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故人庄》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8.38 KB
- 文档页数:24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过故人庄》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人杜甫及其作品《过故人庄》的背景和意义;2. 熟悉《过故人庄》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3.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过故人庄》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古代庄园的样子以及庄园中常见的事物,引起学生对庄园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读(10分钟)通过课前预习的形式,师生共同讨论《过故人庄》的诗歌形式与内容,概括诗歌的主题和主要意象。
3. 教学展示(20分钟)通过文学欣赏和诗歌朗读的形式,展示《过故人庄》的鲜明特色,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意义。
4. 诗歌赏析(30分钟)详细解读《过故人庄》的诗歌形式、意象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审美追求。
5. 配套练习(20分钟)提供相关文选和名句,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意象和意义,并写出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6. 总结(10分钟)回顾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总结诗歌欣赏的方法和技巧,提出学习的收获与感受。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古代庄园的景象;2. 诗歌朗诵:学生朗读《过故人庄》,展示诗歌的美感和节奏;3. 分组讨论:根据性别、爱好等因素,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和意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积极性;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文学作品阅读和写作任务,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个别讨论: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个别辅导和评价,帮助学生克服问题。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展示设备;2. 相关诗歌赏析和分析资料;3. 教学参考书籍。
七、教学延伸:1. 制作诗歌鉴赏小册子:将学生认为有意思的诗歌整理成小册子,鼓励学生撰写赏析文章,丰富学生的诗歌阅读经验;2. 探讨诗歌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展示诗歌的美感和社会启示;3. 文学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走进学校文学社团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古代诗歌的写作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悟诗文的美妙之处。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学会描绘诗中的画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乐于分享心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解读,理解诗人的情感。
2. 朗读、背诵和默写诗句,感悟诗文的美妙。
3. 描绘诗中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古代诗歌的写作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乐于分享心得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的朗读和解读录音,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2. 准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3. 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以便于板书和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诗文。
2. 朗读诗文:(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文的韵律美。
3. 解读诗文:(1)教师讲解诗文的内容,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生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诗文的意义。
4. 感悟诗文:(1)学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悟诗文的美妙之处。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互相交流心得。
5. 描绘画面:(1)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诗中的画面。
(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互相欣赏、学习。
6. 小结课堂:7. 布置作业:(1)要求学生朗读、背诵诗文。
(2)要求学生默写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诗文的美妙之处。
过故人庄教案教案主题:过故人庄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过故人庄》这首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运用能力;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并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朗诵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古诗《过故人庄》的背景和作者;2. 学习掌握古诗中的字词和句式;3. 进行文学赏析,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4. 进行朗读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古诗《过故人庄》;2. 多媒体设备;3. 难字词的释义和拼音。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美丽乡村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2. 提问:你们是否曾经离开家乡,长时间没有回去过?想要回到家乡的原因是什么?二、正面教学(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古诗《过故人庄》的背景和作者,包括作者生平、作品特点等;2. 逐句展示《过故人庄》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字词和意义;3. 教师解释古诗中的生词和难句,辅导学生正确朗读和理解。
三、文学赏析(15分钟)1. 通过展示古诗的文字内容和意境描绘,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2. 提问:古诗《过故人庄》中的主题是什么?古诗中使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这个主题?3.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象,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四、朗读练习(15分钟)1. 教师示范朗读《过故人庄》,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2.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同步朗读训练,互相交流和借鉴;3. 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全班朗读比赛。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提出改进的建议;2. 让学生发表对古诗的个人理解和感受;3. 教师提供其他类似的古诗作品,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欣赏。
辅助措施:1.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时采用拼音注释、图像呈现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2. 对于教学材料中的难点和重点,提供额外的练习和课外阅读推荐;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朗读练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作者孟浩生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人、故土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友情,懂得感恩和回报。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作者孟浩生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2. 教学难点:(1)诗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诗文的意境和情感的深入体会。
(3)作者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的讲解。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生和诗文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过故人庄》,激发学生对故人、故土的思绪。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后注释,自行解决诗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文内容,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文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2)教师讲解作者孟浩生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5. 课堂实践:(1)学生进行朗读、默写等实践活动,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提高文学素养。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过故人庄》。
2. 结合诗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孟浩生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文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五年级语文下《过故人庄》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下《过故人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掌握作者及背景,了解诗意并背诵全诗。
2、结合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语境导入田园诗,就像一颗颗大大小小的星星,汇集在唐诗的灿烂星河里,熠熠生辉。
今天我们一同走近盛唐田园诗人孟浩然,走进他的代表作《过故人庄》(板书课题)二、解题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人。
早年隐居鹿门山,后漫游吴越。
年近四十应试不第,失意而归,后从事小官,三年后患病卒。
其诗风格诗淡自然,盛唐著名田园诗人之一,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有《孟浩然集》。
这首诗写作者受朋友五邀,到乡村做客的事,表现了朋友间亲切的感情。
三、诵读①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及韵律,学生轻声朗读②指名学生朗读(或集体朗读)四、研习诗歌内容1、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明确:老朋友准备的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农家去做客。
小村掩映在绿色之中,青山横卧在村外。
推开小窗,面对打谷场和菜圃,端起酒杯,谈起桑麻农事。
酒足饭饱,临行时,主动提出重阳节时还要来赏菊花、喝酒。
①首联:起,交代过故人庄的原因。
应邀做客。
向:饭菜丰盛吗?诗人的心情怎样?用“鸡黍”,并一请就到,说明方宾关系怎样。
明确:饭菜丰盛,诗人心情愉快高兴。
说明主宾之间感情融洽,友谊极深。
②颔联:承,承接上文,写田庄风光。
风景美吗?美在哪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解:美,美在诗新,谈远,幽静,色调丰富,对仗手法。
③颈联:转,由写景转入写人事。
相聚饮酒的情形,把洒闲话,气氛融洽,深情厚意就在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田园生活恬静而闲适、和协而幸福。
④尾联:合,收拢全诗。
“就”暗含欣赏之意,再来做客,诗人分别时是什么感情?明确:依依不舍2、学生合作探究: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还有优美的田园风光,淳朴的民风也让他想再来,从而表现了朋友们真挚的友情。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过故人庄》。
教学内容包括:学习《过故人庄》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和特点;掌握生字词,学习古诗的朗读和吟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朗读和吟诵《过故人庄》,理解全诗的意思,掌握生字词,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感知、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朗读和吟诵,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回忆起与好友分别的场景,引发学生对友情的思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过故人庄》,理解诗意,了解诗歌背景。
3. 课堂讲解: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和特点,讲解生字词,指导学生朗读和吟诵。
4.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类似的古诗,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意,进行诗歌朗读和吟诵展示。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过故人庄》2. 生字词:邀、炊、鸡黍、话桑麻、还3.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4. 朗读和吟诵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过故人庄》的诗意,并尝试吟诵全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古诗,提高古典文学素养。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和吟诵,注意语气、节奏、韵律等方面的把握;2. 通过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和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意境;3. 针对生字词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掌握。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过故人庄》呈现出来的感情是淡雅的,体现的是作者乐在其中的情趣。
那么,语文教师在讲解这一课,需要做好哪些课前工作呢?以下是由店铺收集整理的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欢迎阅读!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者及背景,理解全诗大意,领悟全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阅读本课,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一般方法,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古人的思想情怀,提高文化修养,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过故人庄》的阅读。
指导古诗的一般阅读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个板块:选点突破一、快乐起跑导言: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学习古诗词就是继承和发展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提高文化素质,陶冶情操。
由于年代久远,继承古代灿烂文化,重点应是诵读、背默、积累。
难点是阅读及鉴赏古诗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寻找打开这扇古代文化宝库大门的钥匙,欣赏颗颗璀璨明珠的风采。
二、预习考查顺畅朗读五首诗,考查字音。
强调:荒秽huì 草木长zháng 鸡黍shǔ 郭外斜xiá 开轩xuān 场圃pǔ 重chóng阳迷mí人眼啄zhuó春泥没mò马蹄白沙堤dī 花木成畦qí 排闼tà 鸡豚tún 山重chón g水复乘chéng月拄zhǔ仗叩kòu门点拨2:选点《过》诗,整体感知。
①《过故人庄》作者是谁,哪朝人,选自哪本书? 明确:孟浩然,唐代人,《孟襄阳集》②《过故人庄》一诗从诗题看的大意是什么? 明确:诗人被一位村居的朋友邀请到家里做客时对田园情趣的感受。
过:访问;故人:朋友;庄:村庄。
③投影村庄、青山、绿树的简笔画,结合全诗内容联想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还来”——喜爱三、指导节奏节奏常识点拨1、古诗五言句按音节划分一般是:2/2/1。
《过故人庄》语文教学设计《过故人庄》是中国现代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描写一个庄子里几个居住的人物的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性的复杂性。
下面是一份《过故人庄》的语文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作品。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过故人庄》的情节和主题;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心理活动;3. 掌握一些关键词和句子的解释和运用;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小说中不同人物的命运和心理变化;2. 分析小说中的情节发展和故事结构。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入与预习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曹禺的其他作品,并谈论他的写作风格;2. 阅读《过故人庄》的简介,了解作者及作品的背景;3. 学生预习小说的内容和主题。
第二课时:分析情节与人物1.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2. 学生小组讨论小说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3. 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和分析写成小结,进行课堂分享。
第三课时:理解关键词和句子1. 教师解释小说中的关键词和句子的含义;2. 学生交流自己对关键词和句子的理解;3. 学生整理关键词和句子的解释,写成笔记。
第四课时:阅读理解与写作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说的深度阅读;2. 学生回答阅读理解题目,进行讨论;3. 学生根据所读内容,写一篇文章,谈谈他们对小说的体会和感受。
第五课时:总结与评价1. 学生分享自己写的文章,互相评价;2. 教师引导学生对小说的内容和主题进行总结;3.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课堂互动。
四、教学辅助手段:1. 教师提供小说原文和解释;2. 学生使用笔记、白板和黑板进行记录。
五、教学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2. 课堂笔记和小结;3. 阅读理解题目的回答;4. 写作的表达和内容。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8篇过故人庄教学设计8篇过故人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排比句,了解运用排比句的好处。
2.了解分号的用法。
3.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4.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排比句,正确使用分号。
2.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教学难点理解《过故人庄》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以《草虫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为例,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2.从读中感悟排比句、分号的用法和作用。
教具准备文章《蟋蟀的住宅》教学过程:一、对比阅读教学(一)对比阅读,完成练习1.我们刚刚学习了《草虫的村落》这篇文章,大家一定对文章的内容记忆深刻。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文章中让你印象最深的部分(黑甲虫回到村子受到欢迎;甲虫音乐家们在大树下演奏;“村民们辛勤劳动”。
)2.我们以前还学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蟋蟀的住宅》,同学们还记得吧谁能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中的什么内容让你记忆犹新(蟋蟀慎重选择住址;蟋蟀的住宅布置合理;蟋蟀建住宅的时间;蟋蟀建住宅时很辛勤,不怕苦不怕累。
)3.现在,我给大家打印了《蟋蟀的住宅》这篇文章,发给大家。
今天我们来把这篇课文和《草虫的村落》放在一起让大家阅读,阅读后完成老师发给大家的表格,好吗(学生分小组,先自己读文章,然后共同完成表格所填写的内容。
表格内需要学生完成的项目:题目、描写对象、主要内容、写作手法、情感表达、我的发现。
)(二)汇报交流,教师指导1.各小组上交完成的表格。
2.【出示课件2】教师评价并指导:(1)两篇文章都是描写昆虫的。
(2)在内容上:《蟋蟀的住宅》主要写了蟋蟀建住宅时的选址、住宅特点、建造时间和蟋蟀辛勤地建造自己的住宅等内容,《草虫的村落》主要写了作者追随黑甲虫一次游历的过程,其中包括甲虫迷路、回到村子、看到甲虫音乐家演奏及劳动等情节。
(3)在写作手法上,《蟋蟀的住宅》是作者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具体写住宅的情形;《草虫的村落》则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拟人手法,把一次神奇的游历写得充满情趣。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过故人庄》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过故人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2、借助朗读,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4、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一般方法,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重点难点:1、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请学生说一说,有哪些诗歌表现了朋友之间的友谊深厚的。
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导入课题。
再背有关朋友情深的诗歌。
二、初读。
1、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
出示自学要求,请学生朗读,明确要求。
2、学生自学,师巡视。
三、看看画面。
[轻音乐作为背景,出示画面:茂密的树林把整个村庄围绕,给人以静谧的感觉,隐隐约约的斜山在远处蜿蜒起伏]1、欣赏图片2、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重点让学生描述出农家生活环境的安谧悠闲。
四、朗读全诗。
1、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本诗歌平淡似水,如一幅淡雅的中国画,浅显易懂,但是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此教学之前首先要读通诗歌,读熟诗歌。
2、学生练读。
3、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教师指导朗读:读文言诗词,重要的是吟读。
吟读,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
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
4、听录音。
5、学生大声自由吟读《过故人庄》。
6、齐吟全诗。
五、学诗。
1、交流(回到老师的界面)(1)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的事。
)(2)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过故人庄》。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与理解、诗歌背景的介绍、诗句的解析、诗歌意境的体会及诗歌的创意性写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过故人庄》这首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3.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关爱自然,珍惜友情,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句的深入解析,诗歌意境的体会。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与理解,创意性写作的引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过故人庄》,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3. 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孟浩然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 诗句解析:详细讲解诗句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6. 创意性写作:引导学生借鉴诗句,创作一篇以“友情”为主题的短文。
7.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句进行仿写,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过故人庄》2. 诗人:孟浩然3. 诗句解析:朗读:韵律美、意境美重点词语:过、故人、庄、绿树、青山、斜阳4. 诗歌意境:美丽的田园风光,浓厚的友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诗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发挥想象,描绘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2. 答案示例:绿树成荫,村边的房屋错落有致,青山连绵,郭外的斜阳映照着这片美丽的土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诗句的基本含义和诗歌意境?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孟浩然的其它诗作,深入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解析2. 诗歌意境的体会3. 创意性写作的引导4. 作业设计一、诗句解析1. 抓住关键词语:如“过”、“故人”、“庄”、“绿树”、“青山”、“斜阳”等,分析其在诗句中的作用,以及与诗歌主题的关系。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诗中的意境,提高审美能力。
(3)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人、故土的深厚感情,培养热爱家乡、珍惜友谊的价值观。
(2)了解古代农村的生活场景,体验其中的淳朴民风,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好,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与背诵。
2. 诗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3. 诗文意境的体验与感悟。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古代农村生活场景的理解。
2. 诗中蕴含的深厚情感的体会。
3. 朗读与表演的技巧指导。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 运用想象和联想,让学生体验诗中的意境,提高审美能力。
3. 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的朗读录音、相关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人孟浩然及本诗的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大意,体会诗文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诗文内容。
4. 意境体验: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诗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5. 情感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诗的理解和感悟,讨论诗中的情感内涵。
七、课堂练习1. 朗读练习:让学生朗读诗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2. 背诵练习:让学生背诵诗文,提高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3. 写作练习:以“访友”为主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篇访友的经历。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过故人庄》这首诗。
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关键词和意象。
能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写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利用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景象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过故人庄》,感受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友情的重要性,珍惜与朋友之间的相聚时光。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孟浩然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解释《过故人庄》的题目意义和诗文的创作背景。
2.2 诗文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过故人庄》,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指导学生进行诗歌背诵,加强语言记忆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诗文解析3.1 词句解析分析诗中的关键词和意象,如“故人”、“庄”、“绿树”、“青山”等。
解释诗句的意义和诗人的表达手法。
3.2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
讨论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和友情的重要性。
第四章:课堂活动4.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中的景象和情感表达。
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促进课堂互动和思考。
4.2 创意表达邀请学生以绘画、表演或写作的方式,表达对诗中景象或情感的理解。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作品,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景象、情感和友情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珍惜与朋友相处的时光,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5.2 评价与反思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出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方法。
第六章:扩展阅读与讨论6.1 相关诗词推荐推荐与《过故人庄》主题相关的其他诗词,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
让学生阅读这些诗词,并简要介绍其主题和情感表达。
6.2 比较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过故人庄》与其他相关诗词在主题、情感表达和写作风格上的异同。
《过故人庄》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过故人庄》,并能背诵。
2. 理解《过故人庄》的诗意,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好意境和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意,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意境。
2. 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感悟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古诗词朗诵音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几幅田园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田园生活的感受。
2. 导入课题:介绍诗人孟浩然及其诗歌特点,引出《过故人庄》这首诗。
二、初读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过故人庄》,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指名朗读,评价朗读效果,强调情感表达。
三、理解诗意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诗意。
2. 小组交流学习成果,讨论不理解的词句。
3. 教师讲解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四、感悟意境1.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田园风光,感受其宁静、自然之美。
2. 分析诗中表现的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播放古诗词朗诵音频,让学生边听边想象诗中情景,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五、拓展延伸1.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孟浩然的其他田园诗,感受其诗歌风格。
2. 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友情和亲情的理解和感受。
六、总结提升1.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对《过故人庄》的理解和感悟。
2. 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布置作业:1. 背诵《过故人庄》,并默写。
2. 收集孟浩然的其他田园诗,进行阅读和欣赏。
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朗读、理解、感悟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体会《过故人庄》的诗意和情感。
同时,我也注重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过故人庄教案孟浩然过故人庄教案【篇一】过故人庄教案过故人庄教学设计[正式使用]《过故人庄》孟浩然教学目标1、体验古人的思想情怀,提高文化修养,陶冶情操。
2、了解作者及背景,理解全诗大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一般方法【起承转合】,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过故人庄》的诵读、理解教学难点指导初步欣赏古诗词的方法。
(起承转合)--------------------------------------------------------------------------一、导入(10分)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过故人庄》。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曾隐居鹿门山。
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诗歌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与王维齐名,人称“王孟”。
他和王维等交谊甚笃。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
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 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
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
不久,仍返故居。
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
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
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
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过故人庄教案教案一:《过故人庄》导入活动目标:通过导入活动,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并了解故事背景。
步骤:1.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离别的情景,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2. 给学生展示一张田园风景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农村生活的问题,如农村的房子是什么样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3. 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导入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课文朗读和课文讲解。
教案二:《过故人庄》课文分析目标:通过课文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汇和句型。
步骤:1. 向学生展示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 师生共同分析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
3. 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梳理课文的结构和主要意思。
4. 练习掌握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知识,并进行语法填空、句型转换等练习。
教案三:《过故人庄》课文理解与情感体验目标:通过课文理解与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感受课文情感的融合和情感的表达。
步骤:1. 向学生展示一些描绘情感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图片或视频中情感的感受。
2. 通过导入活动,唤起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如课文中主人公的思乡之情。
3.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一些情感问题,如: 你认为主人公思乡的情感是怎样的?你在课文中有没有找到让你共鸣的情感?4.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离别和思乡中的情感和体验,并展示给全班。
教案四:《过故人庄》情景表演目标:通过情景表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情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步骤:1. 把课文分成几个情节,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中的情景。
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或学生的理解进行改编和创作。
2. 给学生合理安排角色,并引导他们思考对话和行动的方式。
3. 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表演,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演进行反思。
4.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表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感受友谊的珍贵,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句子翻译。
2.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分析和欣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情感的深入解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孟浩然的背景和诗歌风格。
(2)提问学生对友谊的理解和感受,引发学生对诗歌主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语气。
(2)学生通过注释和词典辅助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探究学习:(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体会。
6. 课堂小结:五、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背诵《过故人庄》。
2. 学生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结合诗歌内容和个人感受。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积极性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背诵诗歌的情况和对作业短文的完成质量。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学习过程,互相评价学习成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过故人庄》诗歌文本。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名篇,反映了诗人怀念故友、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此篇诗既有古朴的书法与结构,又有精美的意境。
学习此篇诗能够拓展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鉴赏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唐代诗歌的创作背景;•掌握《过故人庄》诗歌的基本用语、结构和意蕴。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理解;•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运用语言和思想能力;•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诗歌对生命的启示和感悟;•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将一部分内容放在文本资料中,或者利用PPT播放器把诗歌的相关图片等展示给学生。
通过引入的方式让同学们对这首诗歌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 回顾知识•了解唐代诗歌创作背景。
通过课堂ppt等方式,介绍唐代的时代背景、文化特点、文学风貌等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对唐代背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上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诗歌内容,充分了解《过故人庄》的内容和主旨。
3.理解诗歌讲解这首诗歌、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学习诗歌的形式和结构等方面。
4.课后作业•要求同学复制《过故人庄》诗歌,课堂上指定根据自己理解创作出至少五句诗,课后逐句推敲、斟酌、完善。
•作业完成后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和创作。
四、教学方法1.理解诗歌的方法•学习诗歌的基本用语、结构和意蕴。
•课堂中采用问答的形式,通过回答问题让同学们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意蕴。
2.发挥思维•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思维,完成多种智力思维小任务。
3.交流分享•老师引导学生轮流分享自己的答案和想法,同时推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支持互动交流。
五、教具与参考资料1.教具:•PPT播放器•诗歌相关图片2.参考资料•金正民. 《唐代诗歌》. 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孔昭重, 卫瑞华. 《我们喜爱的中国古诗》,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六、教学评价1.总体评价•教育目标达成情况:相对于制定的教育目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是否达成,课堂互动,学习兴趣是否增强,学习效果是否好。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过故人庄》全文。
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能够理解诗文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诗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主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引导学生感受友情、回忆和怀念等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诗人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解释诗文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2.2 诗文朗读与理解:带领学生朗读诗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内容和结构。
2.3 关键词语和句子解析:解释诗中的生僻词语和难懂句子。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以问题或情景引入诗文,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朗读与讨论:学生朗读诗文,教师引导注意语气和节奏。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3.3 内容解析:教师详细讲解诗文的内容和背景。
学生跟随教师解析关键词语和句子。
3.4 写作与表达:学生根据对诗文的理解,进行写作表达。
学生互相交流并给予反馈。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4.2 知识掌握:通过提问和练习检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和理解。
4.3 写作与表达能力:评估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以及他们对诗文的理解深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过故人庄》诗文。
5.2 辅助材料:孟浩然的生平介绍资料。
相关注释和解析资料。
朗读和音乐资源。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互动游戏:设计一个关于《过故人庄》的互动游戏,如填空、匹配等,以检验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记忆。
6.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选择诗中的角色进行扮演,通过表演来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6.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中的主题、情感和意象,促进合作和思考。
第七章:家庭作业7.1 背诵任务:要求学生回家后背诵《过故人庄》,并在下一堂课前进行检查。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第一章:《过故人庄》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介绍解析《过故人庄》创作的年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历史文化内涵。
1.2 作者简介了解作者孟浩然的生平事迹,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及其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
第二章:诗歌内容解析2.1 诗句逐句解析逐句解读《过故人庄》的诗意,分析词语的运用和意象的构建。
2.2 诗歌主题提炼引导学生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如友情、乡情、怀旧等。
第三章:诗歌表达技巧分析3.1 词语与意象分析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景物描绘。
3.2 韵律与节奏讲解诗歌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第四章:情感体验与创作背景关联4.1 情感体验引导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诗歌中的情感,如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4.2 创作背景与情感关系的探讨分析创作背景与诗歌情感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第五章:拓展活动与课后作业设计5.1 拓展活动建议设计相关的诗歌创作、角色扮演等拓展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2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与写作作业,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友情的小短文,或是绘制一幅描绘诗歌景象的画。
第六章:教学目标与方法6.1 教学目标确立教学的具体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6.2 教学方法介绍计划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等,以及这些方法如何服务于教学目标。
第七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7.1 教学步骤7.2 时间分配为每个教学步骤分配适当的时间,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第八章:课堂互动与学生参与8.1 课堂互动策略设计互动环节,如提问、小组讨论等,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8.2 学生参与激励采取奖励机制或其他激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第九章:教学评价与反馈9.1 教学评价标准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描述如何评价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过故人庄》教学设计1一、导入。
我们又遇到一位“话桑麻”的诗人了,他被别人用“只鸡”招去喝酒,这就是孟浩然,他比陶渊明晚了二百多年,只能算半个田园诗人。
他早年隐居湖北襄阳的鹿门山,中年曾去京城应考,又去各地漫游,最后做了三年小官,死在任上,年51。
他写了一些田园诗,但更多的诗与田园无关。
二、读读讲讲问问。
问:这首诗算得田园诗吗?有什么理由?(算得。
诗人去的地方是田园;诗中又写田园风光;用鸡待客是农村习俗;谈话内容是农事。
)问:开头两句是叙事,这番叙述跟诗题有什么关系?(交代“过故人庄”的原因。
)你们看,主人待客仅用“鸡黍”,客人一请就到,这说明了什么?(主宾之间感情融洽,不拘常礼,可见友谊极深。
) 问:这是一首律诗,开头两句叫“起”,下面两句(即第三、四句)叫“承”,承接之义。
这两句承上文哪两个字?(“田家”,写田家四周的风景。
)好,现在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大意是,村庄四周有绿树环绕,远处可以望见城郭,郭外有青山横斜。
)你对这样的风景有什么感受?(清新,淡远,幽静,色调丰富)这是写诗人初到时的观感。
问:第五、六句叫“转”,这里是从写景转而写人事,就是写朋友相聚饮酒的情形。
说说饮酒中的气氛怎么样。
(酒桌摆在廊子里,打开窗子,眼前是农家的晒谷场和菜园子,显得安静、平和;双方一边喝酒一边说农事,又是多么愉悦,简直是“世外桃源”,可以使人心旷神怡,把世间的忧愁都忘得一干二净。
) 问:第七、八句叫做“合”,也就是收拢全诗。
同学们读过诗人的《春晓》,它最后一句是——(“花落知多少”)这是用感叹方式收尾。
这首诗的收尾方式跟《春晓》不同,用的是普通的道别语。
“重阳日”是哪一天?(农历9月9日)现在是什么时候?(从“绿水”“青山”“桑麻”等语可以判定是农历三四月间)“就菊花”的“就”是到跟前来的意思,暗含欣赏之意。
过半年再来欣赏故人家里的菊花,包含了怎样的意思?(再来做客)这个道别语好在什么地方?请大家各抒己见。
(主人家很可爱,值得再来;主人待客热情,愿意再来;诗人率真,主动提出再来;主宾之间极其融洽;等等。
)三、总结。
这首诗看起来也很平淡,从头到尾都是平铺直叙,从接受邀请、赴宴、喝酒一直写到辞别,毫无夸张铺排之意,用的都是口语。
我们平时说话用的,“淡而无味”“淡乎寡味”,都是把“淡”和“无味”看作一回事,既如此,这首诗是否无味呢?(不是)它的味在哪里呢?(写出了朋友之间的真情,也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
)这当然不是一眼能看出来的。
这告诉我们,读诗一定要反复地细心品味。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学习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
二、重点难点:1、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步骤:(一)揭题解题,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中有很多表现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你能不能背诵一句这样的诗句?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朋友之间真挚友情的古诗——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板书)3、说说对作者的了解,教师补充。
孟浩然(689——740),湖北襄樊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齐名,著有《孟浩然集》,生活在盛唐开元年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
诗人一生没有作过官,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来到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
其诗风平易清淡,有超妙之趣。
4、“过故人庄”是什么意思?明确:过:拜访,故人:老朋友。
到村庄拜访老朋友。
这首诗是他隐居在鹿门山时,被一位朋友邀请到家中作客时,写了这首诗。
(二)朗读全诗1、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习读诗,要求读准字音,通通诗句,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学生练读。
3、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教师指导朗读:读文言诗词,重要的是吟读。
吟读,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
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
4、听录音。
5、学生大声自由吟读《过故人庄》。
6、齐吟全诗。
教师随机点拨读法,如:后一句是相邀,要读慢一点,读得意味深长。
(三)译读全诗师导:读得好,朗读就进行到这里。
下面进行译读。
(板书:译读)大家不要以为“译”很容易,老师给你们出个难题,什么叫译读呢?以诗译诗,译出来的现代文也要有点韵脚,也要像一首诗。
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下“预备动作”,将这首诗的注释好好读一下,然后根据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1、教师示范,学生注意对“押韵”的处理:“故人具鸡黍。
”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
“邀我至田家。
”邀请我来到秀美的田家。
2、学生们各自进行译读活动。
建议:翻译的时候,将“家”、“斜”、“麻”、“花”用来押韵,但不一定用这几个字,“家”、“花”可以用,中间“斜”和“麻”怎样翻译押韵,第四句和第六句怎么翻译,想一想,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以诗译诗了。
3、教师吟读一句,学生译读一句。
明确:绿树村边合——村外绿树环绕。
青山郭外斜——村外远处有青青的山崖。
开轩面场圃——打开窗户面对场圃和莱园。
把酒话桑麻——边喝酒边谈论着庄稼。
待到重阳日——等到重阳节的那一天。
还来就菊花——再来赏菊和喝酒吧。
(四)背读全诗师导:以诗译诗可以培养同学们的情味。
好,下面一个学习环节是背读。
(板书:背读),背呢,也不能让你们轻易过关,先提一个问题。
这首律诗每一联都写什么?同学们想一想,商量一下。
1、学生商量、讨论,准备回答。
2、交流:首联写作客原因,颔联写旅途见闻,颈联写到农家作客,尾联写作客的留恋。
本诗着力描写了农家生活的朴实与故人的热情,表达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朋友情谊的重视。
3、根据这种思路,背诵这首诗。
4、学生齐声背读。
(五)说读全诗师导:下面我们要进行说读。
(板书:说读)说读是对诗人说话,就是把诗意扩展开来,在原诗句的基础上增加很多自己描写的内容,然后对诗人说。
比如:“故人具鸡柔,邀我至田家。
”诗人啊,老朋友准备了饭菜,还冒着热气,邀请你到山水如画的田园乡间作客。
这就要有丰富的想像。
1、同学们分小组说读《过故人庄》,每一个小组就只说读一联。
2、每小组分别选派一名代表说读。
教师吟读,学生代表说读。
参考: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诗人啊,一棵棵茂盛的绿树把村子围了一个圈,小鸟展开翅膀在蓝天中飞翔,亮着自己清脆的喉咙,欢快地歌唱着,一只大公鸡在悠闲地漫步,村外有青青的山峰斜立着。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诗人啊,你轻轻地打开窗户,一缕暖和的阳光照.在窗子上,空旷的打谷场上,不时走过大公鸡,菜园里蝴蝶在飞翔,花儿把菜园子装扮得那么美丽,你手里拿着酒杯,在和朋友畅谈今年的好收成。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人啊,喝着谈着,谈到以后的生活,可能是诗人说了一句,到九九重阳那一天,我再来喝菊花酒吧。
这话说得好直率,犹如儿童般天真。
也可能是主人说了一句,到重阳节这一天,再邀你来喝酒赏菊吧。
这话说得好真诚,细心而热情的主人一定想到了:到那时篱菊已开,又别有一番悦目的情趣了。
3、师总:对诗人说话特别有趣,可以让我们神思飞越。
(六)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实际上是一节学法课。
老师给它取了个名字:一诗四读。
(板书:一诗四读)以后你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读古诗。
这是文言诗词的一种学法。
(七)作业孟浩然的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请你根据对这首诗的理解画一幅画,或用第一人称写一篇优美散文。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3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作业4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并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
4、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瑞博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
有成就的诗人更是数不胜数,孟浩然就是其中的一个。
以前,学过几首孟浩然的诗,谁来背一下?2、学生背诵《春晓》、《宿建德江》。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另一首诗《过故人庄》二、学文1、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
出示自学要求一,请学生朗读,明确要求。
师随机点击“资料”,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这首古诗。
2、学生自学,师巡视。
3、交流(回到老师的界面)(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的事。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4)你从哪里体会到的?4、交流:点击“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一句(1)指名读诗句,理解字词故人——老朋友具鸡黍——准备丰盛的饭菜(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诗人心情怎样?(开心、高兴)(3)指导读好这句诗句。
5、交流:点击“话”——“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2)把你的体会说说。
(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
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事。
)(3)随机理解“桑麻”(4)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完成“说一说”——“想象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些什么?)(5)学生自己完成。
(6)交流(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
) (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
) ????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
(7)齐读“话”句6、交流:点击“别”——“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8)指名读(9)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不舍)(10)即将分别了,孟浩然会和友人说写什么?和旁边的同学说说。
7、是啊,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那还有什么让诗人要相约重阳日在来赏菊花呢?(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
)(1)出示“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放眼望去绿树围绕着村边,青山在村外横卧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你看到的说出来。
)(2)读好此句。
(3)讲述对仗句。
师范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这句诗读上去朗朗上口,你知道它永乐什么修辞手法吗?(对仗) 师讲述什么是对仗句。
师生对对子:“绿树”对________;“村边”对_______;“合”对______ “绿树村边合,”对____________ 这首诗中还有一句对仗句找出来。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师生共对对子。
读好这两句诗句。
练习背诵。
三、拓展1、在我们《古诗七十首》中,还有许多田园诗,其中,我们学过两首,一起复习一下——《清平乐村居》、《四时田园杂兴》(背诵)2、今天,我们将一起在学一首陶渊明的《饮酒》3、出示自学要求二,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