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纲要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13
最全的自然辩证法考试课件最全的自然辩证法考试课件1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考试教学目标:学问与理论:使学生把握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理解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特别规律。
方法与技能:培养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分析科学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论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增加对科学技术伦理和社会责任的认识。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自然辩证法概述教学要点:介绍自然辩证法的定义、历史发展、基本特征及其在现代科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引出自然辩证法的重要性。
第二课:物质与运动教学要点:讲解物质的概念、物质与运动的不可分割性,阐述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如“水的三态变化”来说明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第三课:对立统一规律教学要点:解析对立统一规律(抵触规律)在自然界中的体现,如正负电子、生态系统的平衡等。
教学活动:辩论会,“科技发展利与弊”,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
第四课:质量互变规律与否定之否定规律教学要点:阐释质量互变规律在自然界中的实例,如物种进化;讲解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在科学发展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模拟试验或视频分析,展示自然界中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的例子。
第五课: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教学要点:介绍科学试验、观察、理论建构等科学认识过程,讲解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教学活动:模拟科学研究项目,让学生实践科学探究的过程。
第六课:科学技术与社会教学要点:探讨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伦理问题。
教学活动:案例研究,如“基因编辑技术的社会伦理争议”。
考试形式与内容:闭卷笔试: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考察学生对自然辩证法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开卷报告:要求学生就某一科学技术问题,运用自然辩证法原理进行深化分析,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小组讨论汇报:选取课程中的一个主题,小组合作完成研究报告并进行课堂展示,评估团队合作与表达能力。
2013级专业硕士研究生复习指南和谐原理:和谐一词源的意思是联系、匀称,是指事物的各个方面的配合和协调,是指多样性中的统一。
主要内容是:有机整体是和谐的基础,对称性是有机体的和谐,比例协调和结构合理,规律性是物质系统运动与发展中的和谐,相似性是物质系统之间的和谐。
和谐揭示了对立面的统一,差异中一致的规律。
和谐美对科学研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对称性为现代科学发现和科学预见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简单性原则为科学理论的发展、评价和选择提供了方法论,相似性是认识和探索新事物的“桥梁”,是类比法、模拟法和模型法的理论基础。
方向原理:方向,是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趋势,表现为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
方向原理,是对自然界各种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种种趋势、方向的概括和总结。
方向是事物运动过程的要素,是变化过程的要素,是事物发展过程的要素。
方向原理有两个要点:一是,它所研究的方向是指事物运动中的方向,变化中的方向,发展中的方向。
二是,方向在不同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的表现是不同的,要了解方向的内容,应当在研究各种各样的方向中去探索。
方向原理的科学意义,把握人们行动的方向性善于促成过程向确定的方向发展掌握量变中的方向性,实现前进方向的质变。
科学劳动者:科学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科学知识,以科学仪器为工具,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以探索和运用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为基本任务的脑力劳动者。
科学劳动者具有时代性和相对性的特征,基本依据:社会分工、科学实验、时代发展。
科学劳动者的基本素养有: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追求真理的热忱和毅力,实事求是的品质,真诚合作的精神。
科学劳动者在科学认识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在现代科学发展趋势中的作用逐渐增强。
最优原理:是和谐原理与守恒原理的补充,又是方向原理的进一步深化,反映着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的发展趋势与结局。
如果说和谐原理与守恒原理是从异中求同,从对立中把握统一,那么,这一原理就是从同中求异,从统一中把握对立,进而研究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规律。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主要内容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个对象)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想交叉的具有哲学性质的学科,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与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与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义:使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使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与其发展规律以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研究对象:自然观、科技观、方法论、科技社会论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它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的局限性,吸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以近代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最新成就为依据,批判了形而上学机械论,深刻的揭示了自然界发展本身的辩证法,从而建立了一种反映自然界本来面目、适合自然科学发展需要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标志着从古代朴素辩证思维到近代形而上学思维再复归唯物辩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过程的完成。
3.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基本思想(p166)在反归纳法的基础上,波普尔提出了证伪原则。
他认为理论虽不能被经验验证,但能被经验证伪。
他主张用“可证伪性”代替“可证实性”,作为科学划界的标准。
在区分科学与非科学问题上,证伪优于证实。
这一原则的中心思想是:一个理论的科学标准就在于可否证性。
自然辩证法提纲范文
一、自然辩证法的起源与发展
1.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学思想
2.伽利略和牛顿的自然科学革命
3.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与自然辩证法的确立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则
1.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2.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
3.直观与抽象的统一
三、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1.运动与变化
2.事物的发展规律
四、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
1.适应与变异的辩证关系
2.生长与衰老的辩证关系
3.自然界的系统性与复杂性
4.自然辩证法在生态学、天文学等领域的应用
五、自然辩证法的局限性与发展
1.对立统一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2.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方法的结合
3.自然辩证法的未来发展方向
六、自然辩证法对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意义
1.促进自然科学的创新与发展
2.建立生态文明的思想基础
3.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七、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
1.天体物理学中的自然辩证法
2.生态学中的自然辩证法
3.分子生物学中的自然辩证法
八、自然辩证法的启示与思考
1.推动科学研究从经验主义向理论探索转变
2.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制度
3.发展自然辩证法的普及教育工作
总结: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对于认识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规律、推动科学研究的创新以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制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学习自然辩证法,以更好地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上海交通大学自然学辩证法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提纲2022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提纲2022.05导论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1.自然辩证法的创立2.自然辩证法的传播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发展二、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逻辑主线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第一篇自然论一、历代自然观1.古希腊的自然观2.神创论自然观的特点3.机械论自然观的形成及其特点4.辩证唯物论自然观的形成二、现代自然观1.系统论自然观的特点2演化发展的自组织自然观3.天人和谐的生态自然观三、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1.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2.可持续发展第二篇科学与科学方法论一、科学的本质与科学的方法1.科学的含义及基本特征2.科学哲学在20世纪的发展3.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框架二、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1.科学问题2.科研选题3.科学事实和观察实验三、科学思维1.科学抽象2.归纳和演绎3.数学方法4.非逻辑方法四、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第三篇技术与技术方法论一、技术与工程的哲学思潮1.技术的本质2.技术本质的哲学解读3.技术的哲学思潮二、技术方法1.技术预测的定义及其产生与发展2.技术预测的基本原则3.技术评估的定义4.技术评估的特点5.技术原理的定义及其要素6.技术原理构思的模式7.技术设计的定义8.现代技术设计的基本特征三、技术创新1.创新与创新主体2.基础科学与技术创新3.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与功能4.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性选择第四篇科学技术与社会一、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1.科学的社会建制2..科学技术与社会承认二、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1.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2.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影响3.科技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三、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1.科学主义2..科学背后的人文主义基础2022.05。
仅供2014级(春)交大软件工程专业考试使用,转载或分享请注明出处考试时间:6月7日18:30 - 20:30(请提前15分钟到考场,带好学生证)考试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论述题备注:以下内容均为手工录入,内容来源为萨日娜老师讲授的复习要点及个人笔记。
有些老师讲得含含糊糊的题目仅给了页码,需要根据考试题目自己总结。
论述题部分,书上基本没有对应的内容,老师说的我也没记录下什么,大家请自行拓展啊,不怕多写字,尽量结合章节的知识,多写一些自己的观点。
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思想的提出P2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提出的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和创立P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和创立主要是由恩格斯完成的3.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P8简单回答:自然界详细回答:“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的第三种。
P8其一,其二,其三4.自然辩证法学科价值P10 P11第三节自然辩证法的学科价值四个黑体字标题5.古代朴素的有机论自然观-自然的因素解释自然:一些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如泰勒斯为首的“米利都三杰”,毕达哥拉斯,原子论者的主张等)米利都三杰:P3 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毕达哥拉斯:P5 毕达哥拉斯派提出了自然界的“数”本原,认为“数即万物”原子论:P7 原子论的开创者是米利都的留基伯和色雷斯的德谟克利特6.柏拉图“洞穴人”P10柏拉图试图论证人类获取可靠知识的可能和途径。
在其《理想国》中,柏拉图以著名的“洞穴人”理论来说明人类认识谬误的根源和获取真理的方法...7.古希腊“四元素”说P8西西里岛的恩培多克勒提出以土、气、水、火四种元素作为万物的本源8.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论P13亚里士多德认为宇宙是永恒的,没有开端。
他将宇宙看成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中心是不动的地球,最外层为恒星天层...9.中世纪神创论自然观P22中世纪自然观的总体特点是神创论,即一切来自上帝的创造。
学术研究的焦点不是自然界,而是宗教与教会;最出色的智慧均用在诠释《圣经》,发展基督教教义,促进教会的统治上;与基督教相抵触的学说受到严厉禁止。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考试重点1. 引言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对于研究生考试来说,掌握相关的重点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考试的重点内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2. 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辩证法的观点来认识和研究自然界的发展及其内部矛盾运动规律,是对自然界事物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转化的普遍性原理等。
3. 矛盾的性质和分类矛盾是自然界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源,了解矛盾的性质和分类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础。
矛盾的性质包括对立统一和斗争性,矛盾的分类主要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和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和非同一性矛盾等。
4. 矛盾的运动规律矛盾的运动规律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矛盾的运动规律包括质和量的矛盾、否定之否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等。
5. 矛盾的转化矛盾的转化是矛盾运动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矛盾的转化包括质的转化和量的转化两个方面,质的转化是指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质变的过程,量的转化是指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量变的过程。
6. 自然辩证法的方法和应用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包括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观察法等,这些方法在研究自然界事物发展变化规律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的应用主要包括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的应用。
7.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和现状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科学,在历史上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在当今世界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8.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在当前存在一些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如大气环境的辩证发展、生物多样性的矛盾与统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这些问题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考试中的重点。
9. 总结自然辩证法是一门重要的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研究生考试中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
仅供2014级(春)交大软件工程专业考试使用,转载或分享请注明出处考试时间:6月7日18:30 - 20:30 (请提前15分钟到考场,带好学生证)考试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论述题备注:以下内容均为手工录入,内容来源为萨日娜老师讲授的复习要点及个人笔记。
有些老师讲得含含糊糊的题目仅给了页码,需要根据考试题目自己总结。
论述题部分,书上基本没有对应的内容,老师说的我也没记录下什么,大家请自行拓展啊,不怕多写字,尽量结合章节的知识,多写一些自己的观点。
名词解释1. 自然辩证法思想的提出P2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提出的2.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和创立P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和创立主要是由恩格斯完成的3.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P8简单回答:自然界详细回答:“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的第三种。
P8其一,其二,其三4. 自然辩证法学科价值P10 P11第三节自然辩证法的学科价值四个黑体字标题5. 古代朴素的有机论自然观-自然的因素解释自然:一些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如泰勒斯为首的“米利都三杰”,毕达哥拉斯,原子论者的主张等)米利都三杰:P3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毕达哥拉斯:P5毕达哥拉斯派提出了自然界的“数”本原,认为“数即万物”原子论:P7原子论的开创者是米利都的留基伯和色雷斯的德谟克利特6. 柏拉图“洞穴人” P10柏拉图试图论证人类获取可靠知识的可能和途径。
在其《理想国》中,柏拉图以著名的“洞穴人”理论来说明人类认识谬误的根源和获取真理的方法…7. 古希腊“四元素”说P8西西里岛的恩培多克勒提出以土、气、水、火四种元素作为万物的本源8. 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论P13亚里士多德认为宇宙是永恒的,没有开端。
他将宇宙看成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中心是不动的地球,最外层为恒星天层…9. 中世纪神创论自然观P22中世纪自然观的总体特点是神创论,即一切来自上帝的创造。
学术研究的焦点不是自然界,而是宗教与教会;最出色的智慧均用在诠释《圣经》,发展基督教教义,促进教会的统治上;与基督教相抵触的学说受到严厉禁止。
自然辩证法考试大纲自然辩证法课件内容学科说明1、以恩格斯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撰写的《自然辩证法》一书的手稿为创立标志,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亚层次学科,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已经经历了120余年。
2、自然辩证法的名称来源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英文Dialectics of Nature 德文Dialetik der Natur绪论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内容;自然辩证法创立及其意义;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是研究自然界的演化、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各方面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1)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科学技术与哲学认识层次上,属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学科中间层次的科学(马哲的亚层次学科)。
(3)就学科性质而言,属哲学门类。
就一门学科来说,自然辩证法可分为四大块:(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3)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4) 科学技术与社会。
(1)自然哲学(自然观)研究自然界的一般性质及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应用复杂系统理论来揭示自然界演化的规律;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问题,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自然科学各门学科(理、化、天、地、生等)前沿的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研究内容(2)科学哲学(科学观)研究科学的结构、科学的价值、科学的发展模式;研究科学发现的逻辑(即通常所讲的科学方法论),包括科学发现的逻辑起点、科学发现的思维形式、科学发现的检验逻辑等。
(3)技术哲学(技术观)研究技术的性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重点研究工程技术的方法;技术创新的过程、内容与模式,高技术的发展机制及产业化等问题。
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及其意义从古到今,人类自然观经历了三种形态: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即自然辩证法。
古代朴素自然观具有唯物和辩证的性质,从整体上勾画了自然界的总画面,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具有主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的认识特点。
1.波普的科学发展模式在证伪主义者看来,科学进步就是一个从问题到猜测性假说,再到对它们的批判和最终证伪、由此再到新问题的过程。
波普尔把科学的增长过程概括为:(1)科学始于问题;(2)科学家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大胆的猜测,即理论;(3)各种理论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和批判,并接受观察和实验的检验,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新理论;(4)新理论被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证伪,又出现新问题……以上四个环节、循环往复,无止无境。
可用公式表示为:P→TT→EE→P……这里“P”表示问题,“TT”表示各种相互竞争的理论,“EE”表示通过批判和检验以清除错误,P表示新的问题。
这就是波普尔著名的科学发展“四段式”动态模式。
波普尔指出,从上述四段式中可以看出,科学最根本的性质就是猜想与反驳,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试错法”,即尝试与清除错误的方法。
他认为,科学的试错法要取得应有的成果就必须做到既要大胆的尝试,又要足够严格的检验。
“大胆尝试,严格检验”的格言正是由此而来的。
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答:所谓科学问题是指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分析而产生的问题。
人们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认真思索和分析,从中发现各种矛盾,它是现有人类认识未解决的矛盾,这种矛盾或疑难,就是科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科学认识形成过程的核心。
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个人或集体来说,是否善于发现和科学地提出问题,是衡量其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是否存在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多少与深浅,是表征一个学科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使科学认识不断的发展。
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没有问题,科学也就停滞不前了。
科学革命(库恩)科学范式从一开始就处于众多反常的包围之中,在常规科学时期,它能同化和吸收许多反常,但并不能吸收所有的反常,当反常日益积累并深入到范式的核心,使理论的调整和修补无济于事,常规科学陷入困境和迷途时,科学进入了一个显著不稳定的时期——科学危机时期。
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技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之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界、科学技术。
2.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答: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共分六个部分:(1)自然辩证法的《导言》论述了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2)自然科学与哲学主要论文《〈反杜林论〉旧序》、《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论辩证法》。
论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研究者把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能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犯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错误。
(3)辩证法主要论文《辩证法》。
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重点强调了辩证法是客观的,包括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三大规律为: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性与可能性。
(4)物质的运动形式主要论文:《运动的基本形式》。
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出科学分类的依据是对象的运动形式。
(5)各门具体学科中的辩证法主要论文:《运动的度量功》、《潮汐与摩擦》《热》《电》。
重点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6)劳动创造了人主要论文《劳动在从猿向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渡。
第二章古代自然观与方法论思考题:1.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统一。
绪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心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1】。
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与自然辨证法邻近的学科有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等,它们具有不同的学科性质和定位,但在研究领域、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相互联系和交叉。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形态。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在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和体系结构,揭示科学的发展模式和技术的发展动力,进而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
选择题1、贯穿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始终的矛盾是(A D)A、人与自然的矛盾B、吸引与排斥的矛盾C、生产与生活的矛盾D、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E、连续与间断的矛盾2、亚历士多德在《工具篇》一书中,最为推崇的方法是(D)A、类比方法B、实践方法C、归纳方法D、演绎方法E、观察方法3、被恩格斯誉为向宗教发出“挑战书”、自然科学独立的“宣言书”的不朽著作是(B)A、《人体构造论》B、《天体运行论》C、《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D、《心血运动论》E、《新天文学》4、为捍卫和宣传日心说被宗教强制赴火刑的著名学者是(C)A、赛尔维特B、伽利略C、布鲁诺D、哥白尼E、维萨里5、近代自然科学独立并建立体系并获得重大成就,最为重要的原因是(A)A、科学实验的兴起B、理性与实验相结合C、人类思想获得解放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E、日心学说的出现6、在方法论的问题上培根与笛卡儿的不同在于(B)A、培根重视理论,笛卡儿重视经验B、培根重视归纳,笛卡儿重视演绎C、培根重视经验,笛卡儿重视数学D、培根排斥归纳,笛卡儿排斥演绎E、培根重视继承,笛卡儿重视创新7、由于发现天体运行三定律,被人们誉为“天空立法者”的科学家是(C)A、哥白尼B、伽利略C、开普勒D、第谷E、布鲁诺8、赖尔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产生所作的突出贡献是指出(C)A、岩石分类说B、地质突变论C、地质渐变论D、岩石质变思想E、板块构造论9、列宁称赞把生物学第一次建立在完全科学基础上的生物学重大成就是(D)A、林耐的人为分类法B、细胞学说C、拉马克生物进化论D、达尔文生物进化论E、分子生物学10、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在探索进化机制所依据的最重要的一对根本矛盾是(C)A、同化与异化B、个体与环境C、遗传与变异D、连续与间断E、整体与部分11、中国古代有著名的三大天体模型,它们是(B D E)A、天圆地方说B、盖天论C、壳层说D、浑天说E、宣夜说12、1543年,自然科学领域联袂向宗教神学挑战,其代表作是(A B)A、《天体运行论》B、《人体构造论》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D、《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E、《新天文学》13、到19世纪30年代,被恩格斯誉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诞生奠定基础的重大科学发现包括(BDE)A、牛顿力学B、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C、微积分创立D、有机化学成就E、地质渐变论14、被誉为古希腊时期著名的三大数学家的学者是(B C D)A、毕达哥拉斯B、欧几里德C、阿基米德D、阿波罗尼E、苏格拉底15、科学实验方法的基本分类其结果是(B E)A、析因实验B、探索性实验C、模拟实验D、验证性实验E、判决性实验一、选择题:(辨清题意,可单项选择,也可多项选择)1、以下哪部著作标志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这门独立的哲学学科的诞生?( C )A.恩格斯《反杜林论》B.马克思《资本论》C.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D. 马克思《数学手稿》E.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F.列宁《哲学笔记》2、近代(尤指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一些主要成就相继打开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五大缺口,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五大科学成就是:(ABDFG )A.康德的“星云假说”B.赖尔《地质学原理》提出的地质渐变理论C. 电子的发现及普朗克“能量子”假说D.能量守恒及转化定律,以及法拉第-麦克斯维的电磁场理论E.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F. 细胞学说和进化论G. 道尔顿-阿夫伽德罗的原子-分子论和门捷耶夫的“元素周期律”3、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是(ABCE )A.创新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可行性原则D.主体际性E.社会需求原则4、标准的科学论文中,除了下述哪项外,其余都明确地表明了荣誉的承认与分配?( E )A. 作者名单B. 对其余贡献的致谢C. 参考文献D. 引文目录E. 论文的录入与排版5、以下除了哪项,其余都表明科学的社会属性?( E )A. 社会为科学提出了任务B.社会决定了科学家个人工作的意义C. 研究方法能为同行专家所接受D. 荣誉的分配E.科学离不开科学家的天赋6、创立理论的思维方法主要方法有:(ABDE )A.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B. 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C. 从感性到理性D.创新思维E. 顿悟(直觉与灵感)F.观察与记忆7、技术的价值主要有:(ABCDE )A.自然价值B.经济价值C.政治价值D.文化价值E.生态价值F.内在价值8、以下不属于科学的社会规范的是(E )A.公有性B.独创性C普遍性 D.无私利性 E.权威性F有条件的怀疑性9、技术悲观主义和技术乐观主义本质上都属于:(C )A.马克思主义的技术社会观B.社会决定论C. 技术决定论D. 科技价值中立论10、知识作为一种经济资源,不同于一般的物质资源,具有如下几个特点:(ABCDEFG )A.不可替代性B.不可加和性C.不可逆性D.非磨损性E.不可分性F.可共享性G.无限增值性11、从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看,科学知识的主要特征或本质属性是(ABDE )A.可检验性B.系统性C、可证伪性 D.主体际性E客观真理性12、技术方法具有如下特点:(AECD )A.目的性与客观性的统一B.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统一C.多样性与专用性的统一 D.社会性与综合性的统一 E. 功利性与折衷性的统一 F.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的统一13、在20世纪,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特点是:(ABC )A.科学技术的职业化B.科学技术运行的不平衡性C.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体化D.技术创新成为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根本动力14、以下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的是:(ABCD )A.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B.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C.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D.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E.教育现代化不具有优先性15、国家创新体系包括:(ABDE )A.知识创新系统B.技术创新系统C.研究发展(R&D)系统D.知识传播系统E.知识应用系统F.体卫文教系统一.名词解释:(很懒的人可以考虑不背括号里的文字)1. 系统: 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重庆交大《自然辩证法》经典资料一、(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自然界为什么不存在辩证法?自然界不存在真正时间性意义上的发展;自然是偶然的、盲目的和荒诞的,它服从因果决定论;辩证法与人有着内在的关联,辩证法必然是实践的。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总三分”理论一总:辩证唯物主义三分:自然辩证法(自然哲学)历史唯物论(社会哲学)辩证逻辑(思维哲学)(2)中国古代自然观的特点?第一,中国古代自然观是一种有机论自然观,强调整体和联系,注重事物的变化发展,注重解释事物与现象的关系,注重辨证统一。
第二,古代的自然观具有浓郁的思辨性质,不注重实验方法和逻辑推理。
第三,它是一种经验性、实用性的自然观,讲究直观的经验的积累和服务于农业生产实际。
二、自然辩证法学科发展的历史回顾(一)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的动机1、马克思、恩格斯充分重视科学对社会生活的意义:(关注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力量2、自然科学的新进展要求对之作出符合辩证法的解释(关注科学与哲学的关系)——19世纪三大发现冲击旧有的形而上学思维框架,时代要求对自然科学的新进展作出符合辩证法的解释3、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说完整体系中的一环(关注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关系)——证明辩证法的普遍规律不仅表现在人类生活(社会思维)中,也表现在自然界中,从而为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奠定自然科学基础。
三、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从两种文化争论视角看生命意志中的两种精神;两种文化之间的裂痕融合;两种文化的努力(一)生命意志中两种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差异:(1)科学精神主要体现了人的理性一面,它推崇理性至上,应用逻辑、数学和实证方法,去求取现实世界的真实、和谐和统一。
(2)人文精神主要体现了人的感性一面,并通过人的情感、意志等感性活动,应用直觉、顿悟、生活体验等方法,去领会人生的意义、价值和追求。
⾃然辩证法考试内容整理1绪论⼀、名词解释1.⾃然辩证法 P1⾃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个重要分⽀学科,是关于⾃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般规律以及⼈类认识⾃然、改造⾃然的⼀般⽅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然辩证法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开创和奠基的,以恩格斯的代表著作《⾃然辩证法》为标志。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法论 P4科学技术⽅法论:是⼈们对⾃⼰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的认识和实践⽅法的哲学概括。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类认识⾃然改造⾃然的⼀般⽅法的理论。
它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平上的各门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法作出概括和总结,从⽽建⽴起科学技术⽅法论的科学体系。
3.辩证唯物主义的⾃然观 P2-3⾃然观:⾃然观是⼈们对⾃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然观是⼀种崭新的科学的⾃然观,它吸取了历史上各种⾃然观的精华,摒弃了旧⾃然观的糟粕,建⽴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概括和根本观点。
⼆、重要问题1.⾃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P2答:⾃然辩证法就是从⼈和⾃然界的关系出发,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度来考察作为客观的⾃然界,作为主体的⼈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以及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这便构成了⾃然辩证法三部分研究对象。
具体讲:⾸先是⾃然界存在和演化的⼀般规律,亦称为⾃然界的辩证法。
其次,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般规律,亦称为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再次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的⼀般⽅法,亦称为⾃然界研究的辩证法。
2.⾃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与学科性质P5答:内容:包括三个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法论。
性质:⾃然辩证法是⼀门⾃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是在各门具体科学技术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之间,处于⼀个相对独⽴的中间位置,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科学技术学科的桥梁和纽带。
注意:为了大家读阅方便,本人在整理《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的时候,有部分笔记给思考题及名词解释重复的部分都删除了。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复习,祝大家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编者:逯林11月3号绪论思考题1、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即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及其基本特征。
首先从其研究对象来看,它是一门关于科学技术发生发展和研究的一般规律,并由此揭示出自然界存在、演化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其次,从其起源和发展的历史来看,它是以人类各历史时期的自然哲学、心理与逻辑哲学和历史哲学以及科技成果为基础,由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
(1)与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相比(2)与传统自然哲学相比较2、简要分析自然辩证法的学科体系结构。
体系结构则是从学科层面上,为教学需要而发展的关于其研究对象的整体框架。
其体系结构即是对上述各方面内容所作的深入而具体细致的展开。
例如,《自然辩证法概论》一书的虽然是统编教材,但其体系结构相对说来不太系统,而且较为僵化。
3、试比较培根的经验归纳法与笛卡儿的理性演绎法。
⑴以“三表法”搜集材料a)“本质和存在表”即在肯定阶段要搜集一切具有某种特征的某种现象的一切已知实例或例证。
如要研究热,科学家就必须研究“热”物体的一切已知实体:太阳、火焰、热血等。
b)“相似情形下的缺乏表”,即在否定阶段要研究所有否定例证,如月光、死人的血等不产生热。
c)“程度或比较表”即在比较阶段,就要研究不同现象之间的差异,寻求所观察到的种种变化之间的相关性。
由此他得出了“热是微粒迅速扩张而方向向上的运动”。
⑵排除法从普遍性程度低的逐步上升到普遍性程度高的,从必然中剔除偶然的相互关系必须运用排除法。
即对搜集的材料进行“适当的拒绝和排斥”工作。
⑶以分析、比较、综合法得出结论在舍弃掉那些与研究的目的毫无关联的材料之后,根据一些极其明显地表露出事物本质的实例,最后推导出普遍性的结论①怀疑法四原则:清晰原则:任何事物,如果我们心存怀疑,并非清晰而明确地认为它是真的,就绝不要承认它是真的;分解原则:把难题尽可能多地区分为它的各个部分;顺序原则:从考察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对象开始,依次进行;全面原则:枚举要全面,必须肯定没有遗漏。
《自然辩证法》提纲及论述创新《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导言部分1、自然辩证法的中心线索、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是什么?第一章自然观1、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科学基础和局限性。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基本观点是什么?4、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5、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第二章科技观1、科学和技术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2、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矛盾及其在科研中的作用。
3、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4、什么是科技体制,科技体制有哪些类型?第三章方法论1、分析与综合、归纳法与演绎法、类比等逻辑方法的客观基础、作用及局限性。
2、直觉思维的特点和作用。
3、什么是科学观察?科学仪器的引入对观察方法的发展有什么意义?4、科学实验及其作用是什么?模拟实验的特点及类型。
5、为什么说“观察渗透理论”。
6、什么是科学发现的机遇?怎样才能抓住机遇?第四章社会论1、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是什么?为什么必须坚持科学精神?2、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3、为什么说科学技术不能决定社会的一切?如何看待科技的负面效应?4、两种文化的争论有什么意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关系?第五章创新型国家1、熊比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
2、技术创新的涵义及一般过程是什么?3、为什么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有什么现实意义?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2009-2010期末辨析题1.技术创新离不开科学研究,所以科研机构是它的主体。
2.技术设计主要考虑经济实惠与合理美观,工程安全环保等问题在于施工监管。
3.系统从外部获得物质能量就能导致进化。
4.人工自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因此人工化程度越高,人与自然的关系越趋合理。
5.科学侧重的是真理性探讨,因此有正误之分:而技术是为人类造福的,因此有优劣之别。
6.观察渗透理论就是说“你想看什么决定着你能看到什么”。
一、死之前你想做什么?据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有一个叫以终为始。
想想你在临死前想要得到的评价,想想你死之前想要完成的事,你才清楚今天你应该做什么。
这里也列下一个清单,记录我今天认为的我在死之前的to be 和to do list.To be:一个有奉献的人To do:1. 成立专业的法律事务效劳机构,推广所学的常识和技能。
2. 亲身在遥远山区支教一年。
3. 亲身撑持残疾儿童的福利事业一年。
To be:一个有学问的人To do:4. 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5. 撰写三到四本通俗读物,推进中国法学理论的进程和民众的法律思维与常识。
To be:一个有见识的人To do:6. 对峙每个月至少读一本好书。
7. 环游世界。
〔包罗但不限于:坦桑尼亚,南非,摩洛哥,西班牙,意大利,瑞士,奥地利,巴西,东南亚国家,日本和埃及。
〕To be:一个爱人的人9. 随时分享生活中的领悟和感悟。
To do:8. 每年至少参加四次公益活动。
To be:一个生活得多姿多彩的人To do:10. 跆拳道到达黑带程度。
11. 至少熟练掌握一种乐器。
12. 绘画到达美院本科毕业生程度。
写了十二条,样样觉得都很重要。
想想我们经常忙碌的,工作,休息,娱乐,其实哪一个不是过程罢了。
参照上表,就知道本身该有多满足了。
颠末,对于人生便是所有。
一个人不在活了多长,而在于他记得的生命有多长。
颠末的人,颠末的处所,都变成生命的一局部。
每个人都弱小如蝼蚁,而每个时代的每个人却都在阐扬着本身对世界的作用。
然后,客不雅地,无意识的,世界改变了,也一直改变着。
好奇和懒惰是人类科技前进的原动力。
文明进步似乎更多来自于对自我及他人关系的思考。
有好奇心的人是有童心的人,对世界好奇,才会发现本来如此辽阔、博大、出色。
对自己,丰富个人体验;对世界,留下些许陈迹和影响,哪怕只有毫厘,也有意义。
二、古代中国曾经拥有高度兴旺的科学技术,为何到了近代却没有成为科学技术开展的中心?1、文化因素:传统中国文化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自然的变化,其辩证法存眷自然、人与社会的联系:追求“天人合一〞、“顺其自然〞,存眷要素之间的彼此影响却缺少进一步予以改造的思维动力;而西方文化对事物更加存眷强调本体和精确,追求本质和源头。
北京大学理科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库1 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的目的是A 创造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B 确立作为研究出发点的原则。
C 寻找辩证法的实例。
D 非A 非B 非C 。
2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A 判断自然科学中的是非。
B 划分自然科学中的哲学派别。
C 提供从事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D 非A 非B 非C 。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辩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
3 科学哲学A 的核心是科学方法论。
B 是以科学为对象的哲学学科。
C 不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
D 亦A 亦B 亦C 。
4 科学知识的主要特征,在于科学知识是A 系统化的知识。
B 已经被证明了的真理。
C 分门别类的学问。
D 非A 非B 非C 。
?5 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是要区分A 科学与宗教、艺术、哲学、常识、美学、伦理。
B 科学与伪科学。
C 科学与意识形态。
D 亦A 亦B 亦C 。
?6 科学方法论中所说的可检验性,是指一个陈述或者其检验蕴涵A 能够与经验证据直接进行比较。
B 有可能被证明为错。
C 要冒被证明为错的风险。
D 亦A 亦B 亦C 。
7 科学与真理的关系是A 科学知识并不一定是真理。
B 真理并不一定是科学知识。
C 非A 非B 。
D 亦A 亦B 。
8 真正的科学知识A 具有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B 具有可能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C 不包括那些错误的知识。
D 都有可能出错。
9 重大科学成就,A 必须具有主体际性。
B 其论证过程是秘而不宣的。
C 是其他人不能理解的。
D 是不可怀疑的。
10 前几年,中国东北地区某人宣称,已经用经济的办法在常温常压下把水变成了汽油,从而完成了一场科学革命。
其论证方式A 不符合公开性原则。
B 不具有主体际性。
C 违背了相容性原则。
D 亦A 亦B 亦C 。
11 科学理论A 都有其适用范围。
简答题:1、概况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p22、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各学科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p54、简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及基本特征p225、概述古希腊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及基本特征p187、简述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p278、谈谈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关系p339、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p3310、简述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基础p3911、系统自然观确立有何重要意义?(1)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2)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4)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12、概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P39第三段开始13、概述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自然界的物质性主要回答存在着的“是什么”的问题,至于“如何存在”的问题,则是由系统方式和运动形式来回答的。
(1)系统方式的基本特点系统思想是从不同学科的发展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对系统概念的表述也会带有学科的特色。
有些学科侧重于从关系、集合的角度定义系统,另一些学科则侧重于从输入、输出、变换的角度定义系统。
迄今为止,系统的定义已有百余种,要把它们约化为一种表述是困难的。
从自然观的角度看,可以认为系统是一种联系方式,在这种方式中,若干有特定属性的要素经特定关系而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或者说,系统足以各要素的属性为基础经由特定关系而形成的属性不可分割的整体。
对系统概念的这种理解,包括如下要点:A、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
要素是构成系统的组分或组元。
单一要素不是系统,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要素才可能构成系统。
而要素不是随便一种实体,只能是有一定属性的实体。
至于要素为什么具有那种属性,却是系统可以不回答的问题。
换言之,对于一定的系统来说,要素的属性是“给定”的,因而重要的事情不是要素本身由什么构成,而是要素具有什么属性和处于什么状态。
B、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关系,形成一定的结构。
结构是系统中各种联系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关系可以是数量关系(数量结构),也可以是空间关系(空间结构),还可以是时间关系(时间结构),而更重要的则是相互制约关系(相互作用结构)。
一般来说,数量结构和时空结构往往是相互作用结构的表现。
比如,DNA分子的空间双螺旋结构是由其中的共价键和氢键这样的相互作用结构所决定的,化学反应中时空有序的耗散结构是由自催化之类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决定的。
立足于对相互作用结构的分析而阐明系统的时空结构,是系统研究中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个稍微复杂的系统,其相互制约关系必然纵横交错。
C、系统的结构使它成为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功能是系统在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能力。
功能当然也是一种属性,但它不是要素的属性,也不是某个部分的属性,而是统一整体才有的属性。
例如,消化既不是消化道细胞的属性,也不是胃的属性,而是生命机体的属性,只有在胃液和肝、胰腺的分泌物参加下,在胃壁和肠壁的收缩和小肠吸收被分解食物成分的过程中,消化过程才能真正实现。
D、功能是在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系统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
凡是与系统的组成元素发生相互作用而不属于系统的事物,均属于系统的环境。
要素、结构、功能和环境,都是完备地规定一个系统所必需的。
这几种规定之间存在如下基本关系:系统的功能依赖其要素、结构和环境。
要素性质的变化、结构构型的变化、环境条件的变化,都会影响系统的功能表现,甚至导致系统的质变。
因此,单有关于要素的认识,或者单有关于结构的认识,或者单有关于环境的认识,都不足以逻辑地推出系统的功能。
显然,系统方式是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一种方式。
但并非所有联系都可以称为系统。
只有那些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且造成新属性突现的联系,才能构成系统。
在没有发现对象之间制约性关系的情况下,在没有发现新属性出现的情况下,抽象地谈论系统是与事无补的。
从实质上说,系统概念的要义并不是—般地强调联系,而是强调那种具有新质突现的联系。
14、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如何?P79第三标题下的第二段15、概述自然界演化的方式?P8516、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表现在哪些方面?P79第三标题下第一段17、天然自然、人化自然与人工自然有何联系与区别?P9318、谈谈你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看法?P103第二段19、传统发展观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113第一段20、生态危机主要变现在哪些方面?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第一,人口激增的危机:公元2年,汉朝人口6000万,占世界人口1亿7000万之1/3以上, 1850年清朝人口4亿3000万,占世界人口12亿之1/3以上,1999年中国人口13多亿,占世界人口60多亿之1/5以下。
印度人口已突破10亿,印度知识界应该研究和宣传实施计划生育国策,否则南亚地区有朝一日将会造成较严重的生态危机。
第二,自然资源的危机: 如煤、石油等非再生性资源的枯竭、短缺,如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可再生性资源的锐减、退化、濒危。
其中,土壤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等问题尤为突出。
例如,土地沙漠化之所以迅速扩展,主要原因是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打乱了水分的循环,气候出现干旱,土地出现松散的流沙沉积。
例如,生物物种之所以加速灭绝,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砍伐热带雨林。
据资料记载,物种灭绝速度,石器时代为每1000年1种;19世纪工业革命时代每年1种;20世纪中叶每天1种,现在每6个小时1种。
1850年以来,人类已使75种鸟类和哺乳动物绝种,使359种鸟类和297种兽类动物面临灭绝的危险。
例如,矿物资源枯竭、短缺。
现代工业国家消耗的矿物资源主要是燃料矿物和金属矿物。
非再生性的矿物资源是经过千百万年的地质运动形成的,其数量有限,短期内不可再生.第三, 环境污染: 所谓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引入环境的物质和能量,造成危害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及生态系统稳定的现象。
一般说来,可以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也可以分为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
目前,最具全球规模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酸雨蔓延、臭氧层耗损和温室效应。
2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p115 、11622.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内容1.基本内容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民本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民为本,这是发展的根本要求。
(2)全面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的发展必须涵盖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这是发展的多元内容。
一方面,全面发展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也就是包括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本身也应该是全面的。
仅就经济发展而言,就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收入分配的改善、经济福利的增进、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完善。
3、协调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要保持发展的不同领域、不同方面、不同要素、不同要求的相互适应、有机配合、优势互补与彼此促进,这是发展的基本原则。
4、可持续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生态、环境与资源相互适应,这是发展的重要体现。
5、统筹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的发展必须遵循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是发展的战略指导。
23. ‘建设生态文明’有何重大意义1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2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从而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发挥消费的动力功能,拉动经济增长。
3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促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有利于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总之,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4.科学认识的含义和特点p21725.如何理解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p23226.概述科学选题的基本原则p234 p23527.科学问题的来源途径p23128.科学事实的特点和作用p24029.科学观察方法的一般原则有哪些p24530.概述科学实验方法及其类型P24631;概述科学实验方法及其类型P246—247(既实验方法)32;逻辑思维方法主要有哪些P25333;非逻辑思维方法主要有哪些P25834;简述数学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P27635:创造性思维技巧有哪些?思维是有方法可循的。
好的思维方法能更好地触发灵感,获得创造性的思想。
反复训练,并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思想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后,就会大大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1、换位思维。
绝大多数创造性思想都是缘于思维角度的改变。
对任何事情,你都应该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不同群体等方面去看一看,想一想,往往你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
视角的特别,也往往决定了创造力的高低。
其中反向思维便是其中一个特例。
2、求同求异。
多做比较,而且要换不同角度进行比较,既要找出他们的相同点,也要找出他们不同点。
比较一定要细致,全面,不放过任何细微之处(细节非常重要)。
所以最好将他们一项一项列出来,翻来覆去比较。
相同必有相同的内在机制,更可能是最基本的问题。
3、分解与综合。
如果你能将关注的事物分解得足够细,越细越好,把大问题分解成无数个小问题,对每一个问题都细致考察一遍,你就可能找到突破口或开辟新的领地。
4、非常规思维。
想象一下理想状态会如何,极端条件会怎样,特殊人群会有什么需要,时间起点和终端的情况呢,或者无限夸大缩小一下又如何,变成懒鬼是啥样,故意犯犯错会怎样,极小极大极多极少时又会如何等等,这些思考可能会使你的问题简化,或者拓展。
5、艺术性。
你能把平凡的不起眼的事赋予更多艺术性或社会意义,比如变得有趣、富含深意,那就是一种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