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3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1
简述领导干部如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领导干部在实施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能力:
一是要全面学习法律知识。
当今社会,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法律制度不断变化和完善,因此,领导干部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加强对相关法律的学习。
并将法律与各领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运用相关法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要树立遵循法律的意识,增强遵纪守法的觉悟。
法治教育宣传是推动一个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领导干部应该在每一个行动中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坚持遵纪守法,自觉维护法治的尊严。
三是要加强调研调查,增强办事能力。
领导干部要做到“学以
致用”,将所学的法律知识和依法办事的理念结合起来,不断
增强办事的能力。
同时要坚持反复调研,对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加强现实问题的把握,进而加强对发展趋势的认识,更好地把握大局。
四是要贯彻落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审慎精神。
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要注意实施各项措施的有效性、实效性,从大局出发,提出客观、合理的的意见,在实施过程中勤恳耐心,不断提升
自己的执法能力。
总之,要想让领导干部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上有所提高,就要注重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积极投入法治宣传教育,勤
于思考调研,有效落实措施,提升自身的执法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使领导干部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上实现真正的能力提高。
之一:提高法治思维能力需“内外兼修”张学群2015年05月23日10:19 来源:学习时报领导干部提高法治思维能力,就是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指引下,增强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带头尊崇和遵守宪法法律,自觉在法治轨道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内优素质,领导干部切实增强自身法治思维能力打铁要靠自身硬。
提高法治思维能力首先靠领导干部增强法治素养,自觉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积极践行者和引领者,坚定信念,努力学习,自加压力,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使法治成为一种自觉。
贯彻法治理念。
法治理念是法治的灵魂,领导干部能否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决策,是建立在良好法治思维理念基础之上的。
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法为尊、保护人权、依法治权等法治理念,把对公平、公正、公开的追求作为内心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治权威和公信力。
养成用法治理念指导依法行政的良好习惯,让“合不合法,合不合程序”成为领导干部的常用语,使依法履职、依规办事成为领导干部自发的履职导向。
重视法治理念的实践运用,在遇到公权与私权冲突、公利与私利冲突时,能够主动运用正当程序等法治理念和法律原则处理问题,坚持依法办事,使决策合法合规,合情合理。
积累法治知识。
认真进行法治理念方面的理论学习。
法律制度纷繁复杂,以法治理念和法理学的学习为基础才能从中发现主线,从而提高掌握法律知识和应用法律规定的能力和水平。
从现实情况看,领导干部不同于专业法律从业者,对其法律知识掌握程度不可能要求那么高,要在法律原则的掌握上下功夫,要认真学习宪法和宪法性法律,理解国家制度的基本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和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则,提升法治思维的高度和广度。
加强与本行业内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特别是相关程序法的学习,夯实法治思维的密度和硬度,成为熟练应用法律方法解决问题、依法行政的行家里手。
着力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提升法治能力十八大报告提出,法治是中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法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是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而推动法治建设的关键是党员干部,他们是依法法治国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直接影响着中国梦的实现进程,尤其是领导干部,他们是“关键的少数”。
一、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执政党能力建设的时代要求1.从党的执政历程来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更加体现了党的治国理念。
我们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始终并愈加重视法治建设。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体安排部署,对领导干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
法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提升到今天的高度,体现着我们党要依法执政、政府要依法行政、领导干部要做到宪法法律至上。
而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正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各级领导干部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提升执政水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2.从维护稳定的大局来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更加顺应社会管理的需要。
当今,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
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实践表明:一个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300美元到4000美元是一个社会剧烈震动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矛盾集中爆发,整个社会结构将完成一次的更新。
在欧美发达国家也经历过相似的时期。
当前,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能够化解社会矛盾,促使中国平稳顺利转型,而这个过程如果缺乏了法治,则后果是不堪想象的。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材料汇编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材料汇编一、培养法治思维的必要性1.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法治是指以法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以法律为工具来管理社会,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
领导干部作为国家治理的主要执政者,必须具备法治思维,才能在领导工作中做出准确的决策和判断,为国家的繁荣稳定作出贡献。
2. 法治思维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家治理模式也在不断演进和完善。
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要素之一,只有具备法治思维的领导干部,才能适应和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
3. 法治思维是维护社会公正与稳定的保障法治思维不仅能够提高领导干部在领导工作中的执行力和判断力,还能够保障社会的公正与稳定。
只有具备法治思维的领导干部才能坚持公正,处理好各方利益冲突,避免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1. 提高法律素养领导干部应该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精神。
可以通过参加法律培训班、学习法律相关书籍和杂志、请专业律师和法学家进行讲座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2. 培养法治思维的习惯领导干部应该逐步培养法治思维的习惯,将法治思维融入到日常工作和决策过程中。
可以通过勤于思考、注重分析问题的法律因素、运用法律手段和方法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自己的法治思维。
3. 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领导干部可以通过开展法治宣传活动、组织法律知识讲座、推广法治故事等方式,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提高群众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群众对法治的支持度,还能够提高自己的法治思维能力。
4. 建立法治咨询机制领导干部可以建立法治咨询机制,邀请法学界专家和学者担任法治咨询顾问,为领导干部提供法律咨询和解答。
这样可以在决策过程中及时获得专业的法律意见,避免因不懂法律产生的错误决策。
5. 建设法治文化氛围领导干部应该积极参与法治文化建设,推动形成法治文化氛围。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随着中国法治建设不断深化,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也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素质要求。
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不断提升法治素养,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推动国家法治进程。
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加强法治教育、强化法治培训、建立健全法治机制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
一、加强法治教育领导干部作为国家管理和决策的主要力量,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应当是非常深入和全面的。
加强法治教育,是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基础。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1.学习法律知识。
领导干部需要通过系统的法学教育,学习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党纪党规等法律知识。
只有深入了解法律,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2.学习典型案例。
通过学习典型案例,领导干部能够更好地了解法律在实践中的运用,避免犯法犯规的问题,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养。
3.参与法制宣传教育。
领导干部应当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亲自带头宣传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对法治的认识和意识。
二、强化法治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还需要通过强化法治培训来达到。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法规培训。
定期举办针对领导干部的法律法规培训班,深入讲解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让领导干部对法律有更深的了解。
2.法治思维培训。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法治思维水平。
3.法治素养培训。
培训领导干部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思想观念,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建立健全法治机制建立健全法治机制是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健全领导干部法治考核机制。
将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严格要求,促使领导干部自觉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思维能力。
2015年第11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面临新形势新问题提出来的新要求,也体现了执政党对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进一步升华。
那么,领导干部如何形成法治思维,如何用法治思维引领法治行为,达到怎样的法治效果,三者能否达到辩证统一?应该说这是推进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依法治国方略的重中之重,更是践行“三严三实”工作作风的理论基础。
一、法治思维是法治方式的引领,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法治思维法治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既是奋斗目标,更是坚实保障,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从“人治”走向“法治”,领导干部是关键。
只有领导干部带头强化“法治思维”,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各项事业才能长足发展。
所谓法治思维,在本质上区别于人治思维、权力思维,其实质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时必须始终坚持人民授权、职权法定,必须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和规则,必须始终保障公民人权和民主权利,必须自觉接受法律的监督。
虽然我国近几年一直在强调依法治国的治国理政思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法治思维,也开展了众多的普法、执法教育和培训,但是现在还是有部分领导干部依旧存在着权力思维、特权思维,这种思维导致在行使公务权力的时候就将“人治”占到了主位。
是什么原因妨碍了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形成呢?首先,封建思想及传统思维的惯性使然。
中国经过两千多年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奉行着君王至上、官员至上的封建思维模式,官员们一直有着优于老百姓的各项待遇和权利,而一些苦读诗书的学子们一心想着考取功名,以此作为全族荣光的唯一途径,“一朝功名取,福禄自然来”。
因此,这种传统的封建理念和官本位思想形成的惯性思维是妨碍现代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形成的一个原因,也是阻碍法治思维形成的社会心理支撑。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法治建设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领导干部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他们是国家政权机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和执行法律法规的核心人员。
因此,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方面的建议,以帮助领导干部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1.加强法制教育领导干部需要接受更多的法制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
这些教育可以包括专门的法律课程、研讨会和案例分析,以及与法律相关的培训和培训推广等。
在这些课程和研讨会中,专家可以向领导干部传授更多的法律知识,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律法规。
2.深入领导干部的智慧领导干部需要学习多个领域的法律法规,了解其工作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需要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和信息化技术,与各领域的专家联系和交流,以广泛了解所有领域的法律法规,协助解决各种法律问题。
3.注重思想品德教育领导干部需要加强思想品德建设,以更好地学习和遵守法律法规。
因此,应注重对他们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和管理。
必须引导他们秉持诚信、守法、勤奋和自我修养的精神,增强他们对法律的认识,以维护社会公正、文明和谐的环境。
4.增强法律意识加强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是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关键。
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领导干部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爱岗敬业,认真履行职责的精神。
必须使他们始终关注法律的适用、法律的公正性和法律的权威性等重要问题,始终保持合法合规的行为方式,为自己的岗位贡献力量。
总之,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是关键的。
通过加强法制教育,深入领导干部的智慧、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增强法律意识等方面的工作,我们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从而更好地实现他们的领导使命,并继续为实现法治建设做出努力。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一、介绍领导干部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法治思维能力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决策和执行。
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
二、全面认识法治思维2.1 什么是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指在各种问题和情况下,运用法治理念、法治原则和法治方法解决问题,形成判断和行动的过程。
它强调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原则,注重法律的规范性和程序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法治的思维方式。
2.2 法治思维的重要性领导干部的工作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指导,法治思维能够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应用法律,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同时,法治思维还可以帮助领导干部客观公正地处理问题,维护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信任。
三、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方法3.1 学习法律知识领导干部要提高法治思维能力,首先需要系统学习法律知识。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学习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知识,掌握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法规,加强法律素养。
3.2 培养批判性思维领导干部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他们需要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运用法律思维来进行问题的理性分析和判断。
3.3 理论联系实际领导干部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将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学会将法律理论应用到具体问题中去。
他们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得到经验教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领导干部通常需要与多个部门和人员合作,解决复杂的问题。
因此,他们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通过团队合作,可以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四、推动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4.1 建立健全法治人才培养体系为了推动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需要建立完善的法治人才培养体系。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党的十八大提出,领导干部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领导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
因此,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的成败。
什么是法治思维?什么是法治方式呢?所谓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的基本知识和理念为基础,以合法性为起点,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逻辑,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法治思维是相对于人治思维、道德思维、政治思维、经济思维、权利思维等而言的。
所谓法治方式,是指运用法律手段,通过立法、执法、司法过程的相互衔接、整体推动,实现全体国民意志和国家法治化治理的各种手段、方法、措施的总称。
简单来说,就是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呢?第一,要树立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前提和基础。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就是主动运用规则、公平公正地解决所有问题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态度。
在多种法治意识中,公平正义、职权法定、权责统一、权力监督等法治意识最为重要。
第二,要提高法律素养。
法盲不可能知道合法与非法的分界线,更不可能有自觉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因此,领导干部要养成学法的习惯,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如参加法治教育培训,倾听法律顾问意见,听取法治工作汇报,积极出庭应诉等,以便熟知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和专业素质。
在谋划工作、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还要经常问一问是否合法、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第三,要严格依法办事。
依法办事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党委要依法执政,人大要依法监督,政府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社会公众要全民守法。
领导干部不管在哪个系统、哪个部门工作,都要学会并习惯于严格依照法定规则推进工作、解决矛盾,确保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案例一、背景:在中国,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推进国家法治建设、提高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以某地某领导干部为例,介绍一种有效的提高法治思维能力的案例。
二、案例描述:某地某领导干部,是一位在地方政府工作多年的资深干部。
在过去的工作中,由于该干部对法治思维的认识和运用不够深入,导致在一些涉及法律问题的决策中存在一些偏差和风险。
针对这一情况,该干部开始意识到自己需要提高法治思维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法治建设的要求,确保自己的决策符合法律规定并能够有效推动社会进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干部采取了以下措施:学习法律知识:该干部主动参加法律培训和学习活动,包括参加专业的法治研讨会、听取专家学者的讲座等。
通过系统学习法律法规、案例分析和典型问题研究,他不仅加深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将法律原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更好地把握决策的合法性和科学性。
引入法律顾问:为了更好地处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该干部聘请了一位有丰富法律经验的专业律师作为法律顾问。
通过与法律顾问的合作,他能够及时咨询和解决涉及法律问题的疑惑,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和风险控制。
制定规章制度:该干部意识到制定规章制度对于保障决策的合法性和权威性至关重要。
他组织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与地方政府工作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权限范围和决策程序等,使决策过程更加透明、科学和合法。
注重团队建设:该干部重视团队建设,特别是法律事务团队的建设。
他招募了一些有法律背景和专业知识的人才加入他的团队,形成了一个专业高效的法律顾问团队。
团队成员之间进行经常性的法律知识分享和案例讨论,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法治思维能力。
此外,该干部还定期组织团队成员参加培训和学习,不断拓展他们的法律知识和能力。
强化监督机制:为了确保领导决策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该干部建立了严格的监督机制。
他要求下属部门在决策过程中,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估,并及时向他汇报,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和风险控制。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与方式的能力杨小军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副主任、教授一、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的能力大家好,下面我们讲关于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
关于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的能力,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是一种能力。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一种能力,我们要把它转化成一种能力。
对于领导干部,对于人来讲,对于领导干部来讲,作为一个主体脑袋里边的观念也好、精神也好,它在做事,在具体工作当中一定要转化成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需要通过学习、培训和实干逐渐来养成的。
所以,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解决问题,对于领导干部来讲确实是一个综合的能力,这是强调的第一。
第二个问题,这种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的能力,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我们概要地梳理一下,然后我们就进入到具体的讲。
第一个,凝聚改革共识和深化改革。
第一个是关于改革的,这四个能力主要运用在这个方面,第一个,改革方面的能力;第二个,发展方面的能力。
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运用领域是推动和规范发展;第三,矛盾纠纷的化解;第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所以,我们当今主要面临的是这四大任务(改革、发展、纠纷化解、和谐稳定),所以我们经常讲,十八大包括提出,领导干部要有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的能力,这个能力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对象、事项的范围主要是指这四个方面,下面我们就对这四个方面的能力一一做一些分析。
二、凝聚改革共识和深化改革的能力第二个问题,凝聚改革共识和深化改革的能力。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要运用在什么领域方面?第一个,中央就提出,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凝聚改革的共识和深化改革。
你要有这方面的能力,下面我们来看,第一,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凝聚改革共识。
改革是要触及到方方面面利益的。
我们要做改革,是要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的,这是肯定的,会触动不少人的利益,因此这个改革能不能推行?首先是一个人们的认识能否达成一致的问题,领导干部要解决的问题是,首先你要推改革,你首先要达成共识,我们就要凝聚共识,这个东西改还是不改,能不能改,怎么改?要有一个改革共识的凝聚达成。
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应该做好哪些工作?作者:暂无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4年第12期关键词:法治思维依法办事能力根据《决定》的部署,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重点应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重视法治思维养成,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社会比较缺乏法治传统,一些领导干部不习惯、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推动工作、解决问题。
因此,必须重视法治思维的养成,着力提高法治素养。
一要牢固树立法治信仰。
党员干部要从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党执政兴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法治的认识,怀有对法治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尊崇。
要深刻认识到,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
二要加强法治学习培训。
中组部干部监督局在分析违法犯罪的多名原领导干部反省材料后发现,81.4%的人认为自己犯罪与不懂法有关。
在法治已确定为党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今天,如果领导干部不学法、不懂法,有的连基本法律常识都不知道,怎么能当好领导?怎么能保证不出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不仅要学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法律知识,而且要学法的原则、原理,学法的价值、精神。
要通过学习,知道法律授予了什么权力,这些权力的边界在哪里,权力行使的原则、程序是什么,不依法行使权力需要承担什么责任等,提高依照法定权限、程序行使权力的素养。
各级党组织及其组织部门要加强法治教育培训,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把法治教育纳入各级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帮助广大干部切实提高法治思维水平和能力。
同时,要坚持把法治教育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摘要]建设法治国家,需切实提高各级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文章以此为出发点,阐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的涵义及内在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提高其运用“法治方式”的能力。
[关键词]法治;法治思维;法治方式面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急剧转型所伴随出现的种种社会矛盾,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这一全新论述的提出,将对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行为准则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并使其发生深刻变化。
一、法治、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一)法治西方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应当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良好的法律。
”[1]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是与“人治”相对立的,其基本意义是依法办事,强调法律应该得到普遍的服从和遵守。
”可见,法治大致包括这样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有完备且良好的法律制度,即法制。
法制是法治的前提,但法治不是法制的必然。
其二,法律制度要得到普遍地服从和遵守,这就要求法治除了要具备完备且良好的法律制度外,还要有与法律制度相配套的法律运行机制,公权力受到制约,并且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可以说,法治是一个动态概念,它既包括法律制度,又包含着法治精神指引下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一系列法律实践活动。
(二)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思维”是人类借助语言,运用知识,通过一定的逻辑程序,以达成认识和实践的活动。
人们通过思维,形成观念,获得认识,养成精神,最终体现为行动方式。
[2]因此,对于法治的认知和实践活动,可称之为“法治思维”,而在这种法治思维指导下的行动方式,即为“法治方式”。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法治精神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领导干部作为国家和组织的重要骨干,其法治思维能力的提高不仅对于国家和组织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什么是法治思维能力、为什么需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什么是法治思维能力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法治思维能力。
法治思维能力是指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对法治精神的理解、运用和处理能力。
具体来说,法治思维能力包括对法律法规的熟悉程度、对法治精神的认同程度、对法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等方面。
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组织的治理能力、指导能力和影响力。
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对于促进国家和组织的长远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为什么需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其次,我们需要思考为什么需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
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元化的不断发展,各种复杂的法律问题也随之而来。
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具备更为扎实的法律知识和更为灵活的法律思维能力来应对各种法律挑战。
其次,法治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是保障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法治思维能力,领导干部才能更好地指导和管理下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也是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在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领导干部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法治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和引领社会治理的发展趋势。
三、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最后,我们来探讨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
首先,需要优化领导干部的选拔机制。
在选任领导干部时,应当更加注重其法律背景和法治思维能力,推动更多有法律专业背景和法治理念的人才进入领导层,从源头上保障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法治思维能力作者:罗元兰来源:《领导科学论坛》2013年第08期【内容提要】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对于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认为,法制思维的基本内涵即依法治国,要求国家干部在行使国家公权,实施社会管理时做到目的、权限、内容、手段、程序五个方面的合法。
同时进一步指出,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需从加强法治教育培训、纳入用人考核机制、改善法治环境、强化社会监督四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领导干部法治内涵法治思维【中图分类号】 C9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3)08-0038-02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和水平,对于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保持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法治思维的内涵及基本要求(一)法治思维的内涵法治是相对人治而言,是指法的统治,或者说法的规则。
法治强调依据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或者说,用法的精神治理国家。
法治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参数。
法治思维是相对于人治思维、权力思维来讲的,是指思考问题要有法律意识、规则意识,强调用法律的手段解决问题。
法治思维是建立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是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对所遇到或所要处理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并作出结论的过程。
法治思维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合法性思维、权利义务思维、公平正义思维、责任后果思维等。
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和水平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二)法治思维的基本要求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是我们党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提出的一项新要求。
法治思维要求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遵循法治原则,以法为据,以法为尺。
领导干部在行使国家公权力或实施社会管理乃至单位内部管理时,无论是决策,还是执行,或者是解决社会矛盾、争议,基于法治思维,应遵循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目的合法。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案例
案例:
王某是某地区一名领导干部。
在一次会议上,他提出了一项关于资金使用的计划,但其计划涉及到违反财经法律法规的问题。
其他与会人员表达了反对意见,认为该计划不合法,但王某却坚持自己的意见。
最终,该计划被否决。
这个案例反映出王某在领导工作中存在缺乏法治思维的问题。
他没有考虑到财经法律法规对计划的限制和规范,盲目追求自己的目标,而忽视了法治原则。
针对这种情况,领导干部需要提高其法治思维能力。
在平时工作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1. 学习法律法规知识,了解法律法规对工作的规范。
参加相关的培训、研讨会等,积极学习相关的知识。
2. 从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出发,学习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法律法规依据。
3. 加强交流学习,与同行、同事交流经验,互相提高。
4. 注重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从自身做起,正确执行工作。
通过以上方法,领导干部可以提高其法治思维水平,妥善应对工作中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2、法治思维能力不足。
法律不可能穷尽社会万象,有些只能做出原则性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具体的事务时,能够准确把握法律的原则和精神,做出合法合理的处置,但在实践中,有的领导干部违背法律原则和法律精神,对某些遵循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可以决策的事项,机械地按法律条文办事,致使决策违背法律的根本目的。
有的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有选择地适用法律,有利于自己的就执行,不利于自己的就不执行,不能做到统筹兼顾,灵活处置。
在一份对县处级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调研问卷中,有55.7%的普通民众认为现在的官员没有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决策和处理问题。
④
3、法律信仰的缺乏。
法律信仰是衡量法治思维是否成熟的标志。
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持续的对法律的认同与信服,是法律得以存在的灵魂。
法律信仰既是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前提,也是法治社会建立的前提。
一个国家要实现法治化,就必须有足够的社会公众尊重、认可和接受法律,没有社会公众的尊重、认可和接受,即没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法律就会丧失稳定性、权威性,犹如一纸空文,法治就会沦为人治。
而法律信仰和法律信心的缺乏直接导致了领导干部在遇到其他压力时,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性不强,遇到外来压力时往往放弃适用法律。
在一份对县处级领导干部法治意识的调研问卷中,有39.5%的被调查者认为“法律不管用”,而其余多数人对实现法治国家寄期望较高,但对当前法制建设实践的评价不高,表现出对法治发展的未来深深的忧虑;还有5.1%的被调查者认为依法办事只是口号,实际工作中坚持不了;15.5%的被调查者表示会迎合领导意图办事。
这说明还有相当部分领导干部尚未建立起对法律的信仰。
⑤
三、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
法治思维是主体对法律现象的理性反映,呈现出一个由低到高的层级特征:第一层次为知法、懂法,即决策者不仅知悉法律,更注重理解法律精神、掌握法律精髓;第二层次表现为守法、用法,即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第三层次表现为信仰法律、充满法治自信,即决策者对法律现象有着独到的价值判断,并在内心深处形成对法律的确信与服从。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必须从三个层次上加强。
1、领导干部首先必须知法、懂法,实现认识的深化。
所谓认识的深化,是指领导干部在对法律现象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自觉、系统的学习,将法律现象上升为内心稳定的法律认识。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必须在知法、懂法的基础上,实现认识的深化。
知法是提高法治思维能力的前提。
领导干部学法、知法要解决好内动力问题。
没有内源力量,学法就会成为空话。
这一内动力来源于领导干部对“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依法行政的时代大趋势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法治正在取代领导行为中的部分政策,法律方法将逐渐成为主要领导方法。
这是趋势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