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功夫-杂技-太极
- 格式:docx
- 大小:18.81 KB
- 文档页数:3
太极拳六字诀意太极拳讲究用意,要求高度心静,注意力集中,用意念引导动作,做到“形随意动”,“气随意行”,头顶虚悬,一式接一式地练下去,始终默想动作的形象,使想的和做的一致,意识、呼吸、动作要紧密结合,贯穿始终,从而达到内外和谐,神静体松,阴阳平衡,防病健身。
气太极拳讲究呼吸吐纳,有“纳气如吞川,出气如吐丝”之说。
初练者呼吸应顺其自然,逐步过渡到腹式呼吸,吸时鼓腹,呼时收腹,做到呼吸细、深、匀、长,通过久久练习,可致腹肌结实,充满内劲,脏腑协调,体质增强。
呼吸要逐步有意识地与动作相配合。
一般做法是:起立、屈臂、扩胸、抬脚、用劲宜吸气;下蹲、伸臂、含胸、落步时宜呼气。
力打太极拳不论动作虚实变化和姿势过渡转换,都要紧密衔接,前后贯穿,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
身体各部位之间要紧密配合,以腰为轴,手脚动作由躯干来带动,两眼不断注视双手,动中求静,内外兼修。
形太极拳动作比较复杂,初学者应把架式姿势掌握正确,循序渐进,做到上下相随,内外协调,努力使姿势符合标准,并注意身体放松,动作柔和,速度均匀,在慢字上下功夫。
圆打太极拳每一式都需要阴阳转换,阴阳渗透,不起棱角,不直来直去,其中每一动作都是以带有弧形、曲线、划圆为基础的,不圆易僵,僵则气滞。
因此演练时按照太极拳“腋窝像夹着个热馒头”,“勒束腰气把档撑”的要求调好身形,通过圆形活动的锻炼,演练起来使动作连贯,柔和流畅,体现了太极拳的韵味,有优美的观赏性,练者陶醉,观者悦目。
恒太极拳是一套系统的锻炼方法,具有较好的健身强体,防病抗老作用。
很适合中老年人和体弱者锻炼。
运动量应根据个人体质情况,每天打1-2遍太极拳,一组或几组动作(雨天可在室内练习或闭目静坐默想动作),但必须长年不懈,持之以恒,才有效果。
若“三心二意”、“一曝十寒”,那样就不能领悟太极拳的真谛,而失之交臂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是通过网上征集、群众投票和数轮专家评议最终选出的。
标志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的鱼纹,隐含“文”字。
“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于“文”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寓意。
标识图形传达出古朴和质拙感,一方面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另一方面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表现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向前的时代精神。
分类:一、【民间文学】曹雪芹传说:梁祝传说梁祝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是一侧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与《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而其中又以梁祝传说影响最大,无论是其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来说都居各类民间传说之首,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中国古代民间传说。
孟姜女传说相传秦朝时有个孟老汉和姜老汉一墙之隔互为邻居,孟老汉一年孟姜女传说(4张)春天在院子的墙边种了一颗葫芦籽,经过细心浇水、施肥培育,后来结了一个几十斤重的葫芦瓜,姜老汉眼看葫芦瓜成熟,一刀切开了后,却看见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娃娃躺在里面。
于是孟、姜两老汉为争夺女娃娃吵闹不休,最后只好协商两家共同养育这个女娃娃,取名“孟姜女”。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各地征集数十万民夫,将秦、燕、赵三国北边的城墙连通、修缮合一,修筑万里长城。
有个叫万喜良的书生公子,因为逃避衙役的追拿,翻墙逃进孟家院子,躲在丝瓜架下,正好被游园的孟姜女发现,万喜良连忙起身作揖哀告。
孟姜女一看是个俊俏书生,便回报给孟老汉,孟老汉见万喜良一表人才,又知书达礼,于是提出把孟姜女许配给他。
良辰吉日时,正当二人即将拜堂成亲,不料闯进几个衙役,一拥而上把新郎万喜良抓了去做民夫。
国际标准1-6式太极总结
1、无论动静,保侍中定,否则有过或不及之虞。
2、牢记七字:中定、整体、不用力;推手时加五个字:顺方向转圈(用意顺对方来劲方向转圈),这是太极拳体用之功夫。
3、行功盘架都必须“先在心,后在身”的意动心随,注意心意的修炼和运用。
4、以意导气,以气运身。
意到气到劲到。
5、与对手接触处,我先用意收(即吸)将对方来劲吸之脚下。
使对方跟浮起(气亦浮起)我借地反作用力把对方发出。
即是“呼”,故太极拳“呼吸”非人口鼻之呼吸也。
6、太极拳的“呼吸”指蓄、发、开、合、收、放。
“吸”是蓄劲过程,“呼”是发劲过程。
即是周身气势的收小和放大。
7、练太极拳不可用气(憋气),用气则滞,不可用力,用力则断,不可用法,有法即有尽(先有法后无法)。
8、不在盘架下苦功,任何太极劲都练不出来。
9、太极拳之“道”是“身知”“体悟”身上不挂力。
练好一阴一阳两个动作,就一通百通。
10、太极拳外练手、眼、身、步,内练神、意、气、劲。
内外八个方面高度统一了,才能够达到协调完整,周身一家的要求。
11、盘架子必须式式作到“有上必隅下,有前必有后,有左必隅右,力起于根,发于脊、形于手,用意不用力”就能功到自然成。
12、身体的呼吸要和拳架的阴阳、收放、开合、蓄发高度统-,
才能奏效。
吸阴阳呼。
太极拳的十层功夫及修炼层次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太极拳的十层功夫及修炼层次》的内容,具体内容:太极拳法十层功夫修炼层次,内外兼修,动静相宜,一层有一层景致,一层有一层之灵验,诀非虚语。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
欢迎阅读!欲得太极拳技之要秘,非有明师指点不可,入...太极拳法十层功夫修炼层次,内外兼修,动静相宜,一层有一层景致,一层有一层之灵验,诀非虚语。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
欢迎阅读!欲得太极拳技之要秘,非有明师指点不可,入门后,还要动脑筋巧练苦练,日久方能学得真功夫。
技击之道,师传各异,本无定法。
武学的最高层次,其理一致,千流而终归大海。
太极拳法十层功夫修炼层次,内外兼修,动静相宜,一层有一层景致,一层有一层之灵验,诀非虚语。
一至三层,是入门之阶段,由松柔入手,化刚为柔,以身变手。
它要求身体各部位松柔的劲力,能集中反应到手上来。
此阶段练精化气,为初关,属下乘功夫。
四至六层,是登堂入室之阶段。
积柔成刚,以气变手。
此阶段练气化神为中关,属中乘功夫。
七至八层,是炉火纯青之阶段。
刚复柔归,以意变手,此阶段练神还虚,为上关,属中乘到上乘阶段。
九至十层,是登峰造极之阶段。
千变万化之神通,其功夫已达出神入化,此阶段练虚还道,空而不空,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太极功夫第一层:一圆即太极此层从背丝缠丝分出阴阳,其练是缠法,其用是捆法。
此层化僵硬为柔和,勉强转圈,圈力多而化劲少。
练习时,以单操为主,懂得拳势的基本要领、要求。
要求身型、步法、手眼等合乎规矩。
架势以求开展、舒适。
太极功夫第二层:上下分两仪此层阳升阴降,阳轻阴重,其练是波澜法,其用是就法。
此层化刚为柔,由勉强转圈变为自然转圈,圈力少而化劲多,内气渐聚,丹田鼓荡。
练习时,将熟练的单操架式串连成套路习练。
太极功夫第三层:进退呈四象此层半阴办阳,纯阴纯阳,互为往来,其练是懂法,其用是伏贴法。
此层走圈柔化,不丢不顶,开始懂劲,并由大圈渐至小圈,是退圈之前一阶段。
练习太极功夫详解及太极拳功夫练习的方法太极拳功夫被现代人一致认为是养生的最佳方式,不但易于身体健康,而且还易于延年益寿,同时对自身的精神领域也有促进的作用。
太极拳谱市面上及网上都有,但对于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通过太极拳谱练习太极拳的功夫是诸多人想要知道的!太极拳谱指导太极拳功夫练习的方法是什么领会练太极的精气神太极拳功夫之所以备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的精气神,也就是所谓的神意气,这种主要是练习自身的内气,来强化意念。
在练习的过程中只有做到相忘的境界,从而促使天人合一,才能使自身的与自然相和谐,这时浑身轻松,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从基本的拳架开始练起练习太极拳首先要从拳架开始,主要是以锻炼身体为目的,同时身体的舒展也要优美,这处于初学的状态,只有打好最基本的联练习才能展开之后的练习。
太极拳需要注意层次练习自身的意念加强之后就开始进行太极拳的练习,这种拳法的练习分为多层,不可跳层练习,只有一步一步的推进练习,基本功才能扎实,且增强对太极拳之后层次的练习打下基础,这就是所谓的一步一个脚印。
每一个基础都是要付出努力与汗水,从而更加领会太极拳所包含的意义。
练太极的推手力度要注意常见人在练太极拳最主要的动作就是推手,练习推手的技巧及力度要注意的方法是较多的,其中的松肩、松腰、松胯,如何沉肩坠肘等都是要知道的,在练这些动作的同时,周身的力度及丹田运行的技巧也是要注意,所以练习推手相当重要。
太极拳的联系不单单只是看拳谱,还需要自身的领悟能力,对于拳谱上的文字一定要理解透彻,这样才能使拳与人合二为一,达到练拳的最高境界。
本篇文章版权归所有,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仔细观察周边练太极的人群,其男性居多,这就导致人们认为太极应该是男性的专属,其实女性也是可以练,至于女性练太极拳会给自身的带来怎样的影响,想必各位女性朋友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了!女人练太极可养心生活、工作等易使女性烦恼不断,其只有多利用看书、听音乐、瑜伽等才能起到去烦恼的同时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平时练练太极拳。
练太极必须懂的17种功夫,最后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练太极拳,就起码应懂得并做到头顶、肩沉、肘坠、腕坐、指展、胸含、腹实、臀敛、腰松这些太极拳最基本的规矩,否则即使只为健身,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先辈太极拳家们一再提醒我们,练太极拳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仰脸、端肩、掀肘、直腕、指无形、挺胸、提肚、撅臀、拔腰的假太极,与头顶、肩沉、肘坠、腕坐、指展、胸含、腹实、臀敛、腰松的真太极,何止是差之毫厘,而是根本没有丝毫共同之处,所以谬之也不止千里,而是天壤之别。
一、桩功桩功是练好太极拳的首要问题。
那么练太极拳要站哪些桩功呢?太极拳桩功很多,有开合桩、下蹲桩、马步桩、手挥琵琶桩、提手上式桩、白鹤亮翅桩等等,实际上每个太极拳的动作就是一个桩。
要把桩功练得一般人两三个乃至三五个都推不动、拉不动,多棒的小伙子,也休想抬起胳膊来,才算基本达到太极桩功的要求。
二、头部功夫练太极拳对头部的要求是,头容正直,下颏微里收。
名曰:虚领顶劲,下颏微一收,气贯于顶。
如果推手发人时差了头顶悬之劲,就可能发不动,或发不远。
有了这头顶悬的劲,就可能发得动,或发得很漂亮。
所以虚领顶劲不可少。
面部表情要自然,不可嘻皮笑脸,也不能龇牙咧嘴。
总之不管多难多易,都要求面部表情自然,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那样。
三、眼部功夫练太极拳时,眼神从始至终都要配合动作。
该看前方时要看前方,该看前手时要看前手。
不管看哪里,都要让人觉着自然得体。
如白鹤亮翅,定式后应看正前方;又如左野马分鬃,抱球时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眼应看上面右手食指。
当左脚迈出去,慢慢落实成左弓步时,左手也同时到左胸前,右手停于右胯旁,这时眼就得看左手虎口或食指。
眼看左手时,既不能瞪眼也不能迷茫,而是要两眼有神注视前手。
四、鼻子呼吸之功练太极拳从始至终应呼吸自然。
练时配合动作呼和吸,使呼吸慢慢拉长。
呼和吸应以耳朵听不见为佳,而且呼吸不能有间断。
须知练太极拳不同练早操的二八呼、四八呼,而是要根据动作的难度大小、长短配合呼吸。
太极拳六大基本功法太极拳的八大功法,太极拳的基本功,受太极拳习练者和深研者所重视。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称谓为太极八法。
从太极八法中又演示出八八六十四手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拳六大基本功法。
欢迎阅读!太极拳八大基本功法一:掤掤劲义何解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重飘浮亦不难所有太极拳练家和深研者,都谙熟太极八法的排头功法,“掤”功。
圈内习惯在每种功法的后边加一个“劲”字。
如掤,称谓“掤劲”,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八种劲以外,还有断、截、冷、疾、打、得、落、空、引、进、接、沾、黏、依、连、随、滚、错、折、磨、弹、正、侧、刀、锯、拍、掸、拽、擎、踏、重、离等等。
“劲”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为“力量、力气、用劲、手劲等等。
在传统太极拳的各种打手的后面加一个“劲”字,如“掤劲”、“捋劲”、“挤劲”等等,只能解释为凡练拳者都知道的术语,不能表示或代表什么。
这个劲字不能表示是太极拳内功。
为什么?“劲”字就是本力、拙力,人类以本人劲力显示强健,力量显示在竞技体育中是举重比赛。
“劲”在任何环境中都是表示力量。
我多年研习传统太极拳,认为“劲”是拳技艺的一种术语。
有人认为“劲”字代表太极拳功夫的一种劲。
资深太极拳家认为太极拳用意,不能使肢体的各个部位出现劲力。
我们听一听前辈先贤是怎样议论劲力的。
武式太极拳先贤李亦畲大师在《五字诀》“一曰心静”中阐明,也是大家熟知的用意,不用力的名言,他写道:“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
从此做去,一年半载,便能施于身。
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
久之,则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矣。
”先贤讲的拳理是拳之大道。
太极拳体用,意行者得道,力行者失道,十年八载或更长的时间也难成正果。
掤劲,太极拳习练者最早接触的“劲”便是掤,师说,掤是往上过头打在对方脚后跟的劲为掤。
简单解,特别在揉手运用中,自下而上的打法称为掤。
初学者尚不知,也不懂太极拳为意行拳,出手用力,最初接受和练习是实实在在的用力往上掤。
太极内功十二类功法解健身太极功1。
无极站桩功作用:培养人的精神贯注,身势完整,浑然无间,身桩沉稳,培养以静待动的能力。
特点:放松入静,屏除杂念,呼吸自然深长。
动作举例:正气浩然,太公垂钓,混元合一。
2。
太极双环功作用:培养人两腰命门的旋转动度,带动两手,园转自如,体验太极图像中阴阳的相互运动。
特点:均匀连贯,上虚下实,完整一气,左右对称。
动作举例:旋转日月,二龙绞柱,力挽强弓。
3。
落地生根功作用:培养下盘根基,增强腿力,使其底盘沉稳。
特点:着重沉降,五趾抓地,涌泉放松产生吸性,使单田之气与腿桩一体。
动作举例:顶天立地,稍翁撑船,骏马奔驰。
4(内气鼓荡功作用:化掉后天躯体的僵拙力,虚心实腹,理解以心行气与气遍身躯的作用特点:着重心法,安炉立鼎,关键在于心火下降,(胸松)肾水上升(指丹田气上升),水火相交,团聚中宫的作用。
动作举例:水火相济,回肠荡气,气壮山河。
5(沉腿养气功作用:坚实下盘,养其韧性,培养出脚跟的强盛内劲,使之根深蒂固。
特点:由松到柔,积柔成刚,动作须慢,匀,稳,沉,求其质量。
动作举例:鱼沉海底,将军跨马,指天划地。
6(灵猫行步功作用:步随身换,出步轻灵,消除身手的僵滞硬拙,动而走向自然。
特点:重心移换合理,步随身换,轻灵自如而不飘浮。
动作举例:灵猫缓走,推波助浪,转弯磨角。
7(掤袋运劲功作用:增强手臂弹性韧性,身手一体,将腰背之力通达于指,掤劲自出。
特点:动作要慢匀,砂袋重量由轻到重,以能自然承受为度,不能勉强。
动作举例:掤袋松臂,架袋沉腿,袋压胸转。
8(松弹腿部功作用:松开腿胯,利用其虚实变换,增强独立桩法的能力,增加腿的敏感性和灵活度。
特点:本类功法多以独立式为主,虚实分明,以意行气,节节放松,轻松自然。
动作举例:迎风摆柳,怪蟒缠树,临渊测位。
9(柔化胸部功作用:使驱干部柔化,增强胸部灵敏度,使其有随意转化的能力。
特点:轻松自然,用意不用力,利用胸部的自然起落,体会胸部形成的圆的运力。
太极拳六段选功法(下)太极拳六段选功法(下)——郑勤2013-11-08文/郑勤 2013年第四段两手平行圈(一)左平行立圈收右脚,两脚间距与肩同宽,双手自然垂于体侧(图29);然后,两手相距约一尺,同时向左向上向右向下划三圈,头与目光随手动(图30-图33);当双手划圈至小腹前时(图33),接右平行立圈。
【要点】两臂平行绕圈时要松肩,动作要轻松自然,向上时吸气,向下时呼气。
(二)右平行立圈双手同时向右向上向左向下划三圈,头与目光随手动(图34-图37);当双手划圈至小腹前时,自然分置于体侧(图37),再接左弓步平行平圈。
【要点】同左平行立圈。
(三)左弓步平行平圈收左脚,脚尖点地呈虚步(图38),然后左脚朝前迈一步,以腰为轴,双手同时向右向前向左向后划平圈,重心前移呈左弓步朝后划圈移动成左虚步(图39);目随手动,连续不断地划三圈。
当重心前移呈左弓步,双手划至身体正前方时(图40),接右弓步平行平圈。
【要点】以腰带动双手划圈;重心的移动与手的划圈和脚的屈蹬要同步协调一致。
(四)右弓步平行平圈收左脚,重心移至左脚,右脚脚尖点地呈虚步,双手收至体侧(图41);然后右脚向前迈一步,以腰为轴,双手同时向左向前向右向后划平圈,重心前移呈右弓步向后划圈移动成右虚步(图42);目随手动,连续不断划三圈。
当重心前移呈右弓步,双手划至身体正前方时(图43),接马步向左平行平圈。
【要点】同左弓步平行平圈。
(五)马步向左平行平圈收右脚,双腿半蹲呈马步,双手收于腰间(图44);然后以腰为轴,双手同时向左向前向右向后划圈(图45);目随手动,连续不断划三圈。
当双手划至腰间时(图46),接马步向右平行平圈。
【要点】在双手的运转中,动作要曲中有直,对拉拔长。
如两手向右前伸时,腰宜微向左后撑。
两手向前方时,腰宜微向后撑。
两手向左前时,腰宜微向右后撑等等。
(六)马步向右平行平圈双腿仍旧半蹲呈马步,以腰为轴,双手同时向右向前向左向后划圈(图47);目随手动,连续不断划三圈。
“功夫(Kungfu ) ”是对中国武术(martial art)的通俗叫法。中国
功夫不是单纯的拳脚格斗,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
是独一无二的“武文化”。中国功夫因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
内涵(connotation)以及浓厚的神秘色彩而越来越为中外所瞩
目。中国功夫在世界上的影响日渐广泛,不仅出现了大量中
国功夫题材的中外影视作品,更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喜
爱并学习中国功夫。
Kungfu
Kungfu is a common name for Chinese martial art. While
Kungfu does not simply refer to fighting using hands and feet, it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unique “martial art culture”. Kungfu is draw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t home and abroad for its long history, rich
connotation and deep mysterious color. KungfU’s influence in
the world is increasingly widespread.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and foreign films on the theme of Kungfu, and more
and more foreigners begin to love and learn Kungfu.
中国杂技
中国杂技(acrobatics)是一门结合了身体力量和技巧的表演艺
术。它是最受中国人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杂技在中国已经
存在了两千多年。早在战国时期(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
就已经出现了杂技的雏形(embryonic form )。到了汉代,杂技
或“百戏”进一步丰富了其内容和种类。古往今来,杂技表演
融人了许多不同的表演艺术,例如传统戏剧、舞蹈和武术
(martial art)的优点’作为回报,它也为后者提供了灵感。
The Chinese Acrobatics
The Chinese acrobatics is a performing art which combines
physical strength and skills. It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art
forms welcomed by the Chinese people. The acrobatic art has
existed in China for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As early as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re appeared embryonic form of
acrobatics. By the time of the Han Dynasty, the acrobatic art or
“Baixi” was further enriched both in contents and varieties.
Acrobatic performances through the ages have incorporated
strong points of many different performing arts such as
traditional operas, dance and martial art, and provided the latter
with inspiration in return.
太极拳(Tai Chi)是一系列缓慢的动作,旨在修炼身心。它就
像是一种舞蹈, 却不需要你随音乐起舞,而是需要你向内看,
聆听内心的节奏。它创自数千年前,原本是一种武术(martial
art)种自卫的技艺。然而,它的武术方面如今不太流行了。目
前全世界成千上万人练习它,主要是由于它对于人类健康的
神奇作用。它将身体动作与平静、冥想的(meditative )心理状
态结合起来,所以也被称作“冥想运动(meditation in
motion ) ”。
Tai Chi
Tai Chi is a series of slow movements which are aimed at
training us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It is just like a dance that
requires you to look inside and dance to the internal rhythms
instead of music. It was created thousands of years ago as a
martial art and specifically as a defensive art. However,
nowadays its martial aspect is not that popular. It is practiced by
thousands of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mostly because of its
miraculous effects on human’s health. It is often called
“meditation in motion” because it combines the body’s
movements with the calm and meditative state of 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