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39.56 KB
- 文档页数:5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复习导入】1.学生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
2.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324 153 345 2460 986 756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于2、5的倍数已经掌握了,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新课讲授】1.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算一算:先找出10个3的倍数。
3×1=3 3×2=6 3×3=93×4=12 3×5=15 3×6=183×7=21 3×8=24 3×9=273×10=30……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不能)提问:如果老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让学生动手验证)12→21 15→51 18→81 24→42 27→72教师: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以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然后汇报)汇报: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
3.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210 54 216 129 9231 9876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板书)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
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
3402 5003 1272 29675.“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1)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
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①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判断的。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二、编排思想1.探索最优方案(每个人都不空闲)。
2.发现规律(第n分钟接到电话的人数是前n-1分钟接到电话的学生总数加1(老师),前n分钟接到电话的学生总数是2的n次方减1)。
3.应用规律。
三、教学建议1.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全班汇报交流。
2.提示学生利用画图表的直观形式解决问题。
3.数学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理论,要事先设计好具体通知方案(包括每人的通知对象)和流程图。
综合应用粉刷墙壁一、教学目标巩固有关表面积等方面的知识,加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二、活动步骤1.明确设计方案需要做的工作。
2.收集数据。
3.整理数据、分析与比较信息。
4.书面呈现粉刷围墙方案。
三、教学建议1.因本实践活动会涉及实地的测量与调查,教学活动可以采取室内教学和室外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2.室内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并思考,应该如何整理分析收集到的相关数学信息。
3.展示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一比,看看哪组的方案更合理、更有实际效益,激发学生之间的互评,使学生在交流中理解并接纳别人较好的方法。
4.活动结束之后,也可鼓励学生将自已设计的方案投给学校相关部门,为学校的建设提出一定的建议,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自己劳动的价值。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分数除法(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时间:2020-05-15我要投稿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一)》教学设计6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一)》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教材第65、66页例1和例2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三、重点难点: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圆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把6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6÷2=3(块)(二)导入(2)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1÷2=0.5(块)(三)教学实施1.学习教材第65页的例1。
(1)如果把1块饼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又该得到几块呢?1÷3=0.3(块)(2)1除以3除不尽,结果除了用循环小数,还可以用什么表示?(3)指名让学生把思路告诉大家。
就是把1块饼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3(1)来表示,这一份就是3(1)块。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1÷3=3(1)块)(4)如果取了其中的两份,就是拿了多少块?(3(2)块)怎样看出来的?2.观察上面三道算式结果得出:两数相除,结果不仅可以用整数、小数来表示,还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引出课题:分数与除法3.学习例2。
(1)如果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板书:3÷4)(2)3÷4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
老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把3块饼看作单位“1”。
)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请同学到投影前演示分的过程。
通过演示发现学生有两种分法。
方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先把1块饼平均分成4份,得到4个4(1),3个饼共得到12个4(1),平均分给4个学生。
北师大五年级下数学全册教学设计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北师大五年级下数学全册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内容1.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真分数与假分数3.分数的基本性质4.最大公因数与约分5.最小公倍数与通分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二、教学目标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三、编排特点1.多侧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
现实需要和数学需要。
2.把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
3.关注数学的抽象过程,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
4.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精简处理或编排调整。
四、教学建议1.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2. 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3. 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五、具体安排:略北师大五年级下数学全册教学设计篇2一、班级情况分析本学期,我仍然担任五年级一班和三班的数学教学工作。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两个班的同学数学学习上有很大进步,比较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在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的数学习惯基本得以养成,数学素养得到很大的提高,后进生转化效果明显。
但是在基础运算方面和解决问题方面还是有较大差距。
优秀生和学困生情况分析:上学期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同学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课堂作业认真按时完成。
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这样的习惯,经常上课开小差,课堂作业完成不了,各种常规习惯不到位。
如一班的宫中丽、刘锦蓬、黄帅、李晶晶、庞娜娜;三班的刘颖、姜理瀚、王子程、刘奕成等。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5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长方体纸盒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展开成6个面并观察这6个面有什么特点?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长方体的表面积由6个面来组成,每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二、讲授新课教师出示例题,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积? 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纸盒为参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同组之间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活动。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回答:(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
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关系?组成长方体表面积的6个面,等于(长×宽+长×高+高×宽)×2=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让学生自己求出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生列式:(7×5+7×3+5×3)×2教师让学生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学生。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由此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优秀10篇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篇一一、学生情况分析本有学生25人。
学生通过一个学年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不过尖子生和后进生方面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所以本这个学期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听课习惯的养成上和数学思维能力训练。
另外,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教育与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爱上数学,拉近差距。
二、教学目标1、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加与减”。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加减法的计算,能通过摆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第八单元“2――5的乘法口诀”。
在这两个单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九单元“除法”。
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第二单元“购物”。
学生通过购物,进一步人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实际情景中,通过购物,认识元、角、分,并进一步学会实际的应用。
2、图形与几何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
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在欣赏与设计中,体验到图形的美和设计的乐趣。
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第六单元“测量”。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认识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7篇)时间是箭,去来迅疾,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该写为自己下阶段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教学计划了,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精彩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
我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
但也有部分同学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基础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应加以改进及重视。
二、教材分析:1、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1)分数乘法;(2)长方体;(3)分数混合运算;(4)百分数;(5)统计;(6)总复习。
2、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1)分数乘法:13课时(2)长方体(一):15课时(3)分数除法:18课时(4)长方体(二):15课时(5)分数混合运算:15课时(6)百分数:17课时(7)统计:7课时(8)总复习:4课时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在本学期中,继续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1、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措施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图形面积、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用小块方砖铺满某个平面。
教学难点:计算铺满某个平面需要多少块方砖,多少钱。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小明家买了一套新房。
近期,家里要装修了。
妈妈让小明设计自己的卧室怎样铺地砖。
今天就请同学们来帮小明出出主意,和小明一起来研究一下铺地砖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算卧室面积1、买地砖之前要了解哪些相关知识?2、小明卧室地面的长和宽分别是4m和3m,你们能帮他算算他的卧室有多大吗?(二)分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所需地砖的数量,所需钱数40厘米×40厘米30厘米×30厘米(三)汇报交流方法1、学生汇报交流2、得出结论3、算一算小明爸爸、妈妈的房间面积约为18平方米,用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钱?你能帮小明算算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上黑板板演。
三、巩固新知,练习反馈。
四、全课总结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
教学用具:1立方厘米学具。
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3、什么是l立方厘米、l立方分米、l立方米?二、导入新课1、导入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
要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 (用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
)说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学生能够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用法,能够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能够绘制简单的图形,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学生能够理解数据的统计意义,能够用表格、图形等形式表示数据,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分数乘除法、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用法,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演示、实践、探究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包括课件、实物模型、图表、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五、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第一周: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1课时)第二周:第二单元“长方体(一)”(2课时)第三周:第三单元“分数乘法”(2课时)第四周:第四单元“长方体(二)”(2课时)第五周:第五单元“分数除法”(2课时)第六周:第六单元“确定位置”(2课时)第七周: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2课时)第八周: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2课时)第九周:整理与复(1课时)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主要是通过课堂练、小组讨论、作业等方式,及时发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总结性评价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研究总结等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同时也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数学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和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和单位,并探索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混合运算》(一)主要包括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在分数混合运算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掌握、运算符号的识别和运用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难点进行讲解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
2.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掌握。
3.运算符号的识别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材料。
2.课件和教学幻灯片。
3.练习题和答案。
4.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分数混合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板书,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分数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难度较高的分数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进行挑战,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数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烹饪等,拓展学生的思维。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家庭作业(3分钟)教师布置一些分数混合运算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提高。
板书(5分钟)教师将本节课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和公式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教学内容:相遇问题(教材第71、72页)教学目标: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具有两积之和(或差)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说一说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2、应用。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200千米要行几小时?3、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要找出题中的什么?,再根据找出的什么列出方程。
二、探索新知1、揭示课题。
师:数学与交通密切相联。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相遇问题。
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2、创设结伴出游的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的情境图。
从图中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生1:淘气的步行速度为7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为50米/分。
生2:淘气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米。
生3: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
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根据信息进行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因为淘气的速度快,笑笑的速度慢,所以估计相遇地点在邮局附近。
第二个问题: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第二、第三个问题。
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学生找出等量关系。
淘气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840米第三个问题: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解:设出发后x分相遇,那么淘气走的路程表示为:70x米,笑笑走的路程表示50x米。
则方程为70x+50x=840学生独立解答。
3、在这个相遇问题中,除了用方程来解答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试一试。
根据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列出算式840(70+50)三、应用新知,拓展练习1、如果淘气的步行速度为8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为60米/分,他们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请写出等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篇一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五年级现有学生54人。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
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
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一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学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
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五年级北师大版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一、教材简介
本教材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共分为12个单元,内容包括:数的概念、数的运算、图形、
分数、数轴、计算机等。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数的概念及数的运算,如加、减、乘、除;
2. 熟悉图形的概念、分数的概念及数轴的概念;
3. 学会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学运算;
4. 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 掌握数的概念及数的运算;
2. 熟悉图形的概念、分数的概念及数轴的概念;
3. 学会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学运算。
四、教学难点
1. 掌握数的概念及数的运算,如加、减、乘、除;
2. 熟练掌握图形的概念、分数的概念及数轴的概念;
3. 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学运算。
五、教学方法
1. 情景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行数学思维;
2. 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
3. 游戏法: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增强学习兴趣;
4. 计算机辅助教学法:通过计算机软件,让学生熟练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学运算的技能。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一、分数加减法折纸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学会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自主探索、渗透转化的思想,学会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培养良好的动手习惯,学会与人合作增进小组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给下面每组分数通分回忆:什么是通分?通分时,用谁做公分母?2.计算下面各题通过练习,谁来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小结:(1)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做通分。
通分时,用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这样计算最简便。
(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跟分数加减法相关的新内容。
【板书课题:折纸】二、探索新知1、(出示例题)手工课上,小红用了一张纸的2折了一只小船,小明用同一张纸的4折了一只小鸟。
那么他们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请学生拿出自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纸片折一折,并涂色表示。
(2)请学生汇报自己折纸和涂色的情况并用分数表示。
(3)请你估计一下,他们共用了这张正方形的几分之几?想一想,这个要怎么列式?生列式并分类(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4)那么,你们知道这类异分母分数加法怎么计算吗?自己先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然后同桌相互交流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及方法。
学生汇报,生生质疑(汇报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分析)。
引导:能不能观察刚才所折的纸,从折纸的涂色部分思考,怎么求它们的和?①1在图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当每份都相同时,才可以直接相加。
②每份不同也就是说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才可以直接相加。
③所以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应该先通分,把它们变成同分母的分数再加减。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章:观察物体第一课时:观察物体(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初步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得到的图形,培养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得到的图形。
2.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
教学难点:1.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得到的图形的差异。
2.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物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从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图形。
二、新课1.出示长方体、圆柱等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分别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图形。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观察心得。
3.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图形。
三、巩固练习2.学生展示描述结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2.教师强调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观察物体(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得到的图形,提高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1.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得到的图形。
2.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
教学难点:1.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得到的图形的差异。
2.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物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答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得到的图形特点。
二、新课1.出示一个复杂的物体,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图形。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观察心得。
3.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图形。
三、巩固练习2.学生展示描述结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2.教师强调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重要性。
第二章: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分数加法和减法(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运用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
2.使学生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难点: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什么吗?2.探索新知拿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亲手触摸,感受它们的面。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实例讲解以一个长方体为例,展示如何计算其表面积。
拆分长方体为六个面,分别计算每个面的面积,然后相加。
同样方法,讲解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4.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计算几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老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并给予评价。
5.解决问题提出问题: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5cm、4cm、3cm,求它的表面积。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作业布置(1)计算下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①长方体:长10cm、宽6cm、高4cm;②正方体:边长8cm。
(2)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12cm、8cm、5cm,求它的表面积。
第二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概念。
2.使学生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难点: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是什么吗?2.探索新知拿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亲手触摸,感受它们的体积。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一单元1 折 纸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材第2~3页)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
2.在经历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将异分母分数化为同分母分数的算理。
教具准备课件PPT 、正方形白纸。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笑笑和淘气正在玩折纸游戏,他们都用同样的一张正方形纸折,笑笑折小船用了这张纸的12,淘气折小鸟用了这张纸的14。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的情境图) 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呢?⎝⎛⎭⎫12+14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呢?⎝⎛⎭⎫12-14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算式中的数都是分数,且分母不相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学习新课1.计算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想一想:分母不同的分数怎样相加?⎝⎛⎭⎫12+14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方法一)借助图示计算。
想一想:怎样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2,14?如何把两部分加在一起?指导学生折出12,14后,分别涂上阴影,把两部分阴影合在一起,如图:由上图可知,12+14=34。
(方法二)借助转化法计算。
想一想:12和14的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怎样将它们转化为同分母的分数呢?如何计算12+14呢? 2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4,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12化成分母是4的分数,即12=1×22×2=24。
转化为同分母的分数后,根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就可以直接计算了。
提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计算过程如下:12+14=24+14=342.计算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类比前面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汇报。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一)》教学设计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考院实验小学 彭宝萍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一)》
教材分析:
《分数除法(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课本55页-56页),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和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为本节课学习分数除法中“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操作、观察、归纳概括能力,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就是把 7
4分别平均分成2份、3份,目的是学生能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在操作活动中,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
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并能熟练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导学教学法
创新理念: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基于以上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导学教学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能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探索新知,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学习方法:动手操作法、观察法等
教具准备:
长方形纸、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 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课件依次出示: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吗? 2 3 43 5
11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152⨯ 6132⨯
3、说出这个算式的意义,并画图表示。
2174⨯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已有的倒数、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为探究新知做好了铺垫。
】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问题,初步感知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① 把一张纸的 7
4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② 能根据题意列出一个算式吗?
③请同学们拿出图(一)来涂一涂。
④ 交流涂法:展示学生不同的涂法。
⑤提出问题: 根据涂一涂大家得到了问题的结果,同学们观察一下 ,你有什么发现?
(生:通过涂一涂我发现
74÷2所涂的结果2174 所涂的结果一样) ⑥交流
74÷2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涂一涂的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初步感知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
2、出示情境问题,学会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把一张纸的7
4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①能根据题意列出一个算式吗?
②在图(二)的上面涂一涂并 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涂法。
③在涂一涂的过程中发现7
4÷3的计算方法。
④观察74÷2与7
4÷3的计算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⑤你认为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学生口述计算方法。
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再次涂一涂、观察等活动,进一步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身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
四、实践应用
课件出示:
1、算一算98÷6 15
4÷12 (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2、填一填。
(课本56页第2题)
师:学会了知识就要灵活的运用,这道题你们能填上吗?你发现了什么? 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整数,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板书)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解决问题。
一只蚂蚁15秒爬了 10
9 dm ,平均每秒爬多少分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指生汇报完成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难易程度适当的习题,让学生在有层次的练习中巩固本节课的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
五、课堂总结
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思考:35
2÷4
附:板书设计:
分数除以整数 意 义 计算方法
74÷2=74×21=72 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整数
74÷2=724 =72 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74÷3=74×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