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优质课导学案_0
- 格式:docx
- 大小:25.38 KB
- 文档页数:5
《探寻新航路》教案【课标要求】: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全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经过两年的中国历史的学习,已经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比如论从史出、史地结合、从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等。
同时因为已经学习完整个中国历史,学生对世界史的学习也充满兴趣,想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因此,基于以上两点,在本课的教学中,在力求巩固学生史地结合等学习方法的同时,帮助学生打开视野,开始建立全球史观。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哥伦布等航海家的名字的航路的几条主要路线,能够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②通过阅读文字和地图,合作完成新航路开辟相关知识点的表格,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读图能力;③通过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和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学习,学生须认识到:①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与大自然的英勇斗争,是人类挑战自然的一次伟大壮举;②新航路开辟的成功,促进了世界各国的交流,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世界形势。
【教学重点】:开辟新航路的主要航海家及路线与成果【教学难点】: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视频《1492征服天堂》主题曲,教师解说:从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浑厚磅礴、雄伟壮阔、震撼心灵的强大力量。
而音乐传递的这种力量正来自于15、16世纪,以哥伦布为代表的一批伟大航海家。
他们不畏浩瀚的大海,勇于开拓,终于谱写了一首人类挑战自然的壮曲。
历史上把这批航海家航海事业称为——新航路的开辟!二、新课课前:学生齐读本课学习目标课中(一)自主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Q:结合教材P70—P71页的内容和下面两则材料,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分别有哪些?(PPT展示)材料一: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是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学习目标】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2.掌握开辟新航路的过程,识记杰出的航海家及其航行的路线。
3.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世界形势。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难点】正确认识和评价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自主突破】一、 探寻新航路的热潮1.根本原因:随着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____________日趋发达。
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______________。
2.社会因素:来自东方的丝绸、香料、瓷器等商品在欧洲市场极受欢迎。
意大利人____________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激起欧洲人对________的无限想象和向往。
当时亚洲的商品到达欧洲,要经过印度商人、阿拉伯商人和意大利商人的层层转手。
15世纪中期,__________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并要求缴纳________。
欧洲人越发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4.科技条件(1)随着欧洲地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相信地球是_______。
(2)中国人发明的_______用于“________”导航技术。
(3)欧洲的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二、哥伦布“发现”美洲1、迪亚士:1487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带领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第二年到达非洲的__________。
实际上已经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
第 五 元单 步入近代2、达.伽马:1497年,达,伽马从面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南非洲东海岸北上,橫渡印度洋,1498年到达________西海岸。
3、哥伦布:1492年8月,受西班牙王室资助,哥伦布率船队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哥伦布瓦多岛,此后又“发现"了________ 和________。
他始终认为自己到达的就是亚洲的印度,因此把当地人称为“________”三、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1、麦哲伦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
第15课探寻新航路学习目标:1.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2.知道新航路是怎样开辟出来的,掌握开辟的时间、路线和主要人物;3.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对世界和欧洲的影响。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路线,主要人物和影响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目标导学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一、为什么欧洲人要开辟前往东方的新航路?问题一:该图片反映了十四五世纪西欧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引发该现象的根源何在?《马可·波罗行纪》中说:东方某国“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问题二:多媒体展示漫画中的通途是指中西贸易中传统的商路,而导致由通途变天堑的原因是什么?它与新航路的开辟有什么关系?材料:葡萄牙和西班牙濒临海洋,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希望获得海外财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
同时基督教与欧亚其他广泛传播的宗教相比,更多地渗透着普救主义……教会鼓励人们传播基督福音于全世界。
从材料中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还有哪些?二、为什么欧洲人能开辟前往东方的新航路?展示多媒体课堂目标回归目标导学二:哥伦布“发现”美洲播放视频,展示多媒体内容。
目标导学三: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展示多媒体总结情况一览表时间人物国别航线支持者1487--1488 迪亚士葡萄牙1492 哥伦布意大利1497--1498 达伽马葡萄牙1519-1522 麦哲伦葡萄牙总结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一个中心——两个方向——两条航线——四个人物合作探究:发挥你的想象——航海家们在航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
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
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尿味的粉渣。
我们喝的是早已腐臭的黄水。
我们也把盖在大桅顶端以免它损坏帆缆索具的几张牛皮取下来吃了。
但是它们经过风吹日晒和雨淋,已经十分坚硬,我们只好把它们放在海水里泡上四五天,然后再放在火上烤,这样才能吃下去。
2019年秋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说出掌握开辟新航路的过程 ,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的评价 ,提高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运用地图 ,帮助学生掌握新航路开辟的时间、航海家的名字、出发国家、航行方向及到达地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结合开辟新航路的动机和取得的成果 ,结合开辟新航路的后果进行思考 ,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学习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学习难点】对开辟新航路作出恰当评价学习过程: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稳固根底:明确上述知识点后 ,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根底稳固题。
〔7'〕针对根底提纲提问 ,并适当拓展。
1)、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2)、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谁发现的好望角?3)、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最早到达印度的是谁?4)、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谁?5)、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谁完成了环球航行?6〕、新航路开辟的意义?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 ,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以下问题:〔10'〕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1)原因经济根源(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开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社会根源:欧洲出现“寻金〞热(?马可·波罗游记?的诱导)。
商业危机(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商路(陆上商路受阻)。
政治原因:为满足奢侈生活;葡、西王室的支持。
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2)条件主观条件:航海家富于冒险的精神。
客观条件:航海技术、造船技术、地理知识的进步。
2.?马可·波罗游记?产生的深远影响有哪些?(1)向西方介绍了东方各国的情况 ,尤其是“展现了迷人的中国文明〞。
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②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述能力;③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组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锻炼其自主学习及合作的精神,并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小组研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西欧航海家们不畏艰难,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强调中国的罗盘针对欧洲航海事业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热情;②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讨论,培养学生从文明史观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待新航路开辟的进步性及伟大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及影响教学难点: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采用设问引思、探究互研、体验感受的模式。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由浅入深、步步推进。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设计小实验活动:竖立鸡蛋。
学生讲述哥伦布竖立鸡蛋的故事。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活动为引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又通过学生的讲故事,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探索兴趣,进入本课学习。
)2、小试牛刀题目:15世纪末,西方航海家开始开辟新航路。
关于“新航路”的准确理解是()A.通往东方的航路B.向西走通往东方的航路C.绕开传统航路通往东方的航路D.从欧洲出发通往东方的航路(设计意图:在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小试牛刀检验学生对本课目“新航路”概念的理解,以深入理解本课内容。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东方诱惑——新航路原因初探小组合作,结合材料及课本内容,用1分钟时间讨论于归纳。
原因归纳(指导学生做好笔记)直接原因:《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富庶的描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动力;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其他原因:传统商路受奥斯曼帝国控制。
课型: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几位航海家随着人麦哲伦、学生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阅读教材,找出新航路开辟中的几新航路:指1498②自欧洲向西环球航行:哥伦布:1492基本的简单知识点、首先探寻新航路的国家是(、新航路的开辟含作业布置、课堂小结1.、哥伦布“发现”美洲《开辟新航路》教学反思长春市希望学校杨霞今天,我给学生讲第15课《开辟新航路》。
本课线索清晰,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条件、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新航路的影响。
学生在这一方面的知识储备比较充实,如果按部就班的讲应该说问题不大。
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即便学生具有较好的知识储备,我在上课时间也把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讲清楚也自认为讲透彻了,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是否真的理解、消化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如果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前因后果,而只是记住了课本上的内容,谁敢保证他们能真正将教材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呢?因此可能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即以教师讲课为主。
但又不同于教师照本宣科式的传统教学模式。
具体而言: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学生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链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
本课设计的成功之处:能按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组织教学内容,本课我旨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性,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历史学科的特点,搜集丰富的历史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现出来,既具有吸引力,由有强大的说服力。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学习效果佳,使参与拓展性问题回答的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不足之处:由于还处于课程改革的探索阶段,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如呈现方式应再改进,有效的指导争取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在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上,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目标】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主要航海家、时间、路线等基本史实。
2.依据教材内容能列表对几位航海家从时间、国别、路线、主要成就等方面做归纳比较。
3.学习航海家们的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比较几位航海家开辟的新航路【教学难点】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板书:原因:商品经济发展【教学反思】10月24日,参加区进修校“送教活动”,在厦外湖里分校上了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5课《探寻新航路》一课。
本课课标要求:通过哥伦布、麦哲伦的航海活动,初步了解在世界的影响。
基于课标,并结合初三教学特点,我初拟了教学思路:从引导学生回忆世界古代史亚欧非大陆的文明导入,让学生认识各民族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人类文明,文明间彼此交流,而交流途径就是丝绸之路、地中海航道等著名通道,往来于这些的通道的人们如张骞、马可波罗、郑和等用他们汗水、泪水甚至生命开创了人类文明交往的道路。
这样的人物在历史上前仆后继,继往开来。
到了15、16世纪又一批,就哥伦布等航海家。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设计或填写表格,归纳人物简要事迹。
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谈谈对几个航海家的初步认识,知道那是一群勇敢、执着、有信仰的人物。
但是勇气是要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分析这些勇敢的航海家,他们的底气在哪里?即航海需要哪里条件?通过情景教学:假如你是当时的航海家,你需要为自己的航行准备什么?让学生归纳条件。
通过材料教学让学生了解:即使做了充分的准备,也是有可能经历失败的,面临困境。
既然如此,那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勇敢的人们执着地坚持探寻新航路。
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对比归纳得出其中的背景及新航路带来的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
对于本课,我在预设中拟尝试通过地图、表格渗透时空观念,通过史料教学渗透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并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但在课堂生成的过程中却没有达到预计的效果。
课后在与老师的探讨后,我意识到问题所在:虽然材料准备充分,线索清晰,能够构建前后时空,但却没能紧紧抓住课堂之魂——生情。
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2018年6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的内容。
共有三个子目:探寻新航路的热潮、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
15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世界各地区是相互隔绝的状态,15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区才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可见本课内容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很重要。
本课内容相对集中,围绕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经过和影响展开。
但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除书本内容外,还有文艺复兴带来的思想解放、传播宗教的热情、统治者的积极支持等多方面的原因。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更是纷繁复杂。
考虑到课堂时间,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以及课标的要求,我在这方面的内容教学还是以教材为主,没有过多的拓展开来。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七、八两年历史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程度的解析史料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但同时面对较重的学业压力,历史学科很容易被学生忽视和边缘化。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归纳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掌握探寻新航路的过程,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探寻新航路的背景,培养学生仔细阅读历史教材的习惯和抓住关键历史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梳理探寻新航路的过程,培养运用历史思维导图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培养学生多角度、辩证的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树立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探寻新航路的背景和过程。
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教法学法:教法: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学情,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注重情境创设、实践探索、归纳总结、情感升华,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辅之思维导图法、实践练习法、讨论法、比较法、史料解读法等。
学法:在老师学法指导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探究方法。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中古史&近世史(BC3500-AD1848)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5课探寻新航路一、课标要求: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全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客观条件,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大发现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学会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够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比较并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所造成的不同结果,感受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分析,引用史料、地图等进行动态情景演示,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的不同影响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模拟历史情景,体会历史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的分析,领会中国古代发明对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重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报效祖国、再铸辉煌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教学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顾旧知,巩固学生学习效果。
出示一句话材料“14至16世纪,欧洲处于‘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抛出问题,“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文艺复兴”,能够理解文艺复兴中将现世的眼光放在“人”的身上,否定“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这意为“人被发现”,由此学生能够理解“人被发现”指的是“文艺复兴运动”;而“世界被发现”,是我们今天即将学到的“新航路的开辟”,也叫作“地理大发现”时代。
教师过渡:既然说“世界被发现”,一定是欧洲人当时对于“世界”的概念与现在是不同的,有何不同呢?教师呈现15世纪与16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并对比,从两幅图中,你能看出16世纪比15世纪的世界地图多了什么地方吗?学生对第一幅图可能但于下手,从第二幅图切入,学生能够观察到此时的世界地图与现在无异,从第二幅图中学生能够看到此时欧洲、非洲、亚洲已经初具雏形,对比第一幅图,学生根据地中海能够找到欧洲、非洲、亚洲的地理位置,从而了解新航路的开辟,是一次偶然发现“美洲”的历程,由此导入本课。
《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探寻新航路》是人教版九上第五单元《步入近代》中的第三课。
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探寻新航路的热潮(即原因和条件),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即经过和影响)。
本课内容在该单元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在教学时必须注意理顺前后教材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整个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促进了人类由分散逐渐走向一个整体。
【课标要求】: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设计思路】:根据课标和学情,构思了给学生大量图片、视频和文本史料,学生分小组归纳整理,以多种方式呈现探究成果的课堂结构。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绘制图表、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培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鼓励学生有梦想、有勇气,成为历史的推动者和时代的创造者。
【教学目标】
1、分析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绘制表格。
2、绘制四位航海家的航路简图,提高绘制历史简图的基本技能。
3、体会航海家们不怕困难、坚毅勇敢的精神,探寻英雄和凡人的分野。
4、归纳整理史料,绘制思维导图,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对世界产生的不同影响。
5、鼓励学生成为历史的推动者和时代的创造者。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航海家的精神
【教学难点】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教学资源】多媒体、希沃授课助手、平板、学案资料、地球仪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图表法、绘图法、绘制思维导图法
【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历史学家们做过这样一个总结:14-16世纪的西欧,“人”和“世界”相继被发现了,“人”的发现,上节课已经学习过了,指的是文艺复习,而“世界”的被发现,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新航路的开辟。
二、教授新课:
师:先来看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这张所谓的世界地图,真的画出了世界的全貌吗?
生:只画出了北非、欧洲、亚洲,也就是环地中海的部分区域。
师:再来看另一张世界地图,这张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大家一看就非常熟悉,这才是真正的世界地图。
也就是说新航路开辟是一段非常伟大的历史,让我们人类从井底之蛙的状态,从管中窥豹的状态一下子发展到太空视角,我们这节课将要分成三个大组,探究一下这段伟大的历史。
师:三个大组的探究主题分别为:
1、谁开辟了哪些新航路,进而发现了世界?
2、他们为什么要离开故土,踏上未知征程?
3、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
师:老师手里有六台平板,等会将分别发给三大组中的六个小组,每组一台。
这些学习机里老师已经上传了相关主题的大量的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和文字资料。
等会发下来以后大家先结合教材分小组认真学习所有的资料,然后完成每组的相关任务。
师:第一小组的探究任务:1、讨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最后以表格形式呈现。
2、思考角度:(1)经济原因(2)社会原因(3)地理原因(4)技术条件
第二小组的探究任务:1、准备彩笔及地球仪。
2、完成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图的绘制。
3、完成思考题:你认为哥伦布、达伽马、迪亚士、麦哲伦这些航海家是英雄吗?一个时代的英雄应该具有哪些品质?
第三小组的探究任务:1、讨论新航路开辟后的影响,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
2、思考时应多角度,力求全面。
师:分发学习平板给每组组长
生:先结合教材和平板学习各类资料,然后各组组长进行分工,学生绘制表格、地图简图和思维导图。
第一大组学生展示:
组长:大家好,我是第一组组长,我们组首先两人合作绘制表格,然后由副组长收集整理各表格,挑选最好的答案汇总成全组最后一份表格。
师:用希沃助手拍照上传,学生上台讲解。
生: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原因是: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人需要开拓市场,需要大量的黄金。
师:欧洲旧的封建经济体系中出现了新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大量的商品,需要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货币。
哪里有更广阔的市场,哪里有更多的黄金?
生:东方有。
新航路开辟的社会原因是《马可波罗行记》描绘了东方的富庶,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师:七年级已经学过了丝绸之路,她一直以来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商路,现在消失了吗?
生:并没有,但是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的旧商路,收取高额关税。
师:综合以上三个要素,欧洲人必须另辟蹊径,从海上找到到东方的新商路,但是茫茫大海,危机四伏,当时的欧洲人具备了海上远航的各项技术条件吗?
生:具备了,欧洲人有罗盘、星盘、象限仪等工具,造船技术进步了,而且水手们相信地球是圆的。
师:第一组的表格任务完成得非常好,准确整理出了老师给出的各类资料中的重要信息,而且表述简练!
第二大组学生展示:
组长:大家好,我是第二组组长,我们组有两个问题,所以分成了两个小组,一个小组画四位航海家的路线图,一个小组思考问答题。
师:用希沃助手拍照上传第一小组完成的四张简图,选取最好的一张请学生上台讲解说明。
生:分述了四条航海路线,包括出发国家、沿途经过的大洲大洋及重要地点,目的地。
师:简图四条路线颜色分明,右下角有明确标识,路线准确清晰,讲解详细,任务完成得非常好。
第二小组的思考题展示。
生:航海家的精神品质有不怕困难、执着、卓越的领导力等(用学习机中的史料证明)。
师:用希沃助手展示手机中的一段文字照片,和学生分享好文。
生:齐读文章,品味其中含义,体会英雄的价值和作用。
第三大组学生展示:
师:英雄改变了世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组长:大家好,我是第三组组长,我们组四人一组,根据老师提供的线上资料绘制了三分思维导图。
师:用希沃助手拍照上传,简要分析每份思维导图,选择最好的一份请学生上台解说。
生:思维导图中有论点、有论据,有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利,也找出了弊端,史论结合,有利有弊,很好地分析出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师:新航路的开辟有利有弊,虽然期间夹杂着暴力、奴役和死亡,但是站在历史发展角度上看,整个人类从相对隔绝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出现了崭新的面貌,世界历史呈现出新的走向,即将步入近代。
三、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一段伟大的历史,三个小组都圆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我们学习历史的时候,常常会被感动,被英雄们感动,为人类的进步感动,为世界的变化感动,感动之余,老师觉得更重要的是同学们能够行动起来,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行动,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所以最后,老师衷心希望同学们有梦想、有勇气,成为历史的推动者和时代的创造者!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