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ppt
- 格式:ppt
- 大小:372.00 KB
- 文档页数:30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基础导学知识梳理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①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方面来的方针。
②强调在大幅度提高生产力的同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和,改变一切不适应的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
(3)意义:揭开了中国的序幕。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概念:是指在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负盈亏。
(2)试点:省和四川省。
(3)特征:。
(4)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到1984年,基本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3.乡镇企业(1)概念:是指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
(2)意义①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
②有利于农业的建设和的发展。
问题思考1.人民公社体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异同?(1)同:都坚持土地公有制。
(2)异:生产经营上由集体到单个家庭;分配上由平均主义到多劳多得,真正按劳分配;影响上,由抑制积极性到激发积极性;前者超越生产力水平,后者与农村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问题思考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分哪两步走的?(1)第一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第二步,发展乡镇企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这是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商品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必要步骤,也是农业生产大发展的重要步骤。
二、国有企业改革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开始:1984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2)中心环节:。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
2.国有企业改革(1)目标:建立。
(2)意义①增强了企业的。
②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集团。
③使大幅度增加。
④有利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过程(1)提出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体制。
(2)立法保障: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和“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过程,农村改革的形式又有两种,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
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不仅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教材分三个子目来讲,线索清晰明了。
本课的课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教材只是讲述了改革开放中的一部分内容,对内经济体制改革;而改革开放的另一部分内容,对外开放则放到第21课去讲。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轨道上来,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因此此课教材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史占有重要作用,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对身边的人或事是最感兴趣的。
因此他们对这段历史有浓厚的兴趣。
给学生一个较完整、条理的知识结构应不难,关键是如何讲清这些改革的背景,将这些改革,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会较难。
比如: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是非公有制经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中通过展示图片、文字资料、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习惯,达到课标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和意义;掌握农村和城市经济改革的内容、意义;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进一步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图片、文字材料、视频等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内容,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趣味探究演示安徽凤阳改革前后流行的花彭词,以及当地农民打花彭庆丰收时的情景,让学生感受改革前后的变化,感受党的政策的伟大性和英明性。
花鼓词如下:“文革”时期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请分析凤阳历史上出现这两种不同现象的原因?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改革开放、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强调大幅度提高生产力。
(3)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含义:指在土地公有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各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B 主要特征:包产到户。
C 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A 概念:是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
B 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1、原因:单一公有制经济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过程:(1)试办时期:1978—1984年;(2)开始的标志: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4)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5)进一步深化:1992年,中共十大确立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
3、影响:(1)积极: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下岗职工增加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过程:(1)提出目标: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立法保障:1993年,社会主市场经济第一次写入宪法;(3)发展创新: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初步建立:到21世纪初,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第19 课经济体制改革(有趣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家庭联产承包承任制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
②探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③归纳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措施。
④理解国企改革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探究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历史资料、图片再现凤阳小岗村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的情景,让学生深切感受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只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就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大发展。
②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改革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1、重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2、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及影响教具: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一>复习导入:利用一条手机短信导入,内容演示如下:毛泽东,真伟大,能把美蒋打趴下。
邓小平,还真行,有法收复香港城。
江泽民,能力强,“三个代表”放光芒。
请思考:邓小平有什么办法可以收复香港,中国何时收复香港的,中国收复香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答后,教师总结如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增强,为解决国家统一问题奠定了经济基础。
那么我们又是怎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呢?由此导入。
<二>组织学生填写学案上的知识框架:教师边巡视边解答学生的疑问.然后由各小组组长把本组内不能填写的问题反映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三>引导学生分析学案上的探究思考题。
题目如下:一、如何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试从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意义等方面加以对比说明。
同:1.都形成了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2.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