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藤野先生赏析(最新)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5
藤野先生明暗两条线索赏析《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他在日本求学时期的老师藤野先生的故事。
乍一看,好像是一篇关于学生和老师之间简单的感情交流,但如果仔细读下去,就会发现这篇文章隐藏着更深的东西。
咱们从藤野先生这位“半身不遂”的“好人”讲起,能看到这篇文章里其实有着两条线索:一种是藤野先生这位外表严肃、内心柔软的老师,一种则是鲁迅自己内心的变化。
这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整个故事的骨架。
首先说说藤野先生。
这位老师看起来像个铁面无私的硬汉,大家第一眼看到他,恐怕会觉得他是那种只知道教书,不懂关心学生的老古董。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藤野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挺严厉的,平时他对学生要求很高,教课也一板一眼,几乎没有一点儿随和的样子。
但你要是仔细观察,他对学生却总是那么的关心。
记得文章中有个细节,藤野先生看到鲁迅作画的水平不怎么样时,他并没有直接批评,而是耐心地给了他一些中肯的建议。
他甚至还用心教鲁迅一些日本的传统文化,鼓励他不要轻易放弃,这种耐心与关爱,真的是让人感动。
然后再看看鲁迅自己。
鲁迅当时其实并没有多少心思去接受藤野先生的教诲,他对这位老师也没有太多的好感。
你看鲁迅那时正处在人生的低谷,心里充满了迷茫和不安,藤野先生的教诲对他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接受。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地开始对藤野先生产生了敬意。
藤野先生身上那种严谨治学、坚韧不拔的精神,渐渐地影响了鲁迅。
你看,鲁迅开始回忆起藤野先生每次细心讲解的场景,开始体会到那份老师的良苦用心。
这种心境的转变,反映出鲁迅心中那份从懵懂到觉醒的深刻过程。
文章的“明”和“暗”,其实就是这两条线索的交替:藤野先生的教诲是一条“明”线,清晰可见,温暖而坚定;而鲁迅内心的挣扎与觉醒则是“暗”线,隐约可见,复杂而矛盾。
乍一看,藤野先生这位“硬汉”看似不苟言笑、严肃认真,甚至有点不近人情。
但细细琢磨,你就会发现,他其实是个非常柔软的人,心里装着学生的未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
赏析藤野先生人物形象
藤野先生人物形象分析如下:
1、藤野先生是鲁迅青年时代的日本的解剖学和骨学老师,他学识渊博,工作认真,治学态度严谨。
如藤野帮鲁迅批改讲义,纠正血管图,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问题等。
2、藤野先生为人正直,没有民族偏见。
如帮助鲁迅解决日本的那些有军国主义思想的学生对鲁迅的歧视,看电视事件等。
3、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
4、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5、藤野先生是一位辛勤治学、具有诲人不倦的精神的老师,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
藤野先生第一段赏析篇一《藤野先生》的第一段以其精湛的描绘手法和细腻的情感描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对这段文字的赏析:首先,从写作手法来看,鲁迅先生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以“我”的视角展开叙述,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故事的真实和亲切。
同时,他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我”的内心变化和思想轨迹。
这种写作手法不仅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性,也使得读者更容易被故事所吸引。
其次,从情感表达来看,鲁迅先生通过“我”的内心独白和情感流露,展现了“我”对藤野先生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既真实又深刻,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我”对藤野先生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同时,这种情感表达也使得故事更具感染力和可读性。
再次,从人物塑造来看,鲁迅先生通过“我”的视角,生动地刻画了藤野先生的形象。
他通过对藤野先生穿着、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严谨治学态度和崇高人格的形象。
这种人物塑造方式不仅使得读者对藤野先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使得故事更加生动和有趣。
最后,从主题思想来看,鲁迅先生通过《藤野先生》这篇文章,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追求。
他通过描写自己与藤野先生之间的交往和故事,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民族危机中的自我觉醒和救亡图存的精神追求。
这种主题思想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它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总之,《藤野先生》的第一段以其精湛的写作手法、细腻的情感描绘、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主题思想,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不仅展现了鲁迅先生高超的文学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展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追求。
这种追求不仅激励着当时的中国人,也激励着今天的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篇二藤野先生第一段赏析《藤野先生》的第一段,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樱花盛开图。
鲁迅以他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的美妙与人文的魅力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令人陶醉的美丽场景。
藤野先生人物形象赏析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回忆起的一位老师。
他的人物形象分析如下:
藤野先生是一位严谨治学、关心学生、正直善良的老师。
他穿着简朴,外表不拘小节,但他的内心却是非常细腻的。
他对自己的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对学生们的学业也非常关心。
他经常督促学生们认真学习,并及时纠正他们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藤野先生对待学生们非常公正,从不偏袒任何一方。
他总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公正的评价,并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他还经常与学生们的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藤野先生的性格也非常坚韧。
他曾经遭受过很多打击和挫折,但是他从不放弃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理念,并为学生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总的来说,藤野先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他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鲁迅的心中。
他的严谨治学、关心学生、正直善良的品质,以及坚韧不拔的性格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藤野先生的赏析多篇藤野先生赏析藤野先生的赏析·1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
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
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
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藤野先生》中的藤野一直鼓舞着鲁迅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下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藤野先生影响了鲁迅的一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藤野对鲁迅倾注了无私的爱。
他平等公正、一丝不苟的为一个清国留学生改作业,连一根画错位置的血管也要当面替学生改过来;他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听说中国人敬鬼,担心鲁迅不肯上解剖课;他尊重学生,尽管替鲁迅弃医从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鲁迅这位弱国子民的强国梦,临别还赠与题写了'惜别'二字的相片。
这些对一个受尽了歧视和污辱的清国留学生是多么大的鞭策和鼓舞啊。
热爱学生、理解学生,使藤野具有了强大的人格魅力,以至于影响学生的一生。
因此,作为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上的师生互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在学校人际关系中,居首位的是师生关系。
美国罗杰斯的'人际关系'理论、前苏联的'合作教育学',都把师生关系提到办学水平的高度来认识。
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依靠深厚的师生情感来维系,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学生对教师的敬佩和爱戴,是产生师生情感的源泉,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藤野先生】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厉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荽,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日“龙舌兰”。
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
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
饭食也不坏。
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
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
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
最初是骨学。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一一“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
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
1、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赏析: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以诙谐的口气猜测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带有弱国国民的辛酸。
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赏析: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强烈厌恶。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赏析: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4、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赏析:对藤野先生认真负责的精神表示钦佩。
5、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赏析:表明事实并未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而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
这就强烈的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赏析:深切地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
藤野先生赏析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主要为叙事,生动地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生活片断,其中
有东京留学生的无聊的生活; 从东京到仙台的旅程; 藤野先生的关怀和教诲以及作者看电影后的思想震动。
最后写到藤野先生的惜别和作者对他的怀念和评价,
以及藤野先生对作者战斗生活的影响。
藤野先生无私的
关怀给了鲁迅莫大的慰藉。
因此,文中写藤野先生,看似平淡的字里行间,却饱含着强烈而炽热的爱戴之情。
文章善用反衬和对照的修辞手法。
写清国留学生的
巧于打扮和荒废学业,衬托出藤野先生的俭朴、踏实
和刻苦钻研科学的精神,同时也反衬了作者为振兴中
华而求学日本的爱国主义思想;写到仙台求学时的俭
朴生活;写部分日本学生狭隘的民族偏见,更映照出
藤野先生正直无私、热忱帮助中国青年的国际主义精神,同时也显示出作者弃医从文思想的崇高。
第1页共1页。
《藤野先生》赏析《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这篇散文中,鲁迅通过对自己在日本留学期间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经历的回忆,展现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恩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揭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内心历程。
首先,鲁迅在文章中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自己在东京所见所闻的“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不满和失望。
这些留学生在异国他乡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不思进取,让鲁迅深感绝望和愤怒。
而当鲁迅来到仙台医专学习时,他遇到了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一位严谨治学、为人正直的医学教授,他不仅关心鲁迅的学习情况,还帮助他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教诲和关心,让他重新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和勇气。
在文章中,鲁迅详细描述了藤野先生为他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等细节,展现了藤野先生的严谨治学态度和对学生负责的精神。
同时,藤野先生还鼓励鲁迅要有勇气去面对困难,不要轻易放弃。
这种关心和教诲让鲁迅感受到了超越国界的师生情谊,成为他一生中难以忘怀的宝贵记忆。
除了对藤野先生的回忆和感激,鲁迅在文章中也表达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内心历程。
在一次观看电影时,他看到了中国人被杀戮和欺凌的场景,深感要改变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比治疗身体上的创伤更为重要。
因此,他决定放弃医学,转而投身文学事业,用文字唤醒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这一决定充分展现出鲁迅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也让我深受启发。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人的选择和行动可以影响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这种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追求的。
综上所述,《藤野先生》这篇散文不仅展现了鲁迅对恩师的怀念之情和对祖国的热爱,更展现了他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优秀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和精神面貌,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现代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进程。
《朝花夕拾》之《藤野先生》好句摘抄及赏析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赏析:表达作者对留学生的失望之情。
2.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赏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辛辣地嘲讽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丑态。
3.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赏析: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
这帮清国留学生留着辫子,以示是大清国的臣民,而且“盘得平”,“油光可鉴”,表明他们精心打扮,“扭几扭”写出他们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
4.实在标致极了。
赏析:用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样。
5.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赏析:“精通时事”用了反语,这里的时事不是国家大事,而是一些无聊的事,“精通时事”即熟悉无聊之事。
6.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赏析:这是一个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遇。
7.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赏析:表达了作者对爱国志土朱舜水先生的敬仰。
8.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
赏析: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这是作者用恢谐的语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
作者把这些推断为“物以稀为贵”的缘故。
因为当时日本正在侵略中国,作为受侵略的“弱国的国民”来到日本,往往是受轻视的。
所以,他不认为自己受到“优待”就是对中国人的尊重。
9.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赏析:反映日本人民的友好热情,正衬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
10.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赏析: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铺垫。
因为有了这段内容,藤野先生的真诚关心就表现得更突出了。
《藤野先生》课文笔记及解析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 -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二、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26 年10 月12 日,当时作者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回忆性散文通过对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的回忆,特别是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从学医救国到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生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驿站(yì)-教诲(huì)-不逊(xùn)-匿名(nì)-诘责(jié)-杳无消息(yǎo)-深恶痛疾(wù)2.解释下列词语-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鉴,照。
-标致:漂亮。
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
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不逊:无礼。
逊,谦逊。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
匿,隐藏。
-诘责:质问并责备。
-托辞:借口。
-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适值:正好遇到。
-正人君子:指品行端正的人。
现多作讽刺的用法。
四、文章结构与内容解析1.第一部分(1 - 3 段):在东京的所见所闻-内容:作者在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他们不学无术,整天沉醉于玩乐之中,作者对此感到厌恶和失望,这是他离开东京前往仙台的原因之一。
-解析:通过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如“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运用了比喻、反语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鲁迅《藤野先生》赏析《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紧扣藤野先生来刻划,行文缜密,结构严谨。
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时的中国,正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中国人民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些爱国志士,为了拯救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远渡重洋,赴先进国家,学习他们先进的东西,以便学成归来好振兴自己的祖国。
这就是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当鲁迅先生怀着救国救民的愿望,抱着“我以我血荐轩辕”之志向,远渡东瀛,来到了东京,目睹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有着说不出的厌恶和心痛。
这些“清国留学生”,全然忘却了灾难深重,困苦不堪的祖国,却在异国风花雪月,安逸享乐。
他们分明是一群附庸风雅,思想腐朽,不学无术的败家子,真是家门不幸。
看到这些人,鲁迅先生就很痛苦,很愤懑,无法安下心来求学。
后来,他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同时,为了自己能潜心求学,学得真本领好报效祖国,就决定到别地地方去,“眼不见心不烦”。
文章开头部分运用了衬托手法,用“清国留学生”来反面衬托鲁迅先生,突出了鲁迅先生可敬可贵的爱国精神。
而正是这爱国的精神,才赢得了藤野先生的关爱与尊重,同时,这又为鲁迅先生到仙台见藤野先生作了铺垫。
在去仙台的路上,鲁迅先生只记得两个地名。
一个是日暮里,一个是水户。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日暮里”这地名,让鲁迅先生很自然地想起唐代诗人崔灏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也就让鲁迅先生想到了风雨如磐,任人宰割的祖国,想到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兄弟姐妹,他忧虑,不安,痛苦,也许他还会想到那群不肖子孙和败家子的“清国留学生”,愤激之情充盈于胸际。
而“水户”是明末遗民朱舜水客死的地方。
朱舜水对明王朝一片丹心,誓死效忠明王朝,他这样做,是忠君爱国的体现。
朱舜水的爱国思想,引起了鲁迅先生内心的共鸣,所以,他能记得“水户”这了不起眼的地名。
鲁迅先生到了仙台,这里的生活条件极差。
夜晚睡觉,他没有蚊帐,而蚊子又多,他只能用被盖把全身捂住,只留鼻孔在外面,“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竟然睡安稳了。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在仙台的一名老师,他的形象不仅让鲁迅先生感到敬佩,也在《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
藤野先生是一个严谨而热心的老师。
他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热情,且对于学生们的学习也丝毫不马虎。
鲁迅先生在仙台读书时,藤野先生不仅关注他的学习情况,还对他的生活和思想状况给予了关心。
当鲁迅先生遇到困难时,藤野先生总是会给予他耐心的指导和鼓励。
藤野先生的形象也体现了他的正直和善良。
他不因为鲁迅先生的国籍而对他有偏见,也不因为他的学生是弱国的学生而对他们不负责任。
相反,他对于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并且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帮助。
此外,藤野先生的生活态度也值得我们借鉴。
他注重细节,对于自己的形象和周围的环境都十分在意。
这种注重细节的态度不仅让他自己显得格外整洁,也让他的学生感到尊敬和敬佩。
总之,藤野先生是一位严谨、热心、正直、善良且注重细节的老师。
他的形象不仅让鲁迅先生感到敬佩,也让我们这些读者感到敬仰。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 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为大家带来的藤野先生的赏析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藤野先生的赏析·1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
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
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藤野先生》中的藤野一直鼓舞着鲁迅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下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藤野先生影响了鲁迅的一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藤野对鲁迅倾注了无私的爱。
他平等公正、一丝不苟的为一个清国留学生改作业,连一根画错位置的血管也要当面替学生改过来;他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听说中国人敬鬼,担心鲁迅不肯上解剖课;他尊重学生,尽管替鲁迅弃医从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鲁迅这位弱国子民的强国梦,临别还赠与题写了'惜别'二字的相片。
这些对一个受尽了歧视和污辱的清国留学生是多么大的鞭策和鼓舞啊。
热爱学生、理解学生,使藤野具有了强大的人格魅力,以至于影响学生的一生。
因此,作为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上的师生互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在学校人际关系中,居首位的是师生关系。
藤野先生解析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仙台学医期间的一位老师。
鲁迅在《藤野先生》这篇散文中,通过回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表达了自己对藤野先生的敬重和怀念之情。
藤野先生是一个治学严谨、认真负责的老师。
他对鲁迅的学业和生活都非常关心,经常给予指导和帮助。
鲁迅在仙台学医期间,藤野先生不仅在课堂上讲解医学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他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但同时也非常关心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鲁迅在文章中还提到了藤野先生的一些特点,比如不修边幅、生活简朴、对学生一视同仁等。
这些特点反映了藤野先生的性格和品质,也表明了他作为一个老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
鲁迅通过回忆藤野先生,也反映了自己先学医后弃医从文的原因。
他认为学医只能治疗身体上的疾病,而不能治愈心灵上的创伤。
只有通过写作,才能唤醒国民的意识,才能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他最终放弃了医学,专注于文学创作。
总之,《藤野先生》这篇散文通过回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敬重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先学医
后弃医从文的原因和对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藤野先生解读《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文章回忆了鲁迅先生在东京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以及他弃医从文的原因。
文章开篇描述了鲁迅先生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特别是他对清国留学生的态度。
鲁迅用“标致”一词形容了这些留学生,但随后使用了反语表达出他对这些留学生的不满和厌恶。
这一部分体现了鲁迅对弱国国民的辛酸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感受。
随后,文章描写了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和相处。
藤野先生在生活上并不讲究,但他的教学却非常认真,对鲁迅先生也非常关心。
藤野先生不修边幅,但他的博学和教学能力却让鲁迅先生非常敬佩。
这一部分描述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认真教学的态度。
在文章的第三部分,鲁迅先生讲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
他意识到学医只能治疗身体上的痛苦,而不能治愈心灵上的疾病。
只有通过写作,才能唤醒国人的意识,推动社会进步。
因此,他选择了离开仙台,离开藤野先生,回到中国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
这一部分体现了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他对国家的热爱。
最后,文章表达了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
尽管他们已经分别多年,但鲁迅先生的心中仍然深深地记着藤野先生的教诲和关心。
这一部分体现了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和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总体来说,《藤野先生》是一篇充满情感和深意的文章。
它表达了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敬重和怀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
这篇文章也启示我们,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以藤野先生为榜样,以高尚的品质和认真的教学态度来教育学生。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佳句赏析1.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经典句子及赏析1、“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赏析:这句运用明喻,抓住樱花的颜色特点,写出了樱花盛开的轻盈。
2、“清国留学生”的醉生梦死,激起自己想“到别的地方去看看。
”赏析:此文的主体,着重写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怀、教育的深厚情谊,以及放弃学医的思想变化原因。
3、“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也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
”赏析:这里透露了作者对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的失望和不满,从而也觉得无法报答藤野先生对自己对中国人民的关心和期望,含蓄的笔调更加强了文章思想的深度。
4、“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赏析:运用明喻,极写清末到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追赶时髦,又不敢逾越祖制的丑态。
5、“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赏析:这句运用比喻和反语,活画出中国留学生的崇洋媚外、扭捏作态,极写作者对他们的厌恶。
反语的运用更是鞭辟人里。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藤野先生2.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中的好词好句和赏析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
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
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
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藤野先生】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厉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荽,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日“龙舌兰”。
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
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
饭食也不坏。
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
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
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
最初是骨学。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一一“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
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
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
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
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一一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
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地说道:一“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一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一一“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
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
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
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
我捡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
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一一“你改悔罢!”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
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
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
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
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
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
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
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一一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
”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
”他叹息说。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
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
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鼓励的一个。
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
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
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
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十月十二日。
【选文赏析】本文着力刻画了作者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的形象。
人物描写从外貌、语言、动作人手,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
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
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藤野先生影响了鲁迅的一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藤野对鲁迅倾注了无私的爱。
他平等公正、一丝不苟地为一个中国留学生改作业,连一根画错位置的血管也要当面替学生改过来;他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听说中国人敬鬼,担心鲁迅不肯上解剖课;他尊重学生,尽管替鲁迅弃医从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鲁迅这位弱国子民的强国梦,临别还赠与题写了“惜别”二字的相片。
本文在写法上体现了如下特色:写作顺序上采用时空结合的方法。
时间上,全文运用顺叙,中间插叙“物以稀为贵”和“你改悔吧”一句的来历。
空间上由东京一一仙台一一国内。
写作方法上运用对比。
第一组对比:“櫻花烂漫”的美景和“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第二组对比:学习日语的初衷和“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的学跳舞的醉生梦死的异国生活。
第三组对比:友好的日本人和狭隘的民族主义者。
“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先生“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要我别寻住处;干事“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讥刺”“我得了教员泄漏出来的题目”,又托辞检查,写匿名信,“和我熟识的同学”“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査的结果,发表出来”。
第四组对比:中国人的麻木和日本人的狂热。
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捕获枪毙,围观的中国人不以为哀,反而“酒醉似的喝彩”,日本侵略他国胜利,日本学生不以为耻,反而“拍掌欢呼”。
语言上,运用比喻和反语。
“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一句运用明喻,抓住櫻花的颜色特点,写出了樱花盛开的轻盈。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一句运用明喻,极写清末到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追赶时髦,又不敢逾越祖制的丑态。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一句运用比喻和反语,活画出中国留学生的崇洋媚外、扭捏作态,极写作者对他们的厌恶。
反语的运用更是鞭辟人里。
所谓的“精通时事”不过是懂得如何吃喝玩乐。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无奈的话语里潜藏着满腔的愤怒。
情感色彩上,师生之情洋溢全文。
先生为“我”改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不幸迁居遗失,“责成运送局去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