的顽强意志和能力。
[26]普林斯顿大学从1996年秋季学期起推行新的本科学生通识教育计划,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更为广泛且文理渗透。
9年代末,特拉华大学将1992年开始在医学课程中试行的探究式学习推广到所有理科基础课程,成绩斐然,1997年,美国科学基金推动在全国推广这种遍布科学、数学、工程、技术等学科领域的本科教育改革。
收稿日期:2007-11-13 修回日期:2008-03-17作者简介:王清(1978)),男,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讲师,文学与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科研管理及对我国高校的启示王 清,丁可可,江海宁(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 221116)摘 要:美国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成就突出。
本文通过考察与借鉴美国研究型大学推进科技创新的主要做法和经验,针对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科研管理、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大学;科技创新;管理;对策中图分类号:G 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5X(2008)02-0099-04科技创新是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在国家科技进步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更是如此。
作为现代大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的科研管理对于推进高校科技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针对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不足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考察、学习和借鉴美国一些主要研究型大学在科研管理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对于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科研管理、提升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的能力与水平,具有积极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美国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的主要做法和特点综合来看,美国研究型大学在科研管理方面注重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相互制衡,实行以教授为主体、以兴趣研究为动力的科研组织模式,建立多渠道的科研经费筹措机制和以课题为中心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以及建立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具有很强操作性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从而不断推进科技创新。
具体来说,其主要做法和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保障学术自由并大力发挥教授的才能和作用早在19世纪后半期,美国一些大学的学者们开始设立一些集体性的代表机构,如康奈尔大学在1889年建立了以校长和全体教授为主体的大学评议会。
随后,威斯康星大学和美国中西部的其他一些大学都分别成立了这样的评议会,而在霍普金斯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已经成为教育和科研的重要管理力量。
2023-11-03•引言•美国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研究结论与展望目•参考文献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
美国作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其研究型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意义研究美国研究型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可以为我国研究型大学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和启示。
研究目的与方法目的本研究旨在总结美国研究型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分析这些经验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
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的经验进行深入探讨。
02美国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美国研究型大学注重核心课程的建设,包括数学、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等基础学科,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核心课程美国研究型大学注重科研训练,通过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科研训练美国研究型大学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通过学科交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跨学科学习实验室研究美国研究型大学拥有先进的实验室和研究设施,为学生提供实验室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研究能力。
实习实践美国研究型大学与企业和社区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实践能力。
社会服务美国研究型大学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服务,通过为社会做出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1实施个性化培养计划23美国研究型大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让学生能够在专业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个性化培养美国研究型大学实行导师制度,为学生配备导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成长。
导师制度美国研究型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规划、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
美国高等教育的特征及其对我国一流大学建设的启示作者:王海平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35期摘要:从各项科研、教育结果来看,我国高校建设有向美国高等教育学习的必要。
本文在分析梳理美国高等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长期发展定位、学生、教师、社会效应等四个维度总结出中国高校办学时应当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一流大学建设启示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渐普及,而教育质量与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仍有待提升。
美国一流大学较多,高等教育以及科研力量排在世界首位,参照美国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校建设的意义不言而喻。
一、美国高等教育的特征1.层次分明,定位清晰的顶层设计美国大学根据领导主体可分为公立大学、私立大学、私营大学三种。
公立大学由州政府领导,主要资助方也为地方政府。
当然,私立大学带有些许公益性质,是非营利教育。
每一类大学根据教学目的可分为研究型、教学型和社区学院三种类型。
前两种学制以及培养目标与国内高校类似,获得学士学位均需要四年,而在研修一到两年获得硕士学位。
从各个大学层次的分类上可以看出,美国高等教育层次分明,架构合理,这对美国大学明确自身定位与发展方向,更为专一的培养相关方向人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大学做到更为精专的同时,也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另一方面,层次明晰的高等教育体制,对学生自由差异化发展提供了更为宽广的选择空间。
[1]2.大学建设紧密结合地区发展美国大学由于知识先进,且能充分发挥其知识效应,常常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智库。
路径往往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学术理论研究,然后通过技术转化催生产业创新,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完整的诠释了知识就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而当大学通过技术、理论的研究,对当地的生产力、经济发展有所贡献时,政府便会加大对高校的支持力度,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技术理论研究,又进一步促进地区建设与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与完整的共生链。
3.教师为中心的理念和做法美国大学的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相对较高,大学日常教学也常常以教师为中心。
美国大学研究性教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摘要]研究性教学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美国是世界上研究性教学改革比较成功的国家,文章在总结美国大学研究性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大学实施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建议,包括转变教育理念,开发研讨学课程,优化激励机制和提供经费支持等。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美国大学经验一、研究性教学的基本含义对于研究性教学的内涵还没有统一的定论,研究者立场的不同,看法也不一样。
有人认为是一种教学理念,有人认为是一种课程形态,有人认为是一种教学方法。
虽各有侧重,但总体认识是比较一致的,研究性教学即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为宗旨,在激发学生潜能、启迪学生思维的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
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包括探究性学习、发现学习、做中学)是一组概念,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于教师而言是研究性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研究性学习(或探究性学习)。
研究性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课程形态,也是一种教学理念。
二、美国研究性教学改革的经验1.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最早关于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可以追溯到19 世纪初洪堡创建的柏林大学,美国在德国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念的基础上创立“研究生院制”,丹尼尔·吉尔曼1876 年创办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把研究生教育与科学研究连接起来,形成教学—科研—学习相结合的美国大学教学模式。
1916年杜威概括出了科学探究的五个步骤,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问题教学法”。
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和施瓦布在理论上系统论证了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的合理性。
1983年4月美国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指出推行主题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1998年和2001年,博耶委员会先后发表了《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蓝图》和《重建本科教育——博耶报告三年回顾》两个报告,提出构建基于研究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十条建议,为进一步推进美国大学研究性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美国研究型大学都有哪些特点一、美国研究型大学管理具有分权的特点美国是一个分权制的国家,确立分权制原则的最基本出发点就是防止权力垄断,避免一方对另一方的过度干预。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管理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从大的方面来说,虽然代表不同利益方的国家、市场和学术权力所形成的三角协调机制不是一种分权制的制度安排,但是在研究型大学管理过程中却起到了这样一种客观效果。
在小的方面,这表现为校内的董事会、校行政和教授会三者的相互制约、配合与平衡。
这种体制一方面阻止了权力的滥用和来自于某一方的过度干预,另一方面当国家权力、市场、学术权力与董事会、校长、教授会中的某一方出现失灵或失误时,也有助于其他方给予及时的补救或补偿。
其结果不仅为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赢得了最好的学术生态环境,也使这几方在动态平衡中逐渐成为了一种推动研究型大学发展的聚合力量。
其一,当政府机构成为高等教育管理的顶峰,“并且建立起等级森严的控制权力的时候,高等教育活动的基层结构就会发生失去功能的情况”。
在美国,国家权力、市场和学术权力三者的相互作用避免了这种危险在研究型大学的出现。
其二,“在纯粹市场型的相互作用中,没有人负责,事情都是分散进行的。
这种作用可能是竞争性的,也可能不是竞争性的”。
当这种作用不是竞争性的时候,一两个学府或某个模式几乎垄断了声誉,在这种情形下,尽管各学校有实验、摸索和创新的自由,但是它们都不由自主地去模仿那个出了名的样板,结果松散的市场调节严重地阻碍了变化;而当这种作用完全是竞争性的时候,市场型的相互作用可以释放巨大的能量并产生急速的变化,这又与“不管是由于惰性、终身制和职业利益的壁垒,还是因为对大学保持永久领域的期望,学术组织一直变革缓慢”的特点相矛盾。
由于国家权力、市场和学术权力的相互作用,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在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中出现。
另外,在这三者的相互作用下,美国研究型大学也没有出现像欧洲那样的学阀。
在对研究型大学的影响方面,可以说国家权力、市场和学术权力这种非制度性安排的管理体制,却起到了一种高等教育管理制度达不到的效果。
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近年来,美国一直被视为全球创新领域的领先者。
其成功不仅在于其强大的科研实力和技术创新,更在于其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将对美国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析,以期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注重跨学科合作与创新思维美国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跨学科的合作与创新思维。
在传统的学科划分下,学生通常只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导致其视野狭窄,缺乏创新思维能力。
而美国大学通过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和项目,鼓励学生跨越学科边界,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斯坦福大学的“设计创新课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门课程汇集了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他们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项目。
这样的合作方式鼓励学生跨越学科的限制,汲取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培养出能够应对现实问题的创新型人才。
二、注重实践与实习机会美国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为学生提供实践与实习机会。
传统的教室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只了解理论知识,对于实际操作及应用方面的了解相对较少。
然而,在创新领域中,实践和实习机会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
美国大学积极开展与企业、研究机构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创新项目的机会。
学生在参与这些项目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锻炼解决问题、沟通协作、创新思维等能力。
这不仅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专业技能的提升,还能积累实践经验,增加就业竞争力。
三、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与中国注重理论教育不同,美国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
美国大学不仅关注学生自身学科的学习,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这包括但不限于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创业意识等方面。
例如,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
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通过研究实际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学生能够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勇于创新、乐于探索的企业家精神。
美国研究型大学高峰体验课程对我国大学本科实践课程的启示文/安丽绍韩建华[摘要] 高峰体验课程是为即将毕业的本科生开设的一种能够总结、评估和整合其大学经验的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综合、拓展、批判和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培养自我成就感。
美国高校高峰体验课程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宝贵借鉴。
[关键词] 高峰体验高峰体验课程实践课程高峰体验理论是马斯洛在研究“自我实现的人”的过程中提出来的。
他指出,高峰体验是人的一种情绪体验,这种体验可能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幸福感,甚或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感觉[1]。
这种感觉能使人与世界融为一体,达到道家所说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另外,在高峰体验的过程中,个体常常能感到自己可以理解世界的本质与奥秘,从而增强个体的自信心与能力。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掀起了全面教育改革运动,这使得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当时,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在本科毕业的最后阶段,没有一种课程能使他们对以往知识加以综合利用,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不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自己以往所学的知识,因此学校、社会都呼吁要改善研究型大学的课程安排,增强教学的探索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2]。
这要求学校为本科生营造一种高峰体验经历,即在本科生最后一个学期或最后几个学期,使他们集中在一个专业课题上,综合以往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
当前,我国大学教育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等现象,而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从心理特征上讲,对自我角色、自我能力的认同感十分强烈。
因而个体在经历高峰体验时,会表现出对自我力量的高度肯定,所以有必要引入高峰体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信心。
一、高峰体验课程的内涵在高等教育领域中,高峰体验课程也被称为高级研讨会。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
摘要:美国研究型大学在专业选择、培养计划、课堂教学和专业指导四个人才培养关键环节上具有重视个性教育、全面教育、激发教育、引导教育等显著特点,这些特点启示我国在创新人才培养上要注重自由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加强通识教育、加强阅读和写作、注重压力与指导并重。
关键词:美国本科教育的特点;创新人才培养;启示
创新人才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的全球竞争、国家的国际地位提升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着重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那么,我国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改革的出路又在哪里?
美国是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拥有世界上众多的一流学府(根据上海交通大学所做世界大学排名,前20名中有17所是美国大学),拥有世界50%以上的学术论文、诺贝尔奖得主,培养创新人才一直是美国高等教育的突出特点。
美国高校在专业选择、培养计划、课堂教学和专业指导等人才培养关键环节上所体现出的突出特点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一、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特点
1.注重个性教育
个性教育贯穿于美国大学本科教育全过程。
关注学生个性特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一切让学生自主选择,正如耶鲁大学斯密特得校长对学生所说的:
“你们就是大学。
”在专业选择上,美国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为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好了全面准备。
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学生专业选择一般是在大学学习一段时间之后进行的,通常是第一学年末、第二学年末或第三学年开始确定专业[1]。
学生在选择专业之前,要根据学校要求完成专为低年级学生设置的通识基础课程,通过这些不同领域课程的学习,学生发现自己兴趣所在,为未来选择专业奠定基础。
同时,为使学生更全面、详尽地了解各类专业,美国大学还通过宣传手册、网络途径等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通过举办各类活动,使尚未确定专业的学生从指导教师以及高年级学生那得到相关指导。
美国大学学生在选定专业后,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变化而改换专业。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大学没有适用于各专业本科生的统一教学计划。
所谓教学计划是一个适用于本科生需要的由各类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组成的庞大的课程体系[2]。
每个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导师指导下,制订自己的核心课程计划,因此,同一专业的同届学生所修课程可能也各不相同。
2.注重全面教育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美国大学新一轮本科课程改革其着眼点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此次课程改革增设具有跨学科性质的普通教育课程,开展跨学科课程学习,使本科普通教育课程与主修专业课程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完整的课程体系。
美国很多研究型大学如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都根据各自学校的特点,制订出各具特色的本科课程改革方案。
如哈佛大学本科改革后的课程主要包括八个方面:美学与诠释、文化和信仰、经验的推理、伦理、生命系统科学、物理世界科学、世界各社会、世界中的美国等。
改革后的课程体系更加关注跨学科知识间以及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联,帮助学生形成连贯的知识观和综合的生活观,培养学生具备全面、多角度回应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考、语言表达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注重激发教育
激发教育就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
美国大学课堂教学采取的是能发挥潜能、启迪智慧、生成能力的激发教育,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美国大学的课堂教学正是大学生们所羡慕和渴望的,它打破了以教师
为主体、学生非听即记的教学模式,而是教师在课前公布讨论题目和参考文献,课堂以学生发言为主,教师起提示和引导作用。
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举手提问,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重视的不是结论是否正确,而是学生思考的过程、个性观点的形成。
对于著名法学家、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多伦多大学教授何美欢的课堂教学,她的学生这样写道:“大部分做学生的,都憧憬过苏格拉底式的教学。
正是在她的课上,我有了这样的感觉。
通过强有力的质疑,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通过高明的提示,在质疑与辩论中体会到智力博弈的乐趣,让学生自己寻找到正确答案。
于是,一年的时光,我仅此一门课(指“普通法精要”),阅读、上课、讨论、报告占据了全部的时间。
从来没有怀着如此的热情投入到一门课程中去,惊讶于自己也能对某种事情产生强烈的热情而执著于此。
”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学习过程无疑是大学生们所羡慕与渴望的。
除课堂教学外,课外阅读在激发教育中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每门课程中教师所列教材、教学参考书和学习资料很多,学生阅读量非常大,阅读量决定了课堂发言的质量。
通过广泛阅读,学生在对各类观点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4.注重引导教育
本科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需要有资深专业教师进行指导。
美国一流大学基本上都实行导师制。
曾经培养出20位英国首相的牛津大学和造就了60名诺贝尔得主的剑桥大学,其人才培
养的秘诀之一就是世人称道的导师制[3]。
从学生进校学习开始,学校就为每名学生指定导师,负责其学习生活,制订个人计划,确定发展方向。
对于专业指导,各校方法不一,特点不同。
比较典型的是普林斯顿的导修制。
该制度自1905年设立至今,是普林斯顿本科生最喜欢的项目。
学校大部分基础课都是在100~150人的大礼堂授课的,但每个星期学生都参加10~15人的小班,由教授或助教带领,复习一周所学课程,这些由教授或助教带领的讨论,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理解课堂所学理论。
导修课成为课堂的延伸,开拓了学生视野。
通过研讨,将学生引入某一领域,使之对该领域产生浓厚兴趣,并自发地进行深入探索。
二、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的缺失
1.自由教育缺乏
我国大学专业设置主要由国家行政部门统一规定,每个专业招生人数也有严格的指标限制,学生高考填报志愿时就基本确定了所要学习的专业,而这时所确定的专业多受外界因素影响,如他人意见、专业冷热度和专业就业薪酬情况等,所选择的专业也并非完全与自己个性特征相符合。
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公司对2009年入学的大一新生进行的调查显示,我国2009级本科新生对专业的满意度仅为32%。
尽管有些学校也允许学生在一年级结束后转换专业,但附有限制条件,比如第一学年的考试排名位次、意向专业是否愿意接收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学生转换专业。
再者,各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执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同一专业学生在大学二年级之前学习相同课程,大三分专业方向,每个方向学习的课程基本相同。
虽然很多学校实行学分制,但受师资等因素影响,培养方案中所列限选和任选课程基本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多为统一性安排。
2.通识教育不够
虽然我国很多大学也越来越注重通识教育,但其包括的主要是国家规定的两课教育、外语、计算机、自然科学等课程,虽然各校还设有6~8学分左右的文化素质综合类公共选修课程,但受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影响和限制,授课质量普遍不高,学生多为完成学分而修读该类课程,教师对该类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因此,比较而言,我国学生在大学所受到的人文教育、艺术教育、思维训练等普遍不足。
多数学校普遍对大学语文课程不太重视,在培养方案中语文课程未作为必修课程单独列出,忽视了大学语文在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塑造责任感和使命感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