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证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 格式:docx
- 大小:18.07 KB
- 文档页数:6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笔者认为,在《纲要》提出的法治政府建设的七项主要任务中,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而在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任务中,推进行政决策民主化又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推进行政决策民主化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首要任务笔者之所以这样认为,理由和根据有以下四个方面:其一,行政决策是政府一切行政行为的前提,行政决策的质量直接决定法治政府建设的质量。
政府的任何重大行政行为,无论是制定行政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还是制定城乡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行为,或者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公共治理机制改革、行政执法机制改革、审批制度改革或监管制度改革的行为,事前都有一个决策的问题。
甚至政府和政府部门实施重大具体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也要以决策为前提。
政府如何决策,必然直接影响相应行政行为的方式、范围、对象和内容,进而影响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作为行政行为相对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
因此,法治政府建设就不能不特别关注决策,不能不特别重视决策的质量。
其二,行政决策民主化是提高行政决策质量,保证行政决策合法化、法治化的前提,是政府依法行政的体现和要求,是保证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相统一的条件。
民主化决定合法化、法治化,因为法律、法治必须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反映与体现。
法律、法治如果不反映、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就与法律、法治的本质相违,就不是真正的法律、法治。
因此,行政决策要合法化、法治化,就必须使相应决策反映、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而要使行政决策反映与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就必须使行政决策民主化:让人民参与行政决策,并让人民的愿望、意见、呼声真正影响行政决策。
其三,行政决策民主化可以促进行政决策科学化,还可以对行政决策科学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面因素形成一定的制约,以保证行政决策的质量。
1、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在决策行为中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现代行政决策的发展趋势?2、案例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基本要求是什么?3、什么是行政决策的战略眼光?该案例应该怎样决策才能体现行政决策的战略眼光?4、如果你是决策者,影响你对此案例进行决策的主要因素是哪些?5、对此案例你将如何决策?请充分陈述你的理由?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权利体系公民参与行政决策是现代行政民主的必然要求,参与的实现需要一系列权利相互配合,其中最重要的权利是参与权、知情权和救济权。
(一)参与权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参与权是人民主权原则的体现。
在传统行政法中,公民参与是通过选举民意代表机关的代表来实现的。
公民通过定期选举的形式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由代议机关以立法的形式约束行政机关权力的行使,从而实现公民对行政机关的间接控制。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行政疆域不断拓展,立法机关通过大量的授权性法律授予行政机关广泛的裁量空间,民主的重心随之由通过立法实现的民主转向通过行政实现的民主,因此必须赋予公民广泛的参与权,包括行政决策过程的参与权、行政政策实施过程的参与权以及行政政策评价的参与权,其权利形态可以表现为投票权、参与听证权、陈述权、申辩权、表明意见权,等等。
(二)知情权“对于行政过程的参与机制来说,关键在于实现行政机关和公众对目标、过程和成果的共有,而其基础就是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取决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公民的知情权;其二是行政机关的信息公开义务。
公民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基本前提条件。
公民只有在了解行政决策的相关信息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积极表达意见,献言立策,参与行政过程,否则不能有效参与行政决策过程。
与公民的知情权相对应的则是行政机关的信息公开义务。
行政机关在作出公共决策时,除法定保密事项之外,有义务全面、准确、真实地公布行政决策的基本目标、手段、事实根据、政策的形成过程、成本效益分析、替代方案等信息。
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民主化
一、理顺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
具体措施有:(1)党政分开。
(2)理顺党委对决策的领导权与人大最高决策权的关系。
(3)处理好人大与政府的相互关系。
(4)人大在监督政府决策时,应切实加强与政府的联系,了解政府的实际工作情况,促使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与可行性。
二、决策程序法制化。
决策过程中应加以规范的程序有:(1)调查程序。
(2)方案设计程序。
(3)可行性论证程序。
(4)社会交流程序。
(5)决策合法化程序。
三、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
(1)发挥内外两大监控体系的作用。
(2)依法保护监控子系统成员的权利,既保护他们言论、批评、监督政务的权利,也要保护他们不要因为监督政务而受到打击、报复。
总之,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是现代决策的三个互相联系、密切配合的方面,民主化是现代化行政决策的基础,科学化是现代化行政决策的主导,而法制化则是现代化行政决策的保证。
其他答案:
(1)党政分开。
党组织要从过去集中管理一切权力的领导方式中跳出来,在保证大政方针领导的同时,不包揽、代替政府决策,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决策作用。
政府要在贯彻党的主张、意图的前提下,作出执行党的决策的具体执行性政策。
(2)理顺党委对决策的领导权与人大最高决策权的关系。
人大在决策时要充分体现党的意图,党委要支持人大充分行使决策权。
(3)处理好人大与政府的相互关系。
(4)人大在监督政府决策时,应切实加强与政府的联系,促使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与可行性。
论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作者:王遇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年第29期摘要本文主要论述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从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基本内涵,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完善行政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行政决策是政府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履行各项政府职能的基础,而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则是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着眼点。
有关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进程已经研究了多年,虽然行政决策制度建设和政策法规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进展,但是与西方国家的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度相比,我国仍处于理论框架建构的低速运行,雏形发展阶段。
我国行政决策具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国情作为立足点,那么,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决策体系是实行行政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根本保障。
行政决策时行政管理的核心和基础,是政策制定和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基本的活动,如何高效地市县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如何保证政策达到效果最佳和获得良好的执行效果,是各级公共行政组织和行政决策者必然面临的难题,也是行政决策发展的必由之路。
1行政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基本内涵决策民主化就是指行政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与社会公众保持密切的联系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参与决策,使人民群众能够通过各种有效的信息渠道充分表达对各种行政决策选择方案的意见和建议达到决策体制符合民愿、决策目标符合民情、决策方式考虑民力、决策过程尊重民意、决策结果顺应民心最终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策行为。
具体来说行政决策民主化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
行政决策科学化的基本内容: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或者科学决策是指行政决策在科学的决策理论指导下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进行决策,包括决策体制的科学化、决策程序的科学化、决策方式的科学化。
2我国行政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中存在的问题2.1法律法规不完善在我国宪法的具体规定中,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简述行政决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行政决策是指政府机关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特定问题做出的决策。
在行政决策过程中,为了保证公正、公平和效率,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本文将重点阐述行政决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行政决策必须坚持合法性原则,即必须依法行政。
合法性是行政决策的基础,决策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超越法定权限。
行政决策必须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二、公正性原则行政决策必须坚持公正性原则,即决策过程和结果必须公正、公平。
公正是行政决策的核心要求,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要客观、中立、公正,不能偏袒某一方利益。
行政决策应当尊重各方利益,公正地平衡各方利益关系。
三、透明度原则行政决策必须坚持透明度原则,即决策过程和结果必须对公众透明。
透明度是行政决策的基本要求,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应当充分向社会公众公开决策的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行政决策应当尊重公众的知情权,保障公众的参与权。
四、科学性原则行政决策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即决策必须科学、合理。
科学性是行政决策的基本要求,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分析和判断,确保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五、效率性原则行政决策必须坚持效率性原则,即决策过程和结果必须高效、快捷。
效率性是行政决策的重要要求,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应当尽量节约资源,提高决策效率,确保决策的及时性和灵活性。
六、综合性原则行政决策必须坚持综合性原则,即决策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综合性是行政决策的综合性原则,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应当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综合各方利益,确保决策的全面性和协调性。
七、风险控制原则行政决策必须坚持风险控制原则,即决策必须合理评估和控制风险。
风险控制是行政决策的重要原则,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应当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确保决策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八、可持续发展原则行政决策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即决策必须具有可持续性。
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当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这客观上要求政府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提高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祝玉妍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如何加快我国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进程,改善我国的行政决策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行政决策的现状我国行政决策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这些成就主要是:1.确定了行政决策的指导思想的基本原则。
建国以后,我们党和政府在行政决策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着严重偏差,尤其是十年“文革”期间,错误地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作为各项行政决策的指导思想,从而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灾害性何后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党和国家各工作的指导思想,使我国的行政决策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同时,党和政府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系列成功的决策经验、理论和方法,确立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政策效果的标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决策的指导方针和最终归宿。
2.行政决策体制日臻完善。
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党和政府开始着手解决决策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些困扰,提出从决策体制上解决党政不分、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克服决策过程中主观主义的作风和行为。
同时,改革和完善行政决策体制的各项体制度,初步建立了决策中枢系统、决策信息系统、决策监控系统、决策执行系统四位一体的现代决策体制和各项具体制度。
各级决策机关还制定了重大决策的程序和规则,建立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听证制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决策的随意性。
3.建立了专门的政策研究机构。
学校行政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近年来,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学校行政管理与决策也日益受到关注。
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化与民主化成为实现优质教育的关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学校行政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一、背景与现状中国教育体制中,学校行政管理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
然而,长期以来,学校行政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学校行政管理仍然较为简单粗暴,缺乏科学性和效率。
除此之外,决策过程中少有师生和家长的参与,民主化水平较低。
二、科学化的意义科学化是指学校行政管理的过程和方法能够依据科学规律,采取有效手段达到目标。
科学化的意义在于提高学校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科学化,学校行政管理能更好地协调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关系,推动教育教学的改进。
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学校行政管理需要依靠有效的信息收集和分析,以便合理制定决策。
通过科学化的手段,学校可以更好地规划教学进程,分配资源并评估教育成果。
三、科学化的途径要实现学校行政管理的科学化,一方面需要加强教育管理专业人员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和管理能力。
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引进信息技术和管理工具,以提升办公流程的效率和数据的分析和共享能力。
现代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校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和教师评估系统来实现对学校教和学情况的全面监测。
这样一来,校领导可以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出现的问题。
四、民主化的意义民主化是指在学校行政管理和决策过程中,教师、学生和家长能够平等参与、发表意见,并通过公正的程序对决策进行表达。
民主化的意义在于尊重权益、增加透明度,并提高决策的可行性和公信力。
民主化决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素质和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尊重他人的意见、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参与社会事务。
同时,对教师来说,民主决策也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民主化的途径要实现学校行政管理和决策的民主化,重要的一点是建立有效的机制和程序。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行政管理学》学习心得行政决策是政府机关及国家公务员为履行国家的行政职能,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出主意作决定的活动。
行政决策是管理决策中的一种,具有一切管理决策的共性:针对性、目标性、实施性、选择性、优化性和预测性,但行政决策是政府机关的决策,所以又具有不同于其他管理决策的特性,具体表现在决策主体、决策内容、决策所代表的利益、决策依据和决策所约束的范围上。
行政决策的主体主要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行政决策内容涉及到整个国家和社会范围的一切公共事务;行政决策所代表的利益是整个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反映国家和人民的意志;行政决策必须根据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来制定;行政决策所约束的范围很广,是整个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
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中的中心环节,其正确与否直接决定行政管理的成败。
那么,如何保证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一、建立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制度。
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也必然要求公共管理以公众的需要为其行为导向,照顾与采纳社会各方面的利益与意见。
公众是按照他们的意志和利益标准来评价公共管理所供给的政策、规则、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如果公共管理不能与公众的要求保持必要的一致,就会导致公众对公共组织,特别是对政府行政组织的不信任。
这就要求公共管理必须更加重视其产出和结果,重视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效率与质量,提高公众的满意程度。
正是基于这种发展趋势,成本与效率观念、绩效管理、顾客至上与服务意识构成了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并为达成公共管理的基本功能目标而产生作用。
现代政府公共决策在本质上是由政府代表民众意愿对社会发展做出正确选择和判断过程,它是政府对社会发展秩序和市场规范进行管理和控制。
二、减少政府决策的利益依赖。
西方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工作效率大多不尽人意,其根源在于政府服务具有公共性、垄断性而缺乏竞争性。
公众只能被迫接受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而没有别的选择,这使得政府不愿意进行把不应当管的事情也包揽起来,从而使政府包袱太重。
论我国行政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摘要】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核心,提高其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是推动我国行政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必须把“满意决策”和“最优决策”有机地结合起来,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科学原则和可行路径,在过程中对各种方案进行交换、比较,以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来引导决策。
【关键词】有限理性满意最优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化一、引言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包括行政决策在内的行政管理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在某种程度上,行政管理过程即是行政决策过程,因为行政管理始终是围绕行政决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价进行的,行政决策是现代行政管理的核心,是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重要途径和维护公众利益的重要手段,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是制定正确决策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政治、经济、文化的现代化进程,能够有效推动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与发展。
在我国要实现行政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完成传统决策向现代民主、科学决策的彻底转变是现代行政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决策理论中的“有限理性”“有限理性”理论是西蒙决策理论的核心概念和根本前提。
西蒙认为,当我们把人当作一个行为系统来看的时候,其认知能力是极其单纯的。
这种有限的认知能力决定了人们在决策时只能根据有限信息和局部情况,依照不全面的主观判断来进行决策。
按照完全理性的要求,行为主体要在所有可行的备选方案中作出选择。
但是,任何时刻,我们都只能想出非常有限的几个可能动作作为备选行为方案。
由于每种备选方案都有各自独特的结果,所以许多可能结果集根本无法进入评价阶段,因为人们还没有认识到它们也是备选行为方案的可能结果。
因此,无论在任何时刻,行为主体都只能想出非常有限的几个可能方案作为备选方案。
也就是说,行为主体只有容忍选择中的可行性局限,才能进行决策。
三、“满意决策”与“最优决策”的结合最优准则其实反映了人类有史以来不断努力、寻求理想境界的动机,而满意准则强调人类不尽理想的条件和现实状况。
行政决策的科学与民主化行政决策是指政府或组织在制定政策和执行日常管理任务时所做出的决策。
行政决策的科学与民主化是确保决策结果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从科学和民主两个方面探讨行政决策的重要性,并提出实现行政决策科学与民主化的方法。
科学决策是基于有效的数据和证据,经过分析和评估之后做出的决策。
科学决策需要依赖科学研究和技术手段来获取、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
通过科学方法进行决策,可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使决策过程更具有可预测性和可重复性。
同时,科学决策还能够减少决策的主观性和个人偏见,使决策更加客观和公正。
在行政决策中,科学决策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科学决策能够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只有通过科学方法获取和分析数据,才能够确保决策基于事实和证据而非主观臆断。
科学决策能够减少决策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科学方法能够帮助决策者全面了解问题的各个方面,并从中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科学决策能够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决策依据科学方法做出,可以使决策过程对公众透明化,增加公众对决策的信任和接受度。
民主化决策是指通过广泛的参与和公众讨论,使决策过程更加开放、公正和民主。
民主化决策强调公众的参与和意见的平等性,旨在避免决策的集权和专断。
民主化决策不仅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而且还鼓励公众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民主化的决策过程,政府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各界的需求和期望,制定符合公众利益的政策。
在行政决策中,民主化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民主化决策能够确保政府的合法性和合法性。
民主化的决策过程通过广泛的参与和公众讨论,使决策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合法性,防止决策的集权和专断。
民主化决策能够提高政策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广泛的参与和讨论可以使政策更加符合公众的实际需求和利益,确保政策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民主化决策能够增加公众对决策的信任和接受度。
通过公开和透明的决策过程,公众可以更好地了解政策的制定过程和决策的依据,从而增加对决策的信任和接受度。
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对策建议政府决策是政府面对需要解决的一些社会重大问题做出某种政策或行为的选择。
政府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政府行为的成败。
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水平,是提高政府决策准确性、降低决策失误概率的前提。
加强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工作水平的内在要求。
加强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积极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
这就深刻地揭示了政府决策民主化的基本涵义。
而政府决策科学化,它要求决策过程必须建立在制度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程序,广泛发扬民主,大量收集信息,充分研究论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决策精度。
决策科学化的意义在于控制决策的风险和成本,而决策民主化则使重大决策权力运用的过程和结果在民主的监督之下,为决策的科学化提供最可靠和最有效的体制保证。
要积极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首先要建立谋、断结合的决策机制。
“谋”,即专家、学者、智囊团;“断”即决策者。
谋断相互分离又紧密结合,是现代决策的重要特征,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及政府面临问题的复杂性,为了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决策领导者要听取专家和有实际经验的人的意见,走群众路线,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智囊作用,建立谋断结合的决策体制。
其次要强化对重大政府决策的评估和论证。
要求在论证中充分听取不同意见,实事求是地提出决策备选方案的利弊得失,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估,彻底改变目前论证流于形式的现状。
最后要从根本上提高决策者的素质和能力。
决策者是决策活动的舵手、是决策活动的指挥者,决策者的素质和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政府决策的质量高低,政府决策受到决策者素质的制约。
因此,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决策者进行培训、让决策者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从根本上提高决策者的素质和能力,是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减少政府决策失误的前提。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要求行政决策是现代社会中政府机构和行政部门的核心职责之一。
为了确保决策的质量和有效性,行政决策需要科学化与民主化。
科学化要求决策过程基于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方法,而民主化要求决策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民众的参与和意见。
本文将从科学化和民主化两个方面来探讨行政决策的要求。
科学化决策是指决策过程应该建立在科学研究、数据分析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
决策者应该积极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影响因素。
信息和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实地调研、专家咨询和公开透明的信息平台等方式来进行。
决策过程中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估。
这包括建立合理的决策模型、开展风险评估、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等。
决策者应该根据科学研究和分析的结果做出决策,以便能够取得最佳的结果和效益。
然而,科学化决策并不意味着决策不考虑人的感受和价值观。
与此同时,民主化决策要求决策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并促进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可以开展公众听证会、征求专家意见、组织公众讨论和征集公众意见等。
这样可以确保公众对决策过程及其结果有更多了解和参与度,并且能够确保决策结果更加公正、合理和可接受。
要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有几个关键要求。
决策过程应该具有透明度和公正性。
这意味着决策过程应该对公众开放,决策者应该公正、公平地对待各方的利益,并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
决策者应该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
只有具备科学、理性、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决策者才能做出明智和有效的决策。
同时,决策者还需要具备善于沟通、协商和合作的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听取和理解各方的声音,达成共识,促进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在实践中,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没有一蹴而就的过程。
它需要政府机构和行政部门的积极努力,也需要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政府机构和行政部门应该加强组织能力和机制建设,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同时,公众需要积极关注和参与决策过程,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能够更好地影响和改善决策。
如何保证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行政决策特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国家时,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根据一定的和条件,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在掌握大量的有关信息的基础上,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或处理的事务,做出决定的。
行政决策具有不同于其他决策的特点。
主要有:行政决策主体是特定的,只有具有行政权的组织和个人才能成为决策主体;由于的范围和内容极其广泛,行政决策的客体是广泛的;既定的行政决策不仅对成员,而且对各级行政组织的管辖范围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都有约束力,表现出行政决策的一定权威性。
行政决策在整个行政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前提和依据;2.行政决策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3.行政决策从根本上决定着行政管理的成败。
一、行政决策环境行政决策环境是指与行政决策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以及对行政决策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主客观因素的总和。
(1)、行政决策环境决定、限制和制约行政决策环境对政府管理提出一系列的客观要求,行政决策由此发现问题,确定决策目标和方向,环境给行政决策提供有利的或者不利的限制条件,行政决策及决策的所有人员,都生存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其决策心理、行为必然要受到环境的影响。
(2)行政决策必须适应行政环境即行政管理必须符合特定的行政环境向它提出的要求和条件。
(3)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行政决策的发展变化社会革命或社会变迁,行政环境发生了变化,行政决策必须适应这种变化。
(4)行政决策对行政环境有反作用行政决策可以利用行政环境提供的实际条件和要求,选择切合实际的行政目标,确立科学的行政关系。
通过实现行政目标而达到影响和改善行政环境的目的。
决策行为是决策者主观条件与客观环境相结合的产物。
这就是说,不能把决策科学化看成仅仅是决策者的事,似乎只要决策者提高素质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就一定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就完全可以避免决策失误,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决策者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他的决策行为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
决策行为实际上是决策者个人的主观因素(动机、智慧、能力、性格、气质等)和社会环境(体制、制度、形势、舆论、气氛等)两方面因素的结合。
应当看到,决策的科学化不仅仅取决于决策者(即使决策者的主观因素方面,也不是不受约束的),决策环境同样同决策科学化的关系极为密切。
决策者个人的智力、能力、信息和时间是有限的,同决策的要求相比往往有不少差距,这就是主观约束。
当决策者处理某项决策时,还会受到当时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各种法律法规、自然资源、人才结构等的制约,这就是客观环境约束。
决策者既不能由于这些约束而不做决策,也不能超越这些约束去做决策(虽然可以通过学习不断改善主观约束条件,但他不能等到主观约束解除之后才做决策),他只能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尽力使决策行为达到总体的最大的合理性。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决策行为是决策者的主观意愿在主、客观条件约束下的产物。
二、行政决策体制和行政决策者行政决策体制,就是决策权力在决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和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的总体制度体系。
它有两个构成要件:一是决策权力。
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律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作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决策者,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二是决策主体,决策者与决策参与者共同构成决策主体。
决策权力会从各个角度进行分化,如纵向分化和横向分化,向决策者和决策参与者等,形成不同的决策体制。
现代行政决策体制一般由中枢系统、咨询系统和信息系统三部分组成。
1、从基础上入手,重点强化软环境(1)切实加大措施,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及其后备人员乃至全体公务员的科学文化素质。
建设并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更新他们的认识理念和思维方式,使他们能够很好驾驭各种复杂情况,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提高他们遵循客观规律办事与科学决策的能力。
(2)切实提高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民主作风。
要改写各级领导乃至全社会对民主的理解,民主绝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精神,是渗透到每个社会成员身心与血液的一种精髓。
民主绝不是摆设,不是为某种需要而存在,而是同生存本身一样是人的一种需求,应该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
只有这样的条件下,真正的民主才将成为可能,各种不民主的行为才将失去市场,遭到唾弃,社会才会更快的进步。
(3)切实提高各级领导的法制意识和法制水平。
民主是管理的基础和管理所追求的目标。
但管理本身还是要靠法规和制度,这是社会组织约定的规范,具有强制性。
这才是管理的要义。
而管理的失当往往一方面是没有相应的规范,另一方面是规范本身不科学、不公正,再一方面是领导者不能带头遵守规范。
说到家,还是没有理解规范的意义。
因此,法规意识的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别有特殊的意义。
2、从制度上切入,严格刚性措施(1)制定并施行科学性较高的决策程序。
A、制定领导干部学习制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认识水平,武装科学头脑,改变思维方式;B、制定并施行调查研究工作制度,深入实际,搞好决策前期调研,做到不调研的问题不决策;C、建立科技顾问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做到大的项目不论证不决策,防止决策失误。
(2)制定并施行民主化程度较高的决策程序。
A、对可以公开的重大决策制定并施行社会问卷调查制度,广泛征询社会意见和反应,倾听群众声音;B、对重大决策实行新闻公开制度,向社会公示;C、制定并施行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制度,广开民主渠道;D、在决策程序上坚持会议讨论制和实行集体表决制(特殊情况除外)。
(3)制定并施行法制化水平较高的决策程序。
A、积极支持各级人大立法并做好立法的前期工作;B、强化行政立法活动和立法行为,提高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法制水平和执法能力,促进政府决策法制水平的提高,保证科学决策并贯彻实施;C、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决策,不越权行政;D、严格履行决策的法律程序,依法决策。
(4)围绕决策活动制定切实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
限制领导者乱用权力,越权行政,特别是把重点放在抑制“一把手”的个人专断和权力扩张上。
对“一把手”要围绕决策行为和民主作风进行专项考核,对个人专断、越权行政、违法行政者要视同违纪处理,对造成后果的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以强化这方面的限制。
三、行政决策执行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和公务员实施决策指令,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全部活动,它具有经常性、实务性、强制性、果断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行政执行不同于行政管理,也不同于行政决策。
行政执行和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它们是不同的、不能相互替代的两种活动。
虽然这样,它们之间还是有密切联系的,行政决策是行政执行的依据,行政执行是行政决策的落实。
行政执行是行政决策达到预测目标的实现途径,为了使其能够忠实、有效地得以实现,应该遵循民主原则、准备原则、迅速原则、创造性原则、跟踪检查原则、毅力原则和条理原则。
一个行政执行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行政执行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编制行动计划、做好思想动员、组织落实、财物准备。
(2)行政执行中的指挥、沟通、协调和控制。
(3)行政执行活动的总结:主要是对行政执行情况的全面检查,实事求是地对行政执行的情况进行评定,对行政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教训。
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身处转轨时期的中国,随着国际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日益激烈,政府的行政职能明显加大,行政决策的重要性也将日益突出。
而要增强国力,提高行政效率的关键所在,就是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就是在理论指导下,按科学决策原则和程序以及科学决策方法来分析事物,作出决定。
而掌握和运用科学决策原则和程序以及科学决策方法,正是实现行政决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1.掌握科学决策原则(1)目标原则。
由于任何一项决策都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制定,行政决策的正确与否与决策目标的明确和适中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在进行行政决策时,首先要明确目标,并使这一目标符合实际,这样才能使决策内容更加接近现实。
目标原则可使决策避免舍本求末的现象,使整个决策过程更加有效率。
( 2 )信息原则。
行政决策的正确化程度取决于决策过程中信息情报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程度,信息情报资料不但是决策的原料,也是决策的基础。
决策的科学性是和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量成正比的。
决策者不但要充分地掌握信息,而且还要对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和处理,从而得出正确可靠的决策依据。
( 3 )预测原则。
预测是决策的基本前提。
行政决策要对未来的行政行为做出设想,必然带有一定的预测性。
这种预测不是盲目的,必须建立在可靠的信息和系统的分析前提下,只有在任何决策之前都对决策过程的全貌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个充分的估计,才能使行政决策的内容达到科学和可靠。
(4)择优原则。
决策的本质在于择优。
由于客观环境变化复杂,行政机关和行政领导者决策时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主客观条件制定出最优方案。
择优原则的实行,是实现行政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
( 5 )可行原则。
如果一种行政决策最终不能实行,那么,它就是再好也没有任何意义。
这就要求经过优选的行政决策必须切实可行。
这种可行性要求决策者在作出决策时充分考虑相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承受条件,从而保证决策的顺利实现。
( 6 )动态原则。
由于行政决策的制订、执行和修改是一个很长的动态过程,所以在整个行政决策过程中应时刻关注社会环境和社会形势的变化,在具体实施行政决策时,要注意信息的反馈,并随时进行决策的追踪和检查,一旦发现决策内容与客观实际不一致时,应该及时进行调整,以防不测。
( 7 )民主原则。
是指决策的形成必须经过民主程序,保障人民群众充分参与决策过程,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体现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
以保证决策的质量(正确性和可行性的统一)。
离开民主化,决策科学化不可能达到较高水平。
人们在重大决策过程中同时提出民主化和科学化两个概念,这是决策实践长期发展的结果。
(8 )创新原则。
创新是生命力、竞争力的体现。
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缺乏了创新能力,就要落伍。
一个领导者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加快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意思对于我国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
”可以说,创新是新世纪的呼唤,是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向跨世纪的领导干部提出的迫切要求。
2.掌握科学决策程序。
所谓决策程序,也叫决策过程,是指由决策问题的提出到拍板定案所经过的主要步骤。
一般决策程序都必须经过下列四大程序:(1)确定目标。
行政决策是为了解决行政管理活动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决策目标是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而确定的。
因此,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是行政决策程序中首要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