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侧入路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探讨要点
- 格式:pdf
- 大小:251.85 KB
- 文档页数:3
结肠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中国发病率居世界前几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
右半结肠癌患者在手术时需要将右半结肠切除,需要较大范围的组织清扫,手术过程中需解剖及清扫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周围淋巴组织,常会出现大出血,因此手术难度大,所需技术要求高。
为了探讨右半结肠癌腹腔镜下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的临床价值。
研究选取了该院2010年6月—2012年2月收治的采用腹腔镜下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的右半结肠癌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取得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收治的56例右半结肠癌行内侧入路行结肠切除术患者,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39~82岁,平均年龄(51±3.7)岁。
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治疗。
其中盲肠癌9例,结肠肝曲癌11例,升结肠癌36例。
所有患者均经结肠镜以及病理检查确诊。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进行手术,由脐下方进行穿刺建立气腹,气腹压维持在12mmHg(1mmHg=0.1333kPa)。
并将其作为观察孔,在脐水平右侧的腹直肌的外缘、左右侧麦氏点戳孔作为辅助操作孔。
脐水平左侧的腹直肌的外缘戳孔其作为主操作孔,进行腹腔镜常规检查,确定腹内无肿瘤种植及转移情况。
所采用术式均为根治术。
术中首先要准确定位回结肠动静脉起始部,其次要显露十二指肠水平部并判断其与肿瘤的关系。
游离右半结肠,其需遵循自下而上、内侧到外侧的原则。
整块切除右半结肠及其脂肪组织和淋巴结,将回肠端口与横结肠吻合,手术最后阶段将肠管回纳腹腔,腹腔采用蒸馏水进行冲洗,将切口和戳孔关闭,术毕。
1.3观察指标患者术后置入ICU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观察记录其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辅助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肠道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2结果5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中转开腹情况。
其平均手术时间为(163±22.6)min,平均出血量(77.14±23.41)mL,淋巴结清扫数目(17.3±2.9)个,平均住院时间(10.5±1.6)d,辅助切口长度(5.6±0.8)cm,平均肠道排气时间(66.4±12.7)min。
术中要点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导读自1991年首次文献报道腹腔镜结肠切除术以来,腹腔镜和腹腔镜辅助的结肠切除术已在世界各地逐渐得到应用推广。
约5%~10%的结肠切除是应用了腹腔镜技术,该术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痛苦轻、进食早、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今天小梯将和各位同道分享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术中要点。
01手术体位要点患者选择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取改良膀胱截石位,头低足高位,手术床略往左倾使身体右侧抬高,以利右半结肠显露。
监视器放于患者的右肩或右膝处,施术者和第一助手于患者左侧。
在腹腔镜结肠手术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术者与助手的位置常因操作部位的改变以及施术者的操作习惯而不同。
当处理肝曲和横结肠时,术者常需移至患者两腿之间。
如使用机械臂扶镜,可固定于患者右边的手术台上。
机械臂助手能提供稳定而清晰的视野图像,并能减少人工扶镜助手,挪出空间,使术者及助手更方便地用双手操作。
腹壁套管放置要点02脐部为腹腔镜观察孔,操作孔应远离右结肠,以使操作器械在各个方向获得较大活动度;套管的数量取决于施术者的技能、习惯以及患者的胖瘦,通常需要4~5枚,一般来讲肥胖患者的手术操作难度大,套管数量往往要增加。
03 组织离断要点显露、牵引、近端控制出血是结肠系膜及血管离断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探查腹腔,牵引盲肠,用超声止血刀或电刀游离回肠末端及右半结肠,切开腹膜,沿Toldt白线向头侧游离至肝曲,将已游离的盲肠和结肠向左牵拉,以利于在直视下将右结肠系膜从腹膜后结构中分离。
在右骼血管外辨清右输尿管,识别和加以保护。
然后将患者置于反截石位,右侧抬高,以利结肠肝曲和横结肠的游离。
用Babcock钳牵引横结肠中部,在无血管区断离胃结肠韧带显露小网膜囊。
沿无血管区游离横结肠至肝曲,离断肝结肠韧带,从十二指肠表面将要切除的肠襟提起、充分游离。
辨认回盲部血管的位置,在该血管两侧各有一无血管区,沿无血管区切开腹膜,游离回盲部血管,用Babcock钳或右成角抓钳控制血管的近侧,用钛夹夹闭后切断,显露出右半结肠的局部血供,用钛夹或内镜切割缝合器断离右结肠动脉。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手术入路及注意事项近年来,尽管化疗,放疗和基因靶向治疗不断发展,右半结肠切除术仍然是非转移性右半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1]。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逐步发展和标准化,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
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两个核心手术概念是“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和D3淋巴结清扫术,降低了术后局部复发率,提高了5年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标准化程序技术,手术方法和步骤也得到广泛认可。
本文旨在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的手术入路及注意事项。
一、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入路选择1、血管优先入路(中间-外侧)首先,通过肠系膜窗囗可以看到十二指肠,其通常位于回结肠血管蒂的正上方。
先让助手向上提拉靠近盲肠的回结肠血管蒂,以利于在其下方做锐性切口,沿着肠系膜切开直到进入腹膜后和结肠系膜之间的平面。
随后骨骼化血管蒂以仔细寻找静脉和动脉,并将其结扎离断。
完成以上步骤后,提拉血管蒂的断端来提起肠系膜,然后以锐性/钝性结合分离法进行由中间-外侧的结肠游离,继续游离至上方的肠管。
在中间,需将十二指肠从肠系膜上游离,再将侧方的附着切断以完成游离。
2、尾侧入路(外侧-中间)患者放置为头低的Trendelenburg位。
翻折小肠到左上象限,提拉盲肠并在下方切开,以从后腹膜分离肠管,该平面也可以与“血管优先”入路相似的方式进行拓展。
该手术入路更容易将肠系膜从胰头上分离,并可能使D3中央淋巴结清扫变得更加容易。
3、头侧入路(外侧-中间)患者放置为反Trendelenburg位。
切开小网膜进入网膜囊,沿胃网膜血管一路游离到横结肠系膜根部。
自此,沿着横结肠的上部边界形成了一平面,沿着该平面可以将十二指肠,结肠肝曲以及外侧-中间入路的上部右半结肠游离。
一旦到达横结肠肠系膜根部,离断Henle干的结肠支。
离断之后,翻下横结肠并进一步解剖,以暴露整个C形的十二指肠以及胰头。
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摘要] 目的探?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7年11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
并选取同期58例结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02.25±25.60)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8.11±21.4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45.11±10.26)mL,低于对照组的(95.31±15.8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P=0.01);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2.59±3.51)个,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2.57±3.40)个,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P=0.89)。
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为(3.31±0.59)d,对照组首次下床时间为(5.20±0.71)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t=4.33,P=0.01);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为(2.19±0.83)d,短于对照组的(3.61±0.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P=0.02);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81±1.54)d,短于对照组的(12.67±1.9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7%(χ2=4.83,P=0.03)。
结论对结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效果更佳,有效缩短了治疗时间,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结肠癌;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3(b)-0036-03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ic-assisted Right Colectomy in Treatment of Carcinoma of ColonZHANG You-qian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Hefei Second People’s Hospital,Hefei,Anhui Province,2300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laparoscopic-assisted right colectomy in treatment of carcinoma of colon. Methods 5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arcinoma of colon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November 2017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assisted right colectomy,while 5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arcinoma of colon at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reated with routine laparotomy,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102.25±25.60)min vs (138.11±21.49)min],and the difference was obvious(t=3.41,P=0.01);and th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mou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45.11±10.26)mL vs (95.31±15.81)mL],and the difference was obvious(t=3.27,P=0.01),and the number of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spectively (12.59±3.51)and (12.57±3.40),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obvious(t=0.13,P=0.89),and the first time to get out of b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3.31±0.59)d vs (5.20±0.71)d](t=4.33,P=0.01);and the first exhaust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2.19±0.83)d vs (3.61±0.56)d],and the difference was obvious (t=3.25,P=0.02);and the length of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10.81±1.54)d vs (12.67±1.90)d],and the difference was obvious(t=5.32,P=0.01),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1.72%vs 12.07%)(χ2=4.83,P=0.03).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laparoscopic-assisted right colectomy in treatment ofcarcinoma of colon is better,which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which can be promoted in clinic. [Key words] Laparoscopic;Right colectomy;Carcinoma of colon;Complication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逐渐代替了传统开腹手术,在结肠癌患者手术中,传统开腹手术存在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术后恢复较慢等问题,临床应用范围受限,而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技术,其优势日益明显,已经被临床广泛应用[1]。
尾侧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分析引言1.1 疗效确切尾侧入路法腹腔镜手术是将腹腔镜手术的入路设在患者下腹部的左侧,通过此入路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盆腔脏器及右半结肠,利于手术操作。
研究表明,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尾侧入路法具有明显的疗效,其手术的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相比于传统的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和恢复时间,还可以使肿瘤切缘更清晰,减少术后复发的可能性。
1.2 优势明显尾侧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手术操作的灵活性和视野的清晰度上。
腹腔镜手术可以通过放大镜头来增加手术操作的精准度,手术器械的设计和使用也更加灵活,有利于术中操作。
尾侧入路法还可以避开肝脏和胃肠道等重要器官,减少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创伤,降低手术风险。
1.3 临床应用前景广阔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尾侧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也证实了尾侧入路法在该手术中的疗效明显,术后患者的并发症率也明显降低。
在临床上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
2.1 相关并发症较少尾侧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表现主要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腹腔镜手术相比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等优势,因此术后的并发症也较少。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分析发现,在使用尾侧入路法进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包括淋巴漏、术后出血、术后肠梗阻等。
2.2 风险存在但可以控制尾侧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与其手术操作的规范和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密不可分。
尾侧入路法要求医生对腹腔镜手术的操作技术有较高的要求,手术过程中需要避开肝脏、肠道等重要器官,规避手术风险。
在进行该类手术前,医务人员需要接受系统的技术培训,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手术技能。
2.3 安全性需进一步完善尽管尾侧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在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尾侧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尾侧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共纳入X例患者,其中进行尾侧入路法手术。
结果显示,该手术方法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和较少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术后疗效评价显示,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肿瘤控制效果明显。
安全性评价表明,尾侧入路法手术具有较低的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数据分析表明,尾侧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尾侧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借鉴。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右半结肠癌、尾侧入路法、根治术、疗效、安全性、并发症、临床数据、有效性、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尾侧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尚未有统一的结论。
开展本研究旨在探讨尾侧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分析其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客观的参考和临床指导。
本研究选取了一定数量的右半结肠癌患者进行观察性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尾侧入路法和传统手术方法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病人恢复情况等指标,全面评估尾侧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尾侧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具体目标包括:比较尾侧入路法和传统入路法在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观察尾侧入路法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尾侧入路法在根治性手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总结尾侧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通过综合分析疗效和安全性的数据,旨在明确尾侧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治疗选择。
2. 正文2.1 手术方法尾侧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是一种创新的手术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1. 术前准备:在做手术准备时,需要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工作,包括对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进行评估,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应用效果分析作者:李志壮魏华科姜辰光于建伟刘凯勇肖鹏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20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究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应用效果。
方法 4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
观察组采用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中间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
比较两组的手术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预后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71.83±14.75)ml少于对照组的(90.07±18.42)ml,手术时间(135.03±19.52)min短于对照组的(157.21±28.15)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肠系膜上静脉出血率、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3/21),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52%(2/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均来院复查,腹部愈合良好,增强CT未发现复发病灶。
结论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应用效果良好,操作简便易掌握,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尾侧入路;中间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结肠癌;应用效果DOI:10.14163/ki.11-5547/r.2020.04.022结肠癌是消化科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是消化科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
临床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方式为外科手术治疗,随着微创理念的广泛应用,腹腔镜结肠癌手术逐渐成为治疗结肠癌的重要方式。
其中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因其具有出血少、术中应激反应小等优点成为主流的一种手术治疗方式,但其操作难度也较大,解剖关系相对复杂,近些年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逐渐应用于临床[1, 2]。
为探究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本文总结2017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接收的42例接受根治性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的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32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以研究其手术的安全性,术后康复情况及肿瘤的根治性效果。
结果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2例(5.7%)中转开腹,术中出血111ml,辅助切口长5.69cm,患者排气时间2.54d,总住院时间14.54d。
清扫淋巴结总数14枚,其中结肠上、旁淋巴结4枚,系膜间淋巴结5枚,血管根部淋巴结3枚,手术切除标本长度20.73cm,肺部感染、术后腹水、腹腔局部积液、乳糜漏各1例,余者未见术后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平均41个月,2例局部复发,3例术后发生肝转移,累计生存率为76.8%。
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安全有效,符合肿瘤根治原则。
标签:右半结肠切除术;腹腔镜术;根治切除腹腔镜右半结肠肿瘤因其解剖关系相对复杂、对腹腔镜下切除技术要求相对较高,故其镜下切除术发展较腹腔镜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切除术缓慢。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32例,旨在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上海市微创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为35例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其中男18例,女17例,平均66岁,70岁以上14例,患者术前均行全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证实为恶性肿瘤;有腹部手术史10例,病理类型:中分化腺癌25例,高分化腺癌4例,低分化腺癌6例。
1.2治疗手术方法通常,我们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取截石位,脐孔穿刺,建立气腹,并将压力维持在15毫米汞柱左右。
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循肿瘤根治原则,包括整块切除,肿瘤非接触原则,血管根部结扎,肿瘤周围切除范围足够和保护切口,根治范围均要求达到第3站淋巴组织清扫。
手术径路有由外到内或者由内到外两种分离方法,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先游离结肠再分离结扎血管根部,操作相对容易,后者则是先分离结扎血管再分离肠段,更加符合肿瘤根治的不接触原则,防止操作肿瘤时导致瘤细胞随血液播散。
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是一种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的右半结肠切除手术。
下面将对该
手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可以有效治疗右半结肠疾病。
对于右半结肠腺癌、息肉、炎症
性疾病等病变,该手术可以完整切除病变组织,达到治疗的目的。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患者术后病程较短,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
大的改善。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具有较低的并发症率。
腹腔镜技术可以提供清晰的视野,使得
手术操作更加精确。
在手术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保护周围组织和解剖结构,减少术中出血
的风险。
腹腔镜手术操作时的空气肿胀可以帮助解剖分离,缩小创口,减少创伤,术后的
并发症率较低。
术后患者恢复时间短,术后病程较轻,住院时间较短,也减少了院内感染
的风险。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保留了患者的肠功能。
术中,在进行结肠切除时,可以保留残
余肠道的功能,减少对患者的影响。
手术中的肠道切口可以有效缩小,减少吻合口的张力,提高肠道术后恢复的效果。
这样可以有效维持患者的肠道功能,减少术后的消化系统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右半结肠疾病的手术方式。
该手术具
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肠道功能保留等优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对于
术者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腹腔镜操作经验,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患者在接受手术前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确保手术的安全进行。
尾侧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尾侧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这是由于右半结肠癌的手术治疗一直是外科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难点。
传统的手术方式需要通过传统的中线腹切口,操作视野狭窄、手术创伤大、切口疼痛明显等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而腹腔镜手术的出现为此类手术带来了新的改善空间,尤其是尾侧入路法的应用更是在手术方式上有了重大突破。
尾侧入路法是一种相对较新的腹腔镜手术技术,其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在近年来逐渐兴起。
其特点在于通过尾侧的入路,使得手术视野更加清晰、操作更加简便,同时减少了腹壁切口的数量和长度,降低了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的程度。
尾侧入路法的应用为右半结肠癌的治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手术体验和术后恢复。
本次研究将对尾侧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深入分析,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为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大的益处。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尾侧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并对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分析。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旨在评估尾侧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技术特点,比较其与传统手术方式的差异,探讨其在手术治疗中的优势和劣势。
我们将对尾侧入路法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以期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
通过本研究的结论,希望能为尾侧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实质性的指导,并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2. 正文2.1 尾侧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技术特点尾侧入路法在手术中减少了对腹壁的切口,降低了伤口感染的风险,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疼痛。
相比传统的腹腔镜手术,尾侧入路法减少了患者的切口数量,减少了手术过程中对腹壁的损伤,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尾侧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分析1. 引言1.1 背景传统的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需要在患者躯体右侧作3个或4个切口,通过这些切口进行手术。
而尾侧入路法是通过在患者腹股沟区域作1个小切口,通过该切口进行手术。
尾侧入路法减少了腹部切口的数量,有利于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尾侧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尾侧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尾侧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方案。
通过分析研究对象的手术结果和术后恢复情况,评估尾侧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优势和局限性,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该手术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可以揭示尾侧入路法对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1.3 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尾侧入路法进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旨在探讨该手术方法在治疗右半结肠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本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操作步骤、术前准备和术后管理等方面。
在手术操作步骤上,我们首先进行腹腔镜下的鉴别诊断,确认患者的确为右半结肠癌后,采取尾侧入路法进行根治手术。
术前准备主要包括患者的全面评估和准备工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术后管理则包括术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以确保患者的恢复和生存质量。
通过这些方法的实施,我们旨在评估尾侧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治疗方案和指导。
2. 正文2.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了100例患有右半结肠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
年龄范围为40岁至75岁,平均年龄为60岁。
所有患者均经过CT、MRI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并且符合手术适应症。
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切除术的根治性、安全性、可行性及远期临床效果。
方法应用腹腔镜行右半结肠癌切除术64例,肠系膜分离、肠系膜血管的结扎和淋巴清扫均在腹腔镜下操作,肠管的切除与吻合经由腹壁小切口在腹腔外完成。
结果本组患者无中转开腹,无术中死亡。
手术时间为160~250 min,平均180 min。
清扫淋巴结数目(16.0±7.0)枚。
术中出血(90.0±50.0)mL,术后进食时间、恢复下床活动、肠道排气及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33.0±7.0)h、(21.0±7.0)h、(44.0±14.0)h、(9.0±3.0)d。
术后并发假性肠梗阻1例,经1周保守治疗康复。
术后64例随访3~48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期内无穿刺孔肿瘤种植,无死亡患者,局部复发1例,肝转移1例。
结论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具有微创、安全、康复快、肿瘤清扫彻底等优点,值得广泛应用。
标签: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结肠癌;临床研究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始于1991年,因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腹腔镜结肠癌手术已在国内外较为广泛开展,是目前腹腔镜在消化道肿瘤方面最成熟的手术之一。
本院普外科腹腔镜中心2008年1月~2012年9月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64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64例,其中,男41例,女23例,年龄45~75岁,平均60.5岁。
患者术前均经病理检查证实:肿瘤位于盲肠13例,升结肠47例,结肠肝曲4例。
病理分期:Dukes A期6例,B期47例,C期11例。
1.2 术前准备术前对患者进行康复教育,术前少渣饮食加缓泻剂2~3 d,1 d午夜饮10%糖类液体800 mL,术4 h饮400 mL,术前不常规插胃管及常规的肠道准备。
1.3 手术方法患者取截石位,均气管插管全麻。
腹腔镜辅助在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JIANG Shu-song;LIAO Kang-xiong;WEI Wen-bo【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揭阳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一区2013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95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47例和开腹组48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开腹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情况(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清扫数、阳性淋巴结检出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腹胀腹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肿瘤复发转移情况.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56.51±16.62)min vs(126.62±15.51)min]、术中出血量[(85.52±15.73)mLvs(100.85±18.95)mL]和切口长度[(5.23±0.65)cm vs(18.52±3.68)cm]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5.01±1.60)个vs(5.22±1.57)个]和阳性淋巴结比例(8.51%vs 10.4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2.21±1.28)d vs(3.82±1.51)d]、首次排便时间[(2.51±1.76)d vs(4.58±1.82)d]、腹痛腹胀持续时间[(2.01±0.82)d vs(3.59±1.57)d]、住院时间[(7.15±2.08)d vs(15.35±3.65)d]比较,腹腔镜组均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13%和2.08%、转移率分别为4.26%和6.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具有和开腹手术同样的临床疗效,且微创、利于术后恢复.【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9(030)013【总页数】3页(P1691-1693)【关键词】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结肠肿瘤;结肠;微创【作者】JIANG Shu-song;LIAO Kang-xiong;WEI Wen-bo【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9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3位[1],死亡率位居第4位[2],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尾背侧入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曾海敬;吴祖光;李恩【摘要】目的探讨经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需进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切除术患者22例.按照采用尾背侧中间入路10例(简称尾背侧组)和尾腹侧中间入路12例(简称尾腹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切除的标本质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吻合口瘘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同时比较结果.结果尾背侧组手术时间178.6-±16.2 min、术中出血83.2±8.4 mL与尾腹侧组205.0±20.0 min、100.7±13.3 m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尾背侧组清扫淋巴结数目15.7±1.9枚,术后排气时间2.8±0.5 d、切除标本中系膜保留完整10例、无吻合口瘘,无中转开腹、住院日12.6±1.2 d;尾腹侧组16.3±1.7枚、2.8±0.5 d、12例、0例、0%、平均住院日12.7±1.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标本系膜完整两组均完整无破损,尾背侧组与尾腹侧组各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淋巴瘘),均于术后第4天出现,保守治疗3天后治愈.结论选择尾背侧入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切除术是安全的,可行的.【期刊名称】《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年(卷),期】2017(017)005【总页数】4页(P539-542)【关键词】结肠肿瘤;右半结肠;腹腔镜手术;尾背侧入路【作者】曾海敬;吴祖光;李恩【作者单位】514031广东梅州梅州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514031广东梅州梅州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514031广东梅州梅州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9;R735.3+5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术可分为头侧(腹侧面,即前面)入路与尾侧(腹侧面和背侧面,即前面或后面)的中间入路[1]。
腹腔镜尾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探讨摘要:目的:探究右半结肠癌患者以腹腔镜尾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共计100例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设置为2019年1月~2020年7月期间,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患者均为50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中央入路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腹腔镜尾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
结果:排便时间、排气时间、清除阳性淋巴结数量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均显著较短或较少,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腹腔镜尾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和腹腔镜中央入路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右半结肠癌患者比较,其临床清除淋巴结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方面具有显著突出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尾侧入路;右半结肠癌;尾侧入路结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针对结肠癌患者通常采用结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
在患者进行手术前,通常会给予抗菌药物药物进行术前肠道清洁[1]。
利用抗菌药物抑制肠内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致使肠内细菌死亡[2]。
本研究于2019年1月~2020年7月期间从我院选取100例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则分析探究了腹腔镜尾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共计100例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设置为2019年1月~2020年7月期间,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患者均为50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中央入路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腹腔镜尾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男性与女性分别有28/22例,年龄最小不低于19岁,年龄最大不超过71岁、平均年龄为(51.29±9.61)岁;对照组患者男性与女性分别有27/23例,年龄最小不低于20岁,年龄最大不超过31岁、平均年龄为(50.66±9.55)岁。
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应用效果分析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手术已成为胃肠道肿瘤等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手术方式之一。
在腹腔镜手术中,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已逐渐成为治疗右半结肠肿瘤和其他相关疾病的首选手术方式之一。
本文旨在就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
一、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基本原理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是指通过腹腔镜技术对右半结肠进行切除的手术方式。
相较于传统的左侧入路腹腔镜手术,尾侧入路腹腔镜手术在手术路径上更为直接,有利于术者对目标部位的观察和操作。
手术切口相对较小,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
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已成为治疗右半结肠肿瘤和其他相关疾病的首选手术方式。
二、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适应症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主要适用于右半结肠肿瘤、息肉、炎症等疾病,特别是对于直肠前移动术、阑尾肿瘤合并右半结肠良性疾病及中晚期肠癌开展保留性手术的患者更为适用。
通过尾侧入路腹腔镜手术,可以较好地达到局部控制和根治治疗的目的,同时减少了手术相关的并发症风险。
三、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操作技巧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操作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良好的手术准备。
包括充分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肠道准备、准备所需的手术器械和设备等。
2.精确的手术定位。
确定手术切口位置和方向,切口应尽可能隐藏在腹部皱褶内,以保证术后的美观度。
3.熟练的器械应用。
掌握腹腔镜手术器械的使用技巧,包括电刀、吻合器、止血钳等。
4.合理的组织解剖。
精准的解剖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要确保彻底清除肿瘤或病变组织,同时尽量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5.规范的术中处理。
手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体内各项生命体征,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处理。
四、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应用效果分析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相对于传统的手术方式来说,具有许多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创伤小,术后疤痕少。
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应用效果分析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腹腔镜手术,常用于治疗右半结肠恶性肿瘤、大块息肉、憩室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
本文旨在分析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手术适应症1. 右半结肠、盲肠和回盲部的恶性肿瘤;2. 右半结肠息肉;3. 右半结肠憩室炎;4. 右半结肠溃疡性结肠炎等。
对于符合手术适应症的患者,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二、手术操作技术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手术操作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术前准备:患者常规检查、术前评估;2. 麻醉和体位:行腹腔镜下全麻,采取头低脚高的趋势反仰位;3. 手术入路:在尾骨上方或以下进行小切口,用术中镜观察,找到左侧结肠后膈下腹腔镜入路;4. 解剖:解剖右结肠旁间隙,显露右结肠旁间隙组织、脏筛神经及右结肠内侧脏层脱垂等,建立解剖间隙和疝门;5. 切除:从近端段岛再循、离断背侧脏层、进一步切割右结肠近肠至水平段下动脉旁组织;6. 邻近淋巴结清扫:根据病灶在右结肠近端淋巴结清扫20cm附近肠系膜淋巴结;7. 吻合:直接吻合、端侧吻合或人工肛肠吻合。
经过以上手术步骤,可以有效地完成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
手术操作技术熟练的医生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肠道、血管、神经等组织结构,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三、应用效果分析1. 创伤小、恢复快: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期更短,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术后肠功能更快恢复。
2. 安全可靠: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后,已经成熟且安全可靠,临床上术后并发症率较低。
3. 治疗效果显著:对于右半结肠及盲肠的疾病,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可以有效地切除病灶,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术后管理1. 术后肠道管理:鼓励患者早期进食,积极康复,对于术后排气、排便情况进行观察,及时处理肠梗阻、肠瘘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