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案例褚金芳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5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故事情节。
2.能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4.通过学习《伯牙绝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伯牙绝弦》故事情节、音乐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难点:音乐欣赏的引导和讨论。
四、教学准备:1.播放设备和音乐播放器。
2.《伯牙绝弦》的音乐录音。
五、教学过程:1.导入:师生共同回顾前几节课学习的关于中国古代音乐的知识,引导学生回忆《古琴》、《筝》等的音乐特点和演奏方法。
2.学习:(1)师生共同阅读《伯牙绝弦》的故事,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t- 《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是什么?\t- 伯牙和子期为什么成为了好朋友?\t- 伯牙弹琴的时候,为什么子期也能听到声音?(2)播放《伯牙绝弦》的音乐录音,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
聆听完毕后,师生共同讨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
3.合作学习:(1)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来表演《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并配上适当的音乐。
(2)学生可以自行编写故事剧本,或者基于已有的剧本进行改编。
(3)每个小组表演完毕后,进行小组间的欣赏和讨论。
4.展示和总结:(1)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观看和欣赏,每个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和讨论。
(2)师生共同总结《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音乐表达的情感,并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体现《伯牙绝弦》中的友谊和美好情感。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思考《伯牙绝弦》中的道理和寓意,并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既能够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音乐表达的情感,又能够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意识。
《伯牙绝弦》教案及板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伯牙绝弦》的故事,理解其寓意,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分析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 寓意意义的感悟和思考。
教学难点:1. 对故事中人物情感的理解。
2. 对寓意意义的深入探讨。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故事文本。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兴趣: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吗?大家知道这个故事背后的含义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或相关故事文本,理解故事情节。
a. 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体现在哪里?b. 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c. 故事给我们传递了什么样的寓意?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3. 教师点评并引导student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the story.四、寓意讲解(10分钟)五、课堂小结(5分钟)2.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板书设计:伯牙绝弦知音难觅友谊珍贵尊重他人传承文化教学反思:六、教学活动(10分钟)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故事中的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要求学生充分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2. 表演展示:各小组进行表演展示,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3.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强调角色的情感表达和故事寓意。
七、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讨论:结合故事内容和寓意,讨论现实生活中如何寻找知音、珍惜友谊和尊重他人。
2. 分享感悟: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经历,互相借鉴和学习。
八、课后作业(10分钟)2.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列举三个现实生活中如何寻找知音、珍惜友谊和尊重他人的例子。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优秀5篇《伯牙绝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解题质疑,引入课文。
初读课题后,学生理解“绝弦”的意思,大致了解伯牙,就课题提出疑问。
二、读准字音,初知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2.检查初读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联系注释,读懂文意。
1.指导学生联系注释尝试疏通文意,并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在学生讲述时,教师相机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善”“志”等。
3.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韵律。
四、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思考:伯牙为何绝弦?(一)感悟“知音相遇之喜”1.学生自学: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勾划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与流水时,善听的子期能准确听懂伯牙的琴音所传达的心声。
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拓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师生共读,表达知音相遇之喜。
(二)感悟“知音离世之悲”借助冯梦龙《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学生练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复杂情感。
对比朗读,再次体会知音离世之悲。
五、回味诵读,升华文心。
1.善鼓的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3.师生诵读全文。
[个人简历]崔雪梅,全国“自辅实验”先进个人,省特级教师后备人选,省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金牛教育专家。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一、“对话·感悟”主体性教学模式结构图二、模式简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新课标》提出的这些全新理念对我们从事文言文的教学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同此,我根据文言文的教学特点,结合《新课标》,设计了“对话·感悟”主体性教学模式。
1、古文引路,揭示课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重点,树立大语文观,我先让学生先复习平时积累的古文古诗词。
复习学习古文的方法,然后引入本课,揭示课题。
2、初读感知,体会韵味教学文言文,只有会读,才知其意;只有会读,才懂其情。
在本环节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再通过学生反复练读及教师的指导点拨,使学生能够读通全文,并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
3、深入探究,疏通文意语文离不开词句的组成。
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文章都是通过字词句展现出来的。
同此,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中品味到伯牙子期之间的知音之情,体会文言文的语言魅力,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去理解与感悟,将对学生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
4、拓展延伸,体会情感在前面的环节中,“读”是学生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的重要途径,是贯穿教学始终的学习手段,“品”是对文章进行精细阅读,唤醒主体意识,与文本对话,去经历文本情感与自己生活体验的碰撞。
那么,本环节重点为“悟”,主要是一种提高性阅读,让学生通过文言文的语言魅力,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这一读、一品、一悟,有效地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5、丰富内容,感情升华这一环节播放《高山流水》之音,这不仅仅是古文朗诵时的背景音乐,它还诉说着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话,同时也为学生展现了一段古代音乐的艺术美,感受到古代文字的魅力,真正懂得“知音”的含义,使知音的含义得到升华,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三、典型案例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本文是关于《伯牙绝弦》教学案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课文导入:师: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大家手中的文章《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
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今天第二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欢。
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
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生1:读课文。
师评: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就读得这么好,把掌声送给她。
谁还想读?生2:读课文。
师评:真好,我最喜欢她读的三个地方。
第一个地方是“峨峨……”,第二个“必得之”第三个是“终身不复鼓”掌声送给她。
一起再读课文,注意感受节奏。
生:一起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师:我们放慢节奏再读一遍。
生:再读课文。
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
生:伯牙再也不弹琴了。
师:真会读书。
能够说出字表达的意思。
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生: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生;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师: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生1: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喜欢弹琴,钟子期很喜欢听。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生:4次。
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生1:啊!生2:好啊!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生1:真棒啊!生2:了不起!生3:真厉害!……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其他同学读懂了什么?生1: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伯牙绝弦》教案及板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学生能够领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懂得珍惜知音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领会故事内涵。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友谊的可贵,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对他人更加关爱。
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能够保持乐观心态,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领悟故事中所传递的道理,懂得珍惜知音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分析人物心理,感受友谊的珍贵。
学生能够将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包含故事内容、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相关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高山流水》的古琴曲,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学生可以边读边做笔记,记录关键词语和自己的想法。
三、合作探讨(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深入分析故事情节,探讨人物心理。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
讲解重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教师通过提问、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确保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五、情感升华(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道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如何珍惜身边的人,如何面对挫折。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悟,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板书设计:伯牙绝弦知音难觅珍惜友谊面对挫折乐观坚定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珍贵,学会珍惜身边的人。
《伯牙绝弦》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领会其中所蕴含的道理;(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伯牙绝弦》;(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古文的韵味;(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2)懂得珍惜知音,学会与他人真诚相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领会道理;(3)学会生字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伯牙绝弦》中所蕴含的深厚友谊;(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古文的韵味。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故事氛围;2. 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古文的韵味,理解故事中的道理;3. 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音乐等;2. 教材:《伯牙绝弦》;3. 字典:便于学生查阅生字词;4. 黑板、粉笔: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伯牙、子期相遇的情景;(2)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激发兴趣;(3)简介《伯牙绝弦》的背景,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2)查找字典,理解生字词的意思;(3)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故事中伯牙和子期为何成为知音?(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引导学生理解珍惜知音的重要性。
4. 朗读感悟(1)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模仿;(3)引导学生体会古文的韵味,理解故事道理。
等遇知音——《伯牙绝弦》教学案例(精选13篇)等遇知音——《伯牙绝弦》篇1《伯牙绝弦》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
全文共77字,5句话。
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
罗老师的课堂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
课前,罗老师播放《流浪者之歌》、《寒窗》等歌曲,问:“你从这首歌中听到了什么样地心情?感受到了什么?”孩子们说激昂的,悲伤地……从音乐入手,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切合主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片断】一、纵情吟诵识知音(一)读题解题。
1、读好课题,强调“弦”的读音。
2、齐读课题。
3、理解“绝弦”、“伯牙绝弦”的意思。
【课后反思】即使面对有比较强识字、认记能力的五年级学生,罗老师依然扎扎实实地要求每一个学生读好“弦”这个音。
而对比自己的课堂,在《地球爷爷的手》这一课,有一个“俩”(liǎ)字,只抽查了几个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而后全班齐读,以至于接下来的朗读课文,总能在齐声朗读中听到几个不和谐之音。
低段仍以识字教学为重,反思自己的课堂,翻阅学生的试卷,很多基础题的错误都是因为识字、拼音不过关。
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还有待自己的努力钻研和多问多思。
(二)初步感知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2、聚焦难读的句子,扎扎实实读好课文。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读好语气词“哉”、“兮”,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指名读。
师:“你为什么在‘兮’后面停顿?”生:因为‘兮’是个语气词,所以要停顿。
师:相当于现在的‘啊’,再读。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理解“谓”、“乃”的意思,以词句的理解提升朗读质量。
伯牙绝弦教案一、教案概述《伯牙绝弦》是中国古代传世佳作之一,通过音乐来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和友谊的力量。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与欣赏这一经典音乐故事,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也启发学生对情感交流和友谊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了解《伯牙绝弦》这一古代音乐故事,了解其中的情节和主题。
2.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其对音乐的欣赏水平。
3.通过《伯牙绝弦》这一故事,引发学生对友谊和情感交流的思考,并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学习《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及主题。
2.深入了解古琴和箫这两种古代乐器,分析其音乐特点。
3.通过音乐欣赏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友谊和情感交流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内容1.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通过讲述,使学生对故事有初步了解,引发学生的兴趣。
2.分析《伯牙绝弦》中所使用的古琴和箫这两种乐器的音乐特点,比较其差异和共同点。
3.进行《伯牙绝弦》的音乐欣赏,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可以通过教师演奏或播放音乐录音等方式进行。
4.进行学生情感表达训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思考乐曲背后的情感和主题。
5.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
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对故事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背景,向学生介绍这一经典音乐作品。
2.听觉法: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对故事和音乐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4.情感表达法:通过情感表达训练,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以及对音乐欣赏的反应。
2.通过小组讨论的质量和学生的口头表达,评价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3.通过学生的情感表达,评价学生对音乐的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延伸1.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古琴和箫这两种乐器的演奏技巧和历史背景。
充分的对话生动的课堂――《伯牙绝弦》教学案例P> 背景:最近,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执教了人教实验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获得了这次比赛的一等奖。
回想一下这次授课过程,感觉有很多不足之处,留下了许多遗憾。
但也有少数几处“亮点”,使得这堂课充满了活力。
教学片断(一)课前谈话: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生1:白雪茫茫。
生2:虎视眈眈。
……师: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
(小黑板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炊烟袅袅泪水涟涟流水淙淙芳草萋萋春雨绵绵笑声朗朗师:同学们,大家一齐来读一读这些词吧!(生齐读)评析:初看起来,这只是老师在上课之前给学生作的平常积累,并无什么新奇之处。
其实,我在设计这样一个文字游戏的时候,除了要达到积累的目的之外,还巧妙的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作了充分的铺垫。
看似简单的开头,其实为化解教学的难点,丰富学生的语言作了充分的准备。
教学片断2:正式上课:师:江城武汉,九省通衢,在长江与汉水交界之处,有一处著名的,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景观,你们可知道,是什么吗?生:黄鹤楼。
师:在黄鹤楼的对面,有一座高耸入云的现代建筑,和我们平时的生活息息相关,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生:龟山电视塔。
师:在龟山电视塔的脚下,还有一处著名的景观,这里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大家知道吗?生:(齐)古琴台。
师:是啊,在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而凄婉的故事;在这里,回响着一段千古传诵的绝唱……有谁知道古琴台这个地方的来历呢?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好吗?生:讲述古琴台的故事。
师:你讲得真好啊!真是个知识丰富的好孩子。
你刚才讲的只是一个民间故事。
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这个故事的历史记载。
只有5句话,77个字的一篇小文章。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37页。
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评析:老师从学生身边的景观出发,从他们最熟悉的景观入手,一步步引入古琴台,这样的开课,让学生听得兴趣盎然,津津有味。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绝弦”一词的意思。
(3)了解古代音乐家伯牙和子期的故事,知道“知音”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3)学会通过故事来感悟人生道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珍惜朋友之间的情谊。
(2)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才华和兴趣爱好。
(3)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懂得回报他人。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了解伯牙和子期的故事,理解“知音”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
2. 通过故事感悟人生道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关于音乐家的故事,为学习《伯牙绝弦》做铺垫。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绝弦”一词的意思。
(3)学生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讲述伯牙和子期的故事(1)教师讲述伯牙和子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友谊和音乐才华。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知音”的含义。
4. 朗读和背诵课文(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2)学生跟随录音背诵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味。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表达对朋友的感恩之情。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收集其他有关友谊和理解的故事,进行分享和讨论。
2. 组织一次以“感恩友情”为主题的作文比赛,让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感激之情。
七、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 写一篇以“我的知音”为主题的作文,分享自己与知音的故事。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及意义。
(2)掌握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3)理解并体会友谊、信任、知音等主题。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伯牙绝弦》。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可贵,学会珍惜身边的朋友。
(2)懂得信任的重要性,努力做到言行一致。
(3)学会感恩,明白知音难求,珍惜他人的理解和关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伯牙绝弦》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伯牙和子期的友谊,以及伯牙因失去知音而绝弦的故事。
故事传达了友谊、信任、知音等主题。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主题。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联系实际生活,感悟故事道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借助多媒体展示伯牙绝弦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2)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关系。
3.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感悟故事道理。
3.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如何看待友谊、信任和知音?(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3.5 课堂小结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掌握程度。
4.2 课后作业(1)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友谊、信任和知音的感悟文章。
(2)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其他有关友谊、信任的文学作品。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组织活动举办以“友谊、信任、知音”为主题的班会或演讲比赛,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5.2 推荐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友谊、信任的经典文学作品,如《庄子·逍遥游》、《论语·雍也》等。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领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3)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伯牙绝弦》。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培养阅读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友谊的珍贵,懂得珍惜身边的朋友。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知音难求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故事内容,领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3)学习并运用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理解“绝弦”一词的含义。
(2)感受友谊的珍贵,理解知音难求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沉浸的学习氛围。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寻找答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读《伯牙绝弦》,了解故事背景,掌握教学目标和要求。
2. 学生准备:预习《伯牙绝弦》,了解故事大意,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伯牙、子期两位人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简介《伯牙绝弦》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伯牙绝弦》,感受故事韵味。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故事的理解。
3. 课堂讲解(1)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学会运用。
4. 互动讨论(1)提问:“绝弦”一词在故事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伯牙要绝弦?(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友谊的看法,珍惜身边的朋友。
(2)引导学生理解知音难求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伯牙绝弦》。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伯牙绝弦》。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学习并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增强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和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领悟友谊的真谛,珍惜身边的朋友。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伯牙绝弦》。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学习并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音乐知识。
2. 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情节和人物关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伯牙绝弦》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古代文化资料和音乐知识资料。
3. 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道具和教具。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伯牙绝弦》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讲解与课文相关的古代文化知识和音乐知识。
4. 课堂活动:(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情节。
(2)学生进行情景模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课文《伯牙绝弦》。
(2)学生回家后进行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熟练程度。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本文是关于《伯牙绝弦》教学案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材分析】《伯牙绝弦》叙述了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伯牙与子期生为知己,后因子期病死,伯牙摔琴断弦,从此再不弹琴。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它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学情分析】学习本文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习本文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
学生读通顺后根据注释、插图并联系上下文,能了解文句大意,老师重点指导朗读、背诵课文,在读中感受朋友间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设计理念】教材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的。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
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读通、读懂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教学难点:感受俞伯牙和钟子期而之间的感情。
【教学准备】1、古筝曲《高山流水》。
2、课件制作【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杨氏之子》,还记得吗?谁来起头,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师:你的记忆力真好,相信这一课已经给你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像《杨氏之子》这样的文言文,我们已经接触过了,文言文是我们中国文学的瑰宝,更是我们民族所独有的,它不仅语言精练,而且寓意深远,是值得我们同学深入理解和研究的。
知音难求觅千年古文激情在今朝---《伯牙绝弦》教案案例隔蒲潭中心小学:褚金芳【教材分析】《伯牙绝弦》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六年级的课文。
文言文初次被编入小学教材,对于小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一个新的名词,这张陌生的“脸”会让孩子欣赏和热爱吗?我有点疑惑。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伯牙和钟子期,一个善鼓,一个善听,而且善听者深得奥妙,能从琴声中知其表达的志趣与内涵,由解琴、解音而推衍为解人、解心,这就十分难得了。
怎样引领学生在这篇千古绝唱中去徜徉,去读知音,品知音,悟知音,从而领悟到“高山流水不息,千古知音难觅”呢?【教案构想】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案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文言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1)对比阅读,深入感悟,体味情感;2)探究课题,畅谈体验,升华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朋友间真挚的友情;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文章内容,并背诵积累,感受朋友间的真挚的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过程】:导学提纲:1、学生自学文中字词;2、学生借助注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内容;3、学生读通课文,熟读成诵。
一、揭题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课件展示2)知道故事中的主人翁是谁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伯牙的文言文。
1、教师板课题,学生读课题(个人读,齐读)2、知道“绝”是什么意思?3、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又有什么疑问?过渡:是啊,伯牙是弹琴高手,为什么要绝弦呢?在有了疑问后,该怎么做?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二、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知音难求觅千年古文激情在今朝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隔蒲潭中心小学:褚金芳
【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六年级的课文。
文言文初次被编入小学教材,对于小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一个新的名词,这张陌生的“脸”会让孩子欣赏和热爱吗?我有点疑惑。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伯牙和钟子期,一个善鼓,一个善听,而且善听者深得奥妙,能从琴声中知其表达的志趣与内涵,由解琴、解音而推衍为解人、解心,这就十分难得了。
怎样引领学生在这篇千古绝唱中去徜徉,去读知音,品知音,悟知音,从而领悟到“高山流水不息,千古知音难觅”呢?
【教学构想】
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文言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1)对比阅读,深入感悟,体味情感;2)探究课题,畅谈体验,升华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朋友间真挚的友情;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文章内容,并背诵积累,感受朋友间的真挚的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学提纲:
1、学生自学文中字词;
2、学生借助注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内容;
3、学生读通课文,熟读成诵。
一、揭题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课件展示2)知道故事中的主人翁是谁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伯牙的文言文。
1、教师板课题,学生读课题(个人读,齐读)
2、知道“绝”是什么意思?
3、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又有什么疑问?
过渡:是啊,伯牙是弹琴高手,为什么要绝弦呢?在有了疑问后,该怎么做?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二、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找学生读课文。
(教师注意正音)
一起看他们是何许人也(出示课件3),当二人的资料展现后,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1、为什么在不同国家会是知音?2、衣着3、身份
是啊,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个人成为知音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
生答: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出示课件4)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谈谈这句话意思,重点理解:“善”的意思。
想象一下,善于弹琴是一种怎样的情境,那么善听又是怎样的呢?表现在哪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
(出示课件5)请听(学生听高山声),师问: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
师:同学们,把你的感受带到文中,来赞叹一下,自己试试,读出来,学生读,反复读。
泰山如此宏伟,同学们,伯牙在他的琴声当中,那么流水仿佛在他的指尖流出,请听(出示课件6)(听流水声)
师问:在你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情景?于是你由衷地赞叹,“洋洋兮,若江河!”(照课件读)激情满怀,至少3个以上学生读,读后品析。
师:同学们,伯牙是当时非常有名的音乐家,难道他的琴声之中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场景,还会有哪些动人的场景?
学生同桌讨论:发挥想象,热烈讨论。
师问:我们还学过了哪些关于思乡的诗?引出李白的《静夜思》,学生背出来。
还会有什么?师:多有意思啊,这非常像“等闲识得东风灭,万紫千红总是春”。
他用琴声弹奏出了对家乡的思念,弹奏出了那美好的春天,还弹奏出了喜怒哀乐,这些子期都能听懂吗?从哪看出来?(出示课件7)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引出他们是知音(板书:心灵相通)那么,就让我们来当一回子期,分角色表演吧:(老师当伯牙,学生是子期)
师: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出示课件8)学生: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师:伯牙鼓琴,志在细雨。
学生:善哉,绵绵兮如()!
师:伯牙鼓琴,志在炊烟。
学生:善哉,()兮像()!……
小结: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我心有所想,我的朋友一定明白而赞叹,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是知音呀!
(背景音乐播放)(出示课件9)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当伯牙千里迢迢赶到他们相约的地点时,等待他的却是一块冰冷的墓碑和一捧无情的白骨。
子期因病去世,永远地走了。
假如你就是伯牙,面对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师:面对一捧无情的黄骨和一块冰冷的墓碑,伯牙做了什么呢?用自己的话说。
小结:同学们,伯牙是当时非常出名的大乐师,音乐是他的挚爱,琴是他的生命,可是现在由于知音的去世,伤痛万分,乃破琴绝弦,这样决心,这样痛心,那是一个字一字数着读出来的,谁再读,(生读)。
创设情境在引读:
师:子期,你听见了,你这一走,真是“春风满地是朋友,欲遇知音难上难啊”。
我又要回到没有知音的日子里了,又将是孤独陪伴我了。
再读,(学生再齐读)。
师:子期,你听到吗?如今你一走,我之所念,无人能得,“摔断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为谁弹”!
我现琴已碎,心也碎,同学们,正是震撼人心的痛,才演绎出这一曲凄美动人的伯牙绝
弦,伯牙绝弦已成为中华民族交友的千古楷模,也成为知音代名词,后人根据这个故事编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这首高山流水的乐曲。
(出示课件10)
三、当堂训练:
议一议: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你也遇到过这样交友的事例吗?你们读完了这篇感人至深的交友文章,相信你一定有很多的话想说,有很多的话想写,请你们把想写的写下来吧。
学生动笔写。
【教后反思】:
这篇文言文,字词的理解不算很难,文章比较浅显,因此我通过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对于这篇文章,让学生体会到伯牙与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知音情谊是本文的难点。
一、“绝弦”开题领悟知音之美
理解课文开始,我就引导学生就课题的“绝弦”展开思考,理解其含义,告诉学生翻译文言文要学会变通,用熟悉的表达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
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伯牙为何绝弦?他为谁绝弦?接着通过课件中的短片两人的形象衣着及资料介绍让学生感受俞伯牙与子期地位相去甚远,他为何为了一个樵夫而“绝弦”?初步感受知音情深。
然后让学生找出文中说伯牙绝弦的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在之后的教学中,学生始终带着这个疑问深入文本,感知文本,体会他们的互相理解,心有灵犀,从中感受知音情怀。
在理解完课文后再向学生提问:“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琴弦’吗?这时学生很迅速地反映到:“绝的也是心弦”!”让学生真正明白课题“绝弦”的深刻含义,同时也感受到了知音之死对伯牙的震撼,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知音情深!
二、反复朗读,感受文言之美。
“读”在文言文教学中尤为重要,首先要读通、读顺,然后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在教学过程中,我基本抓住“初读——理解——朗读——再理解——再朗读” 的基本方法,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从而感受文言文的结构特点,感知文言文的韵律之美。
教学中,我也注重了朗读。
理解课文我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要注意
停顿恰当。
理解课文时我把理解与朗读相结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话的同时,也注重了指导朗读。
文章的前半部分,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在教学尾声之时通过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会更好地增强课文的表现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
三、拓展练习,强化结构之美
教学中,我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蛾泰
山,洋洋江河,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句式练习,有效地调动学生去感受文言文的结构之美,又步步深入,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四、当堂训练激发人情之美。
理解体会伯牙与子期的知音情谊是本文的难点,但就文本而言,让学生体会到那种情谊,特别是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
所以在课文结尾安排了当堂训练的小练笔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从而让学生懂得好好珍惜我们身边的每一份感情,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使学生的情感更完美化。
当然,在教学中我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第一,学生初识文言文,朗读不是很到位。
尽管我给了学生停顿符号学生也注意到了停顿。
但这篇课文中有两处停顿难点:“哉”“兮”是表示感叹的文言虚词,读这样的语气词,延长、停顿一下,颇有音乐美。
如果我能及时地给学生以范读,相信学生能更好地体会这种美,表现这种音乐美。
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积累、诵读文言文的兴趣。
第二,在教学中,我觉得我的教学语言的精练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有的导语的设计还不够细致、到位,影响了课的精彩。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追求,锐意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