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历史高复会讲座
- 格式:ppt
- 大小:63.51 KB
- 文档页数:10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教学计划2009.9 一、指导思想高三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在历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培养和发展,为高等院校输送有学习潜能和发展前途的合格高中毕业生。
文科综合测试强调考查学生对文科各学科整体知识的把握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学中要表现注重学生思考、知识迁移、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教育理念。
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往年的综合试卷,特别是北京自主命题以来的新特点,关注课程改革,转变教学观念,深刻反思我们教学中的得与失,以利于在新一年的高三教学中取得好的成绩。
高三阶段的单科复习工作应坚持学科教学为主,弄懂并牢记基础知识,培养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基本技能与学科能力,首先培养学生历史学科内的综合能力。
根据新形势下的考试要求,教学中应重视对知识系统和线索的梳理,重视知识问的横向联系,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熏陶培养学生做人所需要具备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应以热点问题和长期以来被关注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点问题为切入点,适当训练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的能力。
建议教师与地理、政治老师能够跨学科听课,共同研讨切磋备课,相互借鉴沟通,开拓视野,形成综合、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
教师应该适当给学生安排一些阶段性练习,在选择试题时要把握好适度的原则,不搞题海战术,不追求偏、难、怪,从自己学生的实际出发,落实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分析问题的水平。
为使练习的效果切实有效,应认真做好试卷讲评工作。
有条件的学校,期中期末的统一练习的阅卷工作,希望能够流水作业,协调评分标准。
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要讲究教学实效,也要尽可能使学生有参与体会的机会和感受,实现教学目标的全面要求。
二、教学依据和教材使用根据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普通高校对考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2009年《考试说明》(教育部颁布)进行教学。
安徽省2010年高中历史新课程远程培训简报第十七期【学员优秀评课文选专辑】编委会:赵剑峰彭江龙吴云驾沈为慧本期责编:吴云驾[安徽高中历史教育博客同时发布]/space/?uid=980目录◆下水评课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吴云驾(03)◆自评心语祖国统一大业之专家评课及本人再思考伍学文(05)◆鲜花掌声做教学路上的有心人江亚(12)道路曲折,前途光明吴国华(14)创建有活力的历史课堂教学何青(16)《祖国统一大业》观后感石木生(18)紧扣课标,精心整合,激情呈现钱玉(19)伍学文老师的《祖国统一大业》评课稿鲍建春(20)在教材处理方面的一点思考许铁军(23)自主·合作·探究李胜江(24)评价《祖国统一大业》课堂教学夏永昌(27)历史课要有效地进行设问潘学跃(29)鬼斧神工——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丁长青(30)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徐晓春(3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王年胜(34)课堂的魔术师王金霞(36)从学科专业角度评析伍学文老师的《祖国统一大业》仰胜利(38)观看《祖国统一大业》的评课叶春霞(39)评伍学文老师的公开课李小伟(40)浅评课堂实录《祖国统一大业》张晓培(42)浅评课堂实录《祖国统一大业》李应奇(44)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更富有效性杨会中(45)让学生有效倾听老师的课唐和凤(47)谈历史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与人文关怀董红卫(50)也评伍学文老师之《祖国统一大业》杨金正(52)◆忠言良药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陈九根(55)繁华散尽是落寞吴照信(57)浅谈高中历史课程三维目标的达成洪亮(59)教学内容是教学的灵魂汪国根(61)开启学生发现问题的智慧之光祖兴祥(62)教学实施过程一窥李沛明(64)只有善问才会“生动”方新云(65)浅谈探究和质疑江翼翔(66)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朱太民(68)质疑与创新的缺失王焰明(70)下水评课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试评伍学文《祖国统一大业》录像课吴云驾一、总体评价看过宣城中学伍学文老师的录像课,我脑中闪过四个带“然”字的成语:浑然天成、焕然一新、豁然开朗、肃然起敬。
2010年历史高考二轮复习基本策略桐庐中学喻立康包浙瑛在二轮复习中坚持一个指导思想:“以纲(考纲)为纲、以本(书本)为本”依据:2009年浙江省高考试卷、2010年考试说明参考卷及2010年浙江省调研卷都以考查主干知识为主,命题紧扣考试说明所列的基本知识点。
在做好基础知识查漏补缺的同时,实行以下几个方面策略:1、重视教材目录体系的把握,构建考试大纲要求的通史知识体例,宏观掌握历史线索。
(历史学科的时序性)依据:(1)《考试说明》中对“考试范围(内容结构)”的呈现,突出了通史体系为基础的“整体史观”,《考试说明》按“古代”、“近代”、“现代”三部分编目,在这三个基本历史时期的宏观框架下,再分别列出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国”和“世界”的条目,这一变化显然是强调了同一历史时期中国和世界历史进程的整体性,体现“通史”基础上“整体史观(全球史观)”意图,也更凸显了学科内的“综合”特征。
(2)2009年浙江高考卷和2010年浙江调研卷、参考卷的命题都体现了明显的“通史”思维,而且调研卷和参考卷的“通史”思维有所加强。
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①重视历史阶段特征的考查,体现“通史”思维2009年浙江高考卷和2010年浙江调研卷、参考卷都突出了对历史阶段特征的考查,体现了典型的“通史”思维。
如09浙江卷15题---考查了古代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的阶段特征;19题---考查了近代中国知识探索救国道路的阶段特征;20题---考查了“文革”以后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2010年调研卷的15、22题(参考卷的17、22题)----分别考查了近、现代中国社会变化的阶段特征和近、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阶段特征。
②将分散在不同模块的同一知识点融合起来考查,体现“通史”思维2009年浙江卷的部分选择题是几个模块知识的融会。
如13题“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必修Ⅱ和Ⅲ),18题“穿西装的孔子”(必修Ⅲ和1B模块),19题“到民间去”(必修Ⅰ和Ⅲ),20题“电影《高考1977》场景”(必修Ⅰ、Ⅲ,选修4),21题“国际共运”(必修Ⅰ和选修4)。
2010年安徽省高考复习与备考信息研讨会提纲(历史)合肥一中张同侠一、回顾与总结近年新课改地区的历史课改,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新课程强调,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主要不在于培养历史学的专才,而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习古而至今,懂得以史为鉴。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有明确的表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历史试卷可以看出,命题者一方面努力回归历史专业,让试题体现出明显的历史专业特点;另一方面努力地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让考生通过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树立起现代的价值观念。
以下八个方面,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1)倡导制度创新2)倡导社会变革3)倡导民主共和4)倡导理性爱国5)倡导生态文明6)倡导社会保障7)倡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8)倡导和平发展2、从政治史走向社会史从历史教材走向历史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虽然新课程还没有在全国展开,但是该理念有助于命题者脱离教材从更广阔的课程资源中去寻找命题的素材,彻底摆脱了死抠教材知识点的命题困惑,所以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已经朝这个方向发展。
但是这种观念与历史学科结合后,应该如何操作?如何把握考试的范围?就近几年尤其是今年历史科的命题情况来看,解决这个矛盾的主要途径是从社会史中寻找命题的素材。
从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历史试题来看,同样包含了大量社会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八个方面:第一、家庭史第二、商人史第三、人口史第四、教育史第五、生态史第六、抗震救灾史第七、社会结构变迁史第八、从社会下层人们的角度看历史3、从传统史学到现代史学纵观近三年全国各地的高考历史试卷,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努力体现历史学科的专业特色。
历史学科的专业性,指的是学生必须通过系统的训练才能够掌握的历史知识、观点和思维方法。
历史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高考命题要体现历史知识的传承,也要体现历史学科的进步,所以要处理好传统史学与现代史学的关系。
2010年高考历史热点:2010年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模块:时事热点材料+历史考点分析+高考真题选编+原创试题演练热点资料类型:短期热点(特约稿件)热点资料作者: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胡佳伟一、时事热点材料2010年3月5日,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先对2009年政府主要工作作了回顾:(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夯实长远发展基础。
(三)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四)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接着,温总理对201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今年要重点抓好的八个方面工作作了说明。
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国际收支状况改善。
八个方面工作是:(一)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三)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四)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五)大力加强文化建设。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
(八)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二、历史考点分析(一)经济发展是基础1.新课程实验版(1)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4)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
浙江省2010年甬金丽高考文综(历史)复习研讨会资料加强史料教学,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适当整合知识,提高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以史实、概念为中心:如,十一届三中全会。
就可以把必修Ⅰ专题四第二、三课(民主、法治和祖国统一大业),必修Ⅰ专题五和专题九第二课(外交),必修Ⅱ专题三第二课(工作重点转移、改革开放),必修Ⅲ专题四第三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选修4第五单元第五课(邓小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选修3第六单元第3课(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发展)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
2.以问题为中心:如,中美关系。
(1)近代:鸦片战争时期,追随英国侵略中国;独立侵华(“门户开放”政策);联合侵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二战期间支援中国抗战;战后扶蒋发动内战。
(2)现代:1949—1972年,遏制中国,朝鲜战争、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等;1972年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实现正常化。
3.以专题(章节)为中心:如,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就可以连接选修四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例:古代中国国家管理中的政治智慧⏹(1)政治制度建设:①分权集权:分封制、宗法制、中央与地方制度;选官集权:选官制度(2)民族政策建设:不同措施:唐太宗和康熙帝;共性归纳:灵活政策和尊重传统多元解释历史现象,提高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用不同史观来理解新中国的成立:1.革命史观: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2.文明史观: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3.现代化史观:(1)民主政治的转型:为国家走向社会主义民主奠定基础。
(2)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4.整体史观:冲破了帝国主义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高三历史复习研讨会我们在进行一轮复习的时候,基本上类似于上新课,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在复习的时候特别注重不同模块的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众所周知,高三历史的复习一般分为一轮和二轮,二轮复习通常是按照通史的模式来进行的,但是自从五严规定以来,我们历史学科的地位逐渐下降,留给二轮复习的时间也进一步减少,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把二轮的一些精神渗透在一轮复习之中。
我们在进行基础复习的同时,适当穿插另外两本必修的相关内容,使学生从政治、经济到思想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此外,为了使学生对历史时间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让每个学生都编写一份糅合三本教材的时间表,相信这些可以为后面比较紧张的二轮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们还非常注重练习的落实,尤其是课堂训练。
按照教研员调研时给出的意见,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一般是这样的:上课开始5分钟做10个选择题,然后花5—10分钟的时间讲评上一节课做的选择题,然后再开始本节课内容的复习。
下一节课继续如此。
这样我们每个星期5节课就做了50个选择题,如此反复的训练,逐渐让学生提高解题的速度和质量。
双休日的作业,主要是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
对于练习的批改,我们始终坚持主要批改材料分析题,并且做到按点给分,这样学生比较容易了解什么地方是关键之处,相信很多老师也都是这样做的。
二:考试答题存在的问题:1.基础知识不过关。
2.能力不过关①审题能力不强。
如40(1)问要求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德才观的变化,却有很多考生简单理解为秦、唐两个朝代,而未答汉朝、曹魏时期及西魏北周等时期。
其次没有理解变化的真正含义:变化其实是个动态的过程。
②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差。
如T40(1)其实材料中就有具体阐述,学生却因看不懂而不知利用。
③答题习惯与表达能力差,词不达意,部分考生表达十分随意,答案不能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
没有条理,卷面马虎,字迹潦草,甚至写一些闲话。
④技巧运用能力差。
如答40(2)、41时,要学生史论结合,阐述理由,结果多数考生基本观点或基本知识不能与材料有机结合,出现观点与材料“两张皮”甚至互相扯皮的现象。
2010年高考历史复习对策刍议
刘仁清
【期刊名称】《学园》
【年(卷),期】2009(0)12
【摘要】高考复习是一个艰苦的再认识过程,也是一个艰难的再提高过程.只有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研究课标,关注考纲;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掌握规律,探究趋势;适当训练,掌握技巧;关注热点,联系实际;才能正确把握现代考试改革的发展方向,为新一年的高考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页数】2页(P119,122)
【作者】刘仁清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县第五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2
【相关文献】
1.如何解答高考历史材料题——就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历史主观题浅谈答题方法
2.从2010年福建高考文综(政治)试卷分析谈2011届高三政治复习对策
3.浅谈高考历史冲刺复习对策
4.全国卷高考背景下的历史二轮教学建议及复习对策——从2016年莆田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历史部分)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看
5.关于高考历史第41题的解题思路和复习对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