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简单几何图形及其推理 课件2( 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
- 格式:ppt
- 大小:164.50 KB
- 文档页数:5
七年级下第七讲几何角度推理技巧和方法本文档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掌握几何角度推理的技巧和方法,以提升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解题能力。
1. 角度的基本概念- 角度是由两条射线共享一个起点所形成的形状。
- 角度的度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 角度的度量可以从射线的正方向开始逆时针方向度量。
2. 角的分类2.1 锐角、直角和钝角- 锐角是指度数小于90°的角。
- 直角是指度数等于90°的角。
- 钝角是指度数大于90°但小于180°的角。
2.2 对顶角和邻补角- 对顶角是指两个角共享相同的顶点和边,但射线方向相反的角。
- 邻补角是指两个角相加等于90°的角。
3. 角的推理技巧3.1 垂直角的判断-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且相交的角都是直角,则这两条直线是垂直的。
3.2 对顶角的性质- 对顶角相等: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的度数相等。
3.3 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相加等于90°: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那么它们的度数相加等于90°。
4. 解题方法在解决几何角度推理问题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首先,仔细观察几何图形,理解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要求。
2. 其次,利用已知条件和角的性质进行分析推理。
3. 根据分析推理的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5. 实例演练以下是一些几何角度推理的例题,供学生练和巩固所学知识:1. 已知∠ABC是直角,求∠CBD的度数。
2. 如果∠ABD是钝角,且∠CBE是直角,那么∠CBD的度数是多少?3. 如果∠ABD和∠CBE是对顶角,且∠ABD的度数是57°,那么∠CBE的度数是多少?6. 总结通过研究本文档,学生将掌握几何角度推理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解决与几何角度推理相关的问题。
希望本文档对七年级学生的研究有所帮助。
北京课改版初中数学目录(一)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1.1 生活中的图形1.2 我们周围的“数”1.3 计算工具的发展1.4 科学计算器的使用第二章对数的认识的发展2.1 负数的引入2.2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2.3 相反数和绝对值2.4 有理数的加法2.5 有理数的减法2.6 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2.7 有理数的乘法2.8 有理数的除法2.9 有理数的乘方2.10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11 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2.12 用计算器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字母表示数3.2 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3.3 等式与方程3.4 等式的基本性质3.5 一元一次方程3.6 列方程解应用问题第四章简单的几何图形4.1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4.2 某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4.3 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4.4 点、线、面、体4.5 直线4.6 射线4.7 线段4.8 角及其表示4.9 角的分类4.10 角的度量4.11 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角的换算4.12 角平分线4.1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4.14 相交线与平行线4.15 用计算机绘图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5.1不等式5.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5.3不等式的解集5.4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5.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第六章二元一次方程组6.1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6.2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6.3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6.4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6.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七章整式的运算7.1整式的加减法7.2幂的运算7.3整式的乘法7.4乘法公式7.5整式的除法第八章观察、猜想与证明8.1观察8.2实验8.3归纳8.4类比8.5猜想8.6证明8.7几种简单几何图形及其推理第九章因式分解9.1因式分解9.2提取公因式法9.3运用公式法第十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10.1总体与样本10.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0.3数据的表示10.4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10.5平均数10.6用科学计算器求平均数10.7众数10.8中位数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分式11.1 分式11.2 分式的基本性质11.3 分式的乘除法11.4 分式的加减法11.5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 第十二章实数和二次根式12.1 平方根12.2 立方根12.3 用科学计算器开方12.4 无理数与实数12.5 二次根式及其性质12.6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12.7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第十三章三角形13.1 三角形13.2 三角形的性质13.3 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3.4 全等三角形13.5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3.6 等腰三角形13.7 直角三角形13.8 基本作图13.9 逆命题、逆定理13.10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13.11 勾股定理13.1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十四章事件与可能性14.1 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14.2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14.3 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八年级下册第十五章一次函数,15.1函数15.2函数的表示法15.3函数图象的画法15.4一次函数和它的解析式15.5 一次函数的图象15.6一次函数的性质15.7一次函数的应用第十六章四边形,16.1多边形16.2平行四边形和特殊的平行四边.16.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16.4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16.5三角形中位线定理16.心对称图形16.7梯形16.8等腰梯形与直角梯形第十七章一元二次方程,17.1一元二次方程17.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7.3列方程解应用问题第十八章方差与频数分布, 18.1极差、方差与差18.2用计算器计算差和方差18.3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图九年级上册第十九章相似形,19.1比例线段19.2黄金分割19.3平行线分三角形两边成比例19.4相似多边形19.5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9.6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9.7应用举例第二十章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20.1二次函数20.2二次函数的图象20.3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20.4二次函数的性质20.5二次函数的一些应用20.6反比例函数20.7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和应.第二十一章解直角三角形,21.1锐角三角函数21.2锐角的三角函数值21.3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21.4解直角三角形21.5应用举例第二十二章圆(上),22.1圆的有关概念22.2过三点的圆22.3圆的对称性22.4圆周角第二十三章概率的求法与应用, 23.1求概率的方法23.2概率的简单应用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四章圆(下),24.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4.2圆的切线24.3圆和圆的位置关系24.4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第二十五章图形的变换,25.1平移变换25.2旋转变换25.3轴对称变换25.4位似变换第二十六章投影、视图与展开图, 26.1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26.2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26.3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第二十七章探索数学问题的一些方法.27.1探索数学问题的一些方法27.2探索数学问题举例第二十八章数学应用的一般思路, 28.1数学应用的一般思路28.2数学应用举例。
七年级数学第四章简单的几何图形第1、2、3小节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四章简单的几何图形第1、2、3小节[教学要求]1. 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概念,认识长方形、圆、三角形等平面图形,认识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球、棱柱、棱锥等几何体,并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2. 了解圆柱、圆锥、长方体、棱锥、棱柱等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并能正确地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3. 初步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或实物,可能会看到不同的图形。
4. 通过实例认识点、线、面、体,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的某些特征。
二. 重点、难点:1. 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锥、球,使自己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动手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 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认识几何图形及某些特征。
知道常见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能借助于常见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3. 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及“面交成线,线交成点”的事实的认识。
[课堂教学](一)知识要点:1.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我们知道,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图形可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平面图形是组成平面图形的元素(点、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立体图形,顾名思义,组成立体图形的元素(点、线、面)在不同的平面内,它们具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厚度,能占据一定的空间。
如图常见的实物图片:(1)厅柜;(2)长、宽、高都相等的礼品包装盒;(3)铁桶;(4)天坛最上一层的建筑;(5)居民住宅的屋檐以上部分;(6)螺母;(7)砖塔;(8)足球。
如图1图1图2图2是由实物图片图1抽象出来的图形,它们都是立体图形,而长方形、圆、三角形都是平面图形。
如图:注意:几何体与实物有着密切联系,又与实物不同。
几何体反映了实物的形状,是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
例如:砖、牙膏盒等是生活中的实物,其形状具有共同特征(具有六个面:相对的两个面是大小相等的长方形;有12条棱、8个顶点等)。
七年级数学下册7.7.2 几种简单几何图形及其推理同步练习2 (新版)北京课改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数学下册7.7.2 几种简单几何图形及其推理同步练习2 (新版)北京课改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数学下册7.7.2 几种简单几何图形及其推理同步练习2 (新版)北京课改版的全部内容。
7.7。
2几种简单几何图形及其推理一、选择题1。
下面是甲、乙、丙、丁四人的观点:甲: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垂直、平行三种;乙: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必垂直;丙:在同一平面内,不垂直的两条直线必平行;丁: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2.如图所示,将三个相同的三角尺不重叠不留空隙地拼在一起,观察图形,在线段AB,AC,AE,ED,EC,DB中,相互平行的线段有( )A.4组 B.3组 C.2组 D.1组二、填空题3.平行公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同一平面内,______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若直线a与直线b平行,则记作______.5.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除平行线定义和平行公理推论外):(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这个判定方法1可简述为: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这个判定方法2可简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这个判定方法3可简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已知:如图,请分别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1)∵∠B=∠3(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D(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A(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B+∠BCE=180°(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