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伯牙绝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 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4 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心情,理解知音难觅,要珍惜知音。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文字片、音乐)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1学习课文之前做个文字游戏,听老师说一个词语“杨柳依依”,你们能照样子也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学生纷纷说此语)2出示幻灯片: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白云悠悠白雪茫茫请同学们读读屏幕上的这些词语,它们都是描写什么的?(自然景物)。
在平时阅读中我们要建立积累的意识。
二、读通读懂,感知课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文言文,大家齐读课题。
这个故事片股流传,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亮了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
1 大声地读一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度课文。
其他同学认真听,心里可以跟着默读。
3再读课文,不仅把字音读准,边读边感受课文的节奏,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注意正确的停顿。
4指名读课文。
教师根据情况进行点拨指导。
重点是最后一句。
5全班齐读课文。
三、感悟理解,升华情感(一)读懂课文大意1题目是“伯牙绝弦”,你们理解题目的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绝弦的意思的?(看书后注释)还有那些方法呀?](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查、看插图、展开想象)2 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课文,试着理解课文的意思。
3 指名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大家听。
4伯牙擅长弹琴,子期擅长听琴。
文中哪个字的意思是擅长呀?(善)“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都是什么意思?(出示幻灯片)5 哪个字的意思是心里想到?(志、念)你们看中国的文字内涵多么丰富呀!(二)深入理解课文1从哪能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1)引导学生读“伯牙鼓琴,只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2)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旨在流水势,钟子期面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请你用文中的语言说说。
一、教案名称:《伯牙绝弦》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伯牙绝弦》,使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懂得知音难遇的品质。
【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教学难点】1. 理解“绝弦”一词的含义。
2. 学会珍惜友谊,懂得知音难遇。
【教学准备】1. 课文音频或视频资料。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3.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重点讲解“绝弦”一词的含义,以及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伯牙失去知音的悲痛心情,珍惜友谊。
6. 总结发言: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友谊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珍惜身边的友谊,下节课分享。
二、教案名称:《伯牙绝弦》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伯牙绝弦》,使学生能够背诵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懂得知音难遇的品质。
【教学重点】1. 能够背诵课文。
2. 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1. 学会表演课文,体会角色情感。
2. 理解并实践珍惜友谊的道理。
【教学准备】1. 课文音频或视频资料。
2. PPT课件。
3. 角色扮演道具。
【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背诵课文:学生集体背诵课文,检查背诵效果。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情节。
4. 情景模拟: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模拟表演,体会角色情感。
伯牙绝弦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5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下面是我收集的伯牙绝弦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5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供大家品鉴。
伯牙绝弦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1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
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教师准备:《高山流水》录音或flash动画。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一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1.师:我们来看一下下面一组成语:(展示)一琴一鹤人琴俱亡琴心剑胆琴挑文君琴瑟和好琴瑟不调琴棋书画焚琴煮鹤对牛弹琴请大家读一读,找出这些成语的共同点。
(成语中都含有一个琴字)2.师:谁能再说几个带琴字的词语。
(预设答案:琴瑟、琴曲、琴师、琴意、抚琴、钢琴、月琴、胡琴、口琴、竖琴、小提琴、电子琴……)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词语,可以使我们知识视野更宽阔,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3.师: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
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今天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欢。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释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从小游戏入手,引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兴趣。
然后激情导入新课,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1.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和平时课文的有什么区别。
2.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谈谈体会。
3.师: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了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高山流水》的乐曲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概了解了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将走进伯牙和子期的内心世界去真切地感受他们之间那令人回肠荡气的友谊。
二、出示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4、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一)、第一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1、学生练习朗读,比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能读出文言文韵律。
2、能根据课文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出来。
学生结合自学提示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帮助学得慢的学生;全班交流。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品味知音之情)自学指导:1、文中什么地方提到伯牙绝弦?伯牙为何绝弦?勾划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2、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用“”画出来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3、如果你是伯牙,当遇到子期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合作讨论:学生自学默读课文,思考:1、伯牙为何绝弦?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2、伯牙为子期绝弦可以看出他们是什么关系?(知音)3、“知音”是什么意思?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他们是知音的?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与流水时,善听的子期能准确听懂伯牙的琴音所传达的心声。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伯牙绝弦》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牙和子期的深厚友谊。
3. 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素养。
4.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牙和子期的友谊。
难点:1. 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2. 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伯牙和子期的友谊。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韵味。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 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朗读的录音,方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3. 课堂练习题: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有关友谊的故事,如《管鲍之交》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吗?3. 引入本课《伯牙绝弦》。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2. 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课文的心得。
三、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式。
2. 分析伯牙和子期的友谊,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伯牙绝弦的故事对我们的生活启示。
六、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回家后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写一篇关于友谊的作文。
六、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检查学生回家作业完成情况,重点检查课文朗读和背诵情况。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伯牙绝弦》,同学们能告诉我伯牙绝弦的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吗?二、深入学习1. 让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伯牙绝弦》优秀教案适用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牙和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3)学习成语“高山流水”,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来拓展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珍惜友谊,学会与他人真诚相处。
(2)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伯牙和钟子期的深厚友谊,学习成语“高山流水”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同学们认为课文中的伯牙和钟子期具有怎样的品质?(2)全班交流:总结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特点。
4. 朗读感悟(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
(2)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价值。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学生齐背《伯牙绝弦》。
(2)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深入探讨(1)教师提问:同学们认为“高山流水”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伯牙或钟子期),表演课文情节。
(2)全班评价,教师指导。
4. 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如何珍惜友谊?(2)学生交流心得,教师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友谊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回家后向家人讲述《伯牙绝弦》的故事。
2. 运用成语“高山流水”写一个句子。
《伯牙绝弦(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解释,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表达的音乐艺术魅力。
三、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四、课前准备:搜集有关伯牙的资料,抄写伯牙为子期所作的短歌。
五、教学方法:以读带悟、层层深入,实现情境教学。
六、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学生配合古筝曲《高山流水》,演绎伯牙绝弦的故事,引出课题。
齐读课题,再次强调弦(xián)的读音。
二、深剖课文(1)师提问:两位同学分别演绎的谁?从哪里看出来的?顺势回顾第一句的内容及运用结合注释解释句子的方法进行解析。
(板书: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且进行男女齐读,老师进行点评。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并解释第二句。
同时让学生理解后再次进行齐读。
领悟子期能从伯牙的乐曲中相应的听出高山流水的气势。
(3)介绍伯牙个人资料,让学生了解伯牙虽名声远扬,捧者众多却无人能理解他。
让学生感悟伯牙在偶然遇到子期前后心境的不同。
体会知音的难得。
(板书:知音一见如故)(4)师提问:伯牙作为一名宫廷乐师,难道乐曲中只会表现高山流水吗?学生进行想象回答。
师继续追问:那大家所提到的这些内容,伯牙弹奏之后,子期都能听懂吗?学生进而联系第三句话,理解伯牙子期的默契。
(板书:所念必得之)三、体会情感(1)师引导,铺垫情感:两人一见如故,约好下次再相见。
伯牙盼着盼着总算等来了相见的那一天,但他看到的却不是子期这个人,而是刻着子期名字的冰冷的墓碑。
此时,如果你是伯牙你会怎么说、怎么想?学生自由回答。
(2)师:绝望、思念、悲伤各种情绪涌上伯牙心头,他当即写下了一首短歌。
师朗读短歌,生小声读并划分节奏,感受伯牙的情绪。
(3)齐读短歌。
(4)师:写罢短歌,伯牙转身拭泪,坐下了他人生最重要的决定。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第二课时教案一、教材分析《伯牙绝弦》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艺术的魅力”这一主题下的一篇文言文,全文共5句话,77个字。
这篇课文语言精粹,简洁流畅,适于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文意蕴,品味文字精妙,享受审美乐趣。
知音相逢,千载其一,伯牙绝弦,荡气回肠。
古人与学生虽相隔遥远,但文字中所传递出的真挚情感却跨越时空,叩击着我们的心灵,值得我们在读中体验、读中感受、读中理解。
峨峨群山,仁者之乐,洋洋江河,智者情抒,作为流传不衰的文化经典。
“高山流水觅知音”所传递出的,不仅是挚友间的心心相映,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这就需要我与学生一起,透过语言文字,去触摸伯牙、子期博大的胸襟、高洁的情怀;通过组合阅读,感受文化经典在历史长河中的恒久魅力。
学生在五年级时,对于“文言文”这种“古代书面语”已有了初步感知,也掌握了阅读文言文的一些方法。
但是,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达形式,使学生在走进文本、把握情感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困难。
作为第二课时教学,就需要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诵读、感悟、对话、拓展中,含英咀华,披文入情,提升语感,感受意蕴。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自读自悟中,丰富对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通过组合阅读①,形成对“知音”内涵的理解,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根据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触摸到伯牙、子期的知音之情,借助课外资料了解“高山流水”的文化含义。
教师准备:相应课件,组合文本。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二)体会知音情深1.阅读《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受知音深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知音深情:(1)学生自由读。
(2)创设情境,感受知音深情。
(3)生生合作读。
3.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知音”内涵。
(1)知志。
出示:以伯牙之艺,而独一子期能知其志。
──《吕氏春秋》(2)指导读出伯牙、子期的志向。
精心整理《伯牙绝弦》第二课时教课方案教师:严宪菊一、教课目的1)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祖国悠长绚烂的古代文化,感觉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能依据说明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累积中华经典诗文,感觉朋友间诚挚的友谊,感觉艺术的美好。
二、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让学生依靠说明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累积。
教课难点:领会伯牙,子期之间诚挚的友谊。
三、教法学法教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指引法”。
学法:采纳“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浸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四、教课准备《高峰流水》乐曲,PPT课件五、教课过程一、揭题导入。
(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配乐)师: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期间。
我们看到的这幅画叫——《伯牙鼓琴图》。
图中这位着迷抚琴的就是晋国的上医生——俞伯牙(板书);这位凝思听琴的就是楚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板书)。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千古流传的对于他俩友谊的故事,题目叫——(板书课题)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课题)板书课题,读题。
释题。
(“绝”是什么意思?“绝弦”又是什么意思?)二、初读课文,抑扬顿挫品音韵。
伯牙为何要绝弦呢?想知道吗?请翻开书籍把课文读一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
)谈谈第一次读文言文的感觉。
指名读。
(师评论:很好,第一次读文言文就读得这样的流畅,不简单了。
但是,文言文但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遗产,我们要读出它的神韵。
听老师是如何读的。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听后评论,总结读文言文的方法。
学生依据方法再读。
指名读。
教师指导读“哉”“兮”两个语气词。
(师:在读文言文的时候,语气词后边延长停留一下、一咏三叹,很有音乐美。
)出示句子:“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导朗诵最后一句。
出示句子:“伯牙谓世再无知己”理解“谓”“世”分别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知道这是两个词,应当要稍停留一下。
等遇知音——《伯牙绝弦》教学案例(精选13篇)等遇知音——《伯牙绝弦》篇1《伯牙绝弦》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
全文共77字,5句话。
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
罗老师的课堂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
课前,罗老师播放《流浪者之歌》、《寒窗》等歌曲,问:“你从这首歌中听到了什么样地心情?感受到了什么?”孩子们说激昂的,悲伤地……从音乐入手,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切合主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片断】一、纵情吟诵识知音(一)读题解题。
1、读好课题,强调“弦”的读音。
2、齐读课题。
3、理解“绝弦”、“伯牙绝弦”的意思。
【课后反思】即使面对有比较强识字、认记能力的五年级学生,罗老师依然扎扎实实地要求每一个学生读好“弦”这个音。
而对比自己的课堂,在《地球爷爷的手》这一课,有一个“俩”(liǎ)字,只抽查了几个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而后全班齐读,以至于接下来的朗读课文,总能在齐声朗读中听到几个不和谐之音。
低段仍以识字教学为重,反思自己的课堂,翻阅学生的试卷,很多基础题的错误都是因为识字、拼音不过关。
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还有待自己的努力钻研和多问多思。
(二)初步感知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2、聚焦难读的句子,扎扎实实读好课文。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读好语气词“哉”、“兮”,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指名读。
师:“你为什么在‘兮’后面停顿?”生:因为‘兮’是个语气词,所以要停顿。
师:相当于现在的‘啊’,再读。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理解“谓”、“乃”的意思,以词句的理解提升朗读质量。
一、教案基本信息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优秀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知音”的含义,懂得珍惜友谊。
教学重点:1. 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
2. 掌握文中关键字词的意思。
3. 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教学难点:1. 文中关键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对“知音”含义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梗概。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理解大意。
3. 精讲细读:讲解文中关键字词的意思,分析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谈谈对“知音”的理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深入学习:分析课文中的情节,让学生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3. 情感教育:讲解“知音”的含义,教育学生珍惜友谊。
4. 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珍惜友谊,与同学分享经验。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三、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字词。
2. 写一篇关于友谊的作文。
3. 收集有关友谊的名言警句,进行积累。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4. 名言警句积累:查看学生收集的名言警句,评价其理解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课外拓展内容,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情感教育方面,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友谊观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分角色朗读、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伯牙绝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伯牙绝弦》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艺术的魅力”这一主题下的一篇文言文,全文共5句话,77个字。
这篇课文语言精粹,简洁流畅,适于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文意蕴,品味文字精妙,享受审美乐趣。
知音相逢,千载其一,伯牙绝弦,荡气回肠。
古人与学生虽相隔遥远,但文字中所传递出的真挚情感却跨越时空,叩击着我们的心灵,值得我们在读中体验、读中感受、读中理解。
峨峨群山,仁者之乐,洋洋江河,智者情抒,作为流传不衰的文化经典。
“高山流水觅知音”所传递出的,不仅是挚友间的心心相映,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这就需要我与学生一起,透过语言文字,去触摸伯牙、子期博大的胸襟、高洁的情怀;通过组合阅读,感受文化经典在历史长河中的恒久魅力。
学生在五年级时,对于“文言文”这种“古代书面语”已有了初步感知,也掌握了阅读文言文的一些方法。
但是,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达形式,使学生在走进文本、把握情感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困难。
作为第二课时教学,就需要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诵读、感悟、对话、拓展中,含英咀华,披文入情,提升语感,感受意蕴。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自读自悟中,丰富对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通过组合阅读形成对“知音”内涵的.理解,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根据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触摸到伯牙、子期的知音之情,借助课外资料了解“高山流水”的文化含义。
教师准备:相应课件,组合文本。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二)体会知音情深1、阅读《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受知音深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知音深情:(1)学生自由读。
(2)创设情境,感受知音深情。
(3)生生合作读。
3、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知音”内涵。
(1)知志。
出示:以伯牙之艺,而独一子期能知其志。
──《吕氏春秋》(2)指导读出伯牙、子期的志向。
(3)师生对读,烘托情感:当伯牙志在高山时,唯有子期会对他说──(生读)当伯牙志在流水时,唯有子期会对他说──(生读)(4)课文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发现?(5)再次创设情景引读,感受生命之交。
伯牙绝弦教学目标: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解题质疑,引入课文。
初读课题后,学生理解“绝弦”的意思,大致了解伯牙,就课题提出疑问。
二、读准字音,初知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2.检查初读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联系注释,读懂文意。
1.指导学生联系注释尝试疏通文意,并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在学生讲述时,教师相机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善”“志”等。
3.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韵律。
四、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思考:伯牙为何绝弦?(一)感悟“知音相遇之喜”1.学生自学: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勾划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与流水时,善听的子期能准确听懂伯牙的琴音所传达的心声。
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拓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师生共读,表达知音相遇之喜。
(二)感悟“知音离世之悲”借助冯梦龙《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学生练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复杂情感。
对比朗读,再次体会知音离世之悲。
五、回味诵读,升华文心。
1.善鼓的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3.师生诵读全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伯牙绝弦教案——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音乐情怀教学年级:五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音乐理念和中华传统文化精神。
2. 通过分析伯牙绝弦的故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敬畏之心,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及其意义。
2.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音乐理念。
教学难点:1. 对伯牙绝弦故事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将伯牙绝弦的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优美。
随后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曲子的由来吗?”2. 新课内容展示教师讲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伯牙与子期的友谊,以及伯牙对音乐的敬畏之情。
3. 课堂讨论1) 为什么伯牙会绝弦?2) 伯牙绝弦的故事给我们传达了什么信息?4. 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对音乐的敬畏之心,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音乐的力量。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谁能告诉我伯牙绝弦的故事给我们传达了什么信息?”2. 深入学习教师讲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音乐理念,如“音韵和谐”、“意境深远”等,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创作,尝试将伯牙绝弦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4. 展示与评价各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将伯牙绝弦的精神融入到音乐创作中。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环节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音乐创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音乐创作水平,以及他们对伯牙绝弦精神的理解程度。
3. 学习效果: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检查学生对伯牙绝弦故事和中华传统文化中音乐理念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伯牙绝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概了解了伯牙和子期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将走进伯牙和子期的内心世界,去真切地感受他们之间那令人回肠荡气的友谊。
2、请大家齐诵两遍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
3、上节课我们划分了课文的朗读节奏,谁来为大家读读?(课件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课文,请一名学生范读)下面我们一起齐读课文。
二、深入课文,感悟知音
1、谁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请1名学生讲)
2、插入典故,引发学生思考:
①同学你们知道吗?其实在遇到钟子期之前,伯牙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
少赞美吗?想象一下别人都会怎样来赞美他呢?(你弹得真好/你弹得很妙/你的琴声真
听。
)
②的确,伯牙当时已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琴技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名满天下听者众
多,得到的赞誉却是数不胜数,但他却始终觉得无人真正听懂自己的琴声。
一次,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
伯牙弹了他的成名作《水仙操》。
楚王听了摇了摇头说:“太嘈杂了,换首别的弹弹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张,换了另一首《高山流水》。
待他弹完,楚王君臣早已酩酊大醉。
③想象一下,如果你作为伯牙,你此时的心情如何?
(伯牙又气愤又伤心,在这所谓的上流社会里,如此高雅的艺术竟遭如此践踏。
)
④所以伯牙独自一人来到寂寥的山涧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播放音乐《高山流水》)你看,
此时的伯牙坐在这寂寥的山涧,看着高山流水,拨动了琴弦,诉说着自己的情感和心声。
此时,他的内心一定会有一种渴望,他渴望什么?(渴望一位能真正听懂自己琴声的朋友)
⑤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这样的人,他就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
是怎样赞美他的?(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子期又是怎样赞美他的?(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你能学着子期赞叹一下吗?(训练朗读。
同桌互读,教师指名读)当钟子期发出赞叹时,他眼前呈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
子期听懂的紧紧是伯牙的琴声吗?(还有心声。
)是什么样的心声呢?(像泰山一样屹立于人间的志向和像江河一样宽广的胸怀)
⑥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如果你是伯牙,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
(知我者,子期也)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
这正映了文中所说:(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同学们,伯牙和子期,一个善弹,一个会听,他们情投意合,惺惺相惜,这就是(知音)啊!
(板书)
4、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
还会表现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
那你会像子期那样赞美伯牙吗?
假如现在你们就是善听的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善哉,徐徐兮若清风!”)“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伯牙鼓琴,志在春雨”,(“善哉,潇潇乎若春雨!”)(课件出示)
5、小组练习感悟:下面请同学们两人结成一组,一个扮演正在弹琴心有所想的伯牙,一个扮演
伯牙,任选三个场景自己来赞美伯牙的琴声。
(老师选两个小组示范)
同学朗读的感情真到位,看来大家都已经走到伯牙和子期的内心世界了,一个伯牙,一个子期,一个弹,一个听,一个倾诉,一个回应,这就是(知音)
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正是文中所说:(“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
两人八拜为交,约定来年中秋再相见。
这也正是至今为人们所称道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5、下面带着好朋友之间这种惺惺相惜、心意相通的感觉我们齐读一下2-5句。
三、知音之死。
第二年中秋,伯牙满怀希望而来,无奈世事难料,然而等到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
冷的墓碑(出示最后一句),子期不幸染病去世。
1、听到这个消息,如果你是伯牙,你会怎样想呢?他又是怎样做的?
2、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人能听懂他的琴声,没人能明白他的心声,这样的日子是他不能承受的,所以他(破弦绝琴,终身不复鼓),同学们,这才是真正的知音。
3、“破琴绝弦”,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
千百年来,“知音”典故不但在华夏大地传为美谈,而且名扬海外。
谁能带着伯牙这种悲痛与孤寂的心情再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
四、回味绝弦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
在子
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谢谢你们,这节课我们合作非常的愉快!希望再次见到你们!再见!
(一曲婉转美妙的乐曲,在整个课堂上响了三次,也许在课前响起的时候,孩子们还是懵懂的,第二次在老师配乐范读课文的时候还只有一点感觉,最后,在乐曲声中背课文,写“珍惜”二字时,我想孩子们应该懂得了音乐所要表达的含义。
)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
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
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
(学生配乐齐读)
同学们,“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所以,当你真的有了知音的时候,一定要“珍惜”!让我们把“珍惜”这两个字工工整整写下来,刻在你的心里。
记得珍惜友谊,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师认真板书“珍惜”,生写在书上)。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了,我想请你们回家去以后,给你最好的朋友讲讲这个故事,你们一起来欣赏这曲《高山流水》,如果你真的有了知音,记得老师说的话:珍惜!五、作业设计
1、搜集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
2、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高山流水遇
知音珍惜
破琴绝弦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