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地理
- 格式:doc
- 大小:182.00 KB
- 文档页数:9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Ⅰ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A. 增加耕地面积B. 防治水土流失C. 改善人居环境D. 提高作物产量2. 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A. 优化农业结构B. 方便田间耕作C. 健全公共服务D. 提高耕地肥力3. 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1. C 2. B 3. C【1题详解】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是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说明治沟造地出来关注耕地面积、水土流失和作物产量,还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
所以选C。
【2题详解】该题关键是注意审题,抓住关键词“生产条件”,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提高了耕地肥力,优化农业结构、健全公共服务和提高耕地肥力不属于改善当地的生产条件。
方便田间耕作是改善生产条件的主要体现。
所以选B。
【3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提示:复垦空废宅基和易地移民搬迁,说明该地居住用地不紧张,但生态环境脆弱,需要易地移民搬迁,坡面退耕还林,治沟造地,说明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图中没有体现出来,所以选C。
【点睛】该题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利用整理和规划。
城乡规划中乡村规划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这道试题的命题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
地理I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地理学科试题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注重创设与学习、生活、学科发展密切联系的情境,着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l.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摄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II.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i、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奋。
2020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和知识点汇总考试大纲如果你今年高考选了地理,想在短时间熟记知识点,那就打印出来多看几遍,如果你想快速提高成绩,那来看看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1.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关系太阳系概况。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轴。
两极。
经线。
本初子午线。
经度。
赤道。
纬线。
纬度。
经纬网及其意义。
东、西半球的划分。
南、北半球的划分。
高、中、低纬的划分。
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
时区的划分。
日界线。
国际标准时间。
北京时间。
区时的应用。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宇宙探测宇宙探测的意义。
宇宙探测的现状。
2.大气(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
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3)大气降水降水的时间变化。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气、气候与人类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
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5)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3.海洋(1)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洋流。
洋流的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中国邻近海域,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盐场。
(3)海洋环境保护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
高考地理考试内容与主要考点高考对考查内容的要求:重在基础知识考查。
即不是背诵书本、而是会思考、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考的是“以能力立意”。
高考的最大特点就是“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重视思维过程,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可预测性”,因此不能“猜题押宝”。
必修一考点分析必修一主要为自然地理,该部分侧重考查地球表层的各种自然要素及其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其中五大规律(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物质运动规律、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地理部分的主干知识,因此成为常考的内容。
表一:考试大纲规定的必修一考试内容与对应的主要考点序号考试内容主要考点1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宇宙的特征与开发利用,天体系统的层次性,地球的特殊性。
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太阳的外部结构,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电离层、地球磁场的影响。
3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自转: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公转: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四季的产生。
4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主要特点共分为六大圈层,其中常考大气对流层、平流层的特点与成因,岩石圈等。
5 地壳物质循环三类岩石在内外力作用下形成地壳物质循环。
6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内力作用常考地壳活动与地质构造以及地震。
外力作用常考侵蚀和沉积作用及其形成地貌。
7 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8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热力环流、三圈环流与季风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9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锋面与天气,高、低气压(气旋与反气旋)系统与天气。
10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三种循环,其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海陆间循环。
目前人类最容易改造的是地表径流,城市中最薄弱环节是下渗。
11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北半球洋流像8字的书写方式,南半球像0字书写方式;北印度洋洋流夏顺冬逆;洋流对地理环境(气候、海洋生物、海洋污染、航海等)的影响。
2020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物理Ⅰ.考试性质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依照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打算,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用。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依照一般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养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一般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一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课程标准实验省区2018年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进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爱好,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不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要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白得能力明白得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明白得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形下的应用;能够清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够鉴不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讲法;明白得相关知识的区不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依照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咨询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定,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咨询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咨询题分解为假设干较简单的咨询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咨询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咨询题。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标准答案解析(全国Ⅱ卷)适用地区: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图1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1~2题。
图11. 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 水文、地貌、植被B. 地貌、水文、植被C. 植被、地貌、水文D. 水文、植被、地貌2. 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A. 风俗习惯改变B. 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 人口迁徙频繁D. 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
图2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
据此完成3~5题。
图23. 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
打沟主要是为了()A. 灌溉B. 排水C. 防虫害D. 通风4. 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产量B. 减少水土流失C. 降低生产成本D. 减少蒸发5. 近年来,该地()A. 种植结构复杂化B. 复种指数提高C. 田间管理精细化D. 种田大户增多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2020年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地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各部分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以下内容中,前面有“△”标号的,为2020年说明特别强调的内容或替换的例题。
)地理高考地理学科试题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注重创设与学习、生活、科学发展密切联系的情境,着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又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见下表)。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题目的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还包括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
在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这些地理信息进行提炼,以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次重要的、无关紧要的信息。
把提炼的重要地理信息逐条分析,以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由这些重要地理信息所构成的线索,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
例➊王教授在日记中写道:“早晨出门,天昏暗。
强劲的东风刺骨般寒冷,气温约在零下40C以下。
这季节,在我的家乡江南丘陵,乡亲们大概正忙着收割早稻了。
”(1)日记中记述的这天早晨,王教授在A.漠河B.喜马拉雅山C.北极地区D.南极地区(2)王教授家乡的自然土壤是A.灰化土B.棕壤C.红壤D.砖红壤(3)下列果树,适宜在王教授家乡种植的是A.芒果B.荔枝C.龙眼D.柑橘[说明]该题围绕“王教授”的一篇日记构建情境,以文字资料的形式传递了信息。
2020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及考试大纲2020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和知识点汇总如果你今年高考选了地理,想在短时间熟记知识点,那就打印出来多看几遍。
如果你想快速提高成绩,那就来看看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
1.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在这一部分,我们会研究到地球的位置、形状、大小、赤道、两极、经纬网、南北半球、高中低纬、时区、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等知识点。
2.大气在这一部分,我们会研究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热状况和运动、大气降水、天气、气候与人类等知识点。
同时,我们还会研究到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3.海洋在这一部分,我们会研究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洋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等知识点。
同时,我们还会研究到中国邻近海域、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盐场等相关内容。
4.陆地在这一部分,我们会研究陆地的组成要素和地壳变动、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等知识点。
总之,这份考试大纲和知识点汇总是地理考试的重要参考资料。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复,提高自己的成绩。
本文主要探讨了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部分。
在自然地理方面,文章首先介绍了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
接着讨论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包括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以及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和注记、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等。
在人文地理方面,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首先是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包括农业和工业。
接着是人口与环境,包括人口的再生产、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素质与环境和人口迁移与环境。
第三部分是聚落,包括聚落的形成、城市的区位和城市化。
最后是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包括交通运输和通信、商业贸易和文化景观。
需要修改的格式错误包括:缺少标题、缺少段落分隔符、缩写符号错误、标点符号错误等。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
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A. 创新技术B. 拓展市场C. 扩大规模D. 降低成本2. 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A. 消费习惯相近B. 经济发展水平相近C. 运输费用较低D. 研发成本差异较小3. 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A. 进口量增多B. 出口量增多C. 销售量增多D. 生产量增多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
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
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A. 2001~2005年B. 1991~1995年C 1981~1985年 D. 1971~1975年5. 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A. 生育政策放宽 B. 经济发展提速C. 育龄妇女较多D. 生育观念转变6. 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A. 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 B. 人口增长较缓慢C. 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 D. 人口总量逐渐减少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8. 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
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A. 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 B. 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 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 D. 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勘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
地理I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具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闷,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地理学科试题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注重创设与学习、生活、学科发展密切联系的情境,着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L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在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另lj,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II.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范匿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i、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
2020年四川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一、总体稳定、略有变化与2013年文综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相比,2014年文综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地理部分在考试性质、命题指导思想、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形式、考试时间及分值、试题结构与题型、试题难度、题型示例等方面基本相同,略有变化。
较明显的修改有以下几处:1.命题指导思想:新增了"注重能力考查,体现课改理念,力求平稳推进"及"力求做到科学、准确、公平、规范"等指导思想。
2.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新增了"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
3.认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删除了"能够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考试范围与要求:"天气与气候":删除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
"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删除了"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危害"。
"能够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危害"等内容删除的原因并非考试不再作要求,而是在其他考点要求中已有体现,避免重复。
删除"'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的原因在于降低难度,能够从具体事例中领悟其含义即可。
5.题型示例:这一部分变动较大,主要有:选择题由12题变成了10题。
其中:1~2题换成了我省2013年高考文综地理题中的1~2题。
5~6题换成了我省2013年高考文综地理题中的3~4题。
7~8题换成了四川省2013年高考文综地理题中的5~6题。
9~10题换成了2007年宁夏卷中的文综地理题中的1~2题。
第二卷的"综合题"改成了"非选择题",两道样题换成了我省2013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中的综合题。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是各学科高中教材编写、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1]不仅是评价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方式,也是验证课程改革是否有效落实的重要依据。
因此,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命题应努力契合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内容要求,保障试题的质量,进而通过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业能力,落实课程改革的要求。
国外对课程标准与测评试题之间的一致性研究较为成熟,且部分研究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检验,如美国学者波特等人研究开发的实施课程调查(以下简称“SEC”)工具,[2]已经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对于研究我国如何有效命制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试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采用SEC工具对2020年新高考地理全国I卷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之间的一致性水平进行量化分析,结合一致性分析模型的数据结果,对高中地理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命题、高中地理教师日常测评提出改进建议,为落实新高考制度提供研究依据。
一、研究方法1. SEC 一致性分析范式SEC一致性分析范式是一个通用的量化研究范式,首先根据研究对象构建“内容主题×认知水平”二维矩阵,然后通过波特一致性公式的计算结果来检验研究对象之间的一致性水平,是量化分析课堂教学、新课标、测评等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中的任意两者之间的一致性关系的重要工具。
为了验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试题与新课标之间的一致性,本研究将新课标中的内容标准和2020年新高考全国I卷地理试题分别编码到二维矩阵中,并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波特一致性系数。
公式中,P为一致性系数,结合矩阵中的每个单元格数据,即X i ,Y i 值,能够以内容图谱的形式反映出新课标与高中地理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试题在内容主题和认知水平上的不同重点之间的差异。
[3]此外,矩阵表格中行、列的小计部分的数据仍然具有统计意义,因此结合该部分的数据绘制柱状图,对高中地理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试题与新课标进行比较分析。
2020年全国高考大纲九科汇总
12月份,高考生们最关注的的就是2020年的高考大纲和考试说明何时公布。
近日,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等单位,相继公布了一个重磅信息——
现有高考体系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不再修订,参考2019年版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也不再制订考试大纲。
也就是说全国高考大纲确定不再更新,北京家长和考生只能参考2019年高考大纲。
因此,北京高考在线网站搜集整理了2019年高考大纲的全部电子版内容,免费发送给大家,北京家长和考生一定要下载查看。
2019-2020年全国高考大纲九科汇总
2019-2020年全国高考大纲汇总
科目大纲详情
总纲查看
语文查看
文科数学查看
理科数学查看
英语查看
历史查看
地理查看
政治查看
物理查看
化学查看
生物查看
汉语查看
说明:目前的全国高考大纲是统筹全国的考试范围,因北京市是自主命题,所以北京在1月份左右还将会发布《北京2020年考试说明》,此说明大部分高中会直接订购,发放到考生手中,家长和考生可以耐心等待。
贵州省高考各科的考试内容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
语文必考内容: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语言文字应用。
选考内容:“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生选择一类作答。
数学(文)必考内容:必修1,2,3,4,5;选修1-1,1-2。
选考内容:选修系列4的4-1《几何证明选讲》、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和4-5《不等式选讲》,考生从三个专题中选择一个作答。
数学(理)必考内容:必修1,2,3,4,5;选修2-1,2-2,2-3。
选考内容:选修系列4的4-1《几何证明选讲》、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和4-5《不等式选讲》,考生从三个专题中选择一个作答。
外语(英、日、俄)英语必考内容:课标8级要求。
不设选考内容。
日语必考6级要求。
不设选考内容。
俄语必考内容:课标7级要求。
不设选考内容。
文科综合政治必考内容:必修1,2,3,4。
不设选考内容。
历史必考内容:必修1,2,3。
选考内容: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和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生从四个模块中选择一个作答。
地理必考内容:必修1,2,3。
选考内容: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和选修6《环境保护》,考生从三个模块中选择一个作答。
理科综合物理必考内容:必修1,2;选修3-1,3-2。
选考内容:选修3-3、3-4、3-5,考生从三个模块中选择一个作答。
化学必考内容:必修1,2;选修4。
选考内容:选修2《化学与技术》、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考生从三个模块中选择一个作答。
生物必考内容:必修1,2,3。
选考内容: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考生从两个模块中选择一个作答。
2018 年高考考试说明详细版文科综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
《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
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
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2020海南高考大纲解析2020海南高考大纲解析“新的考试大纲出来了,怎么有的选考的内容变成必考了”“有的选考模块删除了,我们还有必要进行复习吗”……近日,最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引起了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关注和热议。
新修订的《考试大纲》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科目变动较大,为什么要作出这些修订,教师和考生应该如何调整教学、学习和备考方式?11月21日下午,记者专访了省考试局、省教培院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各高考学科教研员,为你一一解答。
有人担心,此次《考试大纲》发布时间仓促、内容调整较大,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2020届学生的高考成绩?对此,省考试局命题与评价处处长蔡亲鹏表示,《考试大纲》每年都会作出细微调整,修订后发布时间约在应届考生高考的前一年年底或当年年初。
这次大纲的修订工作是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广泛调研、听取包括高考命题专家、课程标准修订专家、教育测量专家、中学教学研究人员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意见基础上形成的。
《考试大纲》相较往年更早向公众公布,不存在“仓促”一说,考生及老师有充足的准备和应对时间。
“今年的《考试大纲》之所以引起更大关注,是因为各学科特别是语文、物理两个学科的考试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
”他举例,语文学科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设为必考内容,以适应高校对新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物理学科将以往的动量和近代物理等选考内容列为必考,以满足高校对人才选拔和未来培养的基本素质要求,又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加强对物理基本理论的教育教学;数学、历史、地理、化学等学科则删掉了部分选考内容,以减少重复考查。
此外,《考试大纲》还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比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在汉语中增加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等等。
2019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地理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验)》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的地理信息,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例1: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3,完成10~11题。
(2014全国卷Ⅰ)
10.图4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 .1910~1930年
B .1930~1950年
C .1950~1970年
D .1970~1990年 用简单的图像通过数据的相关性承载基本规律或大道理是本题的一个亮点。
首先要明确这里的移民是移入之民,本图以移民规模和移民比重的关系反映人口增长与自然增长的特征。
移民比重与移民数量成正比,与本地人口自然增长呈反比。
1970年前移民数量变化不大,大移民比重迅速下降,则说明该国此段人口自然增长快,此阶段人口增长主要由人口自然增长导致;1970年后移民数量和比重迅速提高,由两个年份移民数量和对应的移民比重换算人口总规模,则证明人口总量是持续增长的,此阶段移民对人口增长的贡献率加大。
正确答案分别是A 、C 。
1910 1930 1950 1970 1990 2010年
50 ①
100 150 200 250 300 人数/百万 0
1910 1930 1950 1970 1990 2010年
50 ②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人数/百万 0
1910 1930 1950 1970 1990 2010年
50 ③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人数/百万 0
1910 1930 1950 1970 1990 2010年
50 ④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人数/百万 图
4
移民人数
移民占总人口移民占总人口比例/%
图3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例2: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
读图2,完成4~6题。
(2014年全国卷Ⅰ)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 .河流
B .聚落
C .耕地
D .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 .线路过长
B .距城镇过远
C .易受洪水威胁
D .工程量过大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 .地形分布 B .绿洲分布 C .河流分布 D .沙漠分布
本题的主题是交通线、聚落的区位条件及变化。
在复习时,我们应当形成这样的认知:经济与资源的地域差异是形成交通线的必要条件,聚落与交通线在互动中发展,一定技术条件下地形及其他自然条件影响交通线的具体方式与线路。
这些认识是在整合相关课标涉及的内容归纳而出的,是认识交通线区位的基本模型。
受当时经济技术水平以及聚落规模的影响,早期选线主要考虑的是地形要素,而没有直接串联两城镇,这个问题在随着城镇经济发展后更加凸显出来。
另外我们应当梳理影响聚落的区位条件,形成以下认识模型:聚落服务于区域,区域(腹地)经济与资源条件影响聚落发展规模,即区域内会有多少、多大的聚落;聚落要发挥“集散地”的作用,必须考虑交通条件,即聚落适合布局在哪些点上;聚落的生命线是水源;地形对聚落规模、形态、结构有重要影响。
新疆聚落规模与分布取决于水资源状态,它作为区域资源条件影响聚落环境承载力,从而确定了区域内城镇的基本格局。
正确答
等高线/m
200
火车站 铁路
43图2
案分别是:D 、B 、B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例3:36.(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全国卷Ⅰ)
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6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5分)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7分)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6分)
本题前两题考查外力作用变化的基本原理,即流水、风力等作用发生侵蚀、搬运、堆积变化的环境特征及动力条件。
(1)小题:一般而言,沙源地多在流水、风力堆积作用明显的地域;基于区域环境特征,湖东岸地区因为河流多、且在下游平缓处,泥沙堆积明显,形成丰富风沙之物质源;该地区地形相对坦荡,且冬季河湖水位低,使得沙源展露面积大,成为易扬起之物质源。
(2)小题:依据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和区域特征,从气候、植被、地形等方面分析容易起沙动力等条件。
后两题侧重影响及对策的阐释,(3)小题从起沙大的特征聚焦器对交通的影响,主要从交通环境条件、交通设施两方面展开分析,类似从孕灾害环境、受灾体的角度。
(4)小题结合条件和影响,提出措施。
参考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
(2分)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2分)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分)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2分)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分)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2分)侵蚀路基(和路肩);(2分)损害机
山地
图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