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1)
- 格式:pptx
- 大小:6.35 MB
- 文档页数:23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中国古代外交发展史的内容,在教材中起着重要的过渡作用。
本课通过明成祖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壮举,阐述了明朝前期加强统治、政治统一、经济发达、国力强盛的特点,具有“承上”性。
同时,本课还延续性地讲述了明朝中后期对外关系上的巨大变化,昭示了明朝中后期国势的衰落,为下一节课讲述明朝的灭亡,清朝“取而代之”加强君主集权埋好巧妙的伏笔,起到了“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及意义,了解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2)知道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的概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三)教学重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与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教学难点:郑和能实现远航的条件及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郑和下西洋》视频,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它承载着古老中国繁荣灿烂的文化,沿途传递友谊、播撒文明,开创了我国古代对外交流史上的又一新时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郑和,走进明朝,学习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新课学习一、郑和下西洋1.简介郑和。
2.结合《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介绍西洋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图表展示法,首先引导学生完成郑和下西洋盛况表,加深学生对郑和七下西洋的感性认识,从而加强记忆,落实基础知识;其次展示地图,结合地图说明“西洋”这一历史地理概念并找出出发点,最远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以及时空观念。
【知识梳理】部编历史七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一、郑和下西洋1目的明成祖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2时间规模1405--1433年,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
3航行地区郑和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地位及影响郑和的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惊现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2抗倭经过在东南倭寇最猖獗之时,明朝派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大力整顿军队,进行严格训练,操练阵法,组建“戚家军”。
1561年,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地区的倭患。
此后,戚家军消灭了福建、广东的倭寇,倭患基本解除。
3性质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三、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课前预习】部编历史七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1、条件: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国力雄厚。
2、目的:提高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时间:从1405年到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4、到达地区: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东海岸和沿岸。
5、影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与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戚继光抗倭6、倭寇:元末明初,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时人称为“”。
7、戚继光统领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称为“”。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明朝的对外交往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明白明朝的对外交往是助力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2.了解明朝与外族的交往历程,明白明朝的对外交往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也体现了明朝外交政策的灵活性;3.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对国家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所起的作用,明白我们今天的国际关系中这些历史来自何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明朝的对外交往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明朝外交政策的灵活性;3.明朝的对外关系对国家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所起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引入(5分钟)导入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述明成祖洪武年间下西南平定叛乱后,开疆拓土的事迹,突出明朝的疆域之广阔。
2. 讲解(20分钟)1.明朝的对外交往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明朝外交政策的灵活性。
3.明朝的对外关系对国家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所起的作用。
3. 拓展(10分钟)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明朝的对外关系的理解。
可以采用以下问题:1.明朝政府采取了哪些对外交往的方式?2.明朝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文化交流起到了什么作用?3.明朝对外关系的对中国文化传播的贡献?4. 练习(15分钟)1.根据教材和老师讲解的内容,填写下面表格:志在东方收回占领地海上贸易在外交上的主张通过军事手段收回数次被夺占的西南土地对外交往的过程对中国文化传播2.同桌分组,通过讨论,发表意见,总结明朝对外关系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
5. 总结(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并督促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把本课讲解的内容进行总结,记忆。
2.阅读课外材料,了解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其他案例。
3.整理笔记,整理本节课的要点,以备考试。
五、板书设计•明朝的对外关系•收回占领地•海上贸易•明朝的对外交往的特点和内容•明朝外交政策的灵活性•明朝的对外关系对国家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所起的作用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如讲述、问答、小组讨论等,来让学生充分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国家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所起的作用。
明朝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明朝时期的交往与冲突历史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 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B. 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C. 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葡萄牙殖民者D. 戚继光抗倭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明朝时期的交往和冲突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古代日本海寇。
日本古称倭奴国,故中国古代史籍将这些日本海寇以及后来与之勾结的内陆奸民,通称为倭寇。
自元末至明万历年间,一部分日本武人、浪人(流亡海上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和破产农民,不断侵扰中国、朝鲜沿海地区,前后历时达三百年之久。
BCD叙述正确,符合历史史实,A叙述错误,本题选A。
2. 戚家军抗倭取得九战九捷是在A. 浙江台州B. 山东登州C. 福建福州D. 广东广州【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后进入福建、广东等地,消灭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3. “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
”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A. 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B. 明朝国力强盛C. 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D. 郑和传播了和平和友谊【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可以判断郑和下西洋时明朝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郑和传播了和平和友谊;题干没有涉及郑和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4. 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A. 郑和D. 宋应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根据课本即可做出,选择A项,B是抗倭的C是医学家D是学者。
5.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