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试题库及答案(通用版)
- 格式:docx
- 大小:34.29 KB
- 文档页数:25
流行病学试题库及答案(通用版)
—、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D)
A.疾病
B.病人
C.健康人
D.人群
E.亚临床型病人
2.某病的病死率指的是:(B)
A.每10万人口的粗死亡率
B.某病患者中的死亡百分比
C.特殊原因引起的某病死亡率
D.某病在所有死因中的比例
E.任何疾病的死亡结局
3.某种新疗法可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可能会出现:(C)
A.该病发病率将增加
B.该病发病率将减少
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
D.该病患病率将减少
E.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减少
4.现况调查主要分析指标是:(D)
A.发病率
B.病死率
C.死亡率
D.患病率
E.罹患率
5.慢性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主要意义取决于:(A)
A.职业和个人卫生习惯
B.排菌时间的长短
C.活动范围的大小
D.携带病原体的多少
E.排菌量的大小
6.经空气传播的疾病的流行特征是:(E)
A.疾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关,多见于冬春季
B.传播广泛,发病率高
C.在未经免疫的人群中,发病率呈周期性变化
D.儿童多发
E.以上都是
7.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人群的最大区别是:(D)
A.年龄不同
B.性别不同
C.目标人群不同
D.干预措施不同
E.观察指标不同
8.对头胎的孕妇进行随访观察,询问并记录她孕期的吸烟情况,而后研究分析吸烟史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联系,这种研究类型是:(D)
A.临床试验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现况研究
A.临床试验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现况研究
10.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新病例的优点是:(C)
A.需要的样本较小
B.保密性问题较少
C.可以减小回忆偏倚
D.费用较低
E.便于发现病例
11.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D)
A.疾病
B.病人
C.健康人
D.人群
E.亚临床型病人
12.某病的病死率指的是:(B)
A.每10万人口的粗死亡率
B.某病患者中的死亡百分比
C.特殊原因引起的某病死亡率
D.某病在所有死因中的比例
E.任何疾病的死亡结局
13.某种新疗法可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可能会出现:(C)
A.该病发病率将增加
B.该病发病率将减少
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
D.该病患病率将减少
E.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减少
14.对某地40万人进行某病普查,共查出病例80人,因此得出:(B)
A.某地某病发病率为20/10万
B.某地某病患病率为20/10万
C.某地某病罹患率为20/10万
D.某地某病续发率为20/10万
E.以上都不是
15.下列疾病病因的判断标准,哪一条欠妥:(E)
A.联系的强度大
B.可重复性与特异性
C.因素与疾病分布一致
D.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E.实验证据只供参考
16.现况调查主要分析指标是:(D)
A.发病率
B.病死率
C.死亡率
D.患病率
E.罹患率
17.某因素与疾病的关系RR=1,95%可信区间为0.7~1.5,这意味着:(B)
A.该RR值95%的可能是错误的
B.该RR值在0.7~1.5之间的机会为95%
C.该RR值说明该因素与疾病无关,而95%区间说明有联系
D.存在偏倚的可能性为95%
E.RR值正负联系均存在
A.不能计算相对危险度
B.不能计算特异危险度
C.只能计算比值比来估计相对危险度
D.既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又可计算特异危险度
E.以上都不是
19.进行某种疾病的队列研究最初选择的队列是:(B)
A.患该病病人
B.不患该病病人
C.具有病因因素的人
D.不具有病因因素的人
E.具有该病家族史的人
20.疾病监测的目的是:(A)
A.预防和控制疾病
B.收集和分析健康资料
C.确定致病因素
D.向卫生官员报告某人群中某病的流行状况
E.消灭传染源
21.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E)
A.爱滋病
B.病毒性肝炎
C.钩端螺旋体病
D.炭疽病
E.霍乱
22.慢性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主要意义取决于:(A)
A.职业和个人卫生习惯
B.排菌时间的长短
C.活动范围的大小
D.携带病原体的多少
E.排菌量的大小
23.评价一个致病因子的公共卫生意义选用:(E)
A.绝对危险度
B.相对危险度
C.特异危险度
D.特异危险度百分比
E.人群特异危险度
24.一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х2=12.36,P<0.05,RR=3.3,正确的结论为:(E)
A.病例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C.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
D.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小于病例组
E.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
25.下列预防措施中哪项不是一级预防:(D)
A.预防接种
B.保护环境
C.合理营养
D.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