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社会化设备维修的实践与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342.98 KB
- 文档页数:4
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摘要:设备管理是企业系统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设备管理工作,保证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是企业管理工作中一项基础性工作。
建立有效的维修模式既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也是降低维修成本和提高设备质量的重要保障,对保证企业增加产量、确保产品质量、产品更新换代和降低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针对创新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具体的创新措施。
关键词:设备管理;维修模式;探索;实践一、设备管理的内涵设备管理是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综合效率,应用一系列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从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使用、保养、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科学管理。
二、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创新探索必要性(一)设备管理维护是保持设备长期处于良好状态的重要手段,是企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必须对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进行创新。
(二)设备使用时自身的损耗,加上人为因素造成的损耗,例如松动干摩擦、腐蚀等,这些机械设备中的隐患,使得设备效率降低,产生安全问题。
因此,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三)机械设备维修不断走向市场化,设备维修走进市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设备维修队伍如何按市场经济运行,怎样改变计划经济时期的设备管理模式与机制也需要研究和实践。
(四)创新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保养工作,及时处理随时发生的各种问题,改善设备的运行条件,能够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安全系数,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当前设备管理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一)在新体制、新机制的建立过程中,部分企业设备管理体系受到冲击,少数企业弱化甚至取消了设备管理部门,削减了设备管理人员,影响了生产,设备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二)部分企业设备管理职责不清,各项制度执行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管理部门职能间的衔接也不清晰,导致设备管理滑坡。
设备管理和维修体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设备管理是企业系统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果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建立有效的维修模式既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也是降低维修成本和提高设备质量的重要保障,对保证企业增加产量、确保产品质量、产品更新换代和降低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设备管理;维修体系设备管理的定义设备管理是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综合效率,应用一系列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从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使用、保养、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科学管理。
设备管理的现状及不足当下大部分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多围绕固定资产管理,新购设备开箱验收监督、资料收集、备品备件清点登记、吊装搬运、出入手续办理,组织验收审批,编制完善固定资产新增、报废、转移等台账及委外维修工作开展,其他从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安装、使用至保养、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均由设备具体使用单位完成,与设备管理部门脱离。
设备管理工作模式为分散式结合管理,实践证明,不利于设备管理工作的整体开展。
随着企业设备不断朝着大型化、复杂化、高精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设备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大。
传统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已经落伍。
企业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逐步由预防维修、在线检修替代事后维修,这就要求能够提早发现设备运行的隐患,对隐患及时整改,对故障进行预测分析。
加强全程设备管理充分发挥设备作用a加强设备购置选型管理,努力化解设备投资风险。
在购置新设备时,要立足生产需要,从技术性能、市场应用质量、工艺配套、运行费用、能耗和技术支持等方面,认真组织技术、管理、使用部门及外部专家进行经济评价和技术论证,比照行业内标杆企业特别是国外同行目前设备使用型号规格进行选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避免走弯路,努力从源头把好质量关。
b组织实施设备投资效益跟踪评价制管理,对已投入生产的设备,条件允许下尽可能努力开发免费试用设备,进行综合经济技术指标的跟踪管理,实事求是反映设备的生产运行状况,加强供货方质量评价机制管理,为后续集中采购、规模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专业化维修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与实践摘要:介绍武汉钢铁公司设备维修中心实施专业化维修,提升维修能力和技术水平,建立与公司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维修队伍的实践与经验、关键词:设备维修,专业化,管理,实践一、前言2001年8月,武汉钢铁公司在“债转股”的改革过程中,为进一步精干主体、提高钢铁主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设备维修费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司整体效益,将8个主体厂的设备维修人员集中,组建了设备维修中心。
四年多来设备维修中心坚持“围绕主体、诚信服务、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企业经营理念,在确保职工队伍和各主体厂设备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发挥专业人力资源、专业技术、专业管理的优势,不断提高维修服务水平;积极探索维修保产模式,在设备维修专业与钢铁主业之间,建立符合公司保产实际需要的协作运行机制;提升保产能力和实力,建立一支与公司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维修队伍,取得明显成效。
二、建立维修保产实效评价机制设备维修中心维修保产的收费方式为:与产量挂钩为主、与主要设备运行指标和经济消耗指标、保产工作质量挂钩为辅在中心内部将与公司的经济合同条款转变为经济责任制考核条款,将职工的收人与“保产实效”直接挂钩,即根据主体厂当月产量、主要设备运行指标和经济消耗指标完成情况,结合专业管理工作评价,核定职工收人。
这一措施,促进了职工保产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保产责任感;促使维修人员以主体厂需要为己任,以保证主体厂生产经营和设备指标创优为目标;进一步明确中心的保产责任、工作目标和任务等中心与公司在完善保产协议的同时,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开创了公司维修保产新模式三、发挥专业集中优势一是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在维修保产工作,当有大型检修、年修任务时,往往人员紧张、劳动力不够为改变这种现状,中心实行“维修分散负责、检修集中承包”的方式即日常维修保产由各维修车间分工负责,当主体厂进行年修、设备大修时,集中维修力量承担检修项目,特别是主体厂原需外委的项目,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设备维修费用同时,中心在保证8个主体厂生产稳定的前提下,在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充分优化内部人力资源,主动介人并承担公司新上项目(二热轧、炼铁6#高炉、三炼钢等)的调试保产工作二是发挥专业技术优势。
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一、创新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设备的种类和复杂性也日益增加,对设备维修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主要以人工经验为依据,存在以下问题:1.有效性不高:传统维修管理模式主要依靠维修人员的经验和判断,容易产生主观偏差,导致维修效果不佳。
2.资源浪费:传统维修管理模式中,往往会预留大量备件和人员,以备不时之需,这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3.不具备预知性:传统维修管理模式往往只能在设备出现故障后才能进行维修,很难提前预知故障的发生,导致了生产过程的中断和延误。
因此,我们需要创新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维修效率和准确度,降低企业的维修成本。
二、创新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实践:1.数据驱动的维修管理:传统的维修管理主要依靠人工的经验和判断,容易产生主观偏差。
而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通过采集设备运行数据和故障信息,应用数据分析算法来实现维修过程的智能化和优化。
例如,可以通过设备传感器采集设备的工作状态和运行数据,建立设备的健康模型,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数据,可以准确预测设备的故障发生时间和位置,提前进行维修和替换,避免了不必要的停机时间和损失。
2.预防性维修和保养:传统维修管理模式一般是在设备故障出现后进行维修,这往往会导致生产中断和延误。
为了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可以采用预防性维修和保养的策略,通过定期的设备检查、保养和维修,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故障,防止故障的发生,提高设备的可用率和工作效率。
3.外包和合作:传统维修管理模式需要企业自行负责维修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这既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也限制了维修人员的专业能力。
与此相反,外包和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市场上的资源和专业维修公司的专业能力,提高维修管理的效率和准确度。
企业可以与专业的设备维修公司合作,将维修工作外包给专业的维修人员,以减轻企业的负担和风险。
4.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设备维修管理的全面化和集约化。
农 机 管 理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8期摘要:维修能力的提升是当前农机化工作的薄弱环节。
介绍了江苏省太仓市近几年农机维修行业的状况,分析了该市“政府购买农机维修服务”的利弊,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更好地提升全市农机维修服务能力,提供了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农机维修;社会化服务;实践与思考0 引言农机维修是恢复农机工作状态和工作能力的技术性服务活动,维修能力的提升是农机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农机化工作的薄弱环节。
近几年来,江苏省市农机系统加强农机维修人才队伍和维修网点建设,各地农机维修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与当前农机化高速发展的现状依然不相匹配。
1 太仓市农机维修行业状况近几年,太仓市在国家购置补贴等政策的引领刺激下,基层农业合作组织(农机合作社)与机手购机热情高涨,大马力带空调驾驶室的联合收割机等各类新型适用农机具先后大量进入太仓市。
截至2018年,太仓市农机总动力20.94万KW,拥有大中型拖拉机903台,乘坐式插秧机557台,联合收割机457台,产地烘干机198台等,使太仓市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农机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94%。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机务管理薄弱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由于农机的所有者多为集体,普遍存在“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许多耗费重金购买的先进农机,作业结束之后就被“丢”在一边,缺乏应有的保养。
先进农机与放松管理现象的存在,不仅对修理工维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增加了全市农机维修保养的工作量。
2018年时,全市在运作的维修点仅有3个,属于农机经销商经营维修模式,农机维修点由于维修时间短,收费低、效益差,导致维修场地小、设备陈旧、维修人员少且人员老化、维修能力不强、维修积极性差。
农机维修市场存在“维修难,难维修”的现象。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一方面太仓市农委与财政局联合发文,从2016年10月起,每年拨付50万元专项资金,以(公开招标)政府购买农机维修服务的方式,为全市范围内由村合作农场、农机合作社统一管理的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开展忙前检修、忙中抢修,忙后保养工作。
设备维护管理实践与探索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变得越来越依赖各种设备,而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管理则是保障生产和生活畅通无阻的关键因素。
为此,各行各业都需要对设备的维护管理进行全面深入的实践与探索,以保证设备的高效运行,提高生产效益及人们的生活品质。
一、设备维护管理的现状设备维护管理是一个很庞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多个维度。
一些大型企业为了保障产品的品质,把设备维护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部门,专门建议了技术实力强、拥有完善设备维护管理体系的专业团队。
但在有些中小型企业中,设备维护管理常常被忽视,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只能采取临时性的应急维修,很难形成长远的、稳定的管理机制。
同时,现阶段设备维护管理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化建设不足。
许多企业对设备维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缺少强大的数据分析和监控管理平台,无法实现对设备状态和运行情况的精准、全面的掌控。
2.维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行业技术人才的短缺和市场竞争的激烈,一些企业在技术人员的招聘和培养中投入不足,导致设备维修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技术水平不高。
3.预防性维护不完善。
很多企业在设备维护管理上只能采取“出了问题了再修”这种被动应对的方式,忽略了对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无法有效防止故障的发生,应对维修成本高、时间长的问题。
二、设备维护管理实践与探索针对设备维护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许多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尝试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模式,以期提高设备的可用率,降低设备故障率,增加企业利润空间。
1.信息化设备管理。
各企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了设备运行情况和维护记录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化管理。
通过对数据分析,能够及时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提前维护降低设备故障率。
2.专业维修团队建设。
针对维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各企业纷纷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技能和工作质量,构建高素质、专业化的维修团队,为设备的维护管理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数控机床社会化维修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在当前科技与经济水平蓬勃飞速发展的驱动下,数控机床在现代各工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频繁,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巨大,然而数控机床的维修问题也随之成为现代企业急待解决的新问题。
由于数控机床本身的特殊性,数控机床是集电子、机械、传感、计算机和检测等为一体化的机电产品,对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非常高,这也导致了数控机床的维修难度相当大。
因此,探索与实践数控机床社会化维修模式是很有必要的,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阐述了数控机床的维修的现状,接着分析了社会化维修模式的探索意义,最后着重探索了数控机床社会化维修模式。
关键词:数控机床;社会化;维修模式;探索1新时期数控机床维修的现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与数控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一种以高精度、高效率为特点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数控机床逐渐取代了传统机床成为现代各工业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
尽管数控机床是集电子、机械、传感、计算机和检测等为一体化的机电产品,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现代企业的加工效率和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大大加强了数控机床维修的难度。
新时期数控机床维修的现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控机床维修对各方面专业知识和维修技术的要求非常高,目前专业的数控机床维修技术人员非常缺乏。
数控机床是一种涉及到很多不同专业的科技含量高的复杂设备,即数控机床是一种科技综合体,数控机床维修时需要对故障进行整体分析,则要求数控机床维修技术人员掌握各种不同的专业知识,但是目前而言,这种各种技能于一身的专业全才在整个工业行业是非常匮乏的。
(2)数控机床维修所需的配件紧缺。
目前数控机床生产厂家提供的售后服务机构以及技术规范并不完善,数控机床维修不同于传统的机床,并不能轻易在市场中获取数控机床维修所需的配件,即便可以获取,也只能去数控机床原生产厂家那里获取,并且配件非常昂贵,对现代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3)数控机床维修工作流程混乱无序、不规范,一般耗费时间较长,严重影响了现代企业的加工效率和经济效益,并且极不利于我国数控机床的快速发展。
编者按:设备是现代生产企业生产正常运行的重要载体,其维修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速度。
因此,如何满足企业内部降低成本、外部谋求发展的要求,是我国设备维修管理的一个重大课题。
作为资产密集型企业,油田的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分布环境复杂,对设备维修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很高,特别是在装备了大量数字化新设备之后,给设备维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设备维修模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期专题介绍了长庆油田在设备维修市场化进程中的种种举措、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以及其设备维修供应商在合作过程中的创新发展,希望正进行或准备进行设备维修市场化的企业能够从中有所借鉴。
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策划吴建卿)长庆油田设备维修市场化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郑生宏李开连邓忠义陈莉蓉得益于近10年设备维修市场化的实践与探索,长庆油田走出了一条国有大型企业工业化服务之路。
本文主要介绍了长庆油田设备维修市场化的经验与做法,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油田设备维修市场化的由来长庆油田分布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油气生产区域高度分散。
1970年开始油田开发会战,当时区域社会经济落后、社会保障服务功能缺失,油田办社会的局面随之形成。
进入21世纪以来,长庆油田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成为中国石油近10年来油气增储上产最快的油田。
同时,随着油气田大规模的开发和建设西部大庆步伐的加快,油气生产规模和核心业务不断扩大,为市场化设备维修体制和维修策略的建立、发展、转变提供了可能性和广阔空间:一是社会经济基础发生了巨大变化,矿区老少边穷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强大,社会化设备维修保障能力越来越强;二是随着长庆油田“2013年实现油气当量5000万吨”建成西部大庆的进程,长庆油田要控制用工总量,设备维修市场化成为必然选择;三是大量集成化、数字化和标准化设备的引进和应用,传统维修体制的根基开始发生动摇,油田实现了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规模型的转变;四是油田原有的设备维修人员不能满足全部设备维修工作的需求,又不可能全面、重新培养、配备高端设备的维修人员,于是借鉴苏里格气田市场化开发管理经验,将设备维修业务逐渐委外给专业化设备维修服务商,以降低维修成本;五是油田从管理思想上正在由经验型管理向现代技术诊断型转变、维修策略上由事后维修向预防性维修转变,在整体的维修策略上开始进入计划、预知和主动维护并存的时期,维修策略的转变对人员素质和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现代设备维修工装、工艺和检测手段的要求和依赖性越来越强,所以必须从制度上完善和适应这种转变。
设备维修的创新与实践探讨设备维修一直以来都是各个行业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对于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技术和设备类型的日新月异,传统的设备维修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为了在设备维修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并提升维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创新与实践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设备维修的创新方式1. 技术应用的创新现代科技的发展为设备维修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借助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从而提前预防和解决问题。
同时,人工智能的应用也为故障诊断和维修提供了更高效准确的方式。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节约人力和物力成本,提高设备维修效率。
2. 数据分析的创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设备维修过程中的数据越来越庞大。
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可以对设备使用情况、维修记录以及故障发生频率等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规律。
同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还可以预测设备的故障概率,提前制定维修计划,从而减少设备停机时间和生产损失。
3. 专业知识的创新作为设备维修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维修技能,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紧跟行业的发展。
例如,对新型设备的学习和适应,对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了解,都可以为设备维修提供更专业的支持。
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设备维修中保持竞争力。
二、设备维修的实践探讨1. 案例分享设备维修领域有很多成功的实践案例值得探讨和借鉴。
例如,某公司在设备维修中采用了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技术,通过云平台和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得设备运行状态,并在出现故障时及时提醒和定位故障点,大大缩短了故障排除时间。
同时,该公司还通过建立维修知识库和团队协作平台,提高了维修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工作效率。
2. 质量管理设备维修的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安全和稳定。
在实践探讨中,需要重点关注质量管理的细节。
例如,严格的维修标准和规范,定期的维修培训和技能考核,以及维修过程中的验收和质量评估等。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设备维修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设备维修的实际操作流程、技术要求以及行业发展趋势,我们组织了一次设备维修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提升我们的动手能力,增强对设备维修工作的认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1. 实践背景随着我国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设备故障导致的停机时间越来越多,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维修成本,我国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设备维修工作。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维修人员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导致维修质量不高,维修周期过长。
2. 实践目的(1)了解设备维修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规范;(2)掌握常见设备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3)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4)了解设备维修行业的发展趋势。
三、实践内容1. 实习单位简介本次实践我们选择了某知名制造企业作为实习单位。
该企业主要从事精密机械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设备种类繁多,技术含量较高。
2. 实习内容(1)设备巡检在实习期间,我们跟随维修师傅进行设备巡检,了解设备的基本结构和运行状态。
通过观察设备的外观、听声音、摸温度等方式,初步判断设备是否存在异常。
(2)故障诊断在维修师傅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各种检测工具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
例如,使用万用表检测电路故障,使用超声波检测设备内部缺陷等。
(3)故障排除在掌握故障诊断方法的基础上,我们参与了设备故障的排除工作。
在维修师傅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如何更换损坏的零部件,修复电路故障等。
(4)设备保养设备保养是设备维修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如何进行设备保养,包括润滑、清洁、紧固等。
四、实践成果1. 提升了动手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设备维修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动手能力。
2. 增强了实际操作经验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专业化维修模式在转炉除尘设备上的应用与探索介绍了钢铁企业率先在转炉除尘系统建立专业化维修机制,大幅提高了烟尘排放量、煤气回收量和设备稳定性,环境得到改善,经济效益显著。
提出背景随着钢铁企业的快速发展,设备不断大型化、精密化和自动化,只依靠钢铁企业内部现有的维修人员和技术力量已无法满足生产需要。
为遵循设备管理的专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客观规律,机械动力部通过在转炉除尘设备维护中实施专业化维修,确保了钢产量,提高了能源回收率,实现了设备管理的思路突破和模式创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冶金行业的快速发展,设备专业化维护是必经之路,是实现设备经济维修的重要举措。
钢铁企业要实现产业集中、结构最优和品质提升,跻身现代化钢铁强企行列,必须使企业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维护相互脱离,一门心思地研究钢铁主业工艺技术,促进企业长久持续发展。
专业化维修是指按照“科学、经济、系统”的维护原则,依托企业内部及社会化专业力量的技术优势,实现设备的经济、稳定和高效运行。
它是实现设备经济维修的重要举措,是现代化钢铁企业的必经之路。
主要做法钢铁企业转炉除尘系统是保证钢产量、节能减排的重要设备,其经济、稳定和高效运行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系统故障点多、发生故障影响时间长、进口备件订货周期长、费用高等问题,多次对生产组织造成重大影响,为降低转炉烟气含尘量、提高煤气回收率、保证转炉生产,作为国有大型企业,有责任、有义务走设备经济专业维护的新路子,积极探索转炉除尘设备专业维护,为长足发展和节能降耗提供有力的设备保障,实现设备维修管理的新突破。
2.1.设备组成转炉除尘设备主要包括干法除尘、二次除尘等本体设备和附属水、电、风、气等设施。
自投运以来,一直受着故障率和维修成本高、烟气排放超标、煤气回收量少等技术难题制约。
根本原因就在于维修力量不够专业。
树立“问题就是资源”的管理理念的同时,经过积极探索研究、专业考察论证,逐步确立了专业化维修设备管理思路,决定对顶底复吹转炉配套的10台除尘设备实施专业化维修。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维修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我国维修行业的整体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维修人才,我们组织了一次维修技能培训与实践活动。
本次社会实践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使参与者掌握基本的维修技能,提高动手能力,为我国维修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实践背景1. 维修行业现状近年来,我国维修行业呈现出以下特点:(1)市场需求旺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设备、设施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维修市场需求旺盛。
(2)技术要求提高: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维修行业对技术人员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3)人才短缺:目前,我国维修行业高素质人才短缺,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2. 实践目的为解决我国维修行业人才短缺问题,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我们组织了此次维修技能培训与实践活动。
三、实践内容1. 理论培训(1)维修基础知识:介绍了维修的基本概念、维修工艺、维修方法等。
(2)电工知识:讲解了电工基础知识、电路原理、电气设备维修等。
(3)机械知识:介绍了机械原理、机械维修、机械设备操作等。
2. 实际操作(1)电工操作:包括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等。
(2)机械操作:包括机械设备的使用、维护、维修等。
(3)综合实践:将电工、机械等知识综合运用,进行实际维修操作。
四、实践过程1. 理论培训阶段在理论培训阶段,我们邀请了经验丰富的维修工程师进行授课。
学员们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互动,对维修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2. 实际操作阶段在操作阶段,学员们在维修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动手实践,学员们掌握了维修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动手能力。
3. 综合实践阶段在综合实践阶段,学员们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进行实际维修操作。
通过团队合作,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维修效率。
五、实践成果1. 学员技能提升: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员们掌握了基本的维修技能,提高了动手能力。
2. 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在实践过程中,学员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铁路车辆检修行业设备维修社会化模式浅析摘要:伴随时间的不断推移,人们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大众对于自己生活的环境、生活的质量、出行的安全性等多个方面都非常关注,并提出诸多要求。
交通运输行业,特别是铁路运输行业,在实际发展过程当中,需要保证铁路车辆检修管理工作有极高的质量,才能够进一步提升以及确保铁路的安全,由此可以看出,铁路车辆的检修工作非常关键和重要。
因此,本篇文章对铁路车辆检修行业设备维修社会化模式进行认真分析,以作参考。
关键词:铁路车辆检修行业;设备维修;社会化模式;据了解,铁路车辆检修与车辆能否安全运行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和关系。
伴随时间的推移,我国铁路事业在不断发展与革新当中,对于经济效益提出诸多要求,在确保车辆解决安全的情况之下,需要大幅度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节约更多运行过程当中所支出的成本。
基于此,本文下面主要对铁路车辆检修行业设备维修社会化模式展开深入探讨。
1、铁路车辆维修行业设备维修社会化模式应用的可行性分析1.1设备维修市场化更加完善在新形势的大背景之下,各个行业、各个企业都向着更好的方向所发展和前进,与此同时,也推进企业机械设备维修下的社会化、专业化的方向所发展和前进。
现如今已经在众多的城市当中形成试点,积累更多丰富的工作经验。
首先,社会化出现较多已经从事设备中修综合维修服务的企业。
其次,一批大型、中型企业的机修部门,也面向社会展开机械化设备维修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
铁路企业同样如此,设备维修服务承包委外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并进入到实践过程当中去。
1.2为更新维修管理模式奠定基础伴随时间的不断推移,铁路行业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不断在更新与变化,各项工作都需要快速更新与变化。
铁路车辆检修企业在铁路行业当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扮演着“主要的角色”,更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与效率,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明确设备维修工作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再制定出科学的方法,将问题妥善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