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2017版)
- 格式:doc
- 大小:505.00 KB
- 文档页数:193
第十七章汇率与国际收支第一节外汇与汇率外汇:国际货币是指在国际经济交易中被广泛用作计价结算、投资储备的货币。
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首先必须是可兑换货币,即自由外汇;其次是货币发行国必须具备强大的经济金融实力,该货币币值稳定。
汇率的含义、标价方法与种类:汇率的报价方法:汇率变动的最小单位被称为基点。
对于大多数货币,1点通常是0.0001货币单位。
银行的汇率报价通常采取双向报价制,即同时报出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
买人汇率又称买入价,出口汇率。
卖出汇率又称卖出价,进口汇率。
银行贱买贵卖。
因此在直接标价法下,前者是买入汇率,后者是卖出汇率。
在间接标价法下,前者是卖出汇率,后者是买入汇率。
中间汇率又称中间价,是指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的算术平均数。
汇率分析中常用的是中间汇率。
在银行外汇牌价中,还有一种现钞汇率。
现钞汇率是银行买卖外币现钞的汇率。
现钞的买卖价差要大于现汇。
一般说来,银行的现钞买入价低于现汇买入价,而现钞卖出价与现汇卖出价相同。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一)国际收支国际收支逆差时,外汇升值,本币贬值;国际收支顺差时,外汇贬值,本币升值。
(二)相对通货膨胀率。
如果通货膨胀高于他国,则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趋于贬值;反之则升值。
(三)相对利率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尤其是在短期极为显著。
高利率有助于资本流入,减少资本流出,产生紧缩效应,有利于抑制进口,从而使货币升值;反之则货币贬值。
(四)总需求与总供给当一国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时,本币一般呈贬值趋势。
(五)市场预期如果市场预期本币贬值,最终将导致本币的实际贬值。
购买力平价理论与利率平价理论:1.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思想(1)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是决定汇率的基础,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变化引起的。
(2)购买力平价是指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货币的购买力与一般物价水平成反比,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
2.利率平价理论(1)利率平价理论分为抛补利率平价和未抛补利率平价。
2017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试题(网友回忆版)单项选择题1.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表现出来,这种价值形式是( )。
A.偶然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的价值形式参考答案:B【慧考解析】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这种商品的价值充分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2.下列金融市场中,属于货币市场的是( )。
A.股票市场B.投资基金市场C.长期债券市场D.短期债务市场参考答案:D【慧考解析】按交易的金融工具的期限长短,可以把金融市场划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其中,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及1年以下的金融资产为交易标的物的短期金融市场,其子市场主要有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与短期债券市场等。
3.价值规律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调节是通过( )实现的。
A.技术革新B.政府协调C.协商议价D.价格机制参考答案:D【慧考解析】价值规律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调节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的。
4.下列金融业务中,不属于我国国家开发银行业务范围的是( )。
A.为商业企业贷款B.提供个人消费贷款C.为国家重大项目提供贷款D.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参考答案:B【慧考解析】国家开发银行的基本职责是有效地集中资金保证国家重点建设,支持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缓解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强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能力。
5.商业银行向某企业提供日常经营贷款的信用形式属于( )。
A.国家信用B.直接信用C.间接信用D.消费信用参考答案:C【慧考解析】间接信用是通过各种金融中介进行借贷活动的信用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资金盈余者与资金短6.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商品与要素的市场价值,这体现了其具有( )功能。
A.经济联系B.社会评价C.信息产生和传递D.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参考答案:B【慧考解析】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功能;②经济联系功能;③经济利益关系调整功能;④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⑤社会评价功能。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在经济师的考试中,经济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作为初级经济师,掌握经济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为大家梳理经济基础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一、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某些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经济增长、就业、价格稳定等目标。
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最重要的两种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是通过调节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而货币政策则是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二、市场需求和供给市场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中两个最基本的因素。
市场需求是指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而供给则是指生产者提供某种产品的数量和价格。
市场均衡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价格也达到均衡水平。
三、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的竞争程度和垄断程度。
根据市场结构,可以将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四种类型。
不同类型市场的竞争程度和价格形成机制都有所不同。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经济整体的进步,包括经济结构、社会制度、科技水平等多个方面的改善。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但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带来经济发展。
五、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是经济基础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是两个最基本的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指出,不同国家在生产同一种产品时,会存在效率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要素禀赋理论则认为,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生产要素,这种要素禀赋的差异也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六、国际金融国际金融是经济基础知识中与国际贸易紧密相关的一部分。
在国际贸易中,货币的兑换和支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国际金融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汇率变动、国际收支平衡等问题。
总之,经济基础知识是初级经济师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经济基础知识(初级)01 ——答案解析说明: 1.本试卷答题开始时间为2017-11-03 23:08:27,答题结束时间为2017-11-03 23:17:04,共用时08:37。
2.自动判卷只能判断客观题。
题 型总题数答对题数总 分得 分单项选择题70 270.0 2.0多项选择题35 070.00.0本次考试共105道题(小题共0道),总分140分,您做对2道客观题,总得分2分。
一、单项选择题1、在社会生产过程中,( )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您的答案:D正确答案:D 得 分:1.0 分【答疑编号12007156,点击提问】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它决定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方式、数量和性质;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2、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
A、物质资料生产B、劳动过程C、生产力D、生产关系您的答案:D正确答案:A 得 分:0.0 分【答疑编号12007162,点击提问】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资料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为人类提供基本的吃、穿、住、行等生活和生存资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在人类各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是( )。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按劳分配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D 得 分:0.0 分【答疑编号12007179,点击提问】解析:本题考查经济规律的类型。
选项A是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选项BC都是只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4、商品的自然属性是( )。
A、价值B、使用价值C、交换价值D、社会价值您的答案:C正确答案:B 得 分:0.0 分【答疑编号12013178,点击提问】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使用价值。
5、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的量的是( )。
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
A.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B.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C.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D.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2、()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A.经济制度B.经济体制C.生产关系D.生产资料所有制3、随着经济的发展,()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
A.消费品市场B.生产资料市场C.劳动力市场D.资本市场4、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市场中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这体现出其具有()功能。
A.信息传递B.社会评价C.利益调整D.资源配置二、多项选择题1、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不同,它是()。
A.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的B.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和调节企业和居民的行为C.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D.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E.发达的商品经济2、商品经济存在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A.生产资料和产品分属于各个不同的所有者B.私有制的产生C.社会分工D.阶级的出现E.国家的产生一、单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分工的产生过程。
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选项A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选项D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2、【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的相关概念。
3、【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市场体系的相关概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
4、【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市场体系的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BCDE【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不同点。
2、【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练习题及答案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练习题及答案「篇一」1.是金融机构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
A.中央银行B.政策性银行C.商业银行D.投资银行【正确答案】C2.处于金融中介体系的中心环节。
A.中央银行B.政策性银行C.商业银行D.证券公司【正确答案】A3.某国政府向本国居民借债,以解决临时性需要,这种信用形式为A.商业信用B.国家信用C.银行信用D.消费信用【正确答案】B4.独立对受信人的资信状况和履约能力进行调查,这种活动是指A.守信B.征信C.诚信D.授信【正确答案】B5.银行吸收存款,集中社会上闲置的货币资本,又通过发放贷款,将集中起来的货币资本贷放给资金短缺部门,这是银行的'职能。
A.信用中介B.支付中介C.货币创造D.金融服务【正确答案】A6.国家信用是指一国政府向本国居民举借债务,以解决国库收支临时性、季节性的不一致或弥补国库赤字的信用形式,其主要形式是A.财政拨款B.央行贴现C.发行国库券或公债D.外汇投资【正确答案】C7.消费信用的特点是债务人为消费者个人,举债的目的是用于消费,还本付息的基础是A.消费者的积蓄B.消费者未来的收入C.消费者目前的收入D.消费者从银行的借款【正确答案】B8.在当代经济活动过程中,按债权人与债务人结合的特点来划分,信用活动主要有两种基本方式即A.国家信用和银行信用B.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C.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D.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正确答案】B9.甲企业向乙企业提供价值100万元商品,乙企业承诺分10个月偿付货款。
甲企业与乙企业之间的信用形式为A.国家信用B.间接信用C.商业信用D.消费信用【正确答案】C10.是货币和信用存在的共同前提。
A.商品经济的产生B.社会分工C.私有制D.剩余产品的出现【正确答案】C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练习题及答案「篇二」一、单项选择题1.市场营销的研究对象是以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
A.市场需求B.企业营利C.企业使命D.满足顾客需求【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市场营销的研究对象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
第三章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就是价值增值的过程。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考试内容:熟悉资本总公式及其存在的矛盾,掌握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是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
货币和资本的区别在于它们不同的流通形式:一种是商品流通形式 W一G—W ;另一种是资本流通形式 G—W—G 。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1 买和卖的顺序不同。
前者是先卖后买,后者是先买后卖;2 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
前者的起点和终点是商品,后者都是货币;3 流通中的媒介不同。
前者是货币,后者是商品。
商品和资本流通的目的和内容不同:商品流通的目的是为了消费;资本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货币。
资本总公式:G—W—G′。
G′=G+ΔG,ΔG是资本在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值额,称为剩余价值 m 。
资本运动最根本的特点: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值,转化为资本。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经过流通过程,资本的价值发生了增值。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例题1·单选题货币和资本的根本区别在于。
A.能否作为流通手段B.能否作为支付手段C.能否购买商品D.能否带来剩余价值答案 D例题2·单选题 2007年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B.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C.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劳动力成为商品答案 D二、劳动力成为商品考试内容:熟悉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掌握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及特点。
1.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其次,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2.劳动力作为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可以归结为生产生活资料所必需的劳动时间。
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初级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内容汇总-整理目录版 (1)前言 (2)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 (3)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10)第三章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 (16)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23)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7)》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 (30)第七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37)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45)第九章财政职能 (49)第十章财政支出 (53)第十一章财政收入 (57)第十二章税收基本制度 (63)]第十三章政府预算制度 (72)第十四章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 (77)第十五章信用与金融中介 (86)第十六章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 (92)第十七章汇率与国际收支 (100)第十八章市场营销概述 (107)第十九章市场营销环境 (112)?第二十章消费者行为 (117)第二十一章市场营销策略 (122)第二十二章产品和服务策略 (127)第二十三章管理概述 (134)第二十四章计划职能 (136)第二十五章组织职能 (142)第二十六章领导职能 (149)/第二十七章控制职能 (159)第二十八章法的基础知识 (160)第二十九章经济法基础知识 (164)第三十章民法基础知识 (167)第三十一章行政法基础知识 (176)第三十二章诉讼与仲裁法律基础知识 (183)前言[(一)初级经济师的报名条件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学历者,均可报名参加经济专业初级资格考试。
(二)报名时间与报名方法报名时间一般为4、5月份(以当地人事考试部门公布的时间为准)。
报名方法:报考者由本人提出申请,携带有关证明材料到当地人事考试管理机构办理报名手续。
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部队及直属单位的人员,按属地原则报名参加考试。
(三)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1.考试科目《初级和中级经济师均2个科目:《经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初、中级《专业知识和实务》科目均分为工商管理、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水路、公路、铁路、民航)、人力资源、邮电经济、房地产经济、旅游经济、建筑经济等15个专业。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2017版)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及演化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五章社会主要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及发展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八章经济全球化及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九章公共物品及财政职能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十章财政支出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十一章财政收入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十二章税收基本制度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十三章政府预算制度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十四章货币制度及货币发行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十五章信用及金融中介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十六章金融体系及金融市场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十七章汇率及国际收支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十八章统计及统计数据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十九章统计调查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十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及显示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十一章数据特征的测度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十二章统计指数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十三章会计基本概念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十四章会计核算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十五章财务会计报告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十六章法的一般原理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十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十八章行政法基础知识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十九章民法基础知识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十章诉讼及仲裁法律基础知识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部分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及演化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人的劳动:有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生产最基本要素)物质资料生产的基本要素劳动对象:地矿、钢材等物质资料的总和(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生产工具(最重要)场所、道路、运河、机器设备谁来改造劳动者如何改造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生产力—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改造什么劳动对象决定适应发展的标志:生产工具的变革社会生产方式桥梁、纽带(总和)生产消费生产关系()交换、分配()基础: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公有制:原始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私有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最基本、深刻的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根本原因矛盾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一般规律: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政治制度规定法律制度人们的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原始社会:最初时候制度,石器生产工具,奴隶社会:铁器出现演变阶段封建社会:出现商品经济蒸汽机出现的第一次科技革命资本主义社会确立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内燃机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是自由竞争趋向垄断社会主义社会根据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自身利益要求自然经济特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自己自足满足生产者&经济单位的需求商品生产+交换人类发展至今存在的经济形态目的:交换(交换的依据:社会价值)根本条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商品经济(封建社会起)第一次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形成条件社会分工第二次分工:手工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基础)第三次分工:商人的出现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阶段简单:以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发达:市场经济四、市场及市场体系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市场狭义(有形):交换的场所广义(无形+有形):商品+生产要素交换关系包括商品市场消费品市场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制约生产资料市场要素市场资本(市场体系的核心)市场体系劳动力(要素市场中最能动)房地产、信息技术提高资源配置功能——通过商品市场、要素市场相互作用。
初级经济师资格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
A.市场范围的扩大B.商品交换的繁荣C.劳动者技能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变革【答案】D【解析】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2.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的变化开始。
A.经济基本B.上层建筑C.生产力D.生产关系【答案】C【解析】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
3.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表现出来的。
A.商品销售数量B.产品生产数量C.商品价格运动D.货币流通速度【答案】C【解析】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商品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
2章46页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机制起()作用。
A.辅助性B.先导性C.基础性D.平衡性【答案】C【解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应起基础性作用。
5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所决定的。
A.劳动的二重性B.劳动的差异性C.生产和交换D.生产和消费【答案】A 【解析】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
6.在价值形式的演变过程中,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这种商品的价值充分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这种价值形式是()。
A.简单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的价值形式D.货币的价值形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扩大的价值形式概念的理解。
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应以()为主。
A.间接方式B.直接形式C.统一管理D.风险控制【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应以间接方式为主。
8.剩余价值和利润不能直接等同的原因在于,剩余价值是相对于()而言的。
A.全部预付资本B.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D.平均成本【答案】C【解析】本题与07年考题类似,剩余价值是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利润则相对于全部预付资本而言。
第三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 [单选题] 垄断资本是通过( )实现的。
A.独占B.垄断组织C.金融寡头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垄断资本是通过垄断组织实现的,垄断组织拥有的资本称为垄断资本。
2 [单选题]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通过( )实现。
A.控股制B.参股制C.参与制D.母公司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通过“参与制”来实现。
3 [单选题]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的必然结果。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B.生产力发展C.经济基础改变D.私人垄断发展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私人垄断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4 [单选题]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 )为基础的。
A.建立无产阶级政权B.生产资料公有制C.社会分工D.社会主义革命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
5 [单选题] 垄断组织的建立,实质是为了获取()A.国家政权B.垄断利润C.垄断价格D.垄断地位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垄断资本。
垄断组织的建立,实质是为了获取垄断利润。
6 [单选题]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实际统治者是( )A.工业资本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金融寡头D.银行资本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査金融寡头。
金融寡头是指掌握着庞大金融资本的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又叫财团,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实际统治者。
7 [单选题] 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错误的说法是( )。
A.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B.缓和社会经济矛盾和阶级矛盾C.影响社会再生产D.维护垄断统治并保证获得稳定的高额利润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缓和社会经济矛盾和阶级矛盾,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资本主义经济秩序,从而维护其垄断统治并保证获得稳定的高额利润。
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通关试卷附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根据“格雷欣法则”,当市场上流通两种法定金属货币时,最终可能会使市场上()。
A.劣币泛滥B.良币充斥市场C.劣币被收藏、熔化或输出D.金本位制度崩溃【答案】 A2. 下列关于“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理解错误的是()。
A.必须健全初次分配制度和着重保护劳动所得B.必须在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基础上强化政府责任C.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金字塔型分配格局D.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方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答案】 C3. 经常性财政支出的补偿方式主要是()。
A.税收B.收费C.公债D.基金【答案】 A4. (2017年真题)从总体上看,我国实行开放型经济是一种()。
A.制度性开放B.阶段性开放C.临时性开放D.差别性开放【答案】 A5. 绝对地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B.土地经营权的垄断C.利润平均化趋势的存在D.土地的国家所有【答案】 A6.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列示。
A.多步式B.直线形式C.矩阵形式D.报告式【答案】 C7. 统计部通过抽样调查方式搜集两次人口普查之间各年份的人口数据,是考虑到抽样调查具有()的优点。
A.覆盖面广B.调查单位多C.时效性强D.周期性【答案】 C8. 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市场中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主要是通过()表现出来的。
A.价格运动B.交易规模C.交易范围D.交易方法【答案】 A9. 消费者在购买时介入程度最高的消费品的类型是()。
A.特殊品B.便利品C.选购品D.非寻求品【答案】 A10. 关于我国宪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宪法是由全囯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的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的效力C.制定其他法律法规必须以宪法为依据,不得与宪法相抵触D.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并监督宪法的实施【答案】 A11.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
A.生产组织形式B.利益协调方式C.资本组织形式D.基本管理制度【答案】 C12. 以下商品中,属于消费税税目的是()A.卡车B.电动自行车C.小汽车D.卡丁车【答案】 C13. 充当()职能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试卷单选题(共20题)1. 按我国财政收入形式分类,规费收入属于()。
按我国财政收入形式分类,规费收入属于()。
A.基金收入B.债务收入C.一般性财政收入D.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答案】 C2. 下列民事诉讼参与人中,在诉讼中无需回避的是()。
下列民事诉讼参与人中,在诉讼中无需回避的是()。
A.审判人员B.鉴定人C.证人D.翻译人员【答案】 C3. 银行买入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是()。
银行买入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是()。
A.买入汇率B.卖出汇率C.现钞汇率D.中间汇率【答案】 A4. 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
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
A.经济基础B.内在属性C.发展趋势D.必然结果【答案】 B5.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特别法人的是()。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特别法人的是()。
A.捐助法人B.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C.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D.机关法人【答案】 A6. 各国划分货币层次通常采用的依据是()。
各国划分货币层次通常采用的依据是()。
A.本位制B.货币材料C.货币资产的流动性D.货币单位【答案】 C7. 2015年某超市8个分店的年销售额分别为:1199万元、2866万元、5900万元、1925万元、2002万元、1723万元、1998万元、3549万元。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万元。
2015年某超市8个分店的年销售额分别为:1199万元、2866万元、5900万元、1925万元、2002万元、1723万元、1998万元、3549万元。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万元。
A.2000B.1998C.2002D.1925【答案】 A8. 财政政策手段中,()可以将部分消费资金转化为投资资金。
财政政策手段中,()可以将部分消费资金转化为投资资金。
A.国家预算B.税收C.国债D.转移支出【答案】 C9. (2017年真题)下列计量尺度中,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是()。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2017版)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2017版)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 (1)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7)第三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 11 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6)第五章社会主要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 (19)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27)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35)第八章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 (44)第九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48)第十章财政支出 (54)第十一章财政收入 (57)第十二章税收基本制度 (65)第十三章政府预算制度 (74)第十四章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 (80)第十五章信用与金融中介 (88)第十六章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 (95)第十七章汇率与国际收支 (103)第十八章统计与统计数据 (110)第十九章统计调查 (111)第二十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117)第二十一章数据特征的测度 (122)第二十二章统计指数 (125)第二十三章会计基本概念 (130)第二十四章会计核算 (135)第二十五章财务会计报告 (149)第二十六章法的一般原理 (153)第二十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58)第二十八章行政法基础知识 (163)第二十九章民法基础知识 (168)第三十章诉讼与仲裁法律基础知识 (181)第一部分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人的劳动:有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生产最基本要素)物质资料生产的基本要素劳动对象:地矿、钢材等物质资料的总和(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生产工具(最重要)场所、道路、运河、机器设备谁来改造---劳动者如何改造---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生产力—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改造什么---劳动对象决定适应发展的标志:生产工具的变革社会生产方式桥梁、纽带(总和)生产消费生产关系(decisive)交换、分配(final purpose)基础: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公有制:原始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私有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最基本、深刻的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根本原因矛盾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一般规律: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政治制度规定法律制度人们的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原始社会:最初时候制度,石器生产工具,奴隶社会:铁器出现演变阶段封建社会:出现商品经济汽机出现的第一次科技革命资本主义社会确立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燃机的第二次科技革命自由竞争趋向垄断社会主义社会根据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自身利益要求自然经济特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自己自足满足生产者&经济单位的需求商品生产+交换人类发展至今存在的经济形态目的:交换(交换的依据:社会价值)根本条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商品经济(封建社会起)第一次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形成条件社会分工第二次分工:手工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基础)第三次分工:商人的出现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阶段简单:以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发达:市场经济四、市场与市场体系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市场狭义(有形):交换的场所广义(无形+有形):商品+生产要素交换关系包括商品市场消费品市场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制约生产资料市场要素市场资本(市场体系的核心)市场体系劳动力(要素市场中最能动)房地产、信息技术提高资源配置功能——通过商品市场、要素市场相互作用。
功能经济联系功能——为商品市场、要素市场提供经济联系的场所(提精力姓社)利益关系调整功能——通过商品、要素的价格波动调整经济利益信息产生和传递——实现商品市场、要素市场信息沟通和传递社会评价功能——真实反映出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五、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相对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基础不一定是市场经济前提发达的商品经济必然过渡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相对计划经济而言一定是商品经济六、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市场配置:反映商品经济资源有限性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必要性计划配置指令性计划:反应计划经济决定(任何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指导性是组织内部资源配置机制、方式、结构的综合反映制度要求经济体制经济制度(可采用相同或不同的经济体制)制约、决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依据)历史文化传统现实国情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一)使用价值+价值= 商品(缺一不可)满足人类某种需要创造自然属性;交换属性使用价值具体劳动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质不同、量难比) 劳动二重性(决定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形成价值抽象劳动本质属性;社会属性 (质相同、量可比) 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没有价值 矛盾非商品无价值,无价值非商品Ps. 二者相互排斥,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因为商品的生产者为得到价值,必须出让使用价值;消费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付出价值)现形式价值交换价值(商品价值的大小商品交换的比例)基础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商品的社会价值,是商品交换的依据)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时间增加则价值量增加)二、货币的产生和职能1、商品的价值通过货币表现2、货币发展阶段: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价值偶然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价值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一般价值形式:一切商品价值表现在一种商品上货币价值形式:一般等价物最终固定在一种商品上3.货币的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决定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基本职能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4..货币的职能储藏手段:退出流通领取,成为独立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而保存起来的职能支付手段:支付商品赊买过程中的延期支付,支付债务、租金、利息、工资的职能国际购买手段,购买外国商品世界货币:一般是贵金属的自然形式国际支付手段,平衡国际贸易差额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待流通的商品数量5.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取决于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流通的速度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内容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等价交换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作用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生产率。
(调刺史)使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价值规律生产和交换活动支配(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商品价值商品价格供求关系不平衡商品的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导致第三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自由竞争特征自由经营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干预经济一、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经济活动由市场机制来调节鼎盛时期:19世纪50-60年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二、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组织基本特征: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金融寡头(金瓜最输垄)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瓜分世界的的垄断同盟形成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主要特征:垄断成为经济生活的基础垄断资本通过垄断组织实现,垄断组织拥有的资本叫垄断资本形式: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二)垄断组织实质是“通过垄断价格”“获取垄断利润”垄断高价垄断低价来源垄断组织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存在垄断组织外部(通过价格等机制)转移到垄断组织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金融资本: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三)金融寡头(财团)掌握庞大金融资本的垄断资本家和资本家集团,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统治者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靠“参与制”实现指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特征:国家队经济活动全面干预调节(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有企业--------途径“国有化”政策(国家直接掌握国有垄断资本)直接投资新建国有企业国家收购私人企业形式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的内部结合国有企业吸收部分私人企业投资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的外部结合国家与私人垄断资质联合投资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科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私有制范围内的不断调整(大趋调缓)资产阶级政治统治趋于完善吸收工人参与企业管理在不损害资产阶级利益前提下,缓和与工人阶级的矛盾推进职工持股计划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私有制的经济基础未变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未变工人受剥削、政治上不平等的阶级地位未变4、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未解决(三)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总趋势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准备了物质基础提供可借鉴的经营和管理方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显示历史发展总趋势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的标志:1956年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必然性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特点:建立无产阶级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的途径改造民族资本改造农业和手工业中的个体私有制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社会主义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本任务(邓小平)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目的(一)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由几方面决定: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客观要求战胜资本主义的客观要求为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的客观要求(二)社会主义目的——消灭剥削、两极化,实现共同富裕1、如何实现公有制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指生产力落后条件下必然经过的特定历史阶段包括:我国已进入并长期处于初级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民所有制(采取国家所有制);基本形式集体所有制;混和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实现形式:具体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股份制为主(是现代企业一种资本组织形式)3、公有制占主体地位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由公有制经济性质及其在国民经济中所起作用决定4、非公有制经济及其形式作用个体经营(无雇佣关系)5、非公有制经济私人经营(存在雇佣劳动关系)外资经济混合所有制中非公成分6、实现共同富裕前提实现按劳分配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发展和完善为实现共同服务提供物质基础(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制度1、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