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曙光
- 格式:ppt
- 大小:3.06 MB
- 文档页数:48
九年级历史(下)第一二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二月革命表述不正确的是()A.结束了沙皇专制统治 B.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之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立局面 D.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列宁曾用“改良主义的方法”解决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发展问题。
这里“改良主义的方法”是指A.工业化政策B.农业集体化政策C.新经济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1918年列宁曾说:“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为改正这一“错误”,苏联开始实行()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农业集体化政策C. 新经济政策D. 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4.20世纪30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写的国名应该是A. 沙皇俄国B. 苏维埃俄国C.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D. 俄罗斯5.俄国十月革命被称为“新时代的曙光”,是因为这次革命()A、使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使俄国成为工业强国D、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6.“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这里的炮声来自于()A、斯莫尔尼宫B、莫斯科C、凡尔赛宫D、冬宫7.电影《我的1919》描述了20世纪初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参加1919年巴黎和会的种种经历。
你知道他和哪一个条约有关吗()A.《凡尔赛和约》B.《四国条约》C.《五国条约》D.《九国公约》8.在《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的内容是()A.德国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给法国B.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C.德国海外殖民地被英美等国瓜分D.禁止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9.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他所说的“新秩序”是指()A.两极格局B.华盛顿体系C.凡尔赛体系D.多极化格局10.有位西方学者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描述为“从和平走向战争”,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经济危机的爆发、持续B.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C.成立国联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和瓦解11.帝国主义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的主要目的是()A.瓜分德国B.重建和平C.调解战胜国间的矛盾D.重新分割世界12.下列哪一个国家虽然对《凡尔赛和约》严重不满,但是却迫不得已在上面签了字()A.英国B.美国C.德国D.中国13.下列属于1929——1933年的常用语是()A.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法西斯B.经济危机、苏维埃政府、联合国C.国家干预经济、法西斯、国民公约D.苏维埃政府、法西斯、原子弹14.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1933年的美国人,当年你最关注的问题是()A.总统选举的结果B.反法西斯斗争C.经济改革D.废除奴隶制度15.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金融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开始席卷全球,世界经济开始全面衰退。
第4课时新时代的曙光|中考真题在线|1.[2015·河北]它标志着中国人,至少是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意识的觉醒,是1840年以来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第一次全身心地投入,由此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即中国的政治已不再限于职业政治家范围,而扩大到了知识分子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层面。
“它”是(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2.[2013·河北]一首纪念某重大历史事件的诗歌写道:“神舟昏暗虎狼凶,捍卫国家意志雄。
学子斗争惊列寇,豪杰攻打震华庭。
反封反帝风云涌,休课休劳波浪凶。
□□□□值赞颂,优良传统要扬承。
”下列选项适合填在空格处的是( )A.五四精神B.长征精神C.国共合作D.抗美援朝3.[2014·河北改编]从下图能够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集中在城市B.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遍布全国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中国共产党已是公开的革命政党|课时提分练习|1.[2018·衢州] 1926年胡适在英国进行了三次演讲。
英方为胡适做广告时使用了“中国文艺复兴之父”来推介。
英方所称的“中国文艺复兴”是指( )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三大改造2.[原创题]右图杂志的发表( )A.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B.开启中国政治近代化阀门C.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D.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3.[2018·石家庄一模]“常有人说:白话文的局面是胡适、陈独秀一班人闹出来的。
其实这是我们的不虞之誉。
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
适之等若在三十年前提倡白话文,只需章行严一篇文章便驳得烟消灰灭。
”材料认为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B.胡适、陈独秀的推动C.白话文的自身价值D.制度和环境的根本变化4.[2018·金华]“人类精神和文化至少已经经历两次伟大的觉醒,第一次在公元前800年—前200年之间……第二次以启蒙运动为标志,首先发生在18世纪的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地传播开来。
⼈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课课堂笔记总结⼈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课课堂笔记总结⼀.新时代的曙光1.⼆⽉⾰命(1)时间:1917年3⽉(2)结果:①推翻了沙皇专政统治②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利③俄国建⽴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与⼆⽉⾰命中建⽴的⼯⼈⼠兵代表苏维埃同时存在2.⼗⽉⾰命(1)背景:国内外的反动势⼒联合起来,企图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2)爆发原因:①⼆⽉⾰命后,临时政府继续实⾏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②第⼀次世界⼤战的影响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针政策④俄国⼯⼈阶级的⼒量⽐较集中(3)爆发时间:1917年11⽉17⽇晚9时45分(4)爆发地点: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5)性质:⽆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命(6)结果:推翻临时政府,建⽴⼯⼈⼠兵苏维埃政府-----⼈民委员会(7)胜利后措施:①建⽴新型的⽆产阶级政权②将银⾏、铁路和⼤⼯业企业收归国有③颁布《⼟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④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次世界⼤战⼆.⼗⽉⾰命的历史意义1.国际意义(1)是⼈类历史上第⼀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命(2)世界上第⼀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3)⼗⽉⾰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4)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5)⿎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的解放⽃争2.国内意义: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三.例题1.观察图画,回答问题(1)这幅漫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分析这幅漫画的含义。
2.“⼗⽉⾰命⼀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泽东”说明了什么?答案:1.(1)⼗⽉⾰命胜利(2)⼗⽉⾰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的解放⽃争。
2.⽑泽东肯定了⼗⽉⾰命的胜利。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单元知识网络新代的曙光一、新文化运动1. 开始: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2. 阵地:北京大学,《新青年》3.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4. 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5. 旗帜: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6. 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二、五四运动1.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2. 时间、地点:前期——1919年5月4日至6月3日,北京;后期——1919年6月5日,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3.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4.意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三、中国共产党诞生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⑴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传播⑵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⑷标志: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①主要内容:通过党纲、中心工作、成立领导机构②意义: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 中共二大:制定党的最低纲领3. 工人运动高涨:京汉铁路大罢工【基础知识梳理】一、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各个事件的探索阶级不同。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探索活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探索活动。
知识点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主要代表人物: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3.戊戌变法——《时务报》《国闻报》;辛亥革命——《民报》;新文化运动——《新青年》知识点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⑴道德: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⑵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陈独秀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⑶文学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一、新时代的曙光──十月革命1.背景(1)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
(2)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临时政府掌握实权。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3)1917年4月,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国,受到广大工人和士兵的欢迎。
2.经过(1)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2)爆发:1917年11月6日(俄历十月,故称为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3)胜利: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与巩固(1)建立: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2)巩固措施①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②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③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3)结果:1917年至1920年,苏俄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暴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4.十月革命的特点①它打破了资本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单独取得革命的胜利。
②它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各地的革命道路。
③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从而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促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
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列宁的探索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2.探索: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时层级训练测控导航知识点题号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2、3、4、7、8、15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5、6、7、9、10、11、12、13、14、15义1。
D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它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
2。
B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它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1917年《新青年》杂志社迁往北京,《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3.D 从1915年起,陈独秀等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之一,倡导了新文化运动。
4.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
5。
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有关知识的识记.鲁迅的《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6。
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故选D。
7。
(1)错误:1916年,改正:1915年.(2)错误:“自强"和“求富”,改正:“民主”和“科学".(3)错误:《民报》,改正《新青年》。
【能力提升练】8。
B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
9.A 此题旨在考查中国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不同时期提出的不同口号。
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经过了三个阶段四个事件,第一阶段学西方技术——洋务运动,第二阶段学西方制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阶段学西方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自强、求富分别是洋务运动前期和后期的口号,变法维新是戊戌变法中维新派的救国主张,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中革命派的主张,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旗帜(或口号)。
10。
B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胡适的诗《希望》是用白话文所写的一篇诗歌,这是新文化运动在文学领域掀起的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内容.11.C 根据所学分析题干“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可知,李大钊提倡民主,反对专制.12。
改革开放现代诗
一、
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曙光,
春风化雨,照亮人间。
百姓欢欣,心中充满希望,
梦想实现,让我们共同前行。
二、
改革开放,撑起了中国梦,
砥砺前行,勇攀高峰。
伟大祖国,腾飞在世界之巅,
人民幸福,是最美的风景线。
三、
改革开放,铸就新时代华章,
创新发展,引领未来方向。
科技强国,让我们更加自信,
追求卓越,让世界为之震惊。
四、
改革开放,赋予了我们力量,
奋斗拼搏,在路上不停歇。
人民至上,为民造福是我们的宗旨,共创美好未来是我们的使命。
五、
改革开放,让我们从容面对挑战,勇往直前,在路上不迷茫。
生命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盛开,
祖国母亲,在每个人心中永存。
六、
改革开放,孕育着无数英雄豪杰,奉献拼搏,在岗位上默默耕耘。
伟大事业,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共同建设,让我们心手相连。
七、
改革开放,让我们拥有了新的生活,自由开放,在这片土地上流淌。
文化繁荣,艺术之花在这里绽放,人民幸福,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八、
改革开放,让我们拥有了新的思想,勇敢创新,在这片土地上飞翔。
自信前行,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携手同行,让我们共同进步。
九、
改革开放,是一条不断向前的路,脚踏实地,在这片土地上奋斗。
信仰坚定,为了祖国母亲而战斗,胜利属于我们,未来在我们手中。
十、
改革开放,是一种充满生机的力量,追求卓越,在这片土地上闪耀。
梦想成真,在每个人心中点燃希望,共创辉煌,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