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创造性思维
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特点:1既要发散思维又要集中思维,2,创造性思维没有现成的答案,3,迷恋和目的指向性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4,灵感(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突然产生的某种新概念新形象和新思想的心理状态)5,创造性思维需要创造性想象的参与
20世纪初 法国比奈为鉴定低能儿童编制了智力量表
(三)主要的心理学理论
1.构造主义心理学 德国冯特。开办第一所心理研究所,产生了科学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美国的詹姆士
3.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4.格式塔心理学 德国的韦特海默
5.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动力学)奥地利的维也纳 弗洛伊德创
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结合并指向与未来的想象,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分为理想和空想。
六,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是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和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
特征,间接性和概括性。
思维的分类: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形象思维(以事物的具体想想或表象为支柱,基本单位为表象),抽象思维(以概念、理论、判断的形式反应客观事物的运动本质,是对植物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认识过程)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个体心理特征1.认知过程: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
2.情绪、情感与意志
情绪和情感:人们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态度并由此引起各种主观体验
3.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事物时,首先要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象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而其它部分则留为背景,这种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在照度、距离和位置等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对物体的知觉仍旧保持不变的趋势的不变性。
培养阶段: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2,培养发散性集中性和横向思维3,发展有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4,培养创造性人格
八 意志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冲突:意志行动中人们有两个以上目标,而这些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因而引起了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斗争。一旦出现冲突就伴随着某种情绪状态。
5.意志的品质
意志品质:构成人的意志的某些比较稳定的方面。
意志:自觉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动机:推动人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3.能力与人格
心理特征:人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产生的稳定的个体心理差异,它包括能力和人格两方面
能力: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1)独立性:人不屈服于周围人的压力,不随波逐流,能根据自己的认识与信念,独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它与武断和受暗示性的差别在于个体的认知能力和自信;
(2)果断性:有能力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实现这些决定与武断的差别只在于结果,与优柔寡断相反;
(3)坚定性:也叫顽强性。长时间坚持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为执行决定而努力,有明确的行动方向,和执拗的差别只在于结果;
2.感觉的种类 美籍的德国心理学家考夫卡把刺激分成 近刺激 和 远刺激。近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如苹果是圆的;远刺激是感觉器官直接接受到的刺激。如从侧面看苹果。
3.感觉测量
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微弱刺激的能力
绝对感受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1,要预先做好观察准备,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制定进行观察计划,掌握观察所需的具体方法。
2,在观察时必须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并设法让更多的感觉器官参与观察活动。
3,还必须在观察时及时做好笔记。
六、记忆
1.记忆的含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重现
2.记忆表现是感知过的事务不在面前,头脑中再出现来的形象。
注意的稳定性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比较稳定地把注意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对象与活动的能力。
注意的分配是指一个人在进行多种活动时能够把注意力平均分配于活动当中。
注意的转移是指一个人能够主动地、有目的地及时将注意从一个对象或者活动调整到另一个对象或者活动。
三、感觉
1.感觉的含义 感觉:人脑通过感受器接受并认识了客观事物个别属性。
3.记忆的种类:
1,感觉记忆,瞬时记忆,0.25到2秒
2.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7个。。
3,长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约制,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4)自制力: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也表现为对情绪状态的调节,决策时的独立性和果断性+执行时的坚定性=自制力。
分类: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条件: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视觉线索有重要作用
运动知觉:物体的运动特性直接作用于人脑,为人们所认识
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动作指令与视网膜映像流回合在一起,共同决定着人们的运动知觉。
1真动知觉2似动知觉3运动幻觉
如何顺利地进行观察:
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3.注意的种类 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刺激物的特点和人本身的状态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加深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2,培养间接兴趣,3,合理地组织活动,4,用意识与干扰作斗争
注意的广度也就是注意的范围,它是指人们对于所注意的事物在一瞬间内清除地觉察或认识的对象的数量。
再认是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可以将它认出来。
回忆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重新回想起来。
五、想象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再造想象是指主体在经验记忆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再现客观事物的表象;创造想象则不仅再现现成事物,而且创造出全新的形象。
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1,创造动机2,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储备3,思维的积极活动4,灵感和艰巨劳动。
6.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势力)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7.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和奈瑟;
二、意识和注意
意识的含义本质: 意识在本质上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从物质器官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
1.注意的含义
定义: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集中思维是思考过程中朝同一方向聚敛前进,从而形成单一的确定的答案的思考过程。(四)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含义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机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问题解决得具体心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也可叫做最小可觉差JND,德国的韦伯对此研究发现了 韦伯定律:K=△I / I (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JND;K为一个常数。)只使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某感觉的敏锐度。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但是,韦伯定律只适应于强度的中等刺激。
干扰效应:
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后学习的材料锁发生的干扰。
后摄抑制,是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
复习:
及时复习可以阻止通常在学习后立即发生的急速遗忘。研究表明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最多。复习时间合理分配是复习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复习也需要适当的分散。兴趣越浓动机越强,应集中学习。复习方法单调容易使学生疲劳。将识记的对象作为活动对象或是结果,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知觉
(一)知觉概述
1.知觉的含义
知觉:感官得到的外部世界的信息经过头脑加工,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过程包含:觉察、分辨和确认,它以感觉作为基础,但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加和。
(二)知觉的特征
1.知觉的理解性:即人们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去理解和解释事物,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在不同的属性由不同部分组成,但只有一部分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但人并不把它视为孤立的个体,而是把它认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2.实验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分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3.测量法
心理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测验(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