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以内连加连减的教学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精选4篇)《连加连减》篇1连加和连减是本单元又一难点,如何在动态的过程中理解算式的意义和计算过程,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我们学校教学条件很差,别说运用多媒体,就连挂图都没有,真让人发愁。
前几天,黑板上用来吸卡片的小吸铁石被学生拿几个去了,只剩下几个了,我说了这件事,这个周三早上上学时,我看见李子烨拿来几个吸铁石放在黑板上,我在班上表扬了他,今天,他又拿来几个送给我,我说:“谢谢你,够用了”。
要上课了,我灵机一动,心想,我何不用这作为教学资源?这可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啊!上课了,我要求学生看老师的动作说几句话,我先把原来的3个吸铁石从黑板角拿到黑板中间,又把李子烨第一次送我的4个摆在傍边,最后把后来送我的3个也摆在一边,摆完了。
我说:“谁能把老师刚才做的事连起来说一遍,并提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举起了手,我点了一个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学生说:老师原来有3个吸铁石,李子烨先送给老师4个,又送给老师3个,请问,老师一共有多少个吸铁石呀?我问:要求老师一共有多少个吸铁石该怎样列式呢?学生很快列出3+4+3=,在计算时,孩子们也能理解先把3和4合并起来,再把7和3合并起来。
有了连加作基础,教学连减就容易多了:我数出9个吸铁石,接着拿走2个,又拿走3个。
要求学生完把老师刚才的动作完整说一遍,并提出一个问题,大多数学生能说出:老师原来有9个吸铁石,一个同学拿走了2个,又有一个同学拿走了3个,请问老师还剩下几个呀?在理解算理时,我多次重复刚才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明白第一个同学的吸铁石是从9个里面拿走的,第二个同学的是从7个里面拿走的。
教学中,有的学生说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还有的学生说不是自已的东西不能拿,不知不觉中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了,情感目标也实现了。
这节课,我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效果一定不会比运用多媒体差,因为我们的资源是鲜活的,过程是动态的,生成是真实的。
我想,只要我们留意观察,教学资源无处不在。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3篇《连加连减》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根底上展开的。
以下是给大家的《连加连减》教学反思3篇,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本节课教学连加、连减,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难点,主要是在计算的过程中要分两步计算才能算出来结果。
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我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开始,我通过让学生根据图中小女孩摘南瓜的图,自己编故事并表演动作,把图中的意思表达出来,学生们都很积极的把自己编的故事说出来了。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把题中的数量关系表达了出来:第一筐有4个南瓜,第二筐有2个南瓜,小红有推来了一个南瓜,一共摘了7个南瓜。
我本来想先让学生列出两道算式,再把这两道算式整合成一道算式的,结果学生一下子就把连加的算式说出来了,因为学生对于连加、连减的算式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我就直接跳过了那个步骤,直接进展下面的教学了。
在接下来教学连减的过程也是和连加的过程差不多。
在连加、连减教学完以后,让学生总结一下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连加和连减的计算顺序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对于他们的计算顺序也都比拟熟悉。
在后面的练习中,我也是尽量先让学生把图所表示的意思说出来,得出数量关系,再进展列式计算。
在练习的时候,理解题意时,我应该再放手一些,让学生大胆的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设计了开火车进展口算的练习,这里的口算题应该设计两道题为一组,第一道题的结果是第二道题的第一个加数或是被减数。
例如:3+4=7,7+2=9;10-4=6,6-3=3,要学生去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而可以渗透连加连减的运算法那么。
跟着小火车,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和小动物一起探究数学知识。
出示小男孩喂小鸡的主题图,学生观察图片中有什么,他们在做什么?要学生自己去认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试着要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从而编题,训练学生口头编题的能力。
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13篇)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如何把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篇1我在《10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导思,探究新知,归纳总结,拓展练习四个环节为学生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
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集体交流积极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最后还能注意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一、成功之处我顺利地实施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能够做到看一幅图列出四个算式。
并能够较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二、存在问题:1.本节课上,在看图列式的环节中,学生已会看图列式,我却让学生自己用小棍摆,再说说,浪费了时间。
2.拓展练习的设计还可以更加有层次有深度,有针对性的'使学生学习更加扎实巩固。
3.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可丰富些,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进措施:1.加强备课环节。
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请教,正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
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上课时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教学状态,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多练。
3.巧妙设计拓宽练习,使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4.加强自身修养,不段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
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篇2本单元主要学习了10以内两位数的笔算加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和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反思第【1】篇〗小猴学钓鱼——10以内的加减混合教学反思本课是对1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
有了前面连加连减的学习基础,在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上,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会很顺利地掌握。
本课我将重点放在了列式上。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数据变化的过程,我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题意后,让学生通过操作小棒,降低了知识的难度。
如在解决“现在有几只小猴学钓鱼?”这个问题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中含着的数学信息,然后边说边摆小棒,原来有5只小猴学钓鱼,跑了3只,又来了一只,学生在拿拿说说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加减混合的含义。
所以学生很快就根据信息列出了算式,并且能够正确地说出算式每一个数表示的意思。
对其他问题我也是采用的这种方法,让学生边说信息边操作小棒,直观的感受到其中的变化,大部分学生在这种操作中都能很快地解决问题,但是仍然有几个学生虽然操作了,但是却不能顺利列式,还需要对他们加强指导。
通过练习,我发现一个问题,虽然不是共性的,但存在的人数也不少,就是当解决先去掉再增加这类问题时,他们不是用原来的数减去掉的数,而是用剩下的去减。
针对这个问题,我组织学生展开了讨论,是从哪个数里面去掉的,从原来的数里还是剩下的里面,通过讨论、举例、再练习,学生终于能够明白是从原来的数里去掉,接下来的巩固练习,就很少有出错的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反思第【2】篇〗人教版一年级上《10的认识及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
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和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在教学中我计了一些游戏活动:找朋友、歌谣、抢答等等。
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
我是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的,一是检查复习:利用找朋友的游戏练习学过的加减法,使用口算条练习,全员参与,体现了面向全体,又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第二个层次是授新知:这部分教学又分成三部分,先是看图说图意,再说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是看算式直接计算结果,让学生们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在肯定了学生们说出的各种方法后,指出想数的组成的方法快而且好;最后通过口算条巩固计算方法。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5篇《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连加连减》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连加连减”是10以内数加减法的教学重点,特别是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是这节课的重点。
我根据这一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重新组合教学内容,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学得形象,活泼,在观察、思考、交流、活动中探索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作用,经历了探讨“连加连减”的过程。
并从中自主感悟出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感兴趣的“小鸟图”和“飞机图”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描述图中的故事。
在描述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描述事情的能力,并愉快自觉地融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在“飞机图”情景问题中,出现了不应出现的错误,是教师的疏忽。
在这一环节中给学生造成了误解,本来连加连减是很抽象地知识,又出了技术的错误。
使学生在理解上出现了扭曲,在本环节中应以动态情节出现,由抽象转化为直观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2、开放应用,凸现价值。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本课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用连加连减计算的例子?生举例:我原来有5支铅笔,妈妈先买来了3支铅笔,又买来了1支,现在我一共有几支铅笔?可以用 5+3+1=9 来计算。
生:妈妈给了我10元钱,我买铅笔用了2元,买本子用了3元,我还剩多少钱?10-2-3=5,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对知识有一种实质性的理解,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需要改进的地方:时间安排可以更合理一些,低年级孩子的学习时间主要集中在前20分钟,所以可以将新课的内容更集中的放在前20分钟进行,将练习集中在后面的时间进行,不要采本课的一题一练的形式。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一、《连加》教学反思本节课比较成功之处,我觉得是注重计算顺序的指导,我采用给大量时间让学生说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数记住?你是怎么记的?”强调在先计算的两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面,这样就能记住。
使学生对算理掌握得比较扎实。
课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广泛提问,以致在后面的练习中,大多学生能看懂题意,会叙述,做题效果好。
二、《连减》教学反思在教学连减时,学生根据连加的运算顺序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下自主探究连减的运算顺序。
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各种方法,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活动中探索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作用,经历了探讨“连加连减”的过程。
在练习的处理上,注重把握练习的层次性,形式吸引孩子,让孩子在玩中学,乐中学。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2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空间:空间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我将书上静态的例题,用课件以喂小鸡这一故事情节呈现,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连加连减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空间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的基础上,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列出算式,而是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之间将看到的情景以小故事的形式讲出来,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对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的更深刻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空间三:教方法,熟记运算顺序为了解决连加、连减时,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这一难点,在教学时我教给了学生一个好方法,主要是通过在第一步算式下画横线来确定运算的顺序,然后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用第一步的得数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
《10以内数的连减》教学反思《10以内数的连减》教学反思(精选11篇)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0以内数的连减》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0以内数的连减》教学反思篇1本部分教学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计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
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也比较熟练。
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
但是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1、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减。
课的一开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减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减。
课题引出后,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课本中的插图,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减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计算顺序。
2、延续情节,学习连减爱于表现是每个学生的天性,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
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从抽象地思维到形象,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
需要改进的地方:1、在新授中,我还可以再放手一些,以学生为主体,多以提问为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来回答问题,这样一方面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让他们集中注意力,从而加深对减法含义的理解。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连加连减》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今天我执教的《笔算连加连减》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里的内容。
本节的教学目标是在小组合作中探讨并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并会灵活选择解题策略,提高计算能力。
整节课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安排教学环节。
本节课我的优点有:1、复习全面,口算连加连减复习到了连加连减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笔算让学生再次明白笔算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各位算起,加法满十向十位进1,减法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1。
复习环节为本节课的笔算做了铺垫,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情境创设贴近生活实际,以国庆节我回老家帮叔叔收南瓜为情境导入新课,过渡自然。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
3、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从同桌交流到自己写竖式,再到板演,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汇报交流后老师点评,说出优化算法。
虽然本节课有一些优点,但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总结如下:1、课堂应变能力不够,导致算法没有完全展示出来。
在让学生自己试着把连加的竖式写在练习本上时,我转着看学生们的方法,然后我让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把自己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这两个同学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就是书上的简便写法,但是没有展示写成两个竖式的方法,因为我没有看到有同学写这种方法(自己没看到不代表没有)。
在把板书的两种方法讲完后我应该问同学们:你们还有和黑板上不一样的写法吗?然后把两个竖式的方法也要板书在黑板上,再做对比,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方法。
2、老师引导语欠缺,让学生起来讲过程时,我看到学生说得慢就着急,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3、从教学目标来看,第一个目标是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这一目标算是达成,因为从学生的练习来看,学生基本能写出整个过程;第二个目标是灵活选用解题策略,这一目标没有完成,因为竖式的写法没有展示完全,学生选择的方法较少,再加上老师说得最优化的一种是连着写的简便写法,所以大部分学生都按照这一种写,没有体现算法多样化。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连加连减》教学反思(通用12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连加连减》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篇1《连加连减》教学目标是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
下面,就《连加连减》教学过程设计,谈谈我的体会和思考。
本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教学特点:1、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
本堂课我创设了小明去爷爷家喂小鸡的情境。
学生们比较感兴趣,能很快地投入到学习的状态。
2、动态感知,静态领会。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的2道例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
通过喂小鸡这一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
再用课件动态展示喂完小鸡后的情景,将连加连减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像动画片一样娓娓道来,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新授环节处理的得心应手,学生一目了然很自然的就列出连加、连减的算式。
播放完课件后,我让学生自己动手,用他们喜欢的符号,在白纸上画出连加算式的含义,让学生静态领会连加的意义。
3、体现算法多样化。
我在教学做一做的两道题目时,学生就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算式方法:一种是先算左边和中间的小棒,再加上右边的小棒;另一种是先算出中间和右边的小棒,再加左边的小棒;还有一种是先算左边和右边的小棒,再加中间的小棒。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5篇《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及算法,初步认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知道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主要采用小故事的形式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
1.要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可以算是一堂计算课的教学,相对来说算理与算法比较简单,并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因此为了减少课堂的枯燥性,并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应该设计一定的操作练习,可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或者画圈等方法,自己探索出整个过程和结果,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而我的教学设计中却忽视了这点,缺少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课堂显得有点死板。
2.注意问题呈现形式的多样性。
对于本课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情境,我都用了动画的形式进行呈现,虽然这样能让学生清楚的明白意思,可是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多方面发展,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向,并且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图片的理解能力,同时,单一的问题呈现形式,也使得课堂稍显乏味,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惫,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问题情境的设计,尽量避免问题呈现的单一性,并且要尽可能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3.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
通过这堂课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在语言上的不足之处,课堂语言有点多、有点碎,同时评价性的语言较少,不能及时恰当的给予学生评价,要知道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积极的课堂评价能有效的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加强语言训练,加强与学生的语言沟通,并且多采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巩固100以内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2)学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尤其是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情景理解连加、连减算理,在观察、比较中发展学生数理逻辑思维。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竖式的简便写法计算连加、连减以及结合情景理解算理。
10以内的加减法反思(集合17篇)10以内的加减法反思第1篇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这一课时,为使学生更快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更为了让学生能够对10以内加减法更有兴趣,于是,我通过网上搜集资料、集思广益等多种手段,最后设计了一个与实际生活贴近的“购物商店”的活动,活动过程中,我在课堂上布置一个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物品的小型商店,并且每个物品都标有10元以内的整元的价格标签。
一名学生扮演购物者,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要求正确地付钱、找钱。
活动开展中,同学们面对商店内的货物兴趣高涨,他们不断地进行着交易,从买方和卖方两个方面不断的变换角色,让自己在做与评的过程中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
一节课的教学让我深深明白: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及学习生活中数学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今后的课堂中,我一定会抓住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创设更多的有意义的活动,让课堂更具有魅力!《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在复习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复习中的儿歌、对数,巩固练习中的找朋友、开火车等等。
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
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层次分明,通过学生独立思、小组互助等形式解决问题。
最后力争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注意尊重学生的思想方法和独特体验,注意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3《10以内加减法》这一单元马上就要结束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反馈以及我的感受,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我反思如下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动态的、直观的感性材料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动画,让学生有实际可感的、丰富的形象。
教研课: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际情境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提高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形成团结协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教学反思:《连加、连减》教学中的优点: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连加连减的意义,我利用课件,把书上两个静止的图片变成了动态课件的展示,很形象的向学生展示了小鸡两次走来以及离去的数量,形象具体。
让学生通过感受“跑来、又跑来”与“走了、又走了”的生活经验,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
另外,多媒体的使用上,我克服了以往的弊端,用大屏幕显示取代老师的板书,忽略了板书对一年级孩子书写的示范引导性,我把连加连减的算式及过程都清楚地写在黑板上,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保证记忆的持久性。
合理分配例题的教学时间。
一年级学生课堂注意时间比较短,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任务较繁重,接受起来较困难,我就采取重点分散的方法,先进行连加教学,然后做一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既玩又巩固了连加法的知识。
轻松过后,进行连减的教学,这时,我有意放手,让学生探究出连减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这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最后通过总结,练习,让学生全面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并完整的利用40分钟上好了本节课。
在学习中,注重计算顺序的指导,我采用给学生大量时间让学生说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使学生对算理掌握得比较扎实;在学习中,注重引导学生看图。
课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广泛提问,以致在后面的练习中,大多学生能看懂题意,会叙述,做题效果好。
在练习的处理上,注重把握练习的层次性,形式力求吸引孩子,让孩子在玩中学,乐中学。
《10以内数的连减》教学反思《10以内数的连减》教学反思1《10以内数的连减》常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考虑同学年龄特点,留意力简单分散,思维还处在详细形象思维阶段,太多的学问需要教师帮他们去建构,我给自己提出“教师课前‘趣’设计,同学课上来参加”的要求,以此延长孩子们的有意留意时间,学会数学新学问,明白数学很有用。
下面结合我的努力目标反思本课教学:一、走出教学的局限,充实教学目标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已经明白“就数学教数学”是不对的。
数学教学不光是教同学解决数学问题,它的进展性功能的教育,才是数学教学的根本动身点。
因此,我努力跳出就数学教数学,从促进同学全面进展的高度动身设计三维目标,让同学在猎取学问技能的同时,在情感、看法、价值观及一般力量等方面也得到进展。
数学很有用,这是数学独有的魅力。
对于智障孩子不肯定熟悉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因此在新课开头,我就创设情境,在同学把握连减的学问后,设置编题等练习,运用刚刚学会的数学学问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同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渗透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又效劳与生活的数学思想。
同时激发了同学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实地体会到数学是很有用的。
所以我认为本节课根本完成了教学目标。
其实在本课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我都想以“数学很有用”的直接表达来加深同学学习的印象,但授课时有的环节没有强调,今后的数学课我仍将采纳这种方法,由于“含蓄”不适合智障的孩子。
二、走出教材的局限,更新教学内容教材是学问的载体,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中介物。
数学学问随着社会的进展而不断更新,任何教材都不能准时适应这种改变,特殊是我手中的这本教材,内容很少,所以我认为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既要以教材为依托又不能拘泥于教材。
所以我跳出“以本为本”的局限,亲密联系社会现实和教学阅历,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大胆对教材作出制造性加工、处理,为了让同学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的例题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让同学感受“去掉、再去掉”的生活阅历。
大班数学学习10以内的连加教案反思1、大班数学学习10以内的连加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学习10以内的连加,感知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守恒关系。
2.尝试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并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
3.体验胜利的乐趣,增加自信念。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预备:学问阅历:幼儿已把握10的组成。
物质材料:PPT,钥匙题卡,门活动过程:一、玩一玩嬉戏,复习10的组成。
二、看一看PPT,学习10的加法。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小白兔家的门最终开了。
咦!小白兔在家吗?(不在)看,桌上有一张纸条,原来啊是灰太狼留下的,它说小兔被它抓走了,想要救小兔,去狼村找!我们一起动身吧!(1)师:你们看前面山有蝴蝶,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这幅画的意思?(图,先2有只蝴蝶在草地上,在来了3只、后面有来了5只蝴蝶,一共有10只蝴蝶)(4)师:谁能列一道连加算式题?(2+3+5=10)(1)师:我们一起到前面去看看吧!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鸭子这幅图的意思?(,有2只蓝色的鸭子河里,有6只黄色的鸭子草地,后面有来了2只大鸭子,图上一共有10只鸭子)(2)师:谁能列出一道加法算式?(2+6+2=10)(1)师:走的好累呀,我们到树底休息一会吧!看,苹果呀!有三棵苹果树、左边有苹果树有3个、中间4个右边有3个。
(2)师:谁能列一道算式来表示这幅图的意思?(3+4+3=10)(1)师:前面到沙滩了,你们能用完整的话来表示沙滩上的乌龟吗? (沙滩有8只大乌龟、草地有1只乌龟、后面有来了一只乌龟)8+1+1=10三、嬉戏活动:送数字宝宝回家(1)师:看,是灰太狼,听听他会说些什么呢?想要进去,先答复我的问题!我这儿有些数字宝宝找不到家了,请你们送他们回家!(2)师:你们情愿承受灰太狼的挑战吗?四、玩一玩嬉戏,复习10连加教学反思: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学问的时候,就需要教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留意。
10以内的连加连减教案反思1. 引言连加连减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对10以内数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本文主要对一堂关于10以内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的教案进行反思和总结,旨在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
具体目标包括:•学生能够正确应用连加和连减的概念进行运算;•学生能够快速计算10以内的混合运算;•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并解决。
3. 教学流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导入通过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苹果吃了3个,又吃了4个,请问小明一共吃了多少个苹果,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步骤二:讲解连加和连减概念通过具体例子和图示,向学生讲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
引导学生理解连加和连减的含义,以及连加和连减的关系。
步骤三:练习连加和连减运算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给出两个数,让学生计算两数的连加、连减和混合运算的结果。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解答疑惑。
步骤四:应用连加和连减进行解决问题通过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小红买了一本书花了6元,给了10元,需要找零多少钱等问题,让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并用连加和连减进行解决。
步骤五:巩固综合运算能力提出一些综合运算的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他两个苹果,然后他吃掉了一个,请问现在小明还有几个苹果。
让学生综合运用连加和连减的能力进行计算。
4.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4.1 教学中的不足•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较为单一,缺乏趣味性。
下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如游戏、实物拼图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存在一些知识点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和引导,导致部分学生理解不深,掌握不牢固。
下次可以在重点难点处加强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0以内的连加、连减反思在我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早接触的就是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这两个运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计算方法之一。
通过不断练习和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种运算。
在10以内的加法中,我们可以通过数的递增来进行计算。
例如,我们可以从1开始,不断向后加上下一个数,直到加到10。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出10以内的加法。
然而,在实际运算中,我们不仅仅是进行机械式的加法,更重要的是理解加法的本质和原理。
加法反映了两个数的合并关系。
当我们进行加法运算时,我们实际上是在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更大的数。
例如,当我们计算2+3时,我们可以将2和3合并成一个更大的数5。
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数的概念和数的运算规律。
通过不断练习和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
在10以内的减法中,我们可以通过数的递减来进行计算。
例如,我们可以从10开始,不断减去一个数,直到减到0。
这种方法同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出10以内的减法。
然而,与加法类似,我们不仅仅是进行机械式的减法,更重要的是理解减法的本质和原理。
减法反映了两个数的相对关系。
当我们进行减法运算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计算两个数之间的差值。
例如,当我们计算5-2时,我们可以计算出5和2之间的差值为3。
这个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理解数的概念和数的运算规律。
通过不断练习和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减法运算。
通过连加和连减的反思,我们可以发现加法和减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加法和减法都是数的基本运算,但在运算规律和运算方法上有所不同。
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更大的数,而减法是计算两个数之间的差值。
这种联系和区别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运算。
除了数学运算本身,连加和连减的反思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进行连加和连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运算规律和运算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这种思考过程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我们在其他领域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匪浅。
大班数学10以内连加运算教案反思(一)大班数学10以内连加运算教案反思教案目标•掌握10以内的连加运算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字之间关系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解题能力教学准备•小黑板或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数字牌、计数棒等教具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简单的问题导入课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他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2.概念讲解–介绍连加运算的概念:将两个或多个数连续相加的运算。
–展示示例题目,如:3+2=?,解析运算过程。
3.示范操作–在小黑板或白板上示范解决几个简单的连加运算题目,让学生观察、听写答案,并理解解题的思路。
4.提问练习–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上台依次回答,练习他们对连加运算的掌握程度。
–可以利用教具,如数字牌、计数棒等,让学生通过实物进行计数和运算。
5.巩固练习–分发练习册或工作纸,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连加运算题目。
–监督学生的思考和解题过程,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设计合理,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10以内连加运算的方法。
•在导入环节,可以引入更多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欲望。
•在示范操作环节,可以加入一些互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加他们对连加运算的实践经验。
•教学反思时,应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连加运算中的常见错误,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运算思维。
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时请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6.巩固和拓展–针对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拓展题目,增加难度并挑战他们的解题能力。
–可以设置一些情境题目,让学生应用连加运算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7.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学过的知识,并对连加运算进行归纳总结。
–确保学生掌握了连加运算的概念、方法和技巧。
8.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反复练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解答和解释题目中的要求。
9.复习和检测–在下节课开始之前,进行简短的复习和检测,检查学生对连加运算的掌握情况。
10以内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
10以内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
1、创设情景.学习连加课一开始,我就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并通过学生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
课题引出后,并不是死板地讲述运算的顺序,二是让学生讨论,说出怎样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地解决了运算顺序问题。
2、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注意保持和学生亲密融洽的`关系,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并给学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避免了计算教学的“静态”灌输,避免了计算教学的机械记忆和反复练习,让学生观察、思考,体验到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到新的知识。
10以内连加连减的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是10以内数加减法的教学重点,特别是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是这节课的重点。
我根据这一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重新组合教学内容,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学得形象,活泼,在观察、思考、交流、活动中探索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作用,经历了探讨“连加连减”的过程。
并从中自主感悟出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感兴趣的“小鸟图”和“飞机图”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描述图中的故事。
在描述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描述事情的能力,并愉快自觉地融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在“飞机图”情景问题中,出现了不应出现的错误,是教师的疏忽。
在这一环节中给学生造成了误解,本来连加连减是很抽象地知识,又出了技术的错误。
使学生在理解上出现了扭曲,在本环节中应以动态情节出现,由抽象转化为直观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2、开放应用,凸现价值。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本课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用连加连减计算的例子?生举例:我原来有5支铅笔,妈妈先买来了3支铅笔,又买来了1支,现在我一共有几支铅笔?可以用 5+3+1=9 来计算。
生:妈妈给了我10元钱,我买铅笔用了2元,买本子用了3元,我还剩多少钱?10-2-3=5,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对知识有一种实质性的理解,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需要改进的地方:时间安排可以更合理一些,低年级孩子的学习时间主要集中在前20分钟,所以可以将新课的内容更集中的放在前20分钟进行,将练习集中在后面的时间进行,不要采本课的一题一练的形式。
而且对计算顺序的练习,应该是在反复的不同的题目的讲解的过程中掌握的,不要想着在第一次、第一道题目里就让所有学生完全掌握,也就是不要过
多地重复例题的运算顺序的叙述,可以空出时间完成后面的习题,在对后面习题的讲解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算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