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17.82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如何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作者:宋秋红来源:《速读·中旬》2016年第08期摘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是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我国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要通过培养法治观念、注重工作实践、加强法制教育和强化干部问责制等途径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关键词:法治方式;干部问责制;公民监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内涵要求。
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高低关系到依法治国战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能否实现。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
”当前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现状距离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距离,探索如何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一、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内涵实现全面依法治国,不仅需要法律制度层面的完善,还需要法治理念方面的培育。
“法治思维是指运用法治理念、法治原则来分析和处理各类问题的逻辑思维方式。
” “法治方式就是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
”[4]法治能力是领导干部把法治变成信仰,并外化为日常行为,运用在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能力。
二、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的必要性总体上看当前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但与当前现实要求还有差距,还存在很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
当前,我国进入深化改革新时期,要取得改革的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提升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提升
面对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趋势,领导干部应当主动提高自身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为国家治理提供可靠的保证。
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提高不仅是道德更高的要求,也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方面,领导干部要突出学习法治理念。
要深入学习研究宪法和法律法规,全面了解和深刻领会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性法治原则和法治理念。
要科学认识法治思维是推动领导干部更好发挥职能作用和助力社会治理的基础性条件,并将一切行政行为都置于法律法规之内。
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
要真正落实法治思维,努力掌握国家和社会运行规律,为发展准备有利的法治环境,重视社会和经济的合法行为,建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探索有效的社会治理模式,健全行政法规和社会治安体系,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体系。
此外,领导干部还要考虑法治所带来的改变,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以法治为背景,加快领导干部道德和素质提升,从而推动改革全面发展将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提升到一个更高水平。
总之,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提升对于推动当今社会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领导干部应当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提高自身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为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养成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是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和解决各种行政事务和社会问题、履行公职职责的重要能力。
为了让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完善法治方式能力,只有从遵法守法做起,进一步加强干部规章制度意识,坚持“以法治原则,以法治意识,以法治方式”的理念,从自身做起,从行政公开做起,积极推进以法治的发展。
首先,要把法治的遵守问题做到心里,从自身做起,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各种法规,正确处理各种行政事务和社会问题,确保各项活动按照法律法规进行。
其次,要把法治的遵守贯彻到每一个岗位,从行政审批行使、依法行政解决问题,从行政信访处理和公共服务贯彻法治,从受理投诉到案件审理等环节,坚持以法治来管理与处理问题,确保法治处理不被超越。
最后,要把法治发展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从党和政府组织制度建设开始,发挥中央、地方党委政府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正确的法治理念下沉到政府、街道和乡村,以市场指导形式调动政府有效行政,将法治建设传承至各地面向社会推进法治。
中国共产党始终贯彻实施“以法治国家,以法治政府,以法治社会,以法治市场”的发展方略。
只有全面贯彻法治思想和法治方式,不断加强法治意识,科学配合法律法规,才能促进公正、公平和正确的司法行政,使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和解决各种行政事务和社会问题、履行公职职责,推动法治社会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领导干部要学会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履职用权本文主要分析了什么是法治、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探讨领导干部如何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履职用权。
标签:法治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重申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些都对领导干部基本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领导干部学会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职用权是当务之急。
一、法治是领导干部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法治是法律发展历史上一个激动人心的概念,承载着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在我国,尽管依法治国早已写入基本国策,但大多数人仍不能准确理解法治的真正含义。
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即“法的统治”,是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
首先,法治的基本特征是“法律至上”。
这是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
在观念上,它意味着法律的权威、地位高于一切,是神圣不可侵犯;在实践上,法律在最高的、终极的意义上具有规制和裁决人们行为的力量。
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其次,法治的核心价值是“保障权利”和“制约权力”。
法治的精髓就在于限制权力、保护权利。
对于权力而言,“法无授权即禁止”;对于权利而言,“法无禁止即自由”。
第一,法治保障个人的财产权、生命权、自由言论权、信仰权等基本权利。
第二,法治制约公权力。
法治就是要制约国家、制约政府、制约掌握权力机关的人。
所以,法治不是治民,而是治权、治官。
第三,法治需要独立的司法。
司法权必须是中立的,不受任何外力的干扰。
法治是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统一体。
法治思维是指执政者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对所遇到或所要处理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形成结论、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与过程,是法治价值在人们头脑的思维形态中形成思维定势,并由此产生指导人们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理论;而法治方式是在法治思维的指导下的行为表现,是法治思维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在执行层面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方法论和行为准则。
如何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法制教育论文-法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党的十八大对领导干部提出了具体的法治要求: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领导干部作为治国理政的主体,是中国特色法治建设的主导者和引领者,更是法治实践的示范者,其是否运用以及如何运用法治方式处理实际问题,将决定我国法治建设的成败,并将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何为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郑成良教授认为法治本身便是一种思维方式,表现为人们自觉地而不是被动地、经常地而不是偶尔地按照法治的理念来思考问题。
蒋传光教授从社会管理的角度,认为法治思维是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是一种社会思维,是一种国家治理的理念、视角和思路。
不可否认法治思维是思维方式的一种,其与德治思维、思维、经济思维等思维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对法律文本本身及法治精神的遵守和尊崇,更在于法治理念在行政公务员心中根深蒂固。
为了更加明确法治思维的含义,有必要将法治与人治、法治思维与法律思维进行区分。
人治传统在我国历史悠久,是与法治相对的治国理政方式,指统治者依据个人意志和个人喜好实施统治和治理行为,其逻辑起点是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存在基础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不平等性。
人治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但前提是统治者、执政者个人品质无限高尚,我们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人治可能取得比法治更好的效果,但仅限于某件事、某些事上,因为人无完人、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一旦某位领袖犯错误、一旦个人认识不再正义,便极有可能造成恶果。
而法治有事先确定下来的规则,不因的改变而改变,不因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促使我们的国家制度更加现代、文明。
法律思维强调严格遵循法律文本思考问题,公职人员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小,有利于防止权力滥用,实现一般正义,但因此难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容易忽视个别正义,与现代行政善治的理念相悖。
同时,若此法是恶法,公职人员仍然严格依恶法思考、依恶法行事,那么实现的只能是形式法治、恶法之治。
学习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心得六篇学习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心得六篇篇一**月26日上午,在县委中心组举行第13次(扩大)理论学习会上,**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学中国法律案例研究中心主任、**省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李友根为全县领导干部作《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专题讲座。
李教授从问题提出、问题背景、工作思路等方面作了精彩阐述,通过学习感受颇深,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我觉得要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立法体制。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来引导,而目前我国的法律体制还不是很完善。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时代的需要我国已经颁布了许多不同的法。
但是,部门法与部门法之间、规章之间、行政权与司法权依然有许多冲突存在。
这让法律变得复杂,于是学习这些法也会变得复杂。
所以,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提高立法质量,使相关法律更加清晰明了,给领导干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会更有利于领导干部来学习法律,从而明确自己的权与责,依法行政,在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法律思维来做价值判断。
2.注重法律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2020**年依法治国的方略基本实现。
而领导干部自身法律素质的提高是最重要的。
当前很多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淡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之风屡禁不止。
这些现象都突显出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方式亟待提高。
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对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培训。
相关部门应当不定期组织对领导干部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并将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水平纳入领导干部的培训后的检测考核体系。
完善领导干部的法律培训体系,通过专家面授和专家网上教学多种方法来加强领导干部的法律学习,从法律理论上对领导干部实行武装,让领导干部将法治思维运用到日常的工作当中,以杜绝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3.提倡外部监督,尊重外部约束。
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培养,除了自身的学习和自身的约束外,还必须有来自于外部的监督。
浅谈如何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2014-10-22 10:37:22 来源:四川法制网作者:先梦洪王其远【大中小】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人人网腾讯微博豆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把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详细描绘法治中国新图景,中国共产党在致力于将“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推进依法治国的意识和能力,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运用“法治思维”是坚持党的依法治国方略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成为各级领导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这意味执政党要依法执政、政府要依法行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在工作的时候也就要做到法律至上。
一、法治与法治思维内涵法治,追根溯源是追求公平、公正、公开。
法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权力与权利的冲突。
这里的权力指的是公权,权利指的是私权。
法治的精髓就在于限制权力、保护权利。
对于权力而言,法无授权即禁止;对于权利而言,法无禁止即自由。
由此可见,法治重在治权、重在治官。
人民政府应该是“对法律的敬畏、对人民的敬重”的政府;政府官员应该是“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的公仆。
这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本质所在。
运用法治思维,是相对于人治思维和权力思维来讲的,主要是指各级领导干部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时,必须时刻牢记人民授权和职权法定的原则,必须严格遵循法律规则和法定程序,必须切实保护人民权利和尊重保障人权,必须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自觉接受监督和承担法律责任。
限制权力,保障权利,既是法治的精髓,也是运用法治思维的核心。
二、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培育法治思维素养,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
(一)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形成法治思维定势。
1、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加强法治建设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大意义,全面理解法治建设与经济建设、法治思维与权力行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权的关系,不断增强法治建设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及法治方式运用能力领导干部是一个国家和组织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法治思维和方式对于国家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及法治方式运用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
下面将从培养法治思维、提高法律素养和运用法治方式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
首先,培养法治思维是提升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基础。
领导干部要树立法治思维,坚持依法执政、依法决策,注重从法治的角度看待和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加强法治教育和研修,培养领导干部的宪法法律意识,使其深刻理解和把握法治原则、法治精神,提高法治思维水平。
同时,要加强法治理念的引领,提倡依法行政、依法执政,在处理问题时充分考虑法治化的方式和途径。
其次,提高法律素养是提升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重要途径。
法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对法律知识储备的提高。
领导干部要不断学习新时代的法律知识,了解新法规和政策,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同时,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利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和纠纷,为社会提供公正、稳定的法治环境。
加强法学研究和法律实务经验的积累,提高对法律文化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领导干部在法治实践中游刃有余。
最后,运用法治方式是提升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落脚点。
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以法治方式来解决问题,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公正。
要注重法治思维的具体运用,坚持依法行政,推动依法治国。
在政策制定和决策实施中,要充分考虑法律的适用性和适当性,确保决策符合法律法规,遵循正义和公平原则。
同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法律资源,及时组织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法治服务。
综上所述,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及法治方式运用能力,有助于加强国家治理的法治化进程,推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领导干部要树立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养,善于运用法治方式,为全面建设法治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通过不断培养法治思维、提升法律素养和运用法治方式,我们相信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将不断提升,为国家的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经验法则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法律事实的认定上,作为证据规则中的证明标准如“排除合理怀疑”或者“高度盖然性”,都只是一个抽象的标准,它依靠法律专业人士的判断。
法律专业人士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其经验,这种经验来源于对各种社会关系的认识。
正如西谚所云:法律不是逻辑,而是经验。
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提高法治思维,可以从培养经验法则入手。
法律专业人员判断证据、认定事实的经验被称为经验法则。
“经验法则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中通过对外界普遍现象与通常规律的一种理性认识。
司法审判上的经验法则是社会日常经验法则的一个必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法官常常根据自身的学识、亲身生活体验或被公众所普遍认知与接受的那些公理经验作为法律逻辑的一种推理定式”。
领导干部自身的学识、亲身生活体验往往随个人经历的变化而富有弹性,但经验法则作为法治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应如何发挥作用?笔者认为,领导干部把握运用这些变化、发展、富有弹性的经验时,应当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从认清和培养经验法则入手,不断提高法治思维能力。
一、法治思维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是对世界存在方式的理论阐释,冷静地建立并检验有关世界如何运行的各种理论。
爱因斯坦说过:“全部科学不过是日常思考的精练而已”。
科学理性是近代科学的核心。
孔德认为人类进化的规律是从迷信的宗教发展到形而上的哲学(思辨哲学),最后发展到科学理性。
近代的科学理性突出表现为工具理性,科学研究排斥任何精神价值的参与,仅是纯物质分析。
韦伯曾大胆预言“现代的法官是自动售货机,投进去的是诉状和诉讼费,吐出来的是判决和法典上抄下来的理由”。
但其思想在现代已被主流抛弃。
人们认为,法律专业人士对事实的认定绝不等同于解一道数学题或做物理实验。
法律专业人士凭经验判断法律事实不是一个科学活动,它是正常人的经验及常识层面上的判断,难以通过验算或重复实验来证明谁对谁错。
现代科学活动已不是单纯的技术分析,随着现代科学理性的进步。
试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建设法治国家[论文摘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十八大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是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新阐述。
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
[论文关键词]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这是首次在党的报告中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阐述、新要求。
早在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中就要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从国务院发布的意见到党的报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提出表明了决策层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立场,表达了决策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诠释,同时也是对中国是否坚持走法治道路以及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的明确回应。
一、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内涵究竟什么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按照法学专家的解释,所谓“法治思维”,是指执政者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对所遇到或所要处理的改革、发展、纠纷、维稳等各种相应问题以及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形成结论、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与过程。
而“法治方式”则是指执政者在法治理念以及法治精神的指引下通过制定、执行法律、法规、规章,运用法律创制的制度、机制、设施、程序处理各种改革、发展、纠纷、维稳等社会问题,解决各种社会矛盾、争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方式、方法。
由此可见,法治思维强调的是一种法治理念。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
”法治思维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等对于中国的重要性,突出党对法治的理念态度,规则意识,这是在思想层面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摘要]建设法治国家,需切实提高各级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文章以此为出发点,阐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的涵义及内在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提高其运用“法治方式”的能力。
[关键词]法治;法治思维;法治方式面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急剧转型所伴随出现的种种社会矛盾,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这一全新论述的提出,将对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行为准则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并使其发生深刻变化。
一、法治、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一)法治西方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应当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良好的法律。
”[1]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是与“人治”相对立的,其基本意义是依法办事,强调法律应该得到普遍的服从和遵守。
”可见,法治大致包括这样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有完备且良好的法律制度,即法制。
法制是法治的前提,但法治不是法制的必然。
其二,法律制度要得到普遍地服从和遵守,这就要求法治除了要具备完备且良好的法律制度外,还要有与法律制度相配套的法律运行机制,公权力受到制约,并且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可以说,法治是一个动态概念,它既包括法律制度,又包含着法治精神指引下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一系列法律实践活动。
(二)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思维”是人类借助语言,运用知识,通过一定的逻辑程序,以达成认识和实践的活动。
人们通过思维,形成观念,获得认识,养成精神,最终体现为行动方式。
[2]因此,对于法治的认知和实践活动,可称之为“法治思维”,而在这种法治思维指导下的行动方式,即为“法治方式”。
领导负责人,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在今天这个法制社会,只有具备较强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才能在领导工作中游刃有余、应对各种挑战。
下面,我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来对这一主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便你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法治思维的重要性1.了解什么是法治思维在领导负责人工作中,法治思维是指在处理各类事务时,首先要依法行事,遵循法律规定,不擅自扩权、滥用职权。
要树立法制观念,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
2.法治思维对领导负责人的意义具备法治思维的领导负责人能够在工作中避免违法行为,确保自己的行为合法合规。
也能够引导下属树立法制观念,维护组织和社会的法律和秩序。
二、法治能力的提升1.法治能力的内涵法治能力包括法律意识、法律知识、法律运用能力等方面。
领导负责人若想要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就需要具备较强的法治能力。
2.提升法治能力的途径a.学习法律知识,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做到心中有法、手中有法。
b.注重培养自身的法治意识,不断加强法律修养,注重法治思维的培养。
c.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通过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分析和处理,不断提升自己的法治能力。
三、对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的个人理解在我看来,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是领导负责人必备的素质。
只有树立正确的法治思维,才能在工作中不走偏,确保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避免走入法律的红线之外。
而且,具备较强的法治能力,在工作中才能游刃有余、运筹帷幄,更好地推动组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总结与回顾通过深度和广度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领导负责人若想要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就必须具备较强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
只有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不断加强法治知识的学习和法治意识的培养,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法律,为组织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我看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负责人,就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让法治观念深深扎根于心,让法治能力成为自己的利剑,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初探[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这一论述的提出,对于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新形势下应提高领导干部向“法治”思维转变,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律的实效性,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理念;法律自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这一论述的提出,对于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更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高度,提出了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决策的新思路。
近年来社会上发生的一些违法征收土地、违法拆除建筑物,任意侵犯公民正当权利事件,折射出个别领导干部法治意识较为淡薄,这势必影响党的执政水平,影响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落实,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
新形势下如何提高领导干部向“法治”思维转变,关键在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律的实效性,做到学以致用。
一、以法治宣传教育为先导,增强法治理念领导干部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素养,增强了法治理念,才能在履行自身职责的过程当中不断提高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从而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需要。
通过普及法律知识,使领导干部提升其法律素养,增强领导干部正能量,进而使领导干部形成法律信仰,增强法治理念。
法治宣传教育以法治基本理论为主要内容,涉及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法治社会建设、法治国家建设等方面。
让领导干部切实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的理念精髓,切实领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离不开法治思维,依法行政离不开法治思维。
以此增强领导干部内心的法律信仰、法律自信,最终在领导干部内心深处形成法治理念。
法治理念的最终形成对于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养成、法治方式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群众利益为中心,责任与监督并重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在进行重大决策时没有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行政权干预决策的问题比较突出,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有的领导干部遇到应该由法律调整的问题,却运用非法律手段解决,如用行政手段干预来解决问题;有的领导干部对法律不熟悉、不了解执法程序,不能严格依法执法。
提高基层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思考摘要:在党的十五大当中,做出了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决定,自此,我们党和国家将推进依法治国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并在各项工作当中秉持法治思维,从而使各项工作能够有效地步入法治化的轨道,将建设法治中国的战略目标一点一点落到实处。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基层党员干部需要进一步增强他们运用法治思想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本文对增强基层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作出了深刻的反思考。
关键词: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能力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进而开始从追求物质上的富足转变为追求精神上的丰盈。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也开始遭到腐蚀,由于他们自身的法治意识不够强,从而在面对利益诱惑的时候,时常会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徇私枉法的情况,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危害到党和国家的形象和威望,不利于法治社会的全面建设。
一、基层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运用能力存在的问题1.尊法观念不强要想做到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就必须要保证更多的人尊重法律、崇尚法律并敬畏法律。
理想中的法治国家,应当是让每个人都能够对法律有着足够的敬畏之心,并将法律作为最高的信仰以及自身的最高行为准则。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多数党员干部的法治观念以及依法办事的能力都在不断提升。
不过,仍然有不少基层党员干部的法治观念比较淡漠,缺乏对法律应有的敬畏之心,而是抱着比较严重的特权观念与人治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官贵民轻、重治民轻治官、重管理轻服务的问题,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依法治国政策的实施以及法治国家的建设。
2.学法主动性不高俗话说“学到老,活到老”,党员干部要想将依法治国的政策落实到自身的工作当中,就必须要对法律有足够的了解,要不断地学习法律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
但是在实际状况当中,很多基层干部却对学习法律知识的主动性不高、积极性不强。
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
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能力【摘要】十八大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这表明,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文章分析了我国当前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问题能力现状,并从加强法治教育培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问题的自觉性,改善法治环境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环境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五部分,用一个专题,以较大篇幅论述了依法治国方略。
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执政党报告中首次出现,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到如此高度,这说明,虽然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建设已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社会矛盾亟待化解,法治建设任务任重道远。
而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法治建设进程。
一、深刻理解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内涵2010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的提法则更进一步,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法治思维”是思想层面的要求。
指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法律规范、原则、精神和逻辑对所遇到和要处理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做出结论的思想认识过程。
法治思维强调思想转变,要求领导干部在行使国家公权力时,无论是在决策、执行和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的解决过程中,要做到权力行使的目的、权限、内容、手段、程序合法。
“法治方式”是法治思维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是指领导干部通过制定、执行法律、法规、规章,运用法律创制的制度、机制、程序处理各种经济社会问题,解决各种社会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方法。
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论文
摘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新时期,领导干部只有充分具备了法治思维和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才能依法履职、依法决策,才能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才能真正做到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
一、法治与法治思维内涵
法治,简言之,就是依法而治,即管理国家、治理社会主要依靠法律这种普遍、稳定、明确的规范和规则,而不是法律之外的某些习惯和办法,更不是个人包括领导者的意志和看法。
强调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推动工作和事业发展时,根据法律规则认识和解决问题。
其中,法治思维是指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则、精神和逻辑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的思想认识活动或思想认识过程;法治方式是指在法治思维的基础上,按照法律规定和法律程序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和工作方式。
在依法治国被确立为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成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背景下,领导干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必须切实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树立遇到问题找法的思维方式,养成解决问题用法的工作方式。
二、领导干部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践中,一些干部虽然认识到法治思维对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深远意义,但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
的问题。
1.官本位特权思想严重,法治思维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缺乏民主法治的历史传统,封建集权主义和人治的残余仍然存在,因而,有的领导干部存在着官本位的特权观念,行使权力处理问题时,不是依法办事、依法行政,而是摆威风,耍特权,出现以法治民,以权压法、以情轻法的种种现象。
2.缺乏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法治思维能力。
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特别是信息时代和网络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维权意识和社会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对法治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有的领导干部依然习惯于依靠权力发号施令的传统领导模式,在市场经济管理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职责定位不清,与民争利,引发民怨。
有的领导干部由于缺乏法治思维能力,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本领恐慌,能力危机,进行社会管理和经济管理时,前后受阻,左右为难,被动应对。
三、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能力的路径选择
从社会实践看,仅仅依靠领导干部自身努力学习运用法律知识,从而全面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是不现实的。
还必须存在一个有利于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的制度运行机制和法治环境。
因此,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法治思维理念。
一是要养成运用法治思维的习惯。
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理念,使其认识到什么是法治思维,为什么要运用法治思维,怎样运用法治思维,使“合不合法,合
不合程序”成为领导干部的常用语,使法治思维成为领导干部自发的一种心理需求,养成依法履职、依规办事的习惯。
二是要重视法治思维的实践运用。
在遇到权力与权利冲突、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时,要牢固树立民本意识,主动运用权利本位、正当程序等法治理念和法律原则处理问题,坚持依法办事,减少官民对抗,树立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三是要把握多种思维方式的合理运用。
正确处理好政治思维、经济思维、道德思维与法治思维的相互关系,使决策既合法合规、又合情合理。
五是要提升法治思维的能力。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提升,首先在于法律知识水平的提高。
要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方法,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建立健全学法的长效机制。
在学习形式上,要通过法制讲座形式,通过举办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专题研讨班,定期组织领导干部参加专门法律知识轮训和新法律法规专题培训。
在学习内容上,既要学习宪法、通用法律知识以及与履行职责相关的法律知识,又要重视法律原则、法治精神等法治思维能力方面的学习培养。
2.努力克服人治思维。
与法治思维相对应的是人治思维,人治是以道德制度去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产生社会秩序,具有强烈的主观随意性;而法治则具有客观上的普适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反对人治思维,就是要反对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
实事也一再证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根本,偏离法治轨道的维稳,只能越维越不稳,法治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3.考核依法履职水平。
要像考核经济指标一样,把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纳入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要通过鼓励、奖励、晋职、晋级等激励机制,引导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重视提拔使用法治思维意识强、善于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要按照有权就有责、滥权应担责、侵权要赔偿的要求,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对那些不依法办事的领导干部要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对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权益带来重大损失,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领导干部,要严格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大力开展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全民族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法治德育的宣传教育活动。
一个国家即使有了比较健全、完善的法律和制度,如果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淡薄,再好的法律和制度也会因为得不到遵守而成为一纸空文。
因此,在坚持抓好立法、司法、执法工作的同时,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法治宣传教育,开展全民普法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和法治方式,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结语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新时期,领导干部只有充分具备了法治思维和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才能依法履职、依法决策,才能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才能真正做到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
保障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