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日本电影《罗生门》
- 格式:doc
- 大小:721.50 KB
- 文档页数:8
一百个人有一百个“真相”——《罗生门》电影赏析电影《罗生门》改编自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小说《莽丛中》和《罗生门》,电影的背景取自小说《罗生门》,情节方面则主要取自小说《莽丛中》。
电影没有宏大的场景或是精湛的特效甚至还是黑白影片,但是就是如此质朴的场景与影片色彩才更适合展现暴露在丛林中各式各样的人性。
电影主体情节中作为证人的强盗、附上武士灵魂的女巫、妻子以及樵夫对于案件始末情节做出来截然不同的描述,都是或多或少,为了一己私欲,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美化自己而开始编织谎言。
强盗想以编造的勇猛形象来掩盖自己的懦弱并且将自己杀死武士的事实归于男人间的正当决斗;武士的妻子谎称是丈夫的冰冷严酷的目光使自己伤心过度做出蠢事,并强调自己的忠贞来取代自己的无情背叛;武士为了挽回作为丈夫和武士最后的尊严道出是自己自杀;而樵夫则因为贪念从尸体上拔走重要证物的匕首而陷入极大不安中,篡改事实以掩人耳目。
我看过电影原著的两本书籍,原著中最后并没有给出案件的事实使得更为扑朔迷离。
其实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人意图改变真相而对真相的编造,每一个人都为了掩盖自己肮脏的人性污点而编造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是真相也是谎言。
人心叵测,其实真相,只是最多人相信的谎言罢了。
电影中最后樵夫还是吐露了真相,这样的安排更加直接的揭露的人性的黑暗面,同时,也为结尾樵夫悔改从善收养弃婴作铺垫。
结尾僧人对樵夫收养弃婴的“多亏了你,我可以继续相信人了”的赞叹,却十分具有讽刺意味。
人性的固有弱点就是否认自身的软弱而去美化自己,没有人可以避免,每个人都会有不堪入目的污点,每个人都是善与恶的结合,僧人所赞叹的樵夫之前也是抵挡不住贪念的恶人。
但是同样善与恶可以转化,恶人也会忏悔而行善,普通人的恶行也仅在一念之间,这里的例子就是樵夫和乞丐。
另外影片还透露出虽然如同那时一般的道德沦丧的社会风气极大的污染了人的心灵,泯灭了人性,但是总还是会有点点不可泯灭的光辉闪耀在你我的人性当中的希冀。
电影《罗生门》分析
在黑泽明的经典电影《罗生门》中农夫,樵夫、和尚和农夫因为一场大雨而聚在一起。
他们为打发无聊的时间,讲述了最近发生的一件奇怪的案件。
全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它们都分别是案件知情人所讲的对同一件事的五个不同版本的故事。
影片通过它们,揭示了现实世界中人人自私自利的阴暗面。
影片以滂沱大雨为开头,这雨既是故事得以展开的缘由,同时那雨也与影片的主题相呼应。
大雨冲刷着世间一切,也包括世人的丑恶的心灵。
影片是雨停,樵夫为了忏悔自己的过错,领养被抛弃的婴儿,为结局的。
无论是雨停还是最后的婴儿,他们都是导演在努力向人们传达的一种乐观因素:你看到的并不代表全部。
片子采用人物回忆结构全片,有三个时空,可谓“忆中忆”。
而对同一件事,同一时空,却产生了多个版本。
这就制造了悬疑,也正是本片的焦点。
最后通过剧中人物揭示乃人的自私所为。
在“樵夫上山”一段影片充分运用了跟镜头。
从多个角度拍摄。
跟镜头强烈的视点感造成这个段落视点不明,产生冥冥中自有上帝注视的幻觉,呼应着扑朔迷离的故事氛围。
影片在构图上尤其令人称道。
且不说画面处处流落出美
感。
在竹林中三人位置的安排就很巧妙。
他们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暗示和强化了彼此互不信任的关系。
此外,影片用了大量的运动镜头。
尤其林中奔跑的几个运动镜头,画面流畅,动感十足。
黑泽明电影《罗生门》的叙事意识解读一、黑泽明及其电影(一)关于黑泽明黑泽明是国际著名的电影创作家。
他于20世纪初期出生于一个武士家庭,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由于早年哥哥常带黑泽明接触各类电影,因此他对电影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且因为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对绘画等的感知力较强,因此也为其今后的电影发展道路打下基础。
20世纪30年代,黑泽明开始正式接触电影创作和拍摄,期间用了7年时间进行自我修养提升和积累,在1943年正式开始指导电影拍摄。
而其执导的第一部电影《姿三四郎》就受到了日本观众的热烈欢迎,同时也开辟了日本电影拍摄的新篇章。
之后的50年中,黑泽明先后执导了多部电影,不仅为今后日本的电影创作打下了深厚基础,而且为日本电影的国际化发展铺好了奠基石。
(二)黑泽明电影特征分析黑泽明的电影之所以独立于其他电影,与其创作意识和电影表现特色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在黑泽明的电影中,其通常会用严谨的逻辑手法和深刻的意识表现来向观众传达某种哲学理念,以此来对社会现实进行鞭挞,进而提升电影本身的品味和追求。
在创作的过程中,黑泽明通常会选用以点到面的创作手法。
即其进行电影创作时,一般都会选取某一个哲理观点或者道德根本,从这一角度出发,进行相关社会事件、人类行为、个人生活表现等的收集,之后以此为基础,对所要选用的情节和表现事件的人物进行区分和辨别。
当然,这些人物和故事很多时候并不是真实发生的,正如《伊索寓言》中的故事一样,黑泽明希望通过故事的阐述向观众传达他所要表现的真理,所以表现真理的人物和事件也会被他进行相应的加工,旨在最大化地夸张和突出主题。
其次,黑泽明由于早年受到西方绘画的熏陶,再结合其本身的民族意识,其作品更倾向于将西方的电影创作技巧与日本的民间生活表现传统相结合。
作为早期将西方文化引入日本以及将日本文化介绍给世界的导演,黑泽明曾多次尝试将西方的文学著作通过加工介绍给日本的文学界、电影界等,比如其曾经将莎士比亚、高尔基的作品等进行加工创作。
电影《罗生门》中的人性浅析电影《罗生门》根据日本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竹林中》和《罗生门》改编而成,但是黑泽明对于人性的理解显然和芥川的理解是不同的,比起芥川所表达的人性痛苦的叙事,黑泽叙述的是一种对人性的希望。
这是一个简单的凶杀案,四个不同人物的虚假口供组成了一部优秀的影片,是大导演黑泽明的惊世之作,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10部影片”之一。
再说到黑泽明,他是20世纪日本著名导演,被称为“电影天皇”,最初据说具有讽刺意义,指他在指挥现场的执著强横和专制独裁。
到了后来则成了“彻头彻尾”的的尊称。
一生共导演了31部电影代表作《罗生门》《七武士》等;此外,黑泽明编写的剧本拍成了68部电影。
“罗生门”本来在日文汉字写成“罗城门”,最原始意义是指设在“罗城(城的外郭)”的门,即“京城门”之意。
由于古代日本常年战乱,尸横遍野。
年积月久,就在人们心中产生了阴森恐怖、鬼魅聚居的印象,故而有了“罗生门”是通向地狱之门这一鬼谈幻象之说。
由于“罗生门”这一词诞生时便有“生死徘徊”的意味,故而后来演化成:当事人各执一词,使得事实结果在“真相”与“假象”之中徘徊,最终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与反复,从而无法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电影开篇就在罗生门下,云游和尚、樵夫和乞丐在城门底下避雨,三人闲聊,话题开始,故事的序幕拉开:一个武士和他妻子路过荒山,遭遇了不测。
妻子被侮辱,而武士惨遭杀害。
惨案如何酿成?凶手、妻子、借武士亡魂来做证的女巫,都各有说法。
真相只得一个,但是各人提供证词的目的却各有不同。
为了美化自己的道德,减轻自己的罪恶,掩饰自己的过失,人人都开始叙述一个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
荒山上的惨案,成了一团拨不开看不清的迷雾。
谈论完毕,雨过天晴。
砍柴人在罗生门旁发现一个哭泣的弃婴。
他决定收养下来,抱着婴孩往夕阳深处走去。
相比原著小说《竹林中》电影结尾增加了一个樵夫收养弃婴的情节。
婴儿本是“希望”的象征,但他出生便遭遗弃又遭掠夺,但樵夫最终做出了收养婴儿的选择,努力承担起一个“希望”的未来。
青春岁月的妻子暗示多襄丸与他的丈夫决一生死,谁活着她就跟谁。
起一、日本影片《罗生门》简介初,武士表示不愿意为他已被他人玷污的妻子而战,之后受到妻由黑泽明导演指导的电影《罗生门》是一部上世纪50年代的子的挑唆,两人终于开战了。
最终,武士死于强盗的剑下,而武日本著名电影,电影一经上映就获得了来自各方专业人士的一致士的妻子并没有信守承诺答应嫁给强盗,而是逃跑了。
好评,并一举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这部影片改编自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两部知名文学二、真相的探析与影片人物说谎的原因作品《罗生门》与《竹林中》。
纵观整部影片的主要内容就是强1、樵夫盗多襄丸、武士的妻子、借女巫之口说话的武士以及樵夫等人想樵夫是本案的报案者,也是本案的第一目击人,然而他却不尽一切手法编织谎言来掩盖与修饰自己犯下的过错。
仅仅是一位普通的旁观者,他拿走了武士妻子的匕首。
虽然樵夫1、强盗多襄丸的辩词是在本案中说谎的可能性最小,也没有说谎的必要,但由于他拿首先,第一幕是臭名昭著的强盗多襄丸编织谎言。
强盗说:了他人的匕首,为了掩盖这一真相,怕自己受到官司的牵连,他他坐在山上的大树底下休息,之后走来了一位武士与坐在马上的会为此编织谎言。
武士借巫女之口说出他的经历之后,樵夫只对武士妻子,当一份微风吹过,武士妻子的面纱被风吹起,他清晰武士说是用匕首自杀这一故事情节强烈的反对。
纵观武士与樵夫地看清了武士妻子的美丽绝伦的年轻容貌,便由此心生歹意,想的供述中,他们两人叙述的故事情节冲突的地方很多,为何樵夫对武士的妻子实施强奸计划。
他为了顺利实施这次强奸计划而做偏偏只强调指出这一点呢?武士说他是用匕首自杀的,至少武士了充足的安排与谋划,他首先将武士骗入竹林中,随后在武士背没必要在用匕首还是用剑终结了自己的生命上说谎,对他毫无意后向武士扑过去,讲武士按倒在地,随后再用绳子将武士给捆绑义。
如此说来,樵夫真的是看中了匕首的珍贵而将匕首从武士的住。
《罗生门》电影影评黑泽明的《罗生门》作为世界电影史上一部不朽的作品,对日本电影走向西方甚至走向世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罗生门”也不再只是一部电影的名字,它已经成了我们词汇的一部分,用来描述矛盾的目击证词使人失去判断能力的情况。
《罗生门》改编自芥川龙之介小说《筱竹林中》,讲述了一个谋杀的故事。
一、拍摄手法《罗生门》对快速跟拍、特写镜头以及光影效果的巧妙运用一直以来都广受称赞。
影片中森林的戏占据了大部分。
当强盗在森林中奔跑的时候,观众仿佛感受不到摄影机的存在,镜头平滑移动,就像是观众的眼睛在追随着强盗的运动轨迹。
特别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的技术条件下,能达到这样高超的表现效果是非常不容易的。
另外,影片的特写镜头也非常令人赞叹。
例如当强盗、武士、妻子三人对视在丛林中,视角在三人之间轮流转换,通过对人物面部表情的特写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们的强烈的情绪强盗的傲慢、武士的屈辱、妻子的恐惧。
另外最值得注意的应当是影片中光影效果的运用。
影片中有多个片段都是阳光和树影的结合。
当妻子遭受凌辱时,镜头转向头顶晃动的树叶和零碎的阳光,即使是黑白片,我们也仿佛能感受到那阳光的温暖和让人眩晕。
另外就是在奔跑的场景里,通过光影的晃动也可以感受到影片紧张的气氛以及人物内心的慌乱。
这种手法直到现在也在被广泛的借用,如最近非常火热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片头也是借用了这样的手法,借用阳光和树影的交错效果模糊了摄像机的存在,让人仿佛是随着剧中人一起经历了那场青春的盛宴。
二、情节分析《罗生门》是以倒叙的手法通过在罗生门避雨的三人讲述了一个发生在 12 世纪动乱的日本的故事:一位武士带着妻子远行,却在经过森林时被杀害。
但凶手究竟是谁?贪恋妻子美色的强盗、妻子还是武士本人?三人各有说辞,在最后樵夫也坦白说自己目睹了整个过程,于是共有四种说法。
三人对这桩奇怪的案件感到疑惑不解,纷纷感慨人心的复杂阴暗。
就在这时,三人意外发现了以为弃婴。
论电影《罗生门》的叙事艺术作者:邢思敏来源:《速读·中旬》2018年第01期摘要:《罗生门》是日本的著名的导演黑泽明指导的一部脍炙人口的电影,在揭露了人性的同时,其电影叙事的手法也十分特殊,因此本篇文章就来讨论一下《罗生门》的叙事艺术。
关键词:《罗生门》;叙事手法;复调日本知名导演黑泽明所导演的《罗生门》获得了1951年的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1952年的奥斯卡荣誉,因此黑泽明也成为了日本乃至亚洲的第一导演,让亚洲的电影走向了全世界。
这个故事发生在12世纪末的日本,一名武士金泽武弘被人杀害在树林之中,他的妻子真砂则被大盗多襄丸强暴,武士的尸体被一个砍柴的樵夫发现。
就是这么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由于导演的叙事艺术,使整个的故事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一、《罗生门》的叙事艺术(一)多元的叙事手法多元的叙事手法指的就是在一个场景之中有多个对话者,他们用自己独立的语言来解释一件事情,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剧情更加丰富,更能够吸引读者的观看兴趣,在电影中的凶杀案有四种不同的说法。
大盗多襄丸叙述说:“几天之前,他在树林中看到了武士金泽武弘和他的妻子真砂,由于看到真砂十分漂亮,就把武士金泽武弘骗到了山上,然后再把真砂骗到了山上,强暴了真砂,真砂要求自己和巫师金泽武弘决斗,自己用刀杀了金泽武弘,但是真砂却趁乱逃跑了,自己就下山了。
”真砂叙述说:“大盗多襄丸在强奸完自己之后就独自离开了,自己就去丈夫金泽武弘那里去,结果丈夫很嫌弃自己,自己用短刀把丈夫身上的绳索割断,并且让丈夫杀死自己,结果被拒绝,自己昏倒了,醒来之后就发现丈夫已经死亡,胸口上插着一柄短刀,于是自己就匆忙的下山了。
”武士金泽武弘借助了女巫之嘴说:“在多襄丸强暴了真砂之后,真砂想和多襄丸一起走,结果多襄丸在听到这话之后就立刻想去杀真砂了,结果真砂逃跑,回到山上多襄丸替自己割断了绳子,独自离开了,自己十分的羞愧懊恼,就用点到自尽了,过了一会就发现有人把自己自尽的短刀拔走了。
短短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却包含如此丰富的信息量,实在让我大脑运转跟不上情节的速度。
所以,在影毕后,我觉得有必要梳理一下各位自私角色所述故事,再加以分析他们的动机。
从第一个讲完整故事的强盗开始。
他遇上美妇人起了歹心,以小利骗走其丈夫,将其制服绑缚,然后因女人的担忧心生嫉妒,便带她到丈夫面前,证明他是比她丈夫要强大的男人。
女人行刺未果,终于屈服。
强盗在施暴后本欲逃逸,却因美妇人的要求,为争夺一个男人的胜誉而与其丈夫一战。
据其所言,女人的理由是,让两个男人知道她的耻辱,不如死亡。
两男人应战斗,胜者可以占有她。
于是,在一番惊天动地、英勇无畏的大战之后,强盗战胜丈夫。
但这时女人已逃逸。
根据这个故事,强盗把自己和丈夫塑造成把荣誉看得比命还重的男人,非常符合传统的东亚价值观。
女人是附属物,是战利品,没有话语权和自由,只能跟随强壮的男人。
强盗的行为,虽然是抢掠,但也仅止于抢掠。
抢掠不能说是耻辱丢人,而传统的应受赞誉的品质,如“勇敢”、“刚毅”、“强大”、“重誉”和“自尊”,他统统不缺。
同样,那个死者也不缺。
这个故事和其中角色都非常符合男权主义社会的要求,十分的日式传统价值观教科书情节,皆大欢喜。
女人的故事出现了一些出入。
在她被胁迫后,强盗取走男人身上的绳子,大声取笑后离。
女人向丈夫求助,但他对她没有怜悯和安慰,只有含有强烈憎恨的眼神。
女人大为难过,于是切断绑缚丈夫的最后一根绳子,要求他将她杀死。
可丈夫不肯动手,仍然是那副冷笑、憎恶的眼神。
她忍受不了,于是用匕首将丈夫杀死,随即昏迷。
苏醒后,她不知如何来到了山脚下河边,尝试多种方式自杀,始终未能成功,终于被找到,带到了衙门。
女人也把自己塑造得非常高尚,但却有一定的漏洞。
她的故事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贞烈、高傲的女子,因招丈夫以外的男人侮辱,应当自愿赴死。
但是,她的丈夫是个心怀憎恨却又无情无义的男人,明知应当杀死她,却不动手,硬生生地要让她承受这种痛苦。
迫于自尊,她杀死了这个不够格的丈夫。
日本黑白电影罗生门观后感日本黑白电影罗生门观后感篇1今天终于看了这部久违的黑色电影,果然很有意思。
罗生门揭露了人性最大的弱点——自私和虚伪,在危难的时候,面临生死的考验的时候,即使是平时恩爱的夫妻,也可以反目成仇,互相伤害。
事情过后,双方又各有一套说辞来为自己辩护,犯错的永远是别人,自己是多么无辜啊。
但从这部片子我们还可以看出,男人永远都比女人更自私、更虚伪。
男人可以自私到为了保全自己唾弃自己的结发之妻,也可以虚伪到死到临头还要说谎来美化自己。
你可能会说,片中的妻子也自私,她挑拨自己的丈夫和强盗决斗;她也说了谎,谎称自己晕倒了不知道丈夫是怎么死的。
但她的自私,她的虚伪,是在当时那种绝境之下多么无奈的一种选择。
她在和强盗搏斗未果被玷污后,不想死,也不想和强盗走,想让自己的丈夫和强盗决斗来保护自己,这实在不能说是非常过分的要求。
她的谎言就更容易理解了,显然,她是为了自保,为了博得大家的同情,为了让自己更好的活下去。
她总不能跳出来说,是我挑拨他们两个决斗的。
在这个时候,还原事情的真相没有任何意义,她懦弱的丈夫宁可说自己是自杀也不愿意承认是被强盗杀死的,死不足惜。
当然,这部片子放大了人性中阴暗的一面,普通人可能永远也不会面临那么极端的情况,大多数人还是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更多的考虑自己的利益,然后谈起的时候有选择性的忽略那些不光彩的细节,同时夸大那些对自己有利的细节。
如果说自私是人动物性的本能,那虚伪就是人社会性的本能,是普遍和客观存在的。
最重要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不是黑白分明的,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善恶美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阴暗面,我们与其失望和批判,不如多一点宽容和理解。
日本黑白电影罗生门观后感篇2最近不是很忙,看了许多历来被世人奉为经典的影片,有很多确实不错,也许电影拍成那样才算是真正的艺术。
日本老片《罗生门》故事结构简单,人物也就那么几个,可看完后让人心里总有一种不安的感觉,只有影片看到最后才会明白影片一开始和尚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对白,“这次让我可能丧失了对人类灵魂的信心,这比强盗,比战争,比瘟疫,比天灾饥荒还可怕”影片从故事里和讲故事的人两个层面揭露人世界上最让人恐惧的事情,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不诚实,每个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可以撒谎,可以出卖别人,可以不顾一切,切实的让我感到十分的恐惧。
人文科技0 引言“在大多数时间里我们甚至都不能对自己诚实”,这是影片中路人在罗生门下躲雨时所说的话。
诚然,谎言是构成《罗生门》故事的关键,也是表达人性主题的核心。
不同人物为了自身利益、掩饰真相说出的谎言,使案件变得扑朔迷离。
然而,尽管人性中有本能的懦弱、欺骗、虚荣等病态因素,我们也不能因为谎言与黑暗否定人性中依旧存在的怜悯、同情、正义与良知。
黑泽明对影片结尾的改动,正是为了挖掘人性中深藏的善与美。
本文分析影片中的谎言与人性,旨在发现黑泽明对健康人性的真诚呼唤,明晰健康人性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1 《罗生门》角色的创立与谎言的产生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将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竹林中》与《罗生门》合二为一,故事内核为《竹林中》武士被杀的案件,叙述故事的地点则是暮色苍茫、大雨滂沱的罗生门下。
相比于原著小说,黑泽明为故事增添了主线,使故事更加连贯完整,同时在人物方面融入了自己独具匠心的设计。
在保留了主要人物武士、大盗和女人的基础上,赋予了樵夫和云游僧人新的身份,他们不仅仅是惨剧的发现人,更成了完整事件的见证者与倾听者,将不同口供中的谎言剔除,将真相串联,还原了故事的本貌。
除此之外,导演还增设了一个在罗生门下躲雨的路人。
路人本与案件无关,导演却通过他引出了樵夫对整个案件的叙述,并对人性的冷漠与自私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在电影结尾处,更是让其化身“魔鬼”,剥去了弃婴的衣服,展现了极致的恶。
但是他的恶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1],是生存困境中“无奈”的选择,这一选择之中包含的道德意义也让人们无从评判[2]。
导演用恶叩问观众的同时,将生存与道德的抉择丢给了观众,让人们在沉默中陷入深思。
这些角色的形象各不相同,却共同织就了一幅人性的画卷;他们的立场各不相同,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掩盖真相。
故事原本并不复杂,只是审判时众人为了减轻自己的罪恶、掩饰自己的过失,在叙述中夹杂了或多或少的谎言,让真相变得扑朔迷离。
黑泽明对原著进行再创作,拨开了真相上的层层迷雾。
《罗生门》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罗生门》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罗生门》 1950 黑白片 90分钟日本大映公司京都制片厂摄制导演:黑泽明编剧:桥本忍黑泽明(根据芥川龙之介原作《筱竹丛中》改编) 摄影:宫川一夫主要演员:三船敏郎(饰多襄丸) 京真知《罗生门》1950 黑白片 90分钟日本大映公司京都制片厂摄制导演:黑泽明编剧:桥本忍黑泽明(根据芥川龙之介原作《筱竹丛中》改编) 摄影:宫川一夫主要演员:三船敏郎(饰多襄丸) 京真知子(饰真砂) 森雅之(饰武弘)本片获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美国影艺学院最佳外语片奖【剧情简介】大雨滂沱中的古老的罗生门。
《罗生门》讲了什么[精选3篇]【《罗生门》讲了什么第1篇】芥川龙之介,对于不少的文学爱好者来说,这必定是一个略带遗憾的名字。
就像美术爱好者对于那个用黑白两色既能构筑唯美意境的比亚兹莱的英年早逝而扼腕一样,芥川年仅35岁的生命太过于彰显命运对天赋的吝啬。
好在,在他们早早的去世之后,我们发现他们留给了我们不少值得珍藏的精神宝藏,一如比亚兹莱的《沙乐美》,一如芥川的《罗生门》。
《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23岁的时候发表的一篇成功的短篇小说,不过“成功”一词只能说是在后来肯定了它的艺术价值,当时《罗生门》并没有激起强烈的反响。
如今看来何妨呢,短暂的岑寂不能埋没才华的光辉吧。
芥川的短篇小说除却个别有着清晰杜撰的时间空间背景(如《南京的基督》《单相思》)之外,大部分取材于东亚的古代神怪传说或是历史故事,《罗生门》也是属于这个范畴(取材于《今昔物语》)这种背景框架的直接借鉴最大的优点就是使读者能够更快地产生对于作品本身的代入感。
芥川的小说篇幅不长,角色也不多,这些硬件的简洁为作者软件的发挥提供了很大的创作自由度。
如开头的背景交代非常的简洁:“薄暮时分,罗生门下,一个家将正在等待雨的过去。
”——短短的一句话,地点时间人物全部展示了。
针对芥川来说,这样的简洁更能够凸现他那凌驾于情节之上,读者情绪之上的冷静沉郁的叙述。
《罗生门》作为他的代表作,非常突出的展示了他的这种特色。
《罗生门》中,具有芥川特色的那种浓重阴沉的气氛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于是,乐得狐狸来栖,盗贼入住,最后竟将无人认领的死尸也搬了进来,且日久成俗。
”-这便是文章标题罗生门的景象,再加上落魄流亡的家将,骨瘦如柴的老妪,搭配着乌鸦死尸,全都在昏暗的雨天下散发着消极腐烂的气息,呈现着行将就木的可憎状态。
这种笔法就像艾伦。
坡那种无故产生裂缝的墙壁一样,给情节的发展作了一个危险的预兆。
但就象征意义而言,两者却又是截然不同的。
艾伦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在种植恐惧的种子,而芥川这样做,因为他就是以这样的姿态来写小说的。
罗生门影评《罗生门》是一部由日本导演黑泽明于1950年执导的经典电影。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和深刻的主题而闻名于世。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深被其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深刻的思考所感动。
首先,电影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
它采用了多角度的视角,通过不同的人物来讲述同一个故事。
这种叙事方式让观众置身于一个迷宫般的情节中,不知道真相究竟是什么。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版本和解释,这使得观众不断思考和推测,从而增加了电影的悬疑和吸引力。
其次,电影深刻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边界。
通过展示不同人物的行为和决策,电影引发了观众对于真相和正义的思考。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动机和目的,他们的行为和选择都受到了环境和社会压力的影响。
这使得观众在电影中找到了共鸣点,思考自己在类似情况下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此外,电影还通过对于社会问题的探讨,揭示了人性的阴暗面。
影片中展示了贫困、欺骗和道德沦丧等问题,这使得观众对社会的现实感到震惊和不安。
电影通过这种方式引发了观众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并促使他们反思和思考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态度和行动。
最后,电影的摄影和表演也非常出色。
黑泽明运用了黑白摄影的技巧,增加了电影的视觉效果和氛围。
演员们的精湛表演也让人印象深刻,他们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真实的表演,将角色和故事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总的来说,《罗生门》是一部思考人性和社会问题的经典电影。
它通过独特的叙事结构、深刻的主题和出色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深被其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深刻的思考所感动,同时也对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3MOVIE REVIEW 电影评介2015年第22期电影《罗生门》海报谎言与真实——日本电影《罗生门》中的人性思考张 萍 刘 勇电影《罗生门》之所以赢得了众多影迷的好评,不只是因为曲折的故事情节,特殊的叙述结构和拍摄手段,更是因为电影表达了关于“人的存在方式”这一主题内涵,导演通过“罗生门问题”,讲述了一段扑朔迷离的、为了自身利益许多人去编造各种谎言和欺骗的故事,从而揭示了特定历史中人的丑恶与自私,凸显了人性的复杂性,启发观众去进一步思考人性本质,探究人性世界深层次的存在,意图引导观众更多关注人性的多变性,关注人性中的善与恶,美与丑,谎言与真实,进而引起我们对人性的深思。
一、 谎言与真实享誉世界的电影《罗生门》,以其深刻的主题意蕴,特殊的叙述结构和精湛的拍摄手段,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扑朔迷离的画卷。
在影片中,看到了赤裸裸、真实残酷的人性。
在这里,谎言,反而成了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无法逃避、无法释怀。
是谁说了谎,为什么大家要说谎,真相只有一个。
《罗生门》中的武士到底是怎么死的? 真相不得而知。
罗生门下,谁的证词才是真相?大家都在猜测。
最后,在二次叙述中,樵夫说出来案件的真相。
四个人,四个谎言,事件的全过程是樵夫、武士、强盗、武士妻子都撒了谎。
武士之所以撒谎,把妻子说得那么凶狠,是因为他比自己所强调的要懦弱得多,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和性命,武士逼着妻子自杀,面对强盗,他不断哀求说“我还不想死”。
其实,强盗也并不是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英勇无敌,强盗撒了谎,因为,他根本就没有与武士打了二十三个回合,并最终杀死了武士。
强盗和武士的决斗就像是地痞流氓打架一样,【作者简介】张 萍,女,陕西延安人,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外语讲师,主要从事日语言文化专业研究;刘 勇,女,陕西商州人,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外语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英文语言文学研究。
外国电影评论Forein Film Review其实,两个人的内心都比较懦弱和害怕,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区别,根本不像他们自己所描绘的那样英勇。
46外国电影评论Forein Film Review电影《罗生门》海报电影《罗生门》的性别倾向及叙事策略近年来,有学者对韦恩·C ·布斯所提出的“不可信的叙述者”概念进行扩展,认为其叙述之所以“不可信”,主要在于实际的接受者,在于他们对叙述者的理解。
这是颇有见地的。
本文从实际接受者的角度,重新审视电影《罗生门》中的“不可信叙述”,揭示其性别倾向及叙事策略。
一、 创造性改编的多重意蕴电影《罗生门》是日本导演黑泽明根据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1892~1927)的小说《筱竹丛中》和《罗生门》改编的。
前一部小说讲一名武士在携妻远行中,被强盗骗入树林绑在树上,妻子遭强盗奸污。
强盗走后,妻子为男的松了绑,并责怪丈夫身为武士却不能保护自己的女人。
这个故事为影片的情节提供了基本框架。
而后一部小说不但为影片提供了片名,其主旨也颇为相近。
小说《罗生门》叙述在平安时代末期京都的某个黄昏,一名被解雇的仆役在“罗生门”门楼上遇见了一个正在横七竖八的尸体中拔死人头发的老太婆。
处于窘境的老太婆为自己拔死人头发这一不道德行为辩护,称那些死人生前也同样劣迹斑斑。
但“又矮又瘦像只猴子似的”老太婆,没有道德约束,是一个“不可信的叙述者”。
她说被拔头发的女人活着时“把蛇肉切成一段段,晒干了当干鱼到兵营去卖的。
要不是害瘟病死了,这会还在卖呢。
她卖的干鱼味道很鲜,兵营的人买去做菜还缺少不得呢。
”因为老太婆拔死人头发做假发赚钱这一行为本身是不道德的,所以她的这段辩解也便值得怀疑,故小说为每位“有罪过”的人辩解的功能被消解了。
即是说,读者有理由不相信老太婆的叙说,卖鱼干的女人究竟有没有将蛇肉当鱼肉卖仍悬而未决。
而电影《罗生门》则有别。
1950年,黑泽明将小说改编成了电影,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力。
该片先后获得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大奖和195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为鲁鹏飞【作者简介】鲁鹏飞,女,山东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文艺学、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性别诗学研究。
作者: 李晓霞
作者机构: 大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8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126-127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期
主题词:�罗生门》;人性;丑恶;剖析
摘要:由日本“映画天皇”黑泽明执导的电影《罗生门》,改编自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和《竹林中》。
影片曾获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并获得第2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故事发生在战争及灾难不断的不安的时代,围绕一名武士的被杀,樵夫、强盗、武士的妻子及武士魂灵化作的女巫等人对案件进行了不同的供述。
表现了人为了美化自己而编撰谎言,自私自利的丑恶,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电影《罗生门》的女性主义解读--兼论《阿富的贞操》夏畅;孙立春【期刊名称】《电影评介》【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3页(P32-34)【作者】夏畅;孙立春【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正文语种】中文《罗生门》(1950年)是黑泽明的代表作,在其导演生涯中具有分水岭式的意义。
黑泽明凭借这部影片,获得1951年度的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从《罗生门》开始,黑泽明逐渐为世界影坛所认可,成为享誉全球的世界级导演。
黑泽明的《罗生门》之所以能成为经典电影,一方面是导演的杰出才能使然,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原作者芥川龙之介的原著小说——《竹林中》。
关于电影《罗生门》,学界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但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的研究成果似乎还没有。
而原作者芥川同时期创作的另一部强奸题材作品——《阿富的贞操》知名度较低,研究者也是寥寥,更枉论深度的解读。
无论是已被广泛认同的《罗生门》还是有待深掘的《阿富的贞操》,因为都涉及强奸题材,所以都具有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以为作品中的女性处于以男权为主导的话语机制制约之下,不具有话语权,并受到社会贞操观念的压迫。
其次,作品中的女性相比男性,皆处于弱势地位,但都具有初步的反抗精神,而《阿富的贞操》中的主人公阿富相较于《罗生门》的主人公真砂,相对强势和自由。
最后,两人同为感性的女性,但是具有一定的身份差异,也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中,因而有了不同的人生轨迹。
电影《罗生门》剧照一《罗生门》中,可作为还原事件参考的主要有强盗多襄丸、武士武弘及武士妻子真砂的自白。
从真砂的忏悔中可以看出,她承受了生理上的屈辱及来自丈夫和世俗规则的煎熬,出于羞愤杀死了丈夫,然后逃离了现场。
而身为男性的多襄丸与武弘,丝毫没有把目光投向女性的心理感受,不仅如此,他们控制了话语权,把男性的话语权当作理所当然,也不赋予女性以话语权。
福柯认为,影响、控制话语运动最根本的因素是权力,话语与权力是不可分的,权力是通过话语来实现的。
分析日本电影《罗生门》日本大映公司京都制片厂1950年摄制导演:黑泽明原作:芥川龙之介编剧:黑泽明桥本忍摄影:宫川一夫作曲:早坂文雄主要演员:三船敏郎(饰多襄丸)京町子(饰真砂)森雅之(饰金泽武弘)志村乔(饰樵夫)获奖情况:本片获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美国电影艺术学院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导演简介:黑泽明在国际电影界的崛起,是由于他的代表作<<罗生门>>,这部影片翌年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国语言片奖,连获两项大奖使得他在国际影坛上声誉鹊起。
1910年3月23日,黑泽明出生于东京的一个教师家庭。
在当时社会对艺术完全漠视的风气下,黑泽明所在的黑田小学的导师立川先生却是一个倡导美育的先觉者,对班上学生施行天才教育。
这种启蒙教育在黑泽明脑海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在绘画、映像方面敏锐、精确的素养亦由此而来。
从京华中学毕业后,黑泽明进入一所美术研习班——同舟社。
除绘画之外,他在文学方面亦有着精湛的造诣。
所有这些,都为他日后在电影上的突出成就奠立了坚实的基础。
1936年,黑泽明考入PCL(东宝公司前身),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
在做副导演阶段,他撰写了大量剧本,如《航空兵的凯歌》、《达摩寺里的德国人》等。
这些剧本使得黑泽明以剧作家的身份闻名于日本,,但其部分却很遗憾的未被拍摄。
1943年,在黑泽明从影七年之后,他终于发表了他执导的第一部影片《姿三四郎》,一时间在电影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黑泽明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的电影创作态度严谨到一丝不苟的程度,其精湛的技艺,深邃的理念使得他的电影绝大多数不仅在日本电影史上,甚至在世界电影史上均堪称不朽的经典作品。
例如,1948年摄制的《泥醉天使》,1950年摄制的《罗生门》,1951年摄制的《白痴》,1954年摄制的《七武士》,1957年摄制的《蜘蛛巢城》,1962年摄制的《椿三十郎》,1965年摄制的《红胡须》,以及1985年摄制的《乱》等影片。
1990年,这位“黑泽天王”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个获得终身成就奖的亚洲电影人。
黑泽明在日本电影史上的地位,正如同英格玛·伯格曼之于瑞典,阿巴斯之于伊朗,萨泰耶特·雷之于印度一样。
在日本电影界,黑泽明的风格近乎家喻户晓。
他不仅以其强烈之风一改日本电影的柔弱寒酸,更是将日本电影推向世界的第一人,他在日本影坛的不朽地位至今仍无人可企及。
1998年,这位世界级导演巨匠病逝于日本,享年88岁。
黑泽明的逝世标志着大制片厂的传统电影正渐渐的退出历史的舞台,向现代化电影观念靠拢,从此揭开了日本电影时代更递的一幕。
剧情梗概:故事发生在12世纪的日本,在平安京发生了一件轰动社会的新闻,武士金泽武弘被人杀害在丛林里。
作为证人,樵夫、凶手多襄丸、死者的妻子真砂、借死者的魂来做证的女巫都曾被招到纠察使署,但他们都怀着利己的目的,竭力维护自己,提供了美化自己、使得事实真相各不相同的证词。
这一天,大雨倾盆,烟雾迷蒙,在平安京的正南门--罗生门下,行脚僧、樵夫、杂工3人一起在这里躲雨,谈着谈着,他们就聊到了这件事。
樵夫说,3天前他上山砍柴,在一片树丛里发现了一具男人的尸体,他就近报了官,被传到了纠察使署……实际上,他掩盖了自己因贪图小便宜而抽走了尸体胸口上的短刀的行为。
樵夫说,凶手多襄丸是个有名的大盗,但他在事后很快就被抓到了。
因为他恰巧喝了山沟里的泉水染了毒,所以抓来不费吹灰之力。
在审问中,多襄丸对自己的作案经过,是这样述说的:那天,他在林子里看到金泽武弘牵着他妻子真砂的坐骑走了过来,便为真砂的美貌所倾倒。
于是便用诡计将武弘骗到丛林深处,在同武弘的搏斗中将其缚住,接着占有了真砂。
本来他不想杀害武弘,可真砂让他们两个人决斗,并说“哪个活下来,我就跟哪个”,多襄丸于是给武弘割断绳子,和他决斗起来,终于把他一刀砍倒。
等他再寻找真砂时,她已经吓得逃之夭夭了。
行脚僧补充说,当时在纠察使署里,真砂是这样说的:她被多囊丸蹂躏之后,受到了丈夫的蔑视,这让真砂受了极大的刺激。
于是悲愤之中,真砂晃晃悠悠地扑向了武弘……可等她醒过来一看,那把短刀已插在丈夫的胸口上,他已经死了。
后来她想自杀,但终于怎么也没有死得成。
行脚僧又向杂工和樵夫说出死了的武弘借女巫之口说出来的话:多囊丸强奸真砂以后,就要真砂和他一起走。
谁料真砂同意了,但却让多囊丸先杀了武弘,多囊丸也没想到真砂竟是这样的女人,就问武弘应该怎样处理她,听了这话,真砂跳起身向树林深处逃走了,多襄丸向她追去。
这时武弘拾起短刀,朝自己胸膛猛力一刺……真相只有一个,但是各人提供证词的目的却各有不同。
为了美化自己的道德,减轻自己的罪恶,掩饰自己的过失,人人都开始叙述一个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
荒山上的惨案,成了一团拨不开看不清的迷雾。
这时樵夫说出当日看见的事实,当日多襄丸强暴了真砂后,真砂不停的哭泣,多襄丸求其做他浑家,这时真砂割开捆武弘的绳子,意思要两人决斗,这时武弘却辱骂真砂,宁可让多襄丸抢走,多襄丸也态度一变,瞧不起真砂,真砂万万没想到丈夫这么对她,于是歇斯底里的吼出对两人的不满,两人被激后,开始打斗,拼剑中,多襄丸不慎将剑插入土中,被本来吓坏的武弘穷追猛打,后来武弘也不小心把剑劈入树桩中,多襄丸爬到剑前,将自己的剑拔起,并刺死了武弘,杀人后的多襄丸吓得打颤,清醒后,又逼迫真砂,真砂极力反抗,最后逃走。
三个人就这样争争吵吵,纷纷慨叹人心叵测,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正在这时,隐约传来婴儿的哭声。
他们循声找去,看到了一个被遗弃的婴儿。
杂工上去把婴儿的衣服剥了下来,樵夫骂他是恶鬼,杂工申辩说,生了孩子又把他丢掉的人那才是恶鬼呢!又揭露了樵夫偷拿了武弘尸体上的短刀的行为,说得樵夫哑口无言。
杂工走了,深受触动的樵夫收养了婴儿,行脚僧感动地说:"亏得你,我还是可以相信人了。
"雨过天晴,樵夫抱着婴孩往夕阳深处走去。
分析读解一﹑主题.情节.人物黑泽明在其自传中明确地阐述了《罗生门》的寓言性:“这个剧本描写的就是不加虚饰就活不下去的人的本性。
它在描绘人与生俱来的罪孽,人难以更改的本性,焦点集中在人心之不可理解上。
”《罗生门》一片在很多地方都给人混乱、迷惑、愁黯、阴郁的感觉,但这并非是影片的全部,因而也就不能够被确定为影片的主旨。
电影《罗生门》中受审人面前总是有一个阴影评判法官正在盯住自己,但是一直显声不露脸。
这成为本片一个特殊之处。
电影里,武士提刀携着妻子出了远门,深阴山路林中间遇见了一名强盗,武士妻子受辱,武士身遭杀害。
现场有眼的几位平民证人从各自利益出发,分别朝法官讲辨着对自己有利的证词,但是片里的人是不可信的。
说谎尤其明显的是武士的妻子,她同时还在美化自己,其实她才是真正的凶手。
在强盗跟武士的拼一死战之刻,居于不与丈夫同生共死,反尔挑拔两位斗剑者说:“你们谁打胜了,我就跟谁走了。
”可是一转脸到了法庭前面,这个武士妻子就换了说法,她对法官讲:“当时自己坚决希望杀死丈夫的强盗也杀掉自已。
”武士魂灵借巫婆之口说出的供词,同样是把自己装扮成无辜的受害者形象。
他把妻子说得不仅不贞而且恶毒,以博得众人同情。
同时为了美化自己正义的形象,又附带将强盗说得那样侠义。
这里,他自己俨然成了道德的化身,强盗则是维护道德的使者。
当随意践踏道德的妻子逃走之后,绝望孤独的他选择了自杀。
为了圆谎,他还谎称有人从他胸口抽走了短刀。
而多襄丸自知难逃厄运,因此对自己杀了武士供认不讳,自愿替真砂顶罪。
在供词中,他却把自己描绘成一个武艺高强而见多识广的人物。
他喜欢真砂是因为她貌美且性情刚烈,由于他自己英勇,有魅力,真砂亦倾心于他,自愿献身给他。
在真砂要求他与武士决斗,他也绝不用不光彩的手段。
他割断了武士的绳索与他决斗,最后杀死了武士。
他说很敬重这位武士,因为武士武功高强,可以与他匹敌。
然而实际上他们非但没有超群的武功,而且在决斗时惊慌失措,每次进攻也极其笨拙都以摔倒告终。
事实上他们全都谎话连天。
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已的出路讲有利于个人的谎言。
多襄丸撒谎,为了巩固自己是个武功高强的强盗形象,在得知自己难逃厄运的情况下替真砂承担罪名反而突显他的强悍。
妻子真砂撒谎,为了巩固自己作为那个时代的女性心中对于“忠贞”的坚守的形象,更深层次的是为了隐瞒自己背叛丈夫,而后还亲手杀死丈夫的这一罪无可恕的事实。
武士撒谎,是为了巩固自己作为一个武士该有的高尚气节,隐瞒自身的怯弱和对死亡的恐惧,以及被自己的妻子杀害这样一个有辱武士名节的事实。
樵夫撒谎,是为了保全自己,隐瞒自己偷走短刀的事实。
悲天悯人的和尚就算在罗生门之中,面对主人性本自私且不可信的杂工,面对口径不一的案件当事人,也不愿去相信“人间地狱”。
当知道樵夫也撒谎,一时间濒临崩溃的边缘。
其实到最后,黑泽明大师也没给真正答案,在人性的丑恶面前,真相已经变得不足轻重了,片中对于人为了美化自己而撒谎这一点,借由杂工之口,多次向我们提出:“人都自以为老实,都把对自己合适的话当作真话,而把对自己不合适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这样才心里舒坦。
”这句话可以说是《罗生门》对于人性的总结。
最后发现的婴儿是纯洁的,代表着一种新生。
而樵夫的收养,也让和尚认为还是去相信吧,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相信人心中的善与真。
此时的罗生门,笼罩在一片中,片头部分的阴郁和昏黯已经被重新燃起的希望取代了。
二﹑视听语言日本电影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已形成了自己不同于西方电影的整体特点。
例如,在镜头语言方面,倾向于静止的画面构图,远距离的摄影式;在题材选取上,偏重于对自然主题的展现等。
这些特点使得日本电影具有了富于民族特色的独特风格,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日本电影的一道障壁,具有某些致命的缺陷。
黑泽明做为在二战中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导演,其影片不断打破传统,在视听语言方面的实验的方式做出了大胆、出色的尝试。
与此同时,做为对传统艺术有着特殊癖好的日本导演,他又很自然地重视蕴含在各艺术领域中的日本民族精神,并将这种精神灌注在他的影片中。
因此,如果我们从视听语言上分析黑泽明影片的特点,那么这种特点就体现为对传统的反抗与依从的并存。
具体到《罗生门》这部影片,其故事主题所具备的全部涵,本身就对观众有着强大的感染力。
而电影这一媒介区别于文字媒介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于它能够对观众视听觉造成生理和心理的刺激与撞击,从而引起最直接的情绪反应。
《罗生门》一片在充分调用了各种视听觉手段之后,其艺术魅力早已是文字媒介在这一主题上远远无法比拟的。
摄影(主要分析景别的运用):日本人在艺术创作上喜欢把人更多地放在自然环境里观察,以自然为主题,因而偏重于全景展现,而不关心人物的描写,这种方法成为了日本传统艺术的重要特征。
早期的日本电影多采用全景和远景摄影,人物在画面仅由占据极小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