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实验动物饲料与营养[1]
- 格式:ppt
- 大小:97.00 KB
- 文档页数:19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技能教程1. 简介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研究动物饲养管理中动物的营养需求和饲料的配方与评价的学科。
实验技能是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教程将介绍一些基本的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技能,帮助读者在实验中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
2.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包括实验计划的制定、动物的选择和饲料的准备等。
2.1 实验计划制定在进行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之前,应先制定一份详细的实验计划。
实验计划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设计、样本大小和统计分析方法等。
合理的实验计划能够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2.2 动物选择根据实验的目的和需要,选择适合的动物进行实验。
常用的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猪、鸡等。
选择动物时要考虑动物的特性、饲养要求和实验的要求等因素。
2.3 饲料准备根据实验需要,制备符合动物营养需求的饲料。
饲料的配方要合理,营养成分要平衡。
可以利用专业的饲料配方软件进行配方计算,保证饲料的养分含量和比例符合实验要求。
3. 实验技能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技能包括样本采集、饲料投喂、饲料消耗记录和数据收集等。
3.1 样本采集在实验中,需要采集动物的样本进行分析。
样本采集要注意采样的时间和方式,保证样本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2 饲料投喂根据实验设计,按照饲料配方要求给动物投喂饲料。
投喂要注意饲喂量和饲喂时间的控制,保证动物获得足够的营养。
3.3 饲料消耗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要记录动物对饲料的消耗量。
记录饲料的消耗量有助于评价饲料的利用效率和动物的营养状况。
3.4 数据收集在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数据的收集包括饲料消耗量、动物体重变化等指标的记录。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利用统计软件进行。
4. 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读是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的重要环节。
通过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得出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科学和实际意义的解释。
实验动物饲料与营养充足的营养是动物机体的基本需要和维持健康的先决条件,这在人类方面早以得到充分的认识。
然而,在实验动物科学领域营养却是最易被遗忘的一个因素。
但实际上与其它各种因素相比,饲料营养则是实验动物生长、繁殖以及遗传和各种生物学特性得以充分表达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实验动物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营养需要是指动物群体每天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分、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物质的平均需要量。
营养需要量的确定是对各种实验动物生物学,特别是消化代谢特点进行综合研究的结果,是制定实验动物饲养标准的科学依据。
一、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一)实验动物所需营养素的种类到目前为止已知动物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达50 余种,其中最主要的可划归七大类,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及纤维素等。
因此,对于实验动物饲料营养学来说,就是要求严格控制,合理搭配这7类50余种营养物质,使之满足动物的各种生理需要。
(二)确定实验动物营养需要的指标在确定实验动物营养需要时,要选择一些指标作为进行实验测定的依据,应用不同的实验方法,选择不同的测定指标,测定所得需要量数值亦不相同。
过去通常以实验动物生长发育(体重、器官、组织等)与繁殖性能等作为测定指标;近来则逐渐改用实验动物血液生化、免疫功能等指标作为判定实验动物营养需要的指征,因此,所得相对数值亦有所增加。
这是因为,机体维持最佳生理状态时的营养需要量较维持生长、发育等基本功能活动高的缘故。
以维生素A为例:实验动物维持最佳免疫状态需要量>最佳体内贮存需要量>有效体内贮存需要量>正常生长需要需要量>维持生长需要量。
(三)影响实验动物营养需要的因素影响实验动物营养需要的因素较多,实验动物不仅因品种、品系的不同而其营养需要量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实验动物性别、年龄、生理阶段与生产状况等也与其营养需要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在实验动物饲育生产方面常根据动物的品种、年龄及生理状态将其营养需要分为生长、繁殖和维持三种,并据以考虑饲料营养配比:1.实验动物生长的营养需要:实验动物生长营养需要,要求饲料营养能够满足动物生长与体内同化过程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实验动物饲料与营养充足的营养是动物机体的基本需要和维持健康的先决条件,这在人类方面早以得到充分的认识。
然而,在实验动物科学领域营养却是最易被遗忘的一个因素。
但实际上与其它各种因素相比,饲料营养则是实验动物生长、繁殖以及遗传和各种生物学特性得以充分表达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实验动物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营养需要是指动物群体每天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分、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物质的平均需要量。
营养需要量的确定是对各种实验动物生物学,特别是消化代谢特点进行综合研究的结果,是制定实验动物饲养标准的科学依据。
一、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一)实验动物所需营养素的种类到目前为止已知动物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达50 余种,其中最主要的可划归七大类,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及纤维素等。
因此,对于实验动物饲料营养学来说,就是要求严格控制,合理搭配这7类50 余种营养物质,使之满足动物的各种生理需要。
(二)确定实验动物营养需要的指标在确定实验动物营养需要时,要选择一些指标作为进行实验测定的依据,应用不同的实验方法,选择不同的测定指标,测定所得需要量数值亦不相同。
过去通常以实验动物生长发育(体重、器官、组织等)与繁殖性能等作为测定指标;近来则逐渐改用实验动物血液生化、免疫功能等指标作为判定实验动物营养需要的指征,因此,所得相对数值亦有所增加。
这是因为,机体维持最佳生理状态时的营养需要量较维持生长、发育等基本功能活动高的缘故。
以维生素A为例:实验动物维持最佳免疫状态需要量>最佳体内贮存需要量〉有效体内贮存需要量>正常生长需要需要量〉维持生长需要量。
(三)影响实验动物营养需要的因素影响实验动物营养需要的因素较多,实验动物不仅因品种、品系的不同而其营养需要量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实验动物性别、年龄、生理阶段与生产状况等也与其营养需要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在实验动物饲育生产方面常根据动物的品种、年龄及生理状态将其营养需要分为生长、繁殖和维持三种,并据以考虑饲料营养配比:1.实验动物生长的营养需要:实验动物生长营养需要,要求饲料营养能够满足动物生长与体内同化过程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技术引言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技术是研究动物饵料的营养成分和饲养技术的一门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和动物对这些营养物质的利用程度。
通过实验技术的应用,可以优化饲料配方,提高动物饲养效益,同时还能为人类提供安全、健康的动物产品。
动物营养的基本原则动物的生长、繁殖和健康状况都离不开合理的饲养和营养。
动物营养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营养均衡:动物饲料中应包含足够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动物的生长、繁殖和其他生理功能的需要。
2.合理配方:根据动物的品种、年龄、性别、生长阶段等特点,以及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
3.营养消化吸收:动物在消化道中对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和吸收,然后利用这些物质进行生长和维持生命活动。
4.营养代谢:动物的营养代谢是指在饲料中摄取的营养物质在机体内的转化和利用过程,包括消化、吸收、转化、利用和排泄等。
5.营养性状评价:通过动物饲养实验,评价不同饲料对动物生长、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等性状的影响,以及饲料成分对营养性状的影响。
饲料成分的研究饲料成分的研究是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
饲料成分包括能量、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等。
通过研究不同饲料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对动物生长、繁殖以及营养代谢的影响,可以确定最佳的饲料配方。
能量能量是动物生长和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饲料中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通过热量测定、代谢试验和动物饲养实验,可以确定不同饲料中能量的含量,并评价其对动物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蛋白质是动物体内重要的结构和功能物质,对动物的生长、繁殖和免疫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饲料中的蛋白质主要来自于动物源性蛋白和植物源性蛋白。
通过测定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和氨基酸组成,以及动物饲养实验,可以评价不同蛋白质对动物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纤维素纤维素是饲料中重要的非淀粉多糖,对动物的消化和营养吸收具有重要影响。
实验动物的饲料与营养一、实验动物饲料营养学研究的意义研究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对维持动物生物与健康,保证生长发育和种群繁衍至关重要。
实验动物营养学由众多学科中派生出来的一门新的学科,主要是研究食物、营养素与各种实验动物机体生长、发育、健康和种群繁衍等有关的科学。
作为动物的食物即饲料,是动物摄入营养素的主要来源。
饲料的优劣对动物质量和动物实验结果均有直接影响。
二、实验动物饲料中的养分及其营养作用⑴饲料中的养分:饲料中的养分主要包括粗蛋白、粗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分。
⑵营养素的营养作用1.蛋白质的营养功能:粗蛋白质是纯蛋白质和非蛋白氮的总称。
蛋白质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组织成分,又是修补组织的必需物质,也可脱氨基作功能物质,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已知氨基酸20多种,以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的蛋白质。
2.脂肪的营养功能:脂肪是供给动物热能的主要来源,也是构成动物组织的重要成分。
脂肪是由饱和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两大类组成。
某些脂肪酸,如亚麻酸、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等对幼龄动物的生长、发育是必须的,故称必需脂肪酸,必须由饲料供给。
3.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功能:碳水化合物包括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
无氮浸出物除主要供给动物所需热能外,多余的部分转化为体脂和糖原,储存在机体中以备需要时利用。
粗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本质素三个部分。
是动物比较难利用的部分,尽管粗纤维的营养价值很低,它却是某些草食性动物所不可缺少的。
如家兔和豚鼠的饲料中粗纤维不能低于10%。
4.矿物质的营养功能:饲料分析中的粗灰分即矿物质,它是实验动物进行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些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包括钙、磷、钾、钠、镁、铁、锰、锌等。
5.维生素的营养功能:维生素是动物进行正常代谢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素,属于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以辅酶或辅酶前体参与酶系统工作,动物虽然需要量甚微,但其对调节代谢的作用甚大。
现在已知的维生素有20多种,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和水溶性B族维生素、维生素C两大类。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实训指导书第一部分实验部分 (2)实验一畜禽营养缺乏症临床症状观察 (2)实验二常用饲料的识别及感官鉴定 (2)实验三应用饲料配方软件进行配方设计 (3)实验四饲料样本的采集、制备及保存 (4)实验五饲料中水分的测定 (6)实验六、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 (8)实验七配合饲料粉碎粒度的测定 (9)第二部分实训部分 (10)实训一、饲料中钙的测定 (10)实训二、饲料中总磷量的测定 (15)实训三、饲料中粗蛋白的测定 (17)实训四、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19)实训五、饲料中粗纤维的测定 (21)实训六、饲料配方的设计 (23)第一部分实验部分实验一畜禽营养缺乏症临床症状观察一、目的要求通过幻灯片、录像片的放映或到饲养现场观察,识别动物营养缺乏症的表现,达到能确认动物典型营养缺乏症的目的。
二、材料用具动物营养缺乏症电子课件三、方法步骤首先由教师结合课件,启发学生回顾课堂讲授的有关内容。
师生无同总结出所观察到的动物营养缺乏症的典型症状。
然后让学生反复观看,以加深记忆,增强识别能力。
主要观察内容如下:1、观察钙、磷、铜、锰及维生素D等所引起的“佝偻症”表现。
2、观察生长猪缺乏锌引起的“不全角化症”、羔羊缺锌引起的皮肤炎的表现。
3、观察猪、鸡缺乏维生素B12所引起的贫血症。
4、观察猪、鸡缺乏维生素A患“干眼症”的表现。
5、缺乏维生素E引起的羔羊“白肌病”、肉鸡“脑软化症”的表现。
6、鸡缺维生素B1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及缺乏维生素B2引起的“蜷爪麻痹症”的表现。
7、猪缺乏烟酸引起的“癞皮症”及缺乏泛酸引起的“鹅行步伐”的表现。
8、动物缺乏维生素B族引起的皮肤炎症。
9、鸡缺乏维生素B6引起的眼睑炎性水肿。
四、作业记录观察到的营养缺乏症的典型症状,并从营养的角度阐述其产生的原因。
实验二常用饲料的识别及感官鉴定一.目的要求对所提供的饲草、饲料能正确识别、认识和描述其典型感观特征,并能根据其营养特点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