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导学案(复印版)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2
《鸿门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语言现象,掌握“为”、“因”等古汉语词,能够翻译全文。
3、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学习难点】掌握文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方法】诵读+探究讨论【知识衔接】1、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继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
发愤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楚汉之争概况简介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
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
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
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
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干校下(今安徽灵壁南)。
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鸿门宴》写的是刘邦和项羽的斗争。
故事开始时,项羽拥兵40万,而刘邦只有10万。
从“鸿门宴”的情节,读者已经能清楚地预见到将来刘邦胜项羽的结局了。
《鸿门宴》导学案(一)编写人:王贤波审核人:高一语文组编写时间:2013-09-21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积累课文1-2段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3、熟读课文,讲述鸿门宴的经过。
【学习重点】掌握1-2段中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学习难点】掌握1-2段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讨论法【知识衔接】1、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继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帝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历尽艰辛,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楚汉之争概况简介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
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
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
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
鸿门宴》学案一、了解文学文化常识1.司马迁,字子长,(时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二十八岁任,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历史之父。
2.《鸿门宴》节选自《·项羽本纪》。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体史,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时代到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记帝王)、三十(记诸侯)、七十(记重要人物、十(大事年表)、八(记各种典章制度等)。
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合称“前四史”。
被鲁迅誉为“ ”。
纪传体: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主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当时的史实。
.“二十四史”均以编撰。
3.文化常识关中:关以西,文中泛指战国末期秦之故地。
山东: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座次: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
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为尊。
皇帝座位。
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 ”,称臣叫作“北面”。
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向北,最卑是坐东向西。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季父:。
我国古代兄弟排行,为、、、。
河北:河以北。
河南:河以南。
参乘:即“骖乘”,古时站在的人。
再拜:,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
二、文章内容概括按照“宴前--宴中--宴后”三部分,概括《鸿门宴》中的小事件,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可用两字或四字总结)。
宴前:无伤项羽范增项伯张良刘邦项伯项王宴中:刘邦项王范增项庄项伯樊哙宴后:沛公张良项王范增刘邦三、解释文中重要实词1.旦日飨士卒2.贪于财货,好美姬3.急击勿失4.素善留侯张良5.鲰生说我曰6.距关7.毋内诸侯8.秦地可尽王也9.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10.且为之奈何11.君安与项伯有故12.秦时与臣游13.故幸来告良14.吾得兄事之15.张良出,要项伯16.沛公奉卮酒为寿17.约为婚姻18.秋毫不敢有所近19.籍吏民,封府库20.妇女无所幸2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4.不如因善遇之25.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26.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27.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28.令将军与臣有郤29.项王、项伯东向坐30.亚父南向坐31.范增数目项王32.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33.若属皆且为所虏34.臣请入,与之同命35.卫士仆地36.哙遂入,披帷西向立,37.瞋目视项王38.目眦尽裂39.项王按剑而跽曰40.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41.则与斗卮酒。
鸿门宴知识点一、注音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称王)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鲰生说我曰(鲰,zōu,卑微,浅陋;说,shuì,劝告,劝诫)孰与君少长(长,zhǎng,年长)奉卮酒为寿(卮,zhī,酒器)戮力(戮,lù,联合,一同)瞋目(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目眦尽裂(眦,zì,眼角)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彘肩(彘,zhì,猪)拔剑切而啖之(啖,dàn,吃)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不胜杯杓(胜古读shēng,禁不起;杓sháo,同“勺”,酒器)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称王)沛公参乘(shâng)范增数目项王(数,shuï,多次数次)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骑①jì,一人一马为一骑;②qí,骑马)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郦,lí;芷,zhǐ;间,jiàn,从小道)度我至军中(度,duî,估计)奉卮酒为寿(祝酒)故遣将守关者(特意)亡去不义(逃跑)沛公起如厕(到,往)请往谓项伯(请允许我)礼不辞小让(辞:回避让:责备)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再拜献大王足下(献两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若入前为寿(你)二、通假字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8.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AE三段六步语文科导学案主备_ ____主授人_ ____审核______授课时间_____班级__ __________必修五14.《鸿门宴》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3.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并能够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4.学习历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格,并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完善自己的性格。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并能够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知识】一、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城南)人。
司马谈之子。
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遍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
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读史官所藏图书。
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
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降子匈奴的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
《史记》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记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史事。
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
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二、创作背景:公元前209年(二世元年)7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
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
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将章邯击杀。
章邯得胜后,移师围。
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一面命邦攻,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
《鸿门宴》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过程】自主预习案(一)知识清单古代“座次”问题: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
“位在廉颇之右”2、车骑:由以左为尊。
“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左为贵,右为轻。
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东项羽(伯)——亚父——沛公——张良古代的礼节:1、坐:古人席地而坐,席小筵大,筵上铺席,人坐于席上,坐姿是膝跪在席上,臀坐于脚跟。
2、跪:仍象坐姿态,但臀离脚跟,伸直腰板。
3、跽:长跪,把身体挺得很直。
4、顿首:跪而头碰地后再抬起。
5、稽(qǐ)首:较“顿首”礼节更重,头碰地时停留的时间较“顿首”长。
6、拜:跪而用手碰地,头不碰地。
7、再拜:拜了又拜为“再拜”。
(二)、课前探究探究一:请根据情节梳理刘、项双方阵营的人物参考答案:双方阵营人物表格如下:探究二:在宴会上一共记叙了哪几件事?参考答案:在宴会的高潮中一共写了四件事:刘邦谢罪,范增举珏,项庄舞剑,樊哙闯帐。
课中探究案(一)课中探究文言基础知识小检测从百余骑:河南,河北: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范增数目项王:常以身翼蔽沛公:发尽上指冠:道芷阳间行: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谢】1.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3、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4、告,问:“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5、衰退、凋谢:“落魄东风不借春,吹开吹谢两何因”【如】1、惟恐“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2、往,到…去“迷不知所如。
”3、及,比得上“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4、或者“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5、短语“如…何”,对待…怎么办“如太行、王屋何?”【间】1、间,从小路“道芷阳间行。
”2、机会空子“至京口,得间奔真州”3、片刻,一会儿“少间,帘内抛一纸出”4、挑拨离间“谗人间之,可谓穷矣”5、参与,介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6、私下,暗地里“侯生乃屏人间语我的总结:探究一:宴会是怎样构成三起三伏、波澜起伏的高潮的?参考答案:一起:范增数目项王,举珏示三,暗示项羽下决心除掉刘邦,情节骤然紧张。
鸿门宴(导学案1)高一语文组【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文学知识。
(基础)(2)读准字音和学习文言字词句,掌握通假字,归纳多义词,了解文言句式(重点)(3)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1949年,解放战争到了最后的决战关头,4月26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得到这个胜利的消息,毛泽东同志乘兴挥毫,写下了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号召全军将士“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鸿门宴》,看看西楚霸王项羽是如何沽名钓誉,并由此走上失败之路的。
【知识链接】1、试品:三首诗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宋-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改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提示:杜牧:男儿应当能屈能伸,不轻言失败。
应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
王安石:军民离心,败势难回。
根据“壮士哀“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分析作者的意图。
李清照: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
因为该诗从开始到结束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
2、作者: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继父职任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
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后发奋著书,历尽艰辛,在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
其主要作品《报任安书》《史记》《悲士不遇赋》等。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12本纪: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鸿门宴》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方法。
3、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并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教学重点】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预习案【教材助读】一、作家作品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
《史记》共130篇,52万字,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
《史记》包罗广泛,体大思精。
它不仅写了远古、近古,也写了现代、当代;不仅写了中原、华夏,也写了边疆、外国;不仅写了政治、军事,也写了经济、文化;不仅写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也写了下层社会各色人等。
这种囊括古今各类知识、各家各派文化于一炉而加以融会贯通的气魄,是前无古人的;司马迁自述其写作此书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种打通一切领域,自立学术章程,总结一切规律以求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宏伟目标,也是前无古人的。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是一部组织相当严密,内容极其宏富的百科全书式的通史,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文学史纲要》)二、背景介绍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
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
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
《鸿门宴》导学单【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的时代背景。
2. 能总结本文通过语言、动作描写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能透过紧张的故事冲突分析人物性格;3.积极参加讨论,能总结并表述鸿门宴这场政治斗争中刘邦取得胜利、项羽终致失败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1. 整理归纳重点字词等文言知识,能自主疏通文意;2. 积累通过比较阅读,利用人物个性化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的阅读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 感受司马迁隐忍发愤的著书精神,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2. 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对文中人物做道德层面的评判;3.学习历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格,看到历史人物的道德瑕疵,能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完善自己的品德修养。
【学习重点】1.掌握重点的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的相关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 学习本文以时间先后和情节发展为序安排结构的写法3.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学习难点】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学法指导】诵读法自主学习法探究讨论法【学习过程】【滴水穿石·夯实基础】背景介绍秦末,反秦武装起义风起云涌,秦王朝濒于灭亡,反秦力量中的两大主力项羽、刘邦分别向秦的首都咸阳进军,并约定“先入咸阳者王之”。
结果,刘邦于公元前206年破武关入秦,抢先占领咸阳,并与民约法三章,废秦苛政严刑,颇得民心。
项羽一路与秦精锐部队苦战,大破秦军之主力,乘胜向咸阳进发。
听说刘邦已破咸阳,想称王关中,勃然大怒,率四十万大军破关直入,屯兵鸿门,准备消灭刘邦。
“鸿门宴”的地点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市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
鸿门宴故事就是在这个地方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预习自我检测1、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
继承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后发奋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史称“太史令”,后人又称《太史公书》《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鸿门宴【学习目标】1、了解《史记》及《二十四史》等文学文化知识。
2、翻译课文,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句式和虚词实词。
3、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认识历史规律。
自主学习一、复习巩固1、《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公元前90年,司马迁逝世,终年56岁。
本纪,天子的传记;世家,诸侯的传记;列传,给有影响的人的传记;书,专业史;表,大事年表。
2、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
清朝乾隆皇帝钦定刊印。
二十四史的体裁是纪传体史书。
3、课文的时代背景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
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
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
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
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
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
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钜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
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
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
于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
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鸿门宴之后,。
2013---2014学年高三语文高考备考第一轮复习
《鸿门宴》学案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一、文学文化常识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后人尊称为“史圣”。
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言知识
第一段
(一)通假字: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二)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2)沛公左司马使人言于项羽曰:……
(3)沛公欲王关中。
(三)一词多义:
1.幸:(1)妇女无所幸。
(2)故幸来告良。
2.于:(1)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2)复得见将军子此。
3.为:(1)使子婴为相。
(2)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5)何辞为?
(四)特殊句式:1.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第二、三段
(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 2.张良出,要项伯。
3.不敢倍德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二)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1)不可不语(2)吾得兄事之。
2.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
4.名词作状语:(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三)一词多义:1.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乃令张良留谢。
2.故:(1)君安与项伯有故?(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3.之:(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为之奈何?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今者有小人之言。
(四)特殊句式:(1)具告以事(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4)欲呼张良与俱去。
(5)毋从俱死也。
(五)固定句式:1.为之奈何? 2.孰与君少长? 3.所以遣将守关者”
第四、五段
(一)成语:秋毫不敢有所近
(二)古今异义:1.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三)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2.形容词用作动词:秋毫不敢有所近
3.使动用法: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四)特殊句式: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 奉厄酒为寿。
(五)固定句式:所以遣将守关者。
第六、七段
(一)通假字:1.令将军与臣有郤
2.因击沛公于坐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二)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范增数目项王。
2.名词作状语: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三)一词多义:且:(1)若属皆且为所虏!(2)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因:(1)不如因善遇之
(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3)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四)特殊句式:1.籍何以至此? 2.得复见将军于此 3.因击沛公于坐
4.若属皆且为所虏
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6.亚父者,范增也。
(五)固定句式:军中无以为乐。
第八、九段
(一)古今异义: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二)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刑人如恐不胜。
2.名词作状语:头发上指。
3.使动用法:(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2)交戟之卫士欲止(3)拔剑撞而破之
(三)一词多义:辞:1.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2.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四)特殊句式:
1.今日之事何如?
2. 客何为者?
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4.加彘肩上。
第十、十一、十二段
(一)通假字:沛公不胜杯杓。
(二)成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名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2名词作状语:(1)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2)持剑盾步走
(四)一词多义:去:1.相去四十里。
2.脱身独去。
(五)特殊句式
1.大王来何操? 2. 沛公安在? 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5.吾属今为之虏。
四.巩固练习(一词多义)
1.军:(1)沛公军霸上(2)从此道至吾军
(3)初一交战,操军不利(4)勇冠三军
2.击:(1)忽击忽失(2)因击沛公于坐
(3)秦王不肯击缶(4)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3.如:(1)劳苦而功高如此(2)沛公起如厕(3)固不如也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2)每逢佳节倍思亲
5.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乃令张良留谢(3)哙拜谢,起,立而饮6.意:(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2)其意常在沛公也
(3)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