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更新观念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5
教学诊断专长的更新观念是考试要科学考试就要就是分数教学反思过一学期又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
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
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二、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数学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
优化学生自主评价的探究与尝试作者:兰文生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3年第07期摘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更新观念,把握评价“促发展”的本质,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不同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目标,构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师生互评的自主评价网络,为学生精选自主评价内容探究不同的评价方法,同时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促进学建立自信,认识自我,自主发展。
关键词:优化;学生;自主评价;探究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1—0051-0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近几年来,我校(注:此处指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武东中心学校,下文同)积极开展“科学评价,发展个性”的课题研究,改革了数学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自主评价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已初步形成了“平时学生自主评价+阶段教师测评+综合性评价”的全面、合理、科学的小学数学评价体系,通过激励学生自主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培养了他们的自主评价能力。
一、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网络1.激励学生自评。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对自己在学习实践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评价,如学生自己完成练习或回答一个问题后,独立思考、判断,想想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自己进行评价。
这样有助于学生随时进行自我反馈、自我分析、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从而积极地把评价要素纳入到自己独立的学习认识活动中去。
可以说“只有对自己的活动做出正确评价的,学会并善于分析自己活动的人,才能称得上独立自主的人”。
更新教育观念,践行课堂增效随着新课程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让课堂增效已成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最重要课题,然而教育理念的转变却是制约这一课题的重大障碍,在这一关键时刻,高新区社会事务局提出了“育创新学子,做成功教师”“让学生乐学,让课堂增效”教育教学理念。
于是学校组织组织全体教师对教育教学理念展开了深入学习和广泛探讨,开展了以“课堂”为载体,以“关注学生,走进课堂,成长师生”为内容以“创建智慧课堂,承载成功教师,培育创新学子”为对象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尝试和探索。
一、我们对教育教学理念的理解1、“理念”道出了人类教育的真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育创新学子”是高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教育的最终目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我们把它理解为“创新即发展”:以人为本,务实创新,把一切都调整到最有利于提高育人质量的轨道上来,立足于全体学生,强调“进步就优秀,最大进步就是最优秀”;“没有不想进步的学生,没有不优秀的学生”;“我自信、我努力、我进步、我成功”;“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要充分“信任学生、赏识学生、激发学生”,坚信每个育才学子都能成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成功过与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成功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智慧的教师,激情与智慧交织,才能创造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成功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成功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成功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成功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成功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2、“理念”指明了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最有效的途径理念一语中的的点出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创新学子”,有谁来培养——“成功教师”,如何培养——“让学生乐学,让课堂增效”,即:实现“育创新学子”这一人类是会教育的目标,要有“成功教师”创设“让学生乐学”高效课堂,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乐学”呢?我们理解是“成长德性、催生观念、生长能力、感悟幸福”的智慧课堂。
常用的教育教学评价有哪几种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更新观念,把握评价“促发展”的本质,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不同标准评价不同学生,达到不同目标,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目标。
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评价的方式注重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善于保护学生自尊心,建立自信心,认识自我。
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一、更新观念,把握评价“促发展”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重要纽带,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牢牢把握评价促发展的本质。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的变化和发展;要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师生评价互为主客体,达成师生互尊、互爱、互敬、互帮、互教,走向教学相长,体现人文关怀。
二、运用不同的尺子评价学生,关注学生的水平差异。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是的,十个手指伸出都不一样长,何况是一个班学生呢。
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达到不同的目标。
教学设计要体现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达成目标,都有成功的喜悦,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的起点上获得发展。
三、注重评价语言,展现评价的激励功能。
1、评价语言的亲切性。
2、评价语言注重准确性。
3、评价语言充满激励性。
4、评价语言充满人文关怀。
四、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重视学习过程。
通过即时评价,老师可以把握课堂学习状况,调控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也存在挫伤学生自尊心与错过思维训练的好时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我采用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这样不仅有利于引发学生间的讨论和评价,能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还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调动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新课标培训教师心得体会新课标培训教师心得体会1《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
所以首先必须从教师的“教”开始。
1、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老师要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到文字的表达,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
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2、上课:让“走教案”变为为生动性教学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
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多学习,多实践,多总结,多把快乐带进课堂。
在课改的道路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做一个合格的引路人。
二、活跃思维、改变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1、要有好的学习习惯现代教学论强调要实现有意义学习,强调理解对知识保持和应用的作用,即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学习,而是为了应用而学习,不是为了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而学习,而是为了实现对知识点间的贯通性理解而学习,这就需要我们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内化”式的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小班化环境下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为了更好地践行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我校结合班级的实际,实施小班化教学。
我们打算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课堂教学评价等方面,总结出小班化教学的必备环节,促进我校教师素质的提高,突破影响课堂教学高效的瓶颈。
一、培训学习,更新观念2012年末,我校在开展有效教学的研讨过程中,我们就在思考如何能探究出一种更加合理的、科学的、规范的教育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会更有效?大家一致认为“小班化”教学理念新颖,符合我校当前班级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符合素质教育要求,顺应社会发展,具有规范性、科学性,发展性。
因此我们倡导教师们自主学习有关小班化教学理论。
老师们利用业余时间读一些书籍,如上海幸福四平实验小学校长俞吉祥关于《小班化的教育》等书籍,学习了孟昭彬教授的EEPO理论。
教师们写读书笔记,潜心研究小班化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
2013年4月,我们开始组织教师研讨小班化教学中好的做法,进一步理解小班化的教学理念,同时学校研讨并通过了“新华镇沙滩小学小班化教学方案”。
二、尝试实践,改变常规我们召开班主任、科任教师层面的会议,首先探讨如何分小组,异质分组还是同质分组。
讨论中,大家认为学生的心理需要关注,异质分组可以让好学生教学困生,也就是大家说的“兵教兵”,因此,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将班级分组为组,每组4人;然后又探讨学生的座位如何安排,为了使学生的小组成员座椅安排合理,既方便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又不影响学生看黑板,大家想了许多做法,如T字型、扇面型、凹字型、纵横交错型,平行线型等,在实施过程中,老师们根据班级位置的不同,采取的方法不同。
因此到现在,我们班级小组的坐法也不尽相同。
教师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就行。
学生已经按照小组的形式坐好。
有的任课教师因为前期的学习比较深入,因此很快就转变了教和学的方式,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自学的时间和小组交流的时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更新观念:教师践行课程的认识基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的目标、功能、教学、内容、评价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较之传统经验型的体育教学是一种创新与突破,这无形中也给体育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而迎接与接受这些挑战的一个重要核心就是教师如何从旧有的经验或者传统观念中走出来,去真正实现新时期体育教学赋予人发展的意义与内涵。
1.课程观长期以来,我们对体育课程的理解一般都停留在大纲、教材、教参上。
谈及体育课程,也就理解为教学生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一些内容或组织方法,总认为那些既定的、静态的教材和参考书,是”客观知识”的载体,是专家智慧的结晶,是一种不可选择的权威、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经典”,体育教师的任务只是执行。
于是,在教学中,往往采用单纯的示范与模仿的方式,强调反复的”练习”与”掌握”,无须考虑学生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的内容,学生很少有个性化的主体参与和亲身体验的机会,只能作为”运动员”的形式不断接受技能的训练。
新课程内涵的界定无疑是一种全新的突破,体育课程已经不再局限于体育教学内容的传授和组织实施,也不是体育教材的一种静态呈现,而是从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升化为一种意识,一种过程。
体育教师也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课程开发的主体也由原来的专家向教师产生了倾斜。
体育新课程不仅强调传统的教育教学体系的实践性,也强调体育课程更好与学生的体育知识与能力经验结合起来,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把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有机统一起来,强调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中体现学生情意表现,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确立健康三维观。
实际上,就是要求体育课程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体现了教育对人生命的尊重。
2.知识观以教材中呈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内容,一直占据着教师体育知识的意识,它实际上是忽视了人的知识领域不仅存在着如教材、体育运动技能等这些显性的知识内容,同时也存在着人们无法从表面上可观察的隐性知识,包括情感、态度、兴趣、动机等。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体会大高镇第一小学陈洪霞经过开展教学常规活动,我深深地感受到新课程使学校的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评价、教师“教”的行为发生变化,重要的是使学生“学”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一、更新观念、努力适应现代教育发展。
传统意义的传道、授业、解惑是对为师者业务职能的概括,今天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从“传道”者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从“解惑”者为学生发现问题的启发人,从“授业”者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参与人。
更新观念构建学习型学校,锻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之所在。
通过开展校本培训,利用多种方式教研,探索多样性的学习活动,能够突出地解决我校教师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改进我校教师教学方法,很好的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使我校的教学达到一种良好的境界,即学生会学习,乐于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体验和感悟。
二、创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互动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
教学既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同时又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性”。
教师要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而过去的课堂中听到的只是教师和少数学生的声音,缺少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活动,教师过于注重自己教学行为的演示,忽视学生存在,课堂教学成了的教师单方面活动,学生就成了“配角”和“观众”。
过去的课堂中,过于注重对学生的训练,学生的课堂表现是超量地做习题,把训练等同于教学。
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活动,忽视了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忽视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感性、创造性,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很好结合起来。
作为新课改的参与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同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麻城三中金涛作为教学改革前沿阵地的《课程课程标准》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等新的历史课程理念。
为历史学科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改革历史课堂教学,是摆在我们广大历史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本人结合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明确新课标要求,更新教学观念1 理清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标准》差异传统的课堂观和教学观以为:教学是课程的传递和接受的过程,它规定教师“怎么教”,学生应“怎么学”,是教师对学生单项的“培养”活动,教与学表现为两方面:以教为中心。
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给,生收;使课堂上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
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多少,学多少,么教,怎么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学生的独立性“丧失”,最终遏制了学生学的“力量”。
而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历史新知识,同时培养他们学习的方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新《课程标准》既重结论,又重过程。
传统教学大量地灌输权威性地事实,教科书记载了一系列地科学结论,学生的学习就是了解这些科学事实和结论,至于这些科学事实与结论是怎样产生的,则往往被忽略。
而新《课程标准》既重结论,又重过程。
在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过程和方法”培养,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注意对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活动中给学生判断、决策的机会。
这种既重结论又重方法、过程的教学方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
3 新《课程标准》既要关注学科,又要关注人在新课标的实施中,要求我们去关注具有独特个性的,活生生的人。
高三语文复习课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发展性课堂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优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主动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
发展性课堂教学将有效课堂教学引向优质课堂教学,关注师生发展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强调师生主动参与的积极内化作用,关注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活动过程中的自身探索体验和感悟。
那么如何将高三语文教学同发展性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一、增强发展意识,成功预设课堂在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在设计教案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变单一的口授言传信息传递方式为立体化、多层面的互动式信息传递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媒体设备或工具传递信息,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能力提高。
例如:在复习唐诗宋词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就充分利用了网络材料《唐之韵》。
首先上网精心选择了《唐之韵》中关于盛唐、中唐的一部分材料,然后通过多媒体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边看边记录自己认为有用的材料。
放完一集之后,就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写出感想,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积极。
最后通过大屏幕展示出部分高考题,让学生结合讨论的内容,考虑高考题目是从哪几个方面命制题目的,高考题的答案是怎样分析出来的,这样学生自然就明确了高考诗词鉴赏的命题角度、答题方法。
我们接着让各小组根据自己对所学诗歌的整体理解和对于命题角度的把握,进行诗歌鉴赏题目的命制。
学生在分组讨论之后,将教材中的诗歌模仿高考诗歌鉴赏题目及观看和讨论的结果命制了题目。
题目命制结束之后,我们对题目进行了精心筛选,将比较优秀的题目设计成了讲义和幻灯片,又安排各小组的代表对自己小组所设的题目进行讨论研究,并且按照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进行了分类,制定出授课讲义,最后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和讲义对自己设计的题目进行了讲解。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出来了。
探索篇•课改论坛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是对传统的老师角色的最好概括。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但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者,还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更是教学环节的控制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一言堂,高高在上权威者。
随着课程的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不再只是围绕教材进行,而是在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结构以及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追求创新,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观念。
新课程改革教师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和研究者。
下面就本人从教多年的经验对“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谈一己之见。
一、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引导者新教学理念打破了教师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者中解放出来,已不是课堂的组织者与实施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提升,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与至少一项技能。
而教师要想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知识与技能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教师传统传授者的地位被动摇了,学生不只是在课堂获得知识,更主要的是学会学习方式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与引导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引导者。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注重传授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新课程改革则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课堂教学不能再坚持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方法,而是要用“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自主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什么都敢问”“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嘴、动脑的积极性,使学生像做游戏一样轻松愉快地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有些老教师会认为无拘无束的课堂,好像是在“放羊”,我认为即使是“放羊”,但牧羊人也要把羊群引至辽阔的草地上,让羊群自由奔放,独立寻求自己喜爱的草,学会生存。
浅议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模式探究与反思【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政治教师应将新课程理念渗透于高效课堂教学实践中,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政治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反思,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本文结合高中政治课教学实际,将从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反思的落实等方面进行简要阐释。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反思【中图分类号】g631新课程目标以学生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政治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反思,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政治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与体会。
一、政治教师应深刻领悟新课标精神、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政治教师要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在生活体验中形成认知,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教学理念注重以人为本,也重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学会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
新教学理念注重讲述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因此政治新课标强调回归学生生活,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另外,在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要遵循发展性的教学评价,教师应注重考评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全面性、差异性和主体性,尤其是行为规范。
二、新课程标准下政治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认识1、创新政治课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创新政治课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标准下政治教学目标多维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和教学方式多元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以生活逻辑来构建政治知识体系、倡导”生活----教学----生活”教学流程的客观要求。
2、创新政治课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有效尝试。
为提高教学实效性,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笔者的尝试如下:(1)”情理交融”式的乡土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更新观念,把握评价“促发展”的本质,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不同标准评价不同学生,达到不同目标,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目标。
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评价的方式注重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善于保护学生自尊心,建立自信心,认识自我。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水平、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实践与探索。
一、更新观念,把握评价“促发展”的本质。
数学教学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重要纽带,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牢牢把握评价促发展的本质。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的变化和发展;要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不再是不管学生水平差异,答对就表扬顶呱呱;答错就唬着脸说:“不对,下一位”;答不上就严肃指责“听没听课”;不再是只有老师评价学生,老师说了算;不再是只评内容。
师生评价互为主客体,达成师生互尊、互爱、互敬、互帮、互教,走向教学相长,体现人文关怀。
二、运用不同的尺子评价学生,关注学生的水平差异。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是的,十个手指伸出都不一样长,何况是一个班学生呢。
不论是哪个学校,哪个年级哪个班,都会出现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理解能力的强弱,思维的快慢。
《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达到不同的目标。
让每个学生跳起来都能摘到桃子,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只是优等生的天堂,学困生只有听的份的现象。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后,出示如下一道练习题,制定了这样的三个目标:
目标1:能用1种方法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目标2:能用2种方法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目标3:能用多种方法解决,说出你是怎么想的,并能归纳出最简单的方法。
此设计体现了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达成目标,老师在评价检查中,并进行表扬,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目标,有成功的喜悦,学困生能达到目标1,中等生能达到目标2,优等生能达到目标3,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困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的弊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的起点上获得发展。
三、注重评价语言,展现评价的激励功能。
马克·吐温说:“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
”人人都希望听到赞美的话,对于小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
因为赞扬蕴含着老师的鼓励,蕴含着老师的爱与期望。
当然错的终究是错的,要看你怎么评价,不是说放弃批评。
我们总是看到名师的课堂教学都有一种“魔力”,那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这种魔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善于利用课堂评价语言。
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语言的亲切性。
“亲其师则信其道”。
名师的课前的热身导语,都是以好朋友一样的话语,学生一下子接受他,喜欢他,师生融成一片,课堂气氛轻松和协,学生思维活跃,达到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的效果,在课中称学生为小伙伴、孩子们、小朋友等,都体现出亲切性。
2、评价语言注重准确性。
要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评价标准。
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学习,是否有浓厚的兴趣,是否去主动探索研究,尊重个性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3、评价语言充满激励性。
比如:“今天你又有进步了”、“还需努力”、“再细心一点”、“没关系,你已经尽力了”等,用激励性的语言,善待我们的每个学生,树起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抬起头迎接每一天。
4、评价语言充满人文关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因此我们老师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用爱心正确评价,让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
如:我在复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时,黄展鸿(学困生)回答说:“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高”。
这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他脸也红了,这时我微笑着说:“你积极回答问题,声音又响亮,真不错,刚才有点紧张,把三角形的面积说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没关系,想一下,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什么呢?”只见他很快地说:“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高÷2”。
“真不错”我拍着掌说,全班同学也意会老师的用心同时为他鼓掌。
其实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当时我假如也跟着同学们的笑声批评他,岂不是雪上加霜,他也许再也没勇气站起来回答问题了,就是我说出答案他也不一定听得到了。
当他听到我表扬他而没有批评他时,便能轻松地想起答案,并能及时地说出,又听到大家给予他的掌声,整节课都很开心,在日后的课堂上也能看到他的积极的一面。
四、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重视学习过程。
《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历程,改进老师的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
通过即时评价,老师可以把握课堂学习状况,调控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也存在挫伤学生自尊心与错过思维训练的好时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我采用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这样不仅有利于引发学生间的讨论和评价,能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还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调动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有利于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评价,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的思维品质中最有活力、最有价值的方面。
它是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再组合、再创造,从而获得新颖独特的成果。
而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活动多数是建立在猜测、联想、顿悟和直觉思维之上的,这就使得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时,难免有不完善、不规范、犯错误的现象。
如果老师这时马上给予否定的评价,很可能学生的创新意识
就受到扼杀。
所以说学生的创造思维稍纵即逝,教师要把握时机,适当延时评价,不能妄下结论。
从学生各种思路中捕捉住创新思维的火种,并使它蔓延。
五、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发挥评价的交流功能。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学习时,应让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而不仅仅局限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一)鼓励自我评价
只有当学习者自己决定评价的准则,学习的目的,以及对达到的目的程度负起责任时,他才是真正的学习,才会对自己学习方面真正的负责。
自我评价法,树立现代的评价观,使评价外部的转化为内在的,从形式的转化为实质的,从被动的转化为主动的评价发展方向。
自我评价确立了学生在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中,在全课总结时,提出问题“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你的表现怎么样?”“哪些方面表现很棒,哪些方面还需努力”等,让学生在自评中反思教学内容、过程和结果,对知识进行总结性记忆,同时认识自己的成功与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二)互评
“互评”是指互相评价和反馈,针对别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肯定或否定,或作补充,并陈述出自己的理由。
在评价过程中,由于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相互接触,交流,能够看到他人的长处,同时也能注意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前进。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都是采用互评的方法,引导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观点进行反思。
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十分重要的疑问:对于这部分知识,我掌握了多少?班上谁掌握得多,谁掌握的最好?有哪些同学在哪些方面出现了问题和差错?在课结束总结时,互评谁表现得最棒等等。
长此以往,学生不仅知己,而且知彼;不仅知对,而且知错,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对方的评价中得到启发,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互评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这种意识会使每个人勇于表现自己,使他们奋发向上,确立更高的目标,并为之付出更大的努力。
同时也进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评价老师这节课的表现,有利于不断改善教学方法。
总之,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乐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今后在课堂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究和反思评价方法,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和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