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钢7#高炉开炉达产和强化冶炼操作
- 格式:doc
- 大小:104.00 KB
- 文档页数:5
邯钢7#高炉大修开炉快速达产措施
摘要:邯钢7#高炉大修开炉采用多环布料、鼓风加湿、保证一定物理热同时快速降硅等措施,4天后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0,实现了快速达产。
关键词:开炉多环布料鼓风加湿达产
1、引言
邯钢7#高炉有效容积2000m3,于2008年5月4日停炉大修,2008年7月21日8:38点火送风,7#高炉此次大修后新一代炉役设计15年,采用并罐无料钟炉顶;联合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薄内衬结构;炉底、炉缸、炉腹、炉腰、炉身共采用了14段冷却壁;陶瓷杯炉缸;炉内摄像及温度模拟等技术。
开炉后炉况恢复进程良好,没有出现风口破损和难行,7月22日0:25出第一炉铁,热量充足、流动性良好,22日9:00使用加湿,23日开始喷煤,25日利用系数达到2.024t/(m3.d),煤比67kg/t,焦比494kg/t,实现了快速达产,参数控制见表1。
表1 邯钢7#高炉达产期间的主要控制参数表
日期
风量
(m3/min)
风压
(Kpa)
顶压
(Kpa)
风温
℃
加湿量
(g/m3)
喷煤
(t/h)
产量
(t)
[Si]
%
7.21 2162 130 43 735
7.22 2532 193 100 865 12.8 1293 1.67 7.23 2665 220 114 934 11.8 5.36 2447 0.86 7.24 3206 269 142 1023 9.7 8.86 3773 0.61 7.25 3376 285 154 1053 9.5 11.13 4047 0.57
2、达产措施
2.1多环布料
本次七高炉大修开炉前,详细计算了不同料线、不同溜槽角度下炉料的落点位置,开炉装料过程中,为了能根据实际装料进程及时加以调整,采用边装料边用激光测料面及料流轨迹,连续地摄取料流轨迹图像,其中焦炭料流轨迹及回归曲线见图1及图2。
图1 邯钢7#高炉焦炭料流回归曲线
图2 邯钢7#高炉焦炭料流轨迹
当料线达到6.0m 时开始采用多环布料,布料角度为:29
3234.53739C 3234.53739O α,
一批料后将角度同扬2度为:31
345.363941345.363941C O α
,接下来每布完一批料后即
将焦炭和矿批角度同扬一度或两度直至料线达到1.0m 结束。点火送风后采用料制为: 0
2
3
3
2
35385.404345O
;2
2
2
3
3
35385.404345C
,35批料后将布料角位
同扬2度且适当调整了各环圈数,此后根据煤气流分布进行微调以达到最佳。
7#高炉开炉负荷料即按照预设的煤气流分布对焦炭、矿石采用分档位、多环布料方式,且一次到位,改变了以往开炉单环装料直至点火几天后方转变到简单多环、再逐步、分次调至理想的多环布料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保证煤气流分布合理
7#高炉开炉即采用多环布料,形成了焦炭平台和中心漏斗,平台范围内O/C 比稳定,层状比较清晰,实现了正常生产时理想的倒V 型煤气流分布,边缘气流稳定,煤气利用率大幅提高。
2.1.2炉料下降均匀
没有出现崩料、滑料和气流现象
2.1.3渣铁热量充足
由于采用多环装料,炉缸热量充沛,渣铁物理热充足,第一次出铁物理热即达到1450℃以上,铁水流动性良好,第四次出铁就由临时炭包改为正式炭包,实现了硅素的迅速降低,加快了开风口和加风速度;
2.2风速与鼓风动能
7#高炉点火前,为保持一定的鼓风动能,堵8个风口送风,送风面积0.2207m2,起步风量2000m3/min。第一次出铁渣铁热量充足、流动性良好,且铁后料柱透气性较好、炉料下降顺畅,22日5:00风量达到了2500 m3/min,遂在7:00捅开一个φ120mm风口,5个小时后又捅开一个φ110mm风口,此后将标准风速控制在190m/s范围内,再酌情捅风口加风,保持足够的鼓风动能,以控制适宜的回旋区。至24日22:40已捅开了7个风口,送风面积为0.2926m2、风量3300 m3/min。
2.3加湿鼓风
7#高炉点火送风24小时后风温已用至900℃,如此高风温下的全焦冶炼很容易造成炉热难行。高炉果断采用鼓风加湿技术,加湿量为10g/m3。作用直接、反应迅速,可很快纠正炉温或其它操作参数波动的加湿措施采用后,扩大了风口前的燃烧带[5],使中心气流有所发展,而且加湿后可以用足风温,7月24日18:00风温已经用至1050℃,最主要的是它保证了风口处合理的理论燃烧温度,促进炉况顺行,7#高炉整个开炉过程中没有出现悬料现象。
2.4快速降硅
快速达产必然会遇到降硅的问题,开炉初期低硅过程的控制会改变炉内软熔带高度,进而影响煤气分布,有难行、悬料的可能。
此次7#高炉开炉降硅速度较快,开炉焦比750kg/t,10批料后焦比调至700 kg/t。40批料后,即第一炉铁前2小时就已将焦比降至650 kg/t,此后将铁水物理热稳定在1450℃通过加重焦炭负荷和加风途径快速将炉温降至1.0%以下,24日白班焦比降至500kg/t,硅素达到0.55%,开炉后降硅趋势见图3。
图3 邯钢7#高炉开炉后炉温控制
2.5配加莹石、锰矿保证渣铁良好的流动性
为适当增加渣量以保证炉缸充足热量,并考虑到锰矿对改善渣铁流动性的作用[2],7#高炉大修开炉空焦装料完毕后,从第四段负荷料开始每批加380kg萤石,至开炉后7月23日8:00将萤石去掉改加2t锰矿/批料。
开炉后的第一次打开铁口渣铁畅流,炉温充沛,物理热达到1450℃,12min 出铁量即达到40t,没有出现炉渣凝结堵满渣沟的状况,第四次出铁即改用正式炭包。
3、总结
邯钢7#高炉大修开炉4天后利用系数即达到2.0,炉况稳定顺行,渣铁流动性较好,没有出现难行悬料,呈现如此良好局面的原因总结为:
(1)开炉送风制度合适,,没有出现憋风乃至难行、顶温过高的状况为快速加风达产奠定了基础;
(2)多环布料作为上部调剂的一种手段,使开炉初期炉料下降均匀,保证了煤气流的合理分布,连同加湿措施一起促进了炉况的稳定顺行;
(3)快速降硅不降热、炉料配加适当的莹石、锰矿对改善渣铁流动性起到了良好效果,加快了炉况的恢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